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概论 教学设计

第一章 概论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科目:苗家刺绣
教师:
部门: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第一章 概论
备课时间
课型
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通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苗族的起源和苗家刺绣的基本知识。
教材
分析
重点
苗家刺绣的基本知识
难点
苗族的起源
教具
PPT、课本
教法
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电脑模拟等方法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复习课本的内容,课后及时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完成上课布置的作业。
苗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
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常见的虫、鱼、花卉、石榴等;颜色有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再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
提问查看当堂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历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二、苗家刺绣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一。
苗锈主要用在苗装中头巾、衣领、袖腰、袖口、衣肩、衣背、衣摆、腰带、围腰、裙子、裹腿布巾、鞋子及围兜等的装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向学生播放或者展示苗家刺绣作品
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参观内容情景再现(约10分钟)
通过欣赏精美的苗家刺绣作品,学生直观地接触到苗绣,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梅瑞尔的教学设计思想

梅瑞尔的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系统设计
何芳
hefang522@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 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 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 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 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 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 严,给你快乐。”
1950-1960
人们开始对教学目标、 程序教学运动、行为主义学 教学效果、媒体及其 习理论、系统科学等理论。 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认为只要系统考虑教 学过程的各个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 内容,教学条件)及 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才 能制定出最优的教学 策略。 认知学习理论逐渐成 为教学设计在学习理 论方面的主要指导思 想,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视听媒 体和其他教学技术的研究成 果、个别化教学系统以及教 学评价理论
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时间
20世纪30-50 年代
传播核心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 塔”
特征
重媒体
研究重心
成效
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 媒体产品开 与效能 发 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 教学过程设 要素 计模式
20世纪60年代 拉斯韦尔的“5W” 重过程
20世纪70年代 霍夫兰的说服性 理论
20世纪90年代 梅罗维茨的媒介 理论
构想
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 发展;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 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理论形成
学科建立
一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重点研究“为什么”的问 题;二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主要研究“怎么 做”的问题。
教学设计思想的萌芽阶段:杜威和桑代克 教学设计思想的产生阶段: 二战,各种学术理论和媒体技术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阶段:

一章节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8页

一章节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8页

教学设计的学科建立阶段
•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代替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成为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学生主动性)。代表 人物有加涅、梅瑞尔等人。其主要观点是在教育教学中 不但要注重学习的结果,还要注重教育情境中的不同知 识与技能领域内的能力发展过程设计。
• 20世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是丰富了认 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 发展与应用以用研究者和实践者对绩效、知识管理的关 注,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视野大拓宽,教学系 统设计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二章 教学目标分析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四章 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和设计 第五章 学习环境设计 第六章 教学设计结果评价 第七章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第八章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 德国的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 立学科的设想,其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发 表是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教学设计理论形成阶段
• 二次大战期间,心理学和视听领域专家开始关注教学的 实际效果和效率。20世纪50年代中期,斯金纳改进和发 展了教学机器,创造了程序教学法。60年代后期,引入 系统方法并在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 的成果。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二节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 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综 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02)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 主,即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 何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 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按照系统概念理解,教学系统可描述为: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功能
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系 统
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 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思想 方法
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 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 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 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以建构主义为代 表的第三代教学 设计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60年代前后)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 展 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来源文献
5.2.3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含义: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

功能:
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教学系统设计 1.8 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 图文

教学系统设计  1.8 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 图文

1.6 “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主讲:安素平1.6.1 “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理论基础1. “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2.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3. 两种理论的互补性——“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

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两者存在类属关系。

下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

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两者存在总括关系。

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当前所学的新学习内容,但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不是类属或总括关系而是并列组合关系。

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由于动机并不参与新旧知识之同的联系,所以从表面看,似乎并不能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剂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从表面看,似乎也不能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但是保持总是要通过复习环节来实现,而在复习过程中动机仍可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和学习持久性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来提高新获得意义的清晰性和牢固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习得意义保持。

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回忆)动机过强可能产生抑制作用,使本来可以提取的知识提取不出来(回忆不起来)。

学习者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动机过强),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就是一个例子。

反之,有时动机过弱,不能调动起学习者神经系统的全部潜力,也会减弱其对已有知识的提取。

——“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缺点则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而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甚至可能偏离教学目标。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

本章主要讲述了教学设计的概述和重要性。

教学设计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以及教学设计的分类。

首先,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系统地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系统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评价等。

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即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是启发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是连续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

教学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类型。

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课教学设计和综合素质教育设计两种类型。

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按照教学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面对面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基础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1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 论,教学设计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为 理论基础。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 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等。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鱼就是鱼”建构主义童话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同 学、伙伴、同事)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 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为中心, 在学习环境中要把握好基本要素,即:情境、协作、会 话、资源等。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创设良好 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在教学 实践中。
这时著名的心算家一下子呆住了。
熟能生笨
案例:心理学家难住心算家
阿伯特卡米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心算家,不管你给他出一个多么复杂的难题, 他都能立即得出正确的答案。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一天, 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亲自考一考这位著名的心算家。许多 人知道了都前来观看。 年轻的心理学家微笑着和心算家打过招呼后,心算家很 客气地请他随便出题。 “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车去35人,又上来85人”, 心理学家不紧不慢地开始出题了。心算家听后微微一笑。“在下一站上来101人, 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 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这时主考人已说得喘不过气来。“还有吗?” 心算家非常同情地问主考人。“还有”主考人透了口气说:“请您接着算。”他 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 站„„”,这时他突然叫道:“完了,卡米洛先生!” 心算家轻蔑地笑着说:“您马上要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心理学家点点头,同样微笑着说: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修订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修订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与“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的发展:思想萌芽1900年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理论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初程序教学和行为目标理论孕育了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理论形成20世纪60年代末学科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后3.教学设计的特点:系统性(将教育教学做为一个系统实地考察;系统方法就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方法);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活动就是理论的应用领域活动,同时具备多样的情境);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模式的创造性地应用领域);具体性(教学设计的过和每一个环节都就是具体内容的)。

4.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设计理论学科,规定性理论学科。

5.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系统”为中心。

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信息。

6.系统方法: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把单一的要素放到整体中,考虑它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点:综合性,整体性和最优化。

7.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et)(宏策略):一个目标:按照心智主义自学理论同时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地非政府。

两个过程:挑选起始概述;对挑选出的概述展开细化等级设计。

四个环节:挑选,定序,综合和总结。

七条策略:确定课程的细化顺序、每一堂课的内容顺序、总结的内容和方式、综合内容综合教学系统方法的构成及教学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心智心理学、系统科学理论稀释至了教学系统设计中方式;创建当前所学科学知识与学习者旧有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智策略;同时实现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的自我掌控。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综 合考虑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2.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系 统中加以考察
环境 教师 目标 内容
媒体
过程 学生 效果
教学系统构成
四、传播理论
传播: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 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 活动。

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罗伯特· 加涅 (Robert Mills Gagne 1916- 200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 大师。

加涅--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9个阶段)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工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 涅 基本观点: 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 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②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 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 极性 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 已经掌握的知识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与要点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特点与学科性质 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层次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的理论基础 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 理解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性点、学科性质1.含义: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特征:①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②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以系统方法为核心)。

③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性质: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学科性质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②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③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④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九五矩阵☆☆☆九大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诉目标③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诱发学习表现⑦提供反馈⑧评价表现⑨促进记忆和迁移五大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能够根据加涅的九大事件、五大学习结果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学习类型设计教案)2.瑞格卢斯——细化理论(ET)3.梅瑞尔——成分显示理论(CDT)4.史密斯和雷根——教学设计理论三、ID1与ID2两种模式的比较p19-211、主要标志ID1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ID2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2、代表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模式特点:(1)四个基本要素: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1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包括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是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大,例如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

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共同完成。

4、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5、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人类的潜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2)主要流派:①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②认知主义分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加涅;结构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

③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①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的思想;尊重学生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行为矫正(态度的学习)贡献突出②认知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存在的不同观点: ❖ 一是“计划”说:
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 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 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
--美国学者肯普(J.E.Kemp)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
❖ 二是“技术 ”说。
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 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 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 ❖ 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与内涵 ❖ 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特征 ❖ 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发展 ❖ 教学设计五种概念的交替发展
一、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
❖ 设计与其他形式的计划的主要区别在于计划过程中 所要求的精确性、仔细性和科学性的程度不一样。
❖ 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 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系统观指出,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它所设计的教学 目标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 者已有的准备状态,力求所设计的教学从最恰 当、有利的位置起步。
❖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传播媒 介的选择,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教学目的, 又要考虑学习者不同的性格特点。
对应于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理解,不 同的学者对教学系统设计作了不同的界定。
加涅 肯普 史密斯 梅瑞尔 帕顿 何克抗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
“一个系统化(有系统的)规划教学系统的 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 利于学习的安排”。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 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 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教学 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 教学系统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 教学系统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贝罗的传播模式
1.4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ISD理论的研究进展 ISD理论的研究进展: 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重点研究“为什么”的问题; 另一个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主要研究“怎么做” 的问题。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关于如何规定、设计教学活动的理 论”,它是一套用来决定在一定教学条件下,为了使学习 者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而不是设 计和开发过程的步骤。
1.1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1.1.2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构想-----理论形成 构想 理论形成-------学科建立 学科建立 理论形成
1、构想: 、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理论形成: 、理论形成: 总趋势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把媒体、材、教学包、网络系统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课堂教学 专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如一门新专业的 课程设置、某行业的职工培训方案、远程教育方案等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相对比较集中的 观点是“四基础”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传播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乌美娜教学设计

乌美娜教学设计

4、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操着系统)、(执行控制系统)、(预期)。

(一)填空题5、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教学需求, 1、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进行学习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评价)。

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6、在加涅看来,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 2、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和网(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和促进学习的(内部条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正件)。

逐渐从(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向(以学为主)的教7、“肯普模式”中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是(学学设计方向发展,教学设计的技术手段也日益系统生必须学习到什么)、(应如何教学)、(如何评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定教学效果)。

3、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8、瑞格卢斯提出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教学系统设计。

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梅瑞尔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提出的(成分显示理论)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供了行之有效的微策略。

统为中心的层次)。

(二)选择题 4、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包括1、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a,b,d,e )设计子范畴包含几个主要方面(c d) a、教学目标a、学习系统b、学习者特征b、学习模式c、教学策略c、学习过程d、教学资源d、学习资源e、教学评价2、指导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a,b,c,d ) 5、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下列哪几个属于a、目标控制原理五种类型中的分类(a,b,c,d)b、要素分析原理 a、言语信息c、优选决策原理 b、智慧技能d、反馈评价原理 c、认知策略e、学生主体原理 d、情感态度f、最小代价原理 e、思维技能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各个要素要受到教学目标 6、“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的控制,其中主要包括下列哪几项(a,b,e )策略,这三种策略是( a,b,d)a、教学目标控制学生活动 a、组织策略b、教学目标控制教师活动 b、传递策略c、教学目标控制教学流程 c、评价策略d、教学目标控制教学形式 d、管理策略e、教学目标控制媒体选择(三)简答题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 设计 15% 23%
管理 25%
应用 13%
开发 24%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导论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及其组成部分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研究的历史回顾
☞教学设计的由来
• 古昔腊的哲人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柏拉 图 学习与记忆的认知基础
☞教学设计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用户的需求, 确定学习内容和范围,制定教学策略,采用 合适的传输媒体,测试最终产品的可用性, 评估修正产品。
教学设计师就业前景
♨ 从布卢明顿(bloomington)印第安纳大学
的招聘广告看就业前景
职位
人数
讲师/教授
99
教学设计师
68
培训/课程开发人员
32
教学支持人员
31
☞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特征
☞《教育心理学》 [美] ROBERT E ·SLAVIN姚梅 林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习资源
♨ 浙江大学教学设计精品课程 /id
♨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网 http://61.144.60.222:8080/0518/index.php
(4)老师在课程资源、网络学习资源、项目选题 、设计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项目设计
♨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学习单元作为主 题,开发一份自学材料。
♨ 选好主题后,递交一份主题设计构想:
☞为什么选择该主题? ☞选择该主题的目的? ☞解决问题所可能使用的方法 ☞递交主题的时间:2013年9月18日
• 四百年后,约翰·洛克 几乎所有理性推理和
知识都必须由经验而获得 • 在20世纪初 杜威 强调学习与行动的联姻 • 20世纪20年代初 桑代克 刺激—反应(S—R
) • 20年代以后 霍尔 刺激—有机体—反应(S—
0—R)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研究的历史回顾
☞教学设计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教学设计研究的历史回顾
☞教学系统设计(ISD)范式的形成
• 60年代 帕特里克·萨皮斯 计算机辅助教学
• 80年代 基于计算机教学占据教学设计领域 • 60年代 系统方法的引入 教学设计作为确定
的研究领域 • 20世纪70年代 教学设计从军事部门、学术领域
进入商业和工业领域 • 教学设计模型的形成:1975年,弗罗里达州立
☞注意自身人际关系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养
课程学习要求
☞在每一章节的具体学习中,学习者要反复思考
• 什么(What)? • 为什么(Why)? • 怎么(How)?
☞每学习一个重要的概念、原理和技能,应及时 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认真做好笔记
学习资源
☞《教学设计》 乌美娜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系统设计原理》 R·M · 加涅、L ·J · 布
教学系统设计
画苹果的故事
中国教师 日本教师 美国教师
课程目标
☞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主要 的理论基础
☞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初步具有应用 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 力
课程目标
☞初步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 分析、确定教学目的和开发教学策略、开发 和选择教学材料以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 本方法
♨ 学期结束时,每个小组需要呈交三份报告,报 告形式可参考课本的P2表。
美国教学设计师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教学设计师(Instructional Designer)就是 负责组织教学内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 人,也称为信息设计师(information designer)、教育设计师(educational designer)。
里格斯 、W ·W · 韦杰著, 皮连生、庞维国等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理论·研究 ·模型》[ 美]罗伯特·D.坦尼森 [德] 氟兰兹·肖特 [德] 诺 伯特·M.西尔 [荷] 山尼·戴克丝特拉 主编 任 友群 裴新宁 主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习资源
☞《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 盛力群 储献华 编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协调员、程序员、技术人员
18
媒体专家
7
教学设计师职位
♨ 初级教学设计师刚进入该领域,着重于设计和 实现,对应于布卢姆分类中的知识、理解和应
用阶段。
评估 管理11 9% 应用8%% 8%
开发 35%
设计 37%
教学设计师职位
♨ 高级教学设计师能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着重于 理论研究和高水平的管理过程,对应布卢姆分 类中的分析、综合、评估阶段。
课程考核
实践(训)项目: 每人一个电子学档 每个小组一个项目设计 每个小组一个专题学习网站
平时成绩10% 实践评价20% 期终考试70%
有关说明:
(1)讲授安排内容由教师制定。
(2)设计和网站分组执行。每6人负责一个项目 的设计与执行。每组选出一人专门负责。自由组 合。下次课将具体名单给我。
(3)时间紧迫,要求学习任务及时完成。否则不 计成绩。
大学 “培训的系统方法” “教学系统开发”和迪 克—凯瑞模型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教学: 通过信息传播来促 Nhomakorabea学生达到预期
的特定学习目标的活动
设计: 为了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
和实施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 程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几种典型的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
♨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 /licb/
♨ 教育技术通迅 ♨ 3、 (中国教育技术网站) ♨ 4、 (中央电化教育馆)
5、/ (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网)
• 教学设计诞生于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 20世纪50年代以来 程序化教学运动
☞教学系统设计(ISD)范式的形成
• 20世纪60年代早期
– 马杰 《如何为程序教学准备目标》
– 布垆坶《教育目标的分类学》
行为目标
– 标准参照运动和形成性评价
– 加涅 学习结果的分类和九大教学事件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