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参考答案:1.A2.D3.C《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二、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0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4分)①月色入户()②但少闲人()③念无与为乐者()④相与步于中庭()7.翻译句子。

(4分)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分)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8.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初中诗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2分)
参考答案:
(二)记承天寺夜游
1.2分 A
2.3分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
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
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附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附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附答案)导语:下面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学好语文相关知识。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面的题。

(计10分)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1,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2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3,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4,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5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6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注】 1虎丘:苏州名胜 2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3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4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5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6两脚盘腿打坐。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念无与乐者( ) ②遂至承天寺( )③但少闲人( ) ④尝秋夜坐钓月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B.相与步于中庭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C.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2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小题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2分)小题5:承天寺的夜色和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点(2分)答案小题1:①想,思考②于是,就③只是④曾经(答对一个给0.5分) 小题2:B小题3:、(2分)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超然台记》(精选片段)(苏轼)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

15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_____________(3)可以足.吾欲者_____________ (4)释.舟楫之安_____________1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15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一句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阐释理由。

158.比较甲、乙两文,你能发现作者在两文中所透露的思想的共性是什么?【答案】155.考虑,想到只,只是满足放下,放弃156.(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可我在这里住了满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意思对即可)157.例句一: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例句二: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例句三: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例句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2.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于"字用法相同一项是( )(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答: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答: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二)【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

“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12.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

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

(4分)
答案:
9.答案:⑴门⑵考虑,想到⑶到⑷只是
10.答案:⑴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⑵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11.答案:A.(“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12.答案示例: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
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自豪——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
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它(2分)。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一贬再贬,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
这只不过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2分)。

(意至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记承天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划线句中“”交待了作者夜游的起

(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

10、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题的意思是记述作者夜游承天寺之
事。

B.张怀民与作者的遭际相同情感相通。

C.“水中藻荇交横”描绘了清澈空明的月色。

D.本文意在表达作者对悠闲安逸生活的追求。

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8.(3分)月色入户
9.(3分)只是缺少了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但”、“耳”、语序)
10.(3分)D。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一、基础题: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7.“月色入户”意思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分)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10.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套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解:⑵相与步于中庭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3·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

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

③民:指汉族人。

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⑥过:苏轼的小儿子。

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 B.盖竹柏/影也C.舍中/掩关熟睡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 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C.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 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答案《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散文,其中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时的所见所感。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练习题答案:1. 问题:《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是如何描述夜晚的景象的?答案:苏轼在文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他提到了月光如水,树影婆娑,以及寺庙的钟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2. 问题:苏轼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与夜游相关的活动?答案:苏轼在文中提到了与友人一起在承天寺中散步,谈论诗文,以及聆听寺庙的钟声。

这些活动都体现了文人雅士在夜晚的闲适生活。

3. 问题:苏轼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苏轼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他通过夜游的体验,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4. 问题:《记承天寺夜游》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答案:苏轼在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他将月光比作水,将树影比作舞动的精灵,增强了文章的意境和表现力。

5. 问题:苏轼在文中提到的“钟声”有何象征意义?答案:钟声在文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苏轼通过钟声,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6. 问题:《记承天寺夜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答案:《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散文中的佳作,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7. 问题:苏轼在文中提到的“闲人”是指什么?答案:“闲人”在这里指的是那些能够享受生活,有闲情逸致的人。

苏轼通过“闲人”一词,表达了对那些能够脱离世俗纷扰,享受自然和文化的人的赞赏。

通过这些练习题答案,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散文的内容和苏轼的思想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词语解衣欲睡欲:想要。

月色入户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起行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者:的人。

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

至:到。

怀民亦未寝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交横: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竹柏影也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表判断,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二)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 念无与乐者。

(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盖:盖竹柏影也。

(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狼》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欲:解衣欲睡。

(将要) 欲穷其林。

(想《桃花源记》(三)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月色入户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

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

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D)(2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填空:(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的心境。

6.简答:(1)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

(2)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3)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酵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①哺糟啜醇:吃酒糟,喝薄酒。

164.下面的句子朗读时需做一次停顿,请你用“/”作标记。

非必怪奇伟丽者也165.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 (2)欣然.起行然:________(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________ (4)皆可以饱.饱:________16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167.【甲】文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168.【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答案】164.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165.想到……的样子只、只是吃饱166.(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2)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167.“闲人”既指二人的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有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闲自如。

“闲人”一词既有自嘲、自慰之意,又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生活态度。

(意近即可)168.在苏轼眼中,月色竹子柏影皆是可观的(美好的)。

苏轼虽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内心的愁绪得到排遣而感受到快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云南省中考题)

《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云南省中考题)

《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云南省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念无与为乐者 念:( )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盖竹柏影也 盖:( ) (4)皆可以饱 饱:(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17.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

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3分)答案:(二)(12分)15.(2分)(1)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3)盖:大概是 (4)饱:吃饱(使……饱,让……饱)【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三个课内,一个课外。

课内的平时练习比较多,容易填写。

课外的要结合该词所在语境,“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可知应为“吃饱”。

16.(4分)(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分)(1)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2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大意流畅。

采用“留、删、调、补、替”等方法,准确翻译。

(1)要留意“但”“者耳”的翻译。

(1)要注意“苟”“皆”的翻译。

17.(3分)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1分),“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

【记叙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及答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一)文言文阅读回答10―14题。

(11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元丰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⑴翳()⑵念()11.翻译下面语句。

(2分)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和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

(2分)13.【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画线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3分)【答案】10.⑴翳:遮盖⑵念:考虑、想到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抒情议论1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

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高中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试题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10月12日晚上,我脱下衣服,睡意朦胧。

月光进入我家,愉快地出发了。

那些不读书,自得其乐的人去成天寺找张怀民。

怀敏也没有睡觉,在中庭里走着。

如果院子里的水是空的、清澈的,水中的藻类就不会穿过,覆盖住竹柏的影子。

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很少有闲人能像我的耳朵一样。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不读书、快乐的人去成天寺找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水中的藻类不会穿过并覆盖竹柏的阴影。

二、翻译下列句子4.怀敏也没有睡觉,在中庭里散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很少有闲人能像我的耳朵一样。

三、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7.从划线的句子中找出叙述的六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8、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什么?9.填空:全文是一条线索。

根据作者的创作,它以诗歌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月光画,创造了一种冷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10、你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的含义。

11.欣赏院下的水,如水,空而明,水中藻,横而横,遮住竹柏的影子。

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段?月光和竹柏反射的特点是什么?你达到了多么美妙的境界?答案:1.阅读:想一想。

然后:那么。

2.但是:只是。

3.盖:的确如此。

4.怀敏也没睡,所以我们去院子里散步。

5.庭院的地面充满月光,清澈透明如积水。

里面有藻类、昆虫和其他水生植物。

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6.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翠柏?只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缺乏休闲。

7.时间:元丰六年10月12日晚上地点:城天寺人物:我(苏轼)和张怀民原因:我看见月光进了屋,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之后:我去成天寺找张怀民结果:我遇见了张怀民,走进了天堂。

8.哪一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很少有闲人能像我的耳朵一样。

9.月光下,行踪辽阔,贬谪之悲,人生之情,赏月之乐,行走之闲,各种微妙复杂的情感流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念无与为乐者念:()(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3)盖竹柏影也盖:()(4)皆可以饱饱:()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17.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

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
(3分)
答案:
(二)(12分)
15.(2分)(1)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
(3)盖:大概是 (4)饱:吃饱(使……饱,让……饱)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三个课内,一个课外。

课内的平时练习比较多,容易填写。

课外的要结合该词所在语境,“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可知应为“吃饱”。

16.(4分)(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分)
(1)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大意流畅。

采用“留、删、调、补、替”等方法,准确翻译。

(1)要留意“但”“者耳”的翻译。

(1)要注意“苟”“皆”的翻译。

17.(3分)
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1分),“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1分),
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

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1分),
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

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

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2分),表达作者对月
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描写、词语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如”可
以看出使用了比喻,写水其实是写月光,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然后分析写出了什么,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18.(3分)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1分)(如学生引用“月色
入户”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给1分)。

②苏轼受到贬
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1分),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1
分)(学生如引用“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等句,不作解说,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题干要求概括甲文印证“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
的内容,要注意把握住“可观”和“乐”两点,从甲文中寻找答案。

可观为“月色”,“乐”为通过
观赏月色,获得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