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12020年4月19日东南大学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专业代码:授予学位:学制:制定日期:一. 培养目标二. 基本要求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五. 主要课程六. 主要实践环节七. 双语教学课程八. 全英文教学课程九 .研究型课程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即可毕业。
同时,外语达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者,可获得学士学位。
十一. 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十二. 教学安排指导表指导性教学计划(1)注:按学季开设课程用“∕”区分,即:秋∕冬,春∕夏。
无“/”表明按学期开设课程。
指导性教学计划(2)指导性教学计划(短学期)指导性教学计划(课外学分安排)双学位教学计划注:在完成第一学位学业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能够获得由学校颁发的第二专业证书;学分绩点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属于不同学科门类,能够获得由学校颁发第二荣誉学位。
辅修专业教学计划注:学生按照本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修满学分能够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学程安排示范指导第一年第 1 短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二年第 2 短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三年第 3 短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四年第 4 短学期:文档仅供参考第七学期:第八学期:112020年4月19日。
吴健雄学院概况
吴健雄学院概况吴健雄学院是东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基地和管理改革的示范基地。
学院以世界杰出物理学家、东南大学校友吴健雄先生的名字命名。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受聘为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教授兼任学院院长。
学院始终以“汇聚优质资源,培养精英人才”为宗旨,秉持“卓越化、个性化、国际化”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志向远大、国际视野宽阔的未来战略科学家、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和业界高端引领人才。
学院始于1985年9月创立的少年班,1990年发展成为强化班,2004年正式成立吴健雄学院,相继设立“电子信息类、机械动力类学科大类强化班”,涉及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9个学院相关专业,实施按学科大类的“2+2”培养模式。
2007年秋学院设立“高等理工实验班”,探索实施本研打通、具有跨学科交叉能力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从2011年起,高等理工实验班涉及我校13个工科院系,包括机械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化工、交通、仪器科学与工程等,覆盖所有相关专业。
2016年9月,在继承三十年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学院推出开放式、个性化拔尖人才培养的“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简称“吴健雄班”),进一步优化“厚基础、宽口径、强交叉、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三制五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即“书院制、导师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构建荣誉教育体系和开放性荣誉激励制度,进一步与国际荣誉教育模式接轨。
自此,两类强化班和实验班被全新的工科试验班取代。
学校为吴健雄学院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环境,拥有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学者在内的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和专业导师团队,建设有包含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双语示范课、人文艺术特色课、项目型基础实验课、国外教授全英文系列研讨课在内的精品课程体系,提供广阔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和交流渠道,实施优秀教师担任驻院导师的书院制管理,为优秀学生创造更优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培养方案
技术、干燥技术、洁净煤燃烧技术、能源经济与管理、核动力装置与设备、太阳能技术、电厂化学及水处理、数
值计算与建模、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燃烧及其污染防止、供热工程、制冷技术发展前沿、新能源及新发电技
术等
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学分,即
门类:
东南大学2012级 环境工程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
专业代码:
081001
授予学位:
学制: 四年
制定日期: 2012年6月
工学学士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城市和村镇水、气、固体废
弃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 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 二. 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 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学、工程热物 理、流体力学、核技术与核工程等基础知识; 3.获得核技术、核工程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5.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查阅相关专业的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料;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及新技术与新设备 的发展动态; 6. 具有敬业与开拓进取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能在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东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02级学制4 年制定日期2002年9月
一、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2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物理环境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管理和楼宇自动化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二、主干学科
建筑环境与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技术
三、学科基础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控原理建筑楼宇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四、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
流体力学
五、自学课程
数值计算与建模
六、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比例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理学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理学学制:制定日期: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预期目标:、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在一个团队中独立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可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工作;、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实现自我知识拓展及能力提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化学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人文科学素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有六项。
、知识要求:握化学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化学应用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问题研究和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化学及相关领域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要求:具备进行化学化工产品的应用开发能力,针对化学及相关领域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完成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化学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复杂应用环境中能够实现各方面的科学管理。
、团队合作与社会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复杂化学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东南大学级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工学专业代码:授予学位:工学学制:制定日期: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各类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开发,培养兼具软件和硬件设计能力、弱电和强电知识、控制基础理论和自动化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在控制科学、控制工程、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等专业方向领域之一具有(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显著专业特长的综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左右的预期目标:、有良好的修养和道德水准;、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在一个团队中独立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可胜任流程工业、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自动化仪表、现代制造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工作;、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能够通过其它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意愿、有能力服务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工程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具体的复杂自动化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具体的自动化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所设计的方案可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研究: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具体自动化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具体自动化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具体的工程实践和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具体的自动化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东南大学全英文(双语)授课课程
东南大学“课程思政”
校级示范课改革试点立项建设申报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院系:
手机:
邮箱: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东南大学教务处
二0一八年三月制
填表说明
1.通识类:即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等,注重在培育人的综合素养过程中根植理想信念。
3.专业类:即专业教育课程,具体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注重发挥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根据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不同特性,分别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程应重点强化政治导向和育人功能,自然科学专业课程应重点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教育。
4.每个项目限报负责人一人。
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应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并在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工作。
5.项目负责人有责任聚集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包括跨专业、跨部门的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建设项目并共享项目成果。
6.项目参与人(包括负责人)在表中应按承担项目工作的内容先后排序,一般不多于5人。
1.基本情况
2.建设规划
3.预期成果
4.经费预算
5.审核意见。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专业主 学分:3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电子学院
干
40+16
三(3)
教师队伍:孙小菡 丁德胜 沈长圣
考核方式:考试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其宗旨在于,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广 泛及全面的电磁理论及应用知识,便于今后较顺利地阅读有关学术文献、从事相关的研究课题。 本课程将电磁场与波看作为可以应用在或出现于多种不同的技术领域的统一的媒介,对它们的形 态、特征、分析方法应用作一定的论述,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广泛的基础。
三选一
二选一 必修
05级计划
大类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电磁场理论
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类型
3
三上
必修
05级计划
专业主干课程:应选学分16学分
课程名称 固体物理基础 半导体物理 现代光学基础 信息电子技术中
的场与波 光电子物理基础
电子器件 VLSI设计基础
学分 3 2 3
开课学期 三上 三下 三上
课程类型 选修 选修 选修
课程说明:
先修课要求:大学物理,现代光学基础
教材:《光电子物理基础》徐国昌、凌一鸣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教学参考书:《激光原理》周炳琨 国防工业出版社、《Quantum Electronics》A. Yariv , John, Wiley &Sons,Inc,1989、《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J.M. Senior,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1985、《Integrated Optics》T.Tamir,Springer-Verlag,1982、 《Laser Electronics》Joseph T.Verdeyen,Prentice-Hall,1989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普适性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A bsr t mp ce y te t u h fg n rl du ain, te u ie s x e me c u e s se i o sr ce n tac :I a td b h ho g to e ea e c t o h n v ra e p r nt o r y tm s c n tu td i l i s S uhe s ie st Th r sa c n x lr to p o t te e gn e n uai ft sud ns, a d g i h o t a tUnv ri y. e e e r h a d e po ai n r moe h n ie r g q lt o he t e t i y n ude t e
泛 的兴趣 能力等 的教育理念 。
为适 应新 的形式 ,各高校纷 纷采取措 施加 的提 高 、理论联
系实 际能力 的培养 ,以及对学生创 新意识 、创新思
学 的通识 教育 ,如全 面调整各类 专业教 学计划 ,加 强学生基 础知识 、基 本理论 和技 能 的培 养 ,重视 扩
通识 教 育理念 下 的普 适性 实验 课程 体 系 改革 与探 索
戴 玉蓉 ,熊宏齐
( 东南 大 学 教 务 处 ,江 苏 南京 2 18 ) 119
摘
要:在通识教育的理念下 ,探 索构建 了普适性实验课 程体系 ,并展 开了教学实践 ,为普及大学生工 程
素质教育 、引导学生尽早进 人实验室进行 自主学习作了有益 的探索及实践。 关键词 :普适性实验课程 ;预备性实验 ;认识实践 ;自主学习
s d ns t su y i d p n e t n lb r tr s e r s p s il . t e t o t d n e e d n l i a o ao y a al a o sb e u y y Ke r s nv ra e p r n o re r p r tr x e me t e o n zn r cie n e e d n td y wo d :u ie l x e me tc u s ;p e a ao e p r n ;rc g iig p a t ;id p n e ts y s i y i c u
东南大学20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 20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理学专业代码: 0701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制: 4 制定日期: 2015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扎实的数学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相关学科的的交叉复合人才,或数学研究专门人才。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1. 具有坚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2. 具有主动学习、概括总结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3. 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数学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科学、数学科学以及工程领域中的某些实际数学问题;4. 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数学与应用数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数学相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四. 主要课程1. 通识教育基础课: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大学物理和通识选修课等。
2. 大类学科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微分几何、科学计算引论、数学物理方程、近世代数、拓扑学、泛函分析等。
五. 主要实践环节工业系统认识1、课外实践、毕业设计等六. 双语教学课程复变函数,动力系统、图论与组合优化,金融数学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近世代数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数学概论、数学分析选读、数学文化与欣赏、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科学计算案例分析、数学软件基础、科技论文写作基础、实变函数论选讲、特殊函数、广义逆矩阵理论、Fourier分析、科学计算前沿选讲、代数与编码理论、泛函分析选讲, Matlab编程及应用等九.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即可毕业。
2018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培养方案
学分 比例 40.78% 43.37% 15.86% 100%
通识教育基础课 (1)思政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B15M00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B15M004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B15M0070 形势与政策(1)
B15M0080 形势与政策(2)
B15M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15M0090 B15M0020 B15M0100
东南大学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应用以及支撑体系方面具备全面而深厚的研究基础, 具备相应的理论、技术、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等条件。人工智能相关院系集中了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双一流学科相关学院的优势科研团队和科研资 源。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在学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建 成国内具有明显特色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人工智能专业。
五. 主要实践环节 硬件实验,机器学习方法课程设计,计算机视觉课程设计,深度学习课程设计,课外研学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中美大学校长纵论通识教育
中美大学校长纵论通识教育由中国教育部和美国耶鲁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一耶鲁大学领导暑期研讨班于2006年7月19日至22日在厦门大学举行。
这是该研讨班首次在中国举办。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副校长罗琳达,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7所著名大学的领导60余人出席了会议。
在研讨班的第一天,中美大学校长就大学通识教育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一、专题报告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关涉人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心灵深处的“永恒乡愁”,也是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7月19日下午,研讨班开始后,耶鲁大学雷文校长和复旦大学秦绍德书记分别就通识教育做了专题报告。
1.雷文:用通识教育激励创新雷文校长的报告题目为《用通识教育激励创新》,雷文首先强调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他分析说,日本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关键在于缺乏创新精神,仿效别人最先进的技术对于那些受过严格训练的工程师来说,完全没问题,但日本却没能够在上个世纪90年代IT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发挥优势。
那时,美国经济凭借高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日本却因没能及时地改革、创新而陷入长达15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这个道理对中国同样适用。
他接着说,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之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就不会显现,只有维持创新的动力和实力才有可能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
如果不在创新上寻找突破的话,中国经济将会在20年后重蹈日本的覆辙。
随后雷文强调指出,在创新方面,大学大有可为。
大学通过科研创造新知识,这些新知识可产生新产品、新服务、新思想、新制度。
知识创新源自创新型人才,在美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自本科开始。
从美国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来看,大学通识教育是特别适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