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隆中对》教学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23用《隆中对》ppt课件

23用《隆中对》ppt课件

由是先主遂诣yì 亮,凡三往,乃见。因 屏bǐng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孤不度dú o德量力,欲信 shē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 獗chāngjué,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君谓计将安出?”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
亲自 田地 经常 只之许
益州险塞,沃野 益州地势险要,肥沃的原野方 千里,天府之土,圆千里,是自然条件优越,物 高祖因之以成帝 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 业。刘璋暗弱, 高祖凭着这个地方来成就帝王 张鲁在北,民殷 的业绩。刘璋昏庸懦弱,张鲁 国富而不知存恤,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 智能之士思得明 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 君。将军既帝室 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 之胄,信义著于 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 四海,总揽英雄,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 思贤如渴, 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 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 一般,
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占据
险阻,地势险要的地方
安抚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 政治 将将jiāng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
率领 从 果真 亲自 用箪盛饭(用)壶装着酒
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 军乎?诚于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代词,这
拜见 总共 才 命人退避
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窃用皇帝的政令 蒙受灰尘 崩溃,衰 败 孤不度duó 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估计
因此 失败
通“伸”,伸张
才智谋略
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
仍,还 停止
谓计将安出?”
认为 怎么
由是先主遂诣亮,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 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 凡三往,乃见。 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 因屏人曰:“汉 “汉朝衰败,奸臣窃取了皇帝 室倾颓,奸臣窃 政令,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 命,主上蒙尘。 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 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 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 人),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 而智术短浅,遂 大义,但是自己才智谋略,就 用猖獗,至于今 日。然志犹未已, 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 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隆中对PPT课件

隆中对PPT课件

隐居躬耕——远见卓识
刘备纳贤——鱼之有水
问计 三往乃见——计将安出
一论曹操——不可与争锋(敌) 二论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友) 三论荆益——天所以资将军(霸业根基) 四论刘备——跨有荆益…霸业可成(归纳策略要点,描绘政治蓝图) 赞赏 先主曰善——情好日密
2020年10月2日
13
探讨人物形象:文章是怎样从正面和侧面来写诸葛亮这
“计”的??? 2、葛亮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
2020年10月2日
10
刘备问计于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207)。此前,曹操已经在官 渡之战击败了袁绍,基本同意了黄河流域,其后又北征乌桓取得 很大的胜利,为南下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孙权经过父兄和自己 的三世经营,也比较牢固地占有了长江下游南部地区。长江中游 的荆州地区属于刘表的势力范围,上游的益州地区属于刘璋的势 力范围,此两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其军力也不足与曹操抗衡。此 外,较大的割据势力还有汉中的张鲁和凉州的马腾、韩遂。刘备 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兵少,而且又没有地盘,在当时算不上割 据势力。他虽有才略,然而志不得申,曹操说他是“人中之龙”, 而生平“未尝得水”,这是很恰当的评价。20余年间他一直过着 流亡的生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决定从寻求谋士入手。经徐 庶推荐,他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他。他对诸葛亮说得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就是 他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现了他问计的诚恳态度。
2020年10月2日

4
第二段:
1、时:当时。 2、卧龙:在深渊中潜伏,还没有乘云飞
天的龙,比喻隐居的俊杰。 3、岂:同“其”,句中语气词,表商
询。
2020年10月2日
5
第三段:
1、由是:因此,于是。 2、安: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3课隆中对 (共2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3课隆中对 (共20张PPT)

失败。 (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____________
(5)内修政理______________ 治理。 亲自。 (6)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__________ 一天天。 (7)于是与亮情好日密____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信 确实。 谓为信然_________ 诚信。 信义著于四海_________ (2)为
唱。 好为《梁父吟》 _________
是。 谓为信然_________
(3)然
这样。 谓为信然_________
然志犹未已_____________ 然而,可是。
于是。 (4)因 因屏人________ 凭借,依靠。 因之以成帝业_____________
于是,就。 (5)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 终于。 然操遂能克绍________
B. 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
C. 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
二、句子翻译
1.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
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有了数百万的大军,挟持天子来号令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诸侯,这样实在不可以与他抗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________________,内政方面的方针是内修政理。 (3)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 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完课文,说说文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分别给你留下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研究意义
《隆中对》作为中国古代战略思 想的代表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 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战 略思想和历史事件,推动相关领
域的研究进展。
关于《隆中对》的未来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的史料的发现,未来对于《隆中对》 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全面,研究者可以从更多角度对其进 行探讨和研究。
详细描述
分析了《隆中对》中体现的智慧、战略思维和人生态度,以及这些主题对现代 社会的启示。
人物形象分析
总结词
对《隆中对》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深入剖析。
详细描述
分析了诸葛亮和刘备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相互关系,探讨了他们在故事中的 角色和作用。
03
《隆中对》的艺术特色
结构布局
总结词
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隆中对》的背景与历史地位 • 《隆中对》的内容与主题 • 《隆中对》的艺术特色 • 《隆中对》的影响与评价 • 《隆中对》的实践与应用 • 《隆中对》的争议与探讨
01
《隆中对》的背景与历史地 位
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 操、刘备、孙权等势力崛 起。
强调内部统一与外部联合
重视人才与教育
《隆中对》中强调了人才和教育的重 要性,这对现代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管 理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隆中对》中提出的内外兼修、联吴 抗曹的思想,对现代企业在竞争中的 合作与联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05
《隆中对》的实践与应用
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
历史学科中,《隆中对》常被用作三 国时期诸葛亮战略思想的代表,用于 分析三国鼎立的形势和刘备集团的发 展策略。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语言精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隆中对》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无过多的修饰和冗余,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含义,充分 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
03 《隆中对》的艺术特色
《隆中对》的语言特色
语言简练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清晰,没有 过多的修饰和冗余,使得读者能 够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用词精准
作者在用词上非常精准,每一个 词语都有深刻的含义,能够准确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 《隆中对》的背景与意义 • 《隆中对》的内容解析 • 《隆中对》的艺术特色
• 《隆中对》的现代意义与启示 • 《隆中对》的课堂互动环节
01 《隆中对》的背景与意义
《隆中对》的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刘备三顾 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分析 了天下大势,写下了《隆中对》
《隆中对》的叙事结构分析
逻辑严密
整个《隆中对》的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从天下大势的分析到蜀汉政权的建设方案, 再到人才与法治的推行,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体系。
层次分明
《隆中对》的内容层次分明,先总后分,先全局后局部。首先提出总的战略方针,然后分 别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划和部署。
诸葛亮
曹操、孙权
作为《隆中对》的提出者,诸葛亮被 描绘为一个有着远见卓识和雄才伟略 的战略家,他深思熟虑,对天下大势 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在《隆中对》中,曹操和孙权被视为 刘备的主要竞争对手,诸葛亮对他们 的实力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 估。
刘备
刘备在《隆中对》中被描绘为一个有 着宏图大志的英雄人物,他善于用人 ,能够吸引众多英才聚集在他的旗下 。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展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
《隆中对》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历史故事, 展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
《隆中对》所展示的战略眼光和长远发展理念,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机制
《隆中对》中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机制,这对现代社会的人才管理和选拔也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03
《隆中对》中的文学手法与艺 术特色
文学手法介绍
历史叙述与文学创作相结合
01
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文学手法,如夸张、比
喻、象征等,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人物形象塑造
02
作者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塑造了一系列
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刘备、关羽等。
情节设置
03
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隆中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广泛传播和 传颂,还被后人誉为文学巨匠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同时, 《隆中对》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 。
02
《隆中对》内容解析
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魏、蜀、吴三足鼎立
民不聊生,渴望安定
分析曹魏、蜀汉、东吴的势力范围和 相互关系,指出三方之间的矛盾和利 益冲突。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contents
目录
• 《隆中对》背景与作者简介 • 《隆中对》内容解析 • 《隆中对》中的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 • 《隆中对》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 《隆中对》公开课总结与展望
01
《隆中对》背景与作者简介
《隆中对》的创作背景

第23课 隆中对(课件) (共37张PPT)

第23课 隆中对(课件) (共37张PPT)
隆中对
陈寿
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 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 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 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 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 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题解:
对-----回答,是诸葛亮对刘备 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 作的回答. 隆中-----当时诸葛亮隐居的 地方. 因而后人称它为隆中对
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⑴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如果不够 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⑵亲自前往拜 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 尊重。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 拜访 总共 才 于是、就此 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崩溃 窃取皇帝的命令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估计 通“伸”伸 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 张 因此 失败 停止 谓计将安出?”
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 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 和信赖。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诸葛隆中对
分析时局,制定对策
研读4段
1、分析曹操有哪些优势?
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 诚如是 已 然志犹未已 自董卓已来 已历三世
说 君谓计将安出 告诉 实在,确实 果真 停止 通“以” 已经
一词多义:
好为梁父吟 为 谓为信然 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
做,吟唱 是 成为 被 作为
一词多义:
把 以弱为强者 以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用来 以迎将军者 而 以向宛、洛

隆中对ppt课件

隆中对ppt课件
Biblioteka 隆中对策略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隆中对策略在社会治理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 帮助政府制定政策、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
详细描述
在社会治理中,隆中对策略可以指导政府制定政策,通 过分析社会需求、民意调查和专家建议等手段,制定出 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方案。此外,隆中对策略还 可以帮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通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手段,提高社 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隆中对策略还可以指导政 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关注民生问题、推动经济发 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 发展。
建立蜀汉
通过建立蜀汉,获得一 个稳定的政治基础,为 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隆中对策略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隆中对策略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长远性,能够为蜀汉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策略也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 想。
缺点
隆中对策略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过于强调联合孙权,导致东吴势力的崛起;过 于强调占领荆州和益州,导致蜀汉在中原地区的势力范围有限;过于强调建立 蜀汉,导致后期蜀汉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等问题。
展望
未来,隆中对策略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化 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 YOU
隆中对策略的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隆中对 策略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如经济下行 压力、市场竞争加剧等。
机遇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 力,隆中对策略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 遇,如政策红利、市场需求增长等。
隆中对策略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展望

隆中对教案ppt课件

隆中对教案ppt课件

01
02
03
04
05
介绍《三国演义》及作者 讲解小说中主要人物及关 分析小说中重要事件和节 探讨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 总结小说主题和思想意义
罗贯中


特点
教学步骤
2. 讲解
详细介绍小说的背景、人物、事 件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

3. 分析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节 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 人物性格和特点,以及事件背后
05
教学过程与评估
教学过程
01
02
03
04
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三国演义 》中“三顾茅庐”的片段,激 发学生对诸葛亮的兴趣,引出 本课主题。
呈现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了 解诸葛亮的《隆中对》及刘备 的“三顾茅庐”故事,学习诸 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政治 远见。
组织学生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 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 探究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合 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生表现评价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 进行客观评价和指导,以便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战略思想,培养学生的战 略思维和全局观念。
背景介绍
80%
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各种势力争夺天下。
100%
个人背景
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以 智慧和谋略著称。
80%
《隆中对》的由来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针对时局 提出了一整套谋略计划,帮助刘 备建立蜀汉政权。
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隆中对》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隆中对》ppt课件

三国时期历史背景
01
02
03
政治形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 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导致 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 不断。
军阀割据
各地豪强地主纷纷拥兵自 重,形成了袁绍、曹操、 孙策、刘备等军阀割据的 局面。
三分天下
经过连年的征战,最终形 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 的局面,史称“三国时期 ”。
诸葛亮生平与成就
早年经历
政治成就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 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他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 后,他就在隆中隐居。
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 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 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建议,刘备应允 ,于是诸葛亮便成了刘备的军师。建 安十六年(211年),刘璋派法正请 刘备入川赴宴,保护益州安全。诸葛 亮便留关羽守荆州,自己同刘备入川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 ,刘备占领益州,诸葛亮任军师将军 ,署左将军府事。
2023 WORK SUMMARY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第课《隆中对》
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13
REPORTING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 • 思考探究与课堂互动 • 德育渗透与情感态度培养 • 课后作业与巩固提高
PART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历三世;而刘备虽寄居刘表篱下,却胸怀大志,欲建立一番功业。
03
创作目的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
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篇对策不仅为刘备指明了
方向,也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PART 02

《语文隆中对》》课件

《语文隆中对》》课件

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规划 主题思想: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联合孙权,对抗曹操 强调:以民为本,以德治国,以法治国 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语言艺术:简洁 明了,富有哲理
结构艺术:层次 分明,逻辑严密
形象艺术:生动 形象,栩栩如生
思想艺术:深刻 独到,发人深省
引导学生理解隆中对的历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景和意义
击“关闭”按钮关闭课件
课件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应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件中的链接和视频应确保其有 效性和稳定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件中的图片和文字应保持清晰, 避免影响教学效果
课件中的互动环节应确保其安全 性和可操作性
历史背景:东汉 末年,群雄割据, 战乱频繁
政治背景:刘备 三顾茅庐,寻求 诸葛亮的辅佐
军事背景:曹操 统一北方,孙权 占据江东,刘备 势力弱小
地理背景:隆中 位于湖北襄阳, 地势险要,易守 难攻
字孔明,号卧龙
生于公元181年, 卒于公元234年
蜀汉丞相,政治 家、军事家、文 学家
代表作品:《隆 中对》、《出师 表》、《诫子书 》等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 图片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分析隆中对中的人物 性格和思想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 探讨隆中对中的问题
图片选择:选择与主题相关 的高清图片,增强视觉效果
色彩搭配:使用柔和、清新 的色彩,营造舒适的学习氛 围
动画效果:适当使用动画效 果,增加课件的趣味性和互
动性
诸葛亮对刘备的劝谏
诸葛亮对刘备的战略规划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隆中对》公开课ppt课件
决策能力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展现出高超的决策能力,有助于现 代领导者做出明智决策。
THANKS
感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诸葛亮为刘备提供了《隆中对》的战 略规划,帮助刘备找到了发展方向。
刘备的困境
刘备在三国中属于较弱的一方,他需 要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来提升自己的 实力。
《隆中对》的历史地位
01
02
03
战略规划的里程碑
《隆中对》是中国历史上 最早的战略规划之一,对 后世的战争和政治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对刘备的重要性
02
品牌建设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03
风险管理
刘备在《隆中对》中提出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助于现代企业防范风
险。
《隆中对》对现代领导力的启示
领导素质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素质,对现代领 导力具有启示作用。
团队建设
刘备在《隆中对》中强调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有助于提 升团队凝聚力。
策略。
战略目标
诸葛亮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 ,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 有变,则命一上将出宛、洛,刘 备自出秦川,从而实现统一大业

策略分析
分析了曹操、孙权等各方的优势 和劣势,提出了联孙抗曹、夺取
荆益、两路出兵等策略。
《隆中对》的战略思想
统一中原
通过联孙抗曹、夺取荆益 等策略,逐步实现统一中 原的战略目标。
借代
运用借代手法,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隆中对》的叙事技巧
层次分明
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详略得当
作者对故事情节的描述有详有略,使得文章更加紧凑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跨有荆、益,保其 岩阻,西和诸戎,南 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内修政理;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 军以向宛、洛,将军 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川,百姓孰敢不箪食 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矣。”
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 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 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 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 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 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 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 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 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 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 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 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然操遂能克绍 由是先主遂诣亮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义著于四海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屏人
(终于) (于是,就)
(通“伸”,伸张) (信用) (凭借) (于是,就)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色的词: 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 ) ) ①常常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②、再读第4段,说说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 怎样的分析?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 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 能,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2、针对这种形势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
难道 靠近 一起 委屈招来 应该委屈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 驾顾之。”
车马 看望
时先主屯新野。徐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 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 谓先主曰:“诸葛孔
明者,卧龙也,将军
岂愿见之乎?”先主 曰:“君与俱来。”
⑤.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 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⑥.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⑦.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 得到。
⑧.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 样的办法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
同“以”
尽 战胜 而且 谋划 确实 争胜 从 成为 挟持
一起
占据
小 表并列
郡者不可胜数shŭ。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xié 天子而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亮答曰:“自董 卓已来,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 微而众寡,然操遂能 克绍,以弱为强者,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也。今操已拥百万之 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



陈寿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
2. 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
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
1.明确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 2.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
眼光。
三、教时安排
2教时
一、知识窗:
1、作者简介:
⑨.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 有夺取它的意图?
⑩.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篮子盛着饭,用壶装着酒 来迎接将军呢!
⑾.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
意见他吗?”刘备说:“您 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
庶曰:“此人可就见, “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 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 不可屈致也。将军宜
枉驾顾之。”
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第2段: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由是先主遂诣yì 亮,凡三往,乃见。因屏
拜见 崩溃 总共 才 就 屏退 蒙受灰尘
喜爱吟唱《梁父吟》。他
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 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 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 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
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
说是确实这样。
第1段:介绍诸葛亮的隐居生活和不平凡的抱负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当时 驻扎 器重 判断句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的历史全貌。
2、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
(181-234),字孔
明,三国时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中国历
史上的名相。现在,
“诸葛亮”这个名字
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
征。
3、“隆中对策”的故事背景:
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 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 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 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 为他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做 分析。 “对”:对策,回答上级的 提问。
第4段:诸葛亮分析时局,提出复兴汉室的计划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 好日密。
感情 一天天加深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
解释
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好象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先主曰: “善!”于是与 亮情好日密。
刘备说:“好!” 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 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 关羽、张飞等 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 不悦,先主解之 说:“我有了孔明,就 曰:“孤之有孔 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 明,犹鱼之有水 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也。愿诸君勿复 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言。”羽、飞乃 止。 第5、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 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 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 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 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 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 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 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 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 人如同口渴一般,
益州险塞sà i,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
险要的地方 凭借
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转折
昏庸懦弱
爱惜 后代 布 广泛的罗织
富裕
国富而不知存恤xù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思贤如渴,
益州险塞,沃野 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因之以成帝 业。刘璋暗弱, 张鲁在北,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将军既帝室 之胄,信义著于 四海,总揽英雄, 思贤如渴,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 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 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 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 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 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 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 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 能与他较量。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隆中对策这个中 心,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事议 论,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语言 概括精练,人物形象丰满,五百余字的篇 幅,内蕴极丰,言简意赅,是史传中的精 品。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 学文学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 向,成有用之才。
六、课内练习: 1、解释下列多义词: (唱) 好为《梁父吟》 谓为信然 (是) 以弱为强者 (成为,变成) 贤能为之用 (被)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作为) (停止) 然志犹未已 (已经)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自董卓已来 (通“以”)
二、通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fǔ)吟》。
亲自 田地 经常 赞许 友好 只有 说是确实这样 喜欢唱 当时的人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
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 善,谓为信然。
亮躬耕陇亩,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
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 于管仲、乐毅,时 人莫之许也。惟博 陵崔州平、颍川徐
四、梳 理 本 文 结 构
一、诸葛亮青年时代之事 抱负 作铺垫 侧面烘托 未 出 茅 庐 而 知 天 下 三 分
隆 中
二、徐庶推荐诸葛亮
1、不具备向东或向北 三、
刘备问计
诸葛亮对策
发展的可能性 2、夺取荆、益州二州, 作为根基 3、修明内政,联吴抗曹

四、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侧面烘托
五、课堂小结
主攻荆州 三步走战略: 夺取益州 联吴灭曹 目标 “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
3、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 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4、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 庶、张飞、关羽等人?
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 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 关、张二人又起烘托作用。 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 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 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 写。刘诸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 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 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鱼水相答都从侧 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 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 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 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 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 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 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 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 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 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 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 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 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史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