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名言

合集下载

对横渠四句的认识和理解

对横渠四句的认识和理解

对横渠四句的认识和理解
横渠四句是北宋儒学家张载的著名名言,包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

这四句话最能表达一个人对国家、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担当和使命,因此被广泛传颂和传颂不衰。

第一句话“为天地立心”,意味着人应该为天地树立心灵,体现出人对于天地宇宙的敬畏和责任感。

这种心灵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出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热情。

第二句话“为生民立命”,意味着人应该为百姓确立生命的价值观,体现出人们对于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这种价值观可以让人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进而建立起一个和谐、公正、善良的社会。

第三句话“为往圣继绝学”,意味着人应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体现出人们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感。

这种传承和发展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句话“为万世开太平”,意味着人应该为整个社会的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体现出人们对于社会和平和发展的渴望和追求。

这种追求和贡献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的本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横渠四句表达了人对于国家、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责任感和担当,体现出人们追求真理、正义、善良和和平的精神。

这四句话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横渠四句前后的句子

横渠四句前后的句子

横渠四句前后的句子
横渠四句是指张载的《西铭》中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表达了张载的儒家思想,强调了读书人的使命和责任。

关于这四句前后的一些句子,以下是《西铭》全文的一部分:
“横渠先生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行之而成,谓之事业。

事业者,立于天下,为天下国家致太平,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吾所谓事业也。


这段话中,张载进一步阐述了横渠四句的理念,强调了为人君、臣、子、父以及与国人交往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在这些句子之后,张载还提到了事业的概念,认为事业是立足于天下,为国家和人民谋求太平,延续往圣的学问,为万世开创太平的基础。

这些观点都与横渠四句密切相关,体现了张载的儒家道德观和政治理想。

张载的四句名言简单的理解

张载的四句名言简单的理解

张载的四句名言简单的理解
张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曾留下了许多名言,其中有“不用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内心所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不用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是,不要担心自己没有朋友,因为天下没有人不认识你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现在没有朋友而沮丧,因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只要你把自己表现出来,就一定会有人认识和欣赏你,所以不要害怕去面对新的环境和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相信你一定能够遇到真正的朋友。

"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内心所迷"的意思是,不要受外界影响,不要被自己的内心所迷惑。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外界的诱惑而迷失自己,要始终坚持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愿望,不要被别人的观点左右,不要被他人的评论和限制所束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初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习,然后及时练习,这不是很好吗?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并重视实践,不能光靠记忆就能掌握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
能充分的理解,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意思是,安家之时要想到危险,有了准备就没有担心。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未来保持警惕,多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才能安全上岸。

为天地立心是北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为天地立心是北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为天地立心是北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为天地立心是北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为天地立心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

出自《横渠语录》,原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横渠四句开显了儒家的广阔胸怀,即为世界确立文化价值、为人民确保生活幸福、传承文明创造的成果、开辟永久和平的社会愿景。

张载所立的“天地之心”即揭示的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建立在易学哲学基础上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

《礼记》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在天地之间,是能知能觉者,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

这是对人在宇宙之间地位的肯定,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自觉。

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

因为”人”乃天地之心,所以“人心”体现了“天地之心”。

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名言

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名言

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名言张载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横渠四句”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只有二十二个字但蕴含了庞大的思想学问,经历代传颂而不衰。

其实张载的一生并不算如意,当时王安石打算推行变法,希望张载能够支持他,张载虽然赞同王安石的做法,但不愿参与其中。

此后王安石便对张载产生反感之情,张载的弟弟因为变法之事遭贬,张载担心自己也遭牵连,于是决定主动辞官。

也正是因为张载辞官回乡后,他才有精力将自己的思想不断完成,成为关学的创始人。

1、得范仲淹点拨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张载出生于长安,名字出自《周易·坤卦》:"厚德载物"。

张载从小天资聪明,十岁时随外傅学习,就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品格,"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

少年丧父,使他成熟较早。

当时西夏经常侵扰宋朝西部边境,宋廷向西夏"赐"绢、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以换得边境和平。

这些国家大事对"少喜谈兵"的张载刺激极大。

宋仁宗庆历元年,张载二十一岁时,写成《边议九条》,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打算联合焦寅(陕西永寿人,精通军略)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为国家建功立业,博取功名。

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范仲淹知永兴军、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在延州军府召见了这位志向远大的儒生。

张载谈论军事边防,保卫家乡,收复失地的志向得到了范仲淹的热情赞扬。

范仲淹是一位随时随地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的士林领袖,襟怀坦荡,光明俊伟。

“宋仁之世,安定先生起于南,泰山先生起于北”,宋初儒学复兴运动的南北重镇安定先生胡瑗、泰山先生孙复,都曾得到他的直接指导和关怀。

范仲淹点拨了一句话,这句话深刻影响了这位青年的人生走向:“儒家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意思是说你作为儒生,本分是研习儒学、重振儒学,不必研究军事博取功名,并且因材施教,勉励张载研读儒家学说中最富于哲学色彩的《中庸》。

张载的诗句名言

张载的诗句名言

张载的诗句名言嘿,你知道张载吗?那可是个超厉害的人物啊!他留下的诗句名言,那真叫一个精彩!就好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哇塞,这话说得多么豪迈,多么有气魄啊!这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道路。

(想想看,要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志向,那这个世界得变得多美好啊!)张载的这些名言诗句,可不只是说说而已,那是有着深深的内涵和力量的。

就说“为天地立心”吧,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去探寻宇宙的奥秘,要去找到那个能让世界变得更有意义的核心吗?这就好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不断地去追寻未知的宝藏。

(你难道不想成为这样的探险家吗?)“为生民立命”呢,更是体现出了对人民的关怀和责任。

这就如同一个慈爱的父母,时刻关心着孩子的成长和幸福。

(我们不也应该像张载一样,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吗?)再看看“为往圣继绝学”,这是多么伟大的使命啊!把先人的智慧传承下去,让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永不磨灭。

这就好像是接力赛跑,我们接过前人的棒子,努力向前奔跑。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跑好这一棒吗?)“为万世开太平”,哇,这简直就是终极目标啊!想着能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这是多么让人憧憬的事情。

(谁不想生活在一个太平的世界里呢?)张载的这些诗句名言,真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发和力量。

它们让我们知道,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有着更伟大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要像张载一样,胸怀天下,心系人民,努力去追求真理,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所以啊,我们可千万不能小瞧了这些诗句名言,要好好地去领悟,去践行。

我觉得,张载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更加有意义。

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

近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或接受记者采访,曾多次引用;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也曾用以寄语北大学子。

足见张载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

根据张载四句名言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

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

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四为句”简释如下。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

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

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

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

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

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

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

“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

”(《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

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

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

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

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

“为天地立心”——张载“四为句”新释

“为天地立心”——张载“四为句”新释

“为天地立心”——张载“四为句”新释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

近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或接受记者采访,曾多次引用;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也曾用以寄语北大学子。

足见张载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

根据张载四句名言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

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

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四为句”简释如下。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

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

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

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

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

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

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

“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

”(《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

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

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

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

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

(《正蒙·诚明》)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张载名言名句

张载名言名句

张载名言名句导语:张载名言名句1、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

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2、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3、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4、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9、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0、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11、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12、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1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14、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15、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16、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17、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18、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

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19、立本既正,然后修持。

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20、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21、人多是耻于问人。

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22、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2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4、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25、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26、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27、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28、此天地之仁也。

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张载四句名言书法

张载四句名言书法

张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四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喜读书,肯读书,读好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书法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这四句名言的书法艺术内涵。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表达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书法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这句名言也倡导我们要勤奋向学,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书法技艺达到更高的境界。

2. "喜读书,肯读书,读好书"这句名言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书法创作中,我们需要对经典名篇进行阅读,学习其中的书法技巧和艺术风格,从而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素养。

此外,这句名言还强调了“肯读书”的精神,意味着我们要用心去读,不仅要读懂字面意思,更要深入领悟其中的内涵。

3.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名言指出了阅读的三个关键点:心到、眼到、口到。

在书法创作中,我们需要将这三个关键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以体现书法艺术的内涵。

心到即关注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书法作品中;眼到即关注书法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注重字形的结构布局;口到即关注书法作品的音韵效果,使作品更具音乐感。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在书法创作中,我们需要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这句名言也告诫我们要善于思考,不要死记硬背,否则将毫无意义。

总结:张载的四句名言书法内涵丰富,强调了读书与书法创作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学习和思考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

在书法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勤奋向学、深入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使作品更加丰富、深刻。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关学领袖、理学创始人之一。

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

后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

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

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四为句”简释如下。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

“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

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

史称,张载“喜论命”。

“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

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

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

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

“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

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

“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

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

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

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

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

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

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

理学张载的名言

理学张载的名言

理学张载的名言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看看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不正是在为天地立心吗?他们努力探索未知,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

就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不就是在为天地立心嘛!2.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这就好比爬山,遇到困难的路段不就像是贫贱忧戚嘛,但坚持过去,不就会成就更好的自己,可不就是庸玉汝于成吗!3. “学者须先识仁。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哎呀,想想那些心怀大爱的人,他们对万物都充满关怀,不就是浑然与物同体的体现嘛,就像特蕾莎修女那样!4.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这不就像我们学习的时候,对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知识提出疑问,才能有更大进步呀,你说是不是?5.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好比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能够理解和包容各种不同的人和事,这不就是在体天下之物嘛,像孔子那样有大胸怀!6.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我们和民众不就是同胞嘛,和世间万物不也应该和谐相处嘛,就如同保护自然环境,不就是对物的尊重嘛!7.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想想看,以前那些学者是为了提升自己而学,现在有些人学习却是为了给别人看,这差别多大呀!8.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学习真的太重要啦,就像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多明显呀!9.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一个人要是没有远大的志向和专注的心,那学习怎么可能有成果呢?就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能做成啥事呀!10.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学习就贵在用心领悟呀,如果一直守着旧的方法不去改变,怎么会有进步呢,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嘛!我觉得张载的这些名言真的太有智慧了,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指引,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一句名言,指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应该怀疑的地方而不怀疑,就等于没有学;学习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这句话是北宋科学家张载说的。

关于读书方法,张载强调:人思考的主要器官是“心”,为了思之精,察之微,就要使心常在,常存,心思有疑释之,去之,便会获得新的知识,认识新的义理。

所以,他力倡“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的学问之法及求知精神(《张子语录》)。

张载对读书求知方法论述要点概括为:用心、熟读、精思、经常、不懈、去疑、求新、勿助、勿长、讲论、开塞、实作、实行等。

张载关于读书求知方法的论述,得到后世学者的反复评价。

如朱熹《近思录卷三》所说:“此论甚当,若不濯去旧见何处新所意来。


扩展资料:
张载作为一个杰出而成功的伟大教育家,对教学原则和教育规律有独到而深刻的论述。

张载主张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的求知意识,学习兴趣。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张载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变化气质而成为圣贤。

教育必须注重道济天下,利济众生。

教育学生做一个对天下,对人民有用的人。

所以特别强调“学贵有用”、“经世致用”、“笃行践履”,反对空知不行,学而不用,坐而论道、这是关学学风的突出特点和优点。


载认为,圣人之学就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圣人如果不以国家人民为忧患,圣人也是没用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 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原文及译解“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横渠语录》,原文如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译文: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

2006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

“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1. “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

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

《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

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

“开”期待之谓。

“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张载 教师 名言

张载 教师 名言

张载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学贵有用,学以致用”,以下是他的教师名言:
1. “学贵有用,学以致用”,强调学习要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不要空谈理论。

2. “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 “因材施教”,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4. “厚积薄发”,认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5. “无功利之欲则至矣”,认为教师应该摒弃功利心,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成绩和利益。

这些名言体现了张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于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载的八句名言

张载的八句名言

1、只有责己,无责人。

出自《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译文】只有多批评自己,不要多批评别人。

2、闻之知之,得之有之。

出自《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只有听说之后才能了解它,只有得到了才能拥有它。

3、人本无心,因物为心。

出自《张子语录·语录下》。

【译文】人本来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心,因为有了物质世界才有了心的认识活动。

4、圣心难用浅心求,圣学须专礼法修。

出自《杂诗·圣心》。

【译文】圣人的心难以用肤浅的心来探求,圣人的学问必须专心依照礼法来修行。

5、天下义理只容有一个是,无两个是。

出自《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天下的义理只能允许一个是对的,不能有两个都对。

6、发源端本处既不误,则义可以自求。

出自《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发源根本的地方既然没有错误,那么它的意义可以自己慢慢研究领悟。

7、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出自《张子语录·语录中》。

【译文】凡是能描绘出状态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有形象。

凡是有形象的,都是阴阳之气所生。

8、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
出自《张子语录·语录上》。

【译文】感知也需要依赖于物体,有物体就会有感知,没有物体哪里来的感知?。

张载名言名句

张载名言名句

精心整理张载名言名句1、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4、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567891011121314、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15、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16、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

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17、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18、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19、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20、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21、人多是耻于问人。

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22、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2324对。

252627282930313233误人。

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34、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

绊已不出入,一益也。

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

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

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35、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36、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37、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38、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39404142434445464748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49、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50、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51、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52、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53、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54、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载名言
张载名言
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张载名言
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

绊已不出入,一益也。

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

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

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

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

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

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此天地之仁也。

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书须成诵。

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

不记则思不起。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

学则须疑。

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

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

所知多则不自强满。

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

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

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心?所以欲其尽也。

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穷理亦当有渐。

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

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立本既正,然后修持。

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张载名言名句: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

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居仁由义,自然心和体正。

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也。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

人之刚柔缓急,
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张载的名言:
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学者学所以为人。

人多是耻于问人。

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若志趣不达,心不在焉。

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盗,臂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人多是耻于问人。

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