家事虽小,有法可依教学案例
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案例(3篇)
![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08b87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7.png)
第1篇在我国,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为了让小学生从小就树立法治观念,了解法律知识,我们通过以下案例来普及法律知识。
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就读于某市小学三年级。
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
小明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异,但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
一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件让他困惑的事情。
二、案例经过那天下午,小明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一位陌生的叔叔正在路边摆摊卖玩具。
玩具看起来非常漂亮,小明非常想买一个。
但他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所以犹豫了很久。
这时,那位叔叔注意到了小明,主动走到他面前,说:“小朋友,看你这么喜欢这个玩具,叔叔送你一个吧!”小明很感动,欣然接受了。
然而,当小明拿着玩具回到家后,他的父母发现玩具的质量很差,甚至有一些小零件已经脱落。
父母询问了小明玩具的来源,小明如实相告。
父母觉得这件事非常严重,决定带小明去报警。
三、法律知识普及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在这个案例中,那位叔叔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 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这个案例中,那位叔叔的行为侵犯了小明的合法权益。
3. 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在这个案例中,那位叔叔的行为可能构成治安管理处罚。
四、案例分析1.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法律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法治教学案例
![法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714f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5.png)
法治教学案例第一部分:案例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观念在我国社会中逐渐深入人心。
法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法治教育,我们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向学生阐述并讨论各种法治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第二部分:案例一案例名称:《邻里纠纷的处理》案例描述:小明家的邻居小张在修房子时,不小心破坏了小明家的一棵古树。
小明家要求小张赔偿,但小张认为这是无意之失,并不需要赔偿。
小明家和小张开始了长达数月的纠纷。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邻里纠纷处理的法律程序,明确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程序,培养学生的和解意识和法的观念。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申诉程序,在小组讨论中寻求解决方案,并对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案例二案例名称:《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描述:小明在某日偶然目睹了一个未成年少年的非法行为,他知道这是违法的行为,但又犹豫要不要报告。
最终,小明选择向警方报告,少年因此受到法律制裁。
教育目标:以这个案例为引子,帮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和处理程序,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法律和犯罪问题。
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认知,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和就非法行为的后果进行深入思考。
第四部分:案例三案例名称:《网络侵权行为》案例描述:小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并因此引发了他人的侵权纠纷,受到侵害者的投诉,使得小明陷入法律纠纷。
这个案例涉及到网络侵权的法律问题以及信息传播的道德责任。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认知和法律责任,培养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和遵守信息传播道德的意识。
教学方法:结合现实案例,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实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条文的适用,展开讨论并对小明的行为和后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严谨态度。
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案例(3篇)
![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df4de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f.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小区业主李某,因小区物业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绿化带被随意占用、公共设施损坏无人维修、小区内乱停车等现象,导致业主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李某多次与物业公司协商无果,于是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分析1. 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1)物业管理合同法律关系: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形成的物业管理合同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
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双方应遵循法律法规,履行合同义务。
(2)物权法:业主对小区内的公共设施、绿化带等享有物权,物业公司有义务维护业主的物权。
(3)侵权责任法:物业公司因管理不善导致业主权益受损,应承担侵权责任。
2. 案例处理过程(1)收集证据:李某收集了小区物业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证据,如照片、视频、书面材料等。
(2)寻求法律援助:李某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获得律师支持。
(3)提起诉讼:律师代表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物业公司履行合同义务,赔偿损失。
(4)法院审理:法院依法审理案件,判决物业公司赔偿李某损失,并要求物业公司整改小区管理问题。
三、教学案例1. 案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业管理合同法律关系、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维权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2. 案例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李某维权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法律问题。
(2)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如物业管理合同、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3)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如与物业公司协商、提起诉讼等。
(4)总结:教师总结案例教学成果,强调法律在我们身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3. 案例教学评价(1)学生掌握法律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了解物业管理合同、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2)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案例(3篇)
![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f18b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1.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的普及,法律教育在校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树立法治意识,本案例以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事件的处理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在我们身边的实际应用。
二、案例描述某中学初二(2)班发生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
受害者小明(化名)在课间休息时,被同班同学小刚(化名)及其团伙围殴,导致小明身体多处受伤。
事件发生后,小明向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报告,学校立即展开调查。
三、事件处理过程1. 调查取证阶段学校成立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初步调查。
调查组通过询问当事人、查看监控录像等方式,收集证据。
2. 责任认定阶段根据调查结果,认定小刚及其团伙的行为构成校园欺凌。
学校对小刚及其团伙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向小明赔礼道歉。
3. 法律介入阶段考虑到事件的严重性,学校决定将此事报告给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对小刚及其团伙进行进一步调查。
4. 法律制裁阶段公安机关根据调查结果,对小刚及其团伙进行了行政处罚。
同时,学校对小刚及其团伙进行了纪律处分,包括记过、留校察看等。
5. 心理辅导阶段学校为小明提供了心理辅导,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
四、案例分析1. 法律的作用在这起校园欺凌事件中,法律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学校通过调查和处理,维护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对小刚及其团伙进行了法律制裁,起到了警示作用。
2.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这起事件反映出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需要加强法律教育。
学校通过此事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养。
3. 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五、教学案例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流程、法律知识等,制作教学课件。
2. 课堂实施(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校园欺凌事件,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小学阶段道德法治教育的十个案例解读
![小学阶段道德法治教育的十个案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52aa9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9.png)
小学阶段道德法治教育的十个案例解读1. 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案例:小明每天放学后主动帮助妈妈做家务,关心爸爸的工作状况,尽力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解读:这个案例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应该明白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并通过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和尊重。
2. 尊重师长的行为规范案例:小红对老师说话时总是礼貌而恭敬,不打断老师讲话,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解读:这个案例强调了尊重师长的行为规范。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学会尊重老师,遵守课堂纪律,并主动参与研究活动。
3. 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案例:小杰在游戏时总是公平对待其他同学,不作弊,不欺负弱小,并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解读:这个案例强调了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不做不公平的事情,并与同学们和睦相处。
4. 不欺负同学的行为准则案例:小芳看到同学被欺负时,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同学,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存在。
解读:这个案例强调了不欺负同学的行为准则。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学会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和同学,维护一个友善和谐的研究环境。
5. 珍惜公共财物的意识案例:小华在学校里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不随意破坏,保持学校整洁美观。
解读:这个案例强调了珍惜公共财物的意识。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学会爱护公共设施,保持整洁,并明白维护公共财物是每个人的责任。
6. 践行诚实守信的品质案例:小强遇到别人丢失的物品时,总是主动归还,并从不说谎、不作弊。
解读:这个案例强调了践行诚实守信的品质。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学会诚实守信,不撒谎,不作弊,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7. 尊重他人隐私的道德规范案例:小婷从不偷窥他人隐私,不传播他人的秘密,尊重每个人的个人隐私。
解读:这个案例强调了尊重他人隐私的道德规范。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
8.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精神案例:小明每周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帮助老人购物,清理环境,传递温暖。
小学法治教育典型案例(2篇)
![小学法治教育典型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4593c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c.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小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本文将以某小学开展法治教育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案例概述某小学地处我国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学校共有学生1200人,教职工80人。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程。
通过开展一系列法治教育活动,该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选拔了一批具备法学背景的教师,组成法治教育师资团队。
同时,邀请法学专家、法官、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来校开展讲座,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
2. 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了《法律常识》等法治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 开展法治主题班会每周五下午,学校组织各班级开展法治主题班会。
班会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分析、法律知识竞赛等。
通过班会,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4. 举办法治教育讲座学校定期邀请法律工作者来校开展法治教育讲座。
讲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如网络安全、交通安全、校园欺凌等。
讲座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高了法治意识。
5. 组织法治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氛围。
此外,学校还开展模拟法庭、法治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
6. 建立法治教育档案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法治教育档案,记录学生在法治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档案内容包括法治教育课程学习、法治实践活动、法治知识竞赛成绩等。
四、案例成效1. 学生法治意识显著提高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
2. 学校法治氛围浓厚学校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校园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小学生法治课教案:从身边小事出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
![小学生法治课教案:从身边小事出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df70d6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9.png)
小学生法治课教案:从身边小事出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关注的焦点。
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话题可能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应用。
如何让小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不仅是对于他们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
本文将分享一份小学生法治课教案,从身边小事出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如何遵守法律;2.学会身边小事如何应用法律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用身边小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学生提供具体实例。
三、教学过程1.引入(1)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如交通安全、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让学生看看这些事情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事情都是需要遵守法律规定的。
(2)老师介绍本次课的内容:我们将从身边小事出发,讲解法律知识,并分享一些具体实例。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渐了解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2.法律知识讲解(1)交通安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闯红灯、乱穿马路、疏忽驾驶等例子来解释交通安全法。
要强调规定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遵守法律规定。
(2)垃圾分类:学生应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在课堂中,可以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垃圾,如何分类,避免随意乱扔垃圾。
(3)知识产权:诸如文学作品、音乐、电影、软件等创造性作品都受到法律保护,老师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也应该教授学生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3.案例分析产生不同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种类,并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同学没有邀请你参加他的生日派对,你会感到失望,你应该怎样应对?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诽谤罪相关知识(如果那个同学在班上恶意诋毁),并分享如何用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法律教育案例(3篇)
![小学法律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660e9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9.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法律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案例以某小学开展的一次法律教育活动为例,探讨小学法律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是一所位于城市郊区的农村小学,学生来自周边的农村家庭。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学校周边环境日益复杂,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以“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法律教育活动。
1. 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
(2)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途径收集关于校园欺凌、法律知识、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资料。
(3)设计活动方案: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2. 活动实施(1)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通过观看校园欺凌案例视频、讲解法律知识、分享身边事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邀请法制副校长授课: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全体学生授课,讲解法律知识,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4)开展主题绘画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学校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同时,学校将本次活动成果分享给其他班级,扩大活动影响力。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优点(1)活动主题明确,贴近学生生活。
本次活动的主题“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幼儿园小小法官:小学法制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小小法官:小学法制教育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ed076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1.png)
幼儿园小小法官:小学法制教育案例分享幼儿园小小法官:小学法制教育案例共享在幼儿园开展法制教育,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孩子了解法律、学习遵守规则,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在这种情境教学下,幼儿们扮演小小法官,审理各种小矛盾、小纠纷,从而明白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今天我想共享一个小学法制教育的案例,来看看孩子们是如何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学习法律知识、练习公平公正的。
1. 角色扮演:小小法官上任在某小学的法制教育课上,老师们特意策划了一场小小法官的角色扮演活动。
孩子们分别扮演原告、被告、证人、律师和法官等不同的角色,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司法过程的公正和公平。
2. 案例共享:玩具纠纷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起玩具纠纷。
小明和小红因为一把玩具枪产生了矛盾,争执不下。
老师们把这个纠纷当成了案例,让孩子们来审理。
在审理的过程中,孩子们依法听取证词,充分发言,最终达成公平的判决。
这个案例让孩子们明白了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3. 深度探讨: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案例共享,不仅让孩子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到了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正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以公平的态度对待问题,学会了尊重规则和他人。
这些都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
4. 个人观点:法制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作为一个家长,我认为法制教育需要从小抓起。
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和案例共享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了解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小小法官,大大责任通过这个案例的共享,我们看到了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共享的方式,学会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培养公正的意识和责任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重视法制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法律、遵守法律,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公民。
小学普及法律知识的案例(3篇)
![小学普及法律知识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8302e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d.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可爱。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却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人。
这让小明在学校里备受关注,老师和家长都十分担忧。
为了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一次普法教育活动。
二、普法教育过程1. 法律知识讲座学校邀请了当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为学生们举办了一场生动的法律知识讲座。
讲座中,律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解了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明听得津津有味,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案例分析为了使小明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老师选取了几个与小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校园欺凌、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
在分析过程中,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深感愧疚。
3. 角色扮演为了提高小明对法律的认识,老师组织了一场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们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受害者,另一组扮演施暴者。
通过角色扮演,小明深刻体会到了受害者的痛苦,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4. 法律知识竞赛为了巩固学生们学到的法律知识,学校举办了一场法律知识竞赛。
小明积极参加,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次竞赛让小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三、普法教育成果1. 小明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通过这次普法教育活动,小明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
他不再随意与同学发生争执,学会了尊重他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校园欺凌现象减少普法教育活动开展后,校园欺凌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学生们学会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提高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普法教育活动,他们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放心,对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培养充满信心。
四、案例启示1. 普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普法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2. 学校要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小学引入法律教学的案例(3篇)
![小学引入法律教学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8b6c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2.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治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入法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法律教学融入校园生活,特别是以“校园安全与法律意识”为主题的教学案例。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学生总数为1000人,其中农村学生占比较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校园欺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决定引入法律教学,特别以“校园安全与法律意识”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校园安全知识包括校园欺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2)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
2.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校园安全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案例,整理法律法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课堂实施1)导入:通过播放校园安全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校园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3)案例教学: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5)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场景,体验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3)课后延伸1)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校园安全相关的资料,撰写心得体会。
幼儿园法律小专家:守法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法律小专家:守法教育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ae089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2.png)
作为你的文章写手,我将按照你的要求撰写一篇关于幼儿园法律小专家:守法教育案例共享的文章。
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法律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幼儿园,守法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幼儿园法律小专家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一些幼儿园守法教育的案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二、案例共享1. 知法懂法案例在某幼儿园,老师结合幼儿园生活常规,进行了一次“知法懂法”主题活动。
通过讲故事、演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法律是什么,法律有什么作用。
在活动中,孩子们生动地表现出知法懂法的意识,比如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尊重、协商解决矛盾等。
这些案例充分表明,在幼儿园进行守法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2. 安全防范案例在另一所幼儿园,老师组织了一次关于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主题活动。
通过趣味游戏和生动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在街上行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等红灯、要牵手过马路等。
也教育孩子们在遇到陌生人或危险情况时要及时寻求帮助,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
这些案例从实际中启发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守法观念。
三、认识法律、遵纪守法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所展现出来的守法教育案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守法教育应该是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是简单的口头教育,而是通过活动、情景的设置,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守法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守法观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守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守法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社会角色的扮演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总结与回顾幼儿园守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共享一些案例和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也希望相关幼儿园能够更加注重守法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
幼儿园中班小小法律家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小小法律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9ce84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c.png)
幼儿园中班小小法律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希望通过引导幼儿参与法律角色扮演和活动,培养幼儿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法律?2.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法律的基本原则。
4.常见违法行为与法律后果。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法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材料。
3.法律小道具:法官榔头、法官帽子、法律书籍等。
4.相关教具和游戏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法律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包括交通、学校、家庭等,引发幼儿对法律的认知。
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他们对于这些场景的认识和观察。
2. 探究(10分钟)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扮演警察、法官、律师、辩护人等角色,让幼儿体验法律的执行和维护过程。
•制定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遵守规则,了解法律对于维护秩序的重要性。
3. 讲解(15分钟)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法律基本知识的讲解:•通过图片和故事,解释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公平、公正、平等等。
•举例说明违法行为与法律后果,引导幼儿了解不良行为的后果及对社会的影响。
4. 实践(15分钟)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幼儿分组,自行选择或设计一种违法行为的情景剧,并进行表演。
其他幼儿在观看后,讨论该行为是否违法及其可能的法律后果。
•以幼儿熟悉的场景(如幼儿园、家庭等)为背景,布置一些小任务和情景,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或故事分享,巩固幼儿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问幼儿所学的法律基本知识。
•鼓励幼儿分享在实践环节中的体验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可以通过以下补充活动进行延伸教学:1.观看相关的动画片或纪录片,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案:以案说法,让学生了解法律执行的重要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案:以案说法,让学生了解法律执行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a790e55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b.png)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案:以案说法,让学生了解法律执行的重要性导入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为什么我们要遵守法律呢?(请学生回答)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情景描述小明家里有一条狗,邻居家的小孩和小明都很喜欢它。
一天,小明离开家出去玩了,狗溜了出去被路上的人抓走了。
邻居家的小孩听说了之后,就去小明家涉足,说小明不好,狗跑丢了都不知道。
一周后,小明回来了,知道狗跑丢了,就到处寻找。
他找到了那条狗,但已经被人卖了。
他很伤心,就去找邻居家的小孩问,邻居家的小孩表示并不清楚,只是听说狗跑丢了。
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行为合法吗?(请学生回答)案例分析我们来讲一下狗的归属权的问题。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狗属于动产,具有所有权。
小明家里有一条狗,这条狗的所有权就属于他。
狗跑丢了,被路上的人抓走,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就卖掉了,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路上的人和买狗的人都可以被追究责任。
小明被邻居家的小孩诬陷了,称他不在家,不会照顾狗,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呢?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编造、散布虚假的恐怖、暴力信息,以及造谣传谣扰乱社会秩序的,最高可处以拘留10日。
邻居家的小孩编造谣言,污蔑小明,也是违法的行为。
小明找到邻居家的小孩询问狗的情况,邻居家的小孩表示并不清楚,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呢?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4条规定,拒不提供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有关情况说明的,处以警告或者罚款。
邻居家的小孩在这里涉嫌拒不提供信息,也是违法的行为。
结论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律确实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法律不仅为每一个人公平地制定了游戏规则,也求保护每个人的权利。
我们要牢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要尊重法律,积极维护法律尊严。
同时,也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要违法乱纪。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使用了以案说法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法律执行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积极倾听学生的回答,通过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法治天地:小小律师法治教育教学案例
![幼儿园法治天地:小小律师法治教育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ead9c2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5.png)
幼儿园法治天地:小小律师法治教育教学案例在今天的社会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向孩子们传递法治理念,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具有挑战性和特殊性的教学场景中,小小律师法治教育教学案例应运而生,为幼儿园的法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启发。
1. 幼儿园法治天地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天地”里,教师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和品格。
而法治教育,作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在幼儿园里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渗透。
通过创设“法治天地”,可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和了解法治,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小小律师法治教育教学案例小小律师法治教育教学案例作为幼儿园法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旨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孩子们可以扮演小小律师的角色,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和感受法治的力量和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学到具体的法律知识,更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园的法治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融会贯通。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小小律师法治教育教学案例为幼儿园的法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法律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法治知识,更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将更加深刻地理解法治的内涵和意义,成为具有法治意识的未来公民。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幼儿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小律师法治教育教学案例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孩子们可以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魅力,为自己的成长积累宝贵的经验。
家事虽小-有法可依教学案例
![家事虽小-有法可依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6122069d4d8d15abe234eff.png)
家庭.社会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家事虽小有法可依第一节爱的港湾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汶水中学教师陈永勤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及各自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学会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法律常识。
2、能力和方法:初步学习与自身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用相关法律知识维护家庭成员的正当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培养正义感,学会独立自强。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家庭生活中怎样做到尊重、民主、平等。
2、难点:亲情与法律如何取舍。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人们都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深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儿女怎样才能报答!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儿女能体会呢?我们农村的中学生,父母为了家庭的生计外出打工,留下你们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相伴,你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自主。
你们一定非常渴望父母的关爱吧!今天,让我们走进《爱的港湾》去寻找那一份久违的“爱”吧!2、播放背景音乐《爱的世界》。
(二)、新课教学:1、议一议:你认为理想的家庭是什么样的?请在你认为合适的括号里填写“是”或“不是”。
①压抑——和谐——吵闹——戒备()②宽容——尊重——愉快——法则()③责任——专横——欣赏——民主——关爱()④理解——信任——惩罚()⑤紧张——沟通——训斥——敌意()⑥苛刻——平等——谅解()学生讨论,交流2、指名学生把自己的选择与同学分享,并陈述这样选择的理由。
3、教师点评。
(可见,理想的家庭应该包括和谐、尊重、民主平等等内容。
同学们在家中的地位应该很高,有的家庭是父母说了算,有的家庭是孩子说了算,其实这些都是不平等的,如何才能做到平等呢?关键是尊重。
)一、平等对待,相互尊重1、小调查:你和父母能相互理解吗?⑴﹑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很高:学习成绩必须在班级名列前茅,英语每周必须补习两次,奥数的学习还要坚持……真够你紧张的吧?我(能∕不能)-------------理解。
《法律护我成长》教学案例
![《法律护我成长》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10bb23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b.png)
《法律护我成长》教学案例•相关推荐用法,能够依法来保护自己,依法尽自己的义务,以保证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享受安全与快乐。
2.地位与作用在整本教材中,“我的权利和责任”这一单元的编写是为了契合五年级学生开始从家庭、社区、学校这类首属群体和个人性比较强的生活空间走进公共生活空间的需要。
纵观整个单元内容,第五课《我来做市长》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市长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将他们逐步引领进公共生活领域,让他们关心公共事务;第六课《我是共和国的公民》从全体公民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明确全体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并对保护公民的各项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第七课《法律护我成长》把针对范围缩小,单独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展开,因为五年级的学生随着逐步参与社会事务,活动范围扩大,更需要具有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作为一名儿童,他们受到的不仅是普通的法律保护,还有很多特殊的权利保障。
本课通过法律读本的展示、侵权案例的剖析、维权方法的介绍,使孩子们知道:他们是权利的主体,无论自己多么弱小、多么幼稚,他们都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独立人格,并且还享有未成年人特有的权利。
综上所述,第七课《法律护我成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内容结构真实案例法律保护我儿童权利公约了解保护少年儿童的有关法律及应有权利点滴法律常识法律护我成长我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报刊文摘阅读空间掌握相关法律,学习依法保护自身权利不做沉默羔羊案例讨论嘿!我们的权利明晰未成年人涉及的相关法律常识及应有的权利在执教这堂课时,我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和班级学情将文本内容进行了创造性地改变与整合。
首先将课堂活动内容进行了调整,其次将二、三两板块整合在一起,因为这两者在内容上具有融合性,这样整合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整体建构,做到知行统一。
真实案例法律保护我儿童权利公约点滴法律常识了解保护少年儿童的有关法律及应有权利法律护我成长我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图片分析案例分析掌握相关法律,学习依法保护自身权利二、学生实态分析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参与公共生活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有一部分孩子具有保护自己权利的基本意识,他们会对侵权行为发出质疑。
道德与法制案例-小小少年没烦恼,为花季护航
![道德与法制案例-小小少年没烦恼,为花季护航](https://img.taocdn.com/s3/m/8fddf7016bd97f192279e9ea.png)
小小少年没烦恼,为花季护航——道德与法制教学案例刘月芳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五百户中心小学身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我认为孩子们应该是快乐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但是通过细致地观察和了解,我发现部分孩子由于复杂的家庭关系或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内心充满了烦躁。
有个别孩子由于是离异家庭,有的父母再婚只能跟奶奶生活,导致孩子急切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行为比较乖张;有的则是由父亲单独抚养,导致孩子比较孤僻、自卑。
有的则是因为母亲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导致孩子特别恐惧与人沟通,生怕会说错话,上课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我们班也有孩子因为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导致孩子比较自私,一旦别人不顺他的心意就会翻脸。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如何能够让孩子敞开心扉,接受我的帮助呢?为了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人生都既有鲜花,也有荆棘的,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让自己的人生充满阳光,因此在2017年3月9号在本班举行了“小小少年没烦恼,为花季护航”主题班会。
一、活动过程1、晒出你的烦恼(播放儿歌《小小少年》)主持人:大人们总在说,小孩子无忧无虑的,那能有什么烦恼呢?其实,我们的烦恼还真不少,它们就像你鞋子里面的沙子,虽然不大,却影响了你的行程。
那下面就让我们来晒一晒你的烦恼吧。
(个别的,特殊的,不愿为众人所知的烦恼已经提前单独与学生沟通,晒烦恼的时候要求学生不必说出真实姓名,只谈事件即可。
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没有顾忌,畅所欲言。
光是说出烦恼的行为就让学生的心情舒坦不少。
)2、感受他人的烦恼(配乐朗读辛弃疾的《采桑子》)主持人:同学们坦诚说出了自己的烦恼,相信心情一定好了很多。
下面,让我们也来倾听一下别人的烦恼吧。
(播放提前录制的其他年级孩子们和部分孩子家长生活中烦恼的视频,并让同学们小组交流。
)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了烦恼是很普遍很寻常的,它并不可怕,相反有时候烦恼反而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激情,使学生的内心不再为烦恼而恐惧,在气势上已经战胜了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社会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家事虽小有法可依第一节爱的港湾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汶水中学教师陈永勤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及各自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学会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法律常识。
2、能力和方法:初步学习与自身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用相关法律知识维护家庭成员的正当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培养正义感,学会独立自强。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家庭生活中怎样做到尊重、民主、平等。
2、难点:亲情与法律如何取舍。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人们都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深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儿女怎样才能报答!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儿女能体会呢?我们农村的中学生,父母为了家庭的生计外出打工,留下你们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相伴,你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自主。
你们一定非常渴望父母的关爱吧!今天,让我们走进《爱的港湾》去寻找那一份久违的“爱”吧!2、播放背景音乐《爱的世界》。
(二)、新课教学:1、议一议:你认为理想的家庭是什么样的?请在你认为合适的括号里填写“是”或“不是”。
①压抑——和谐——吵闹——戒备()②宽容——尊重——愉快——法则()③责任——专横——欣赏——民主——关爱()④理解——信任——惩罚()⑤紧张——沟通——训斥——敌意()⑥苛刻——平等——谅解()学生讨论,交流2、指名学生把自己的选择与同学分享,并陈述这样选择的理由。
3、教师点评。
(可见,理想的家庭应该包括和谐、尊重、民主平等等内容。
同学们在家中的地位应该很高,有的家庭是父母说了算,有的家庭是孩子说了算,其实这些都是不平等的,如何才能做到平等呢?关键是尊重。
)一、平等对待,相互尊重1、小调查:你和父母能相互理解吗?⑴﹑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很高:学习成绩必须在班级名列前茅,英语每周必须补习两次,奥数的学习还要坚持……真够你紧张的吧?我(能∕不能)-------------理解。
他们这样做是因为-----------------------------------------。
⑵﹑妈妈有时在客人面前数落你的缺点和错误,让你好没面子。
父母---------------(理解∕不理解)我,是因为----------------------------------------------。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
2、指名学生把大家的意见加以归纳总结3、请学生自编自演自己生活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小品。
4、教师点拨(说到面子,我们就会想起尊重,因为尊重是金。
)(一)、尊重是金情景一:在家庭重大问题上,比如大件物品的添置(如买电脑)、你业余科目的学习、升学志愿的填报等等,父母是否应该与你协商、讨论,征求并听取你的意见?A、不必与自己协商,由父母作决定就可以了。
B、应该征询你的意见。
你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 情景二:由一位母亲哭诉说:“我很爱我的女儿,尽管工作那么忙,还是起早贪黑地为她做了很多事情,可她却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一点也不领情。
一次,我生病了,早上她上学时明明看见了,可放学回到家,见我还躺在床上,就生气地把书包往床上一扔,冷冷地说:‘还不起来做饭,懒鬼!’当时我心都碎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抚养到十几岁,有什么意思?”这个女儿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1、引导学生学习情景一、情景二。
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点拨。
(情景一,选择A,可见长期以来,你处在被动地位,没有得到尊重。
你要尽快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否则,会对你的成长不利。
选择B,可见你有受尊重的意识,你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
情景二,这个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她的母亲长期包办一切,无视女儿的存在,没有尊重女儿的意愿,同时使女儿养成了自私、冷漠的性格。
可以说,这个母亲劳而无功,是不明智的。
)3、学生谈学习该情景后的感想,教师引导学生争取尊重,同时又要有健康的情感如学会尊重他人,有良知,责任心,正义感等。
4、学生齐读名言:尊重是一道栅栏,既保护着父母,也保护着子女,使父母不用忧愁,使子女不用悔恨。
--------佚名5、学生畅谈读名言的感受。
(尊重是相互的。
子女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父母也要尊重子女,保护子女的尊严。
)(二)、当家庭面对民主时1、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相互尊重,而尊重的前提就是民主。
民主并不是绝对的,。
太民主有时也会有麻烦,比如遇上买电脑,到底是该听谁的,竟会拿不定主意。
当少数服从多数时,你会怎么想,又该怎么办?------------------------------------------(学生讨论)2、小调查:这是为什么?虽然小军今年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但也时常因为下面这些原因与父母发生冲突,闹得双方很不愉快。
□父母买的东西不合自己的心意□与父母抢电视看□父母偷窥自己的日记和信件□与同学电话聊天□决定家庭大事时父母不准自己插嘴□不做家务□父母期望每次考试各科都取得有优异成绩3、突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的“□”内勾画出自己遇到过的情况,并写出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4、学生交流各自的情况,分享别人的方法。
5、教师点拨。
(三)、爸爸妈妈也平等1、教师引导: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平等,然而有的家庭中,父母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如父亲打骂母亲等现象,而你作为子女,有办法解决吗?如果没办法又该怎么办?请同学们阅读相关法律知识,学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家庭吧!2、提问:如果遇到家庭暴力,你会用什么法来保护自己的家庭呢?(学生阅读,并回答)3、学生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4、学生齐读“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5、教师点拨:请同学们记住法律,如果你的父母有不平等现象,你知道怎么做吗?二、兄弟姐妹携手进步(一)、兄妹情深教师引导:家庭中不仅有父母,在我们农村,还有兄弟姐妹,兄妹之情正如《格林童话》里的故事--《野天鹅》。
(学生读故事)学生齐读名言:家庭的幸福在于我们彼此的热忱关怀。
――[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1、小调查:我的兄弟姐妹。
你有兄弟姐妹(包括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吗?你了解他们吗?你最欣赏的是谁?欣赏他的什么?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3、提问:你经常用什么方式与他们交往?4、小测试:爸爸的同事送来一张星期天晚上“大气层”乐队演出的票,你和哥哥都很想去看,但票已售完,不可能再买到。
这时,你的选择是-----------,不选择其他几项是因为----------------------------------------------------------------------------A、让哥哥去,他更喜欢“大气层”乐队B、你去,因为你是弟弟,哥哥应该让着你C、两人都不去,把票送人D、再买一张其他票,如足球票、话剧票等,让两人都有可看的5、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评。
5、教师引导:兄弟姐妹也好,父母也好,都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朋友,当他们出现错误甚至有违法行为时,你要随时予以批评和指正。
三、当亲人犯错时(一)、妈妈违法吗?王昊与妈妈搭乘一辆出租车外出。
上车后,王昊和妈妈发现后座上有一个钱包。
妈妈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沓崭新的百元钞票,便顺手把钱装进了自己的手提包。
等王昊与妈妈下车后,司机发现后座上有一个钱包,拉锁已经被拉开,仔细一看,里面只有几张发票,没有钱。
司机怀疑钱是被刚才作者后座的乘客拿走了,于是,到派出所报了案。
派出所根据有关线索找到了王昊的妈妈,王昊的妈妈也交代了全部事实。
可是,王昊怎么也想不通:我们不偷不抢,只是坐车捡的,怎么就犯了法呢?1、你觉得王昊的妈妈的行为违法吗?为什么?(学生讨论)王昊的妈妈违法吗?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加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局等有关部门。
”王昊的妈妈将拾得物据为己有,使他人受损而自己获利,应负返还不当得利的民事责任。
如果王昊妈妈将钱据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则其行为就已构成犯罪,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小调查:假如遇到了下列情形,你会选择哪一种做法?请说出这样做的原因。
⑴、一天,你看见路边有人在叫卖你非常想看的电影《哈利﹒波特》的光盘,很多人都围着准备购买。
当你挤进去准备买一张时,发现是盗版光盘,可卖光盘的人是你表哥,你会怎么做?A、让他不要卖了告诉他这是违法行为B、不管表哥,随他去C、买一张后赶快离开,因为他犯法跟我没关系我的选择是------------,我这样选择的原因是--------------------------------------------------------------------------⑵吴巍、妈妈和二舅一家出去郊游,回来时天色已晚。
为了赶快回家,二舅把车开的很快。
拐弯时,二舅为了躲避迎面而来的车辆,撞到了一个行人。
这时,如果你是吴巍,会怎么做?A、劝二舅趁天黑没有人看到,赶快离开B、要去妈妈和二舅立即带伤者去医院,并拨打122电话报警,等候交警刘处理C、那是二舅的事,与自己无关,另想办法回家我的选择是----------------------我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值勤的交警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