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发工资反推工资总额的方法
员工税后工资反推税前工资表
19
10931.25 3000.00 4651.88 3279.38
20 研发 21 部
14160.00 2000.00 9328.00 2832.00 4015.46 1000.00 2613.92 401.55
22
12181.25 1500.00 9463.13 1218.13
小计
41287.96 7500.00 26056.92 7731.05 0.00 0.00 #### #### 0.00
员工工资
序号 部门 职务
姓名
合计
工资
绩效考 绩效
补贴
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 绩效工资 核成绩 扣款 司龄 产假 其他
1 总经 2办
17301.67 3000.00 7381.00 6920.67 13493.33 3000.00 5096.00 5397.33
小计
30795.00 6000.00 12477.00 ######## 0.00 0.00 #### #### 0.00
15
10931.25 3000.00 4651.88 3279.38
16 财务 17 部
3000.00 1500.00 1200.00 300.00 2000.00 1000.00 800.00 200.00
18 小计
7272.22 1500.00 5045.00 727.22 23203.47 7000.00 11696.88 4506.60 0.00 0.00 #### #### 0.00
0.00 0.00
报表说明:1、应发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司龄补贴+交通+通讯+加班补贴+其他-迟到-病事假-未出勤-绩效扣款-其他扣款。
工资总额基数的计算方法
工资总额基数的计算方法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员工工资的基础部分,通常由员工和雇主协商确定。
基本工资是工资总额基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后给出的奖励,通常是基于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完成情况来确定。
绩效工资也是工资总额基数的一部分。
3.津贴、补贴和奖金等各种福利补贴:
津贴、补贴和奖金等福利补贴是根据员工的特殊工作条件或表现而给出的额外报酬。
这些福利补贴也应计入工资总额基数。
4.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是员工因工作时间超过正常工时而获得的额外报酬。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加班工资也应计入工资总额基数。
5.福利费用:
福利费用包括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用、公积金等。
这些费用是雇主按一定比例支付给相关机构的,也是工资总额基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根据员工的薪酬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
个人所得税也应计入工资总额基数。
7.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员工除了工资以外的各种收入,如股权分红等。
这些收入也应计入工资总额基数。
综上所述,工资总额基数的计算方法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加班工资、福利费用、个人所得税和其他收入等组成。
计算时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确定各项比例和标准。
劳动法工资计算公式
劳动法工资计算公式劳动法工资计算公式是根据劳动法规定的标准,计算员工的工资数额的一种公式。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是劳动者按照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取得的劳动报酬。
工资计算公式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加班费等要素,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工资总额 = 基本工资 + 津贴 + 奖金 + 加班费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者的基本报酬,一般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月工作时间和每小时工资来计算。
基本工资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工资 = 月工作时间× 每小时工资。
2. 津贴:津贴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发放的补贴,常见的津贴有餐补、交通补贴等。
津贴的计算公式为:津贴 = 单个津贴项目的金额之和。
3. 奖金:奖金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因素发放的额外报酬,奖金的计算公式因用人单位的规定而异。
常见的奖金计算方法有按销售额、按利润、按绩效评定等。
4. 加班费:加班费是劳动者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工作所获得的报酬,加班费的计算公式为:加班费 = 每小时工资× 加班工时× 加班系数。
在计算工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工资计算的时间周期:工资的计算周期一般是一个月,即根据一个月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标准来计算。
2. 加班工时的计算:加班工时是指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长,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合同或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3. 加班系数的确定:加班系数是根据劳动法规定的加班工资支付标准来确定的,一般情况下,加班工时的前几个小时按正常工资支付,超过一定工时后按加班系数进行倍数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法工资计算公式是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来计算的,用人单位在制定工资计算公式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员工在获得工资时也应了解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工资计算公式是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计算员工工资的一种方法。
在计算工资时,需要考虑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加班费等要素,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进行合理计算。
正算法和反算法公式
正算法和反算法公式作为HR和企业,保证工资算对了,其实是一件很基本的事情。
但很多HR在薪酬实操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实务问题:这一天天的,工资到底该怎么算呢?怎么计算工作日大多数公司都实行月工资制,但每个月的工作天数又是不一样的。
考虑到周末或者法定节假日,劳动天数的差异会更大一点,比如2016年2月有29天,扣除春节3天法定节假日和个周末,实际工作日只有1天。
而2015年12月有 31天,减去天周末是23天。
遇到这些情况,究竟应该算多少钱?扣一天工资或者发一天加班费,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做呢?200年,劳社部文件规定:每年标准工作日应该是250天,平均到每个月应该是20.3天,但11天法定节假日不能剔除需要进行算薪。
所以计薪日会比工作日要多一些,计薪日就应该用250天加11天,即261天,平均到每个月就是21.75天。
这就是月薪除以 21.75计算日薪算法的由来。
也即是说,如果要扣员工一天工资,或者给员工算一天的加班费,都应该用月薪除以21.75作为标准,并且法定节假日当天要算工资。
何时正算?何时反算?那么工资是以何种方式计算的呢?实际工作中HR有依据出勤天数计算工资的“正算法”,与依据缺勤天数计算的“反算法”之争。
举个案例: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 ×出勤天数”某员工月薪2175元,按照人社部规定,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即2175÷21.75=100元,这没错对吧?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则其月工资为2175÷21.75×22=2200元。
该月请假一天,工资反而比月薪2175多了25元,这合理吗?反算法:“工资=月薪一月薪÷21.75×缺勤天数”有HR说,不能这么算,应当倒扣,不能正给,即当月可领工资为2175—2175÷21.75×1=2075元。
好,那假设当月员工只出勤1天,缺勤22天,按反算法,则2175-2175÷21.75×22=-25元,可是员工月薪才2175元,等于白干了1天,还要倒贴25元。
税后工资反算税前工资的计算公式
税后工资反算税前工资的计算公式税后工资即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实际收到的工资,税前工资即是用于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付工资。
税后工资反算税前工资即以实际到手工资来反算应发工资。
有公司人力资源招聘一经理,最后确定其工资发放形式为每月到手工资为2万元,即税后工资为2万元。
人力资源部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每月实发2万元就可以。
但是,财务为难了,我知道了要给他发多少工资,但问题是还要再计算应发多少工资,与正常计算工资的式反过来了。
每月实发工资=每月应发工资-每月个人承担的社保及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对于税后工资反算税前工资这件事,我也琢磨了很久,现在终于有了成果,我也迫不及待待地想要把这个成果记录下来。
以下是我对反算工资的理解与计算方式。
例:张某1月1日入职公司,每月工资于次月发放,每月实发工资为2万元。
他每月需代扣的社保及公积金为396.14元,每月专项附加扣除为1000元,计算张某每月的应发工资是多少?现行个人所得税都按照累计预扣法来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那么对于张某其实发工资按累计预扣法来计算。
累计实收工资=累计应付工资-累计专项扣除(社保及公积金)-累计应纳个人所得税累计应纳个人所得税=(累计应付工资-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个人所得税税率-速算扣除数设累计减除费用为a,累计专项扣除为b,个人所得税税率为c,速算扣除数为d,推导公式如下:累计实收工资=累计应付工资-b-[(累计应付工资-a-b)*c-d] 累计应付工资=[累计实收工资-(a+b)*c-d+b]÷(1-c)推导公式中,a为已知数累计减除费用,b为已知数累计专项扣除(即个人承担部分的社保及公积金),只有c和d是未知数,c是个人所得税税率,d是相应的速算扣除数。
那么怎样根据已知的实收工资来判断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呢?因为实收工资是税后工资,所以通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的临界值计算临界值税后金额,根据累计实收工资查找其所在临界值税后金额的范围,来判断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工资计算方法
日工资计算标准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法定节假日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同样举上面的案例: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目前也有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21.75计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
这也可行。
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21.75来计算月薪。
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
正确的应该为“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也有企业是使用“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的企业。
日工资计算的方法A、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20.83天是按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公休假日,再除以12个月计算求得。
反推税前劳务费公式
反推税前劳务费公式税前劳务费是指工作人员所获得的报酬,不包括任何税费和社会保险费用。
按照国家税务部门的规定,所有应税劳务费用都需要按照适用税率计算纳税。
因此,反推税前劳务费公式就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反推税前劳务费公式的实现方法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异。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
方法一:通过税后工资逆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税后工资:税后工资=税前劳务费×(1-适用税率)2.通过税后工资计算税前劳务费:税前劳务费=税后工资÷(1-适用税率)例如,某人税后工资为8000元,适用税率为20%,则该人的税前劳务费为:8000÷(1-0.2)=10000元。
方法二:通过个人所得税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因此,可以通过该公式来反推税前劳务费。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税前劳务费和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劳务费×(1-适用税率)2.根据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根据应纳个人所得税额计算税前劳务费:税前劳务费=(应纳个人所得税额+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例如,某人税前劳务费为12000元,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252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12000×(1-0.2)+2520)×0.2-2520=1152元。
因此,该人的税前劳务费为:(1152+2520)÷0.2=18360元。
总结: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推出税前劳务费。
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不同的税率和扣除数会影响到计算结果,因此在具体计算时需要注意。
企业工资总额怎么算
企业工资总额怎么算企业工资总额怎么算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企业工资总额计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企业工资总额计算方法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7、单位垫付的职工宿舍房租8、差旅费补贴这是新增的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全年提取的工资总额—上年提取的工资总额/上年提取的工资总额×100%工资总额增长幅度高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情况下;当年可在税前扣除的工资总额=上年提取工资总额×经济效益增长幅度+1企业工资总额的组成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4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1生产奖;2节约奖;3劳动竞赛奖;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5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1津贴。
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2物价补贴。
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折叠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年度工资总额怎么计算最新公式
年度工资总额怎么计算最新公式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下面就为大家解开年度工资总额计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条所称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工资总额基数的计算方法工资总额基数计算按统计局的口径执行。
工资总额基数=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缴存比例。
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职工本人年工资总额÷12个月(不满12个月的应按实际发放工资月份)。
工资总额包括的内容一、计时工资。
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支付给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以及支付给运动员的体育津贴等。
二、计件工资。
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以及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三、奖金。
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等。
四、津贴和补贴。
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指按《劳动法》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上年在职工资总额 -回复
上年在职工资总额-回复在职工资总额是指一个人在过去一年中从其职业活动中获得的所有工资和薪金总和。
这个数字通常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提成、加班工资等各种薪资形式。
上年在职工资总额对于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税务申报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回答上年在职工资总额这一主题。
第一步:确定薪资范围在开始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薪资范围。
这个范围通常涉及所有从薪资来源获得的收入。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那么他们的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和提成都应该被纳入考虑。
另外,如果一个人还有其他兼职或自雇收入,这些收入也应包括在内。
第二步:查看工资单和其他薪资文件为了准确地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需要查看工资单和其他薪资文件。
这些文件通常包括薪资单、奖金通知、津贴和提成记录等。
通过仔细审查这些文件,可以确认每个薪资项目的具体金额和时间段。
同时还需要注意是否有特殊情况,例如职业变更、薪资调整或任何差额支付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计算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准确记录。
第三步:计算各项薪资的总和一旦确定了薪资范围并收集了相关文件,就可以开始计算各项薪资的总和。
首先,将每个薪资项目的金额相加,得出一个总金额。
例如,将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和提成相加,得出一个总金额。
然后,将该总金额与其他兼职或自雇收入相加,以得出全部薪资总和。
第四步:考虑税前和税后薪资在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时,需要考虑税前和税后薪资。
税前薪资是指在扣除任何税款、社保费用或其他扣款前的薪资总额。
税后薪资是指在扣除所有的税款、社保费用和其他扣款后的薪资总额。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税收可能根据薪资范围和个人情况而异。
因此,在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时,需要确定是使用税前或税后薪资。
第五步:记录和备份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完成后,记得记录和备份相关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包括文件副本、电子表格或其他财务软件中的数据。
这样,在需要进行个人财务状况分析或税务申报时,您将有一个清晰的记录。
上年在职工资总额 -回复
上年在职工资总额-回复问题:如何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在职工资总额是指在某一年度内,个人获得的工作报酬的总和。
在税务申报和个人财务管理中,准确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至关重要。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如何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
第一步:了解在职工资的定义在职工资是指个人在雇佣关系下,为从事工作或为履行职责所获得的报酬。
这包括但不限于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提成、年终奖金等各种形式的报酬。
第二步:收集相关的收入证明文件为了准确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收入证明文件至关重要。
这些文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工资单、奖金证明、股票期权行权证明、养老金支付证明、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缴纳证明等。
确保所有的收入证明文件都准确、完整、可靠。
第三步:计算每个收入项目的总额根据所收集的收入证明文件,逐一计算每个收入项目的总额。
例如,查看工资单,确定每月的基本工资总额,并将其乘以12计算全年基本工资总额。
同样地,根据奖金证明、津贴证明等,计算各项收入的全年总额。
确保对每个收入项目都进行了准确的计算。
第四步:考虑税前和税后收入要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需要明确考虑税前和税后收入。
有些收入项目是在税前计算的,如基本工资;而有些可能在税后计算,如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等。
确保对每个收入项目都正确区分税前和税后部分,并据此计算总额。
第五步:加总各个收入项目的总额收集完所有的收入证明文件,并计算每个收入项目的总额后,将各个收入项目的总额加总,得到上年在职工资总额。
确保在加总时没有漏算或重复计算的情况发生。
第六步:复核和整理数据在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后,进行仔细的复核和整理。
确保所有的计算都没有错误,并且完整记录所有相关的数据和证明文件。
这将为之后的税务申报和个人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第七步:核对法律法规和政策计算上年在职工资总额时,需要密切关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法、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通常规定了不同收入项目的计算方法和税务处理。
实发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实发工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相比于工资条上的数字,相信大家更关心的是实发工资即每个月到手的钱能有多少?那么,法律是如何规定实发工资计算方法的呢?应发工资中被“扣”掉的那些钱又有什么含义呢?下面由赢了网为您答疑解惑。
一、实发工资计算方法实付工资 = 税前工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但是,对于高科技企业等法律规定的特殊扶持行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规定,职工的工资可以完全税前扣除,因此不受计税工资税额限制。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按个人工资薪金计算交纳的个人应交的税额,以每月收入额减除免税的应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等项目,再减去允许扣除费用3500元(外籍人员按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公式: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五险一金的计算方法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
有的企业在发放时有基本工资,有相关一些补贴,但有的企业在缴纳时,只是基本工资,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具体比例要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去咨询。
1、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缴费比例分作以企业参保和以个体劳动者参保两类:(一)各类企业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费,职工按个人缴费基数的8%缴费,职工应缴部分由企业代扣代缴。
(二)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按缴费基数的18%缴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2、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工资基数的2%,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9.8%其0.8%部分进个人账户;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个人每月缴纳3元,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 1%。
个人生病时,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共同费用。
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按照比例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工资总额怎么计算
工资总额怎么计算工资是劳动要素的价格,既决定劳动要素的配置,又决定劳动要素提供者所得收入的多少。
下面让店铺来告诉大家了解一下工资总额怎么计算,希望能帮到你。
工资总额怎么计算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
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固定工资的基本信息月固定工资是绝大部分企业会采用的工资结构元素,固定工资占员工月收入的比例会因为行业或企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设立月固定工资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收入,使员工在获得基本保障的基础上,放心追求更高的绩效。
工资总额如何计算
工资总额如何计算工资作为劳动力要素价格的表现形式和居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空间结构形态对于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区域经济集聚式发展、经济空间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让店铺来告诉你工资总额如何计算,希望能够帮到你。
工资总额如何计算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它包括6 个部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为经费报表中的工资、补贴工资,其它工资中的目标津贴、误餐补贴、独生子女费、洗理卫生费六项之和。
工资总额的工资基数工资总额基数,根据国家关于工资总额的构成规定,原则上以本单位上年劳动工资年报数为基础,核减一次性补发上年工资、成建制划出职工工资以及各种不合理的工资性支出;核增上年增人、转正定级、成建制划人职工的翘尾工资,以及国家规定的其它增减工资的因素后确定。
工资总额的组成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4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1生产奖;2节约奖;3劳动竞赛奖;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5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1津贴。
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四维度精准把脉工资核算
四维度精准把脉工资核算作者:郭杰来源:《人力资源》2021年第10期工资是HR和劳动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是工资的计算方式和方法往往让劳动者和HR 一头雾水,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计算才符合法律规定,特别是涉及事假工资、病假工资、加班工资、年休假工资等问题时更是如此。
笔者将上述四种工资的计算方式进行归纳汇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1:小明月基本工资3000元,在2021年2月出勤1天,请事假21天,那么小明2月份的工资应该是多少呢?对小明2月份工资的计算,不同的HR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方式。
●累加法取劳动者实际出勤天数与每天工资额的积。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实发工资总额=月工资总额/21.75×实际出勤天数。
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小明2月份工资应为:3000元/21.75天×1天=137.9元。
●扣减法即按照劳动者月工资总额减去缺勤天数工资的差。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实发工资总额=月工资总额-月工资总额/21.75×缺勤天数。
2月份工作日总计是22天,小明缺勤21天,那么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小明2月份工资应为:3000元-3000元/21.75天×(22-1)天=103.4元。
●实际工作日法一是按照劳动者月工资总额除以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出劳动者日薪数额,再根据劳动者实际出勤天数乘以日薪即可;二是按照劳动者月工资总额减去根据上述方式所计算的缺勤天数工资。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实发工资总额=月工资总额/当月实际工作天数×出勤天数,或者是实发工资总额=月工资总额-月工资总额/当月实际工作天数×缺勤天数。
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小明2月份工资应为:3000元/22天×1天=136.4元,或者是3000元-3000元/22天×(22-1)天=136.4元。
两种计算方式的结果一样。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三种不同计算方式下,小明的工资数额也不同,特别是累加法和扣减法,竟然相差3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