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全国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040f4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2.png)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本文档提供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包含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天台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B. 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
C. 爷爷是我心目中最敬爱的人。
D. 这朵花香味非常的浓郁。
答案:B. 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
2. "红楼梦"一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由谁所著的?
A. 曹雪芹
B. 施耐庵
C. 罗贯中
D. 鲁迅
答案:A. 曹雪芹
3.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不经大脑”?
A. 掩耳盗铃
B. 不胫而走
C. 自相矛盾
D. 无独有偶
答案:C. 自相矛盾
第二部分:填空题
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黄河”是指()。
答案:黄河
2. 有一天,小明在河边捡到一个()。
答案:石头
3.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喜欢使用()来与朋友保持联系。
答案:手机
第三部分:简答题
1. 描述一下《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答案:《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各种描写。
2.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诗歌?
答案:诗歌是一种运用特定的音韵格律来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和抒发思想的文学形式。
第四部分:作文题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
提示: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环境污染现象
- 个人应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答案:(待学生作答)
以上是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e1a6bb941ea76e58fa045e.png)
2020年高考全国卷模拟试题语文202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云南民族体育文化源于人民的劳动和生产,发展于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文化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逐渐被破坏,乃至消失。
传统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也随着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濒临灭绝或退化变异的状况。
从目前来看,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成熟、学科体系不健全、基本概念表述不全面、传统运动项目的挖掘和保护不科学、特色体育文化村寨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人民传承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人民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过于追求现代化的运动项目,阻碍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人民在传承云南民族体育文化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很多人眼中只看到了外国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优越性,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过多地选择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传承中失去了原有的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1698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a.png)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总分:1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8分)1. 下面一段文字有几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六处来。
《羊城晚报》、《珠江日报》都报道了市公交公司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
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在当今社会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但在危难中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勇士却是百里挑一,非常缺乏。
媒体上经常报道有人遇难而众人旁观的事,人们已经觉得习以为常了。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永远阳光普照。
别人遇到灾难时,我们应该急别人之所急,慷慨解囊。
但有些人十分吝啬,细大不捐。
我们在此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向张师傅学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一定要鼎力相助。
2. 下面是某市电力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通告为保障夏季用电顺当,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情通告如下:打算于2020年5月6日上午8时至5月7日上午8时,对以下区域采取临时停电措施:淮浦路沿线、安东路沿线、郑梁梅大道沿线。
停电时候给大伙儿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市电力公司2020年4月6日二、写作(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努力”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对的,也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ee364659eef8c75fbfb3e2.png)
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 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之
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
“关联思维 ”、 “关联宇宙
论”、“有机宇宙哲学 ”或“有机主义宇宙观 ”,今人所说的 “系统思维 ”,实际上就是 “整体思维 ”。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 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
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 ,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 “中国梯 ”但,当时 ,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
“人梯 ”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 ,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 ,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攀登。 与电影 《攀登者》 中的曲松林一样 ,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 电影《攀
立论的理论依据, 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 实践化。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
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
不
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因此 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 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 中医反对单纯的 “头痛医头,
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得天而未始遗人, 《易》所谓不遗、 不流、
不过者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 ·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 “民胞物与 ”思想,
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 将儒家的天人观、 物我观、 知行观提升至新的
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 亦以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等思想观念为
脚痛医脚 ”,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治病
2020年全国语文高考模拟卷(含答案)
![2020年全国语文高考模拟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8675ef18583d04864593b.png)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现代文阅读:由“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变成了“现代文阅读Ⅰ和现代文阅读Ⅱ,文本和题型都有变化。
(1)现代文阅读Ⅰ共5小题,19分。
以科幻小说为命题背景,三则材料,第一则文学评论,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500多字。
第二则论述类文本,是关于科幻小说为何缺少文学性的讨论,1000来字;第三则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400多字。
三则材料共2000字左右。
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
1~3小题单选题各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
第1题属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题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第3题属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
这三个题目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
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问”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在之前的考试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相信学生看后,会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可能会怪老师怎么从未教过论证方式的特点呢,估计语文老师会成为背锅侠;第二个问”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完全是开放性试题,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即可。
(2)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16分。
材料为一首现代诗歌,材料为辛笛的《刈禾女之歌》。
题目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
6、7小题(单选题)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
第6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题考查炼字,第9题考查人称。
(3)文言文阅读多了一道问答题文言文阅读5小小题,20分。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3f945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1.png)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考试总分:3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5分)1.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
西至长安求官,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举茂材。
父死不奔丧,下狱论。
后复荐为郎,数求使外国。
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时匈奴郅支单于背畔礼义,留杀汉使者吏士。
常与延寿谋“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
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延寿犹与不听。
会延寿病,汤独矫制即日引军分行,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杀郅支单于。
于是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
臣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陷陈克敌,斩郅支首。
宜县头槁街9,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既至,论功。
刘向曰:“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元帝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关内侯,为射声校尉。
汤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也,按验,实王子也,汤下狱当死,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芥之过,赐死杜邮”。
今若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厉死难之臣也。
”成帝出汤,夺爵为士伍。
后数岁,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
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僚议数日不决。
上召见宣室。
烫知乌孙瓦仓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旦迪指计其旦旦不出乒旦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
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 I 卷)首次仿真模拟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 I 卷)首次仿真模拟 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3dddf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0.png)
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 I 卷)首次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7分)“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
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
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
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
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
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
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
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
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
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
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
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
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
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
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
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零零八年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二零零八年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72c49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6.png)
二零零八年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的作者?A. 曹雪芹B. 吴承恩C. 施耐庵D. 罗贯中2. 下列哪个选项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之涣B. 陈子昂C. 杨炯D. 骆宾王3.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的组成部分?A. 风雅B. 雅颂C. 风颂D. 雅风4. 下列哪个选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别称?A. 诗仙B. 诗圣C. 诗鬼D. 诗佛5. 下列哪个选项是《水浒传》的作者?A. 施耐庵B. 罗贯中C. 吴承恩D. 曹雪芹二、判断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高考语文模拟题全国卷及答案(2)
![高考语文模拟题全国卷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5a65a3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c.png)
高考语文模拟题全国卷及答案(2)(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陈琳,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点明了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第一句中的“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义丰富,给人想象空间。
C.颔联中的“闻道”“更言”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战斗已十分激烈,朝廷已派大军去征讨北虏,又在南河会集了诸路将领。
D.颈联实写了孔巢父到达塞外的景象,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
E.尾联用典,借陈琳擅长写奏记表现孔巢父才华,相信他会建功立业,一反上文低沉哀怨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阐明自己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统治者对六国人民剥削和掠夺之残酷,而自己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深沉的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①台北故宫博物院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从中可全面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许多游客下车伊始,就直奔该馆而去。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1ea31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f.png)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心” 与“匠心”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诗心” 与“匠心” 常常被提及。
“诗心” 强调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灵感和想象力,而“匠心” 则侧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技艺、精细和严谨。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
“诗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魂。
没有“诗心”,作品就会缺乏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
创作者以一颗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心去感受生活、体验世界,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感悟融入作品之中。
从古代的诗人墨客到现代的作家艺术家,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无不是源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诗心”。
例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感和奇幻瑰丽的想象,正是他那颗不羁的“诗心” 的体现。
然而,仅有“诗心” 是不够的,还需要“匠心” 来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匠心” 代表着创作者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需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技巧、巧妙的结构布局来展现自己的“诗心”;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艺术家则要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准的造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诗心” 与“匠心” 的完美结合。
“诗心” 与“匠心” 的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磨练。
一方面,创作者要保持内心的敏感和诗意,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又要刻苦钻研技艺,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情感深度又有艺术高度的作品。
总之,“诗心” 与“匠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心” 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匠心” 侧重于技艺和严谨,二者相互独立。
B. 没有“诗心” 的作品缺乏情感深度和感染力,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品。
C.“匠心” 代表着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在文学创作中主要体现为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
2OO8届全国高三第八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2OO8届全国高三第八次大联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2267108af45b307e8719772.png)
全国大联考2OO8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2008年《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闷.热(mēn) 蚌.埠(bàng) 慰藉.(jiè) 置之度.外(dù)B.抓阄.(jiū) 洁癖.(pǐ) 跬.步(kuǐ) 呶呶..不休(nú)C.中.肯(zhòng) 懵.懂(měng) 采撷.(xié) 切磋琢.磨(zhuó)D.胭.脂(yān) 脚癣.(xuǎn) 处.暑(chù) 滂.沱大雨(pā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财政资金的投向要瞄准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不是先去锦上添花....,而是要优先解决由于某些政策失误,由政府部门自己造成的不公平问题。
B.争论得沸沸扬扬....的江苏备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方案几经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更加突出了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C.北京奥运村是遵循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来设计的,因此在硬件上和以往的奥运村平.分秋色...。
奥运村将分成三个区域,分别是居住区、国际区和运行区。
D.由于姚明在火箭队打球,中国观众对NBA的忠实程度已经超越其他一切体育比赛。
因为爱屋及乌....,所以和NBA有关的体育用品和品牌都得到了球迷的高度认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今年的“两会”上,物价和民生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代表们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提案受到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我国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人数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据统计,截至2007年12 月底,宽带上网网民总数达1.2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达20%。
2008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加精)
![2008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加精)](https://img.taocdn.com/s3/m/9e17d52ea32d7375a417804b.png)
①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第Ⅰ卷一、1.【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A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ã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
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
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3、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
B项搭配不当和赘余,“增加”改为“增强”,删掉“发作”;C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的工作”,“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缺主语,可在前面加上“这些工作”之类的主语;D项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本段文字主要讲我国如何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便可解答。
】二、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备受推崇”的是“浑天仪和浑象”,“圭表”是“广为世人所知”。
2008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8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cac6711711cc7931b716e1.png)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详解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
“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
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
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
”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
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形的改变。
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
208年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一) 广东一模
![208年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一) 广东一模](https://img.taocdn.com/s3/m/04b13a6abe23482fb4da4c9f.png)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语文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93cc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c.png)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总分:3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应物兄》是几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如果从文学谱系来讨论《应物兄》的话,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难以_______________的。
长久以来,我们祝愿中国文学能够让世人_______________,能够有一部不负我们伟大文学传统、不负我们百年来对中外文学经验积累的一部小说,经过漫长的等待,现在,它终于_______________。
《应物兄》发表之后,首先在上海批评界引发了近乎海啸般的震动,除了郜元宝温和地提出了少许质疑和批评之外,几乎_______________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说封面有一句寄语或提示曰:虚己应物,恕而后行。
其出自《晋书·外戚传·王濛》,意在说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和要求,顺应事物谨慎行事。
这是作家对个人叙事和处理人物的自我提示,我不但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作者在塑造摹写应物兄等一干人物及其关系的时候,()。
在这样的意义上,作者将小说命名为“应物兄”。
而“应物”对小说而言,不仅是一个人物,而且是作者的创作方法和其白我如许(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理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B.理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C.厘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D.厘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B.不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C.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D.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B.其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C.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D.其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0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
![20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c7bfd731126edb6e1a10b1.png)
2018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忙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坊市制是我国古代政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这种制度从西周一直维持至唐代。
坊,或称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组织的基本单元,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后,逐渐成为比较纯粹的居住单位概念;“市”是指城市中商品交换的主要场所。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控制。
坊市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坊内不允许开设店铺进行商品买卖,市内也严禁列肆贩卖的商人留宿。
坊和市都有封闭的垣墙围合,有专人负责坊门和市门管理。
贞观之治,促使唐代的经济、政治、社会稳定发展。
社会产品的增加使得商品交易剧增,坊市制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相对独立的“市”开始形成和发展。
当时这些市都集中在一个大院内,四面筑有围墙,开设市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区。
这就直接改变了城市格局,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于市设立的条件,唐代有硬性规定。
由于各州县地位的重要性不同,对其设市的要求也有差别,所以市制也并非铁板一块的硬性规定,如唐大中时,不是州县的要闹去处,也可依三千户法置市。
市在唐代的发展,不只是局限于设置条件的突破,商品交易已开始冲破坊市的限制。
当时长安市中的不少店铺已开始扩建新的店铺,交易活动不再只限于市内进行,坊区内出现了众多商肆店铺。
不仅如此,草市发展迅猛。
草市的兴起,反映唐初限制中等县以下设市的规定,已因地方交易的发展被冲破。
有因“商贾辐辏,舟车骈集”而成草市的,有因山上产茶而成山市的,有因地方产业兴起而成市的。
草市由商业交换而起,升为镇便形成了新兴商业都市。
夜市也渐趋活跃,打破了对城市生活时间的限定。
二一八年高考语文试卷
![二一八年高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0d425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a.png)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迅速崛起,不仅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还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隐私泄露、数据安全、算法歧视等。
1.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B.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C.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D. 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数据安全、算法歧视等。
2.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引发伦理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隐私泄露。
B. 数据安全。
C. 算法歧视。
D. 贫富差距。
3.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B.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人类失业。
C.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我们关注其伦理问题。
D.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人类灭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一些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拆除、被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划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等。
4.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城市扩张过程中,一些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拆除、被遗忘的危险。
B.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划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
C.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加强历史建筑保护。
D.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扩张存在矛盾。
5.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以城市扩张为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
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
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
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文章前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四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对饮非鱼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
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
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
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
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
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
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
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
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
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
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
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
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
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
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
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
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
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
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
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
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
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
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
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
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
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
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
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
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
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
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5.“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请简要说明。
(5分)6.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请结合作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据游戏咨询机构伽马数据估计,2017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取得了55-60亿元的收入,估计占整个手游市场收入的20%左右。
与市场上巨大成功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上的争议不断。
小学生沉迷游戏后刷爆家长的银行卡之类的新闻不断出现。
在社会关注之下,7月4日,《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
系统推出当天,港股收盘时,腾讯股价下跌4.13%,市值蒸发151亿美元。
《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被众多媒体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
目前,各大网络游戏厂商都制定了相似的防沉迷系统规则。
实际上,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
2005年到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多个“游戏防沉迷”条例。
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2013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
而且,2016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71%。
(摘编自《澎湃网: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最佳方案吗?》)材料二:《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
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的中小学生到40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
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
某些游戏厂商虽然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
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