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声乐教学感性经验的理性观察

合集下载

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由“欣赏”变为“鉴赏”,首先从理性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音乐教师要把握“音乐鉴赏”的内涵,提高学生理性认识,学会鉴赏,鉴别音乐,培养有审美观念的鉴赏者。

“欣赏”只是感性的认识,而“鉴赏”需要对作品有全面的认识和分析,作出鉴别和评价。

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呢?以下是我在音乐教学时间中得点滴体会。

一、创设一个自由,轻松,信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这是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的话。

可见,培养音乐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源动力,是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以音乐来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在我们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去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解惑者”,学生是”受惑者”.但是,音乐与其它学科知识的传授相比,它的”解惑”过程更应该是一个需要投入情感的,丰富而细腻的感知过程,而传统的”说教”却只会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说,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感悟”,”实践”和”体验”音乐,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信任的空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如:在讲琴歌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手段如电影音乐、古诗等,感知琴歌表现的意境;在讲我国民歌时,首先以学生们所喜爱并所熟知的歌曲如《大地飞歌》《沂蒙山小调》甚至学生们所喜欢的星光大道上的歌手阿宝入手,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一直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

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内涵,体会音乐美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情景设计”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感受音乐,并在此过程中去体验音乐美的乐趣,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二、给学生一个”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将采取怎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在教学中,以鼓励,信任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假设如果,敢于表现,勇于与众不同.我的一节公开课在最后“拓展与探究”这个环节中,我用了三个问题:“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从三维的角度,层层递进。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组合和排列,传达一种情感和思想。

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评价是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它们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对音乐的直观和情感性的理解。

当我们听到一首音乐,首先会产生的是一种直接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可能是愉悦、悲伤、兴奋等等,具体的情感取决于个体的感受和经历。

感性认识是一种非理性的认识,它通过直接的感受和触动来对音乐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可能是模糊的、主观的,但却是真实的和直接的。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感性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使我们能够深入地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当我们听到一首音乐,如果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那么这首音乐就成功地触动了我们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使我们能够直接地与音乐对话,从而获得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愉悦和满足。

感性认识并不是完整的音乐审美过程,它还需要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对音乐的理性思考和分析。

当我们面对一首音乐时,我们需要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对它进行评价和分析。

理性认识涉及到音乐的结构、形式、表达方式、技巧等方面,它通过客观的标准和方法来评价音乐的价值和品质。

在音乐教育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培养同样重要。

感性认识的培养可以通过音乐的体验和情感交流来实现。

学生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演奏和表演来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能够深入地体验和理解音乐的情感和思想。

而理性认识的培养则需要通过音乐理论的学习和分析来实现。

学生们需要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现方式,从而能够对音乐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评价。

浅谈音乐欣赏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论文

浅谈音乐欣赏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论文

浅谈音乐欣赏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论文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是以欣赏者的音乐审美经验为条件,通过审美经验的活动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

它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唤起想象和联想、直至通过理解认识来领悟音乐的思想和生活意境,欣赏者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去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

由于这些心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能在欣赏者心灵中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这种审美的体验(实践)过程就是感性体验和理性的体验互相交融的过程。

音乐欣赏的感性经验,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发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人生活在世界上,依靠各种感觉器官与周围世界发生着感性的、自然而直接的联系。

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经过生存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发展起那些美的感受,其中包括对于自然音响和对于作为艺术的音乐音响的美的听觉感受。

比如,当听到一段快速而活跃的音乐时,我们就会自然地体会到一种喜悦快乐的情绪;当听到一段缓慢、低沉、如泣如诉的音乐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心头涌起;在听到某些自然音响和音乐音响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一种愉悦,“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 __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是已深受感了,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它们作为通向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

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射”,这种感受并不是于这些音包含的任何意味和思想,而是对这些音本身的愉悦感觉,正是这种感觉,构成了音乐欣赏的出发点,是通往关于音乐艺术的更为高级和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

以上所述,是关于音乐欣赏感性经验赖以形成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点。

事实上,音乐欣赏感性经验的主要特点在于,欣赏者在欣赏时,不是把音乐音响看作一些互不相关的、零散和没有意义的部分加以承受,仅仅追求一种单纯的初级生理和心理快感,而是将音乐音响作为一种具有综合表现意义的艺术整体加以感受。

声乐教学理性思考论文

声乐教学理性思考论文

浅谈声乐教学的理性思考中学声乐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学生进入大专音乐院校继续学习。

这要求教师必须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巧,具有范唱能力。

现就本人教学实践和研究,谈一下我对声乐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打好良好的歌唱基础我国自古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生之本”,”气为音之师”的说法。

在意大利也早就有”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歌唱”的说法。

因此可以这样说,歌唱艺术水平的提高,始终与对歌唱呼吸的理解、认识、掌握密切联系在一起。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打下良好的歌唱呼吸的基础。

中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确的声乐训练,对声乐的概念缺乏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并且常带有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如:喉头上提,声音卡紧,舌根音,鼻音,白声,漏气,以及声音不正常的颤抖等。

而这些不良习惯多由于呼吸不正确造成的。

作为声乐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给学生讲清这些不良习惯给嗓音带来的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不佳声音效果,让学生懂得歌唱呼吸的重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他们清理障碍。

其次,要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呼吸与歌唱的呼吸是有差别的。

生活中的呼吸很自然,而歌唱的呼吸就比生活中的呼吸变化要多,要吸得深,是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要引导学生在认识歌唱呼吸重要性的前提下,去学习歌唱呼吸的技巧。

歌唱时正确的姿势是进行合理呼吸的基本要素,要掌握歌唱呼吸的技巧,就要特别重视学生呼吸的姿势。

有的学生歌唱时有耸肩,塌胸,挺肚等不良习惯。

这样歌声就得不到气息的支持,不能发出丰满圆润的声音;有的学生仰着头唱,这样,他的喉头及颈部肌肉紧张,影响声音的流畅;有的学生脸部肌肉不自然,松驰或皱眉,蹙额,歪嘴,有损演唱形象。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良好的歌唱姿势呢?具体地说,歌唱者应站得挺拨而不僵硬,两脚稍向两侧或前后分开,两腿站直而不僵硬,腰部稳定;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双眼向前平视,下颚内收;双肩略向后,保持绝对松驰;背部背脊要始终有向上、下两端延伸的感觉,胸廓保持向上、向前抬起,并且向四周扩张;任何时候都不要夹肩,缩脖;喉头附近肌肉必须保持松驰,除横膈肌支持点之外,不应见任何与歌唱发声无关的身体部位有紧张感。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现象;依据歌唱发声的生理声学原理及国际国内最新科研成 果,对歌唱的声源、动力源、共鸣源,歌唱共鸣的科学本质,以 及歌唱的共鸣感觉与科学本质间的差异等歌唱发声科学的核心理 论,以及还要了解歌唱的心理学原理,包括歌唱的心理特征、歌 唱的心理调控,以及歌唱的心理调控与生理机能、歌唱技能调控 的相互关系等。声乐的学习必须要求学生在一定音乐理论知识与 修养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自身条件的科学方法进行歌唱技能的训 练,使其歌唱的声音符合一定的艺术审美标准,并通过良好的歌 唱技巧和声乐艺术审美,能较好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内 涵。最后使声乐的技术性、艺术性与创造性达到较为完美的结 合。这些知识除了提高声乐学习者的艺术修养之外,还对学习者 运用理性的思维来感受声乐的其它相关问题尤其有帮助。
一、声乐学习中的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主要指的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包括认知、记忆、 判断、推理等内容和要素。在声乐演唱中,音乐的记忆能力、音 乐结构的分析能力以及声乐相关理论的学习能力等都是理性认识 能力的体现。在歌唱中,仅有感情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 要理智的心理。 1.歌唱状态的理性。有歌唱家谈到此问题时甚至提出:“头 脑像冰,胸中有火”,而“胸中有火”即指的是要有激情,而 “头脑像冰”指的就是要有理性的思维,这也就是要求歌唱时, 既要有感性思维也要有理性思维。只有理性的思考,准确诠释歌 曲的情感,声乐演唱的效果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人们常常见到 很多人在演唱时为了一味追求声音效果而过分地激动,其结果会 导致气息僵硬、声音毛糙、喉咙紧捏等毛病,有的甚至还造成咆 哮等声乐毛病。这样演唱声乐作品,哪里还有声乐作品的艺术美 可言呢?只有理性而又合乎逻辑的情感情绪的演绎、加上正确处 理好歌曲的节奏、层次、高潮等细节,才能让一个声乐作品得到 完美的展现。 2.声乐理论学习需要理性。在声乐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都会涉及到声乐理论的一些基础常识,它包括声乐学基础、声乐 语言学、声乐艺术心理学、声乐表演学、声乐教育学、声乐艺术 美学、中国声乐艺术史、外国声乐艺术史等。这些理论的掌握主 要需要运用理性思维来加以学习。这些理论及修养首先包括声乐 艺术相关概念、学科属性及学科特点几大类。其次是在歌唱生理 学的原理方面也需要做一定的认识了解,了解歌唱发声活动中各 器官的工作机能。在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等方面还必须了解声学 基本知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共鸣与传导等声学

试论声乐演唱中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试论声乐演唱中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试论声乐演唱中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作者:秦晓敏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9期【摘要】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进行声音训练时所用到的两种主要的思维方式,是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他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演唱者。

演唱中缺少了感性思维,则会失去歌唱的激情,演唱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过分的理性控制,演唱者则无法全身心投入,从而失去作品的灵动性。

【关键词】声乐演唱;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一、歌唱中的感性思维感性思维是以感观感受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基础,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它主要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去思考和判断。

声乐演唱中的感性思维,简单的说,就是“凭感觉歌唱”,是歌唱主体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发声系统的第一信号系统。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他的论著《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中曾提出,训练声乐演员,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和新的自然阶段。

大多数的声乐爱好者在未经正式学习声乐、接受声乐训练之前,大都各自根据本人的条件或靠模仿某个歌唱家、或凭借自己的自然感觉在歌唱,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一般在演唱之中都比较自然和自信,这种依靠自己声音条件和模仿能力演唱的感觉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性思维下的自然阶段。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尤其是在民间歌曲的演唱方面,更是不缺乏优秀的演唱者,因为早期缺乏系统的声音训练,演唱者主要是靠对作品的感性认识来实现歌唱的,这种自然状态下的歌唱,恰是感性思维的重要体现。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在非常激动的时候,内心情感会通过语言来表达,当语言都难以表达时,通过唱歌来实现,当唱歌也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

这种从语言到歌唱到手舞足蹈来实现情感的抒发方式,正是通过感性思维来实现的。

声乐教学实践的感悟(2篇)

声乐教学实践的感悟(2篇)

第1篇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深知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对声乐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友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乐。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音乐素养和审美观念都不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

3.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表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因声乐学习压力过大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注重基础训练,打牢基本功声乐教学的基础是打好基本功。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1. 认真学习声乐理论知识。

声乐理论知识是声乐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声乐的基本知识,如呼吸、发声、共鸣、音色等。

2. 重视呼吸训练。

呼吸是声乐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呼吸训练,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

3. 加强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声乐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练习,提高他们的发声技巧。

4. 注重音准和节奏训练。

音准和节奏是声乐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音准和节奏上的错误,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培养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声乐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声乐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1. 传授音乐知识。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如音乐史、音乐理论等,帮助他们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音乐文化。

2.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和编曲的组合来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当我们欣赏音乐时,我们的感受可以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

感性认识是我们对音乐的情感和直觉的把握。

音乐通过它与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来传达情感信息。

感性认识是对音乐的第一种深度理解,它使我们能够倾听和品味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带我们进入一个迷人的境界。

在感性认识中,我们可能会被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所触动,产生共鸣。

当我们听到一段悲伤的音乐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悲伤、孤独或者忧伤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产生往往是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但却能够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内心。

单纯依靠感性认识来审美音乐显然是片面的。

理性认识是对音乐的理性分析和解读,它通过对音乐的结构、调性、和声学等方面的了解,使我们对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

理性认识能够帮助我们辨识音乐风格、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

当我们通过理性分析得知一首音乐是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我们就能够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结构有更为清晰的了解。

理性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音乐中的节奏、和声等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相辅相成。

感性认识能够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和美感,而理性认识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音乐。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既不能过于偏信感性认识,也不能过于偏重理性认识。

只有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我们才能够获得对音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也同样重要。

既要培养对音乐的感性把握,又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比较主观的,可以通过大量的欣赏和实践来培养。

而理性认识则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得。

只有在两者相辅相成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领会音乐的魅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审美能力。

声乐教学实践心得体会(3篇)

声乐教学实践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声乐教学这个行业,我便深深地被其魅力所吸引。

声乐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唱歌,更是一种艺术与心灵的交流。

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声乐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我认为,声乐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声乐技巧,又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等,使他们在掌握声乐技巧的同时,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创作音乐。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乐。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声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演唱风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二、掌握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声乐教学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践操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乐技巧。

2. 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音乐素养和接受能力都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进步,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3.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声乐教学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在演唱中投入情感,使歌声更具感染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声乐学习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挑战,克服困难,让他们在声乐学习中不断成长。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理解,以及感性经验与理性经验在音乐欣赏中的地位及作用来讲述音乐欣赏的意义所在。

通过解析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后,让人们感悟到应以怎样的方法和心态去欣赏音乐。

【关键词】音乐;音乐欣赏;感性经验;理性经验一、音乐欣赏中的感性经验音乐欣赏的感性经验,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发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1.何为“感性”。

感性,就汉语构词法上讲,是“感情性质的、感觉性质的”。

①心理学上说“感性”。

在心理学上讲,“感性”简指感觉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

如感觉对比:吃糖后吃橘子,橘子分外酸。

②哲学上说“感性”。

哲学,即揭示出世界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存在与思维的关系的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

柏辽兹落水成曲,舒伯特推磨成调,在哲学的立场上解释,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③文学上说“感性”。

在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一文中,“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

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向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

2.音乐欣赏中的感性经验。

欣赏者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应当具备的四种心理活动,即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和理解判断。

①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

音响感知,是指通过欣赏者的听觉而获得对于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完整的接受。

有些音乐使人兴奋或松弛,有些使人狂怒,有些如微风一样轻抚我们,这些感性经验是欣赏者通过音乐音响对乐曲整体,包括乐曲结构、音色变化等把握后所感受到的。

欣赏音乐还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的情感内涵。

在音乐欣赏中,有些是靠平时经验积累而成的直接情感体验。

有些可以在音乐以外的文字因素,如歌词、标题中找到依据,或凭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去领会音乐作品的情感。

综上可知,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于具体音乐音响的听觉感知和基本情感体验等感性活动,才能进一步达到对乐曲的深刻理解。

②想象联想。

音乐欣赏的感知和体验活动构成了欣赏中的想象联想材料。

如何处理好声乐演唱中的感性与理性问题

如何处理好声乐演唱中的感性与理性问题

2019年第34期(总第653期)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49·如何处理好声乐演唱中的感性与理性问题范跃彬(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昆明 650301)摘 要: 歌曲的情感处理是歌唱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它的实现要靠歌唱者对作品的正确理解、默契配合,并通过演唱者的理解和表达去诠释和处理。

歌曲演唱时要理性地运用演唱技巧、感性地表达歌曲的内涵,通过演唱使听众与之情绪上达到共鸣,使听众欣赏的同时受到歌唱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 理性的运用技巧;感性演唱;感性与理性结合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对于歌唱主体而言就是将演唱者内心的情感、认识、需求以歌曲为载体进行输出的过程。

其中,情感的处理和表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

歌曲的演唱是声音技巧和情感表现相结合的统一体,而歌曲演唱的情感是歌曲作品的基本情绪和精神特征。

因此,在声乐歌曲演唱中,单凭声音技巧这方面来达到音乐审美愉悦的境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对歌曲作品做出有情感的渗透和处理,使音乐达到一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1]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演唱的时候都光顾着想演唱技巧而忽略了音乐本身。

也就是我经常跟学生说的,演唱不仅要想声音技巧,更要去想怎么去演唱,唱歌的时候不能太理性而要感性。

[2]一、理性的运用演唱技巧演唱技巧是演唱好一首歌曲的最基础条件。

因此,理性运用演唱技巧是歌唱中必备的根基,在技巧学习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呼吸的训练有人说:“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要有完美的歌唱,正确的呼吸比美妙的嗓音更重要。

呼吸和节省运气的艺术对于歌唱家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见呼吸在演唱时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是“闻花香”。

吸气时,横膈膜下降,使胸腔底部向下伸展,同时两肋向周围扩张,空气由鼻口吸入肺,使胸腔全面扩大,自然挺起。

练习时可以结合无声练习、有声练习、无声和有声相结合来练习。

[3](二)合理换气技术与艺术,即声音与感情,是歌曲演唱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试析如何处理好声乐演唱中的感性与理性问题

试析如何处理好声乐演唱中的感性与理性问题

2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5唱的功底上加以自我情感的融合,是作品更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体现给听众。

对于理性思维而言,这更加考验的是演唱者的歌声是否具备感染力。

万物皆有情,体会与感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更是人与自然相沟通的基础。

所以音乐人要想将情感更好地融合入作品当中,那么在演唱时就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并且合理运用演唱的技巧。

当然在上台演出之前,应当熟练歌词大意,因为每一个作品都来源于创作人的真情流露,只有当自己能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创作人写进作品中的感情,那么在演绎时才能将每一首歌曲演唱的更出色更完美。

大多数的刚刚接触声乐的音乐人们,可能未经过专业训练,不能用自己的唱法进行演唱,可能有的时候会模仿一些名人的演唱方式,但是这种模仿式的表演,不仅要遵循原唱家的表演规矩,还丢失了自我的演唱风格,显得不那么自然。

古有云:“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想将情感完美的融入作品当中,需要对于该作品加以深刻的理解,深入体会原创作者在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情感。

除此之外,多了解创作歌曲的文化背景也是十分重要的。

歌曲中的一个字亦或是一组词,再到押韵意境都需要歌唱者在演唱前所要细细揣摩的。

比如在演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演唱表演中,作品中表达对于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尊敬之情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首歌的背景是想将祖国的绿水青山,姹紫嫣红,好一幅祖国的盛世画卷。

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深刻体会其中的对祖国母亲的喜爱之情,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激扬之感传递给观众。

在声乐演唱中不仅要求演唱者要熟练掌握演唱技巧,还需要演唱者理解其中作品的情感,并能正确表达出其中的情感。

学会在声乐表演中能够巧妙地声情并茂,才能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并能激发其内在的激情。

总之,要想在声乐演唱时,能真正的做到声情并茂,需演唱者在平日多加练习。

懂得与实际生活融合,最后才能在演唱过程中自然地演绎好每一部作品。

四、声乐演唱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巧妙结合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巧妙地结合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做到相辅相成。

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作者:苏鹏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10期美声唱法是一种以意大利民歌唱法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其音色洪亮、富有穿透力,表现的内容很广泛。

长期以来,歌唱家们演唱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等均采用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的演唱、表演体系发展经过了从口传心授到由声学、喉科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共同组成的多门类交叉学科。

时至今日,声乐学习者不仅仅要学习声乐演唱表演能力,还要掌握大量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也就是说声乐学习和演唱既要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的支持,即理解和掌握声乐发声技巧的机理特征。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方面入手。

声乐界长期流传着“声乐教学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

所以,长时间以来,声乐教学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念而开展的。

这样一来,单纯的依靠经验就成了一些人在声乐教学中的信条。

其实,早在加尔西亚发明喉镜以后,声乐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就一刻也没停止过。

现在Bel Canto已有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技术理论和表演理论。

所以,对于声乐教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从感性认识入手,以理性为原则,最终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声乐教学一直是以教师和学生一对一授课的方式进行的。

老师通过自我演唱示范同时对学生的发声练习进行实时纠正。

一方面,老师需要不断地强调声音概念,使正确的声音理念像烙印一样打在学生的脑子里,加强声音理性认识。

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己对声音理念的理解进行演唱,同时由老师不断地纠正演唱中不理想的方面,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发声机能的改变从而达到声音的完美。

所以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把握声音概念,训练发声机能,完整的处理声乐作品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首先,声乐教学的感性手段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在一定的阶段里,感性认识是主导。

这种感性认识是通过声音的听觉和形体的外部表现体现出来的。

树立一个正确的听觉意识是一项很艰难也很复杂的过程。

小学歌唱教学,“感性”来源于“理性”

小学歌唱教学,“感性”来源于“理性”

小学歌唱教学,“感性”来源于“理性”作者:刘慧霞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4期摘要:核心素养之所以被高度重视,在于其以对学生的人文底蕴、人文情怀和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为方向。

一直以来,都认为歌唱教学是感性的教育,音乐教师是感性的人……通过多年的实践,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感性来源于理性”。

感人的歌唱表现来源于理性的案头分析。

感动的歌唱教学课堂来源于教师理性的课前设计。

音乐课的感性表现来源于音乐的任务性质、价值,来源于教师不断的理性学习。

关键词:歌唱教学;感性;理性音乐、音乐课都是感性的。

音乐语言语义的非确定性也似乎确定了音乐教学必须是感性的。

音乐教育家慕塞尔曾经指出:“仅仅作为一种实际的需要,歌唱教学必须是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2011年国家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学科的性质中“人文性”“审美性”也似乎指向了音乐学科的感性;而有关音乐学科总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被放在了首位……在核心素养热的背景下,不难发现这些音乐教学中表面看似感性的要求下,实则隐藏着深深的理性支撑。

感性与理性是支撑思维的两大支柱,两者兼顾,并且相辅相成,缺少了哪一方面都不能构成完整的思维活动。

音乐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感性通过理性的支撑来表现,理性的思维是感性表现的最佳底蕴。

感性表现的背后是理性思维的支撑所决定的,看似感性的歌唱教学实则是理性的思维支撑。

正所谓“感性来源于理性”。

本文中,笔者试图以感性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理性支撑来论述“感性来源于理性”。

一、感人的歌唱表现来源于理性的案头分析1.歌曲的情感表现来源于对歌曲理性的分析与处理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在1970年就通过《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阐明了其审美教育哲学观,他通过对音乐审美本质和审美体验的研究,强调了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性质的重要,教师对于歌曲的音乐分析越理性细致,学生的歌曲表现越会感性走心。

小学歌唱教学,“感性”来源于“理性”

小学歌唱教学,“感性”来源于“理性”

小学歌唱教学,“感性”来源于“理性”摘要:核心素养之所以被高度重视,在于其以对学生的人文底蕴、人文情怀和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为方向。

一直以来,都认为歌唱教学是感性的教育,音乐教师是感性的人……通过多年的实践,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感性来源于理性”。

感人的歌唱表现来源于理性的案头分析。

感动的歌唱教学课堂来源于教师理性的课前设计。

音乐课的感性表现来源于音乐的任务性质、价值,来源于教师不断的理性学习。

关键词:歌唱教学;感性;理性音乐、音乐课都是感性的。

音乐语言语义的非确定性也似乎确定了音乐教学必须是感性的。

音乐教育家慕塞尔曾经指出:“仅仅作为一种实际的需要,歌唱教学必须是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2011年国家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学科的性质中“人文性”“审美性”也似乎指向了音乐学科的感性;而有关音乐学科总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被放在了首位……在核心素养热的背景下,不难发现这些音乐教学中表面看似感性的要求下,实则隐藏着深深的理性支撑。

感性与理性是支撑思维的两大支柱,两者兼顾,并且相辅相成,缺少了哪一方面都不能构成完整的思维活动。

音乐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感性通过理性的支撑来表现,理性的思维是感性表现的最佳底蕴。

感性表现的背后是理性思维的支撑所决定的,看似感性的歌唱教学实则是理性的思维支撑。

正所谓“感性来源于理性”。

本文中,笔者试图以感性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理性支撑来论述“感性来源于理性”。

一、感人的歌唱表现来源于理性的案头分析1.歌曲的情感表现来源于对歌曲理性的分析与处理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是美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在1970年就通过《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阐明了其审美教育哲学观,他通过对音乐审美本质和审美体验的研究,强调了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性质的重要,教师对于歌曲的音乐分析越理性细致,学生的歌曲表现越会感性走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但如若要表现这些情感,教师需要对歌曲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在感性认识的过程中,个人的情感和经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都是独特的,与个人的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等密切相关。

一首民族乐曲可能会让懂得这种音乐文化的人感到亲切和自豪,而对外国人来说可能并不具有同样的情感共鸣。

感性认识是主观的、个体化的,是建立在个人情感体验之上的,因人而异的。

理性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形成更为客观的评价标准。

通过对音乐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音乐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主观的情感体验上。

在专业音乐评论家和音乐学者的眼中,他们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理性分析和专业知识,而这些都是通过理性认识得出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的欣赏和审美往往是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织中完成的。

当我们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时,首先被吸引的可能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这是感性认识发挥作用的地方;然后,我们可能会通过对音乐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理性分析,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在美学价值。

也就是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音乐审美的过程。

浅析音乐教学感性实践与理性认知的平衡

浅析音乐教学感性实践与理性认知的平衡

浅析音乐教学感性实践与理性认知的平衡钱莲萍浙江省嵊州市三江街道中心小学摘要:音乐学科的性质决定了音乐教学是兼具感性实践与理性认知的,本文旨在探索音乐教学过程既突出音乐学科独特的审美体验特点,又合理安排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扎实学习,找到这两者之间有机融合的平衡支点,驱使音乐教学的感性实践和理性认知在实践环节中平衡、有效展开。

关键词:感性实践;理性认知;有机相融;平衡支点作为一线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常会有一些“茫然”与“困惑”。

一方面,“重理性认知、轻感性实践”。

忽视音乐学科的审美体验价值和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特质,在感受音乐时只注重技能、技巧,在感情上无动于衷,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

而另一方面,“重感性实践、轻理性认知”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淡化知识技能”这一理念的误读,片面地将“淡化知识技能”理解为弱化知识技能,导致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虚而不实,以至于影响了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对更高层次音乐审美体验活动的参与。

所以,我一直渴望在教学中探寻出新的模式和方法,本文从将审美体验与技能训练完美结合这个角度阐述研究,使其得以有机相融,并切实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中有效展开,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神韵。

一、感性实践与理性认知关系的理解音乐学科的性质决定了音乐教学是兼具感性实践与理性认知的,音乐教学过程既要突出音乐学科独特的审美体验特点,又不能轻易地淡化甚至否认“双基”的学习。

因为音乐审美的过程需要音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撑,没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就不可能深入。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因此,在“双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

即便是一些概念性知识的学习也要通过学生对具体的音乐或音响的聆听体验来进行,而不能采用脱离音乐情境,从概念到概念的说教以及机械单一、简单重复的学习方式。

浅谈声乐教学的理性思考

浅谈声乐教学的理性思考

浅谈声乐教学的理性思考作者:钱伊娜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65期中学声乐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学生进入大专音乐院校继续学习。

这要求教师必须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巧,具有范唱能力。

现就本人教学实践和研究,谈一下我对声乐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打好良好的歌唱基础我国自古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生之本","气为音之师"的说法。

在意大利也早就有"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歌唱"的说法。

因此可以这样说,歌唱艺术水平的提高,始终与对歌唱呼吸的理解、认识、掌握密切联系在一起。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打下良好的歌唱呼吸的基础。

中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确的声乐训练,对声乐的概念缺乏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并且常带有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如:喉头上提,声音卡紧,舌根音,鼻音,白声,漏气,以及声音不正常的颤抖等。

而这些不良习惯多由于呼吸不正确造成的。

作为声乐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给学生讲清这些不良习惯给嗓音带来的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不佳声音效果,让学生懂得歌唱呼吸的重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他们清理障碍。

其次,要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呼吸与歌唱的呼吸是有差别的。

生活中的呼吸很自然,而歌唱的呼吸就比生活中的呼吸变化要多,要吸得深,是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要引导学生在认识歌唱呼吸重要性的前提下,去学习歌唱呼吸的技巧。

歌唱时正确的姿势是进行合理呼吸的基本要素,要掌握歌唱呼吸的技巧,就要特别重视学生呼吸的姿势。

有的学生歌唱时有耸肩,塌胸,挺肚等不良习惯。

这样歌声就得不到气息的支持,不能发出丰满圆润的声音;有的学生仰着头唱,这样,他的喉头及颈部肌肉紧张,影响声音的流畅;有的学生脸部肌肉不自然,松驰或皱眉,蹙额,歪嘴,有损演唱形象。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良好的歌唱姿势呢?具体地说,歌唱者应站得挺拨而不僵硬,两脚稍向两侧或前后分开,两腿站直而不僵硬,腰部稳定;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双眼向前平视,下颚内收;双肩略向后,保持绝对松驰;背部背脊要始终有向上、下两端延伸的感觉,胸廓保持向上、向前抬起,并且向四周扩张;任何时候都不要夹肩,缩脖;喉头附近肌肉必须保持松驰,除横膈肌支持点之外,不应见任何与歌唱发声无关的身体部位有紧张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教学感性经验的理性观察2005年6月第24 卷第 2 期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季刊)JiaoXiang-JournaIofXi ' anConservatoryofMusicJun.2005VOI.24N0.2•杨天君中图分类号:J6I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1499(2005)05 —0062—03声乐教学感性经验的理性观察(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声乐是高等师范音乐专业教学的主干课,也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一些具体环节把握,表面看来显得零乱而非理性化,可往往却为大多数声乐老师和学生所乐于接受,我们一般将其视作教学经验的积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梳理,不难发现其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有必要进步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以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声乐教学;经验;理性观察大多数人甚至一些声乐教师通常都有这样的误区:上声乐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根据情况即兴安排教学活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声乐课是教授歌唱技能知识和实施声乐训练的课,它与其他音乐授课活动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好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具备充分的备课过程:一是可以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内容, 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时也容易把握所教技术内容与前,后课之间的相互联系.二是可以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为解决它们设计好相应的辅助性练习内容,以使学生逐步攻克,顺利掌握.其三是可以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由此看来,备课过程对于声乐课教学而言,并非可有可元而是举足轻重的.除此之外,在声乐课的具体实施中,学生一方面要从理论上理解声乐技术要领,一方面又要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来掌握声乐演唱的技术动作和要领.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疲劳感觉,严重时会直接影响作者简介:扬天君(1964一),男,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4-11-1062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要认真上好声乐课,使学生感到歌唱技术容易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一些具体环节把握,表面看来显得零乱而非理性化,可往往却为大多数声乐老师和学生所乐于接受,我们一般将其视作教学经验的积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梳理,不难发现其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客观地分析和认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讲解要言简意赅,具体而生动.这样的技术讲解,容易让学生抓住要点,较快领会动作要领.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准确而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和形象化.比如我们常用的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闯花的动作和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靠上或靠向某一方向和位置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或,者”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或,者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或,者”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或,者”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声乐教学感性经验的理性观察就像伞的把”或,者”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及对音乐意境的想象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住”或,者”吸着唱”,喊”着力,使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教学中的示范对教唱”,真”的唱” ,假”的唱” ,收”着唱” ,开”着唱”,竖”着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教师一定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诸如此类,实际上都是要做到精细,确切和教学目的鲜明.在示范教学中还有着一定的技术指向的,在课堂上,如果学生马上可要注意让学生学习实质性的东西,不要一味去模仿.以就此联想到相应的感觉,那么,则很容易进人老师第三,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所要求的技术状态,从而做出适当的反应和配合.在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师在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用能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会发声语言来组织教学.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悟音乐作品的内涵,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因此,教学语言起着信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探索和研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究,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混合的方法唱” 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要的意义,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歌唱要领.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尤其是第二,示范准确,轻松优美.示范法是使学生获演唱程度较浅的学生莫明其妙,更弄不明白.得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将正确的概念与实际音响,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感觉,动作结合起来理解和认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准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确,轻松优美的示范,会使学生在学习伊始便在大脑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就能在教学中达到化中留下正确的歌唱状态印象,并产生状态优美易于学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习的感觉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内容,并在上课前多演练几次,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精练准确的语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准确,形象,轻松优美,给学生言也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由教学实践个良好的以身示教,为下一阶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积累而成的,是声乐教学的关键.下良好基础.由于声乐学习的非直观性,也由于声乐教学语言教师正确的演唱示范.要用尽可能用具体的声音语义的不确定性,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没有规范化或形象来引导学生,唤起学生的歌唱欲望,激发学生的标准化的语言表述,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要求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建立起对声音和方法的精粗或优感到不易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偏重劣的辨别能力,这也是启发和诱导学生学好发声方法于感觉上和心理上的指导.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演唱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当学生在练声发生困中表现好的,合乎歌唱要求的某个音高或乐句,提醒难时,教师适当的演唱示范,能给学生实际的感性认学生注意这个音高或乐句的演唱感觉,进一步启发学识.正确的示范还能胜过太多的或重复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个音高或乐句从感性的演唱上升到理性的认生能在正确的示范中,找到自己发声上的差距和需为识上,从被动的模仿演唱逐步转化为有意识并可控制之努力的目标,启发学生准确记住自己最好的声音,的演唱,通过多次练习做到随时再现,并以这个音高并逐步达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程度.和乐句为模板,进而带动和指导其它音高或乐句的演示范教学法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唱.教师在讲解一首乐曲时,要花很多时问作示范,使学第四,教学的形式,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生真正有所感受和体会.教师的示范表演,目的不是性,竞争性.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让学生去硬性模仿,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更深练的总目标,声乐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情况下人,确切地理解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精神实质,并通过都需要几个或更长的教学周期才能完成,甚至有些是自己的模仿去达到最终的领会和掌握.示范又有助前阶段学习过但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质量63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季刊)2005年第2期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要做到有数,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把握.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分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 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演唱水平.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上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开放而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音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 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又要注意下腭向下放松的感觉.其他诸如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等等,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中.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学习的任务.第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堂好的声乐课应该是既能使学生较快地,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使学生学会有效地调节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合理安排课堂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在正常条件下,声乐初学入门每周一次专业课,有条件能上两次则更好,每次课通常为30 至45 分钟,中间应有适当休息.自己课下练习的时间不易过长,可以分两次或三次,每次一刻钟到二十分钟为宜,以后随着能力的提高,再适当延长练习时间.学习唱歌多动脑子多思考,比多花时间更重要,更能获得进步.这样使教学内容的节奏安排,练习密度和消化,掌握的周期就比较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相反, 过多的练习反而会使嗓子疲劳并引发发声器官的疾病.这里给声乐初学者几点建议:是学习唱歌,力求自然顺畅,切记不要撑着嗓子发出又空又沙的声音,特别是拿腔拿调.二是演唱上不盲目追求超过自己能力范围,比如音量过大,音域过高,篇幅过大的曲目.三是当身体状况不佳时,要管得住自己的嗓子,注意休息.千万不要病中乱用嗓子,自己和自己较劲,否则情况就会变得更加糟糕.四是注意保证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嗓音保健的主要方法.睡眠不足体力便无法恢复,人的声带肌对疲劳是很敏感的,如果劳累时用嗓子就会使声音变暗,变沙哑,甚至无法继续演唱下去.另外,提醒女生在例假期间更要注意休息.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才可能达到真正的艺术表现目的.责任编辑翟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