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完整word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计划书(新版)新人教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课程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 掌握“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尽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 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量度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 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 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本章学过的关于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的语 句,会用这些语句画出图形;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5、能初步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形成积极参与 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 的意识,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 的兴趣。
三、内容安排本章包括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讲座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 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研究平 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对于相交的情形,首先探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 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 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 线垂直”“垂三条直銭所歳 S3被第4节是 6、结合“垂线段最短",渗透节能意识。
2024年人教版七年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性质”和“图形的变化”主题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定义、命题、定理”和“图形的平移”.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三个主题,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点、线、面、角、三角形、多边形和圆等几何图形,从演绎证明、运动变化、量化分析三个方面研究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图形的性质”强调通过实验探究、直观发现、推理论证来研究图形,在用几何直观理解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基本事实出发推导图形的几何性质和定理,理解和掌握用尺规作图作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图形的变化”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要内容,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章的学习内容图形的平移是强调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理解图形在平移时的变化规律和变化中的不变量.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或者实物的操作,让学生感悟图形平移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变化的感知是需要参照物的,可以借助参照物说平移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平移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本章,不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出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还要求“说理”和“简单推理”,把它作为探究结论的自然延续.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将为后续“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空间与图形”等知识的学习奠定直接的基础.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包括四个小节:5.1相交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5.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图形的性质”主题通过相交线—垂线—三线八角—平行线概念及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展开.学生初步了解“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内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相交的情形,首先探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后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接下来研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给出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为学习平行奠定基础.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材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和两条直线平行的三条性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命题,如“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对顶角相等”等,教材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等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术语.“图形的变化”主题通过平移展开.运用运动的眼光研究图形变化的规律,从点、线、面、角来观察图形在平移过程中的变量和不变量,本章的学习内容对后期学习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定理的证明以及几何综合问题等内容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是图形变化的代表,是初中研究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主题,图形变化的研究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脉络呈现,通过图形变化不仅可以将分散的几何图形进行集中整合,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还对学生今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终身的发展非常有益,也是深入贯彻实施《标准2022》素养理念的渠道,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的储备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学生对前段有关作图知识的学习和对几何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不当、听讲不认真,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心,对几何产生畏惧心理,老师应该因材施教.还课堂于学生,在开放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历动手画图(或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打造高效课堂.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做数学”中,将问题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思考、实践、猜想、动手验证等过程,不仅对知识理解,而且感受“做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形成探索新知的内驱力.四、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的性质;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2.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本章学过的关于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提升推理能力.4.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相交线与平行线课时划分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5.1相交线5.1.1相交线借助日常生活情境,感受相交线的存在,经历合作探究,观察、发现、归纳、概括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通过分析已知求证,利用平角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得出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5.1.2垂线从相交线的认识入手,让学生在几何试验中感受垂直,再通过概念理解垂直,通过作图理解垂线的唯一性,进一步探索垂直的性质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通过观察、启发、讨论、探究,了解并会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结合日常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会作平行线,归纳平行公理5.2.2平行线的判定借助平行线的画法,观察、思考、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续表相交线与平行线课时划分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通过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思想,探索验证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证明第1课时命题通过探究、思考、交流,引出命题的概念、命题的组成及真假命题的概念第2课时定理、证明通过探究、交流、理解和掌握定理和证明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5.4平移通过实例,观察、归纳平移的概念,经历作图操作、观察分析、探索得出平移的性质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收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平移教案设计(4篇)
平移教案设计(4篇)平移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对于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要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须具有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
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感知平移活动一观看:李老师的生活片段(视频)片段一开窗户片段二开抽屉片段三开车片段四乘坐电梯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
【设计意图】1、以老师的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
2、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动手操作探究平移活动二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在老师用动画演示的启发下,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将达成共识:“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沿一条直线移动,得出若干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组合成图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移的基本概念,理解平移与旋转的区别,能够运用平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图形的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概念,逐步建立平移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用平移将一个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对平移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平移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每组选一个图形,尝试用平移的方法将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性质,如平移的方向、距离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平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向学生介绍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如何用平移的方法将一个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移》教案2
5.4平移(一)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在图形进行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的直觉思维.2.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教学重点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1.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图1),并回答问题.图1(1)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 设计意图:活动1中的美丽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或图形)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是没有有心注意,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联想.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从图形特点的角度去观察图案移动的共同特点.问题(2)的设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1)的作用从而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师生行为:教师演示课件(或展示图片),提出问题(1);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思考、联想、发表见解.在活动1中,教师关注学生:(1)观察、发现能力;(2)参与意识和联想能力.推进新课活动2.探究问题:(1)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2的雪人呢?图2 图3 图4(2)你能将图3图案继续向右画下去吗?(3)在图4中所画的小雪人图形中任意找三个点或更多的点,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所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怎样的关系?(4)活动1和活动2中的图案移动,人们也将其称为“平移”,请给“平移”一词作出解释.设计意图:在活动1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设计问题(1)和(2).问题(1)和(2)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会思考:我画这些图案有什么作用?这些图案中蕴涵什么数学规律?在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境界时提出问题(3)和(4),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平移现象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通过系列图形平移活动,学生对平移有了比较充分的感知,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平移的概念.师生行为:在活动1中我们已经得出结论:这些图案能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请大家做问题(1),(2).学生分组画图.教师提出问题(3).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图形形状和大小,怎样找对应点、对应线段位置和长短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互助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提出问题(4);学生思考、交流解答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建构、明晰平移的概念.活动2中教师要关注学生:(1)图形的绘制方法;(2)思考问题的调整水平;(3)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4)归纳、概括能力.活动3.(1)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2)如图5,小船由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请找出点A、D、F的对应点;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有什么关系,找出与线段AA′相等且平行的线段.能否将下面图案平移成一排?图5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回答,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回答问题(3);教师提出问题(3).在活动3中教师要关注学生:(1)在学习中归纳、整理、总结的习惯;(2)合作中每个人的责任意识,能否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3)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否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4)知识联结能力;(5)在总结过程中所倾注的情感.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了平移,理解了平移的基本内涵,并探索了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布置作业习题5.4 1、2.活动与探究如图6,在正六边形中剪去一个与其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并将其平移到左边,形成一个新的图案.用这个图案能否得到类似于右下图的图案呢?与同伴交流.图6 解:可以得到类似于图6的图案,如图7.图7。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和性质,但是对于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本节内容,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如滑滑梯、荡秋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模型,呈现一些平移的实例,如图形平移、物体平移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尝试进行平移。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将其进行平移,并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解决。
周村区某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4 平移(1)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出示课本如图的图案并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出这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根据上述的特点,这五幅美丽的图案可以根据上述分析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绘制出整个图案.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图的雪人?学生描图,描出三个雪人图.2.观察、思考:(1)学生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2)观察这些线段,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学生用平推三角尺的方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平行,用刻度尺度量三条线段是否相等.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发现:AA′∥BB′∥CC′,且AA′=BB′=CC′.(3)学生再作出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验证前面的发现是否正确.3.师生归纳: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的,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4.给出平移的定义: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教师以课本图为例解说.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教师出示例题:【例】如图(1),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完成解答过程:解:如图(2),连接AA′,分别过B、C作AA′的平行线l、l′,在l上截取BB′=AA′,在l′上截取CC′=AA′,连接A′C′、A′B′、B′C′,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关于平移的方向,可结合课本图说明图形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教师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平移的例子,如人在电梯上两个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及坐登山缆车时人在吊箱里两个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都是平移;黑板报中花边设计利用了平移,奥运会五环旗图案五环之间通过平移得到……四、巩固练习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3.线段AB是线段CD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点A为点C的对应点,在下图中作出点B的对应点D的位置.【答案】1.改变不改变不改变2.平行且相等3.略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能谈一谈你在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之处吗?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完成本节课的小结,适当地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把本节课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能积极主动地发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之处.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及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但是学生在理解旋转与平移的区别上有一定的困难,要加强练习.第九章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第三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活动设计、板书设计说明”六方面来说课。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谢谢 观看
这是平移吗?
荡秋千是平移吗?
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或竖直的;
1.图中的变换属于平移的有哪些?
√
×
×
√
×
×
注:(1)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移动过程中图形自身方向不变,只有位置发生变化。
思考:请看图片,平移是由什么决定的?
由
平
移
的
方
向
和
简单说: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 段平行且相等.
巩固提高,灵活应用 (1)巩固提高
• 在下面的六幅图案中,(2)(3)(4)(5) (6)中的哪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 到?
√
本课小结
平移 的定 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 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 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 的性 质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平行且相等;
第五章 相பைடு நூலகம்线与平行线
5.4 平移
思考 以下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现象1
小华每天骑自行车沿着笔直的马路来学校上 学
现象2
在旅游景点,经常可以看到 人们乘缆车沿索道上山或下山。
现象3 在工厂,产品整齐地在传送
带上沿着生产线从一个生产工位流向另一 个生产工位。
现象4
在车站 以及百货大 楼,人们乘 自动电梯上 楼或下楼。
……
第向先 三陆描 个续出
移一 动个 ,雪 可人 以, 描然 出后 第按 二不 个同 ,方
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 了变化?
形状不变,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性质:(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 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 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4 平移
追问: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吗?
定义: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观察:下列图案可以由什么基本图形平移构成?
答案:
思考:比较画出的这些小雪人和已知的图片
答案:位置发生了改变. 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改变
归纳:(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
完全相同.
问题:想一想:如何刻画它们移动的距离?
鼻尖A与A'叫做对应点,同样,帽顶
归纳:(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四、巩固训练、能力提高
(1)对应点:点A和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订交线与平行线 5.4平移教课方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移教课方案一、学习目标:1)经历绘图、察看、丈量的研究过程,概括平移的基天性质.2)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天性质.二、学习要点:平移的基天性质及其概括过程.三、学情剖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平移有过初步的认识,能对一个图形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平移,也能够判断出来一个图形的变换是不是平移。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对平行线有了必定的认识,为学习和刻画平移打下认知基础。
可是学生关于平移的特色的数学概括还不清楚,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用数学更清楚的来表述平移。
四、教课过程:1.创建情境,引入观点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订交线与平行线平移教课方案赏识下边漂亮的图案,并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这些图案是如何获得的吗?2.小组合作,研究性质把你准备好的三角形沿着直尺挪动,画出连续挪动后的图形比较:画出的这些三角形和已知的图片.说一说: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改变?三角形地点不一样的原由是什么?如何刻画它们挪动的距离?2/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订交线与平行线平移教课方案A'B'C'中的极点A'是由△ABC中的点___移动后获得的,这样的两个点称为_____.AA'B'C'B C你能在图中再找出几对对应点吗?把对应点分别连结起来,这些线段有如何的关系呢?(提示:从地点关系和数目关系上思虑)概括:(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____方向挪动,会获得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___和___完整同样.2)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____.知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图形的挪动叫做____问题:图形平移的方向只限于水平方向的3/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订交线与平行线平移教课方案吗?3.运用新知,深入理解例1(1)如图,图中哪条线段能够由线段b经过平移获得?如何进行平移?abcd例1(2)如图,在网格中有△ABC,将点A平移到点P,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①将点A向___平移__格,再向__平移__格,得点P;②点B,C与点A平移的同样,获得B ′′C;③连结获得△ABC平移后的三角形4/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订交线与平行线平移教课方案ACBP例2如图,平移△ABC,使点A挪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A'B'C'.A'ABC4.达标测评1.以下图案能够由什么图形平移而成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4 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3、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 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以及绘制图形.
难点: 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展示画面: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大厦里的电梯
在工厂,产品整齐地在传送带上沿着生产线从一个生产工位流向另一个生产工位。
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物体沿着一定的方向直线移动了一段距离。
设计意图: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的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中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学生没有有心注意,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
联想。
二、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下列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
(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并而成, 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1)如何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4平移》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平移的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能想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平移的应用吗?”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思考和探索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进行了总结归纳。我邀请了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成果,并总结平移的性质和应用。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每节课结束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他们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优点,改进不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图片导入法,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衣服上的图案等。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样的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图片导入,学生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对平移知识的好奇心。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布置了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运用平移的知识进行设计和创作。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五 Nhomakorabea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法:通过设计有趣的场景和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平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1)》教学设计
新镖翟教摩2020耳第23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1)》教学设计新疆石河子第七中学赵春英【摘要】人类的生活中运用着众多的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数学也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而总结成理论、规律性的数学概念。
因此,教师要准确看待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的内涵,提高自身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合理教学方法一、情境展示,引入新课(一)微课情境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传送带上的电视、电梯上的人等。
(二)学习目标展示(1)初步了解平移的含义和特征。
(2)识记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3)在理解平移性质和概念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重点)。
(4)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图形美及价值。
二、展示课题,进入新课(一)观察合作,探究平移新知(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下面这些美丽的图案(课件展示教材情境图案),回答问题:(1)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们能发觉其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2)以上图案是否存在一部分内容是另一部分重复绘制而成的?如果是,你能说出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3)观察上述运动情况,运动的主体(图形)发生了哪些因素的变化,哪些又是保持不变的?(4)图形的平移一定是水平的或竖直的吗?【归纳一】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设计意图】生活中虽然存在大量图案(或图形)移动的现象,学生也一定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只不过不具备总结的能力,也不善于用心观察,所以无法体会到这一运动的存在,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希望能激起学生的回忆与联想。
(二)动手操作,探索平移特征(学生活动2)(1)想一想,做一做(课本情境图案):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平移中线的性质)(2)教师微课展示作图过程,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教学设计课题 5.4平移授课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课时安排 2 授课日期授课教师同头备课七年级备课组备课组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图形平移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教学背景分析教学重点探究平移的基本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平移特征的探索与理解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已经接触过平移变换,并且会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在引领学生初步回顾平移现象后,将更深入地研究平移变换,探究平移变换特征,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教具学具学案、一副三角板辅助媒体教学结构(思路)设计【活动一】知识回顾【活动二】探究新知【活动三】导学交流【活动四】当堂巩固【活动五】整体感知【活动六】布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包括:情境创设/活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评价检测/巩固提高/预习、复习等方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问题1:近期,老师经常在报纸、网络中看到这样的新闻:有孩子在乘坐滚梯时,因各种原因所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事故,甚至有的孩子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一方面想提醒同学们在商场或乘坐地铁时,注意要安全乘坐滚梯,另一方面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滚梯在送乘客上、下楼时,人在滚梯的带动下做了怎样的运动呢?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平行移动称之为平移变换。
(板书课题,播放ppt)平移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注意: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活动二】探究新知练习:这些运动哪些是平移变换?①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②高层建筑内的电梯的运动;③时钟的秒针的运动;④拉开或闭合抽屉时的运动;⑤摩天轮;⑥荡秋千问题3: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雪人呢?我们把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的对应位置叫对应点。
永清县一中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4 平移教案 新人教版
5.4 平移【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平移.2.会欣赏、分析较复杂的平移图案,知道平移的实质是点的平移.3.会对一个图形按要求进行平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平移图案了解平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平移的目的、提高学习平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掌握平移的实质,从而学习一种欣赏美、创造美的本领.【情感态度】通过对平移的学习,使同学们体验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教学重点】1.分析平移图案是由怎样的基本图案怎样平移而成的.2.能将一个图形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平移.【教学难点】1.探求图形的平移实质.2.运用平移知识制作美丽的平移图案.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如图,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图案”通过平移得到.问题2 如图,是小鱼平移前后的图形,指出点A、B、C的对应点,并指出AD、BE、CF间的位置关系及大小关系.【教学说明】同学们分组活动,再交流成果.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问题1的答案只有一种吗?2.图形平移的实质是什么?3.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怎样的情况?平移前后连结各对应点的线段的关系怎样?【归纳结论】1.问题1的答案不唯一.2.图形平移的实质是点的平移.3.平移的特征:(1)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4.图形的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5.利用平移可以制作很多美丽的图案.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如图,平移四边形ABCD,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A′B′C′D′.【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锻炼学生的作图能力.【答案】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得到一个新图形,这叫平移变换,简称平移.2.平移的特征:(1)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上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这节课在教学环节设置比较合理,各模块之间的衔接过渡比较流畅自然,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成的.同时课堂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操作,实践,探究,归纳等活动过程。
鲁山县某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5.4 平移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观察课本P28图5.4-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平移.(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经历画图、观察、测量的探究过程,归纳平移的性质.(2)能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3)能运用平移变换思想解决简单的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与作图.难点:构建探究平移基本性质的思路.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范围:课本P28至P29“如图5.4-5”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再阅读,然后动手画图,再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归纳总结.(4)自学参考提纲:①画图:用一张半透明的纸,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与课本P28图5.4-2一样的雪人.②观察:把画出的这些雪人与第一个雪人进行比较,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变?③归纳: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但是位置不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④再思考:第2个、第3个雪人,…与第1个雪人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但是位置不同,你认为位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来刻画它们呢?⑤画图:看第2个雪人和第1个雪人,从中找出三对对应点(能够互相重合的点),连接这些对应点.⑥观察测量:观察⑤中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⑦归纳: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同学间互相交流、研讨.4.强化:平移的性质.1.自学指导:(1)自学范围:课本P29例题前一自然段至P30“习题”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动手画图,弄清楚平移的作图方法,并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4)自学参考提纲:①图形平移过程中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②例题中是如何作出B点的对应点的?试在课本图形上作出C点的对应点C′,进而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③归纳平移作图的一般方法.④仿照图5.4-1,你能类似地设计一些图案吗?做课本P30习题第2题.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同学间相互交流、研讨、订正.4.强化:(1)平移作图的方法.(2)练习:课本P30习题第3题.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代表交流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学习的感受等.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这节课在教学环节设置比较合理,各模块之间的衔接过渡比较流畅自然,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成的.同时课堂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操作,实践,探究,归纳等活动过程.但是,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加强,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60分)1.(10分)在平移变换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形状和大小都相同,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2.(10分)一个图形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左平移7个单位,所得到的图形可以看作是原图形一次性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3.(10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C)A.滑雪运动员在平坦雪地上滑行B.电梯上上下下运送客人C.钟摆的摆动D.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4.(10分)下列各组图形,可经平移变换由一个图形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A)A B C D5.(20分)下面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图案(如图)的形成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A.它可以看作是一个龟兔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B.它可以看作是上面三个龟兔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C.它可以看作是相邻两个龟兔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D.它可以看作是左侧两个龟兔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二、综合应用(20分)6.如图所示,经过平移,四边形ABCD的顶点A移到点A′处,作出平移后的四边形.三、拓展延伸(20分)7.如图,在一块长为a m,宽为b m的长方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小路,小路的左边线向右平移1 m就是它的右边线,求这块草地的绿地面积.解:绿地面积为(a-1)b=(ab-b)m2.6.2 立方根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该是多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立方根(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立方根,什么是开立方,并能运用开立方与立方之间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2)知道立方根的性质,会用符号正确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3)能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知道立方根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规律.(4)类比平方根来学习立方根,体会类比思想.3.学习重、难点:重点:立方根的概念.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课本P49至P50例题为止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并做好圈点标记,类比平方根来理解相关内容.(4)自学参考提纲:①什么叫立方根(或三次方根)?什么叫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之间有何关系?②根据开立方与立方的关系,完成P49“探究”中的填空.③根据填空的结果,归纳出立方根的性质,你能说说它与平方根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吗?④一个数a的立方根,用符号a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⑤符号a中,3是根指数,能省略吗?(不能)根指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a 是实数,这里的a还需满足“a≥0”的条件吗?⑥完成P50“探究”,从中可以归纳出:对于任意数a,都有-a=-a.⑦求下列各式的值:1000-0.01-164 27上面4个小题的答案依次为:10,-0.1,-1,-4 3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和纠错.4.强化:(1)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符号表示.(2)3-a=-3a.(3)利用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课本P50倒数第三行至P51“练习”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熟悉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立方根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规律.(4)自学参考提纲:23523、4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也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以用夹逼法求其近似值,也可以用计算器求其近似值.②若a、b是两个连续整数,且a<50,求a+b的值.(7)③用计算器计算:0.002160.216216216000上面4小题答案依次为:0.06,0.6,6,60.④由③中计算结果,可以归纳出被开方数的小数点的移动与它的立方根的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向右或向左移动3位,它的立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右或向左移动1位.⑤用计算器计算100=4.642(精确到0.001),并利用④)中总结的规律填空:①0.1=0.4642;②0.0001=0.04642;③100000=46.42.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同学间相互交流、纠错.4.强化:被开方数的小数点与它的立方根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规律.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代表交流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学习的感受等.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要突出体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平方根的知识类比学习立方根的知识.(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审查下列说法:(1)2是8的立方根;(2)±4是64的立方根;(3)-1 3是-127的立方根;(4)(-4)3的立方根是-4,其中正确的个数是(C)A.1个B.2个C.3个D.4个2.(10分)下列各式:(1)-3;(2) 3;(3)()33-3110中,有意义的有(D)A.1个B.2个C.3个D.4个3.(10分)已知0.343=0.7,则343000=70; -0.000343=-0.07.4.(20分)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0.008;(2)64125; (3)106; (4)(-110)3.解:(1)-0.008=-0.2;(2)6412545;(3)6102=100;(4)33110⎛⎫⎪⎝⎭-=-110. 5.(20分)求下列各式的值:二、综合运用(20分) 6.(10分)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x 3=0.008; (2)x 3-3=38; (3)(x-1)3=64. 解:(1)∵0.23=0.008,∴x=0.2. (2)x 3=278,∵32⎛⎫ ⎪⎝⎭3=278,∴x=32. (3)∵43=64,∴x-1=4,∴x=5. 7.(10分)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9 2.5; (2)332.解:(1)∵(93=9,2.53=15.625,∴(93<15.625, ∴9(2)∵(3)3=3,3·(32)2=278,∴3<278, ∴33<32.三、拓展延伸(10分) 8.若x 2y =4,2x y +.解:∵x 2y ∴x=23,y 2=16, ∴x=8,y=±4,∴x+2y=8+2×4=16或x+2y=8-2×4=0, 2x y +162x y +=0整式的乘法一、填空题1.3x3y(-5x3y2)=_____;(a2b3c)·(ab)=_____;5×108·(3×102)=_____; 3xy(-2x)3·(-y2)2=_____;ym-1·3y2m-1=_____.2.4m(m2+3n+1)=_____;(-y2-2y-5)·(-2y)=_____;-5x3(-x2+2x-1)=_____;a(b-c)+b(c-a)+c(a-b)=_____;(-2mn2)2-4mn3(mn+1)=_____.3.(a+b)(c+d)=_____;(x-1)(x+5)=_____;(2a-2)(3a-2)=_____;(2x+y)(x-2y)=_____;(-x-2)(x+2)=_____.4.若(x+2)(x+3)=x2+ax+b,则a=_____,b=_____.5.长方形的长为(2a+b),宽为(a-b),则面积S=_____,周长L=_____.6.若(y-a)(3y+4)中一次项系数为-1,则a=_____.7.多项式(x2-8x+7)(x2-x)中三次项的系数为_____.8.(3x-1)2=_____,(x+3)(x-3)=_____.二、选择题9.(-2a4b2)(-3a)2的结果是()A.-18a6b2B.18a6b2C.6a5b2D.-6a5b2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4x)(2x2+3x-1)=-8x3-12x2-4xB.(x+y)(x2+y2)=x3+y3C.(-4a-1)(4a-1)=1-16a2D.(x-2y)2=x2-2xy+4y21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b)(a-b)=a2+b2B.(a+b)(a-2b)=a2-ab-2b2C.(a+b)2=a2+b2D.a3·a3=a912.若(am+1bn+2)·(a2n-1b2m)=a5b3,则m+n等于()A.1B.2C.3D.-313.如果(x+m)(2x+)的积中不含x项,则m等于()A.B.-C.D.-14.长方形的长是1.6×103 cm,宽是5×102 cm,则它的面积是()A.8×104 cm2B.8×106 cm2C.8×105 cm2D.8×107 cm215.式子-()·(3a2b)=12a5b2c成立时,括号内应填上()A.4a3bcB.36a3bcC.-4a3bcD.-36a3bc三、解答题16.(a2b3c)2(2a3b2c4)17.(ab2-2ab+b)(-ab)18.(-a2n+1bn-1)(-2.25an-2bn+1)19.(-)2001·(2)200220.已知ab2=-6,求-ab(a2b5-ab3-b)的值.21.(x+3)(x-2)22.x2+(2-x)-x(9+4x)23.(x-2)(3x+1)-2(x+1)(x+5)24.已知ax=2,bx=3,求(ab)2x的值.25.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参考答案一、1.-15x6y3 ;a3b4c ; 1.5×1011 ;-x4y5 ; 3y3m-2 2.4m3+12mn+4m ;3y3+4y2+10y ; 5x5-10x4+5x3 ; 0 ;-4mn3 3.ac+ad+bc+bd ;x2+4x-5 ; 6a2-10a+4 ;2x2-3xy-2y2 ;-x2-4x-44.5 ; 65.2a2-ab-b2 ; 6a6.7.-98.9x2-6x+1 ; x2-9二、9.A 10.C 11.B 12.B 13.B 14.C 15.C三、16.2a7b8c617.-a2b3+a2b2-ab218.3a3n-1b2n 19.-2 20.24621.x2+x-6 22.x2-x+ 23.x2-17x-12 24.36 25.r2。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 平移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 平移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 平移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五章 5。
4平移知识点1:平移的概念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平行移动,叫作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如运动着的电梯,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飞驰,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等。
注意:决定平移的条件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首先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它可以是上、下、左、右或方位角表示;其次是弄清平移的距离,平移的距离是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连线的长度。
注意:(1)平移时图形中的所有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并且移动的距离相等;(2)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只需要确定其中一个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知识点2:平移的特征平移的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新图形中各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原图形的一致,没有发生改变;(3)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即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如图所示,四边形EFGH是由四边形ABCD平移而得到,线段AE∥BF∥CG∥D H,AE=BF=CG=DH;所有对应线段AB∥EF,DC∥GH,AD∥EH,BC∥GF,AB=EF,DC=GH,AD=EH,BC=GH;所有对应角如∠BAD=∠FEH=90°等。
知识点3:平移作图1。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二)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 平移(二)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 平移(二)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 平移(二)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5.4 平移(二)三维目标1.经历对图形观察、欣赏、分析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图形美欣赏的意识,培养其审美观念.教学重点: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导入新课活动1问题: (1)举出生活中平移现象;(2)观察下列三组图片(图1),请推出平移的性质.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梳理上节的内容,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对于平移变换,除了有水平方向的平移外,还有其他方向的平移.教科书中针对水平方向的平移展开的讨论,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平移的基本性质对于其他方向的平移也是适用的.生:平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游乐园中有旋转木马、小火车、滑梯……生:平移的特点: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和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推进新课活动2.问题:1.如图2所示,经过平移,线段AB的端点A移到了点D,你能作出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吗?与同伴交流.2.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如图3),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3.如图4,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生甲:如图5,因为经过平移,线段AB 的端点A移到了点D,所以点A与点D是对应点;又因为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所以连接AD,然后过点B作线段BC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最后连接CD,则线段CD就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生乙:因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在作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时,•可过点D 作DC∥AB,且DC=AB,则线段DC就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师:很好,这个题实际是平移的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由此可知:按要求进行平移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时,一般都是应用平移的基本性质进行的.生:问题(2),如图6,分析:设顶点B、C分别平移到了点E、F,根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可知线段BE、CF与AD平行且相等.注意:作图时可用尺规进行作图,也可用三角板与直尺进行作图.解:如图6,过点B、C分别作线段BE、CF,使得它们与线段AD平行并且相等,•连接DE、DF、EF,则△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师: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 (1)本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作出如图所示的△DEF呢?生甲:过点D分别作出与AB、AC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E、DF,连接EF,则△DEF•就是所要求作的三角形.生乙:过点B作BE∥AD且BE=AD,然后分别以D、E为圆心,以线段AC、B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F点,连接EF、DF,则△DEF就是所要求作的三角形.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1)图形原来所在的位置;(2)图形平移的方向; (3)图形平移的距离.巩固提高如图10(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分析: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再作出点B和点C的对应点B′,C′,能确定△A′B′C′吗?解:如图10(2),连接AA′,过点B作A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A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类似地,你能作出点C的对应点C′,并进一步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吗?请动手试一试.课堂小结 1.学会了用平移的特点平移作图;2.了解了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确定的条件:①距离,②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5.4 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3、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以及绘制图形.
难点: 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展示画面: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大厦里的电梯
在工厂,产品整齐地在传送带上沿着生产线从一个生产工位流向另一个生产工位。
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物体沿着一定的方向直线移动了一段距离。
设计意图: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的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学生没有有心注意,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联想。
二、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下列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
(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并而成, 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1)如何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
如下图所示的小雪人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来为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性质作好铺垫,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抽象出平移概念做了准备.这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探究平移的定义与特征。
屏幕显示相邻的两个雪人.
问题:
①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雪人的鼻尖B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呢?指出:如A与A’,B与B’, C
与C’称为对应点.
③ 连接几组对应点,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④ 再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它们是否仍有前面的关系?
归纳:
①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 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
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定义: 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的讨论抽象出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问题(2)让学生认识到图形整体移动后,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作了相应的移动;问题(3)使学生得出结论: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问题(4)旨在让学生更加相信自己发现的结论的正确地性.
这里的四个问题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度
量线段的长,构造角,判断是否平行,然后小组讨论. 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一些不变因素,让学生自觉地发现和归纳出相应的结论.同时,教师深入到某个小组的讨论中,关注学生自觉的合作交流意识,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
(3)探究平移的要素
思考:
(1)图形平移的方向一定是水平的吗?
(2)图形平移的位置由什么确定?
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图形平移的位置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
如图,将点A 平移到点A’ 的位置,我们把点A 和点A’ 称为对应点,把点A 到点A'的方向称为点A平移的方向,线段AA'的长度称为点A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要素.
总结:平移的性质
1、平移后的图形改变的是图形的,不改变图形的和 .
2、图形平移的方向,(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水平的.
3、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图形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叫做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
4、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
探究二作平移后的图形
1、经过平移,图1中的线段AB移到了D点,你能作出线段AB平移的图形吗?
例1 平移三角形ABC,使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解:1、连接AA’;
2、过点B作AA’的平行线m;
3、在m上截取BB’=A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
同理作出点C的对应点C’;
4、连接A’B’,B’C’,A’C’。
三角形A’B’C’就是三角形ABC平移后的图形.
例2 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 cm,把它沿AB方向平移3 cm,求平移后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解:BF=4-3=1(cm).
S=BC×BF
=4×1
cm).
=4(2
归纳: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归纳:如何进行平移作图
1.确定平移方向
2.确定移动距离
3.寻找图形的关键点
4.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判定和性质,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防止在应用时发生混淆.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好铺垫.
三、随堂练习
1、将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6格
2.如图,△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DEF( )
A.把△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
B.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
C.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D.把△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3.在下图中,作出把“箭头”向右平移8格后再向上平移4格的平移图形。
设计意图: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单一知识到几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1、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楼梯上铺上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0元,主楼梯道宽2米,其侧面如图所示,则购买地毯至少需要 ________元.
2、由△ABC平移而得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特别是构造图形这个环节,适当引导,让学生养成“缺什么补什
么”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五、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作适当的补充。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生:我学会了什么叫平移。
我学会了怎么平移.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自己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方法及参与程度,同时逐渐让学生明白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探索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的概念,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概括得出平移的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让学生作图,自主探究.平移的作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让学生加强训练,结合解题中的错误分析原因,举一反三
参考答案
随堂练习
1、如图
2、C。
3、如图
4、解:∵AB∥CD (已知),
∴∠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142° (已知),
∴∠B=∠C=142°(等量代换).
拓展延伸
1、504
2、解:共有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