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1[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3】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4】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5】庇:遮盖。

【6】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7】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作品赏析: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

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

“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

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

“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

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1浣溪沙作者: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注音: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浣溪沙苏轼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浣溪沙苏轼字词解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苏轼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杨柳阴中驻彩旌。

芰荷香里劝金觥。

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

雨条烟叶系人情。

古诗简介《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夏日醉吟之趣。

上片,描写“醉吟”的环境:柳阴深深,芰荷飘香,彩旌停驻,曲奏新歌,金觥勤劝。

下片抒情,抒写醉吟解恨宽襟忘归之趣。

末句“雨条烟叶”照应开头,渲染“醉吟”之乐。

语言艺术清丽谐婉。

翻译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

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②驻:车马停止不前。

彩旌(jīng):插于车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车辆。

③芰(jì)荷:菱角花与荷花。

劝金觥(gōng):劝酒。

觥:酒杯。

④“小词”句:所填小令通过管弦演奏歌唱。

⑤醉吟:饮醉而后吟诗。

宽别恨:使充满别恨之心得以放宽。

⑥雨条烟叶:象雨丝一样的枝条,象烟雾一样的叶子。

指杨柳的枝叶。

系:联缀、牵动。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秋,晏殊将离开商丘回京时。

天圣五年(1027年),三十七岁的晏殊因其刚峻的性格被免去了枢密副使之职,以刑部侍郎贬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

次年晏殊被召回京,拜御史中丞。

在回京之日的离筵上,金觥频劝,词人即席作词,令营妓奏乐歌唱。

此次饯别歌筵,晏殊共作词两首,一首是《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另一首即为此词,只因本事失考,是送人还是别友已难于断定。

赏析上片写柳阴宴别。

夏日杨柳飘拂的时节,绿阴深处,送别友人,暂时挽留行人车骑,在荷花香郁的水边设宴送行,荷花芳香之中举杯畅饮,筵席上吟词配曲歌唱,酒宴间有管弦与小词助兴。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原文翻译与赏析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原文翻译与赏析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苏轼《浣溪沙》原文翻译与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赏析一】苏轼的词描绘了一幅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图画。

金灿灿的枣花,虽然细小,却香味袭人,从枣林穿过,簌簌飘落的枣花会洒人满头满身。

村南村北轧轧的缫车声响成一片。

古柳树下,一位衣裳简朴的老农正歇担休息,他挑着黄瓜游乡叫卖黄瓜上市之日,正是小麦泛黄之时,日高人渴漫思茶与首句是对偶句,日高暗示起得早,照应上句路长人渴照应上句酒困路长,并逗出当句的思茶以及结句的敲门试问野人家。

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

此行尽管劳累,还敲农家门讨口水喝,堂堂太守向辖境中的百姓家讨口水喝,初看,着实让人百思不解,细思,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词牌通过此句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

【赏析二】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

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

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

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

簌簌[s ],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

衣巾,是衣服和头巾。

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

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

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 ]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

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

缫[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

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作者: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注音: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浣溪沙苏轼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浣溪沙苏轼字词解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苏轼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词原文】浣溪纱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大意】译文一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译文二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诗词赏析】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

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

作者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

臂疾已愈,庞安常又是个奇人,善医而聋,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见《东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还是不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

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诗词:苏轼〔北宋〕原文:其一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初下瓦跳珠,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二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轣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其三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

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曾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

醉中还许揽桓须。

其四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捻髭须。

其五万顷风潮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诃手镊霜须。

《浣溪沙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作品,元丰四年〔1081〕冬天作于黄州。

第一首写由雨转雪时临皋亭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第二首写醉梦醒来时所见的车辘印痕而思前夜二人用翠蔬、梅须下酒的情形;第三首用汉代苏武啮雪餐毡、东晋谢安为桓伊“揽须〞等典故,写自己与徐君猷的交情及自己的感谢之情;第四首描写晨起银装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以及自己生活贫苦的状态;第五首写瑞雪兆丰年的愿景,抒发了愿天下百姓食无忧的美妙愿望。

联章五首为一个整体,写景如画,抒情动人。

翻译:其一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

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

临皋亭云烟缭绕景色奇丽世间少有。

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片上如珠子般散动。

回到房屋里的时候胡须都结成冰了。

其二清早醉梦昏沉之中还未苏醒,听到门前轣辘的车马之声传来,原来是徐守携酒造访。

怎能少了一杯淡酒让我与友人共赴醉乡呢?荒废的苗圃里种着冬天食用的蔬菜,一排排树木叶子青葱,酒器上的酒滴如珠宝般晶莹剔透,咀嚼梅花蕊,品尝到细细的清香。

其三身居异地,困难困苦,雪里餐毡的按道理都是姓苏的人,可幸的是徐守驾车载满美酒前来照看我,大寒天里脸上的醉容转头之间消散了。

酒宴上还听说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举,如此恩德我无以为报,惋惜生活困顿,我作为主人却没有佳肴来款待挚友,在沉醉之中面带愧容。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清·纳兰性德原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

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注释:那畔:那边。

吹断: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若为情:若,怎。

若为,怎为之意。

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又,宋毛滂《小重山》:“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译文] 花儿谢了,想让它不谢只是枉然;燕子来了,好像还是去年的飞燕。

[出自] 晏殊《浣溪沙》《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浣溪沙:唐教坊曲句,“沙”或作“纱”。

又名《小庭花》、《玩丹砂》、《减字浣溪沙》、《醉木犀》等。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③夕阳:落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翻译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翻译赏析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译文1: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译文2:在去年的旧亭台上写了一曲新词,倒了一杯酒,我坐在那看着夕阳西下,突然想到夕阳西下有多少时间已过去,已回不来?看着那花在风中摇摆而落在地上,感觉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过去了永远也回不来了,让我们更加珍惜时间,因为我们知道留不住最美的时光。

燕子飞回来了,可到底是不是去年的燕子呢?谁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好像。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吴文英《浣溪沙》全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吴文英《浣溪沙》全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吴文英《浣溪沙》全词注释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吴文英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①。

落絮无声春堕泪②,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①玉纤:手。

②春堕泪:指春雨。

【译文】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

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

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

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译文】梦里我又来到门隔花丛的庭院,夕阳默默西落归燕也在发愁,芳馨的纤指摘下了小小帘钩。

柳絮无声坠落是春归滴泪,浮云投下暗影月亮含着羞容,东风凄紧春夜寒冷赛过深秋。

【评点】这是一首由梦境而发的词。

词人借梦境中的见闻书写真实的怀人情思,构思新颖,别具一格。

词的上片主要记梦。

起句“门隔花深梦旧游”即点明这是梦境,梦境中词人看到花丛深处的门若隐若现,却终不得其踪。

时值斜照在庭,词人又看到了充满愁思的归燕,这从侧面反映了词人此刻正愁思满腹。

至于是何愁思,词人在“玉纤”句中暗示是离别之情。

伊人纤手开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恋,不忍分离。

词人梦境中的情景都如此惨淡,可见词人离别愁怨之深。

下片写词人月夜抒怀。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是千古佳句,柳絮飘飞似低泣,云遮月儿似含羞,词人用比兴手法,将人的情感赋予“柳絮”、“春”、“行云”和“月”,更深层次地刻画了人的离别悲感。

以“春”和“月”喻人,不说人落泪,而说飘落的柳絮是受感动的苍天在落泪,人之落泪自然尽在不言中。

“月含羞”实拟人之含悲,暗自滴泪。

把人的感情完全移入自然界,造成人化的自然。

自然的“堕泪”、“含羞”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伤的深度。

词人把人间的离愁别恨幻化成情天恨海,形成深广而迷离的至高至美的艺术境界,从而引起读者的遐思,确实是妙笔生花。

晏殊《浣溪沙》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翻译及赏析晏殊《浣溪沙》翻译及赏析晏殊《浣溪沙》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晏殊《浣溪沙》的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翻译及赏析1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

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

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

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浣溪沙》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浣溪沙》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浣溪沙》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词语解释】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清寒:阴天,有些冷。

3.晓阴:早晨天阴着。

4.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

三十六岁中进士。

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

在新旧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

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

【诗文解释】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

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

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译文】漫漫的春寒弥漫小楼,拂晓阴冷好似深秋,画屏上烟霭淡淡流水悠悠景色清幽。

自由自在的飞絮轻如梦幻,无边无际的细雨似缕缕哀愁,珍珠宝帘悄然挂上小小银钩。

【评点】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个年轻女子在初春时节滋生淡淡愁绪,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忧思。

上片写天气与室内环境的凄清,通过写景渲染萧瑟的气氛,不言愁而愁自见。

起首一句“漠漠轻寒上小楼”,笔意轻灵,如微风拂面,让人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清冷的基调。

随后一句还是写天气,强调“轻寒”。

初春之寒,昏晓最甚。

更何况阴云遮日,寒意自然更深一步,难怪会让人误以为是深秋时节。

“无赖”二字暗指女主人公因为天气变化而生出丝丝愁绪。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翻译及诗意赏析《浣溪沙》原⽂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学家欧阳修作的⼀⾸词,描写泛⾈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编整理《浣溪沙》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来学习参考!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浸春云,碧琉璃滑净⽆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斜归去奈何春。

译⽂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

春⽔丰盈的湖⾯,倒映着柔美的⽩云。

湖⾯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净没有灰尘。

春季⾥昆⾍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之间,⽹住春光,留住游⼈。

花丛中的鸟⼉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

湖光春⾊如此诱⼈,游⼈游赏到⼣阳西斜才⽆可奈何地离去。

《浣溪沙》赏析(⼀) 欧阳修这⾸《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

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的青春、爱情、理想等⼀切美好的事物。

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尽的遐思。

上⽚写湖⾯风光很有特⾊。

⾸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种喧腾热闹的⽓氛。

第⼆句“溶溶春⽔浸春云”,⼀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倍写法”,⽬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

这句⾥的“浸”字也⽤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

第三句“碧琉璃滑净⽆尘”,⽤琉璃的光洁平滑来⽐喻西湖的⽔⾯,表现了湖⾯泛⾈时轻快、畅适的⼼情,形象⽽有诗意。

下⽚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

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

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

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赏春纵饮,也有游⼈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这⼀句是从声⾳的⾓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译文] 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你看门前清澈的溪水,东流还能转为西行。

[出自]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译文:游览蕲水清泉寺,清泉寺靠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的嫩芽浸在溪水中,松林相间的山路,铺满了沙子,干净得没有一点泥土;傍晚的时候小雨淅沥地下着,布谷鸟在不停地叫着。

谁说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就不再年轻了呢?门前的溪水还能够向西奔流!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感慨时光的流逝过快。

赏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当时诗人贬谪黄州,而且疾病初愈。

其中“写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暮雨中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人间有味是清欢一般指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译文]这清新欢娱的生活,真是人生的一种快乐啊。

[出自]苏轼《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媚晴滩:装饰晴滩。

晴滩指南山附近的十里滩。

清洛:清澈的洛河。

雪沫乳花:煎茶的水面浮现的泡沫。

蓼茸:蓼菜的嫩芽。

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

因时近立春,故此云“试”。

译文:风斜细雨,瑟瑟寒侵,天气好似小寒时节。

南山附近的十里滩,雨过天晴,柳树装饰着河滩,风光宜人。

洛水注入淮河,水势盛大,畅通无阻。

在野外饮茶进餐,乳白色的香茶配上翡翠般的春蔬,十分爽口。

这清新欢娱的生活,真是人生的`一种快乐啊。

赏析: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俪向前。

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间最有味的是这清淡的欢愉啊!“人间有味是清欢”。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 1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译文]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

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

[出自]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一向;一晌,片刻之间。

有限身:短暂未久的人生。

等闲:平平常常。

销魂:魂魄飞散,形容人极度的悲痛或欢乐。

怜取:怜爱。

取:语助词眼前人:指眼前轻歌曼舞的女子。

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翻译: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

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译文】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频而推辞。

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

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译文二】易逝的时光有限的人生,平常的离别也让人断肠伤心。

饮宴歌舞莫要嫌它频繁。

放眼山河徒然怀念远方亲友,看见风雨中落花纷纷更让人伤春。

不如赶紧怜爱眼前的亲人。

赏析:这是晏殊的一首离愁别绪的的词作。

本词笔力厚重,格调遒劲。

虽是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但词意并不凄厉哀伤,因而使得颇为颓靡的主题也显得豁达、明快。

晏殊《浣溪沙》全方位解读与赏析

晏殊《浣溪沙》全方位解读与赏析

晏殊《浣溪沙》全方位解读与赏析1. 原文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2. 译文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平常的离别也会让人觉得悲痛欲绝。

不要因为常常离别而推迟酒宴,应当在有限的人生里,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登临的时候,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思念远方的亲友;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怜爱眼前的人。

3. 注释●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

●年光:时光。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等闲:平常,随便。

●销魂:极度悲伤。

●莫辞频: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

●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怜,珍惜,怜爱。

取,语助词。

4. 作者介绍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等,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有《珠玉词》一卷,《晏元献遗文》一卷,《类要》残本等存世。

5. 背景故事《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晏殊的一首伤别之作,创作于北宋初期。

这个时期,社会正处于从战乱走向和平的过渡阶段,朝廷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非常注重,许多文人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晏殊本人便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然而,这个时期的社会矛盾仍然复杂,战争、贫困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晏殊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同时也对眼前的美好事物产生了更加深切的珍惜之情。

6. 古诗讲解这首词以人生短暂、离别频繁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珍惜眼前的情感。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纳兰性德此词《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代: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是谁独自在西风中感慨悲凉,不忍见萧萧黄叶而闭上轩窗。

独立屋中任夕阳斜照,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

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

注释谁:此处指亡妻。

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被酒:中酒、酒醉。

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消得:消受,享受。

创作背景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

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赏析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妻子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下面小编整理了浣溪沙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浣溪沙》译文及注释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幺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