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doc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2)了解诗人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3. 诗人情感的表达和诗歌的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典故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含义、意象分析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4.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诗歌鉴赏文章,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体会诗歌意境;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表达;5. 案例分析:赏析优秀诗歌鉴赏文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诗歌鉴赏评价: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审美情趣等;4.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说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说课课件

永 遇京
口 北
乐固 亭 怀 古
学 ➢ 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
习 目
这首词的思想情感 ➢ 领会词中用典的寓意 ➢ 背诵全词,体会这首词表达的作者之志

生平回顾
少年立志起义反金
步入仕途官场失意 归园田居晚年起用
词牌词题
➢ 《永遇乐》:始创于柳永,又名《消息》 ➢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雄无觅”表达出一种当今朝廷没有像孙权这样的 英雄的愁苦;
② 作者称孙权的字“仲谋” ,表现出作者对孙权的敬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以看出作者也想像孙权一样实现理想,建立功业;
③ 孙权是东吴国君,善于用人。但现在没有孙权也是暗 示当朝皇帝不善用人,浪费人才。
明生动
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
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己的冷落处境相比
深入词,赏析技巧
4.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 明确:本词的上阕,词人主要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怀想与仰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时不我与,英雄难觅”的隐伤之 情。下阕,词人讽刺了当朝者冒进轻敌的思想,同时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 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任务活动五 赏析词,比较异同
赏析词,比较异同
对比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思考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 【注】 这句话是曹操对孙权的赞叹之语,全句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 子若豚犬耳”。刘景升即汉末群雄之一的刘表,有三子,但都没能将其父的基业 发扬光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史,明确杜甫创作背景和特点。

2. 理解“怀古”诗的写作方式和意义。

3. 熟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构、意象和意义。

4. 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杜甫的文学特点及其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诗歌中反映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诗歌中所用的比喻、典故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较为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所学到的词汇分析话题。

四、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教师讲授,学生讲解、讨论、任务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模式。

同时,课堂也要注重情景模拟和情境营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前置任务:请学生观看贾平凹《伟大的旅程》中关于杜甫的片段,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和文学内涵。

2. 导入与导出: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杜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整首诗,并让学生对其整体感受进行表述。

接着,提问:“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触?”“觉得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3. 阅读与理解:(1)教师整体朗读全诗并讲解其背景、作者及其书写动机,学生可以结合学过的唐代历史和文学知识进行理解。

(2)教师将全诗分成三部分,讲解其结构(第一、二部分描写过去,第三部分描写现在),并引导学生思考杜甫在不同时期的状态所表达的主题。

(3)教师针对诗歌中的名句和箴言进行解释讲解,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同时,也可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意义和象征。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典故,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其意义。

4. 提高能力:(1)课堂小组讨论:以“如何写好怀古诗的要诀”为话题,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和自己的体验经历进行探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词大意。

2.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法加之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学会关键典故的含义和及其作用。

3.体味词人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愿望及壮志未酬的苦闷。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法加之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学会各个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2.难点:体味词人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愿望及壮志未酬的苦闷。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有些人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

本文作者就是这样,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凭一己之力,挽救家国山河。

让我们感受民族气节,体味赤诚之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诗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关键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并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再读文章,理顺诗词的大概内容和结构层次。

明确:上片惋惜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赞美率军京口北伐的刘裕;下片讽刺了刘义隆冒进误国并表明自身要向廉颇学习的态度。

(三)深入研读问题1:辛弃疾登北固亭,极目远眺,想到孙权和刘裕,寄托了什么情怀?明确1:孙权曾在京口守国御敌,成就霸业。

现如今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而寄奴曾在京口起事北伐,曾经“气吞万里如虎”。

作者借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来:表达自身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问题2: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明确2:教师渗透时代背景——统治者抗金准备不足,想要仓促北伐,急功近利。

作者此时人微言轻,不被重用,一腔热血只能流于悲叹。

作者此时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是在借鉴历史,来说明: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

问题3:作者最后引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3:当政者昏庸无能,又有小人挑拨,作者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国家通用版本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自唐婉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本诗是唐代婉约派诗人唐婉的代表作之一,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怀念。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意和主旨,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投影仪和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复习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讲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理解作者的怀古之情。

四、实例讲解(10分钟)1. 教师以具体的诗句为例,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诗句的意义和美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完整版)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讲义

(完整版)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讲义

(完整版)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讲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新设计】在执教本课时,重点突破用典抒情的写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同时把本词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通过让学生以写对联或小诗的形式评价辛弃疾和他的词,在深入理解辛弃疾感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读与写能力的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辛弃疾所处的时代了解不是太多,对词中的典故含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作者为了押韵在词中改变句式,学生对此了解不足,造成对词的内容理解不到位。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和辛弃疾的经历,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对句式的研究和词语的揣摩,让学生读懂词,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理解作品用典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讲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导入新课800年前,一个失意的武将,一个落魄的官员,一个爱国的词人,登上北固亭,举目远望,老泪纵横,把满腔的悲愤谱成一曲生命的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武双全的“词坛飞将军”辛弃疾。

二、进入新课(一)了解作者1. 对于辛弃疾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词。

请一位学生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积极抗金,希望恢复中原。

其词现存620余首,写抗金爱国之情,抒壮志难酬之志。

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词集《稼轩长短句》。

2.臧克家对辛弃疾的评价: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3.学生齐读初中学过的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初步了解辛词内容与风格。

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

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

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2)了解作者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词的背诵;2. 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 作者杨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词中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2. 词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关于杨慎的生平介绍、词的背景知识;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教学课件:包括词的全文、注释、译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杨慎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词的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词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合作成果,互相启发,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词中的美景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2)学生展示自己的诗词创作,共享学习成果。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论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的背诵和理解;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全面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全面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高中必修二第三专题第四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历史的回声”为内容编写课文。

它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瞬间,进行忠实记录。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

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科目标设定如下:(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3)流利地背诵本词。

其中,教学目标一、二、三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目标一又是难点二、说教法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充满伤感、的词,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宋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

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顾及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建立起以品悟性探究为主、以欣赏性理解为目的的学习模式,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写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教材入选这首词,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024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

2024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

2024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诗歌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内容包括对诗词的朗读、生僻字的认读、对诗意、诗境、诗情的理解,以及对作者辛弃疾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

2. 通过分析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抒发的怀古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史实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词,分析诗词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固亭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怀古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指导并纠正生僻字的读音。

3. 讲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分析诗词意境。

4. 分析诗情:结合诗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怀古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

5. 例题讲解:以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为例,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抒发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进行课堂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内容:作者:辛弃疾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怀古之情:忧国忧民,壮志未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艺术特色。

2. 答案示例:这句诗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年刘裕英勇豪迈的气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教材:一、这首词选自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宋词五首”中的第五首。

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作,词的上片怀古抒情,借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表现词人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抗金救国的豪情;下片怀古讽今,借谴责刘义隆草率出兵而致大败的史实,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既要坚决收复失地,又不能草率出兵。

最后,词人以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愤慨之情。

另外,从整个中职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原因如下: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说教学目标1、背诵本词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3、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4、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诵读、默写这首词2、学习并体会这首词雄浑壮丽与委婉含蓄兼收并蓄的词风;以及大量用典,以史鉴今,借古抒情的表达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此类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辛弃疾面对千古江山,想起历史上的英雄,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

二、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雄浑壮丽与委婉含蓄兼收并蓄的词风;以及大量用典,以史鉴今,借古抒情的表达方法,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一、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介绍得稍多了一点,因为他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抱负与词的内容有紧密联系。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一首词,描写的是词人登高凭眺、怀古伤今之作,豪迈悲壮。

整首词,辛弃疾选用了大量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在教学这首词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学习词中的艺术手法,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诗歌有所了解,对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于诗歌中用典以及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学习。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对词中写作手法的知识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把握诗歌内容。

2.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雄图壮志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一个21岁的青年率领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第一件: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他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

另一件: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

这个青年就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二、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词集。

三、写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于1205年,辛弃疾65岁。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正式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统编班教材必修上册。

本单元主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感悟和鉴赏辛词善于用典的艺术特色。

(二)说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的学习有如下要求: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蕴含的民族精神。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会重点讲解用典手法,通过对词中典故的分析来使学生把握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能力:背诵全词,能够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词中的用典手法,探讨作者写作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在词中典故,难在认识价值,因此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教学重点:分析词中典故,探讨作者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我主要采用合作教学法、直观展示法和点拨教学法。

我认为这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建立友好互动关系,获得最大优化学习。

三、说学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本课的学法,拟采用合作探究法和质疑讨论法。

这两种学法的综合运用可以锻炼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四、说学情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高二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但对于词的声律之美和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可能会因学生的情感禀赋和语文基础的差异而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两课时一、说教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位于部编版教材的第9课,隶属第三单元,前面学生已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通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引导他们进一步把握和总结豪放派词风,总结咏史怀古诗歌的特征。

以典入词,是这篇诗歌的最大特色。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解析词中出现的五个典故,带领学生体会情感。

二、说学情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词的题材格式,对豪放派诗词的语言和意境特色有一定把握,具备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生学习这首词的难点在于本词用典颇多,读起来晦涩难懂,所以需要结合导学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历史知识补充,加强学生对典故的理解,从中探寻诗人情志。

对于作者辛弃疾,可以采取记忆唤醒法,链接初中所学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体会他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毕生理想以及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还可以通过《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一词,讲明辛弃疾南归后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四十二岁提前退休过上养老的生活,闲居将近二十年。

三、说教学目标三个一:一种词风、一个类别、一种手法语言构建与运用:借助注释疏通诗词大意,着重把握“风流”“赢得”等古今异义字词;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并帮助总结归纳;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所用典故的情感意蕴,感知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文化传承与发展:分析词人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辨析豪放派诗歌的语言风格;理解所用典故,探究诗歌情感;总结咏史怀古诗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用典故,探究诗歌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预习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3min)采用提问方式导入。

在南宋,有一位最会打仗的词人,大家猜猜他是谁(可能有人猜岳飞,继续缩小范围,明确作者)?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经沦陷,二十出头加入了起义军抗金,干了一件特别轰动的事情:带领50人冲进敌方五万人的大本营,活捉杀害起义军领袖、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张安国,因此一战成名。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讲话致辞、条据书信、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一】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一篇经典宋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所在的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诗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鉴赏宋词的基本方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咏史怀古题材的代表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对咏史怀古题材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 教材的内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写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

当时辛弃疾六十五岁,被韩侂胄起用为镇江知府,但并未受到重用。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俯瞰大好河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和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3. 教材的特点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典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以史为鉴,用生动的历史画面,抒发了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基础高一学生对于宋词已有一定的积累,对辛弃疾的豪迈词风也有一定的体会,初步具备鉴赏诗歌的能力。

然而,对于修辞技巧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对咏史怀古诗的认识也不够完整。

2. 学生特点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理解和鉴赏复杂诗歌时,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分析诗人的写作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说课者。

我说课的篇目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等六个部分来进行说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南宋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一连串的历史典故,把自己老成谋国、忧深思远交织的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的学习要求是: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了必修一、二、三的学习,已具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且学生刚刚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豪放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已有所了解。

基于以上对教材、课标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立如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弃疾其人及本词的写作背景,掌握作品善于用典的特点,这也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反复诵读、合作讨论等方法,总结怀古词的鉴赏方法。

第三是情感目标,也是这堂课的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空有忧深思远情怀、宏伟志向却不得施展的感伤。

对于本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和提问引导法进行教学。

这首词历史人物和事件与词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诵读法有利于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悟文本深宏博大意境美和作者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而提问引导法则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疑惑、思考中深化阅读感悟,提升思维层次。

以上是教法,对于学法,我将指导学生采用合作讨论法和展示法进行学习,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激发其创新发散思维,在展示中巩固所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文的教学过程,我将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分六个环节进行。

一是引用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简单介绍辛弃疾其人其词,导入新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
课稿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

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

下面我以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为例,为大家介绍说课稿的写法。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说起。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

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

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宋宁宗嘉泰三年(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

起用他的是执掌大
权的韩侂胄。

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

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第二年(04),任他作镇江知府。

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

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

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

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

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

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

开禧元年(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

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只是现在已无处可寻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谓孙仲谋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无存。

"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

刘裕在京口起兵
讨伐桓玄,平定叛乱。

"想当年"三句,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

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

"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韩侂胄于开禧二年北伐战败,次年被诛,正中了辛弃疾的"赢得仓皇北顾"的预言。

"四十三年"三句,由今忆昔,有屈赋的"美人迟暮"的感慨。

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至开禧元年在京口任上写这首《永遇乐》词,正好是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两句,是说在京口北固亭北望,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

("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扬州属淮南东路。

)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今过了四十三年,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

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使辛弃疾感到惊心,长江北岸瓜步山上有个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留下的历史遗迹。

拓跋焘小字佛狸,属鲜卑族。

他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率追兵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神鸦"是吃祭品的乌鸦,"社鼓"是祭神的鼓声。

辛弃疾写"佛狸祠下"三句,表示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民俗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

这正和陆游的《北望》诗所谓:"中原堕胡尘,北望但榛莽。

耆年死已尽,童稚日夜长。

羊裘左其衽,宁复记畴曩。

"彼此意思相同。

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

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

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

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

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

如这首词就用了这许多历史故事。

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

岳飞的孙子岳珂著《桯史》,就说"用事多"是这首词的毛病,这是不确当的批评。

我们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许多词是不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如此。

它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颇一事以外,都是有关镇江
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

况且他用这些故事,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联,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杨慎《词品》谓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这是一句颇有见地的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