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

合集下载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1.神话:是古代人民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是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表现了初民的原始理解力,是借助现象以征服自然力并使之形象化的艺术结晶。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话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2.诗经(诗三百):相传为孔子所编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作品。

《诗经》原名“诗”存目311篇,除六篇有目无辞的笙诗外,实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列为儒家“六艺”之一。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诗经》依《风》、《雅》《颂》分类编排。

《风》即“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共160篇,是《诗经》的精华;《雅》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大都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作品,也有少数民谣;《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诗歌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质朴,韵律和谐,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4.诗序:《毛诗》对各诗的解说文,又称《毛诗序》,分小序、大序两种。

小序解说各诗主题,列在各诗之首,篇幅均较短。

大序总论《诗经》全体,列在《诗经》第一篇《关雎》的小序之后,篇幅较长。

《诗序》的解说大多牵强附会,给诗篇强加无根据的政治寓义,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变风变雅:原出自《诗 "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
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
蝶,则必有分矣。此之 谓物化。
庄周梦蝶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 “至德之世,同与群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出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 成群,草木遂长。”(《马蹄》)
的歌颂,也有对政治腐败的揭露;从形式上说,既有类似《诗经》的诗体
赋,也有类似楚辞的骚体赋,还有汉代发展起来的散体赋;从作家和作品 看,汉代辞赋作家有300多人,比较杰出的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
衡等等,汉代辞赋的作品有3000多篇,形成了汉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景观。
汉朝的政论哲理散文已趋于成熟。比较杰出的政论散文作家有贾谊、晁
《庄子》一书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 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著,外、杂多为门人所著,不完全代表庄
子的思想。
《庄子》一书文学性很强,不仅结构灵活,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 义色彩,而且时常借用寓言的形式来表达,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之中,
有着浓郁的诗意和开阔的意境,给后世诗人和小说家以无穷的启发
彪》,王粲的《七哀诗》和《登楼赋》等。
第二节 先秦两汉文学成就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作305篇。因所配乐曲
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前 11 世
纪-前6世纪) ,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 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诗(周初)——诗三百(春秋)——诗经(西汉)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先秦及两汉文学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先秦及两汉文学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先秦及两汉文学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成员之一,其地位之所以重要,得益于其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

追溯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八个阶段。

先秦文学文学艺术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原始人类的双手、大脑及语言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人类开始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为文学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

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包括了从古代歌谣到神话传说,再到早期散文的发展过程。

古代歌谣因为是口头创作,所以很少流传下来。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古代歌谣在周代的继续发展,它收集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的诗歌,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

《诗经》现存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继《诗经》之后,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的出现,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限制。

它的特点是,字句较多,每句字数六言、七言、八言都有,并且句中有楚声“兮”字,配合上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飞腾的想象、瑰丽的色彩,把中国诗歌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并成为汉赋体制形成的重要来源。

神话也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他是人和自然斗争过程中,由于当时生产力条件地下和原始人类知识的有限,他们只能凭借想象,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幻想。

因此神话成为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对后代的诗歌、小说、戏曲都有很大的影响。

继《诗经》的诗歌高潮之后,从春秋后期到战国时代,兴起了散文的高潮,特别是战国,达到了散文的鼎盛时期。

散文的发展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历史散文著作主要有鲁人左丘明所作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及国别体史书《国语》,西汉刘向编校整理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诸子散文是表述各家思想的说理文,包括《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中国古代文学,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七个历史时段,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在创作和理论上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一)先秦文学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等。

(刘安:《淮南子》)②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存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到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就是散文《谏指摘书》。

③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篇分风、雅、赞歌三类.风是民歌,雅就是乐歌,赞歌就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就是比、启、诗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中国的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重要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传文学进行一番史论探讨。

一、先秦史传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起源和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的史传文学主要表现为《尚书》、《春秋》、《左传》等历史著作。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史书,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其简练的文字和严谨的叙事风格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左传》则是《春秋》的注解,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古代史传文学的杰作。

先秦史传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视史实,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二是文字简练,叙事严谨,体现了古代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三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人物形象塑造,使历史事件更加鲜活。

二、两汉史传文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史传文学主要表现为《史记》、《汉书》等史书。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司马迁以卓越的史学才华和文学才华,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史学巨著。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

《汉书》则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书,其作者班固在继承《史记》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使《汉书》具有更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两汉史传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史料丰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加详尽;二是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生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心理分析,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三是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不仅注重叙事的生动性,还追求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深刻。

三、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影响与意义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

1.《庄子》文艺观的主要内 容
• A、崇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 学思想之核心。
• B、“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 C、“得意忘言”论。 • D、《庄子》文艺思想具有浪漫主义和
象征主义特征,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 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一边,均与 《庄子》有着较深的关系。
• (三)《庄子》的道家文艺观
(一)《论语》中孔子为代表的 儒家的文艺观
• 1.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 • 2.《论语》的“兴、观、群、怨”
说 • 3.《论语》的“思无邪”说 • 4. 《论语》的“尽善尽美”说 • 5. 孔子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 儒家文论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艺思想, 其内容主要是关注文艺的根本性质、文艺的 社会功能和作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文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等等问题。 儒家文论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公元前 551~479),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伟大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 是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很可能也是 世界上第一位重要的文论家,因为他比西方 文论的鼻祖柏拉图(公元前427~374)和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都要早些。
一、先秦文论
• ㈠ 何谓先秦
• 所谓“先秦”,指的是中国秦王朝(前221~前 206)以前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包含着几个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 建社会初期)。
• ㈡ 先秦文论的特点
• 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各个部门的界限不是很清 楚,文史哲不分,诗乐舞合一,还没有明确、科学 的文学观念。
• [影响]“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 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 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 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 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 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 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 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 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 社会

先秦两汉文学史年表

先秦两汉文学史年表

先秦两汉文学史年表约公元前5000—前3000仰韶文化。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恙寨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有简单的刻划符号。

约公元前4500—前2600大汉口文化。

向父系氏族过渡,氏族开始解体。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诸城前寨等遗址出土了若干陶器,上面刻有接近图像文字的符号。

传说时代伏羲氏作八卦。

神农时,有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黄帝时,有葛天氏之乐。

尧时,有《击壤歌》、《康衢歌》、《尧戒》。

舜时,有《卿云歌》、《君臣质歌》、《南风歌》、《舜祠田歌》。

禹时,涂山氏之女歌“候人兮猗”,实为南音之始。

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禹死,启杀原定的继承人伯益而嗣位,夏朝建立。

启时,传说有乐舞《九韶》、《九辩》、《九歌》等。

帝孔甲时,传说有《破斧歌》,为东音之始。

帝孔甲时,传说有《盘盂》铭26篇。

公元前16世纪汤败夏帝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传说汤祷于桑林,舞《大濩》,歌《晨露》(已佚)。

公元前14世纪帝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商复盛。

盘庚迁殷时作《尚书·盘庚》。

自1899年始在殷墟发现甲骨刻辞。

1928年以后经多次发掘,又有大量的甲骨刻辞出土。

《诗经·商颂》5篇为商时作品(依古文经学家之说)。

《周易》卦爻辞传说为殷商后期所作。

公元前11世纪传说周文王被商王纣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演《易》八卦为六十四卦。

周武王率众部族伐纣,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箕子向武王陈《尚书·洪范》。

传说武王伐纣后,周公作《大武》舞,有6章歌词与之相应,据说为《诗经·周颂》之《昊天有成命》、《武》、《赉》、《般》、《酌》、《桓》武王时期,著名的青铜器铭文有利簋铭文、天亡簋铭文等。

《尚书》之《君奭》、《康诰》、《召诰》、《洛诰》、《多士》、《无逸》、《立政》、《大诰》诸篇记周公之言论。

周康王即位时,作《康王之诰》。

康王时,大盂鼎、小盂鼎刻有记事铭文。

周共和元年庚申(前841)国人起义,厉王出奔。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教桉-2024鲜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教桉-2024鲜版
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们 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
方式,也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基础。
12
道家思想在《老子》、《庄子》中体现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所著,阐述了道家的核心思想, 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另一部重要著作,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书中通过许多寓言 和故事来表达道家的思想,如“逍遥游”、“齐物论”等。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散文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以《尚书》、《春秋》、《左传》等为代表,语言简练 质朴,记事翔实。诸子散文则以《论语》、《孟子》、《墨子》等为代表,阐述各家思想学说,语言生动犀 利。
寓言
先秦寓言是先秦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体裁。它通常以简短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揭示某种道 理或哲理。先秦寓言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
文学样式的嬗变
03
两汉文学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如
汉赋、乐府诗等。
16
汉代赋体文学创作及成就
1
赋的兴起与发展
赋是两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从楚 辞中发展而来,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
汉代赋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汉代赋的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 他们的作品如《子虚赋》、《上林赋》等,展现 了汉代赋的独特魅力。
法家学说是由商鞅、韩非等人创立的,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 性和强制性。法家学说在秦朝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4/3/27
兵家学说主要研究军事战略和战术,代表人物有孙子、吴起等。兵家学 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大一古代文学先秦两汉知识点

大一古代文学先秦两汉知识点

大一古代文学先秦两汉知识点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形成了以《诗经》、《楚辞》、《离骚》、《庄子》等为代表的古代文学经典,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先秦两汉古代文学的知识点。

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纂于先秦时期,包括《风》、《雅》、《颂》等三个部分。

它以其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先秦时期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社会风气。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君王和贵族的《国风》,也有描写平民百姓生活的《民间风》。

其中,《离骚》是《楚辞》中的杰出代表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二、《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楚辞》的作者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通过《离骚》等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沉沦和个人命运的悲愤之情。

《楚辞》以其独特的骚体诗风脱颖而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独角鲸”。

三、《庄子》是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是先秦两汉时期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庄子》的作者庄子是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提出了“道”、“无为而治”等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观点。

《庄子》通过对寓言故事和讲故事的形式,阐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四、《史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编写而成,纪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史记》分为纪传体和编年体两部分,其中《纪传体》以史家的立场,透过个人的经历与命运,展示了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塑造了众多历史英雄的形象。

《史记》以其细致入微的记述和独特的叙事手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以上是关于先秦两汉古代文学的一些知识点的论述。

这些古代文学经典和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而被后世奉为经典,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发展时期之一,当时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体,其中包括诗歌、论著、小说等。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哲学思想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有《论语》、《孟子》、《礼记》等。

这些作品提供了对于当时社会、政治、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并且为后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则较为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描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传奇故事,对于后来的中国文学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 先秦两汉文学的概述先秦两汉文学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和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论语等,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楚辞、汉赋等。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期有很高的影响力,在后世也都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2.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为口头文学,包括传说、歌谣、谚语等。

先秦时期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诗经》。

《诗经》收集了先秦时期的历史、宗教、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学作品。

其中有许多传世的名篇,如《大雅》、《小雅》、《周南》等。

另外,先秦时期还有许多著名的口头文学作品,如《传说》、《歌谣》、《谚语》等。

这些作品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蕴含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思想。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3. 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史记、尚书、周礼和诗经等,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名著,例如《汉书》、《汉武帝传》、《汉魏六朝文》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摘要:一、引言二、先秦史传文学的发展1.诗经和楚辞2.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三、秦汉史传文学的演变1.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学变化2.汉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四、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特点1.社会背景的影响2.文学主题和表现手法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史传文学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发展、演变、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风貌。

二、先秦史传文学的发展先秦时期,史传文学主要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存在。

其中,诗经和楚辞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成果。

1.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文化的结晶,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楚辞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形式多样,情感丰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先秦时期,散文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散文的代表。

史传散文主要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诸子散文主要以《论语》、《孟子》、《庄子》为代表。

这些散文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变革。

三、秦汉史传文学的演变秦汉时期,史传文学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学变化秦统一六国后,文学创作受到了政治统一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歌颂统一、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同时,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对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2.汉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汉代是史传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有《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巨著。

汉代文学以历史为背景,以人物为中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特点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背景的影响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背景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文学的历史悠久,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被创作出来,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收集了唐代以前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民族史诗、宫廷咏史、爱情诗歌等。

《诗经》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孟子》是对儒家思想的阐述和发展。

《孟子》以散文的方式写成,内容包
括人性、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

《孟子》对于古代文学的发
展和儒家思想的推广具有重要影响。

两汉文学
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重要成果,它是一部历史
著作,记录了从上古传说到汉朝的历史事件。

《史记》通过生动的
语言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的发展过程。

它不仅对后来历史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
丰富的素材。

乐府诗
乐府诗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音乐伴奏而诞生,
因此被称为乐府诗。

这种诗歌形式多以民间故事、咏史赋诗等为主题,内容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乐府诗对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发
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历史阶段。

在这个时期,诸如《诗经》、《孟子》、《史记》和乐府诗等经典作品催生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也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学是指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风格的文学。

它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的起源阶段,主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歌总集,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

二、汉代文学汉代文学以辞赋和散文为主,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是汉赋的典范之作。

汉代散文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著名,班固的《汉书》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散文作品。

三、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诗歌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唐代诗人层出不穷,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被誉为“诗仙”、“诗圣”、“诗鬼”。

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等作品体现了豪放、奔放的个性;杜甫的《春望》、《三吏》等作品则展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则以平实易懂著称。

四、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词为主,诗、赋、散文等也有很高的发展。

宋代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赤壁怀古》等作品展现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作品则体现了婉约词风;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作品则以柔美、哀怨著称。

五、元明清文学元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成为文学的主流。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明清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过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六、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作品赏析

先秦两汉文学 作品赏析

诗经一《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

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1.这是一首征役诗,诗歌以远征归来的战士的口吻回顾了对猃狁的战争,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既描写了战争的紧张艰辛,周军的威武,抒发了对战争中的孤独思乡哀怨之情,又表现了战士的深明大义,是《诗经》中表现战争题材的优秀作品。

在题材上开后代边塞诗之先河。

2.本诗共六章,前五章均是回忆。

一、二、三章回忆征战猃狁的劳苦与忧愁,四、五章回忆对敌作战的不敢懈怠,到处转战的紧张艰辛情景,战士们为国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六章由回忆出征时春风杨柳中亲人送别写到归途中的雨雪霏霏凄寒寂寞的情景,并写出了归来战士劳累又忧伤的形象和心情,抒写了无人理解和宽慰、难以言喻的哀伤心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回忆当年春天出征时的景象,暗含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实写作者冬天归来时景象,表现出孤寂凄凉之情。

此四句,曾被古人认为是《诗经》中最佳的诗句,不仅因此自然成对且十分工整,而且对比鲜明,更妙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而倍增其哀乐”,借物写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意在言外。

3.本诗既有叙事又有抒情,但重在抒情。

诗歌采用了叙事言情、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等多种抒情手法。

前三章的起兴暗寓着征战时间的长久与征战的劳苦,与哀怨的情感相生相映。

尤其是诗的第六章在写景抒情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地。

诗的结构主要以一系列回忆的镜头的组合,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了从军征战的生活。

先秦两汉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海大版

先秦两汉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海大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总绪1.古代文学史总体特征:①历史:源远流长②作品:浩如烟海③作家:灿若繁星④观念:关乎“经济”⑤艺术:长于抒情2.先秦文学的发展阶段(1)史前文化与口头文学文字产生以前的口头文学:上古歌谣、古代神话(2)书写文学的萌芽:①书面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金文、《易》卦爻辞②书面诗歌的萌芽:甲骨卜辞、金文、《易》卦爻辞韵语3.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时期文学①诗歌:《诗经》②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4.战国文化与战国文学①诗歌:楚辞②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第一章上古歌谣与古代神话一、上古歌谣1.《候人歌》:“候人兮猗”2.起源:无法作出科学解释,只能作出形象解释3.基本性质:①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以对世界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通过不自觉的集体创作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艺术意味的口头部落故事,它以想象、幻想的方式和超自然的形象反映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

②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民族精神③从思维方法角度看:比拟类推4.中国创世神话为何迟至三国才见诸文字记载?受印度佛教传入的影响,中国人开始寻找自己的创世神5.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思想影响①探索现实的忧患精神②博大坚韧的抗争精神(2)艺术影响①奇幻神异的浪漫精神②悲壮崇高的美学精神③题材与原型的传承④诗性思维的启迪·第二章文字的产生和书写文学的萌芽1.萌芽状态的散文①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②钟鼎文③商周之际《易》卦爻辞·区分《易》《周易》与《易经》《周易》:相传系周人所作,故称。

一说周系周密、周遍、周流之义,故称。

《易》:《周易》之简称,“易”有“变易”“简易”和“不易”诸义。

《易经》:广义,即《周易》;狭义,特指《周易》中与《传》(《易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易经》+《易传》=《周易》2.萌芽状态的诗歌:甲骨文、金文、《易》卦爻辞之韵语·第三章《诗经》一、西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文化土壤与文学风貌(一)从“神本”到“人本”1.西周:礼乐文化建设与小一统的“前轴心时代”2.春秋(前770—前476)“礼坏乐崩”与“轴心时代”的来临3.制礼作乐对文献制度萌发的刺激、对经典文献生成的推动·讨论:春秋为何依然是“礼乐时代”?A “周礼尽在鲁”B 尊王攘夷:多极均势下的争霸策略C 宗族斗争留有余地(二)战国“士文化”与战国文学风貌战国世风与士风:尚武、尚智、尚利、尚变二、《诗经》概说1.“六义”《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曰雅,六日颂。

先秦两汉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两汉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就是秦先,即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作品305篇,《诗经》存目311篇。

《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

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在齐担任祭酒。

后适楚,春申君让他作兰陵令。

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免。

最后死于兰陵。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于韩国贵族之家,是韩之诸公子。

曾师事儒学大师荀况,与李斯是同学。

《韩非子》是韩非死后由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之文章编成。

今传《韩非子》20卷,55篇。

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梁启雄《韩非子浅解》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韩非子校注》是比较好的本子。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铺也。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汉赋的发展、分类和特点。

汉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阶段。

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

西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后,蔡邕、赵壹等人也大力创作抒情小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约五十二万字,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一.先秦社会形态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

二.先秦文学起源1 .上古歌谣或神话(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娟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上古神话:上古先明对自然地解释而产生了上古神话,对自然的恐惧和未知。

2 .巫觋:记录商事;谛听上帝旨意。

3 .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甲骨文与金文里现存已知最早的文字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 .文学形态或特点1 .文史哲统一2.诗、乐、舞不分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特点:现诗(文学性)古诗(音乐性、文学性、创造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补充:唐诗一燕乐词牌定曲:四 .先秦作者的流变(身份转变)1 .巫觋T 周公(制礼、作乐) 礼:社会规范、统治制度。

左史记舍,右史记事。

《起居注》记录皇帝私事 左丘是史官“学在官府”礼崩乐坏2 .史官3.贵族4.上阶层五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一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1 .《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 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 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2 .《诗经》作者:参与人数众多,既有贵族也有士阶层;十五国风作1.原始文化一夏商文学3.百家争鸣一战国文学 2.礼乐文化一西周春秋文学4.楚地文化一楚辞第一章《诗经》者是平民百姓,多是集体创作。

3 .《诗经》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4 .《诗经》来源:公亲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诗经》编订:孔子为《诗经》正乐,周王朝的乐管在《诗经》的 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先秦两汉文学概述

先秦两汉文学概述

3.文学 包括散文、汉赋和诗歌
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
(一)散文 1.历史散文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 历史,创立的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开辟了 纪传文学的新纪元。班固的《汉书》继承 《史记》体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 2.政论散文 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又名《治 安策》) 晁错:《论贵粟疏》
四.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四)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所谓“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大 抵是指善用比喻,多用寓言,使文章具有形 象性和生动性。这的确是先秦文学的一个明 显特征。这是清人章学诚概括的,章学诚列 举了《诗经》、《离骚》、《庄子》、《列 子》和《战国策》等作品为例证明,其实, 先秦之文,如儒、墨、法各家著作,无不具 有这样的特征。
三.先秦文学的特点
1.创始性:具有开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 力 2.综合性: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 合 3.实用性:反映社会现实 4.随意性:言论自由
四.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 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 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 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 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括 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作 《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 “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 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三)诗歌 2.文人五言诗 (2)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长于抒情,善于融情入景,寓景于情。如《迢迢牵 牛星》,通篇通过假想的织女形象的描绘,抒写男 女离别之情,全篇都是写景,而情在其中。 善用比兴寄托手法,言近旨远,余味无穷。如《冉 冉孤生竹》开头即以孤竹结根泰山喻女子托身君子, 以“兔丝附女萝”喻女子之依恋与柔情,为后文抒 写女子的久别哀怨作了很好铺垫。《行行重行行》 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反。”皆为比兴,含意深远。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实用版】目录一、引言:简述先秦两汉文学的研究意义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先秦两汉文学的主要成就:诗经、楚辞、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三、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的特点及影响四、先秦两汉文论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启示五、总结:对先秦两汉文学史传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进行总结正文一、引言先秦两汉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论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先秦两汉文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学理论体系,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先秦两汉文学的主要成就先秦两汉文学的主要成就包括《诗经》、《楚辞》、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计 305 篇。

它以朴实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被誉为“诗史之源”。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的瑰宝,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和理想追求。

史传散文是先秦两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为主,以叙事和描写为主要手法,如《左传》、《史记》等。

诸子散文是战国时期诸子学派的代表作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如《论语》、《道德经》、《墨子》等。

它们以论述和辩论为主要手法,探讨了哲学、政治、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的特点及影响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其特点。

史传散文以历史为依据,以客观叙述为原则,注重事实的记载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诸子散文则以论述和辩论为主要手法,注重观点的阐述和论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逻辑性。

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奠定了我国散文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

同时,它们也为后世文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思想资源。

四、先秦两汉文论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启示先秦两汉文论的发展对我国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极大地 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 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阮籍、陶渊明、 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特别是小说如 《搜神记》、《太平广记》(小说总集)、 《聊斋志异》、《镜花缘》、
《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2、探索天体和人类起源的奥秘。
《女娲造人》(P42)、《夸父逐日》、
《盘古开天地》(P41)
3、反映部落之间的斗争。
《黄帝擒蚩尤》、《共工与颛顼争帝》(P45)
三、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希腊神话的比较) 1、神的形象特征 (1)中国神话中神的形象特征(图见后)
A.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山海经·海 内南经》) B.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山海 经·海内东经》) C.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 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山海经·大荒西经》)
(1)文学家利用神话只是片断。
(2)文学家对神话加以改造,突出自己的理 解或为了表达某种思想。
五、神话的保存
1、《山海经》
全书共十八卷(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约三万一千多字。记 载了一百多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多条水道,以及这些邦 国、山水的地理关系、风土民俗和重要物产,还记载了众多历史 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活动、世系。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音初篇》)
二、上古歌谣 1.上古歌谣的内容 (1)再现劳动过程的: 《吴越春秋·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
字)。 《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2)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 《礼记·郊特牲·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中国古代文学史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先秦两汉文学
主讲:易卫华
第一编 先 秦 文 学
绪论
一. 何谓“先秦”?
1.广义
2.狭义
二.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
1.先秦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 A.印度:佛陀 B.希腊: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 C.中国:老子、孔子等
2、《淮南子》
西汉前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著。原有《内篇》、《外 篇》、《中篇》,今仅存《内篇》,本名《鸿烈》,刘向校订后 定名为《淮南》,《隋书·经籍志》始题为《淮南子》。
3、《列子》
今本《列子》有《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 《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八篇一百三十四则。
杨伯俊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1984年版
杨伯俊 《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 1984年版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费振刚 《全汉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韩兆琦、吕伯涛《汉代散文史稿》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1959年版
马茂元 《古诗十九首探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6年版
(2)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特征(图见后)
地神该亚(Gaea)
帕尔纳索斯神山

宙斯
战神爱瑞斯
海神波塞东
2、神的事迹——以鲧和普罗米修斯的事迹为例
3、神话的“历史化”问题 (1)中国神话:神话的“历史化”(见下页例) (2)希腊神话:历史的“神话化”
பைடு நூலகம்
A、宰我问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令:黄帝三百 年。请问:黄帝者,人耶?抑非人耶?以至于三百年 乎?”……孔子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 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4、屈原《天问》
附录1:少数民族神话 1、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2、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 3、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 4、彝族神话:《人类和石头的战争》、《开天辟地》等。 5、苗族:金银铸日月神话 6、壮族:《侯野射太阳》 7、瑶族:《射太阳》 8、布依族:《王姜射日》 9、彝族:《吉智高卢射日月》 10、布朗族:《顾米亚射日月》
五. 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发愤著书的传统 2.忧国忧民的传统 3.放言无惮的传统 4.深于取象的传统
先秦两汉文学阅读书目一览
袁珂 《山海经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余冠英 《诗经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
马茂元 《楚辞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3)反映上古婚姻制度的: 《周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
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4)反映战争内容的: 《周易·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5)思恋之歌 《吕氏春秋·音初篇·候人歌》:候人兮猗。
2.上古歌谣的主要特征: (1)上古歌谣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2)希腊神话:具有完整的谱系
希腊神话主要神明族谱
混沌(Chaos)

(天)乌拉诺斯+该亚(地)

┌──┬───┬─┴┬─────┐
克罗纳斯+莉亚
科耶斯 + 佛碧
大洋氏+蒂赛斯



┌──┬──┬──┬┴─┬──┐
乐朵+宙斯 ┌──┴─┬────┐
赫丝 普鲁陀 波赛顿 宙斯 +赫拉 狄蜜特+宙斯 │ 普罗米修斯 阿特拉斯 伊比
十八宿、真武大帝、雷神及东岳、城隍、土地等; 2、对神话传说人物的继承和改造。
附录2:道教神仙谱系 一、道教神仙人物的来源:
1、 对中国古代“天神、地祇、人鬼” 神仙系统的改造。 战国时的《周礼·大宗伯》已有“天神、地祇、人鬼”的神仙系统。 天神: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风伯、雨师; 地祇:社稷、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 人鬼:祖先。 道教直接继承的神仙:玉皇大帝、五老君、五星七曜、北斗七星、四灵二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
5、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说 A.普列汉诺夫:“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 象,只是后来才站在审美观点来看待他们。” (《没有 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
“在原始种族中,各种各样的劳动,有它各种各样的歌, 那调子常常是极精确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 动作的韵律。” (《艺术论》)
2.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的关系
A.原始文化与上古歌谣、神话 B.礼乐文化与《诗经》 C.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D.理性精神的高涨与诸子散文 E.荆楚文化与楚辞
三. 先秦文学的内容
四. 先秦文学的存在形态 1.散文:文史哲不分 2.诗歌:诗乐舞紧密结合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4.成熟的文学作品出现
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版
本节作业:
1.掌握:先秦文学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先秦文学的特点 3.掌握: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 上古文学
上 古 文 明 概 览
1976-1978年,考古 工作者在河北武安发 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磁 山遗址,据14C测年, 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 6050-前5490年, 距今已近8000年。
l973年,浙江余姚河 姆渡遗址的发现,遗 址位于余姚县河姆渡 镇的浪墅桥村,先后 发掘的面积达2800平 方米,依遗址年代的 早晚,可以分为两期。 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 6900多年,文化内涵 独特、丰富,被命名 为“河姆渡文化”。
稻穗图案的陶盆 骨镰
红山文化 我国北方地区
新石器时代的考 古学文化,主要 分布于内蒙古的 东南部、辽宁的 西部和河北的北 部,相对年代与 仰韶文化大致相 当,碳十四测年 数据为公元前 3500年左右。
B.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 ”
(《吕氏春秋》)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子·道应训》)
鲁迅:“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 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 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西雅
││



米修斯
雅典娜│
泊瑟芬 │




宙斯+美雅 宙斯+黛欧妮
┌──┬┴──┐
┌─┴─┐


阿瑞士 希碧赫 发斯特斯 阿波罗 阿蒂蜜丝 荷米斯 阿芙柔黛蒂
四、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a.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 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第二节 古代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神话与传说、寓言的异同 二、古代神话的内容 三、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希腊神话的比较) 四、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五、神话的保存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与上古歌谣 一、文学艺术的起源
1、游戏说: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2、剩余精力发泄说:席勒
3、心灵表现说: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 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艺术论》)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 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术,四曰‘奋五谷’,五曰 ‘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 之极’。” (《吕氏春秋·古乐篇》)
(2)上古歌谣与音乐及舞蹈有密切的关系——综合性。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
4、模仿说: A.德谟克利特:“我们是模仿禽兽,从蜘蛛我们学会了 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 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著作残篇》,见《古希腊罗马哲学》)
B.“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 正风乃行,其音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 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间,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