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50中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50中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检测题
一、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1l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坐标为()9,0,正比例函数1
2
y x =
的图象2l 与1l 交于点(),3C m ,点(),0N n 在x 轴上一个动点,过点N 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1l 和2l 分别交于P 、Q 两点.
(1)求m 的值及直线1l 所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当03PQ <时,求n 的取值范围; (3)求出当n 为何值时,PQC ∆面积为12?
【答案】(1)6m =;9y x =-+;(2)46n <或68n <;(3)2n =或10. 【解析】 【分析】
(1)直接将点C 代入正比例函数,可求得m 的值,然后将点C 和点A 代入一次函数,可求得一次函数解析式;
(2)用含n 的式子表示出PQ 的长,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3)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出△PQC 的底边长和高的长,然后求解算式即可得. 【详解】
(1)将点C(m ,3)代入正比例函数1
2
y x =
得: 3=
1
m 2
,解得:m=6 则点C(6,3) ∵A(9,0)
将点A ,C 代入一次函数y kx b =+得:
0936k b
k b =+⎧⎨
=+⎩
解得:k=-1,b=9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9 (2)∵N(n ,0) ∴P(n ,9-n),Q(n ,12
n ) ∴PQ=192n n --
∵要使03PQ < ∴0<1
932
n n --
≤ 解得:46n <或68n <
(3)在△PQC 中,以PQ 的长为底,则点C 到PQ 的距离为高,设为h 第(2)已知:PQ=139922
n n n --=- 由图形可知,h=6n - ∵△PQC 的面积为12 ∴12=
1
3692
2
n
n -- 情况一:当n <6是,则原式化简为:12=()
136922n n ⎛⎫--
⎪⎝⎭ 解得:n=2或n=10(舍)
情况二:当n ≥6时,则原式化简为:12=()
13692
2n n ⎛⎫-- ⎪⎝⎭
解得:n=2(舍)或n=10 综上得:n=2或n=10.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用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用含n 的算式表示出PQ 的长度,注意需要添加绝对值符号.
2.已知二次函数y =9x 2﹣6ax +a 2﹣b ,当b =﹣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 ①求a 的值;
②求当a ≤x ≤b 时,一次函数y =ax +b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答案】①a 的值是﹣2或﹣4;②最大值=13,最小值=9 【解析】 【分析】
①根据题意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a 的值;
②根据a ≤x ≤b ,b =﹣3求得a=-4,由此得到一次函数为y =﹣4x ﹣3,根据函数的性质当
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x =﹣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分别计算即可.
【详解】
解:①∵y=9x2﹣6ax+a2﹣b,当b=﹣3时,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
∴4=9×(﹣1)2﹣6a×(﹣1)+a2+3,
解得,a1=﹣2,a2=﹣4,
∴a的值是﹣2或﹣4;
②∵a≤x≤b,b=﹣3
∴a=﹣2舍去,
∴a=﹣4,
∴﹣4≤x≤﹣3,
∴一次函数y=﹣4x﹣3,
∵一次函数y=﹣4x﹣3为单调递减函数,
∴当x=﹣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y=﹣4×(﹣4)﹣3=13
x=﹣3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4×(﹣3)﹣3=9.
【点睛】
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性质,(2)是难点,正确理解a、b的关系得到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 中,∠B=90°,AB=12 cm,BC=16 cm.点 P从点 A 开始沿 AB 边向点 B 以1 cm/s的速度移动,点 Q从点 B开始沿 BC 边向点 C以 2 cm/s的速度移动.如果 P、 Q分别从 A、B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1)当 t 为何值时,△PBQ的面积等于 35cm2?
(2)当 t 为何值时,PQ的长度等82cm?
(3)若点 P,Q的速度保持不变,点 P在到达点 B后返回点 A,点 Q在到达点 C后返回点B,一个点停止,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问:当 t为何值时,△PCQ的面积等于 32cm2?
【答案】(1)t为5或7;(2)t为4
5
或4;(3)t为4或16
【解析】
【分析】
(1)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B,BQ的长,利用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
(2)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B,BQ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3)分段要清楚,,P,Q都没有返回,表示好PB,CQ的长,用面积公式列方
程,,P不返回,Q返回,表示好PB,CQ的长,用面积公式列方程,,两点都返回,表示好PB,CQ的长,用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即,
整理,得,
解得,.
故当为5或7时,的面积等于35.
(2)根据勾股定理,得,
整理,得,
解得,.
故当为或4时,的长度等于.
(3)①当时,,,
由题意,得,
解得:,(舍去).
②当时,,,
由题意,得,次方程无解.
③当时,,,
由题意,得,
解得:(舍去),.
综上所述,当为4或16时,的面积等于.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情境下的几何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最后一问,关键是弄懂分段的时间界点,才能正确的表示PB,CQ的长.
4.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业的快速发展,家用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汽车消费成为新亮点.抽样调查显示,截止2008年底全市汽车拥有量为14.4万辆.已知2006年底全市汽车拥有量为10万辆.
(1)求2006年底至2008年底我市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2)为保护城市环境,要求我市到2010年底汽车拥有量不超过15.464万辆,据估计从2008年底起,此后每年报废的汽车数量是上年底汽车拥有量的10%,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多少辆?(假定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增长率问题,一般用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解决问题;
(2)参照增长率问题的一般规律,表示出2010年的汽车拥有量,然后根据关键语列出不等式来判断正确的解.
试题解析:(1)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 10(1+x )2=14.4,
解得x=﹣2.2(不合题意舍去)x=0.2, 答:年平均增长率为20%;
(2)设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y 万辆,根据题意得: 2009年底汽车数量为14.4×90%+y ,
2010年底汽车数量为(14.4×90%+y )×90%+y , ∴(14.4×90%+y )×90%+y≤15.464, ∴y≤2.
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最多不超过2万辆.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的问题
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0x x a ++=①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3,且关于x 的方程
2
(1)320k x x a -+-=②有实数根,又k 为正整数,求代数式221
6
k k k -+-的值.
【答案】0. 【解析】 【分析】
由于关于x 的方程x 2+3x +a =0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3,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得到关于a 的方程求出a ,又由于关于x 的方程(k -1)x 2+3x -2a =0有实数根,分两种情况讨论,该方程可能是一次方程、有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又k 为正整数,利用判别式可以求出k ,最后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方程①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x 2
则12123940x x x x a a +-⎧⎪
⎨⎪-≥⎩
=== ,
由条件,知12
1212
11x x x x x x ++==3, 即
33a -=,且94
a ≤, 故a =-1,
则方程②为(k -1)x 2+3x +2=0,
Ⅰ.当k -1=0时,k =1,x =23-,则22106
k k k -=+-.
Ⅱ.当k -1≠0时,∆=9-8(k -1)=17-6-8k ≥0,则17
8
k ≤
, 又k 是正整数,且k ≠1,则k =2,但使221
6k k k -+-无意义.
综上,代数式221
6
k k k -+-的值为0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解方程时一定要注意所求k 的值与方程判别式的关系.要注意该方程可能是一次方程、有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二、初三数学 二次函数易错题压轴题(难)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y =x 2﹣2mx+m (x≤2m ,m 为常数)的图象记为G ,图象G 的最低点为P(x 0,y 0). (1)当y 0=﹣1时,求m 的值. (2)求y 0的最大值.
(3)当图象G 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设左边交点的横坐标为x 1,则x 1的取值范围是 .
(4)点A 在图象G 上,且点A 的横坐标为2m ﹣2,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点B ,当点A 不在坐标轴上时,以点A 、B 为顶点构造矩形ABCD ,使点C 、D 落在x 轴上,当图象G 在矩形ABCD 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1
2
或﹣1;(2)14;(3)0<x 1<1;(4)m =0或m >43或23≤m <1
【解析】 【分析】
(1)分m >0,m =0,m <0三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2)分三种情形,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
(3)由(1)可知,当图象G 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m >0,求出当抛物线顶点在x 轴上时m 的值,利用图象法判断即可;
(4)分四种情形:①m <0,②m =0,③m >1,④0<m≤1,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如图1中,当m >0时,
∵y=x2﹣2mx+m=(x﹣m)2﹣m2+m,
图象G是抛物线在直线y=2m的左侧部分(包括点D),此时最底点P(m,﹣m2+m),
由题意﹣m2+m=﹣1,
解得m=51
+

51
-+
(舍弃),
当m=0时,显然不符合题意,
当m<0时,如图2中,
图象G是抛物线在直线y=2m的左侧部分(包括点D),此时最底点P是纵坐标为m,
∴m=﹣1,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m的值为51
2
或﹣1;
(2)由(1)可知,当m>0时,y0=﹣m2+m=﹣(m﹣1
2
)2+
1
4

∵﹣1<0,
∴m=1
2
时,y0的最大值为
1
4

当m=0时,y0=0,
当m<0时,y0<0,
综上所述,y0的最大值为1
4

(3)由(1)可知,当图象G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m>0,
当抛物线顶点在x轴上时,4m2﹣4m=0,
∴m=1或0(舍弃),
∴观察观察图象可知,当图象G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设左边交点的横坐标为x1,则x1的取值范围是0<x1<1,
故答案为0<x1<1;
(4)当m<0时,观察图象可知,不存在点A满足条件,
当m=0时,图象G在矩形ABCD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满足条件,如图3中,
当m>1时,如图4中,设抛物线与x轴交于E,F,交y轴于N,
观察图象可知当点A在x轴下方或直线x=﹣m和y轴之间时(可以在直线x=﹣m上)时,满足条件.
则有(2m﹣2)2﹣2m(2m﹣2)+m<0,
解得m>4
3

或﹣m≤2m﹣2<0,
解得2
3
≤m<1(不合题意舍弃),
当0<m≤1时,如图5中,当点A在直线x=﹣m和y轴之间时(可以在直线x=﹣m上)
时,满足条件.
即或﹣m≤2m ﹣2<0, 解得
2
3
≤m <1,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m 的值为m =0或m >43或2
3
≤m <1. 【点睛】
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最值问题,不等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7.如图,过原点的抛物线y=﹣
12
x 2
+bx+c 与x 轴交于点A (4,0),B 为抛物线的顶点,连接OB ,点P 是线段OA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C ⊥OB ,垂足为点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确定顶点B 的坐标;
(2)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将△POC 绕着点P 按顺利针方向旋转90°,得△PO′C′,当点O′和点C′分别落在抛物线上时,求相应的m 的值;
(3)当(2)中的点C′落在抛物线上时,将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n (0<n <2)个单位,点B 、C′平移后对应的点分别记为B′、C″,是否存在n ,使得四边形OB′C″A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直接写出n 的值和抛物线平移的方向,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122
y x x =-
+,点B (2,2);(2)m=2或209m =;(3)存在;n=
27时,抛物线向左平移. 【解析】 【分析】
(1)将点A 和点O 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利用配方法可求得点B 的坐标;
(2)由点A 、点B 、点C 的坐标以及旋转的性质可知△△P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到点O′坐标为:(m ,m ),点C′坐标为:(32m ,2
m
),然后根据点在抛物线上,列出关于m 的方程,从而可解得m 的值;
(3)如图,将AC′沿C′B 平移,使得C′与B 重合,点A 落在A′处,以过点B 的直线y=2为对称轴,作A′的对称点A″,连接OA″,由线段的性质可知当B′为OA″与直线y=2的交点时,四边形OB′C″A 的周长最短,先求得点B′的坐标,根据点B 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可得出点抛物线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详解】
解:(1)把原点O (0,0),和点A (4,0)代入y=12
-x 2
+bx+c . 得0
40
c b b c =⎧⎨
-++=⎩,
∴0
2
c b =⎧⎨
=⎩. ∴2211
2(2)222
y x x x =-
+=--+. ∴点B 的坐标为(2,2).
(2)∵点B 坐标为(2,2). ∴∠BOA=45°.
∴△P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过C′作C′D ⊥O′P 于D .
∵O′P=OP=m . ∴C′D=
12O′P=1
2
m . ∴点O′坐标为:(m ,m ),点C′坐标为:(3
2m ,2
m ).
当点O′在y=12
-x 2
+2x 上. 则−
12
m 2
+2m =m . 解得:12m =,20m =(舍去). ∴m=2.
当点C′在y=
1
2
-x2+2x上,

1
2
-×(3
2
m)2+2×
3
2
m=
1
2
m,
解得:
120 9
m=,
20
m=(舍去).
∴m=20 9
(3)存在n=2
7
,抛物线向左平移.
当m=20
9
时,点C′的坐标为(
10
3

10
9
).
如图,将AC′沿C′B平移,使得C′与B重合,点A落在A′处.
以过点B的直线y=2为对称轴,作A′的对称点A″,连接OA″.当B′为OA″与直线y=2的交点时,四边形OB′C″A的周长最短.
∵BA′∥AC′,且BA′=AC′,点A(4,0),点C′(10
3

10
9
),点B(2,2).
∴点A′(8
3

8
9
).
∴点A″的坐标为(8
3

28
9
).
设直线OA″的解析式为y=kx,将点A″代入得:828 39
k=,
解得:k=7
6

∴直线OA″的解析式为y=7
6 x.
将y=2代入得:7
6
x=2,
解得:x=12
7

∴点B′得坐标为(12
7
,2).
∴n=212277
-
=. ∴存在n=27
,抛物线向左平移.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旋转的性质、平移的性质、路径最短等知识点,由旋转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求得点点O′坐标为:(m ,m ),点C′坐标为:(32m ,2
m
)以及点B′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8.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 (1)若b =1,a =﹣
1
2
c ,求证: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一定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若a <0,c =0,且对于任意的实数x ,都有y ≤1,求4a +b 2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图象上两点(0,y 1)和(1,y 2)满足y 1•y 2>0,且2a +3b +6c =0,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与x 轴交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见解析;(2)240a b +≤ ;(3)12323
b a <-<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即可证得结论; (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抛物线的顶点纵坐标,再整理即可;
(3)将(0,y 1)和(1,y 2)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由y 1•y 2>0,及2a +3b +6c =0,得不等式组,变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证明:∵y =ax 2+bx+c (a≠0), ∴令y =0得:ax 2+bx+c =0 ∵b =1,a =﹣
1
2
c , ∴△=b 2﹣4ac =1﹣4(﹣1
2
c )c =1+2c 2, ∵2c 2≥0,
∴1+2c 2>0,即△>0,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一定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a <0,c =0,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2+bx ,其图象开口向下, 又∵对于任意的实数x ,都有y≤1,
∴顶点纵坐标2
14b a
-≤,
∴﹣b 2≥4a ,
∴4a+b 2≤0;
(3)由2a+3b+6c =0,可得6c =﹣(2a+3b ), ∵函数图象上两点(0,y 1)和(1,y 2)满足y 1•y 2>0, ∴c (a+b+c )>0, ∴6c (6a+6b+6c )>0,
∴将6c =﹣(2a+3b )代入上式得,﹣(2a+3b )(4a+3b )>0, ∴(2a+3b )(4a+3b )<0, ∵a≠0,则9a 2>0, ∴两边同除以9a 2得,
24
()()033
b b a a ++<, ∴203403b a b a ⎧+<⎪⎪⎨⎪+>⎪⎩或203403
b a b a ⎧+>⎪⎪⎨⎪+<⎪⎩,
∴42
33
b a -
<<-, ∴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与x 轴交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12
323
b 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抛物线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及抛物线与不等式的关系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1所示,抛物线2
23
y x bx c =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C 点坐标为(0,4),抛物线的顶点的横坐标为
7
2
,点P 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四边形OPAQ 是平行四边形,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使△APC 的面积为整数的P 点的个数;
(3)当点P 在抛物线上运动时,四边形OPAQ 可能是正方形吗?若可能,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4)在点Q 随点P 运动的过程中,当点Q 恰好落在直线AC 上时,则称点Q 为“和谐点”,如图(2)所示,请直接写出当Q 为“和谐点”的横坐标的值.
【答案】(1)2214433
y x x =-+;(2)9个 ;(3)33,22或44,;(4)33【解析】 【分析】
(1)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的横坐标为
7
2
,则47
22
23
c
b ,即可求解; (2)APC ∆的面积PHA
PHC
S
S
S
,即可求解;
(3)当四边形OPAQ 是正方形时,点P 只能在x 轴的下方,此时O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P x y ,则0x y +=,即可求解; (4)求出直线AP 的表达式为:2
(1)(6)3
y m x ,则直线OQ 的表达式为:2
(1)3
y
m x ②,联立①②求出Q 的坐标,又四边形OPAQ 是平行四边形,则AO 的中点即为PQ 的中点,即可求解. 【详解】
解:(1)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的横坐标为7
2
,则
47
2223
c
b ,解得14
34
b c
, 故抛物线的抛物线为:2214
433
y x x =-+; (2)对于2214
433
y x x =
-+,令0y =,则1x =或6,故点B 、A 的坐标分别为(1,0)、(6,0);
如图,过点P 作//PH y 轴交AC 于点H ,
设直线AC 的表达式为:y kx b =+ 由点A (6,0)、C (0,4)的坐标得460
b k
b
,解得
423
b k
, ∴直线AC 的表达式为:2
43
y x =-+①, 设点2
2
14(,4)3
3
P x x x ,则点2(,
4)3
H x x ,
APC ∆的面积
2
21
12214
6(4
4)212(16)223
33
PHA
PHC
S
S
S
PH OA x x x x x

当1x =时,10S =,当6x =时,0S =, 故使APC ∆的面积为整数的P 点的个数为9个;
(3)当四边形OPAQ 是正方形时,点P 只能在x 轴的下方, 此时O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P x y ,则0x y +=, 即22144
3
3
y
x x x ,解得:3
2
x =
或4, 故点P 的坐标为3
(2,
3
)2
或(4,4)-; (4)设点2
2
14(,4)3
3
P m m m ,为点(6,0)A ,
设直线AP 的表达式为:y kx t =+,
由点A ,P 的坐标可得
2602144
3
3
k
t km
t m m ,解之得:
2
(1)3
26(1)
3
k
m t
m
∴直线AP 的表达式为:2
(1)(6)3
y
m x , //AP OQ ,则AP 和OQ 表达式中的k 值相同,
故直线OQ 的表达式为:2
(1)3
y
m x ②,
联立①②
得:
2
(1)3
2
43
y
m x y
x ,解得:
44
6m
m y x ,
则点6
(
Q m ,44)m
, 四边形OPAQ 是平行四边形,则AO 的中点即为PQ 的中点, 如图2,作QC x ⊥轴于点C ,PD x ⊥轴于点D ,
∴OC AD =, 则有,66m m ,解得:3
3m

经检验,3
3m 是原分式方程得跟,
则63
3m

故Q 的横坐标的值为33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性质、面积的计算等,能熟练应用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已知顶点为M (
32,258
)的抛物线过点D (3,2),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P 在直线AD 上方时,求△PAD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过点P 作直线CD 的垂线,垂足为Q ,若将△CPQ 沿CP 翻折,点Q 的对应点为Q '.是否存在点P ,使Q '恰好落在x 轴上?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213
222
y x x =-++;(2)最大值为4,点P (1,3);(3)存在,点P 的坐标为(13,9313
2
-+). 【解析】 【分析】
(1)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由△PAD 面积S =S △PHA +S △PHD ,即可求解;
(3)结合图形可判断出点P 在直线CD 下方,设点P 的坐标为(a ,213
222
a a -++),当P 点在y 轴右侧时,运用解直角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1)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a (x ﹣h )2+k =a (x ﹣32)2+258
, 将点D 的坐标代入上式得:2=a (3﹣32)2+25
8
, 解得:a =﹣
1
2
,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13
222y x x =-
++; (2)当x =0时,y =﹣1
2x 2+32
x +2=2,
即点C 坐标为(0,2),
同理,令y =0,则x =4或﹣1,故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
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AD 于点H , 由点A
、D 的坐标得,直线AD 的表达式为:y =1
2
(x +1), 设点P (x ,﹣
12x 2+32
x +2),则点H (x ,12x +1
2), 则△PAD 面积为: S =S △PHA +S △PHD =
12×PH ×(x D ﹣x A )=12×4×(﹣12x 2+32x +2﹣1
2x 12
-)=﹣x 2+2x +3, ∵﹣1<0,故S 有最大值,
当x =1时,S 有最大值,则点P (1,3);
(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显然点P 在直线CD 下方,设直线PQ 交x 轴于F ,点P 的坐标为(a ,﹣
12a 2+3
2
a +2),
当P 点在y 轴右侧时(如图2),CQ =a , PQ =2﹣(﹣
12a 2+32a +2)=1
2a 2﹣32
a , 又∵∠CQ ′O +∠FQ ′P =90°,∠COQ ′=∠Q ′FP =90°, ∴∠FQ ′P =∠OCQ ′, ∴△COQ ′∽△Q ′FP ,
'''
Q C Q P CO FQ =,即213
222'a a
a Q F
-=, ∴Q ′F =a ﹣3,
∴OQ ′=OF ﹣Q ′F =a ﹣(a ﹣3)=3,CQ =CQ ′22223213CO OQ +=+=
此时a 13P 139313
-+). 【点睛】
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综合考查了翻折变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属于中考常涉及的题目.
三、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1.在△AOB中,C,D分别是OA,OB边上的点,将△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
△OC′D′.
(1)如图1,若∠AOB=90°,OA=OB,C,D分别为OA,OB的中点,证明:①AC′=BD′;
②AC′⊥BD′;
(2)如图2,若△AOB为任意三角形且∠AOB=θ,CD∥AB,AC′与BD′交于点E,猜想
∠AEB=θ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证出
OC′=OD′,由SAS证明△AOC′≌△BOD′,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
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OBD′,又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EA=90°,即可得出结论;
(2)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式
,得出,证明△AOC′∽△BO D′,得出∠OAC′=∠OBD′再由对顶角相
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EB=θ.
试题解析:(1)证明:①∵△OCD旋转到△OC′D′,
∴OC=OC′,OD=OD′,∠AOC′=∠BOD′,
∵OA=OB,C、D为OA、OB的中点,
∴OC=OD,
∴OC′=OD′,
在△AOC′和△BOD′中,,
∴△AOC′≌△BOD′(SAS),
∴AC′=BD′;
②延长AC′交BD′于E,交BO于F,如图1所示:
∵△AOC′≌△BOD′,
∴∠OAC′=∠OBD′,
又∠AFO=∠BFE,∠OAC′+∠AFO=90°,
∴∠OBD′+∠BFE=90°,
∴∠BEA=90°,
∴AC′⊥BD′;
(2)解:∠AEB=θ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所示:
∵△OCD旋转到△OC′D′,
∴OC=OC′,OD=OD′,∠AOC′=∠BOD′,
∵CD∥AB,
∴,
∴,
∴,
又∠AOC′=∠BOD′,
∴△AOC′∽△BOD′,
∴∠OAC′=∠OBD′,
又∠AFO=∠BFE,
∴∠AEB=∠AOB=θ.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
12.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
(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①),求证:△AEG≌△AEF;
(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②),求证:EF2=ME2+NF2;
(3)将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如图③),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F2=2BE2+2DF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F=AG,∠EAF=∠GAE=45°,故可证△AEG≌△AEF;(2)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连结GM.由(1)知
△AEG≌△AEF,则EG=EF.再由△BME、△DNF、△CEF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
CE=CF,BE=BM,NF=DF,然后证明∠GME=90°,MG=NF,利用勾股定理得出
EG2=ME2+MG2,等量代换即可证明EF2=ME2+NF2;
(3)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
△ADF≌△ABG,则DF=BG,再证明△AEG≌△AEF,得出EG=EF,由EG=BG+BE,等量代换得到EF=BE+DF.
试题解析:(1)∵△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AF=AG,∠FAG=90°,
∵∠EAF=45°,
∴∠GAE=45°,
在△AGE与△AFE中,

∴△AGE≌△AFE(SAS);
(2)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
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连结GM.
则△ADF≌△ABG,DF=BG.
由(1)知△AEG≌△AEF,
∴EG=EF.
∵∠CEF=45°,
∴△BME、△DNF、△CEF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E=CF,BE=BM,NF=DF,
∴a﹣BE=a﹣DF,
∴BE=DF,
∴BE=BM=DF=BG,
∴∠BMG=45°,
∴∠GME=45°+45°=90°,
∴EG2=ME2+MG2,
∵EG=EF,MG=BM=DF=NF,
∴EF2=ME2+NF2;
(3)EF2=2BE2+2DF2.
如图所示,延长EF交AB延长线于M点,交AD延长线于N点,
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GH,连结HM,HE.
由(1)知△AEH≌△AEF,
则由勾股定理有(GH+BE)2+BG2=EH2,
即(GH+BE)2+(BM﹣GM)2=EH2
又∴EF=HE,DF=GH=GM,BE=BM,所以有(GH+BE)2+(BE﹣GH)2=EF2,
即2(DF2+BE2)=EF2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8,0),点B(0,6),把△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A′B′O′,点A、O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O′,记旋转角为α.
(1)如图1,若α=90°,则AB= ,并求AA′的长;
(2)如图2,若α=120°,求点O′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边OA上的一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为P′,当O′P+BP′取得最小值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答案】(1)10,102;(2)(33,9);(3)12354 55
(,)
【解析】
试题分析:(1)、如图①,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5,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A=BA′,∠ABA′=90°,则可判定△A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AA′的长;(2)、作O′H⊥y轴于H,如图②,利用旋转的性质得BO=BO′=3,∠OBO′=120°,则
∠HBO′=60°,再在Rt△BHO′中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计算出BH和O′H的长,然后利用坐标的表示方法写出O′点的坐标;(3)、由旋转的性质得BP=BP′,则
O′P+BP′=O′P+BP,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结O′C交x轴于P点,如图②,易得O′P+BP=O′C,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此时O′P+BP的值最小,接着利用待定系数法求
出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3,从而得到P(,0),则O′P′=OP=,作
P′D⊥O′H于D,然后确定∠DP′O′=30°后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计算出P′D 和DO′的长,从而可得到P′点的坐标.
试题解析:(1)、如图①,∵点A(4,0),点B(0,3),∴OA=4,OB=3,
∴AB==5,
∵△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A′BO′,∴BA=BA′,∠ABA′=90°,
∴△A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A′=BA=5;
(2)、作O′H⊥y轴于H,如图②,∵△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120°,得△A′BO′,
∴BO=BO′=3,∠OBO′=120°,∴∠HBO′=60°,在Rt△BHO′中,∵∠BO′H=90°﹣
∠HBO′=30°,
∴BH=BO′=,O′H=BH=,∴OH=OB+BH=3+,∴O′点的坐标为
();
(3)∵△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120°,得△A′BO′,点P的对应点为P′,∴BP=BP′,
∴O′P+BP′=O′P+BP,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结O′C交x轴于P点,如图②,
则O′P+BP=O′P+PC=O′C,此时O′P+BP的值最小,∵点C与点B关于x轴对称,∴C(0,﹣3),
设直线O′C的解析式为y=kx+b,
把O′(),C(0,﹣3)代入得,解得,
∴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3,当y=0时,x﹣3=0,解得x=,则P
(,0),
∴OP=,∴O′P′=OP=,作P′D⊥O′H于D,
∵∠BO′A=∠BOA=90°,∠BO′H=30°,∴∠DP′O′=30°,
∴O′D=O′P′=,P′D=,∴DH=O′H﹣O′,
∴P′点的坐标为(,).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14.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E,CD,点F,G,H分别为
DE,BE,CD中点.
(1)当△ADE绕点A旋转时,如图1,则△FGH的形状为,说明理由;
(2)在△ADE旋转的过程中,当B,D,E三点共线时,如图2,若AB=3,AD=2,求线段FH的长;
(3)在△ADE旋转的过程中,若AB=a,AD=b(a>b>0),则△FGH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若存在,直接写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FGH是等边三角形;(261
;(3)△FGH的周长最大值为
3
2
(a+b),最小值为3
2
(a﹣b).
【解析】
试题分析:(1)结论:△FGH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FG=FH,再想办法证明∠GFH=60°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连接AF、EC.在Rt△AFE和Rt△AFB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3)首先证明△GFH的周长=3GF=3
2
BD,求出B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
试题解析:解:(1)结论:△FGH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图1中,连接BD、CE,延长BD交CE于M,设BM交FH于点O.
∵△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
∴AB=AC,AD=AE,∠BAC=∠DAE,∴∠BAD=∠CAE,∴△BAD≌△CAE,∴BD=CE,∠ADB=
∠AEC,∵EG=GB,EF=FD,∴FG=1
2
BD,GF∥BD,∵DF=EF,DH=HC,∴FH=
1
2
EC,FH∥EC
,∴FG=FH,∵∠ADB+∠ADM=180°,∴∠AEC+∠ADM=180°,∴∠DMC+∠DAE=180°,∴∠DME=120°,∴∠BMC=60°
∴∠GFH=∠BOH=∠BMC=60°,∴△GHF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2中,连接AF、EC.
易知AF⊥DE,在Rt△AEF中,AE=2,EF=DF=1,∴AF22
21
-3,在Rt△ABF中,
BF22
AB AF
-6,∴BD=CE=BF﹣DF61,∴FH=1
2
EC
61
-.
(3)存在.理由如下.
由(1)可知,△GFH是等边三角形,GF=1
2
BD,∴△GFH的周长=3GF=
3
2
BD,在△ABD
中,AB=a,AD=b,∴BD的最小值为a﹣b,最大值为a+b,∴△FGH的周长最大值为
3 2(a+b),最小值为3
2
(a﹣b).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
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宽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最值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15.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在x轴正半轴上,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
(4,m)(5≤m≤7),反比例函数y=16
x
(x>0)的图象交边AB于点D.
(1)用m的代数式表示BD的长;
(2)设点P在该函数图象上,且它的横坐标为m,连结PB,PD
①记矩形OABC面积与△PBD面积之差为S,求当m为何值时,S取到最大值;
②将点D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E,当点E恰好落在x轴上时,求m的值.
【答案】(1)BD=m﹣4(2)①m=7时,S取到最大值②m=5
【解析】
【分析】
(1)先确定出点D横坐标为4,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出点D横坐标,即可得出结论;
(2)①先求出矩形OABC的面积和三角形PBD的面积得出S=﹣1
2
(m﹣8)2+24,即可得
出结论;②利用一线三直角判断出DG=PF,进而求出点P的坐标,即可得出结论.【详解】
解:(1)∵四边形OABC是矩形,
∴AB⊥x轴上,
∵点B(4,m),
∴点D的横坐标为4,
∵点D在反比例函数y=16
x
上,
∴D(4,4),
∴BD=m﹣4;
(2)①如图1,∵矩形O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4,m),∴S矩形OABC=4m,
由(1)知,D(4,4),
∴S△PBD=1
2
(m﹣4)(m﹣4)=
1
2
(m﹣4)2,
∴S=S矩形OABC﹣S△PBD=4m﹣1
2
(m﹣4)2=﹣
1
2
(m﹣8)2+2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m=8,
∵a<0,5≤m≤7,
∴m=7时,S取到最大值;
②如图2,过点P作PF⊥x轴于F,过点D作DG⊥FP交FP的延长线于G,∴∠DGP=∠PFE=90°,
∴∠DPG+∠PDG=90°,
由旋转知,PD=PE,∠DPE=90°,
∴∠DPG+∠EPF=90°,
∴∠PDG=∠EPF,
∴△PDG≌△EPF(AAS),
∴DG=PF,
∵DG=AF=m﹣4,
∴P(m,m﹣4),
∵点P在反比例函数y=16
x

∴m(m﹣4)=16,
∴m=2+25或m=2﹣25(舍).
【点睛】
此题是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四、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6.我们把“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同族三角形”,如图
1,在△ABC和△ABD中,AB=AB,AC=AD,∠B=∠B,则△ABC和△ABD是“同族三角形”.
(1)如图2,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点C是弧BD的中点,求证:△ABC和△ACD是同族三角形;
(2)如图3,△ABC内接于⊙O,⊙O的半径为32,AB=6,∠BAC=30°,求AC的长;(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点D在⊙O上,△ADC与△ABC是非全等的同族三角
形,AD>CD,求AD
CD
的值.
【答案】(1)详见解析;(2)33+3;(3)AD
CD
=
62
+

6
2

【解析】
【分析】
(1)由点C是弧BD的中点,根据弧与弦的关系,易得BC=CD,∠BAC=∠DAC,又由公共边AC,可证得:△ABC和△ACD是同族三角形;
(2)首先连接0A,OB,作点B作BE⊥AC于点E,易得△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继而求得答案;
(3)分别从当CD=CB时与当CD=AB时进行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证明:∵点C是弧BD的中点,即BC CD
=,
∴BC=CD,∠BAC=∠DAC,
∵AC=AC,
∴△ABC和△ACD是同族三角形.
(2)解:如图1,连接OA,OB,作点B作BE⊥AC于点E,
∵2,AB=6,
∴OA2+OB2=AB2,
∴△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OB=90°,
∴∠C=∠AOB=45°,
∵∠BAC=30°,
∴BE=AB=3, ∴AE=
22AB BE -=33,
∵CE=BE=3, ∴AC=AE+CE=33+3.
(3)解:∵∠B=180°﹣∠BAC ﹣∠ACB=180°﹣30°﹣45°=105°, ∴∠ADC=180°﹣∠B=75°,
如图2,当CD=CB 时,∠DAC=∠BAC=30°,
∴∠ACD=75°,
∴AD=AC=33+3,CD=BC=2BE=32, ∴
AD 333CD 32
+=
=62
+; 如图3,当CD=AB 时,过点D 作DF ⊥AC ,交AC 于点F ,
则∠DAC=∠ACB=45°,
∴∠ACD=180°﹣∠DAC ﹣∠ADC=60°, ∴3
3 ∴2DF=36 ∴
AD 36CD 6=
=62
综上所述:AD CD =62
2或62
【点睛】
本题考查圆的综合应用问题,综合运用弧与弦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图形作辅助线进行分析证明以及求解,难度较大.
17.已知:ABC 内接于
O ,过点B 作O 的切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D ,连接
OB .
(1)如图1,求证:DAB DBC ∠=∠;
(2)如图2,过点D 作DM AB ⊥于点M ,连接AO ,交BC 于点N ,
BM AM AD =+,求证:BN CN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E 为
O 上一点,过点E 的切线交DB 的延长线于点
P ,连接CE ,交AO 的延长线于点Q ,连接PQ ,PQ OQ ⊥,点F 为AN 上一点,连
接CF ,若90DCF CDB ∠+∠=︒,tan 2ECF ∠=,1
2
ON OQ =,10PQ OQ +=求CF 的长.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10=CF 【解析】 【分析】 (1)延长BO 交
O 于G ,连接CG ,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可证∠DBC +∠CBG=90°,然后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证∠CBG +∠G=90°,再根据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DAB=∠G ,从而证出结论;
(2)在MB 上截取一点H ,使AM=MH ,连接DH ,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可得DH=AD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HA=∠DAH ,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证出∠ABC=∠C ,可得AB=AC ,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得AO 垂直平分BC ,从而证出结论;
(3)延长CF 交BD 于M ,延长BO 交CQ 于G ,连接OE ,证出tan ∠BGE=tan ∠ECF=2,然后利用AAS 证出△CFN ≌△BON ,可设CF=BO=r ,ON=FN=a ,则OE=r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即可证出四边形OBPE 为正方形,利用r 和a 表示出各线段,最后根据
10PQ OQ +=a 和CF .
【详解】
解:(1)延长BO 交
O 于G ,连接C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