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二、近代化的基本内容:
①近代化的实质内涵是资本主义化。 ② 近代化的基本内容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 治上的民主化。
一、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外国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的两个主 要矛盾。它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具体 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制约和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的 近代和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④在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制定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政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⑥全国解放前夕,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有农村转入 城市,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正确方针。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经济上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 本主义工业出现。 洋务运动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而动的中国近代 化的起步,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提供了一些新的东 西:创办了先进工业;培养了新的科技人才;发展 了工人队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 办了新式学堂,对沟通中西文化,学习西方科技起 了重要的作用;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不少人回国 后成为各界的栋梁,留学教育对封建传统的教育是 一个突破;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
(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近代化探索: 1、戊戌变法:近代化的转折。是洋务运动的进一 步升华。
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的开端,这是 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现。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从器物层次递进到制度层次 的一次发展,它是对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升华要求在思 想和政治领域进行全面变革,用君主立宪来代替封建 专制制度,用资产阶级新文化去改革封建的旧文化。 戊戌变法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 的。站在历史长河高度看,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近代 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主题内容认知鸦片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开端,自此,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两大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又要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100多年来,从农民、地主到民族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从自发的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从向西方寻求真理到向俄国学习,从器物到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主题内容范围:本主题主要包括近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
主题复习目标:掌握各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事实、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能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各阶级的抗争探索是向前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总结各阶级探索抗争的经验教训。
主题知识概要:近代前期1840年~洋务运动基本史实: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特征:尚未产生新的阶级,主要由农民、地主阶级进行,向西方学习,但停留在“器物”阶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19年基本史实: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制度,企图通过变法、革命等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近代后期1919~1927年基本史实:中共成立、工人运动高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特征: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俄国革命,坚持城市革命道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大革命。
1927~1937年基本史实: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八一宣言、西安事变。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一)
(2005全国文综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 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 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004年江苏卷)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领导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建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由于来源、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同,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形成资产阶级 维新派, 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族资产阶级出身的部分知识分子形成激 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在反帝反封建问题上,它们一个较之 一个进步。
链接高考
(2000年全国)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 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阶级的探索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 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要求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 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规律认识 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地位)
(2001年春季)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冲破封 建思想的束缚,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和科学为思想武器,猛烈批判中国几千年 的封建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它动摇 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 空前解放。
2023年安徽历史中考总复习专题:中国近代的屈辱、抗争与探索
家国情怀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为 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富强而努力。 2、我们要珍惜先辈们奋斗的成果,珍惜和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3、我们要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美国 日本 俄国 中国
应对危机
国家分裂
南北战争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凡尔赛条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1921—1922年
第 三
国际背景
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强迫中国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由几个 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阶
②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
段
侵略扩张。
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
人的朝廷
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11年
1898年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新旧思潮发 生激烈冲突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探索史
历史事件 学习重点 时间 主张或口号 代表人物
性质 宣传刊物
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西方的军 事器物( 或科学技
术)
19世纪 60-90年
代
自强、求富
1898年6
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真题演练
(2019·江苏镇江)2.“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
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
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冯子材领导取得镇南关大捷。
4、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1、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②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它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④它的光辉业绩,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
(2)失败原因: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义和团运动(1898—1900)(1)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笼统排外的性质与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2)意义:是中国近代一次以农民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阻止了中国殖民地化进程。
※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根本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即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主要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设立译馆,派遣留学生。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4)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一 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的强大也是失败的原 因。
(3)探索具有差异性。前后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 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 派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 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而早期维新派又是从洋务派转化而 来,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 政治和经济制度,这就是质的飞跃,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而 是反对封建统治了。
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抗 日武装,开辟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战争 的中流砥柱。 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 除封建土地制度,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 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
(1) 1953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
(2)1956“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 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4)曲折探索:党在政治上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失误。犯了左 倾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岐途 (5)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了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基础 (6)十二大明确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⑺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0)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4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点①探索的广泛性。
由于列强不断侵华,对中国各阶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必然导致各阶级人士的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就导致了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的一面。
②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义和团运动除外)。
这因为外国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促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现实。
③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由学技术到学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由学君主立宪到某某某某。
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续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如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是量的积累。
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验,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由器物层次发展到制度层次,有了质的飞跃。
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
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①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
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②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逐步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某某法制不健全。
③经验教训: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响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加强和健全某某法制建设。
基础专题四、中国近代的屈辱、抗争、探索.
清政府战败,签订 了《辛丑条约》
中国完反 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 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 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
中国取胜
主要条约
战争 鸦片战 争 1840~ 1842年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1900~ 1901年
英、美、 俄、日、 法、德、 意、奥
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前)
抗争代表
主要事件和史实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 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 伟 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 斗争的 林则徐,是 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类 探 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之 主要概况 别索 路在中国行不通。
创办京师大学 堂
戊 、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改 命。 政戌 2 良运动; 作用(意义或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治 变 4、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 5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 思想启蒙(解放)作用,有利于 资产阶级思想 的传播; 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 上 法 他们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 1、都是资产阶级近代化探索的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 进步的意义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 中国近代政治的民主化 的 1905 年8月, 日本东京召开。总理:孙中山 纲领:推 、中国同盟会 : 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辛 21、都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 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民 教训: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3 、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亥 2、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 《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失败的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 三民主义 ”。作用(地位):“三民主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 主 4 、都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和妥协,导致失败 革 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5 、都没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化 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第二 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命 天占领武汉三镇。(又一次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失败 (略)
(1)维新派(改 良派):
维新变法
失败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 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变法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资产阶级 (2)革命派:
辛亥革命
(3)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失败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观念 深入人心 ,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质。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1)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五四运动 (3)国民革命运动
(1)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反“围剿”、长征 (2)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重庆谈判、粉碎全面 进攻和重点进攻、反攻、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阶级
内 容 结果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评
价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阶级
内 容 结果
评
价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失败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抑 制作用。
农民阶级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项目
内容
反侵略战争 中的斗争
反对清朝统 治的斗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反对北洋军 阀的斗争
历史复习4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四: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精拓展】列强侵华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列强侵略集中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期。
(2)从侵略国家上看,既有老牌强国英国、法国等,又有新兴强国日本等。
(3)从侵略方式上看,经历了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从战争侵略到“以华制华”的转变。
(4)从影响上看,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角度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角度三中国近代化探索【精拓展】1.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对应关系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见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于是以“自强”为口号,以“师夷长技”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思索为何学了西方的技术仍旧失败,在探究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基础上,以改革中国政治制度、救亡图存为主要目标的戊戌变法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于是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为主要任务的辛亥革命兴起。
2.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主观原因:近代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统治阶级没有坚决反抗侵略的决心。
(3)客观原因: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侵略者具有很强的掠夺性。
【跟踪练习】1.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C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 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3. 右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有识之士的探索历程,①处应填 A .军事技术B .文学艺术C .实业救国D .民主共和材料一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知识构建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和实践(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中,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不愧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中,有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
中法战争中,有刘铭传、冯子材等爱国将领率军抗击法军。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将领英勇杀敌,为国捐躯。
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1、背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三)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2、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3、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组建海军。
4、评价: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专题五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我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
专题五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外国势力由沿海侵入内地,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新疆危机(19世纪中后期):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擅自建立政权,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严酷的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俄英承认阿古柏政权;沙俄直接出兵侵占伊犁。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近代后期帝国主义侵华1.1931~1937年日本局部侵华活动(1)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局部抗战开始。
(2)1932年扶植“伪满洲国”,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
“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3)1935年入侵华北,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2.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国侵华战争(1)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不久攻陷平津。
(2)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12月攻陷南京,进行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
(3)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控制大半个中国。
年底开始对解放区进行“扫荡”和“三光”政策。
(日军侵华罪行)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历史。
从1840—1949的110年间,中华民族经受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中国社会各阶层、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也相应地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抵抗外辱的斗争。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义和团运动(1900—1911)鸦片战争风云变,天灾人祸民倒悬。
太平天国洪秀全,揭竿而起在金田。
以洪秀全为首的中国农民阶级风云际会在金田村,进行北伐、西征,使农民战争的风暴席卷全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提出了一整套的改造中国的方案,掀起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被列宁称为“亚洲觉醒”。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861—1895)军工民用筹海防,甲午战火终成灰。
面临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外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内忧,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发起了洋务运动。
他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近代教育、筹划海防,大有“中兴”之势,但植根于封建社会的“土壤”呼吸着外国资本主义“空气”的“洋务之花”最终没能结出中国近代化“强盛之果”,只能伴随着甲午战争日本军舰的隆隆炮声惨烈的凋谢了。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1898);革命派:辛亥革命(1911);激进派:新文化运动(1915)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也警醒了睡梦中的中国人。
康、梁等维新人士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由于触动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和急于求成等各方面原因,随着戊戌政变而草草收场,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却鼓舞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奋勇向前。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敬畏历史,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回顾近代中国历史,我们不禁感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深远影响。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磨难中,中国人民脊梁挺直,展开了抗争与探索的征程。
本文将以探索中国人民在列强侵略下的抗争为主线,探讨他们所进行的种种探索,这些探索不仅反映了中国的独特性,也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思想觉醒与国家认同列强侵略下,无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社会制度的转变,都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中国人民面对巨大的压力开始逐渐觉醒,开始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这一思想觉醒促进了中国人民对自身国家认同的建立。
中国人民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积极传播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操。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倡导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取西方先进科学和文化。
这种思想觉醒和国家认同的建立,为后来的反侵略抗争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动力。
二、武力抗争与军事现代化在列强的侵略中,中国人民积极参与武力抗争,寻找对抗侵略的办法。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都是中国人民积极抵抗列强入侵的体现。
在抗争过程中,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性。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们推动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引进了西方的武器和战术,并试图在中国建立现代化军队。
这一探索虽然暂未成功,但为后来的抗争奠定了基础。
三、思想启蒙与社会进步中国人民还进行了许多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的探索。
在西方殖民思想的冲击下,中国人民开始反思传统思想的弊端,推动了诸多社会改革。
戊戌变法便是中国人民为了探索社会进步所进行的一次尝试。
康有为、梁启超等推动了一系列以维新为主题的改革,试图借鉴西方制度,加强国家实力和人民福利保障。
虽然这次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预示着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社会的渴望与追求。
四、文化振兴与争取民族独立列强的侵略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挫败与疲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反而以文化振兴的探索来抵御侵略。
近代中国探索史
近代中国探索史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二、农民阶级的抗争┏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四、地主阶级的探索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五、无产阶级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棋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
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民众的自发斗争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
重要的斗争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专题一 列强侵略 抗争探索——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
命题分析
栏目索引
命题分析
本专题历年来都是河北中考考查的重点。题型灵活多样,读图题、材料 题、探究题均有涉及。对列强的侵略,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南京条 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及列强侵华 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通过多种题型,考查近代 化探索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2019年是虎门销 烟180周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5周年,复习时需重点识记。本专题的备考重 点仍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在复习中要多注
点。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知识整合
一、鸦片战争 1.侵略:1840—1842年,英国借中国虎门销烟一事发动鸦片战争,最终强迫清政 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探索与抗争: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势力。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侵略:1856—1860年,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勾结法国在俄、美支持下 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战后同清 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攫取大量侵略权益;俄国通过《瑷珲条 约》等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丧失了更 多的主权和领土。 2.探索与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新疆危机,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以外 的整个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统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开展了洋务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六、历史启示
1.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史实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4.抗日战争的胜利反映出中华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败外来侵略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 边 四 个 企 业 的 性 质 是 什 么 ? 该企业的历史地位?
郑观应 广东香山人
(1842年-1922年)
后两位思想家的关系是什么?
三位思想家的籍贯都是广东,为何近代广东产 生的思想家比较多?
—
梁而在变 启一开法 超切学之 《要校本 变其;, 法大学在 通成校育 议,之人 》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 中国,为中国现代化开创了新局面。历史证明: 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取得民族独立, 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③没有现代 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不可能实现真正 的民族独立,探索抗争就不能说已经成功了; ④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切探索抗 争始终不变的目标。
1936年,西安事变,中共高瞻远瞩,促成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之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明证)。
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开辟敌后战场。
1941年,皖南事变 ,中共以斗争求团结, 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逆潮。
1942年,整风运动,形成了党的高度团结, 为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中国 共产党制订民主革命纲领(二大)正式决 定以党的合作方式与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合 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三大)国共合作的 实现(国民党一大)。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探索〉中国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从参与革命到独立领导走工农武装割据的 民主革命道路;从反右倾转向反“左”倾; 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随着日本 帝国主义侵华的逐步扩大,由武装反抗国 民党逐步走向与国民党合作抗日。
上述三幅图片有何内在联系?
1. 近代后期帝国主义侵华的阶段特征
1919年—1931年: 特征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协同侵略;美国在华渐 占优势;侵略手段仍然是“以华制华”。 表现 其侵略主要表现为:军事——破坏中国革 命,政治——继续扶植代理人(各派军阀、蒋 介石),经济——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 本输出。
二、 中共在斗争中成熟,在成熟中走向 胜利
1921年,中共“一大”,建党。 1922年,中共“二大”,开始把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以党内 合作的方式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 导权问题。
1927年7月,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在彷徨中 找到了新的出路。
近代中华民族的 抗争与探索
认一认,想一想
A
B
C
A文件中属于空想的内容有哪些?
A、C文件分别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哪些愿望?
通过B文件说明A文件和C文件结果有何不同?
面对社会现实,图上思想家提倡何种主张,引导 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一主张源于明末清 初哪位思想家?《海国图志》主要内容是什么? 《海国图志》中的“蒸汽机图”说明当时知识分 子主要向西方学习什么?此时的探索处于哪一阶
③ 抗日战争时期: 〈抗争〉全民族抗日。 〈探索〉中共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研究战争走向;制定人民战 争路线;探索游记战术。
④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抗争〉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三年解放 战争打败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 〈探索〉中共把军事斗争与土地改革相结 合;把一线战争与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相结 合;不断调整战略方针。最终取得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
规律认识
一、抗争探索与近(现)代化的关系:
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着两大主要历史任务:一是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 现国家的自由、民主、和富强,以及人民的富裕,实现
现代化。①抗争探索与近(现)代化紧密相连,同 步进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与实现中国现代化是
三位一体的,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条主线。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勇敢抗争,积极 探索,同时现代化也始终是中国
1931年—1945年: 特征 日本帝国主义欲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 民地,进行全面侵华。 表现 军事——由局部到全面的侵华战争; 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建立伪满洲国、汪 伪政权); 经济——以战养战(对农业、工 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劳动力等方面进行 掠夺);文化——民族同化政策(推行奴化 教育)。
1945年—1949年:
特征 美国欲把中国变为独占殖民地;采取扶蒋 反共的策略。
表现 军事——给蒋军以武器、运输、训练、 资金和军队等方面的援助,挑起中国内战;政 治——扶蒋反共,加紧控制中国;经济——倾 销商品和输出资本。
2. 近代后期中国抗争与探索的阶段特征:
①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 抗争:五四运动,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 动的高潮,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工农运动、北伐 战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 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端。
1945年,中共“七大”,指出党的任务: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 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 了重要准备。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重心由乡 村转移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一切工作 的中心,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 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927年10月,在武装起义中总结经验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的道路。〈从走俄国的路 到自己的路。〉但左倾又慢慢的发展起来。
1935年,遵义会议,独立而妥善的处理了党 自己的事情,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方针 ,表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品格。
举兴 。,
作者认为“变 法之本”的核 心是什么? 维新派认为应 该怎样“变官 制”?
结合左边图片, 简述维新派是 通过哪些方式 传播维新思想 的?
上面三幅图片有何内在联系?
在《民报·发刊词》中,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分别对应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哪些内容?
孙中山的“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能否实现?为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