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的关系
A.原始文化与上古歌谣、神话 B.礼乐文化与《诗经》 C.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D.理性精神的高涨与诸子散文 E.荆楚文化与楚辞
三. 先秦文学的内容
四. 先秦文学的存在形态 1.散文:文史哲不分 2.诗歌:诗乐舞紧密结合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4.成熟的文学作品出现
十八宿、真武大帝、雷神及东岳、城隍、土地等; 2、对神话传说人物的继承和改造。
第二节 古代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神话与传说、寓言的异同 二、古代神话的内容 三、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希腊神话的比较) 四、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五、神话的保存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与上古歌谣 一、文学艺术的起源
1、游戏说: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2、剩余精力发泄说:席勒
3、心灵表现说: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 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艺术论》)
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版
本节作业:
1.掌握:先秦文学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先秦文学的特点 3.掌握: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 上古文学
上 古 文 明 概 览
1976-1978年,考古 工作者在河北武安发 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磁 山遗址,据14C测年, 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 6050-前5490年, 距今已近8000年。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
5、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说 A.普列汉诺夫:“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 象,只是后来才站在审美观点来看待他们。” (《没有 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
“在原始种族中,各种各样的劳动,有它各种各样的歌, 那调子常常是极精确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 动作的韵律。” (《艺术论》)
2、神话产生的原因 (1)宗教起源说 (2)劳动起源说
3、神话与传说、寓言的异同 (1)神话与传说的异同 (2)神话与寓言的异同
二、古代神话的内容 1、反映原始人类与自然的斗争。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P42)、《后羿射日》、《鲧禹 治水》 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杨伯俊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1984年版
杨伯俊 《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 1984年版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费振刚 《全汉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韩兆琦、吕伯涛《汉代散文史稿》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1959年版
马茂元 《古诗十九首探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6年版
B.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 ”
(《吕氏春秋》)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子·道应训》)
鲁迅:“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 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 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第二节 古代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神话与传说、寓言的异同: 1、神话的概念
(1)广义:A、远古的神话传说; B、带有神话性的民间传说; C、神话了的历史人物; D、怪异传说;
E、关于节日、法术、地方风俗等的神话传说。
(2)狭义:远古的神话传说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
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 判导言》)
4、屈原《天问》
wenku.baidu.com
附录1:少数民族神话 1、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2、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 3、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 4、彝族神话:《人类和石头的战争》、《开天辟地》等。 5、苗族:金银铸日月神话 6、壮族:《侯野射太阳》 7、瑶族:《射太阳》 8、布依族:《王姜射日》 9、彝族:《吉智高卢射日月》 10、布朗族:《顾米亚射日月》
新石器时代,通高26厘米,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
良渚文化
分布在太湖流域,是我国江南 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公元前31世纪——前22世纪)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与上古歌谣 一、文学艺术的起源 二、上古歌谣 1.上古歌谣的内容
2.上古歌谣的主要特征
3.上古歌谣的保存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音初篇》)
二、上古歌谣 1.上古歌谣的内容 (1)再现劳动过程的: 《吴越春秋·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
字)。 《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2)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 《礼记·郊特牲·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3)反映上古婚姻制度的: 《周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
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4)反映战争内容的: 《周易·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5)思恋之歌 《吕氏春秋·音初篇·候人歌》:候人兮猗。
2.上古歌谣的主要特征: (1)上古歌谣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 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术,四曰‘奋五谷’,五曰 ‘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 之极’。” (《吕氏春秋·古乐篇》)
(2)上古歌谣与音乐及舞蹈有密切的关系——综合性。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2)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特征(图见后)
地神该亚(Gaea)
帕尔纳索斯神山
❖
宙斯
战神爱瑞斯
海神波塞东
2、神的事迹——以鲧和普罗米修斯的事迹为例
3、神话的“历史化”问题 (1)中国神话:神话的“历史化”(见下页例) (2)希腊神话:历史的“神话化”
A、宰我问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令:黄帝三百 年。请问:黄帝者,人耶?抑非人耶?以至于三百年 乎?”……孔子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 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毛诗序》)
“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 三人被发而舞。” (《河图玉版》)
(3)上古歌谣的集体性 (4)上古歌谣的口头性 (5)上古歌谣的形式
3.上古歌谣的保存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 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西雅
││
│
│
│
米修斯
雅典娜│
泊瑟芬 │
│
│
│
│
宙斯+美雅 宙斯+黛欧妮
┌──┬┴──┐
┌─┴─┐
│
│
阿瑞士 希碧赫 发斯特斯 阿波罗 阿蒂蜜丝 荷米斯 阿芙柔黛蒂
四、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a.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 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2)希腊神话:具有完整的谱系
希腊神话主要神明族谱
混沌(Chaos)
│
(天)乌拉诺斯+该亚(地)
│
┌──┬───┬─┴┬─────┐
克罗纳斯+莉亚
科耶斯 + 佛碧
大洋氏+蒂赛斯
│
│
│
┌──┬──┬──┬┴─┬──┐
乐朵+宙斯 ┌──┴─┬────┐
赫丝 普鲁陀 波赛顿 宙斯 +赫拉 狄蜜特+宙斯 │ 普罗米修斯 阿特拉斯 伊比
B.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实用的教训,使上 古荒唐的神怪故事,不为后世正统文人所传承。今天所见到的 神话故事多零散保存在一些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 子》、《世本》等以及先秦诸子文中。
C.神鬼不分,使得原始的信仰保存经常更替,以致散失。如 伏羲和女娲,有学者认为两人是兄妹,有学者则认为伏羲就是 女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先秦两汉文学
主讲:易卫华
第一编 先 秦 文 学
绪论
一. 何谓“先秦”?
1.广义
2.狭义
二.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
1.先秦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 A.印度:佛陀 B.希腊: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 C.中国:老子、孔子等
4、模仿说: A.德谟克利特:“我们是模仿禽兽,从蜘蛛我们学会了 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 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著作残篇》,见《古希腊罗马哲学》)
B.“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 正风乃行,其音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 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间,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1)文学家利用神话只是片断。
(2)文学家对神话加以改造,突出自己的理 解或为了表达某种思想。
五、神话的保存
1、《山海经》
全书共十八卷(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约三万一千多字。记 载了一百多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多条水道,以及这些邦 国、山水的地理关系、风土民俗和重要物产,还记载了众多历史 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活动、世系。
2、探索天体和人类起源的奥秘。
《女娲造人》(P42)、《夸父逐日》、
《盘古开天地》(P41)
3、反映部落之间的斗争。
《黄帝擒蚩尤》、《共工与颛顼争帝》(P45)
三、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希腊神话的比较) 1、神的形象特征 (1)中国神话中神的形象特征(图见后)
A.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山海经·海 内南经》) B.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山海 经·海内东经》) C.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 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山海经·大荒西经》)
五. 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发愤著书的传统 2.忧国忧民的传统 3.放言无惮的传统 4.深于取象的传统
先秦两汉文学阅读书目一览
袁珂 《山海经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余冠英 《诗经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
马茂元 《楚辞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l973年,浙江余姚河 姆渡遗址的发现,遗 址位于余姚县河姆渡 镇的浪墅桥村,先后 发掘的面积达2800平 方米,依遗址年代的 早晚,可以分为两期。 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 6900多年,文化内涵 独特、丰富,被命名 为“河姆渡文化”。
稻穗图案的陶盆 骨镰
红山文化 我国北方地区
新石器时代的考 古学文化,主要 分布于内蒙古的 东南部、辽宁的 西部和河北的北 部,相对年代与 仰韶文化大致相 当,碳十四测年 数据为公元前 3500年左右。
b.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极大地 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 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阮籍、陶渊明、 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特别是小说如 《搜神记》、《太平广记》(小说总集)、 《聊斋志异》、《镜花缘》、
《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2、《淮南子》
西汉前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著。原有《内篇》、《外 篇》、《中篇》,今仅存《内篇》,本名《鸿烈》,刘向校订后 定名为《淮南》,《隋书·经籍志》始题为《淮南子》。
3、《列子》
今本《列子》有《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 《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八篇一百三十四则。
——《大戴礼记·五帝德篇》
B、 子贡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 “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 成,此之谓四面。”
——《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尸子》史
C、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 足。’非一足也。”
附录2:道教神仙谱系 一、道教神仙人物的来源:
1、 对中国古代“天神、地祇、人鬼” 神仙系统的改造。 战国时的《周礼·大宗伯》已有“天神、地祇、人鬼”的神仙系统。 天神: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风伯、雨师; 地祇:社稷、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 人鬼:祖先。 道教直接继承的神仙:玉皇大帝、五老君、五星七曜、北斗七星、四灵二
——《韩非子·外储左下》
4、神话的体系化问题
(1)中国神话:缺乏系统的谱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归纳为三点原因:
A.地域原因。中华民族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以农耕为主, 生活勤苦,所以重实际,轻幻想,不能把往古的传说集合起来 加以熔铸。而希腊半岛三面环洋,浩瀚大洋在古人的眼中总能 引起无限遐想。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善谈、多方术之士,大概 亦缘于濒临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