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

合集下载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F 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以及随之而来的“非基运动”再一 次使基督教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以往不同,这次的挑 战主要来自知识界和文化领域。
1807~1949年件基督教的发展的总结
1924年开始了“收回教 育权运动”不仅使教会 大学出现了重要的“中 国化”的转变,中国教 会也开始走向自主化。 到了1927年以后中国教 会本色化已经是比较普 遍的现象。
D 1900年危机之后新的变化:基督徒的人数迅速上升,开 始有了自己的领袖,更多的中国信徒开始关注教会和中国 社会的联系,投身于教会和基督教机构的不同工作中…… 中国教会的这些变化表明其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更加成熟。
E 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积 极的影响。1912年3月颁布的约法中,明确规定“人民有 信教之自由”,这为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个宗教的发展奠 定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环境。
—第三期中国基督教的开创者
利马窦,意大利人,出生于 沙勿略逝世那年—1552年 。 1582年,由罗明坚带到广 东肇庆,开始中国内地传教 事业。 1610年,利玛窦因劳累而 死。
利玛窦与徐光启
利玛窦在华传教最初得本土化尝 试

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 举行弥撒时,信徒可不脱帽 注重培养中国本地神职人员 将弥撒书、礼仪和祷告译成中文 神父使用汉语举行弥撒和施行圣礼 ……
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基督教 一发展

• •

1949年进入社会变革之中 1950年签名运动标志“三自革新运动”开始 三自革新筹委会 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1957年极左路线冲击 1966年文化大革命
二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
一发展

信徒人数不断增加 社会作用不断增大

中国古代的基督教传入与变革

中国古代的基督教传入与变革
多元化发展:适应社会多元化趋势,形成多种流派和教派的基督教,满足 不同人群的需求
国际化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基督教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基督教在全 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基督教与世界基督教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展望:中国基督 教将加强与世界各地 教会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基督教在全 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 展。
04
基督教在中国的影 响与意义
THEME TEMPLATE
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语言文字:基 督教传入后, 出现了大量的 基督教文献, 对中国语言文 字的发展产生
了影响。
艺术文化:基 督教文化的传 入,也带来了 新的艺术形式 和风格,对中 国艺术的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
思想观念:基 督教的传入, 也带来了新的 思想观念,对 中国传统的思 想观念产生了 冲击和影响。
合作领域:在神学研 究、教会建设、文化 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 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与友谊。
共同使命:携手应对 全球性挑战,如贫困 、环境问题等,为促 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贡 献力量。
跨文化对话:尊重不 同文化和信仰,开展 平等、开放、包容的 跨文化对话,增进人 类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古代基督教传播的历史遗产与启示
历史遗产:中国古代基督教传播过程中所留下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成 果,如《圣经》的汉译本、基督教建筑和艺术等。
启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基督教传的经验和教训,以及 对于当今基督教传播的借鉴意义。
未来展望:基于历史遗产和启示,探讨未来中国古代基督教传播的可 能发展方向和趋势。
跨文化交流:强调中国古代基督教传播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 用,以及对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社会影响:对 传统社会观念 和价值观念产 生一定冲击, 但未能广泛传

拜占庭帝国的与宗教

拜占庭帝国的与宗教

拜占庭帝国的与宗教拜占庭帝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宗教在其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拜占庭帝国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一、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位于东罗马帝国的残余之地,起初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宗教信仰,但后来随着基督教在帝国内部的传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受。

在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合法,并将其定为官方宗教,这标志着基督教获得了强大的政治支持,促进了基督教在拜占庭帝国内的迅速发展。

二、宗教与帝国的政治合法性基督教的成为官方宗教,使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具备了宗教合法性。

君士坦丁大帝及其继承者将自己塑造为基督而非公民元首,通过此举加强了政治的神圣性。

同时,帝国的政府机构与教会相互联系,文化和精神生活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

三、教会的政治地位教会在拜占庭帝国中具有广泛的政治权力。

教会的高级官员,如主教和牧师,被赋予了许多地方行政职责,他们与贵族和地方官员一起共同管理帝国事务。

同时,教会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规定,对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宗教在文化与艺术中的体现拜占庭帝国的宗教信仰深刻地影响了其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宗教场所,如教堂和修道院,是帝国文化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

教堂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拱顶、壁画和艺术品为特色,反映了基督教的信仰和教义。

五、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宗教在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基督教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行为。

另一方面,教会在慈善事业和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为帝国内贫困者提供援助,并建立了许多医院、学校和孤儿院。

六、宗教与帝国的衰落虽然宗教在拜占庭帝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与帝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教会在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导致了宗教和政治争斗的发生。

此外,宗教对知识和科学的限制也对帝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拜占庭帝国与宗教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

1、兴起与原因(1)兴起(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

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a)文化渊源上: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b)历史渊源上: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

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1.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

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

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来拯救受苦的教民。

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

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

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

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

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

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

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

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

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

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

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

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

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衰落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衰落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衰落在古代罗马帝国的辉煌时期,基督教作为一种新兴宗教逐渐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的衰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不仅涉及宗教信仰的转变,还涉及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首先,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衰落之间存在着宗教信仰的转变。

在罗马帝国之前,古罗马人信奉着众多的神灵,他们相信神灵的存在和干预。

然而,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基督教的教义并转变信仰。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是独一无二的上帝,这与古罗马人的多神信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基督教的信仰体系以及对道德和伦理的要求吸引了许多人,尤其是在罗马帝国内部社会底层的人民中,基督教迅速传播。

其次,基督教的兴起也与罗马帝国社会的动荡有关。

在罗马帝国的后期,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和政治腐败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分裂。

贫富差距的加大以及奴隶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基督教提供了一种信仰和希望,使人们能够在苦难中找到安慰和力量。

基督教的教义强调爱、仁慈和宽恕,这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

此外,基督教的兴起也与罗马帝国政府的态度有关。

起初,罗马帝国对基督教持有冷漠的态度,甚至进行了迫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开始认识到基督教的影响力和潜力。

君士坦丁大帝是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他在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并给予基督教以保护。

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也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基督教的兴起也与罗马帝国文化的转变有关。

罗马帝国的文化以古希腊文化为基础,但在基督教的影响下逐渐发生了变化。

基督教的艺术和建筑风格开始出现,取代了古罗马的神话题材。

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罗马帝国的文化逐渐向基督教的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衰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罗马帝国的宗教变迁与基督教的兴起

罗马帝国的宗教变迁与基督教的兴起

罗马帝国的宗教变迁与基督教的兴起在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的罗马帝国时期,宗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在罗马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凝聚力的作用,也对帝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帝国经历了宗教的变迁,终于见证了基督教在帝国中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扩大。

在罗马帝国的早期阶段,信奉多神教的传统宗教占据了主导地位。

多神教是一种信仰众神,并将他们视为决定人类命运的力量。

罗马人崇拜的神祗包括宙斯、朱庇特、福尔图娜等等。

这种宗教体系从古希腊传承而来,随着罗马帝国扩张,也与其他地区的宗教相融合。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通常将自己视为神的化身,并且他们通过参与宗教仪式,以此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宗教开始交流和碰撞。

尤其是罗马帝国东部地区,诸如希腊、埃及和亚述等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

希腊的神话故事擅长解释人类经历的各种现象,而埃及和亚述的宗教则强调神秘的教义和神迹。

正是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开始在罗马帝国中传播。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教中,信奉耶稣基督为上帝的儿子和救世主。

基督教强调爱、仁慈和和平的价值观,并且不同于其他宗教的是,它鼓励个人和个人信仰上帝的关系,而不是依赖牧师或祭司的中介。

这一新的宗教在罗马帝国中逐渐扩散,尽管最初遭到了压制和迫害。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一个让基督教合法化的法令。

这使得基督教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罗马帝国逐渐转变为一个基督教国家,许多罗马人成为基督徒,甚至最终成为了国教。

基督教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罗马帝国的宗教面貌,并且成为帝国维持统治的一种手段。

然而,尽管基督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然和多神教和其他宗教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竞争。

许多人认为基督教的价值观与传统的罗马价值观相冲突,这导致了宗教领域的分裂和对立。

不同派系之间的争斗和帝国内部的宗教动荡,成为罗马帝国衰落的因素之一。

当我思考罗马帝国的宗教变迁和基督教的兴起时,我想到了宗教对一个文明的影响力。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

它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戏剧性的事件和关键人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督教的发展简史,从其起源到现代的发展。

1. 起源与早期发展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教社群,其核心信仰是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他在地球上降世并为人类的罪而受难。

耶稣的教导和他的死亡与复活成为基督教信仰的基石。

最早的基督徒是耶稣的十二门徒和一些跟随者。

2. 罗马帝国时期在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这一举动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迅速传播,许多罗马人皈依了基督教。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没有阻止基督教的传播,相反,它在这个时期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3. 中世纪中世纪是基督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教会成为了欧洲社会的核心,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皇成为了最有权威的人物之一,教会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同时,修道院和教堂的建设也达到了巅峰,许多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至今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4. 宗教改革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马丁·路德等改革者对教会的腐败和滥权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新的信仰观念和教会组织模式。

这些改革运动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个主要的教派。

5. 现代发展在18世纪和19世纪,基督教面临了来自科学、启蒙运动和现代化的挑战。

然而,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持续发展。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基督教传教士将基督教带到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使基督教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宗教。

6. 当代基督教在当代社会,基督教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它在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亿的信徒,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

基督教的发展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世俗化、多元化和宗教自由等。

然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仍然吸引着许多人。

总结:基督教的发展简史展示了它从起源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中世纪基督教的衰落

中世纪基督教的衰落

西 班 牙 宗 教 裁 判 所
中世纪臭名昭著却又令人谈虎色变 的宗教裁判所,就是基督教这种不 宽容的暴虐态度的“杰作”。
宗教裁判所为什么会出现呢?
基督教文化本来就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结 果,当他在罗马站稳脚跟后,尤其是成为中 世纪唯一的宗教信仰之后,就变得故步自封 和心胸狭隘,把一切与正统教义不想温和的 思想观点贬斥为“异端”,并采取赶尽杀绝 的暴虐的态度。
除了在密室忏悔和苦行这算之外,抢 占和朝拜圣徒陵墓,购买圣徒遗物和 向教会捐赠财产都成为教会确认的有 效赎罪方式。从而导致基督教信仰和 道德的虚伪化。
购买赎罪券的影响很大,它是教会公 开发行的一种证书,这样一来就为人 们公开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这种卑 劣的兜售活动成为马丁.路德发起宗教 改革运动的导火索。
在中世纪,教会高高的凌驾于在世俗社会之上, 他的权力也日益膨胀,不仅掌握着人们灵魂进天 国的钥匙,而且也拥有了极大地经济,政治权力。 教皇和神职人员除了利用权力来兼并土地和兜售 赎罪券之外,还把神圣的教职也纳入了金钱交易 的范围。神职人员不再是由信众推选,而是由教 皇或较高教阶的神职人员指派,甚至是用金钱来 购买。
衰落的原因: 到了中世纪,随着教会权势 的确立和信仰的强制化,赎 罪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督教会变化的表现
以往那种内心真诚忏悔和肉体自我折磨的 赎罪方式,除了在修道院中以一种苦行竞 争的变态走上极端,一般情况下已被教会 认可的种种赎罪方式所替代。如:购买圣 徒遗物,向教会捐赠财产,参加十字军圣 战和购买赎罪券等等。而在众教徒面前进 行公开忏悔也让位于悔罪者与神父在密室 中私下进行的灵魂赎罪交易。
变化
早期的教会施加的惩罚仅限于精神方面,最 重的不过革除教籍。 中世纪早期,教会只是零散的对异端施加迫 害,并没有建立专门性机构。 到了13世纪,教会感到了不安。1233年教皇 格利高里九世发布通谕,赋予多米尼克修会 以审判异端的全权,标志着宗教裁判所的正 式产生。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宗教教育的兴盛)【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宗教教育的兴盛)【圣才出品】

第5章宗教教育的兴盛5.1复习笔记一、中世纪文明的基础中世纪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500年左右,分别以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事件作为标志。

这一时期的欧洲处于封建时代的宗教信仰时期,基督教成为了整个中世纪文明的基础。

(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1.基督教的产生的原因(1)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于是便幻想“救世主”来解救自己的苦难,这与原始基督教倡导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世界末日将至,耶稣来拯救人类的说法十分契合,使基督教的信徒大量增加。

(2)基督教由于受到其他犹太教教派的排挤而流散在外,简化了众多民族特色仪式,真诚对待其他一切民族,因此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民族的信徒,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3)基督教与当时流行的希腊哲学进行了融合,同时适应了罗马帝国的统治需要。

2.基督教的发展概况(1)公元4世纪以前,基督教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促使其形成了古代公教会的组织制度,设立了主教、长老、执事三级教职别,并最终编订了正典《新约圣经》。

(2)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表了《米兰赦令》宣布宗教自由,基督教由此成为了合法宗教。

(3)公元390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4)中世纪,基督教的教阶制度发展为与封建等级制度一致,具有极大的世俗权力,其组织也日益严密。

(5)公元8世纪时,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使“君权神授”具体化,这也埋下了教权和王权斗争的隐患。

(6)13~16世纪,基督教由最兴盛时期到进一步分裂的全过程,最红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二)基督教教义经典《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生活和言行的根据,全书分希伯来经典《旧约全书》和记载基督耶稣及其门徒言行的《新约全书》两部,共66卷,其中体现出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

上帝是全在、全知、全能、全善的存在,包含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2.耶稣作为“圣子”,是来拯救时间的救世主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

1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效忠并提供军队
给予土地和保护
大封建主 封君封臣制的确大封立建,主
效忠和服兵标役 志着西欧封建制度给予正Fra bibliotek式地和确保护立
小封建主
小封建主
服劳役和耕种
提供农耕土地
农民
农民
二、法兰克王国
(二)发展——封君封臣制 ①封君与封臣分别有怎样的义务? 义务 封君 给与土地、提供保护等 封臣 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 • ②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核心)
5、“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适应于
( C)
A、亚洲 B、美洲 C、西欧 D、非洲
6、“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
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C。
A、奴隶主民主制度 B、联邦共和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君主立宪制
二次达标
1.“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
5.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
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
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
A
A.具有一定契约性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梅花K里的画像是亚 历山大,他是古代成 吉思汗式的人物,曾 一手缔造了地跨欧、 亚、非三大洲的亚历 山大帝国。
♦方块K里的国王是古 罗马的恺撒,尽管他 当时没有公开称王, 但后人仍把他叫做恺 撒大帝。

督 教 的 发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势力越来越大,教皇的权力甚至高于皇帝和国王之 上。后来,基督教形成东罗马的东正教和西罗马的天主教,中世纪起主要 作用的是天主教,习惯上称之为基督教。中世纪神权与王权互相利用又互 相斗争。

第八章 教会法

第八章  教会法

第三节 教会法的基本制度
一、教阶制度 教皇 枢机主教(红衣主教) 枢机主教(红衣主教) 主教 神甫
二、财产制度
教会财产的主要来源 教会财产的保护
三、债权制度
禁止“重利” 禁止“重利” 契约必须履行 死抵押” “死抵押”权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
“一夫一妻”、“永不离异” 一夫一妻” 永不离异” 应禁止的婚姻和撤销婚姻 夫妻关系和夫妻财产制度 遗嘱继承和无遗嘱继承
五、犯罪与刑罚
宗教犯罪名目繁多 刑罚的适用人人平等 主要刑罚
六、诉讼制度
纠问式诉讼 宗教裁判所(异端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异端裁判所)
第四节 教会法的历史地位
一、教会法的基本特点
与基督教神学密切联相 是封建法律体系 深受罗马法影响
二、教会法的历史地位
是西欧中世纪三大法律支柱之一 是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 教会法
第一节 教会法的形成、发展和衰落 教会法的形成、 一、概念
教会法即寺院法、宗规法,是基督教制定 教会法即寺院法、宗规法, 的对其信徒和神职人员在信仰、 的对其信徒和神职人员在信仰、伦理和教 会制度等方面具有拘束力的法律的总称。 会制度等方面具有拘束力的法律的总称。
二、教会法的产生
基督教的产生 教会法的产生
三、教会法的发展
1、形成时期(4~9世纪) 世纪) 盛时期(10~14世纪 世纪) 3、衰落时期(15世纪以后) 衰落时期(15世纪以后 世纪以后)
第二节 教会法的基本渊源
圣经》 一、《圣经》 二、教皇教令集 三、宗教会议决议 四、世俗法的某些原则和规范

基督教在中国

基督教在中国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可信时间是在唐朝初年。

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基督教的一个小教派“涅斯托利派”,在中国的名称是景教。

景教唐时在中国存在了200年,历经13朝。

高宗时已传至全国,在100多年城市建有教寺。

自顺宗起,景教开始衰落。

至武宗,朝廷下令灭佛,累起景教。

教寺被拆,教徒被驱赶。

875年,黄巢攻陷广州,居住在该城的教徒遭杀害,景教从此在中国绝迹。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第二次高潮是在13至14世纪。

当时流传的主要有两派。

另一派是天主教的圣方济各派,这是天主教首次传入中国,时间是1289年。

明清之际,随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对我国的殖民入侵,基督教第三次传入我国。

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

这次传播开始于鸦片战争,在不平等条约的压制下,清政府被迫取消传教禁令,使教会势力迅速膨胀。

新中国成立初期, 信奉基督教的人只是少数, 中国的基督教徒大约只有40万人左右, 基督教只是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局部范围内活动, 影响面很窄。

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基督教徒人数急剧膨胀, 近年据保守估计在7 千万人左右。

更有西方媒体报道称达到一亿两千万, 增长近200 倍。

尤其近年来在农村, 村民以加入教会为荣, 基督教成蔓延之势。

在浙江、河南一带, 教会拉人入教, 教会组织发展迅猛, 这不得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以及对基督教未来发展的担忧。

基督教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首先归功于国家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 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 向小康社会迈进。

人们有了物质保障之后会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做一些精神的追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放松了对民众思想形态的控制, 民众的自由度增加, 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认识到宗教的功能和作用, 要求宗教政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而不是打压排斥宗教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正确贯彻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数十亿的信徒。

它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迅速传播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其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犹太教,耶稣基督被认为是基督教的创始人。

耶稣出生于公元前4年至公元6年之间的巴勒斯坦地区,他的教导和行为吸引了一大群追随者。

耶稣的教导强调爱、仁慈和宽恕,并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

耶稣的生平和教导引起了当时犹太教权威人物的不满,他们将耶稣定为叛乱者,并将其处以钉十字架的死刑。

然而,耶稣的死亡并没有终结他的教导,他的追随者声称他在第三天复活,并继续传播他的教义。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之一。

二、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在起初的几个世纪中遭受了来自罗马帝国的迫害。

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基督教的不断传播,基督教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并为其提供了保护。

基督教的发展在公元4世纪达到了高峰。

当时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皈依基督教,并将其作为国教推广。

基督教教堂开始建立,圣经开始编纂和传播。

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结构也逐渐形成,教派的分化也开始浮现。

在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继续发展,教会成为政治和社会的重要力量。

教皇成为欧洲的精神和世俗统治者,教会的权威得到了巩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会内部浮现了腐败和争议,导致了宗教改革的爆发。

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等人开始质疑教会的教义和实践。

他们提出了新的教义,并建立了新的教派,如路德宗、加尔文宗等。

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和多样化,也为后来的宗教自由和宗教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基督教传播到全球各地。

殖民者将基督教带到非洲、亚洲和美洲,并将其强制推行给当地居民。

这导致了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为了不同地区和文化中的基督教教派和传统。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0
基督教的传统对传统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直接的冲突: 主要是以乡绅为代表的宗法制度及传统观念的冲突
例如: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女授受不亲,而牧师却为妇女洗礼; 儒家倡导三纲五常而基督教却遵奉共同的天父上帝,彼此互
称兄弟姐妹……
在传教方式上,中国的教会有明确的原则,要求传教 士穿中国服饰留中国发式,与民众发生纠纷时,尽量 不向中国政府申诉。
C基督教对中国出版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医疗现代 化,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带来积极影响 。
22
D 1900年危机之后新的变化:基督徒的人数迅速上升,开 始有了自己的领袖,更多的中国信徒开始关注教会和中国 社会的联系,投身于教会和基督教机构的不同工作中…… 中国教会的这些变化表明其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更加成熟。
5
元朝时期
❖也里可温教: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
一景教在元朝的复兴; 二 罗马天主教首次到华来传教。
❖代表传教士:天主教教士约翰-蒙高维诺
一劝化了高唐王阔里吉思信教 二高唐王儿子约翰被委任为北平总教
❖传教陷入僵局
一后任教士少人到任,天主教传教无形中止 二景教由于异教的压迫及自身腐化等原因也陷入僵局
❖灭亡
业的先锋 明朝海禁严厉
8
清朝天主教的坎坷发展
天主教安然度过明清交际的动乱 天主教事业的功臣—汤若望 传教活动的空前发展 陷入困局:遭遇禁教,废除新历 天主教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康熙末年限禁对华传教
9
—第三期中国基督教的开创者
利马窦,意大利人,出生于 沙勿略逝世那年—1552年 。 1582年,由罗明坚带到广 东肇庆,开始中国内地传教 事业。 1610年,利玛窦因劳累而 死。
通和了解
13
——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带来一个"黄金时代"

东正教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

东正教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

东正教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东正教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基督教原是一个统一的宗教,由于教会内部争夺普世教会的最高领导权,势力范围和世俗经济利益以及教义上的分歧,基督教于公元1045年正式分裂为西方天主教和东方正教。

16世纪,由于天主教会内部出现了反对罗马教皇封建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遂又分裂出脱离天主教而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的新教。

至此,形成了基督教的三大派系——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

过去中国学者一般只重视对西方天主教和新教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东方正教的研究,这是受“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心论”的影响所致,实际上,作文东方文化之一的东正教也很重要,它一直影响着俄罗斯,东欧近东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广大人民,影响着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要了解这些地区的人民以及他们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就必须了解东正教。

东正教在基督教思想适合人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忽略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就谈不上对整个基督教这种意识形态的把握,如果把基督教三大派比作三足鼎,那么只研究其中两派而不研究另一派,那是不完整的。

目前全世界有近2亿东正教徒。

其中仅俄罗斯就有7000多万教徒,占全俄居民的二分之一,可见东正教在俄罗斯影响之大,,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和现实政治生活中,曾起过并仍在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不了解俄罗斯东正教,就很难深入了解俄罗斯的哲学,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就难以理解俄罗斯的国家的政教关系。

东正教传入中国第一阶段1665——1716年准备阶段沙俄帝国是个富于侵略性的国家。

除了征服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公国和高加索,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外,16C末,还靠武力征服了西西伯利亚地区。

17C初继续扩张,吞噬了整个东西伯利亚。

17C中叶开始将目标转向中国领土,利用明清两朝交替,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防空虚之机,将矛头指向中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的地方,侵占中国领土,抢劫民财,焚烧房屋,屠杀居民,无恶不作。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

天主教起源历史背景

天主教起源历史背景

天主教起源历史背景文章一:天主教起源历史背景:罗马帝国与基督教的交汇标题:从罗马帝国到基督教:天主教起源的历史背景正文:天主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其起源深植于罗马帝国和早期基督教的交汇。

这一段重要的历史背景塑造了天主教的发展轨迹和核心信仰。

以下是关于天主教起源历史背景的五个重点,分别从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两方面展开回答和描述。

1.罗马帝国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罗马帝国是一个巨大的帝国,统治着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

其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力为基督教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这个强大的帝国统一了语言、交通和行政制度,使基督教能够迅速传播并在各地扎根。

2.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随着耶稣基督的出现和他的教导而逐渐兴起。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在这个时期形成,如爱、宽恕和救赎。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一新兴的宗教团体。

3.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在早期基督教的发展中,罗马帝国对基督教徒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迫害。

这种迫害反而加强了基督教的信仰,使其在迫害中更加坚定。

基督教徒的殉道精神和信仰勇气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展示。

4.君士坦丁大帝的皈依: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发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并保护基督教徒的宗教自由。

这个重大的事件标志着基督教从迫害中解放出来,并在罗马帝国中得到承认和推广。

5.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天主教的崛起: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中,天主教崛起为保持社会稳定和文化传统的重要力量。

教皇作为天主教的精神领袖,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教皇的权威和地位逐渐增加,使天主教成为欧洲中世纪社会的重要支柱。

通过对这五个重点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天主教起源的历史背景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帝国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为天主教的传播和扩展提供了条件。

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加深了信徒的忠诚和信仰,而君士坦丁大帝的皈依为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奠定了基础。

最后,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天主教的崛起相互交织,使天主教成为欧洲中世纪社会的核心力量。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教父哲学之一:基督教的产生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教父哲学之一:基督教的产生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教父哲学之一: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教父哲学之一: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上帝(即" 天主")和救世主(上帝之子)的宗教。

"救世主" 按古希腊语的译法,叫做" 基督" ,基督教之名由此而来。

基督教的产生,是公元后的罗马帝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件大事。

按照基督教会的说法,基督教是在公元1 世纪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公元前29年——公元14年在位)和提庇留(公元14年——37年)统治时期,在巴勒斯坦产生的,最先出现于犹太下层人民中间。

其起因则是由于罗马帝国野蛮的对外扩张和对被征服者及广大下层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

罗马帝国是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建立起来的,它以血腥的征伐和压迫摧残各个被征服的民族,以贪得无厌、日益繁苛的赋税对被统治者进行最大限度的压榨,以难以形容的残酷手段镇压奴隶和被压迫民族的反抗。

但即使是在如此高压之下,下层人民争取独立求取生存的斗争也从未中断过。

虽然每一次都惨遭镇压而失败,他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残酷的摧残,但这仍没有使他们放弃自己美好的愿望。

而现实的生活除带来无尽的苦难之外,广大下层民众看不出它还有什么意义,也看不到出路。

恩格斯研究早期基督教的历史时指出:被奴役、受压迫、沦为赤贫的人们的出路在哪里?他们怎样才能得救?所有这些彼此利益在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冲突的不同的人群的共同出路在哪里?可是为了使所有这些人都卷入一个统一的伟大革命运动,必须找到这样一条出路。

这样的出路找到了,但不是在这个世界上。

在当时情况下,出路只能是在宗教领域内。

基督教适应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条幻想在" 天国" 解脱人间苦难的出路。

基督教最先产生于犹太下层之间,有其独特的历史根源,并非偶然。

历史上,犹太人历经磨难,屡遭亡国之痛,是世界史上极为罕见的。

公元前63年,罗马攻占了耶路撒冷,屠杀了12000 名犹太人,从此罗马人控制了巴勒斯坦,后来把它变成了罗马的附属国。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

1、兴起与原因(1)兴起(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

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a)文化渊源上: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b)历史渊源上: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

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兴起与原因(1)兴起(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

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a)文化渊源上: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b)历史渊源上: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

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d)政治渊源:基督教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某一单个民族的产物,而是整个罗马社会的产物,是罗马社会的广大下层群众在现实中绝望而在宗教上寻求解脱的结果。

2、发展及原因(1)发展(a)大约公元30年左右,基督教开始渗透于罗马各个角落,逐渐发展成一种普世性的宗教;(b)大约公元42年,耶稣门徒彼得来到罗马并建立了罗马教会;公元64年,彼得与保罗被暴君尼禄钉死在十字架;(c)从公元64年尼禄第一次迫害基督徒到公元313年《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基督徒遭受了十次以上的大规模迫害,以及数不胜数的欺凌、侮辱和歧视;随着越来越多的外邦人加入,最终基督教超越甚至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世界性宗教。

(d)虽然屡屡遭受磨难和罗马帝国的迫害,基督教仍然在日益衰朽的罗马帝国中顽强地生长起来,并且影响从犹太人和罗马下层民众中逐渐扩散到罗马军队、贵族和政府官员中;(e)公元260年后的四十年“长期和平期”,基督教势力再增;(f)公元303年,最后一次遭到大规模镇压,但基督教仍然顽强存在于罗马民族和上层人士中;(g)君士坦丁执政后,他扶持基督教发展;(h)公元313年,《米兰敕令》(即《宽容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经受250年的迫害之后,终于在罗马帝国获得了合法地位;“叛(i)君士坦丁临终之际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公元361年,徒者”朱利安夺取了罗马帝国统治权,基督教再一次遭到镇压;(j)公元380年,狄奥多西皇帝发布敕令,要求全体罗马人民“遵守神圣使徒彼得带给罗马人的信仰”,此后的十多年间,基督教被其置于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至此,历经艰辛的基督教终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k)日耳曼人摧毁西罗马帝国后,其所经营的世俗权力下的封闭而鄙陋的状况为基督教会全面控制精神提供了最合适的土壤,帝国权威逐渐被教会的权威所取代,凯撒的王国让位于上帝的王国;(l)在中世纪,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一方、以日耳曼封建王朝为另一方的教俗之争,构成了西欧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m)476年,罗马帝国在内部矛盾和外族入侵下分裂为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

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基督教也开始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

(n)公元511年,克洛维下令召开了奥尔良宗教会议,会议将宗教法规提高到与国家法律具有同等的权威性,用基督教堂代替了法兰克人传统神庙的神圣地位,并且制定了教堂避难法;不久以后,基督教就成为全体法兰克人都必须信奉的宗教,教会的财产和各种特权受到了国王的庇护。

在法兰克人人的影响之下,原来信奉阿里乌主义的其他蛮族部落也纷纷改奉正统派基督教。

(o)在以后的数百年间,主教权力不断上升,教会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展,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p)七世纪中叶以后,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在意大利、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等地都已经一劳永逸地得到了确立。

(q)751年,加洛林家族的丕平的“丕平赠土”成为“教皇国”的开端。

在加洛林王朝时代,原本粗野的武士集团发展演变为骑士阶层,促进和丰富了基督教文化中的其实理想或骑士精神的基本内容。

(r)公元9世纪以后,在意大利开始出现隶属于教会的学校(s)到了10世纪,修道院已发展成西欧最大的庄园主,寺院经济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欧经济的命脉;基督教在中世纪成为整个西欧社会唯一的宗教信仰。

(t)1054年,东部教会与西部教会互相宣布把对方驱逐出教,标志着西部的罗马天主教和东部的正教分道扬镳,即基督教大分裂。

而这次分裂直接导致了由西方天主教徒和君士坦丁堡对付伊斯兰教世界的十字军东征的应运而生(u)随着法兰克帝国的解体,教会开始摆脱皇帝的控制,不再履行向皇帝效忠的职责;教皇不满足于拉文那的弹丸之地,在领土和世俗统治方面表现出更大的野心;(v)1073年,教会的强硬派人物希尔德布兰登上了教皇宝座(即格利高里七世),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迫使亨利四世承认了教会的至高无上地位。

(w)公元1122年,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署的《沃尔姆斯宗教合约》,教会开始拥有了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的实力;(x)英诺森三世登上教皇宝座后,大力鼓吹“王权来自于教皇”,从而使罗马教会的世俗权力达到了顶峰;在经历长达七十年之久的“阿维农之囚”后,又出现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西方教会大分裂”。

(y)伴随基督教的深入发展,产生了基督教哲学(包括早期的教父哲学和后期的经院哲学);(z)受中世纪基督教精神的影响,在基督教文化上的表现为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

(2)原因(a)经济上:a.西欧封建社会在中世纪形成了以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权力的社会基本单元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制度;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以封邑为政治性基本单位,以庄园为经济性单位;这种“小而全”的庄园构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封建制的这种分散而相互闭塞的经济结构,不仅构成了中世纪西欧社会分崩离析的政治格局的经济基础,而且也为基督教会在精神上的专制统治提供了便利条件。

b.就会从穷苦人的精神抚慰所变成了最富有的庄园主;除了世俗贵族和骑士所占有的大大小小庄园之外,基督教会和教士们也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c.779年,查理曼大地的一系列措施,使教会在对自由民土地的变本加厉的兼收的同时,还获得了大量“赐地”,使得教会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d.修道院经济,在接受国王“赐地”和兼并自由民土地的过程中迅速膨胀,占据了大量的田地、森林、牧场、磨坊和葡萄园;到了10世纪,修道院发展成西欧最大的庄园主,寺院经济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欧经济的命脉;(b)政治上:a.起初罗马人迫害基督教徒更多的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尼禄首开先河后,罗马统治者们一次又一次地对基督徒进行了奇迹残酷的迫害活动;b.基督徒的狂热殉道行为进一步引发了罗马统治者对基督徒的更加残酷的迫害;c.基督教面对罗马帝国的暴戾,通过以柔克刚的方式无形地扩大着自己的影响,使得其影响从犹太人和罗马下层民众中逐渐扩散到罗马军队、贵族和政府官员中;d.当君士坦丁执政后,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他开始改变对基督教的敌视政策,转而采取了扶持基督教的亲善态度;e.继君士坦丁之后,基督徒的忠诚、守纪律、顺从和忍耐精神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得到了罗马统治者的大力支持f.随着基督教的合法化和国教化,基督教受到了更多人的崇奉g.在5-7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由于蛮族入侵而导致的人口大规模流动破坏了与环境相称的卫生条件,结果引发了瘟疫的大流行,使得许多城市空无一人;然而,这种环境却为基督教对北方蛮族进行文明教化提供了机会h.日耳曼人所经营的世俗权力绝大部分都处于一种分散和缺乏效率的状态中,为基督教会在精神上的全面控制提供了最合适的土壤;i.511年,克洛维的支持,使得在以后的数百年间主教的权利不断上升、教会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j.公元7世纪,新崛起的伊斯兰教征服了北非,一定程度上为基督教扫清了一些障碍;k.整个中世纪西欧基本处于一个分裂混乱的政治状态,这种情况为罗马天主教会的一统天下创造了条件;在中世纪的教俗之争中,罗马天主教会以上帝的权力来限制和取代世俗统治者中的权力,利用世俗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和广大民众狂热的宗教信仰,使自己高高地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l.“君士坦丁赠礼”从理论上确认了宗教事务的独立性和罗马教会对原罗马帝国西半部的统治权,成为后来教会与世俗王权斗争的重要理论根据;m.在争夺主教册封权的斗争后的100多年里,由于德意志诸侯们和法国国王们的支持,形势变得越来越有利于教会一方;n.“阿威农之囚”和“西方教会大分裂”使得罗马教会的势力受损,教会的权力开始陨落(c)思想文化上:a.基督教在继承和保留犹太教的特点的同时,也从根本上在很多地方超越了犹太教。

(即基督教比犹太教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在信仰和灵魂得救)b.基督教的废除割礼制度、提倡禁欲、仁慈态度、宽容精神、爱主爱人、末世论、救赎说、灵与肉二元对立观、视死如归的殉道精神、天国理想、高尚道德、“三位一体,本体同一”的教义、“清贫、贞洁、顺从”的修行教规、唯灵主义等适应了当时贫穷困顿和在文化上愚昧无知的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丰富的宗教活动成为人们在平淡无味的现实生活中的唯一调味品,也成为同样粗俗不堪的庄园农民和贵族、骑士们的情感调节剂和精神抚慰所c.基督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吸收各种异质文化的因素,丰富了基督教文化的内容和内涵;这种兼收并蓄和多元混合所导致的文化上的“杂交优势”,是基督教得以在罗马帝国中发展壮大并且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原因;d.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有比较系统和渊博的知识体系,在传教活动中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加之罗马教廷对大学教育的重视,直接推动了13世纪欧洲文明的复兴事业;基督教哲学的发展等也扩大了基督教的传播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