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至怀归诗翻译赏析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秋至怀归诗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秋至怀归诗](https://img.taocdn.com/s3/m/158034f33b3567ec112d8a7f.png)
古诗文系列:秋至怀归诗
鉴赏:
若木之光华后人也用来指时光。《离骚》 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屈原的举动,据王逸的解释,是“折取若 木,以拂击日,使之还去”,“或谓拂, 蔽也,以若木鄣蔽日,使不得过也” (《楚辞章句》)。总之,都是挽留光阴 之意。诗人在此感叹,光阴如逝水无情, 即使想借助若木加以挽留,也是徒劳无谓, 忧思丛集,只会使自己伤神减寿。
古诗文系列:秋至怀归诗
鉴赏:
下一联写其欲归不成,归途漫漫之感。 “试访”犹言“欲访”;“淮海使”,扬 州的地方长官。东晋以还,北人南迁,多 聚居于扬州一带,所谓的侨置州郡也多设 于此。史载江淹“起家南徐州从事”,又 曾“随景素在南兖州”,“寻举南徐州秀 才对策上第”(《南史》本传),上述两 个侨置州在刘宋时即以京口、广陵为治所, 诗人故将淮海视为自己的故乡。
古诗文系列:秋至怀归诗
鉴赏:
当然江淹之句难以与谢诗的自然天成相比 拟,其得之模拟,终落第二义。“文通诗 体总杂,善于摹拟”(钟嵘《诗品》), 于此可见一斑。
“草色”一联已暗逗秋意,到“秋至” 一句则点明秋天的来临。这一句也是化用 《湘夫人》中开头的句子:“帝子降兮北 渚,目眇眇兮愁予”。这两句在《湘夫人》 中原与上引的两句紧相衔接。
古诗文系列:秋至怀归诗
鉴赏:
此诗前半写山河之壮伟,地势之重要,本 应是拱卫中枢的屏藩,现在却酝酿着一场 动乱,故后半倾诉出深沉的忧伤,其中既 有身世感怀,又有国事之慨。深沉的忧思 与雄峻的山河相为表里,故有悲壮之气。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多处化用了楚辞 的意象与成语,这不光是一个修辞问题, 更主要的是诗人与屈原的情思相通。
古诗文系列:秋至怀归诗
秋至怀归诗:
怅然集汉北。 还望岨山田。 沄沄百重壑。 参差万里山。 楚关带秦陇。 荆云冠吴烟。 草色敛穷水。 木叶变长川。 秋至帝子降。 客人伤婵娟。 试访淮海使。
清江引·秋怀翻译及赏析
![清江引·秋怀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a4bf78b14e852459fb5727.png)
清江引·秋怀翻译及赏析清江引·秋怀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译文翻译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注释解释清江引:曲牌名。
未:什么时候。
红叶天:秋天。
红叶,枫叶。
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花地:菊花满地。
创作背景此小令为作者秋风中接到远自万里之外寄来的家信时,内心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具体作年不详。
诗文赏析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
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
“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
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
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
“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
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
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
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
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
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
秋怀诗翻译及赏析
![秋怀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26ad9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b.png)
秋怀诗翻译及赏析
秋怀诗翻译及赏析
古诗原文
秋声跋扈土垣东,促迫村庄万树红。
雁阵昏黄浮绿水,虫吟惨淡讼酸风①。
诸山未醒重阳酒,乱帙②平分一亩宫。
细读农书闲把瓮,且将种菜论英雄④。
译文翻译
秋风从西边吹来,在墙东萧瑟作响,十分嚣张。
在萧瑟秋风的摧残下,村庄的树叶都变成红色;
成群的大雁归来,栖息在水边,秋虫哀鸣,仿佛在秋风中哭诉;
重阳节,登高饮酒,醉眼看山,仿佛山也沉醉未醒。
多而杂的书籍占满了我的一半房屋;
我每天过着读农书,用瓮汲水灌园的生活,我将要像刘备一样躬耕以避祸。
注释解释
①酸风:指秋风。
②乱帙:杂乱的书籍。
③一亩宫:儒者住的.草屋。
④论英雄句:《三国志》载:曹操同刘备煮滔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
诗文赏析
《秋怀诗》是一首吟咏秋天萧杀景象和退隐归耕的诗作。
“秋声”二句,说秋风从西吹来,在墙东瑟瑟作响,十分嚣张,把村子里的树叶都催红了。
“雁群”二句,写大雁归宿、秋虫哀鸣情景。
酸风,出李贺《铜雀仙人辞汉歌》:“魏宫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讼酸风,秋虫哀鸣,象在控诉西风。
“诸山”句,意谓重阳登高饮酒,醉眼看煮酒论英雄。
黄庭坚《秋怀二首》诗歌赏析
![黄庭坚《秋怀二首》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b6468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0.png)
黄庭坚《秋怀二首》诗歌赏析黄庭坚《秋怀二首》诗歌赏析引言: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秋怀二首》就是黄庭坚代表作,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秋怀二首》的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秋怀二首黄庭坚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篔簹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创作背景】这组诗,翁方纲校刊的《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熙宁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
公元1075年,作者三十一岁,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当时作者在那里任国子监教授。
【赏析】作此组诗时作者任职于国子监。
国子监职务清闲,作者能读书自遣。
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斗争,处境比较单纯,所以诗篇虽带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调还是比较闲淡的,不像后来的作品那样有着更多的郁勃不平之气。
可是从形式上看,却又颇为特殊:它是两首七言古诗,而第一首八句,押平韵,中间两联对偶,很像七言律诗;第二首押仄韵,比较不像,惟八句中次联对偶,第三联接近对偶,也带律味。
第一首作律诗看,句中拗字出入不大,主要是联与联相“粘”的平仄不合规律。
作者大部分律诗,多求音节近古;这两首古诗,形式上却近律诗。
第一首,前六句写“秋”,后两句写怀。
起句“秋阴细细压茅堂”,写秋阴透入屋里。
“细细”二字,既蒙上“秋阴”,表示其不浓;又作下面“压”的状语,表示不断沁透,用字细微。
“压”字称得上是“诗眼”,“细”而能“压”,颇出奇,是积渐的力量,有此一字,全句显得雄健。
次句“吟虫啾啾昨夜凉”,写虫声。
着“昨夜”二字,表明诗所写的是翌日的白天;“凉”字与下句“雨”字照应。
第三句“雨开芭蕉新间旧”;写雨后芭薰的开放。
“新间旧”,新叶与旧叶相间,可见观物之细。
第四句“风撼筼筜宫应商”,写风吹竹声作响。
筼筜,竹名;“撼”,指风力大,摇动出声;“宫”、“商”都是五音之一,以之写竹声,表现其有音乐性,可见作者体察事物之美。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19713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2.png)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1秋怀作者:元好问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秋怀译文及注释译文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注释1﹑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
萧萧:落叶声。
散:散播﹑散发。
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2﹑淅淅:风声。
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
掩,铺散,遮盖。
3﹑黄华:指菊花。
华,同“花”。
4﹑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5﹑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
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6﹑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
暂:顿时。
秋怀赏析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
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
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2江上秋怀原文餐霞卧旧壑,散发谢远游。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
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
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
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
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
翻译远游归来,回到故山,散发卧壑吞食霞气。
山里寒蝉在枯桑枝上号叫,这才知道已经是秋天了。
北方的大雁告别了海滨,南方的燕子辞别了江楼,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
飒飒秋风卷起沙瀑,苍苍茫茫的沙雾笼罩江洲。
秋至日诗歌
![秋至日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485daf4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3.png)
秋至日诗歌秋至日,秋意始浓。
阳光不再那么炽热,
像是收敛了脾气的孩子。
树叶悄悄染上金黄,
那是秋姑娘的画笔轻扬。
风一吹,沙沙作响,
似在诉说着季节的小秘密。
田野里的庄稼都成熟了,
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
像是在感恩大地的滋养,
又似在害羞展示丰满的模样。
秋至日,天空变得更高更蓝,
云朵像是棉花糖,软绵绵。
大雁排着队往南飞,
它们的身影写满了远方的诗。
秋至日,是大自然的一场换装秀,
每一处景色都是新的潮流。
我站在这秋的画卷里,
感受着岁月的温柔。
解析:这首诗呢,就是想把秋至日这天的一些典型的景象给描绘出来。
开头就点明秋意开始浓起来啦,把夏天的阳光比作爱发脾气的孩子,现在收敛了,是不是很有趣的比喻呢?然后说到树叶变黄,就想象是秋姑娘拿着画笔在涂颜色,这画面感一下就有了。
庄稼成熟的描写,让稻穗像个害羞感恩的家伙,很有画面感吧。
天空和大雁也是秋至日常见的景色,天空像棉花糖的云,大雁往南飞就像带着远方的故事。
最后说秋至日是大自然的换装秀,咱自己站在这美景里感受岁月温柔,就把那种对秋的喜爱和享受都表达出来啦。
《秋怀(其二)》孟郊唐诗鉴赏
![《秋怀(其二)》孟郊唐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70c9d2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3.png)
《秋怀(其二)》孟郊唐诗鉴赏第1篇:《秋怀(其二)》孟郊唐诗鉴赏秋怀(其二)孟郊秋月颜**,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
孟郊诗鉴赏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老伤病叹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
在这首诗中,诗人饱蘸一生的**苦*,抒写了他晚境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
诗从秋月写起,既是兴起,也是比喻寄托。
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旅伴,“无心可猜”的良友。
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冷,寒气森森;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凄凉。
“老客”二字包含着他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而一个“单”字,更透露着人孤势单的无限感慨。
“冷露”二句,用语精*形象突出,虚实双关,寓意深长。
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
这是此二句寓意所在。
显然,这两句在语言提炼上是下足功力的。
如“滴”字,写露喻泣,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又如“梳”字,写风喻忆,令读者如见诗人辗转痛心之状,都是妥贴而形象的字眼。
“席上”二句写病和愁。
“印病文”喻病卧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
“疑虑”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怨诗》孟郊唐诗鉴赏怨诗孟郊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孟郊诗鉴赏在同时的朋辈诗人中,韩愈推重的莫过于孟郊,他曾称赞道:“及其孟郊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
钩章棘句,掐擢胃肾。
神施鬼设,间见层出。
”(《贞曜先生墓志铭》)盛赞其艺术构思之精巧。
艺术构思是很重要的,有时决定着创作的成败。
比如说写女子相思的痴情,这该是古典诗歌最普遍最常见的主题了,然而,艺术构思不同,诗的风貌也不同。
薛维翰《闺怨》:“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
孟郊《秋怀(其二)》阅读答案附翻译
![孟郊《秋怀(其二)》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06ea7c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c.png)
孟郊《秋怀(其二)》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孟郊《秋怀(其二)》阅读答案附翻译秋怀(其二)【唐】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清江引·秋怀》原文及译文
![《清江引·秋怀》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c83cf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8.png)
《清江引·秋怀》原文及译文《清江引·秋怀》原文及译文《清江引·秋怀》为元代张可久所作的一篇散曲,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清江引·秋怀》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清江引·秋怀元代: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译文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注释①清江引:曲牌名。
②未:什么时候。
③红叶天:秋天。
红叶,枫叶。
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黄花地:菊花满地。
参考资料:1、毛佩琦.元曲三百首: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239赏析秋风中接到家信,远自万里之外寄来,谆谆“问我归期未”,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我”与“家”的暌隔。
而诗人未对来信的殷望作任何正面的答复,仅是铺排了自己所处客乡的秋景。
“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
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
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
“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而“芭蕉雨声秋梦里”,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乡梦也为之惊醒。
这三句景句无不暗寓着人物的客乡况味和主观感受,代表着诗人的“秋怀”。
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便足以回答“归期未”的提问了。
这三句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
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
《秋怀(其二)》翻译赏析
![《秋怀(其二)》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7610d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8.png)
《秋怀(其二)》翻译赏析《秋怀(其二)》翻译赏析秋怀(其二)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释】①秋怀: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
②老客:指诗人自己。
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
转愁盘:谓愁思不断。
【翻译】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消磨殆尽。
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
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
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
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赏析】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
在这首诗中,诗人饱含一生的辛酸苦涩,抒写了他晚境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
诗从秋月写起,既是兴起,也是比喻寄托。
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旅伴,“无心可猜”的良友。
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森森;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极其不堪。
“老客”二字包含着他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而一个“单”字,更透露着人孤势单、客子畏惧的无限感慨。
“冷露”二句,形象突出,语言精警,虚实双关,寓意深长。
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
这是此二句寓意所在。
显然,这两句在语言提炼上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如“滴”字,写露喻泣,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又如“梳”字,写风喻忆,令读者如见诗人转侧痛心之状,都是妥贴而形象的字眼。
“席上”二句写病和愁。
秋怀(六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怀(六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4c604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6.png)
秋怀(六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群动夜已息,秋声适何从。
仰视天宇高,微云浩无踪。
明月在庭户,河汉上横从。
既莫知所始,何由究其终。
我独弦我琴,微风入疏桐。
写作清商调,感激意无穷。
¤——元代·陈基《秋怀(六首)》秋怀(六首)群动夜已息,秋声适何从。
仰视天宇高,微云浩无踪。
明月在庭户,河汉上横从。
既莫知所始,何由究其终。
我独弦我琴,微风入疏桐。
写作清商调,感激意无穷。
¤男儿远图几年志未得,引领弯弧向属国。
秋风辞家今始归,颜状惨澹气抑塞。
忆昨荐士尚书郎,知尔善射闻四方。
中丞侧耳识名字,辕门长揖生辉光。
西秦猛士产灵夏,长弓大刀仍善马。
令与较射丛万人,齐声共呼出君下。
来趋幕府何逡巡,报国无阶自致身。
里中轻薄休相笑,陶母厨间正苦辛。
——明代·程嘉燧《送李茂修还山省母》送李茂修还山省母明代程嘉燧展开阅读全文∨ 男儿远图几年志未得,引领弯弧向属国。
秋风辞家今始归,颜状惨澹气抑塞。
忆昨荐士尚书郎,知尔善射闻四方。
中丞侧耳识名字,辕门长揖生辉光。
西秦猛士产灵夏,长弓大刀仍善马。
令与较射丛万人,齐声共呼出君下。
来趋幕府何逡巡,报国无阶自致身。
里中轻薄休相笑,陶母厨间正苦辛。
▲欲生安养国,承事鼓音王。
合掌须西向,低头礼彼方。
观门诚易入,仪轨信难量。
佛愿尤深广,人心要久长。
婴儿思乳母,远客望家乡。
郑重迎新月,殷勤送夕阳。
分明蒙接引,造次莫遗忘。
饮啄斋称首,熏修策最良。
五辛全斩断,十恶永堤防。
勿用求名利,毋劳论否臧。
布裘遮幻质,藜糁塞空肠。
摆拨多生债,枝梧九漏囊。
精神才懒慢,喜怒便抢攘。
水滴俄盈器,江流始滥觞。
积来功行满,趁取色身强。
室置千华座,垆焚百种香。
新衣经献著,美馔待呈尝。
莫点残油炬,宜煎俗像汤。
形骸同土木,戒检若冰霜。
想念离诸妄,跏趺在一床。
刹那登净域,方寸发幽光。
骨肉都融化,乾坤极杳茫。
太虚函表里,佛刹据中央。
莲吐葳蕤萼,波翻潋灩塘。
鲜飙须动荡,彩仗恣摇扬。
楼随四宝合,台备七珍妆。
孟郊《秋怀(其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孟郊《秋怀(其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847043169a4517623a322.png)
孟郊《秋怀(其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秋怀【唐】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释】①秋怀: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
②老客:指诗人自己。
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
转愁盘:谓愁思不断。
【翻译】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消磨殆尽。
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
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
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
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赏析】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
在这首诗中,诗人饱含一生的辛酸苦涩,抒写了他晚境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
诗从秋月写起,既是兴起,也是比喻寄托。
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旅伴,“无心可猜”的良友。
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森森;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极其不堪。
“老客”二字包含着他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而一个“单”字,更透露着人孤势单、客子畏惧的无限感慨。
“冷露”二句,形象突出,语言精警,虚实双关,寓意深长。
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
这是此二句寓意所在。
显然,这两句在语言提炼上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如“滴”字,写露喻泣,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又如“梳”字,写风喻忆,令读者如见诗人转侧痛心之状,都是妥贴而形象的字眼。
“席上”二句写病和愁。
寿阳曲新秋至赏析及译文注释
![寿阳曲新秋至赏析及译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1e79f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f.png)
寿阳曲新秋至赏析及译文注释一、寿阳曲新秋至寿阳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乐府歌辞,描写了丰收的喜悦和人们的欢畅心情。
本文选取其中的《新秋至》部分进行赏析和译文注释。
原文新秋至寒空蓝更天,菊瘦藤成网。
耸竿橙黄旗,挂劒白羽笠。
秋风吹不散,丝管哀山月。
南北行人尽,登楼歌断续。
赏析首句“寒空蓝更天”,描绘的是初秋的秋色,寒意袭人的天空更显得清明而凉爽。
接着,“菊瘦藤成网”一句,以写实手法描绘菊花在初秋已经开始萎缩,并且藤条在菊花中枯萎,纷纷垂落成网。
耸立的竿杆托起明黄的旗帜,挂着雪白的羽毛帽子的士兵,构成了一幅秋意盎然的画面。
谪仙之难,泪如涌泉。
却只将愁事留春店,签隙扫号,到百舌声山欲断音长阵时。
第五句“秋风吹不散,丝管哀山月。
”将对自然的描绘转化为对人的描绘。
秋风的凉意吹不散丝管的音乐,依然回荡在秋夜里。
在远山轻急的月色之下,丝管里寄托了人们如意的祈愿。
最后一句“南北行人尽,登楼歌断续。
”既是描述了秋季的喜悦,又是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命运的感慨。
随着秋季的来临,行人经过寿阳,唱歌的声音在登楼之后渐渐停歇,空气流淌,时间流动。
译文注释新秋至寒空蓝更天,菊瘦藤成网。
(菊瘦藤成网):菊花的枝茎已经蔫了,像网一样垂落着。
耸竿橙黄旗,挂劒白羽笠。
(耸竿):树梢的延伸。
旗、剑和羽笠的颜色都表示着秋天的特征。
秋风吹不散,丝管哀山月。
(丝管哀山月):丝管演奏的音乐,寄托着人们的心情。
南北行人尽,登楼歌断续。
(南北行人):指来自南北各地的行人。
上下楼的意象,表示到达一个高地的标志。
李商隐《到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到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da841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0.png)
到秋唐·李商隐扇风淅沥簟流离,万里南风滞所思。
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
注释⑴淅沥(xīlì):形容风声的轻微萧索。
簟(diàn):竹席。
流离:竹席纹路光洁的样子。
⑴南云:南方的云,指代南方。
滞:停留。
所思:指所怀之人。
翻译像扇子般的凉风吹过,像长簟般的细雨闪光。
我遥望南天层云万里,怀人不来呀多么惆怅。
从春望到夏,从夏望到秋,只是一片寂寞凄凉。
枫叶红时,苔藓翠绿,正是我闭门独处的时光。
赏析纪昀评此诗说:“到字好”“住得恰好。
”纪昀对“到”字的理解可谓是慧眼独具,别有会心的。
先言“好”,后又言“恰好”。
前面称“好”,是因为诗人选字精到,言约意丰,后面称“恰好”,是因为此诗含蓄深婉,情韵悠远。
其实,细味全诗,这“到”字的“好”处不只两点,它还别有一番深意在。
首句“扇风渐沥簟流离”,先拈出“扇子”和“竹席”这两件东西,以必不可少的夏令用具来点明时令节气。
选物典型,特征鲜明。
而夏季的点明,又将预示箸秋天的来临。
要知道,这“秋天”在诗人心目中是个重要而喜人的季节。
因为到了秋天,他就可与早有相约的友人相聚,把酒临风,一任倾诉离别的愁苦,“秋天”,对于诗人来说,已不是一般的季节概念,而是喜庆的象征,幸福的象征,是“相聚”的代名词,正因为现在已是夏天了,那么秋天不会远。
当此际,他的盼望之情当然急迫难忍,火灼火燎。
他恨不得时间老人一夜之间就送走夏天,迎来秋天。
然而,愿望再好也不等于现实,他依然只能苦苦地等待着、等待着。
每到夜晚,他只能独自一人躺在光滑的竹席上扇着凉风,百无聊赖,无人共话语,唯闻扇风“浙沥”声。
这单调枯燥的声响,更衬托出诗人孤独寡居的愁苦,一阵阵撩拨起对远方友人更为炽热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万里南云滞所思”,紧承首句,集中写对友人的深深念情。
“万里”,是虚写,即指与友人相距之遥。
诗人与友人虽然相隔“万里”,但与友人始终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他对友人的思盼之情并未因“万里”之隔而淡薄,却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剪不断,理还乱。
寿阳曲·新秋至赏析及译文注释
![寿阳曲·新秋至赏析及译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f8c64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8.png)
《寿阳曲·新秋至赏析及译文注释.doc》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
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元曲三百首...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秋至怀归诗翻译赏析
《秋至怀归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江淹。
其古诗全文如下:怅然集汉北,还望岨山田。
沄沄百重壑,参差万里山。
楚关带秦陇,荆云冠吴烟。
草色敛穷水,木叶变长川。
秋至帝子降,客人伤婵娟。
试访淮海使,归路成数千。
蓬驱未止极,旌心徒自悬。
若华想无慰,忧至定伤年。
【赏析】
全诗十六句,前八句着重写景,绘出关山重叠、烟水苍茫的秋色图卷;后八句转向抒情,抒发归路迢递、飘零自伤的忧思情怀。
首联总领写景,开头即以“怅然”点明此行抑郁惆怅的心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汉北”则交代地点。
诗人回首眺望“岨山田”,触景生情,引出了这篇诗章。
“沄沄”,水流回转貌,如《楚辞》中汉王逸《九思·哀岁》云:“窥见兮溪涧,流水兮沄沄。
”此联写群山绵延,高下参差,溪涧沟壑,纵横错互的景象,气势壮观雄伟。
“沄沄”状水之蜿蜒曲折,“参差”写山之错落耸峙,“百重”以对“万里”,均形容其广袤。
此联从不同的方面写出了荆襄山水博大雄奇的姿态。
如果说上联是写其全貌的话,那么下一联则进一步从地理形势上
烘托出景物的特色。
诗人的眼光已不局限于荆襄一地,而是放眼远眺,神游故国,西北至秦陇,东南至吴越。
荆山居江汉平原之西鄙,雄关险隘,屏障楚地,迤逦至西北则是秦岭大巴山和黄土高原,而江汉平原又如同通向长江三角洲的门户,河川网络犹如血脉相连。
这一联概括了荆襄江汉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实有深意存焉,这一点在下面再加揭示。
从用笔看,这一联也是工整的对偶,动词“带”与“冠”尤为传神,前者展现了层峦逶迤的壮阔景象,后者描画出浮云笼罩orG 的南国风光。
出句以雄关绝塞表现出苍茫凝重的格调,而对句则以云烟连绵传达出旖旎曼妙的情思,这一对比如同宋代山水画中荆浩、关仝的叠嶂丘壑之于董源、巨然的淡烟轻岚,色彩迥异的意象构成的对偶,避免了合掌雷同,收到了相反相成的效果。
下一联笔势收拢,又落到了眼前的草木之上。
草色转为枯黄,好像将原来的翠绿收藏起来了,故谓之“敛”;“穷水”乃荒远之水,它与草色共同构成了一个秋气肃杀的意境。
“木叶”句令人想起《九歌·湘夫人》中的名句:“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变”的修辞又令人忆及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警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木叶纷纷坠落,改变了原先水木交映的河上景色,此处妙在将“变”用作使动词,造语不同凡响。
事实上整个这一联都有模拟谢诗的痕迹,虽然彼写春景,此拟秋色,但都表现出星移物换的微妙变化。
当然江淹之句难以与谢诗的自然天成相比拟,其得之模拟,终落第二义。
“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钟嵘《诗品》),于此可见一斑。
“草色”一联已暗逗秋意,到“秋至”一句则点明秋天的来临。
这一句也是化用《湘夫人》中开头的句子:“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这两句在《湘夫人》中原与上引的两句紧相衔接。
这里,在表现秋色由晦转明时,诗人通过化用的意象成语的内在联系,使诗的上下两半意脉贯通,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部分。
诗人宦游他乡,故以“客人”自称;“伤婵娟”则是悲伤帝子在此清秋时节降临水边,伶俜飘零。
“目眇眇兮愁予”,她那忧伤的目光使诗人油然而生同病相怜之情。
“婵娟”,姿态美好貌,在此指代帝子,亦即神女。
江汉间流传着许多惝恍迷离的神话传说,像郑交甫于汉皋遇二神女,解佩相赠之事即是其一。
据《水经注·沔水》载,襄阳县北之方山,“山下水曲之隈,云汉女昔游处也,故张衡《南都赋》曰:‘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汉皋即方山之异名也。
”可见诗人化用楚辞并非凿空而道、无中生有,而是切合其地方人文特色的。
下一联写其欲归不成,归途漫漫之感。
“试访”犹言“欲访”;“淮海使”,扬州的地方长官。
东晋以还,北人南迁,多聚居于扬州一带,所谓的侨置州郡也多设于此。
史载江淹“起家南徐州从事”,又曾“随景素在南兖州”,“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南史》本传),上述两个侨置州在刘宋时即以京口、广陵为治所,诗人故将淮海视为自己的故乡。
“蓬驱”句以蓬草自况,蓬草的飘转不定正如其无止境的游宦生涯。
飘蓬的意象由来已久,而建安诗人尤喜用之,如曹植的《杂诗》云:“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
何意迥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几可作此句诗的注脚。
“旌心”即心旌,语出《战国策·楚策》,意谓中心不安如悬挂的旌旗飘摇不定。
“徒自悬”
犹言内心的悬念不安只是自费苦心,徒劳无益。
此处诗人也有其言外之意,且留待下面一并交代。
最后一联感叹岁月蹉跎,忧多伤身。
“若华”犹言“若英”,即若木之花。
若木是神话中生长于西方日入处的树木。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
”若木之光华后人也用来指时光。
《离骚》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屈原的举动,据王逸的解释,是“折取若木,以拂击日,使之还去”,“或谓拂,蔽也,以若木鄣蔽日,使不得过也”(《楚辞章句》)。
总之,都是挽留光阴之意。
诗人在此感叹,光阴如逝水无情,即使想借助若木加以挽留,也是徒劳无谓,忧思丛集,只会使自己伤神减寿。
诗的最后这种深沉的忧伤与开头的“怅然”相呼应,令读者久久回味。
那么诗人的忧伤又是因何而生的,联系其身世遭遇就不难明白这种感情的内涵。
他对刘景素深怀知遇之感,此时正随刘在荆州任上。
荆州地处上游,为扼制东南的军事重镇,刘在僚属的劝唆下图谋反叛,江淹苦谏而景素不纳。
谏云:“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
”(《梁书》本传)殷鉴不远,东晋桓玄据荆州谋反即遭败亡,诗人预感到景素覆灭的下场,因而悲从中来,不能自已。
后来景素移镇京口,果然兵败被杀,江淹则因受贬而幸免于难。
所谓“旌心徒自悬”正表现出诗人苦谏不从的忧虑。
前人称江淹之诗“悲壮激昂”(李调元《雨村诗话》),“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刘熙载《艺概》),洵为的论。
此诗前半写山河
之壮伟,地势之重要,本应是拱卫中枢的屏藩,现在却酝酿着一场动乱,故后半倾诉出深沉的忧伤,其中既有身世感怀,又有国事之慨。
深沉的忧思与雄峻的山河相为表里,故有悲壮之气。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多处化用了楚辞的意象与成语,这不光是一个修辞问题,更主要的是诗人与屈原的情思相通。
荆州治所江陵即为楚之郢都,屈原青年时代被谗去郢,即向北流浪,至于汉北,所谓汉北即樊城一带(据林庚考证,参见其《民族诗人屈原》一文)。
这和江淹所处的地域正好吻合,屈原的忧国伤时不能不激起诗人的共鸣。
江汉流域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为诗人的感情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载体,他之化用楚辞也就十分自然,由此也增强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