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第5课_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管理
城市 职能 及格 局
不再受官府监控 经济职能加强 打破坊市界限, 出现娱乐场所
4.唐宋以来新兴城市的崛起:
海外贸易发展 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商品经济发展
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 特点:
①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②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 ③经济功能强 ④专业化特色
三、政策因素:重农抑商
1.含义 2.原因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演变
统治者商业政策的变化
政策 影响
战国前: 重视与鼓励 ——商业得以迅速发展。
重农抑商 战国—秦汉:
——沉重打击了民间商业。 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
鼓励外贸、官商分利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中唐以来: 商业繁荣。 重农抑商、限制外贸——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 明清: 芽的发展。导致中国 日益落后
课堂练习
3、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 特点是( )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课堂练习
4、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 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 制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④明清兴 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10分) 原因: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因地制宜;传统手工 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6分) 启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寻求出路, 开拓进取。(4分)
• • • • • • • • • •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陕西省蓝田县前卫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共15张PPT)

课程探究
思考感悟
实战演练
二拓展、思维古训练代 货 币 演 变
【思考成因】政府调整货币政策的目的及意义。 【概括规律】货币变化的趋势。 【感悟启示】货币稳定的重要性。 【运用解题】试题演练
课程探究
思考感悟
实战演练
三拓展、思维中训练国 古 代 交 通 演 变
【思考成因】著名交通工程形成原因。 【概括规律】丝绸之路的兴衰。 【感悟启示】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运用解题】试题演练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规律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2、城市职能不断完善。如唐朝有邸店和柜坊,北宋 产生娱乐场所“瓦子”。 3、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 模扩大,城市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4、从大都市繁荣到中小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
课程探究
思考感悟
实战演练
课堂小结
朝代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中国古代商业
商人与贸易
货币
交通
城市
政策
【获取史料】【思考成因】【概括规律】【感悟启示】
今日中国
商业的强大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基础,近现代每个崛起的大国都可以说是商业大国商业强国。而今随着世界性贸易发 展和全球化的浪潮,今日中国可以从古代商业发展的血脉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请结合社会现实来说明。
政策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金融 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货币发展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三、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四、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演变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自己

自给自足和城市的兴衰
随着农业革命的发展和贸易的增加,城市商业兴起,人们对自给自足的依赖 逐渐减少。
城市化如何影响了商业?
城市化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商机,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商业活动
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生产和交换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商品,参与了当时的商 业活动。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自 给
在农耕时代,商业和城市起源于农产品的交换和贸易。经济特化改变了农村 经济,农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自给自足经济在这个时代非常重要。
农耕时代的商业起源
商业起源于农产品的交换和贸易,人们开始用农产易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获得多样化的食物和商品,促 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农业革命如何促进城市化?
人口迁移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加速了城 市的发展和扩张。
市场的形成
农业革命带来了更多的农产品, 促进了市场的形成和城市商业的 兴起。
贸易网络
农产品的交换和贸易形成了广泛 的贸易网络,连接了不同的城市 和地区。
自给自足经济在农耕时代的重要性
自给自足经济是农耕时代人们生活的基础,他们生产自己所需的食物和物品。
经济特化如何改变了农村经济?
经济特化使农村经济从自给自足转变为专业化的生产,农民开始专注于特定 的农产品或手工业品。
农业革命对商业和城市的影响
1
增加的产量
农业革命带来了更多的粮食和商品供应,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2
人口增长
农业革命导致人口增长,促进了城市化和市场的形成。
3
新的农产品
农业革命引入了新的农产品,创造了新的商机和贸易需求。
无所不用其极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问题一: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1、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西域及阿拉伯、波斯商人往来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2、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5、明清:首先、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其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然后、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最后、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出现大商帮。
问题二: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周秦到唐代:县以上的城市,市作为交易所,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居民隔开。
县以下一般禁止设市,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代表:唐代长安城)2、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
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村庄,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问题三:重农抑商原因:由于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于是出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发展阶段:战国产生,汉加强,中唐松动,明清强化。
影响:1、重农(积极):促进农业和封建经济;2、抑商(弊端):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问题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1、农业发达: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双季稻大范围种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棉花广泛种植,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手工业发达:工农业生产技术著作是《天工开物》;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厂作坊,占据主导地位;3、商业繁荣: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4、国力强盛:突出变现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
问题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时间、阻碍因素。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时间(标志):明中叶以后,以自由雇佣劳动力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出现;阻碍因素:1、小农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2、官府沉重剥削、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窄;3、“海禁”、“矿禁”、“闭关锁国”政策。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汇总

材料反映了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南方; 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北方,这说明国内 的商品市场连成一片。
以农业为本的小农经济是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封 建制度的基础,所以古代 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以维 护封建统治!
商 •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帮 •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时间
发展 概 况
商朝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出现私商;形成著名都会
隋唐 宋 元 明清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国际贸易繁荣
最早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 非农业税 农业税:非
贯)
(万贯) 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 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 北朝时期城市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由于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造成了购买的不方便。
中国四大名镇
冶 铁 广东佛山镇 业
棉 河南朱仙镇 纺
业
航 湖北汉口镇 运 业
江西景德镇 制 瓷 业
2009辽宁高考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 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三、重农抑商政策
2、发展历程: (1)从战国至秦汉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表现: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3)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表现: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
民间对外发展
三、重农抑商政策
3、评价:
(1)这一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2)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 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 (3)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 面。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已经出现,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极力压抑 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 水平之上,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 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 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时期的商业
《估客乐》· 元缜 ……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 藩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 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 到长安城。…… 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引发这些历史现 象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出现大都会,中原与少数民族、外商经商频繁,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 期。 原因:政治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交通发达;农业、手 工业发展;开放的对外关系;民族交往密切等
二、城市的繁荣
不同: 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 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 时间受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 了街市,取消了地点、时间限制,商业活动不 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 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 速发展,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等。
《园地导练》岳麓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以诗说史】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凉州词》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
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
它们要把货物运送到哪里呢?应该是运到安西(安西都护府是唐政府设立的管理新疆南部的机构)吧。
这是一首反映唐代丝绸之路的诗歌。
丝绸之路开通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成为古代东西方一条重要的商路。
【课标点击】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商业的发展1.产生:商朝时期,①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②政策。
2.发展:③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高峰(1)④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各地商人往来频繁,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2)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3)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4.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1)⑥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⑦、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清单二城市的繁荣1.自周秦至唐代(1)城市商业情况a.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bcd2abcd城市功能:城市的⑥大大增强。
(2)唐宋时期,海上⑦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3.明清时期:除了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⑧为盛。
清单三“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的①和商人②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发展历程)汉代,④“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5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你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积极方面: 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方面: 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到明清时期,遏制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 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较早,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与农业、手工业紧密相联,相辅相承; 3.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4.货币种类丰富,商人群体活跃 5.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6.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 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 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
以上几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经济 思想?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三、“重农抑商 ”▲
▲
①战国:商鞅变法。 推行:②汉初:限制商人的政策。 ③中唐:重农抑商政策有了 松动。 影响: ④明清: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现象?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现象:商业的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 动。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给商业 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 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某 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的发展成为 大势所趋。
具体表现?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大 商 人 ( 私 范蠡,越国大夫,弃官从商,商 “奇货可居” 、“一字千金 ) 至山东定陶,改名陶朱公,成 了富甲天下的巨商 从经商到从政为秦相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3课时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 岳麓版必修2

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时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 发展与迟滞
职业商人 工商食官 私商
丝绸之路
商
业
的
发
展
商业
货币
商帮
提示:商业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古代商业发 展呈现出繁荣景象。但这是相对的,商业活动受到官府严格限 制,主要集中在城市进行。从全国范围来看,“男耕女织式” 的经营方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重难要点突破
易错易混点
1.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误区 误区一:“重农抑商”政策是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采取的经
济 政策。 “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而不是自古
就 有的。商鞅变法以前的管仲改革,就重视工商业发展。 误区二:“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尽管“重农抑商”政策为很多朝代所奉行,但工商业的发展是
客观题突破
最新高考示例
【例1】 (2009·辽宁·宁夏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
商
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答案:D
【例2】 (2009·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 “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 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区别 (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但欢 迎外国人来华贸易,不过这种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 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zy)

市场规模有限
受限于地域和人口分布,市场规模相 对较小,限制了商业的发展空间。
交易手段单一
主要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缺乏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限制了交易的便 捷性和规模。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面临的挑战
自然灾害的影响
社会动荡的冲击
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粮食供 应不稳定,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 。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contents
目录
• 农耕时代概述 • 农耕时代的商业发展 • 农耕时代的城市兴起 •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关系 • 农耕时代商业与城市的局限和挑战
01 农耕时代概述
农耕时代的背景和特点
农业是主要生产活动
农耕技术的演进
农耕时代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人 们依赖土地和农作物为生。
城市的起源和早期形态
农业发展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生 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在 固定的地点定居,形成了 早期的聚落。
防御需求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人们 开始建造城墙等防御设施, 形成了城市的雏形。
宗教与文化中心
一些聚落因宗教或文化原 因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城 市。
城市的功能和结构
经济中心
城市成为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中心, 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01
02
03
04
商业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生产,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
商业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与合 作,推动了文化和技术的传播
与创新。
商业使得社会阶层流动变得可 能,一些商人通过积累财富和 资源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精英
。
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 影响,如贫富分化、道德沦丧
等问题。
03 农耕时代的城市兴起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

商人阶层与商业组织
商人阶层
在农耕时代,商人阶层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他们通过从事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力 量。
商业组织
在农耕时代,商业组织的形式主要包括行会、商帮、贸易公司等。行会是商人自发组成的组织,主要用于保护自 身利益;商帮则是由地域性的商人组成的团体,主要目的是进行区域内的贸易;贸易公司则是较为先进的商业组 织形式,主要从事长途贩运和国际贸易。
商业交易的方式与手段
商业交易的方式
在农耕时代,商业交易的方式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以物易物 、货币交换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交换逐渐成为主要的 交易方式。
商业交易的手段
在农耕时代,商业交易的手段主要包括市场交易、集市贸易 、行商贸易等。市场交易是指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的交易,集 市贸易是指定期举行的集市上的交易,而行商贸易则是指商 人长途贩运进行的交易。
城市成为统治者或贵族的居住地, 拥有行政管理和司法机构。
经济中心
城市聚集了手工业、商业和贸易 活动,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
文化中心
城市成为文化、教育和艺术活动 的场所,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知
识。
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经济联系
城市从农村获取农产品和原材料, 同时向农村提供制成品和服务。
社会结构
城市与农村在人口分布、社会阶层 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03
商业活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水
平。
城市对商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提供安全保障
城市作为政治、军事中心,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
促进信息交流
城市是文化和信息的交流中心,有利于商业信息的传播。
聚集财富与资源
城市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财富和资源,促进了商业 发展。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4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规范练14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选择题1.(2021·河南洛阳5月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大梁(魏)、临淄(齐)、邯郸(赵)等城市兴起;北方良马、东方鱼盐、西方皮革等均出现在中原市场上;范蠡、吕不韦等“累资巨万”的大商人成为诸侯座上宾。
这表明( )A.重农抑商思想逐渐受到冲击B.商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C.社会大变革推动了商业发展D.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2.(2021·江苏徐州二模)唐武德四年,李渊改革币制,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如图)。
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
“开元通宝”的出现( )A.标志币制趋向成熟B.实现书法功能转变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促进国家走向统一3.(2021·湖北武汉5月模拟)明代,富商大贾经常通过牙行在产地收购棉布,“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京洛标客,往来不绝”。
这些商人往往成为产、销中介。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民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南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小农经济的分散和脆弱D.地区性的商业资本活跃4.(2021·广西5月联考)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汉代的城市经济也获得发展。
当时的长安,设“市长一人,秩四百石。
丞一人,二百石”。
这说明汉代( )A.城市商品经济已高度发达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商业C.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经济发展促进了政策调整5.(2021·山西阳泉三模)有学者研究指出,唐朝城市中所制定的市场管理制度已较为完备,内容涵盖规范经营、整饬治安、征敛赋税,以及坊市分离、市场官立、交易监管等,这从侧面反映出唐朝城市( )A.推动各阶层自由流动B.商业服务的设施齐全C.抑制私人的经商行为D.兼具政治与经济职能6.(2021·山西太原三模)明朝时,我国的生丝、丝绸、陶瓷等商品远销欧洲、美洲,特别是墨西哥的唐人街、拉丁美洲集市都有明朝商人的身影。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知识点)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一、商业的发展1、原始社会:物物交换。
2、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对商业集中统一管理。
4、春秋战国A.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B.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5、隋唐时期(1)条件:政治统一和大运河开通。
(2)表现: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6、宋朝(1)表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2)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7、元代:广泛流通纸币,步入新的高峰期。
8、明清时期新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4)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并成为商品(5)白银在流通中的广泛使用(6)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形成大商帮。
※破产农民出卖劳动力成为雇工,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城市的繁荣1、先秦至隋唐:(1)坊市制度:①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②坊市分开。
③唐代实行坊市制。
(2)城市职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宋代①打破坊市界限。
②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③商业活动不在受政府的监视。
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明清①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②在江南地区兴起工商业市镇。
③经济职能性城市。
④专业性城市。
⑤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
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三、重农抑商(重点)1、原因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护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直接原因:是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加强中央集权相冲突。
2、历程产生:战国表现:贬低身份,限制范围,征收重税。
发展:汉初表现:贬低身份,严禁购地,征收重税。
松动:中唐表现: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使商人地位提高。
强化:明清表现:A. 限制经营,征收重税对。
B. 限制外贸,只许广州一口通商。
3、评价①初期有利于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②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2、城市商业发达3、对外贸易发达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5、商人群体活跃6、商业地位低下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第5课_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上课

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农工商是相辅相成的。 而当时中国政府的政策是否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又 对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四、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1、含义
重农: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 重农 济,以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 征收重税等,但并不是禁止商业活动。 2、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 收。 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 济基础。
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商业的含义和商业活动的要素有哪些?
•
商业是指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 动,以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出现与发展为 前提的。
主体:商人
基础: 农业、手工业生产 商业活动 中介:货币流通 活动中心:城 市 制约因素: 重农抑商
楼兰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处 罗布泊北岸,因扼守丝绸之路咽喉,成为 东西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楼兰神秘消失 后,它的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 等成为探险家、史学家考察的热点。
复原后的楼兰美女
楼兰古城遗址
虚拟复原的楼兰古城
2、唐宋:海上丝绸之路
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扬州、登州
元 明清
呈现新特点
今天我们还能在哪些方面看到圆形方 孔钱的痕迹?
课时作业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
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起来 盛 ③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 D ) 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④集镇和夜市的兴
A.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解析
B.②①③④
抑商: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如:广设关卡,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3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13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商业发展概况1.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2.周朝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中西方沟通的桥梁——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
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
是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
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
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
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5. 宋元时期: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6.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3)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4)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
(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二、城市的繁荣商业贸易发展水平的不同,古代城市呈现不同的面貌。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16课时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

(2)原因
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 亡。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③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 ④“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⑤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3)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后期则阻 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①它把农
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③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变 化。
[史料印证]
1.史料一唐代商业有严格“时空限制”是指什么? 答案 答案 城市“市”“坊”分开,有严格的开闭时间。 徽商、晋商等。 2.地域性商人群体中,著名的主要有哪些? 3.(2012· 安徽文综,14,改编)北宋时期东京(今开封)的夜市 “通宵不绝”,这体现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什么特 点?
要点2
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1)变化:①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
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 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②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 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
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不 同 点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 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作用 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 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相同点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 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近代中 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
合作探究: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何必曰利,
唯有仁义而已矣。”从此之后,“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 年伦理思想的法则。以上材料实质说明了什么? 答案:实质表明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法家 强调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等因素有关。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2-1-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必修2 第1单元第3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选择题1.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解析】古代商帮的出现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故④不符合题意。
2.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一时,主人公乔致庸弃文从商,汇通天下,扶危济困,最后成就一代晋商。
结合所学,判断乔致庸所生活的时代应是()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商品经济发展中商帮的形成这一经济现象。
3.(2010·天津模拟)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统治者长期推行抑商政策C.古代中国对外不开放D.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和同期的古代世界相比,中国交通比较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较为先进,曾长期推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排除A、C、D三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导致了古代商业发展艰难。
4.(2010·泰安)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显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如今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
史书记载,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
这表明()①商业繁荣②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③阶级矛盾缓和④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材料中找不到能体现阶级矛盾缓和的信息,排除含③选项即可。
5.(2010·聊城)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这里的“集”在宋代应属于()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释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所学可知,今天的“集”在宋代是“草市”。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高一(1)级部历史必修ⅡBCA案编号:10.03.04 使用时间:2010年03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BCA案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难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历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B案【课前自主预习】【使用说明】上课前预习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如何?2、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呈现怎样的阶段特征1.下列关于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商业产生——商朝②工商食官——周朝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时期④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A. ②③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不包括()A.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B. 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C. 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D.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3.古诗中“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所描绘的城市出现于()A. 西周B. 唐代C. 宋代D. 元代4.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这反映出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是: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
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C。
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
宋代取消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5.《尚书〃洪范》说,“一曰食,二曰货”。
这说明当时统治者()A. 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 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C.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税收D. 实行海禁政策6.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秉承了这一政策。
“这一政策”指的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C. 工商皆本政策D. 无为而治政策【疑惑问题】课堂探究要求:(分组进行讨论—形成结果—展示—互相指正—老师点评—展示答案)1.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徝我宋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辅席宅舍等现象。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作业布置
1、按课堂小结记忆 2、做非常学案(学有余力的同学做大题)
课堂检测
• 做试卷前五个题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先秦时期(兴起) 产生 1、原始社会末期: 2、商周时期: 3、春秋战国:3点
(二)、隋唐时期(繁荣) 1、原因 2、表现 3点 (三)、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四)、明清时期(空前活跃) 5点
明 代 银 锭 ( 五 两 槽 锭 、 腰 锭 )
鹰洋
二、城市的繁荣
(一)城市职能的演变 1、周秦至唐:特点: 3点 唐长安:坊市制 典型城市: 2、宋代: 特点: 4点 北宋汴京: 典型城市: 3、明清:3点 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商业化城市转变 小结:演变趋势: (二)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海外贸易):时期、代表
三、政府的商业政策:
(一)战国(产生)1、原因
战国:原因:(1)(2) 根本原因:
2措施
2、措施 3、影响
(二)汉初(加强)1、原因 (三)中唐以来(松动)
中唐以后:表现 (但重农抑商政策依然未从根本上改变)
(四)明清(强化) 1、表现 2、影响 (五)、评价:积极:பைடு நூலகம்消极:
课堂总结
1、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 2、周秦至唐与宋代、明清城市发展各有何特点? 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3、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评价
1—10 ADACC CBBDD 11—20 CDAAA CACDD 21—27CAACD DCB 1、青铜时代指、鼎盛时期及其主要功用 2、我国何时进入铁器时代、钢发明的时间 3、煤和焦炭的使用历程 4、汉代与唐丝织业发展的表现 5、棉花种植得到推广、对棉纺织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时间、 成就)、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 6、陶器发明的时间、唐三彩的类别 7、青瓷与白瓷产生的时间、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是在、宋代瓷器 发展的表现、是否产生了彩瓷、青花瓷产生的时间、元、明、清 瓷器发展的各自表现 8、古代手工业主要的经营形态有哪些、从产生时间、生产经营模 式、技术水平、生产目的、与市场的关系、历史地位角度进行比 较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B
二、城市
功能
唐
宋
经济功能大大增强的城市 打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 市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时间 市定时启闭,严格限 制;
布局
县治以上城市设市; 打破坊市界限,形成街市、草 坊市分开,整齐划一; 市。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管理
管理 政府管理,设市令或 市长; 海上贸易兴盛和 沿海港口城市商业市镇特点: ①在工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 ②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 ③人口密集 ④区域化和专业化 ⑤经济功能为主
古代城市三种类型
传统大都会——长安、洛阳、南京 商业大都会——泉州、扬州、杭州 工商业市镇——佛山、松江、
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
唐朝长安城
北宋汴京城
(2008年山东) 图3为北宋 东 京(今开封) 示意图,其中 设置了两处错 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三、“重农抑商”
1.内涵: 2.原因: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 ①经济上:巩固小农经济和商业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③思想上:法家思想 (1)战国:开始实施 (2)汉代:盐铁官营 (3)中唐至宋: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和官商分利政策 (4)明清:强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关锁国政策)
五、中国古代特点
1.过程: 2.空间: 3.管理: 4.对外:
起源早,过程艰难曲折,阶段发展不平衡。 商业从城市向乡村扩展。 商业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对外贸易由兴盛到衰落,以官方朝贡贸易为主, 民间贸易为辅。
5.地位: 商业在农耕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巩固落实5分钟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2、比较: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私营手 工业、家庭手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的交子
思考: (1)从中分析总结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 【参考答案】
• (1)趋势: • ①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
因为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 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为秦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
因为北宋时,商业空前繁荣,使得货币的流通控制对外贸易 重征商税
4、评价:
(1)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 级政权(或封建统治);
(2)明清时期: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成长, 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1.《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 A.官府垄断工商业 A 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 C.工商业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2、假如你是元朝的一位大商人,你常用哪种 货币在大都做生意 A、贝壳 B、铜钱 C、白银 D、纸币 D
复习提问:(默写)
1、青铜时代指什么时期,冶铁技术何时出现 ?简述中国古代冶铁业燃料的变化? 2、简述制瓷业的发展历程(成就)。
3、中国古代手工业存在几种经营形式?代表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是哪两种? 4、家庭手工业产生的时间、特点和影响?
5、官营手工业产生时间、特点
6、私营手工业产生时间、什么时间占主导? 经营方式在明中后期发展如何?
5.“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 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C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6、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D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 ②由不统一走向统一。
•
•
• ③由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化。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的功能和布局(或城市特点)
项目 周秦至唐
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凡县治以上 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 ,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 ;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宋
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 限不复存在。市分散于街巷 ,形成街市。原先禁止设市 的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 易。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 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一、商业的发展
时间 发 展 情 况
原始社 以物易物,出现原始商业。 会末期
商朝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官府控制商业。 出现大商人,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 洛阳、扬州成为国际大都会
课堂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 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 先地位。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 农耕经济 高度发展,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 异。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顺利的迈 向近代工业文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反差? 是什么扼杀了商业的强大活力?这些问题留待下 一节课,去思考、去探索答案。
布局( 空间)
时间
市场贸易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 (定时开关)。
出了一般的市场外,出 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等。
官府管 辖
职能
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商业活动 受官府的严格控制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 监控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 强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的功能和布局(或城市特点)
项目 周秦至唐
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凡县治以上 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 ,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 ;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宋
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 限不复存在。市分散于街巷 ,形成街市。原先禁止设市 的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 易。
布局( 空间)
时间
市场贸易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 (定时开关)。
出了一般的市场外,出 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等。
官府管 辖
职能
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商业活动 受官府的严格控制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 监控
三、中国古代政府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1、概念和时间: 2、原因:
(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战国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 权相矛盾。 (3)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目的)
3、概况:
战国崛起 汉代全面控制
贬地位、征重税、禁买地
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中唐松动
二、城市的繁荣
2、商业城市的发展 ⑴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广州:唐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泉州: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明州: 杭州: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⑵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又有何新的特点? 新特点:①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突出,兴起以经济功能 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②明朝中后期在南方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集中于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 强
二、城市的繁荣
比较唐长安和宋汴京的城市格局图,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唐以前与宋代 城市的特点有何不同?(提示:从布局,管理方式,活动时间及地
点及职能)
唐长安城
北宋汴京城
(唐代)
(1)阿毛欲到李家庄集市上经商卖货, 他能否如愿?为什么?
不能。因为县级以下不能设市。
(2)愤愤的阿毛来到了长安城,刚想进入 紫墟经商,却被市令赶了出来,为什么? 唐朝坊市分开, 坊为住宅区, 市为商业区。
(3)阿毛急忙赶往西市,可是天色已 黑,市门紧闭。市令告诉他,“明日午 后听到击鼓声后再来”,为什么?
唐朝的交易有时间限制, 定时启闭。
探究: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汴京有哪 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变化:1、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如街市、
草市
2、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 再受政府监督。如夜市、晓市 3、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 4、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城市 生活发展的需要 ②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
繁荣: 外商云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长安、
高峰:最早纸币,集镇、夜市兴盛,海外贸易
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 新特点:品大量投入市场;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区域性商人群体涌现。
合作探究
【探究一】从货币的发展演变中解读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秦统一前各国不同的货币 和秦圆形方孔钱
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③农 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劳动力也成为商品 ⑤区域性 商人团体的形成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D
4、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 说:“我们祖先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 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