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的60年发展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

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任务、根本目的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研究——(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2)教学的全过程;(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母语()——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正在学习力求掌握的语言。

汉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外语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教材与辅助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5、教师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二)第二语言教学包括:(1)中国人学外语;(2)少数民族学汉语;(3)少数民族学外语;(4)外国人学中文(三)“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回顾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回顾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对外汉语教学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在《周礼》及《礼记》所提到的“通译”被提到。

而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原学习汉语,则始于东汉初年。

《后汉书·儒林列传》:“匈奴亦遣子入学。

”兴盛于唐代,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这都是指来华学习。

再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早在公元372 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公元 1 世纪至10 世纪佛教传入越南,为研读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18、19 世纪,西方传教士将汉语教学带回德、法、意等欧洲国家,那里的汉语教学往往跟汉学研究融为一体。

但不管何时何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始终没有成为一项专门的事业和一种专门的学问。

如果把1950 年7 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作为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的标志,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即实行改革开放前的形成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时期,前者又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创立阶段: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即从1950年的清华大学最先开设“东欧班”至196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学院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成立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从无到有地建立了新中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教学机构,并初步组成了一支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1950年,捷克、波兰向我国提出交换留学生。

同年6月,周恩来总理决定与捷克、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朝鲜各交换5名留学生。

7月,“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开学。

(1951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1952年至1960 年在北京大学),这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门机构。

应该说:1950年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国元年”。

1960年我国在校的外国留学生471人。

1961年,我国选拔优秀毕业生,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进行3年外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培训,陆续派往国外任教。

对外汉语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概况文献综述0709600103 李鑫洁一、引言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

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

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

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

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

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

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一)历史渊源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

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

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

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

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

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

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

(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60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之研究_上_施正宇

60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之研究_上_施正宇

* ① ② ③ ④ ⑤
[ C] . 2 0 0 9.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 0 1 0: 9 8~1 1 1. — — 以《 、 《 徐茗 . 近十年我国对外汉字教学文献分析 — 世界汉语教学 》 语言教 学 与 研 究 》 和《 语言文字应用》 为中心 ⑦ ] ( ) , , ( ) 的考察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2 0 1 0 6. ] ( ) 冯丽萍 . 汉字认知规律研究综述 [ 世界汉语教学 , J . 1 9 9 8, 3 . ⑧
2 0 1 5年1月 第1 3 卷第 1 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 J a n . 2 0 1 5 V o l . 1 3N o . 1
上) 6 0 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之研究 (

施正宇 , 吕文杰 , 范佳燕 , 房磊
( ) 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 北京 1 0 0 8 7 1 [ 摘 要] 对当代中国6 0 世纪 5 0 年代初期为上 限 , 0年 来 对 外 汉 字 教 学 的 发 展 历 程, 本研究以 2 包括课堂实践 、 理论研讨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等逐一进行尽可能详尽地梳理与分析 , 以期做出客观的 评 价 。 本研究将分两个部分展开论述 。 作为这项研究的第一个部分 , 本文以 1 9 9 9 年为研究的下限 。 [ 关键词 ] 历史分期 ; 语文关系 ; 汉字习得 ; 汉字文化 汉字教学 ; ( ) 中图分类号 : 1 9 5 文献标识码 : 6 7 2-1 3 0 6 2 0 1 5 0 1-0 0 1 2-1 1 H A 文章编号 : 1
学出版社 , 2 0 1 1: 2 5 1~2 6 0.
等: 上) 0 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之研究 ( 第 1 期 施正宇 , 6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一些国家派遣留学人员来我国学习汉语和文化。

唐代是我国古代接受外国留学生最多的时期,其后的宋、元、明、清各代都有来自我国周边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前来学习汉语和汉文化。

1984年王力在为《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题词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一、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跟一些传统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学科归属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则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这与一些多语言的国家由法律规定的第一语文或官方语言不是一回事。

“第二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第二语言应该是广义的“第二语言”。

(2)母语和外语母语和外语是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是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的,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4)目的语目的语是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三、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科学术语实际上有三层含义:一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即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二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三是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里直入天堂,这里直堕地狱。

——狄更斯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与共和国同时起步。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周总理决定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各交换5 名留学生。

同年7年,中国政府在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该班次年初正式开始上课,第一年只有33 名留学生,6 名教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专门从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机构,该机构1952 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62 年,北京大学的东欧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再加上出国留学预备部,专门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 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这就是今天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政府建立的唯一一所以来华留学生语言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

当时的留学生生源地全部是非洲、东南亚、东欧等第三世界国家。

截止到1978年,全国各高校累计共接受培养的外国留学生仅有12800 名,他们几乎全部是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上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留学生的来源地从原来的第三世界国家扩展到了西方发达国家,二是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的高校。

1979年我国的自费留学生约为300名,到1989年应经增加到了2500名,上世纪的最后十年间。

我国培养的自费留学生达到了292000余名。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来华的留学生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层次上来看,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来华的留学生数量急剧上升,2004年达到11万,2008年突破20万,七年间,来华留学生的年增长率超过了20%,接受留学生的学校达到592所。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成就和影响正在越来越凸显出来。

目前,来华留学毕业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中外友好交流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融合,我国外语教育历程充满着曲折与艰辛。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和类别划分,带领读者逐步掌握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让我们一起领略这段悠长的历史。

一、外语教育的初步尝试(20世纪初到50年代)20世纪初,外语教育进入了我国的学校教育阶段。

开始时,外语教学只是作为礼仪学科进行开设,并未真正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外语教育才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50年代,外语教育已经扩大到大学范围,同时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外语培训班和翻译班,旨在提高外语人才的整体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

二、外语教育的大发展(60年代到90年代)学科独立开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发展、科研创新等多个层面,都为外语教育的大规模发展打下了基础。

60年代开始,全国开始出现了一批外语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外语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此后,在政策、教材、教法、师资等各个方面都积极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

1987年,全国大规模进行的英语教学形成了颇具成效的“新大纲”,后来的汉语教学、法语教学、西班牙语教学等纷纷效仿。

同时,越来越多的翻译和口译工作被我国人承担,国际合作、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外语教育走向了国际化、现代化的时代。

三、外语教育的全面提高(21世纪至今)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扩大,对外汉语教育成为外语教育的一大亮点。

外籍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力量不断提高,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

同时,中外大学合作、“3+1”、“2+2”等模式广泛开展,圆满地实现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语言人才”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也为外语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途径。

在线英语、德语、法语等各种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大大方便了广大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而言之,我国外语教育历程越来越成熟,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发展领域也日益丰富,它有力地支撑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未来,它将会在不停发展中拥抱更加宽广的舞台。

简析《汉语读本》

简析《汉语读本》

简析《汉语读本》汉教1301 20130702851 陈杰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很漫长的时期,才总结出现在最流行的综合教学法和各种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而这一段时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叫初创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采用语法翻译法和演绎法进行教学,典型的教材是由北大中国语文专修班于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

此处所提及的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运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法;而演绎法则是先给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

第二阶段,也叫改进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采用“相对直接法”的教学法,标志性教材由赵淑华、王还、许德楠和张维等人编写的《基础汉语》和《汉语读本》,体现实践性原则。

所谓的直接法,就是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重视口语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直接法采用直观的教具,广泛地利用实物、图画、动作、表情和手势等强调学习者通过模仿、大声朗读和背诵来进行语言练习,运用接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较为活泼地进行教学。

第三阶段,也叫探索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以句型体现结构、兼顾传统教学法的综合教学法,主要教材由李德津等编写的《汉语课本》和李元培等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教学深化了实践性原则。

本文所主要分析的《汉语读本》,就是属于第二阶段的产物。

1964年北京语言学院成立教材编写组,李景蕙任组长,赵淑华、吕必松任副组长编写出了以理工科学生为对象的汉语教材,分为《基础汉语》(张淑华、王还主编)和《汉语读本》(许德楠、张维主编)两部分。

同时,这套教材也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对外汉语学的水平。

《汉语读本》原著有上、下册,为适应外国读者学习汉语的需要,又编写了《汉语读本》三、四册。

以《汉语读本》第三册为例,全书14篇课文,每一课先是课文,然后是生词表,之后还有“词语例解”和“近义词例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总论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②教学的全过程;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汉语预备教育: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况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的历史:东汉、隋唐、明清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建国(1949)以来: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创期(1950 --- 1978)1.初创阶段(1950 – 1961)1950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任课教师、教材1952年9月28日,原“清华大学语文专修班”更名为“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1 — 1961接受了60多个国家3315个留学生。

此外,在广西还为越南培养了数千名留学生1952年我国政府开始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

教学特点:(1)教师曾在国外任教过,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把教外国人汉语与教本国人汉语区分开来。

(2)名家初期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高起点、实力强特点。

2.巩固阶段(1962 – 1966)、1962年6月26日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5年1月9日,更名为语言学院。

1962 — 1965 接受了3944个留学生。

此外,还承担了3000多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4000多留学生被责令回国,少数坚持到1968年6月结束课程才回国。

1971年4月语言学院被宣布撤消。

科研:教学法,实践性原则,强调运用,“精讲多练”、“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3.恢复阶段(1972 – 1977)70年代初,国际环境: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3个国家先后与我国建交。

1972年10月30日,中央重视:总理亲自批示恢复语言学院。

1973年9月北语开学,接受42个国家383名留学生。

1977年北语在校留学生为1217人,从1972年到1977年共接受留学生2266人。

教学: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相结合。

课程设置:听说、读写分两种课型进行试验。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确立期(1978年---) :1978年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复习资料2

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复习资料2

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复习资料2二.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汉语预备教育: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

④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a.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 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c. 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

(98年选择)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语言教学研究所”在北京语言学院成立。
5、建立了国家专门的领导管理机构: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 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 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006年改名为“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 室”。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2)23所高校的越南留学生汉语培训班 1965年,越南派了2000名学生来华学习。
当时的高教部决定在23所大学开设越南留学生 汉语培训部,为越南学生作入系前的汉语培训。
1965年夏,在北京语言学院举办了外国留 学生汉语教师师资培训班。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从此全国的对 外汉语教学中断了六七年。
6、研制并推行汉语水平考试
“世界上最具权威、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 考试”。目前,国内考点已达59个,国外 也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90多个考点。
7、培养专职对外汉语师资
1983年,北语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硕
士研究生。 1997年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
恢复阶段(70年代初—70年代后期)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 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 受留学生。
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今)
1、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制 2、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3、创办专业刊物、成立专业出版社 4、创立专门学术团体、学术机构和科研机构 5、建立了国家专门的领导管理机构 6、研制并推行汉语水平考试 7、培养专职对外汉语师资
海外函授
2、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引论考试大纲及重点

对外汉语教育引论考试大纲及重点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法6、外语教育学7、第二语言教学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

➢外部因素:➢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其次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1、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P10)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理论基础。

七个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

➢第二层次:学科理论——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

应用研究:总体设计研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研究(P18)➢第三层次:教育实践。

对外汉语教材必须要知道的发展史

对外汉语教材必须要知道的发展史

对外汉语教材必须要知道的发展史十年前,苏格兰人Tracey Fallon在爱丁堡大学学习中文的时候,是从《新编汉语教程》中的“你好”、“谢谢”开始的。

而学汉语的经历,为她后来在英格兰一家国际办公室工作铺打下了基础。

Tracey记得,在自己接触到的汉语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人物是银行职员、企业经理和自由职业者,她最为了解的名人,是姚明和刘翔;而如果时光倒流60年,她认识的中国人则将会是农民、工人和红卫兵,最为耳熟能详的名人是鲁迅和郭沫若,当然,还有毛泽东。

事实上,中国现代对外汉语的教学之路,始于1950年清华大学开办的东欧学生汉语专修班。

现在,大家好奇的是,在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中国对外汉语教材经历了怎样的改变?以政治为纲1958年,一个没有姓名的德国留学生来到了北京大学学习中文。

那个时候,中国正在中共中央“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指引下,为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这名德国人善于从劳动人民那里汲取知识。

他去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访问一位老农民黄老九,听黄讲述自己翻身后当上合作社组长的故事。

他还参加了十多万人的群众国庆节游行,跟着人群一起高喊“毛主席万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同一位在半年内体重增加了4公斤的中国人分享各自的国家发展经验。

课余时间,他观赏了电影《为了和平》、话剧《白毛女》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

以上是《汉语教科书》(上、下)(1959年德文注释版,时代出版社)中描述的景象。

那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对外汉语教科书,也是第一部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对外汉语教材。

这部教材的主要编者是留美归来的北京大学教授邓懿先生。

但在强调集体创作的年代,和那个没有名字的德国人一样,该书的编者署名是“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因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东欧学生汉语专修班并入北京大学),个人面目模糊不清。

和那个幸福的德国人不同的是,课本出版那年,邓懿已被打为“漏网右派”、“美国特务”。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课题-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孔子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课题-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孔子学院

• 如果把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作 为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的标志,我国的对外 汉语教学走过了60年的历史。
•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各时期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 • 第一个时期是从建国到文革前后,这一时期的对外汉语教 学没有独立地位,主要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汉语预备教育, 帮助他们过语言关,以便进入各专业学习。 • 1950年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课 程,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起点。

1962 年,北京大学的东欧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 语大学的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再加上出国留学预备部, • 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学校”,扩大了教学内容和范围: • 1)汉语预备教学 • 2)汉语专业教育 • 3)汉语出国师资培训 • 1965年该校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是我国当时唯 一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高校。 • 1965年夏,2000多名越南留学生来华,承担对外汉语 教学任务的高校扩大到二十多所。对外汉语教学规模不断 扩大,增加了翻译专业。
• 一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一直存在争议,它的 内涵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 这里我们为了叙述的方便,沿用旧称,用“对外汉语教学” 来指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 • 把“对外汉语教学”和“海外汉语教学”统称为“汉语国 际教育”。
•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原学 习汉语,始于东汉初年。《后汉书 儒林列传》:“匈奴 亦遣子入学”。 • 隋唐是对外汉语教学大发展的时期,日本留学生最多,唐 朝时日本18次派遣唐使来长安,其次是朝鲜和越南。 • 外国的汉语教学往往跟汉学研究融为一体。但直到新中国 成立,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没有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或一 项专门的事业。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重点1.对外汉语出现的时期1978年吕必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

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即“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前身)成立,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4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先生在我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这是我国政府首次确认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1987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7个部委参加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这是主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政府机构1989年国家教委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1993年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这是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

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外汉语教学”(或“对外汉语”)便作为学科或专业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文献中。

2.第一、第二语言关系、定义、区别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3.哪些院校很重要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二、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60年代中)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发展概况:一、对外汉语的发展历史与学科地位的确立:1、1950年,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成立于清华大学;1951年正式开课,有33名欧洲留学生。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邓懿、王还等为任课老师。

2、1960年北京开始接收非洲留学生。

3、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

4、1965年为承担2000名越南学生的汉语课,开展了培训班,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5、1978年,对外汉语教育确立了学科地位;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8年,该研究会独立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吕必松。

6、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1965年出版的《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7、80年代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90年代出现了理论研究深化的趋势:高度重视语言习得的研究与教学理论的丰富。

8、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是1984年6月成立的“语言教学研究所”。

9、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二、学科特点:1、性质: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既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学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短期、速成的教学;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功能”是指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节中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文化”是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4、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1)对外汉语教学和母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同,进行母语教学时学生已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的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审美能力的教学。

第三讲 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史PPT

第三讲 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史PPT

(二)对外汉语教材探索时期(60年代—80年代初)
1961年 ,《基础汉语》; 1971年,《基础汉语》; 1977年正式出版的由北京语言学院编写的《汉语课本》; 1980年,出版了由北京语言学院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 (李培元等编写,外文出版社); • 1981年问世的《实用汉语课本》(刘珣等编写 商务印书 馆),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专供国外汉语学习者使用的基 础汉语教材 ,以句型、功能、结构相结合为指导思想 。 • • • • 这个阶段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在以语法结构 为纲的基础上融进了直接法、听说法和功能法的一些因素 。
三、教材多样化的可喜现象 (1)同类教材的品种多样化 (2)教材类别多样化
四、(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陈灼主编 2000年第二版) 1996年初版,
• 《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年) • 《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社,2002年) • 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姚道中 刘月华主编,修订版 • 成功之路系列
3平行课听说读分量不均衡现象的矛盾突出4教材通用范围小wwwdocincom三教材多样化的可喜现象1同类教材的品种多样化2教材类别多样化wwwdocincom四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陈灼主编1996年初版2000年第二版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姚道中刘月华主编1997年博雅汉语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成功之路系列wwwdocincom
第四讲 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 历史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材的草创时期(50年代—60年代初)
• 1950年 ,散篇教材 ; • 1954年 ,《汉语教材》 ; • 1958年 ,《汉语教科书》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供外国人学 习汉语使用的正式教材 ,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 段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语法结构为纲。为对外汉语 教学的语法体系打下了基础。该书选材范围及语法和课文 的配合原则,也为此后各种版本的汉语教材的蓝本。 以语法为纲,可以说是草创时期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特 点。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典型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典型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4.1 复习笔记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回顾与展望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回顾 1.第一阶段: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阶段 (1)时间: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初是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的初创阶段。 (2)特点 ①教学法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具有明显的语言学倾向,侧重从语言规律出发,强调系统语 法知识的讲授。教学内容以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为中心,教材以音素和语法为纲,采用语法 翻译法和演绎法进行教学。 ②教学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综合教学的直觉意识。这一意识首先体现在教学的指导 思想上。对外汉语教学从教学初期开始就具有了综合教学法的痕迹,只不过未能全面完整地 贯彻而形成系统的教学法。 (3)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即汉语主讲教师直接通过翻译人员的翻译讲授相关的语言 知识。 (4)教材:由北大中国语文专修班于 1958 年编写出版的《汉语教科书》,这是我国第 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从母语教学中分离的一个重要标志。 2.第二阶段:体现实践性原则的教学法阶段 (1)时间: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初是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的改进阶段。 (2)特点:强调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性 这个阶段的教学法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对上个阶段的教学法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响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法进行了创造性德试验和自觉的归纳。可以归 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结构与功能结合的教学法 (1)主张: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引入功能项目和交际情景,选择符合学生实 际交际需要的语言材料来编排教学内容,并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实施课堂教学。 (2)中心原则:交际性原则。强调语言学习就是学习交际,并鼓励尽早、尽可能多地 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3)教学法:大部分教学形式采用以结构为主坚固功能;以功能为主坚固结构;以结 构为纲,以功能为中心;以交际情境为主线,暗含功能等。 2.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 在注重语言结构本身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之外,还着重揭示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注重 文化意识的培养。这种教学法一般以结构为基础,以功能为目的,文化因素融合在语言教学 中,并采用通过语言教学导入文化因素的做法实现三者的结合。 3.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法 20 世纪 80 年代后教学法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教”与“学”的并重、“教”与“学” 的结合。 ①指导思想:由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自觉地向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或重点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材的60年发展10年前,苏格兰人Tracey Fallon在爱丁堡大学学习中文的时候,是从《新编汉语教程》中的“你好”“谢谢”开始的。

而学汉语的经历,为她后来在英格兰一家国际办公室工作铺打下了基础。

Tracey记得,在自己接触到的汉语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人物是银行职员、企业经理和自由职业者,她最为了解的名人,是姚明和刘翔;而如果时光倒流60年,她认识的中国人则将会是农民、工人,最为耳熟能详的名人是鲁迅和郭沫若,当然,还有毛泽东。

事实上,中国现代对外汉语的教学之路,始于1950年清华大学开办的东欧学生汉语专修班。

现在,大家好奇的是,在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中国对外汉语教材经历了怎样的改变?以政治为纲:毛主席语录出现在教材里1958年,一个没有姓名的德国留学生来到了北京大学学习中文。

那个时候,中国正在中共中央“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指引下,为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这名德国人善于从劳动人民那里汲取知识。

他去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访问一位老农民黄老九,听黄讲述自己翻身后当上合作社组长的故事。

他还参加了十多万人的群众国庆节游行,跟着人群一起高喊“毛主席万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同一位在半年内体重增加了4公斤的中国人分享各自的国家发展经验。

课余时间,他观赏了电影《为了和平》、话剧《白毛女》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

以上是《汉语教科书》(上、下)(1959年德文注释版,时代出版社)中描述的景象。

那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对外汉语教科书,也是第一部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对外汉语教材。

这部教材的主要编者是留美归来的北京大学教授邓懿先生。

但在强调集体创作的年代,和那个没有名字的德国人一样,该书的编者署名是“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因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东欧学生汉语专修班并入北京大学),个人面目模糊不清。

和那个幸福的德国人不同的是,课本出版那年,邓懿已被打为“漏网右派”、“美国特务”。

“每个时代的教材都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

”一位曾任北语(北京语言学院,后改名“北京语言大学”)院长和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负责人的学者说,“文革”结束前,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推广主义、输出革命是一项重要任务。

彼时来华学习汉语的主力是公费的亚非拉留学生,也有少量自费的欧美学生。

1971年到1977年期间,由于之前编写的教材均被定为“封、资、修”,北语在周恩来“速编速印”的四字方针下,迅速组织人马推出了《基础汉语》(上、下)和《汉语课本》(上、下)。

这两部“以政治思想为纲”的教材中,除了毛主席语录,雷锋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貌也大量体现,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学军)的方针也得到具体实施。

开门办学:“先生、太太”代替“同志”1980年,中国留学生丁云出国留学,认识了正在当地学习汉语的帕兰卡和她的男朋友古波。

他们一起喝咖啡,看球赛,唱《洪湖水,浪打浪》,还参加了中国驻外使馆举行的招待会。

这是《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下简称《实汉1》,1981年,商务印书馆)里描写的情节。

三位从国外教学归来的北语教师——刘珣、邓恩明和刘社会一起编写了这部“走出国门”的教材。

“为什么要起名古波、帕兰卡?”刘珣说,“外国人学汉语语音的时候,区别g/k、b/p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是一个难点,我们就故意起了Gubo、Palanka这样的名字,让他们练习。

”在保留传统语法结构的基础上,教材吸收了彼时欧洲流行的以交际实用为目的功能法,同时辅以介绍中国文化,构成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新型教材。

“和之前的教材相比,这部教材第一册的场景设置在国外,而且故事的主人公有了具体的人名,”刘珣说,“当时我没有说古波是哪国人,其实主要指的还是美国。

”在该书第一册的结尾,编者们让古波和帕兰卡登上飞机,来到北京旅游、购物和过年。

古波的父母布朗夫妇也被称为“先生、太太”——在以前教材里,成人间均互称“同志”。

而“厕所”“大小便”这种此前不登大雅之堂的词也在书中出现了。

后来有美国朋友对刘珣说:“我们终于会上厕所大小便了。

”基于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刘珣在1986年安排了布朗夫妇来中国旅游(《实汉3、4》)。

来华生活学习的外国人,终于在改革开放后有机会打破仅仅在北京生活的小圈子,他们游览了长江三峡,在上海南京路“小花园”鞋店买了绣花鞋,在杭州西湖听了许仙和白素贞的故事,然后在丁云家里过中秋节。

长城、故宫、黄河、长江,常常是外国人必去的旅游胜地,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中。

“长城,是中国的一个表征。

”Tracey 说。

在布朗夫妇来华旅游的同时,加藤隆则——现任日本《读卖新闻》中国总局局长——也在这年3月底来到中国。

他来之前先在东京羽田机场附近的日航酒店打了几十天工,每天挣1万日元(可以满足在中国一个月的学习生活费用)。

“刚到北语的时候,我就领到一套免费的精装书。

”加藤隆则指着书架上的五卷本《毛泽东选集》(日文版,1977年印刷)说,“这些书当时都没看过。

现在我经常拿出来看,就像我现在经常看《人民日报》一样。

”加藤隆则的学生证至今还保留着:学号86B005,自费。

他跟着“很有才华”的刘珣学习。

加藤隆则不太记得当时的课本的样子,只有一句最清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86年下半年,他在东北和新疆的旅行让他受益匪浅,通过跟各行各业的中国普通人聊天,以此提高汉语水平。

17年后,另一个加藤——加藤嘉一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到流利的汉语。

这很符合“开门办学”的方针。

加藤隆则抱出7本当年写的日记。

“‘娘’是妈妈,但在日语里是女儿的意思,我要记下来。

这是当年抄写的北京的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济南槐荫区打破铁饭碗、五好家庭观念待更新、认真学习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一张报纸一杯茶。

哈,这是《两只老虎》!”加藤隆则唱了一遍。

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博士的韩国人金宰贤最近出版了一本用汉语写的书《中国,我可以对你说不吗?》金宰贤在韩国学习中文的教材是风靡至今的《汉语会话301句》,但汉语的长足进步还是他在中国居住的9年时间,大半个中国的旅行中让他现在已能流利地与中国人交流。

“走出去”学习汉语的另一位佼佼者是美国人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

他在1996年到1998年在重庆涪陵师范专科学院(现长江师范大学)教中国学生英文。

学习汉语是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插旗山上的横幅是检验他汉语进步的重要参照:“Teaching 育 people,管理育 people,服务育people,Environment 育people”在他的汉语学习中逐渐变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更难一点:“建设精神文明,更新生育观念。

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是强国之本。

”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何伟比很多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的一些隐秘的生活工作细节。

他敏锐地捕捉到:在中国“坚持”一种理论比“了解”它更为关键;夏天的最高气温可能含有政府控制的成分;在中国要经常打制度的擦边球,事后原谅要比事前许可容易得多。

新旧《实汉》:从友谊商店到“秀水街”《实汉》出版后不久,就长期占据国外汉语教材的主要地位。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古波和帕兰卡的名字随着这部教材响彻国外的汉语课堂,就像Lily和Lucy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一样。

“教材一般用了5年就需要更新,但这部教材20年没有更新。

”刘珣说,“《实汉》教材里所介绍的文化也显得过时了。

开始编的时候,我们刚改革开放,虽然没有了过去教材中明显的政治色彩,但还有人民公社、生产队等词汇。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都先后编出了非常适合本国人学习的本土化教材,《实汉》在美国的使用率开始下滑。

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刘珣等人又于2001年开始编写《新实用汉语课本》(下简称《新实汉》)。

《新实汉》作为国家汉办的规划教材,第一册出版了九种外语注释本,北语还出版了繁体字版。

虽然起名是《新实汉》,但其实完全是重新编写的课本,而不是《实汉》的修订本。

“主人公丁力波是和新旧《实汉》之间唯一的联系。

当时我们想,古波和帕兰卡学了20年汉语,都已经40岁了,在新课本里不能让他们从头学起了,应该是让他们的孩子继续学汉语。

我们在加拿大考察的时候,他们建议让古波和丁云结婚,第二代就可以双语双文化。

我们觉得这好啊,于是就有了‘丁力波’这个新主人公的名字,也有了加拿大国籍。

”刘珣说。

就这样,丁云“横刀夺爱”,从她的朋友帕兰卡手中抢走了古波。

丁力波总是对人提及“我的爸爸古波”,并在第14课给他的母亲丁云打电话。

通过这个安排,刘珣把跨越20年的两部教材联系在一起。

和丁力波一起来北语的还有美国人马大为、英国人林娜。

他们认识了一个中国记者和两个中国学生。

马大为结识了一位中国女朋友“小燕子”——借用了(或许是巧合)2000年前后风靡中国的《还珠格格》中主人公的名字。

“中外文化对比是这套教材的一大特点。

”刘珣说,“《你听,他叫我太太》这篇讲的是澳大利亚洋女婿第一次见中国农村的老岳母,不愿意喊‘妈妈’而是喊‘太太’,让老人家很不高兴。

到了第二次,老太太也改革开放了,高兴地接受了这个称呼。

《没有说出的爱》讲的是中国人表达爱情的含蓄,这和马大为对小燕子一口一个‘亲爱的’形成了冲突。

”丁力波在北京的购物地点则从专供外国人购物的友谊商店变成了开放的“秀水街”,老师告诉他们可以“同商家砍价”。

三年的学习中,丁力波学到了几首中国民歌:《康定情歌》、《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内外有别:从“谢谢”到“哪里哪里”《新实汉》教材编写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刚申办成功。

丁力波在中国看到了北京大爷大妈在申奥成功之后学习英语的高涨热情。

奥运会对汉语教材市场的繁荣起了极大促进作用,刘翔的名字漫无节制地丰富着各版本的对外汉语教材。

在多元化的潮流中,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问题和国际热点也会被纳入教材中。

犯罪、网络、老龄化、政治等热门话题纷纷入选中高级汉语教材。

《高级汉语阅读教程》(2009年,北大)介绍了中美政治制度、索马里海盗、活佛转世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当然也少不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和颁奖仪式。

文化差异依然是难以克服的问题,即使是最简单的“问候语”。

面对“赞扬”时,外国人从汉语教材中学到的标准回复是“谢谢”,而不是“哪里,哪里。

”直到进入《实汉2》,面对华人的赞美声,古波才熟练地说:“哪里,还差得远呢。

”“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是很难理解‘哪里哪里’的。

”刘珣说,“同样,他们也不了解‘吃了吗?’‘干吗呢?’这种中国人打招呼的含义,面对陌生人,他们通常还是说‘你好’。

”在好奇心驱使下,外国人也会更易察觉到中国在对待某些问题上是内外有别的。

这种情况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也有体现,如外国人从《汉语精读教程》(2006年,北大)中了解到的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中国学生学到的就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