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精选】新时期小说2反思文学37

【精选】新时期小说2反思文学37
使在一旁看书的他感到一种朴拙得近于原始的幸 福,进入一种纯粹的美的境界。
C塑造了作为拯救力量的理想化女性形象
《绿化树》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 里煮三次。”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 部《一九一八年》的题记中,曾用这样的话,形 象地说明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艰巨性。
然而,这话对于曾经生吞活剥地接受过封建文 化和资产阶级文化的我和我的同辈人来说,应该 承认也是有启迪的。于是,我萌生出一个念头: 我要写一部书。这“一部书”将描写一个出身于 资产阶级家庭,甚至曾经有过朦胧的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苦难的历 程”,最终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秀芝不会唱歌。清清满月时,他们一家三口乘
进县城的卡车到全县唯一的一家照相馆去照了一
张“全家福”。县城的街上有卖冰棍的,拖长了 嗓子喊着:“冰——棍!冰——棍!”以后, “冰——棍”就成了秀芝的催眠曲。她一面拍着 清清,一面学西北人的口音轻轻地唱着:“冰— —棍!冰——棍!……”那单调的、悠远的而又 如梦幻般甜蜜的歌声,不仅把清清引入梦乡,也
B展现右派在文革中遭受的磨难,赞颂顽强 生命力和乐观精神.《灵与肉》
在晚风的吹拂下,他胸中的柔情也逐渐荡漾开去, 终于形成了一股暖流在他全身回旋。他感到,父 亲说他有坚定的信念,并没有真正理解他现在的 精神状态。任何理性上的认识如果没有感性作为 基础就是空洞的。在某些方面,在某些时候,感 情要比理念更重要。而他这二十多年来,在人生 的体验中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正就是劳动者的 情感。想到这里,他眼睛濡湿了。他是被自己感 动了:他没有白白走过那么艰苦的道路。
三年半以后,这个公社的乡邮员小杨接到一封
从陕北写来的给“第五生产队,邢老汉收”的信。 小杨没有多加考虑就贴了一张“人已死亡,退回 原处”的条子打了回去。后来,在公社开三干会 休息的时候,一堆人围在一起聊天,小杨把这事 当新闻说了出来。现在已经当了大队书记的魏天 贵听了,狠命地在小杨脊背上擂了一拳,骂道: “你这家伙!咋不把信拆开来看看。这一准是那 个要饭的女人寄来的。也不知现时她过得怎么样 了;邢老汉还留下两口箱子哩,现时还放在五队 的库房里。”

山河文学与反思文学比较

山河文学与反思文学比较

山河文学与反思文学比较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八十年代最早出现的小说创作流派。

他们多以文革以及文革以前的党历史上出现的极左路线为叙事起点,展开自己的叙述。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文革结束后,思想上、文化上自由空气的恢复,是启蒙文学思潮发展的必然。

知青文学是一个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文学史概念,它从文革后期开始出现(如老鬼的《血色黄昏》),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一些知青作家还在以自己当年的知青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如韩少功的《暗示》、《日夜书》等。

1、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创作模式,因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发端之作。

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代表作有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主要分类(1)揭露文革对于人性的压抑和尊严的践踏。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

(2)揭露文革对人的心灵的毒害。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等。

(3)表现文革中惊心动魄的运动斗争。

郑义《枫》、孔捷生《在小河那边》等。

(4)表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受难故事。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莫应丰《将军吟》,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等。

(5)长篇小说古华《芙蓉镇》,戴厚英《人啊,人!》等。

2、反思文学:是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上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

它于1979年上半年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等。

产生原因经历过伤痕文学对文革伤痛的揭露后,人们都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文革作为一个历史现象是偶然发生的吗?如果是必然的话,它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试论反思文学与其艺术思维

试论反思文学与其艺术思维

试论反思文学与其艺术思维反思文学是以关于自身和其他人的内心活动的叙述作为写作形式的一门文学类型。

它与其他文学类型的特点之一是,它对个人和集体的反思与内省极其关注,在整个文本中都有着把握。

反思文学作品多以借口形式呈现,以此增强文学的艺术思维,使文学更具思辨性和美感,从而获得更多的接受度。

首先,反思文学与其艺术思维的关系是一种艺术思维的表达方式,它主要反映了当代人类对生活社会、文化价值及其它类型文字文学反思的深刻思考。

此外,反思文学还以其抒发人类内心活动的叙事方式,以及对各种情感和心态跃动的表达,直击内心深处,表达人类精神的深层震动。

因此,反思文学能够以更丰富的艺术思维形式表达思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好地审美和理解作品内涵的含义。

其次,反思文学作品的主题构思直接反映了作者的理想,特别是反思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主题,更多的表达了当代人的心灵危机和非理性的社会,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具思维活跃性。

因此,反思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对于他们自身和整个社会的思维有更多的帮助,也可以让作者和读者沟通,使文学更具讽刺意味和神秘力量,从而使文学思维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反思文学与其艺术思维的关系也体现在叙事方式上,诸如文字、图像、联想和有趣的知识点等等,均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形成对内容概念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艺术思维把握文本空间,让叙述有更性感的体验。

此外,反思文学也利用了情节发展、叙事节拍和细节处理等工具,来展示作者的优美表达和艺术思维,让作品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受性。

总之,反思文学与其艺术思维的关系不仅体现于作品的主题和叙述方式,也表现在作品的各种文学工具上,其艺术思维是反思文学作品得以完整呈现的基础和核心。

只有充分利用反思文学的艺术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审美作品。

- 1 -。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

小说的艺术特点:
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以及大段哲理(导师语 录、资本论等)的运用
《绿化树》(1984年)
被流放劳改的右派, 被社会所遗弃的 “读书人”,带有 自叙传色彩。 章永璘: 争议最大的知识分子 形象塑造?
1、一方面,章永璘求生时的痛楚使读者内 心震颤 面对双重饥饿: (1)严重的肠胃饥饿
‚饥饿会变成实体,在肚子里横冲直撞,向全身每一根神经 喊:要吃、要吃、要吃。‛ ‚ 它的口径小,饭瓢外面沥沥拉拉的汤汁虽然牺牲了,但 由于他的深度,由于用同等材料做成的容器以筒状容器的 容量为最大这个物理和几何原理,总使炊事员看起来给我 舀的饭要比给别人的少,所以每次舀饭时总要给我添一点。 而这一点,就比洒在外面的多得多。‛
作者对陈奂生付出五元房钱前后的心理变 化作了细致的开掘,揭示了陈奂生性格心 理的四个层面:
A、作品一开篇,就写‚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 的陈奂生上城来闲逛。他悠闲自得地‚尽量放慢 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光‛。由于生活‚好‛了 起来,他简直‚满意透了‛。从陈奂生消遥自得、 自鸣得意的神态中,暴露出他目光短浅、容易满 足的弱点,他一旦吃饱了肚子,便自足自乐,忘 乎所以,他身上具有的还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弱点。
小说格调:
轻松欢快,富于幽默感和喜剧色彩。作者以幽默诙 谐的笔墨描写了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性格,使人产 生含泪的笑,发人深思。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轻 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肚里吃得饱,身上穿 得新。‛一开篇就为陈奂生即将演出一幕令人捧腹 的喜剧吹奏出欢快的调子。作品写陈奂生买帽子, 不免让人联想到他‚漏斗户主‛的帽子,作品写到: ‚正在无可奈何,幸亏有人送他一顶‘漏斗户主’ 帽,也就只得戴上,横竖不要钱。‛陈奂生不擅言 辞,谈自己的经历时无非是‚小时候娘常打我屁股, 爹倒不凶‛之类 ,看了《三打白骨精》也只会说: ‚孙行者最凶,都是他打死的。‛这里的人物语言 描写朴实无华,涉笔成趣。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陈 奂生在付出5元房费前后不同态度的描写。

反思文学的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的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的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一种文学形式,旨在引导读者思考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自我反省。

它通过描述和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情感和经历,以及对社会、人类存在和价值观念等问题的深度思考,来促使读者进行思想上的反思和内省。

这种文学形式往往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议题,如人类道德、社会矛盾、人类关系等等,并在情节和人物的发展中揭示出对这些议题的思考和质疑。

通过引发读者的反思,反思文学力图提供一种更加深入的理解人类存在和社会现实的方式。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

人情是美的,正如芙蓉镇景色的优美。然而 当全国开‚左倾‛ 思潮泛时,一切开始改变了。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美好风俗一下子或者 说促不及防地变成了 ‚人人防我,我防人人‛ , 现实就是那么严峻。在严峻的现实政治中, 作 者小山镇青石板街作为中心场地, 将俏丽善良 的 ‚芙蓉姐‛ 胡音的故事穿插进一组人物当中 去: 耿直义气的 ‚北方大兵‛燕山、 矫情阴 毒的 ‚政治女将‛ 李国香, 在良心悔恨中挣 扎的队书记黎满庚、 馋懒顽劣的‚运动根子‛ 王秋赦、 佯装癫狂‚铁帽右派‛ 秦书田等。这 些人物写得个个血肉饱满、 各具色, 其命运相 互关联、 旋转交错, 组成一个不断在变迁的 ‚小会‛ , 而其中隐现了整个大世道千家万户 之聚散沉浮。总之善良的人遭了殃, 虚伪的嘴 脸上了台面。 难怪, 作者古华在说的扉页就题 下了这样的几个字: ‚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 歌。‛
同样,章永璘也是极度痛苦和矛盾的。 他面对着的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现实中被 迫沉沦的极大矛盾。
在《绿化树》中,马缨花对他的爱使 章永璘既珍视、感动而又不忍接受。接受 它则是自身价值的磨损与牺牲,抛弃它则 又是良知和真爱的毁灭。
章永璘首先是出身于那个时代最忌讳的资产阶级 家庭,其次他又是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极左 思潮下,他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展览品和改 造品。在劳改下放使其生存在饥饿(肉体和精神 上的)状态下精神处于彻底崩溃的边缘。他在饥 饿中求得生存,在生存中接受着女性爱抚的滋润, 在滋润中寻求久违了的情爱,在情爱中渴望着超 越,为此,他忏悔着,内疚着,自责自省着。而 这一切都应该是那个社会应该承担的。章永璘形 象似乎可以活化为那个时代下的社会现实,那个 时代,那个社会需要忏悔,需要自责自省。正是 章永璘这个符号在控诉着那个时代对知识分子所 受到的伤害。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

♣作家条件:“右派”作家归来;青年作家涌现
陆文夫 张贤亮 王蒙 高晓声
概念及代表作 • 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 学思潮。是对建国后社会历史生活,特别 是对重大政治事件用艺术形式重新审视, 从政治、社会层面还原“文革”荒谬本质, 从一般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教训总结 的文学现象。
• 反思文学 “反思”一词是哲学上的一个术 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 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而在我 国当代文学史上,这个词却具有特定的意 义,即对文革、十七年以至更早的历史事 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 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同时,在历史 和自然的大的环境背景中展开对"人"的价 值的思索。
• 3.对扭曲人格或心理及“国民性”的剖 对扭曲人格或心理及“国民性”
析与针砭. 析与针砭
•高 晓 声 的 农 村 题 材 高 小说注重探讨国民性 格中的劣根性, 格中的劣根性,继续 了现代文学对国民性 问题的探讨,主要表 问题的探讨, 现运的反思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高晓声 》
高晓声《漏斗户主》
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张一弓
古华《芙蓉镇》
•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 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冯骥才《啊》 张贤亮《绿化树》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干群关系
王蒙《蝴蝶》
刘真《黑旗》
王蒙《布礼》 张弦《记忆》 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②反省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
A.鲁彦周《天云山传奇》——主人公罗群。 表达知识分子的历史良知与九死不悔地追 求真理的品格。 B.张贤亮的系列小说《灵与肉》 《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表现了知识分子 在人民温厚的土壤中,不断改造、不断成 长的过程。 在他的小说中也有对苦难的描写,但不是对 苦难的控诉,而是将苦难神圣化。从某种 程度上,反映出其创作的局限。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三、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创作模式,因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发端之作。

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代表作有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2.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创作并行,主要内容是包括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个方面,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

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3.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

这类小说重视重叙历史,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作品富有深广的思想文化底蕴,摒弃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

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刘恒《苍河白日梦》4.反思文学:是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上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

它于1979年上半年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等。

5.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文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文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

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

“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潜在写作(又称为地下写作):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

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

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

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

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

啊!手术,手术,一个接着一个,今天上午怎
么安排了三个手术呢?焦副部长的白内障摘除; 王小丫的斜视矫正;张老汉的角膜移植。从八 点到十二点半,整整四个半小时,她坐在高高 的手术凳上,俯身在明亮的灯下,聚精会神地 操作。剪开,缝合;再剪开,再缝合。当她缝 完最后一针,给病人眼睛上盖上纱布时,她站 起身来,腿僵了,腰硬了,迈不开步了。
一九六六年,团结大楼就象缩小了的世界,灾难
降世,各有祸福,楼里的所有居民都到了‚转运‛ 时机。生活处处都是巨变和急变。矮男人是总工 程师,迎头遭到横祸,家被抄,家具被搬得一空, 人挨过斗,关进牛棚。 那时,世道狂乱,人人失去常态,宁肯无知,宁 愿心狠,还有许多出奇的妄想,恨不得从身旁发 现出希特勒。研究所的人们便死死缠住总工程师 不放,吓他、揍他、施加各种压力,同时还逼迫 高女人交出那部谁也没见过的书稿,但没效果。 有人出主意,把他俩弄到团结大楼的院里开一次 批斗大会;谁都怕在亲友熟人面前丢丑,这也是 一种压力。当各种压力都使过而无效时,这种做 法,不妨试试,说不定能发生作用。
家杰的眼底清澈明亮,就像天上金色的太
阳。家杰的心底是火热的,他曾给过她多 少温暖啊!
我愿意是激流,……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啊,是在一片银白色的天地中。冰冻的湖面,
水晶一般透明。红的、蓝的、紫的、白的身 影在冰面上飞翔。那欢乐的笑声啊,好似要 把这透明的宫殿震穿!她和他也手拉着手, 穿梭在人流里。笑脸,一张张的笑脸,她都 看不见,她只看见他。他们并肩滑翔着,旋 转着,嬉笑着,那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没有人不同情陆大夫的处境;但是我更敬佩 她的‘勇气和毅力’,敬佩她那平凡的不自
私,她那没有尘埃的精神世界使我向往, 使我感动”(巴金)

新时期小说2反思文学

新时期小说2反思文学

秀芝不会唱歌。清清满月时,他们一家三口乘 进县城的卡车到全县唯一的一家照相馆去照了一 张“全家福”。县城的街上有卖冰棍的,拖长了 嗓子喊着:“冰——棍!冰——棍!”以后, “冰——棍”就成了秀芝的催眠曲。她一面拍着 清清,一面学西北人的口音轻轻地唱着:“冰— —棍!冰——棍!……”那单调的、悠远的而又 如梦幻般甜蜜的歌声,不仅把清清引入梦乡,也 使在一旁看书的他感到一种朴拙得近于原始的幸 福,进入一种纯粹的美的境界。







(3)”季节”系列 《恋爱的季节》1992 《失态的季节》1994 《踌躇的季节》1995 《狂欢的季节》1997 自传:《半生多事》2006,《大块文章》2007
2、反思文学的“终结者”:《活 动变人形》
从政治反思、历史反思 到哲学、文化反思
倪吾诚形象

他的一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 程的缩影。他性格先天发育不足,养成愚 昧、混沌、麻木、怯懦的秉性。他幻想用 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国社会和自己。现实中 中西文化的尖锐冲突使他内心充满无法化 解的矛盾,可谓后天失调。
三年半以后,这个公社的乡邮员小杨接到一封 从陕北写来的给“第五生产队,邢老汉收”的信。 小杨没有多加考虑就贴了一张“人已死亡,退回 原处”的条子打了回去。后来,在公社开三干会 休息的时候,一堆人围在一起聊天,小杨把这事 当新闻说了出来。现在已经当了大队书记的魏天 贵听了,狠命地在小杨脊背上擂了一拳,骂道: “你这家伙!咋不把信拆开来看看。这一准是那 个要饭的女人寄来的。也不知现时她过得怎么样 了;邢老汉还留下两口箱子哩,现时还放在五队 的库房里。”
2创作特点

A从物质与精神双重贫 乏角度批判极左政治 扼杀人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第四章-反思小说

第四章-反思小说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985)
主要内容:右派分子章永璘在压抑禁欲的年 代中,丧失掉性功能,成为半个男人。在他 所遇见的女子、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黄香久的 悉心照料下,性功能逐渐恢复,最终成为一 个真正的男人。章永璘通过不断地读《资本 论》确证自我,而黄香久则是一个离过几次 婚在性关系方面有污点的普通女子。她心地 善良,颇具女性风韵,却无法弥补与章永璘 之间的距离。最终,二者离婚。女方满腔柔 情,男方则满怀愧疚。这是一个女性拯救男 性,男性对女性始乱终弃的现代故事。
3、理想主义精神和历史理性主义态度。他既 执着于对自己青年时代革命理想信仰的坚定 追求,又不断地对这种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 程进行反思,指出它在实现上的艰难和前途 的光明,表现出对历史理性主义的认同。
4、历史感和沧桑感。“故国八千里,风云三 十年”,他的经历形成了其作品的风格。
2、张贤亮
1)作者简介:张贤亮,(1936—),男,祖籍江 苏盱眙,生于南京,成长于宁夏。1957年因发表长 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 监禁,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1979年9月获 平反复出,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 事》、《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 中篇小说《土牢情话》、《龙种》、《河的子孙》、 《绿化树》、《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 人》;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 《我的菩提树》等,作品集多种。作品多次获奖并 被改编成电影。
这部小说承续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即现代中 国的知识分子叙事,他将一般性的政治化反 思小说,上升到了文化反思与批判的主题, 使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大 的思想深度。但遗憾的是,这部小说在艺术 结构与叙述方式上还显得粗糙,历史与人的 命运的描写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戏剧性效果, 与《围城》等前代作家的作品比较起来,还 是略显逊色。但显示了王蒙文化反思的力度。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完整版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完整版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

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

“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

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 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4.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5.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反思文学-838605623

反思文学-838605623

“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简单地说,有两个推进:一,在时间上的推进,由否定和批判文革的极左政治,进一步将这种左倾错误路线追溯到大跃进,乃至反右。

二,不同于“伤痕文学”的是,它已经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展览、暴露伤痕,而是对于这一段悲剧历史的进一步思考,不只归罪于林彪、“四人帮”几个人,不是简单地情绪化的控诉,而是转向更久远的历史纵深之处,进行理性的思考,试图去探索和寻找这一段悲剧历史发生的原因。

作家不再像伤痕文学那样直接表现痛苦的历史和私人感情,对反右、文革的历史灾难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反思。

也就是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

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比伤痕文学有了发展进步。

《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刊载了的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被看作是反思文学的开端,她挖掘了发生在50年代农村“大跃进”运动中的灾难根源,检讨近四十年历史中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演变,甚至以梦幻的手法写出了令人痛心的警告:如果再一次发生战争,老百姓还会像抗战时代那样支持抗日军队吗?以这篇作品为标志,在1979-1981年间形成了反思文学的潮流。

反思文学作者主要是1950年代以来受到不公正对待,重新回到历史中的知识分子,他们被称为“归来者”。

他们的声音是当时文坛最主要的声音。

这些人归来时,首先感到欣慰的是就是一种归属感,他们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归属感化解了几十年的不幸,苦难升华为崇高,灵魂在受难中得到净化。

王蒙的《我在寻找什么》中的自白代表了这一代人的心态:“20年来……我得到的仍然超过了我失去的,我得到的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得到的是经风雨、见世面,得到的是20年的生聚和教训。

”“党重新把笔交给了我,我重新被确认为光荣的、却是责任沉重、道路艰难的共产党人。

革命和文学复归于统一,我的灵魂和人格复归于统一。

这叫做复活于文坛。

”“文学与革命天生地是一致的和不可分割的。

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7反思文学

7反思文学
第一次塑造了英雄右派形象
罗群 本是天去山考察队的政委,被打成反革命 却花了二十年心血写天云山区改造的著作
四、局限性 (一)机械的历史观念,忽视了真实的历 史内容 都写干部的突然“变坏”
《剪辑错了的故事》 李存褒《高山下的花环》
老甘

“我”的母亲 60年代,父母训戒我军队是人民的军 72年后,妈妈成为“外交家”第二节 反思文学Fra bibliotek 概念:
一、概述
以茹志鹃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 为标志,在内容上由揭示“文革” 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的总结,比伤 痕小说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与伤痕文学的关系
1、是“伤痕”的深化,时间略有先后。 1979年下半年大量涌现
2、在特征上界限并非十分清晰 政治——人性层面
二、政治层面反思
达到80年代“问题小说”的最大深度
(二)婚恋主题的开掘: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1980)
电影《被爱 情遗忘的角 落》剧照
继续了五四女性解放主题
(姐姐)存妮-小豹子 存妮跳河自杀 小豹子被公安带走。 (妹妹)荒妹-团支书许荣树 因姐姐的死而抬不起头做人。 “不要脸!喜欢上了一个男”
更重要的是,凸现了“命运”这一普
(二)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1980)中篇小说 第一次揭示了六十年代的大饥荒, “震撼人心”。
暗指河南“信阳事件”
1959-1960大批饿死人事件。一个 村庄一个村庄地消失。 六十年代饥饿暴动这样的事不少。 他的采访成为小说的素材
作者是《河南日报》记者,

1960年,河南李家寨大队, 全村断粮七天,吃清水煮萝卜。 青壮年人到山上挖土坑,因为死了没人 有力气抬 电影拍摄的场面逼真,至今不能发表

反思文学及其特征教案模板

反思文学及其特征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反思文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反思文学的主要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反思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反思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反思文学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 反思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2. 如何鉴赏反思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反思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反思文学的定义。

2. 学生分享对反思文学的理解,教师总结。

二、教学内容1. 反思文学的定义- 反思文学是对过往政治运动、社会现象、人性等进行深刻反思的文学创作。

- 反思文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

2. 反思文学的发展历程- 伤痕文学:揭露文革时期的苦难,呼唤人性回归。

- 反思文学:关注历史与现实,探讨社会问题,反思人性。

三、课堂讨论1. 学生阅读反思文学作品,如《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分享阅读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反思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四、总结1. 教师总结反思文学的主要特征,如历史纵深感、思想容量、理性色彩等。

2. 学生分享对反思文学的理解,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文学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2. 学生分享对反思文学的理解,教师总结。

二、教学内容1. 反思文学的主要特征- 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 理性色彩- 批判性- 社会责任感2. 反思文学的艺术价值- 揭示社会现实,引发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 刻画悲剧人物,展现人性的光辉。

- 运用艺术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三、课堂讨论1. 学生阅读反思文学作品,如《天云山传奇》、《剪辑错了的故事》等,分享阅读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反思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四、总结1. 教师总结反思文学的艺术特征,如突现故事的政治背景、批判性、启蒙性等。

反思文学的意义和局限性

反思文学的意义和局限性

反思文学的意义和局限性
反思文学的意义和局限性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

反思文学是指通过文学作品来引发读者对自身及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反思的文学形式。

首先,反思文学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读者审视自己和社会。

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可以引发读者对自身意识、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思考。

通过阅读反思文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并对社会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其次,反思文学可以让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

文学作品往往以虚构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通过讽刺、批评等手法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公正、道德沦丧等问题的深思。

这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然而,反思文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不能直接解决社会问题。

尽管作品中可能揭示了社会问题,但读者仍需要付诸行动来推动变革。

其次,反思文学往往是一种主观的观点表达,读者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并从多方面的角度来思考和评估。

最后,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对反思文学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这也限制了其对于社会的影响和改变。

总的来说,反思文学在帮助人们思考和审视自身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局限性,保持客观的态度,并积极付诸行动以推动社会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三、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创作模式,因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发端之作。

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代表作有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2.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创作并行,主要内容是包括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个方面,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

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3.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

这类小说重视重叙历史,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作品富有深广的思想文化底蕴,摒弃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

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刘恒《苍河白日梦》4.反思文学:是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上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

它于1979年上半年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等。

5.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有池莉《烦恼人生》、方方《桃花灿烂》、刘震云《一地鸡毛》。

6.朦胧诗派:朦胧诗派是一个联系松散的是个派别。

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也没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难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的一个崛起的师群,他们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和鄙弃。

朦胧诗派的主要成员有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

7.改革文学:改革文学面对“伤痕”和“废墟”,呼唤城市、乡村的“现代化目标,蒋子龙以工业小说为主,取得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改革文学思潮是一个集中了很多作家的大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不为官方所肯定,而改革文学无论官方、民方都很瘦欢迎。

改革文学表现出的冲击力很大,超出了文学爱好者的范围。

从时间上来说,1979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为开先河的作品;但黄金季节是1981到1985年,85年到87年为落潮期。

除蒋子龙外,其他改革文学的作品有《男人风格》、《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等。

柯云路地《新星》是改革文学的高峰之作,它也给改革文学画上了句号。

至此,改革文学也退出了最喧嚣的舞台。

8.探索剧:指8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意象富有求新精神和新锐特点的戏剧,他打破了日益僵化的戏剧旧有模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发挥创造者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戏剧在内容和形式上展现了不同以往的艺术特点,崇高心灵的表现、追求哲理象征、注重叙事模式,是探索剧的共同审美特征。

代表作家作品高行健《车站》、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等作品,在当时对文学、戏剧界产生较大反响。

四、简答题:1.简述高晓声创作的意义。

(1)高晓声属于右派复出作家,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民问题有着切肤的感受,它衔接了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思考。

(2)艺术追求的共鸣与拓展,高晓声为绝大多数人写作,深切关注农民的命运,揭示农村的痛楚和悲哀,为农民书写时代的生活篇章。

高晓声扩展了农民的形象系列,呈现出新时代下农民特有的精神气质,同时在矛盾中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发展前进。

(3)创作动机的传承与开拓。

和鲁迅一样,为人生和改变人生也是高晓声的创作动机,因而他和轮训的作品在不同角度显示了主题的深刻性。

(4)创作风格的延展。

高晓声的经历、命运和感情始终和农民交织在一起,统一而和谐。

(5)高晓声以他“陈奂生系列”小说,勾勒出一幅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变化的历史画卷,对中国农民命运的揭示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2.谈谈对新写实主义小说的认识:(1)特点:①经验的日常性,日常生活经验成了小说的集中叙述经验。

②群体性表现在作家采取的相对中立、客观、冷静的叙述立场。

(2)缺点:①众多个性迥异的作家都被归入“新写实小说”名下,外延的无限扩大维持着这个概念的空洞运转。

②在叙事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出现之后,新写实小说提出的那些概念说明表露了它对叙事意义的无视(3)情感的零度忽视了叙述者主体性的暴露(4)对生活纯粹的还原忽视了语言层面的中介(5)无视叙事,叙事话语丧失深度而趋于平面(6)新写实小说的提出更像是商业思维进入纯文学领域的一个表征,它更多地与办刊策略、制造文坛热点等想法联系在一起。

(7)新写实小说并非铁板一块的思潮,每个人的作品都有独特个性,不同作家也有不同的价值立场。

作为一个流派、一个群体,新写实的作家们在精神层面上是不同的。

新写实小说不是整合意义上的存在,不是审美精神层面的归类,它只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进行确定的一个流派。

3.简述导致寻根文学出现的背景及创作概括(1)导致寻根文学出现的背景:①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文化热潮为中国文学寻找文化之根提供了借鉴。

②文革结束后,中国作家放眼看世界,发现了当代文学的贫困,因而产生了深刻的焦虑,产生了不同的选择,一部分人开始尝试以中国文化之根铺设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桥梁。

(2)创作概况:①理论与创作并行。

②萌芽阶段:最早具有寻根色彩的小说出现在80年代初,以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为标志。

③繁盛期:1984年寻根文学大规模出现,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有所提高,较有影响的是贾平凹《商州初录》(秦汉文化,陕西)、郑义《远村》、《老井》(晋地)、郑万隆《异乡异闻录》(东北边陲)、张承志《黑骏马》(北方草原)、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吴越、葛川江)、张炜《古船》(山东)、阿城《棋王》(云南山林)、韩少功《爸爸爸》(湘南文化)等。

④寻根文学在创作上,大致分为“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大类。

(文化守成主义是20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种思潮,它根源于我们对现代化文明社会的危机意识,力图沟通现代人与传统生存状态的对话,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人文、地理、自然的留恋,具体表现为重视地域文化、民情风俗的特点。

所不同的是西方的文化守成建立在现代化社会危机的基础上,中国则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表现为无缘由的痴迷。

这类作品如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

另一类寻根文学则表现为文化反思。

在经历了80年代前期社会,政治层面的批判后,在文化热的驱使下,产生了将反思深入到属于实物本源意义上的趋向,即开始探索历史失误与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之间的关系上。

文化反思本身带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其基本目的在于发掘出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具有的有内在生命与支撑力的东西,以之作为社会、民族精神修复的根基,同时也对隐藏于民族文化中的劣根性加以批判。

)4.简述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演变过程及代表作家(1)演变过程:十七年文学脱离了表现女性世界的规矩,女性意识隐藏起来。

艺术个性、性别特征隐退。

女性意识当时被看作小资产阶级意识。

宗璞的《红豆》和茹志娟的《百合花》因为叙事角度和笔调的女性化、诗意化而加以批判。

(2)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1.在中国现代史上成名的前辈女作家在当代焕发青春,如冰心《从十八岁发起的誓言》、丁玲《杜晚香》、杨绛《洗礼》韦君宜《洗澡》等。

2.50、60年代成名的新中国第一代女作家很多人都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中坚,如宗璞《我是谁》、茹志娟、刘真《黑旗》、柯岩《船长》等。

3.新时期崛起的女作家:张洁、凌力、霍达、程乃珊、舒婷、陆星儿等。

4.80年代中期的崭新一代的女性作家群,如残雪、蒋子丹、张辛、迟子建、铁凝、张抗抗、张辛欣、王安忆、池莉、方方等。

5.90年代成为焦点的作家:如陈染、林白、卫慧等。

6.评价伤痕文学:(1)伤痕小说是在启蒙主义思想下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启蒙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其思想主流,它最大的功绩在于将文革的错误与悲剧性灾难暴露给人看,引起疗救的注意。

(2)由于情绪激烈的原因,以及作家缺乏必要的文学准备,作品大多采取情感宣泄式的创作模式,笔调粗粝,语言缺少锤炼,只重视问题的提出(与五四问题小说相同),而忽视作品本身的文学性,叙述方式过于单一。

(3)伤痕小说紧贴社会现实,恢复了十七年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敢于直面现实,表现出极大的批判勇气和精神,有力地扭转了文革期间“瞒和骗“的文学。

7.简述马原小说的特点(1)“元叙事”的叙述模式。

(2)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反深度、反整体(如《冈底斯的诱惑》)。

(3)马原的小说已不是去创作“大写的人”或完整的故事,而主要是“叙述圈套”。

对于马原来说,写作就是虚构故事,而不是复制历史。

(4)马原的意义不再具有意识形态普遍化的实践功能,但是,他反抗意识形态普遍化的叙事方法被视为当代文学历史转型的重要标志,则又构造了一个回到文学自身的神话,在文学有限性的范围内,它标志着“新时期”的终结,“后新时期”的来临。

(5)叙事风格的先锋性:叙事结构转变;叙事视角与叙述者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叙事时间的错位;叙事语言的“原生态”。

篇二:文学名词解释整理版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

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

“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潜在写作(又称为地下写作):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

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

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