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概述
两汉文学
作品欣赏
乐府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开诗歌
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
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 ,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
《上邪》 (YE)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 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鏡,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驱!男儿 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胡姬拒绝调戏
本诗描写一个酒家女子勇敢地反抗贵家豪奴的强暴欺侮,显示了胡姬蔑视权 贵,不畏强暴和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抨击了权贵欺压人民的罪行。 全诗用五言,辞藻富丽。
的小赋,篇幅短小、文词清丽,不用问答体,多为抒情作品。
汉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 2、两司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 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 两司马”之称。
3.“杨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杨雄。杨雄作赋,在形 式上模拟司马相如,旧时常以两人并称。 4.“班马”——也叫“马班”。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 并称。司马迁作《史记》、班固著《汉书》,两人对历史学都有重 要贡献,并且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5.“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两人都擅长辞赋,班有 《两都赋》,张有《二 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
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中描
青
青
河
畔
草
写一个美丽的青春女子在明媚 的春光中独处深闺,因丈夫久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行不归而过着孤寂的日子。青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you。 春在无聊的等待中虚度。对这
汉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文学知识点总结汉代文学的特点:1. 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汉代文学在继承古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先秦时期文学思想的影响。
汉代文学家在创作中注重对传统文学题材和形式的继承,但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反映社会风貌和思想风尚:汉代文学作品多以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思想风尚。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政治制度、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3. 文学形式多样:汉代文学形式多样,包括骈文、辞赋、乐府诗、郭辞等。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展现了汉代文学的丰富多彩。
汉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篇章,由屈原所作,被誉为“楚辞之首”。
它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背景,借助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其抒写离愁别绪的感情。
《离骚》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形式独特、意境深远,还在于其艰深、奇特的词藻和真挚豪放的情感。
2.《论衡》:《论衡》是战国末年至汉代初年的学术辞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
它由汉代学者扬雄编撰,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神怪等多个领域,是战国至汉代思想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3.乐府诗:汉代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创作多以宫廷乐舞和民间歌谣为主题,表现了民间生活和感情。
其中《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被誉为乐府诗的经典之作。
以上仅为汉代文学的部分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1.文学创作的启蒙和激励作用:汉代文学不仅对于当时的文学创作起着示范和激励的作用,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不竭的源泉。
汉代文学家的创作理念、方法和手法成为后人创作的范本和借鉴对象。
2.思想文化传承和发展:汉代文学作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了重要的作用。
对汉代文学的总结
对汉代文学的总结汉代文学概述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流派繁多。
汉代文学不仅是上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为后世文学开创了新的局面。
汉代文学主要包括诗、赋、乐府、辞章、小说等多种形式,其中突出的代表有《楚辞》、《史记》、《论衡》等。
汉代文学的特点历史题材丰富汉代文学注重描写历史题材,通过对历史和人物的描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和贾谊的《新书论》。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深入挖掘了中国历史的宝贵史料,并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影响了后世的史书写作风格。
锦绣丰富的辞章汉代的辞章是一种文辞华丽、文字优美的散文体裁,以散文的形式叙述历史、描写风景和抒发感情。
辞章的作者多为宫廷官员和文人雅士,他们以流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有刘向的《说苑》和班固的《汉书》。
独特的楚辞风格楚辞是汉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楚辞的特点是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流畅的韵律和豪放的情感。
代表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等。
小说的初步发展汉代是中国小说的起点,小说在这个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汉代小说主要包括传奇、志怪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司马贞通俗演义》,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长篇小说。
汉代文学的影响汉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学的创新和进步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汉代文学的题材和形式多样化,为后来各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汉代文学对汉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代文学体现了汉族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文字将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传承下来,为后代汉族人提供了精神支持和自我认同。
总结汉代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代表作品《史记》、《楚辞》和《论衡》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两汉文学
三、文学概况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 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 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 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赋的大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 张衡的《 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赋的大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 京赋》是东汉大赋的力作。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 京赋》是东汉大赋的力作。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 赋从歌功颂德和表现王朝的声威、都邑的奢华为主流,转向揭露社会的矛盾, 河。赋从歌功颂德和表现王朝的声威、都邑的奢华为主流,转向揭露社会的矛盾,表现 文人在黑暗政治下的忧虑及逃避现实的心态。 文人在黑暗政治下的忧虑及逃避现实的心态。 政论文也是汉代文学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方面 陆贾、贾谊的政论文带有纵横家特色, 也是汉代文学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方面。 政论文也是汉代文学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方面。陆贾、贾谊的政论文带有纵横家特色, 晁错的政论文与韩非相近,都有战国之风。东汉中后期的政论文以批判现实为主, 晁错的政论文与韩非相近,都有战国之风。东汉中后期的政论文以批判现实为主, 王符 潜夫论》 政论》 仲长统的《昌言》为其代表。 的《潜夫论》,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为其代表。 汉代以《史记》为标志,史传文学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 史记》 汉代以《史记》为标志,史传文学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 反映历史,创立了记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 汉书》 反映历史,创立了记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汉书》继承的 史记》的体例,使之更为完善。 《史记》的体例,使之更为完善。 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 ——五言诗 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 人五言诗在东汉开始大量出现,班固、张衡、秦嘉、 人五言诗在东汉开始大量出现,班固、张衡、秦嘉、蔡邕等人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 推动作用。 孔雀东南飞》是五方叙事诗的长篇钜制, 古诗十九首》 推动作用。《孔雀东南飞》是五方叙事诗的长篇钜制,《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 的典范,其中所传苏武李陵诗,绝大部分为东汉中期以后的作品。 的典范,其中所传苏武李陵诗,绝大部分为东汉中期以后的作品。
7两汉文学概述
两汉文学概述1、学习要点: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能大致描述两汉魏晋南北朝几个阶段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了解主要作家概况及创作倾向,学习汉乐府民歌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
2、学习重点:汉赋与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史记》的“史家笔法”。
一、社会背景两汉(前206——公元220,共426年),分西汉、东汉。
公元前二二一年,以秦最终灭齐为界,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统一中国并统一文字,为全国性的文学交流准备了条件。
秦始皇统治中国之后,加紧剥削农民,用尽民力,接着又是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引起农民反抗,爆发了陈涉、吴广起义,推翻了秦的统治。
经过楚汉纷争,最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西汉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结束了西汉王朝的统治。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
二、汉赋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
西汉初年,由于全国统一,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繁荣富庶。
统治阶级大治宫室园苑,田猎游乐,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在这样一种物质基础上,与之相适应,产生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基本上为宫廷上层统治者服务的贵族化的宫廷文学——汉赋。
汉赋形式铺张,文字堆砌,主要为上层阶级服务。
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并称“汉赋四大家”。
其中司马相如最为有名,其《子虚》、《上林》二赋也最为驰名。
司马相如简介:西汉辞赋家。
字长卿。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
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
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
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
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文学)
两汉文学历史文化背景文学发展分期汉代史传文学:史记、汉书汉代诗歌与赋体文学第一讲汉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1、:燔灭文章,历史空白2、汉初:无为之治文学:反思历史关注现实3、武帝:文化交流与思想一统文学:散体赋、史记大气磅礴4、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文学:复古思潮注重模拟5、东汉前期:强化思想统治文学:客观严整由文转质6、东汉后期:社会危机加重文学:抒情小赋发现自己第二讲汉代散文概说与桓宽的《盐铁论》一是汉初的政论文:讨论国策,充满着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二是以董仲舒文章为代表:容注重解释封建君主集权的合理性,在形式上则崇尚质拙朴实;三是历史散文巨著《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终“成一家之言”;四是在西汉末年复古之风:这场复古之风始于歆的学术复古,而文章复古是由扬雄完成的;汉代论辩文代表作桓宽《盐铁论》;五是东汉初期王充《论衡》,对天人感应、灾异祥瑞之说以及今文经学者媚附政治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同时反对复古,主独创,文章深入浅出,反复论证,表现出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六是东汉初年班固父子所著的《汉书》,它明显地适应新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的需要,在思想上维护当时的儒学统治,在形式上注重语言的锤炼,文风洗练谨严。
桓宽的《盐铁论》:记录“文学”、“贤良”与“臣相”、“御史”关于盐铁问题辩论的论文集,堪称汉代论辩文的代表作。
主要观点:“国不与民争利,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论辩艺术:一是针锋相对,言语直率;二是铺排比,情采并重;三是暗合戏剧、小说因素;第三讲司马迁与《史记》一、生平20岁以前阅读古籍,接受儒家思想;1.壮游天下(壮游路线):“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城,过梁、楚以归。
”(《太史公自序》)宋代马存说:“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今于其书观之,则其生平所尝游者皆在焉。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汉代文学概述
2、《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 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3、《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 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4、《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出 现“劝百讽一”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基本 特征
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 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 陈皇后复得亲幸。”
2020/3/4
10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 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2020/3/4
4
司马相如和汉赋的鼎盛
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它篇幅较 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
最基本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 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 驰逐等生活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020/3/4
13
汉代政论文
一、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时期洛阳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 世称贾太傅,贾生,贾长沙。
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治 安策》
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 问鬼神”
2020/3/4
14
二、晁错(BC200-BC154) 颖川(今河南禹县)人 ,汉初杰出的
政治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边防、 重农抑商。
汉代文化资料
汉代文化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代文化承袭了先秦时期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代文化。
一、汉代文学1. 诗歌汉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
代表着汉代诗歌水平的作品主要有《楚辞》和《汉乐府诗集》等。
《楚辞》是汉代文学的一大成就,其通过对人生苦痛的抒发,表现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2. 散文汉代散文主要包括传记类、文论类、游记类等。
《史记》、《汉书》等史学著作在书面语汉代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汉代艺术1. 绘画汉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特点是以写实为主,兼顾传统笔墨。
代表作品有《千里江山图》、《五马图》等。
2. 建筑汉代建筑取材丰富多样,飞檐翘角、彩绘装饰等是汉代建筑的特色。
典型建筑有长安城、洛阳城等。
三、汉代思想1. 儒家思想汉代是儒家思想的全盛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崇。
《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在汉代也有一定影响,如《道德经》等。
其强调“道法自然”,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汉代生活1. 衣食住行汉代人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世代相传的节日、娱乐活动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服饰、饮食等也具有独特文化特色。
2. 社会习俗汉代社会的习俗多种多样,如成人礼、婚俗、丧葬习俗等。
这些习俗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五、汉代传统文化对当代的影响汉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代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结语汉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仍在当今社会中得以体现。
我们应当珍惜和传承汉代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以上是关于汉代文化的一些概述,希望这些内容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珍视汉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愿我们一起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汉代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汉代的讲义文学批评与文学思想
第四种是宋人朱熹的说法:“比,以此物比 彼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 熹认为“兴”只是“起”的意思,要描写一件事, 先以别的东西作为起兴,然后把本题引出来,起 兴之于本题,或只在声韵上有引起之作用,并不 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前面一句 都只取声韵上的联系,而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朱 熹对兴的解释,较符合民歌的实际,所以有很强 的说服力。对于比兴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但他 们都将比兴理解为一种表现手法,这是一致的。
美与刺
《毛诗序》也论到诗歌对统治者自身的作用, 那就是它的“美”和“刺”。所谓“美”,即 “美盛德之形容”,也就是对统治者“盛德”的 歌颂;而“刺”,即“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 吟咏情性,以风其上。”即处在衰微之世、苛政 之下的百姓可用诗对统治者进行批评。但“刺” 有严格的限度:第一是“发乎情,止乎礼义”; 第二是“主文而谲谏”。从而达到“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的目的。
(一)关于诗歌的特质
《毛诗序》在总结先秦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 上,首先阐述了诗歌的特质: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 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 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说诗是人 的情志的延续。
1、诗言志
先秦人关于诗歌的特质,已有“言志”的说 法,《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 永,律和声。”但先秦人尚没有把情感这一表现 对象从主观范畴中突出出来。而《毛诗序》前进 了一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告诉人们, 所谓“在心为志”的“志”,也就是情感。
第一节 《毛诗序》——汉人对先秦儒 家诗论的总结
汉武帝以后,因为“独尊儒术”,经学随之 盛行,而《诗经》为儒家重要的经典,汉武帝立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诗》为其一。在经学极盛的情况下,儒生讲解、 阐发《诗经》成风。汉代传《诗》的主要有四家: 齐鲁韩毛。
两汉文学
乐府诗歌
乐府民歌
乐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
乐府,本是政府的音乐机构。这种名称大约从秦代开始就有了,在出土的秦代编钟上就铸有“乐府”二字。 西汉立国以后,沿袭秦朝体制,也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武帝时,乐府机构的规模和职能被大大扩大,其中“采 诗”是乐府最引人注目的一项职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这类诗歌源自民间,为了区别于文人创作的 乐府歌辞,习惯上称为“乐府民歌”。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中,可以知道当时所采之诗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所谓的汉乐府诗歌,主要指这一类诗歌。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扩大了中国诗歌的叙事领域。《陌上 桑》和《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尤其像《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叙事诗,各种艺术手段在此都作了 完美的发挥。无论人物对话、动作,还是心理刻画,都十分成功,形象地塑造了一批人物形象。诗中故事情节的 展开和矛盾冲突的起伏,以及浪漫色彩的结尾,在铺排上也都恰到好处。另外,汉乐府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有 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杂言诗句式,字数不一,有整有散, 灵活多变。五言诗则形式十分整齐,如《十五从军行》等。这种诗体较《诗经》、“楚辞”的四言诗和骚体诗都 有明显的进步,代表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发展的新趋势,此后几百年间,成为文人创作的主要形式。
《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别名,是汉乐府诗中最长的一篇,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长篇 叙事诗。诗中写了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刘兰芝貌美贤淑,勤于家 务,可苛刻的焦母却不喜欢儿媳,婆媳关系颇为紧张。焦仲卿夹在母亲与爱妻之间,处境尴尬,最后因母命难违, 劝说妻子暂回娘家。刘兰芝在娘家又不见容于兄长,逼她再嫁,她只得以死相抵,“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 消息,幡然醒悟,也“自挂东南枝”,用自己壮烈的死来抗议封建家长的专制。
汉代文学
贾长沙、贾生。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 市东)人,汉族。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 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 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 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 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 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 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 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 《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 《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 屈原赋》、《鵩鸟赋》最著。
❖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 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 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 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 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 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 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 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 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 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 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 守之势异也。
❖ 文章气势充沛,一气呵成,是古今第一篇气 “盛”的文章。本篇之所以气盛的原因 :
❖ 1.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
❖ 2.贾谊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
❖ 3.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
本篇精彩处却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 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 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 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多元文化融合
这一时期的文学融合了不同地域、 民族的文化元素,为后世文学的 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借鉴。
情感表达与个性追
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注重个性 表达和情感抒发,对后世的诗歌、 散文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承前启后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继承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又开启了唐宋文 学的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
五言诗
总结词
五言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诗歌形式,以每句五个字、结构简单、语言质朴为特点。
详细描述
五言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乐府民歌的影响,走向文人化的创作道路。其代表作 品有曹操的《观沧海》、曹植的《白马篇》等。五言诗在唐代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玄言诗
总结词
玄言诗是魏晋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以阐释 老庄哲学、追求自然恬淡为特点。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重要作家与作品 • 文学流派与风格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影响与地位
01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起源与背景
社会背景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变革。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并与道家、 法家等思想相互融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思想启迪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个体意识、人本思 想等,对东亚各国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产生了启发,推动了 东亚文化的进步。
风格借鉴
东亚各国的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两汉魏晋南北朝 文学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丰富了本国文学的内涵和表 现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两汉文学赏析
李延年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 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 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 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 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 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 武皇后。《汉书•外戚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求凰》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1,班固的《咏诗》是现存东汉最早的的完整五言诗。 2,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言、七言诗的文人, 代表作品有《同生歌》、《四愁诗》 3,秦嘉的《赠妇诗》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 标志。 4,此外,还出现了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无名 氏的作品,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五言之冠冕”
思妇闺怨诗: 《行行重行行》 《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 《凜凜岁云暮》 《青青河畔草》《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游子思乡诗: 《明月何皎皎》《去者日以疏》《涉江采芙蓉》 游宦诗: 《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回车驾言迈》 友朋诗:《西北有 高楼》《明月 皎夜光》 感生诗:《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 (思妇、 游子等主题也往往与感生相伴) 婚嫁诗:《冉冉孤生竹》
2)诗词来找茬 请从AB两项中选择诗句完全正确的一项。
汉代文学和楚地文学
汉代文学和楚地文学汉代文学和楚地文学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下,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历史背景、文学题材、艺术表现等方面探讨这两个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汉代文学是以汉朝为背景的文学流派,历时约400年。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秦朝时的专制统治变为汉朝时的皇权主义,社会政治经济体系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
在文学方面,汉代文学主要表现为诗歌和散文两个方面。
其中诗歌以《楚辞》和《乐府诗集》为代表作,凸显了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审美趣味,并形成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式;散文则主要以《汉书》、《史记》等史书为代表,透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以及人民生活的情况。
相比之下,楚地文学则是以楚国(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为发源地的文学流派,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它深受楚国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主题多是描绘楚地山水田园和人民生活的琐碎细节,反映了当时农村文化和重视生命的主题。
楚地文学以《楚辞》为代表,是一部极富个性、自然主义和感性化的诗歌集,集文学、哲学、道德、历史于一身。
其中《九歌》、《天问》、《滕王阁序》等篇章,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总的来说,汉代文学和楚地文学都是中国文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者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著称;后者则以对自然、生命、人性的感悟和深情的表达而著名。
两者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时代背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审美理念,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不可忽略。
在当今时代,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文学流派中汲取营养,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助力。
汉代文学
王充、王符与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 文三大家 。王充 《论衡》;王符《潜 夫论》;仲长统《昌言》。
第三节 西汉其它散文
董仲舒《春秋繁露》与《天人三策》为汉 代今文经学的奠基之作。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写。 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 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作为一 部理论著作,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 宗书》。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汉代散文
西汉中期抒情散文(司马迁《报任安书》) 西汉前期政论散文(贾谊《过秦论》)
《陌上桑》
艺术特色 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罗敷的 美着意从侧面进行烘托反衬。 2、以夸张的手法增强作品诙谐的喜剧 色彩,罗敷夸夫一段成功地突出了罗敷的 性格特点。
、为什么说罗敷是一个符合中国传统道德和 汉代城市审美情趣的女性形象?
罗敷这一形象,所以符合中国传统道德和汉代城市审美情 趣,其原因在于: 首先,中国传统道德要求女性必须恪守贞静专一的道 德操守,而罗敷正是实践了这一点。诗中写到使君被罗敷 的美貌吸引,中途停马,派人与罗敷搭讪,并直言邀罗敷 共载。对此,则被罗敷婉拒。足见罗敷不为富贵所淫,不 为贫贱所移,不为威武所屈的贞静专一的道德操守。 第二,当时汉代人的生活追求享乐,夸耀富贵,并以 此作为审美情趣。诗中的罗敷,无论是她梳妆的发式,点 缀的首饰,穿戴的衣服,还是她夸耀的那位仪表非凡、举 止得体的夫婿,都是吻合当时汉代人所追求的。所以,罗 敷这一形象符合汉代城市审美情趣也当属情理之中了。
汉代文学概论
一、汉代文学的时代背景
❖ 政治制度:分封制——封建中央集权制
❖ 社会思潮:黄老思想——儒家独尊(“表彰 六经,独尊儒术”)
❖ 选士制度:经明行修、策问取士、察举征辟
二、汉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 文人地位、心态的巨大变化:由先秦时自由 游走、择木而栖的士人一变而为以王权为唯 一皈依、以入仕为唯一出路的“儒生”;思 想行为规范加强,个人意识淡化,人生轨迹 趋同。
❖ 文风的变化:文学在主题、题材、体裁方面 有所开拓,但思想格局变得局促,尊儒及策 问取士使依经立义成为最为普遍的现象。文 学理论上强调文章教化、经世的功利作用。
三、汉代文学的类别
大致分为三大类: ❖ 赋体文学(骚体赋、大赋、小赋) ❖ 散文(政论文、史传散文、清议散文) ❖ 诗歌(汉末文人诗
汉代文学介绍
汉代文学汉代,以一个统一、强大、兴盛、富裕的东方帝国称雄于世界。
文化和文学的地位在汉代也有明显提高,开始呈现出不完全依附政治权力的某种独立价值。
因此,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相当活跃,出现了各种文学样式,汉代文学也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根源。
汉代文学的繁荣集中体现在汉赋上,并出现了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一批辞赋作家。
但是,历来不少文学史家把“汉赋”与“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平列,当成中国文脉的一大环节,我却不大同意。
因为汉赋虽有气势,但是堆砌辞藻、铺陈华丽、空泛整饬,是后代文化创造者们需要一再努力摆脱的痼疾。
连当时的司马迁都这样评论司马相如,“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
这是在为他辩护,认为在太多“虚辞滥说”背后,还能引出“节俭”的“要归”。
可见,“虚辞滥说”已成为汉赋的一大“流行病”,大家都看到了。
汉赋“虚辞滥说”的负面传统,代代不绝。
凡是乐于倾听华丽奉承之辞的统治者,以及那些善于颂扬盛世伟业的写手,总是竭力张扬连篇累牍的“骈俪”文风,以致其充斥朝野。
为此,我就更不想在中国文脉中给汉赋让出较多的地位。
即便是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我也只是安置在“扩大记忆”的范围里。
这样的安排可能与很多文学史家有异,但我并不是在整理规范的汉代文学史,而是在检索文脉,有责任在内在生命的健衰上来决定轻重取舍。
相比之下,倒是一些政治人物在历史关键时刻随口吟出的诗句,包含着英雄人格上的刚健之气,例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刘彻的《秋风辞》,更能直接地表达出大汉之所以是大汉的原因,也更与文脉相关。
另外,汉代的乐府民歌中也出现了一批来自民间、情感浓烈的作品。
按一般文学史的观念,这是“非主流”的存在,但我在梳理中国文脉时却特别看高,把它们置于“基础记忆”的范围。
汉代文学的最高峰当然是司马迁,但他属于整部中国历史,已经不是“汉代文学”这个标题所能框范的了。
因此,我们在后面要以单独一节来开列对他作品进行“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的篇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枚乘和汉赋的形成
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它篇幅较 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 最基本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 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 驰逐等生活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013-7-8 7
5、焚书坑儒 一、《吕氏春秋》 《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 篇)、《十二纪》(每纪5篇),一篇序文 共161篇(今存160篇)共二十多万言 二、李斯的散文 鲁迅说:“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 一人而已。” 《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 《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 刻》、《会稽石刻》
2013-7-8
14
赋的发展、流变
形成、兴盛、衰微三个阶段 1、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 的形成期:骚体赋,代表作家是贾谊 2、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 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 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 3、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 变、衰落期,由大赋转变为抒情小赋:张衡、蔡邕、 赵壹等
2013-7-8
29
2013-7-8
30
2013-7-8
31
四、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王褒、扬雄、刘向父子的赋 王褒:《洞箫赋》和《甘泉赋》 扬雄 :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 《长杨赋》 晚年:《法言· 吾子》认为作赋乃是“童子雕 虫篆刻”,“壮夫不为”
1、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 2、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 3、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 4、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 于两汉 5、包括骚体赋、新体大赋和抒情小赋
2013-7-8 13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原指我国古代诗歌的 一种表现手法。《文心雕龙· 诠赋》云:“赋 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 也。” “铺采摛文”是赋的形式,而“体物写志” 则是赋的内容 《汉书· 艺文志》引刘向云:“不歌而颂谓之 赋” 赋的一般特点是: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 述性、叙事性和描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 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
1、司马相如的赋在艺术构思上,采用了虚 构的手法 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以铺排夸张、 描摩渲染的手段来叙事写物。 3、在语言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对偶, 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013-7-8
26
三、司马相如的其它作品
《哀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
《长门赋》 :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跌而不反 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 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 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於空堂。悬明月以自 照兮,徂清夜於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 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贯历览 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左右悲而垂泪兮, 涕流离而从横。 2013-7-8 27
2013-7-8
17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 状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々。 獼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2013-7-8 19
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 《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以《七发》最 为著名 1、《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 展开的 2、《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 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3、《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 的题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4、《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 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基 本特征
2013-7-8 16
《吊屈原赋》: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 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 茸尊 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 莫邪为 钝兮,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 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 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 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2013-7-8 32
2013-7-8
33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2013-7-8
34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一、司马迁的生平 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 1、司马迁的家世与教育 其先代“世典周史” 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论六家要指》 幼年从父受业,十岁时便能畅读古文 后随父入京,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从董仲 舒学习《公羊春秋》,并阅读了《左传》、《国语》 等大量先秦古籍
《长门赋序》云: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 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 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 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 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 蛛纲,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 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 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013-7-8
24
二、《子虚赋》、《上林赋》
汉代新体赋的典范作品 《子虚赋》作于汉景帝时期,是为梁孝王宾 客时所作 《上林赋》在武帝即位后,被召见时所作 两篇相距十年,但实为同一主题的上下篇 。 “润色鸿业” 、“劝百讽一” 。
2013-7-8
25
《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
2013-7-8 9
三、晁错及其《论贵粟疏》
颖川(今河南禹县)人 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 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 不削,反迟,祸大。 《论贵粟疏》
2013-7-8
10
第三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一、《淮南子》 武帝叔父,袭父封为淮南王。后阴谋叛乱, 事泄自杀。 《淮南鸿烈》,《淮南子》,是我国文学史 上一部重要的系统论说散文集。 二、董仲舒的对策文和经学著作 《贤良对策》三篇 三、桓宽、刘向、扬雄的散文
3、繁琐的解经习气
文学铺张扬厉 、经学繁琐 《尚书· 尧典》标题两字之义,竟至十万言
4、重摹拟,缺少创造性
2013-7-8 4
五、汉代文学样式
1、赋 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楚辞: 刘向曾编集屈 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人摹拟之作,署名 《楚辞》。 3、叙事散文 : 《史记》、《汉书》、《吴越春秋》 4、诗歌 乐府、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2013-7-8 2
三、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1、 食货志》: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 《汉书·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2、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 建功立业、扬名后世强烈愿望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于为伍。 故匹 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 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 风,于斯行矣。”《后汉书· 党 锢列传》)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2013-7-8 28
大汉天子:
自从分别后,每日双泪流, 泪水流不尽,流出 许多愁, 愁在春日里,好景不常有 愁在秋日 里,落花逐水流 ,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 ,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 ,可怜桃花面,日日 见消瘦 ,玉肤不禁风,冰肌寒风透,粉腮贴 黄旧,蛾眉苦常皱,芳心哭欲碎,肝肠断如朽。
2013-7-8 11
桓宽的代表作品是《盐铁论》 刘向是西汉后期的经学家、目录学家 编著的《新序》、《说苑》、《烈女传》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但后期致力 于经学。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 《论语》作《法言》
2013-7-8
12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汉赋的概念、特征
2013-7-8 15
第一节
贾谊和枚乘
一、贾谊和骚体赋 《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旱云赋》 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 重抒情,篇幅短小,多用“兮”字语句 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 遇赋》,马融的《围棋赋》、班固的《白绮 扇赋》、傅毅的《舞赋》,司马相如的《大 人赋》、《长门赋》
2013-7-8 20
第二节 司马相如和汉赋的鼎盛
一、司马相如的生平和作品 司马相如(前179—118),字长卿,蜀郡 成都人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 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 鸯
2013-7-8
21
第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 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第二: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秦代散文 汉赋 史记 汉书 汉乐府 古诗十 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