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大雄宝殿的六块窗雕
导游词之镇江-金山寺
导游词之镇江-金山寺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镇江金山寺导游词三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金山寺导游词一】镇江城的标志:金山。
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占地150亩,是国家5A级三山风景区之一。
金山不高也不大,却能闻名天下,要紧有以下几点缘故:一是地势独特:金山原是长江之中的一个岛屿,号称“心一朵芙蓉”,原来上金山是要坐船的,随着长江主航道北移,金山南岸江沙不断堆积,金山与江南岸连成一片,人们就能够骑着毛驴上金山了;二是历史悠久:是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古刹;三是建筑精巧:金山庙宇依山而建,山寺掩映,浑然一体,整座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的寺院。
从山下看去之间苍松翠柏掩映在楼阁之中,不见山体,因此金山有“寺裹山”之称。
四是民间传奇:《白蛇传》水漫金山的传奇不仅为金山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也使得金山家喻户晓;五是到过金山的名人很多:自唐代起就又很多名人留下了许多诗话,《岳传》《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都写过金山。
康熙和乾隆等帝王也都在金山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和传奇。
江天禅寺俗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闻名的千年古刹。
东晋时叫泽心寺,唐法海挖金重新寺院以后改叫金山寺。
宋真宗有次做梦游览金山寺,下诏赐名“龙游寺”,宋徽宗崇尚道教,将龙游寺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
康熙皇帝游览金山,见金山雄伟秀丽,江天一色,乘兴亲笔写下了“江天一览”四字,并赐名江天禅寺。
金山寺是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清朝时与浙江舟山普陀寺、山西五台山文殊寺、扬州大明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寺。
金山寺依旧水陆法会发源地之一。
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盛大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与金山寺。
水陆法会在宋朝开始流传,上至皇帝王公,下至平民百姓都会举办规模不等的水陆法会,超度水陆亡灵,普济众生。
水陆法会集中国文化、艺术、以及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金山作文600字精选2六篇
游金山作文600字精选2六篇篇1:游金山作文600字“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真不错。
夜晚,雷声炸开了灌进我的耳朵。
原本计划好了去爬九华山,天气预报与我作对;去苏杭,路程与我作对;去扬州,司机与我作对,他不认路。
最后决定去镇江,只是那儿,天气预报也说“有雨”。
我看见了古色古香的建筑,与“金山”二字。
旁挂灯笼,左右各三,共六盏。
旁观浮雕,一和尚卧草木之间,上有二仙,更有宝塔一座,园林数所。
奈何才疏学浅,未能领悟一番。
近之,见古寺屹立于中央,文曰“大雄宝殿”,其色金。
有五大字刻于其后“度一切苦厄”。
进殿,朗读声入耳,百十和尚面释迦摩尼而跪,各个口中念念有词,朗朗上口。
又其上,则如法海洞。
无何,见古亭一座,趣味显弱,江上风景值一提。
未几,见《金刚经》刻于墙壁之上,未能一句不漏,只是一扫而过。
在台上,宽阔之至,围墙之外,一石雕引人注目,只见其背影。
本以白娘子,后知是观音娘娘。
“江天一览”康熙二十六年,至此,到此一游。
见江上,绿水流淌,船舶四游。
坐船上,四面绿水相围,使心境畅明,心绪贯穿古今。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见芙蓉楼,河边青莲,枯至。
又见天下第一泉,矩形,一池碧水,不断冒泡,声越大则泡越多。
返之,卖香之人,随处可见,好意不曾拒,入乡随俗。
进店,特色之物数不胜数,仅买扇子一把,非金山全景,而是九龙飞舞,背有张继与之《枫桥夜泊》。
并刻字于其上,字可自拟。
少时,左刻“金榜题名”,右刻“一生平安”。
出之,观全景图,竟有北固山.焦山未知。
篇2:游金山作文600字金山不是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山,但对于我而言,它很高很陡,它在镇江。
去年暑假爸妈带我和姐姐、弟弟去镇江看大妈大伯,路上我看到一个令我感到神奇的景观:两面的大树都紧紧挨着旁边的大树,它们觉得不够,便想用自身的手去尝试碰到马路对面的大树,它们在坚持,突然有一阵风吹来,将他们吹散了,但它们并没有气馁,又重新出手,这一次,泡们成功了,泡们正在与对面的朋友握手,前面、左面、右面都有朋友,紧紧缠在一起,像一个绿色的隧道,隧道很长很美。
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像
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像大雄宝殿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寺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前,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是座单层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其规模之大,在国内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
“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成为大雄宝殿。
现在的大雄宝殿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
各位抬头看到大殿上方悬挂的“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缩写,“大雄宝殿”是已故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于1987年第二次重书的。
现在的大雄宝殿是宣统二年(1910年),由江苏盛宣怀出巨资用美国红松修建的。
这批红松原是李鸿章用以建海军军舰的木材,后来其中部分被慈禧太后用来建造北京颐和园,一部分南运到杭州拱宸桥码头,转拨给灵隐寺建造大殿。
1949年,一根28米高的主梁被白蚁蛀空,倒塌压毁佛像。
1953年重修时将大雄宝殿改为永久性的水泥建筑,而殿内的24根梁柱经过防潮、防蛀矗立,用混凝土加固后,依然顶立在那里。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经杭州市人民合力保护,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和其他文物古迹都完整无损。
1970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杭州时,寺庙重新对外开放。
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的石塔,它外观八面九层,上面雕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石塔造型优美,雕刻精湛,与天王殿门前的两座经幢称得上是灵隐寺保存最为长久的文物,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团友请随我进入大雄宝殿参观。
请看,这正中莲花石座上趺坐的就似乎佛祖释迦牟尼像。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为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
他出生于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约与中国孔子同一时代,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耶“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若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金山寺大雄宝殿的六块窗雕
金山寺大雄宝殿的六块窗雕作者: 张守群金山大殿毁于1948年,新建于80年代初。
为了使偌大墙面不显得呆板,便以“窗”来装饰。
从实用性讲,这种窗起不了透气、透风、透光等任何作用,所以在古建筑上称“盲窗”。
这种看上去实用的“窗”实是一种虚设,在园林艺术上称之为“化实为虚”,这种“化实为虚”实是金山大殿设计的高妙处,因而博得行家称道。
这六扇香樟木(香樟有气味虫不蛀)窗为镂空窗雕(前两块,后四块),画面与佛教有关。
因故事情节生动,打动了一批又一批游者。
其故事情节园林、旅游、佛教都有不同的版本,现将故事的溯源作一介绍。
(1)南北朝“宝志与萧衍倾心长谈”:梁武帝萧衍非常信佛。
当时高僧宝志大和尚对佛学有相当研究,萧衍为了能长时与宝志在一起谈经论佛,就让宝志住在宫内,有时甚至长夜彻谈,因而疏远了皇后娘娘郗氏。
娘娘起了恨意,但又不便说,因此郁闷,不久便去世了。
死后堕为蟒蛇,每天为小虫咬啮,痛苦万分。
有一天,梁武帝做了一个噩梦,说皇后来到宫中向梁武帝求救。
醒后武帝向宝志公请问脱苦的方法,公嘱以礼佛忏悔,因此,武帝亲制慈悲道场忏法,礼请僧众举行忏礼,并做了水陆道场,感动在忉利天的皇后,在空中言谢而去。
这一传说记载在《梁皇忏》(十卷)里。
《梁皇忏》是梁武帝为超度皇后郗氏所制的慈悲道场忏法。
相传,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超度娘娘早日脱离苦海。
画面上的蛇就是娘娘的化身。
也有书说不是蛇而是龙。
据《太平广记·引两京记》曰:“郗后因忿怒,投殿庭井中,众趋井救之,已化为毒龙,烟焰冲天,人莫敢近。
帝悲叹久之,因册为龙天王,便于井上立祠。
”而《释典·梁王忏》曰:“其序谓因忏悔后往业而作。
所述后事略同,而以龙为蟒蛇。
”还有书记载:“梁武帝为了亡后郗氏堕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便超度,后世因名之为《梁皇忏》。
”据《释氏稽古史略·二》记载:“梁武帝初为雍州刺史时,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梦于帝。
千年神秘金山寺
千年神貌——金山寺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山以寺闻名,走进去,你会发现,包裹着的不仅是金山寺,还有这座江南名山古刹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例如《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的成语,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如图所示)。
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于天监四年(505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水陆大会盛典,这是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开始,也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盛典。
宋代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明僧佛印(注:佛印是苏东坡的朋友)住持期间,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规模宏大;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四明仁仰慕金山水陆法会,而施田百亩,与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元朝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举行盛大水陆到场,命教、禅、律三宗诸师说法,参加僧众达1500人。
可见,金山寺的水陆法会在历史上便享有盛名。
金山寺位于市区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
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如图所示)金山寺打破一般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的布局,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江流,各色建筑散布其上,风格奇特。
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
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
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
金山寺的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妙高台、楞伽台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布局;七峰顶、妙高台、楞伽台等连缀山腰;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盗立山巅,规模宏大,精巧。
寺院建筑(三)——大雄宝殿20120310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即正殿.或称大殿.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
一般是重檐,从外边看是二层,“真俗二谛”。
里面看是一层。
“真俗不二,万法一如”。
意思是外表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
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
为什么叫大雄?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其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其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其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其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
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
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
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悲称大雄,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乃三宝也,皆归此殿传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镇大千也。
所谓殿,自然就是供奉佛的殿堂。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存有佛像一堂.主像凡五尊.各有胁侍五.六尊.中尊为释迦佛.趺坐在长方形须弥座上.左次主像是弥勒佛.重双脚.各踏莲花一朵.右次主像是阿弥陀佛.趺坐在六角须弥座上.释迦佛的左右有迦叶.阿难两尊者和两菩萨侍立.再前一些有两供养人跪在莲花上.手捧果品.作奉献状.弥勒佛和弥陀佛的胁侍.除以两菩萨代二尊者外.其余均同.极左的主像是普贤.乘象.两菩萨胁侍.普贤像前有一韦驮及童子像.极右的主像是观音.乘狮.两菩萨胁侍.后世的配置.都以普贤与文殊对称而立.文殊乘狮居左.普贤乘象居右.佛光寺却以普贤居左.而以文殊居右.大概是因为五台山乃是文殊道场之故吧.佛坛两极端前角.各有甲胄护法天王.两像遥立对峙.各持长剑.瞋目怒视这种大殿配置.大概可以代表唐代格式之一般.入宋.佛寺像设始有具体记载.如慧洪<潭州白鹿山灵应禅寺大佛殿记>说:[像设释迦如来百福千光之相.文殊师利.普贤大菩萨.大迦叶.庆喜(阿难)尊者.散花天人.护法力士.又环十八应真大士.序列以次.庄严毕备."至南宋时.更有明确的记载.如宗鉴<释门正统>卷三<塔庙志>说:[今殿中设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梵王.金刚者.此净土之像也.--盖若以声闻入辅.则迦叶居左.阿难居右,若以菩萨入辅.则文殊居左.普贤居右.今四大弟子俱列者.乃见大小乘各有二焉耳.梵王执炉.请转法轮,金刚挥杵.护卫教法也."这种一佛四弟子的形式.一直为后世部分佛殿像设所采用.但自宋代以来.较大佛殿常供三尊.所谓三佛同殿.有些寺院以弥勒菩萨为中尊.以释迦佛.弥陀佛位于左右.又以无著.天亲二菩萨为弥勒菩萨胁侍.如宋杭州金刚宝乘寺及开封殷圣禅院等处皆如此.有些寺院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尊.以弥陀佛.弥勒菩萨位于左右.又以迦叶.阿难二尊者为释迦佛胁侍.如天台山国清寺.大慈寺.泗州乾明禅院.开封太平兴国寺.五台山真容院等处佛殿.也有一些寺院以释迦佛.药师佛.弥勒菩萨为三尊.是以药师佛代替弥勒菩萨坐于左位(东方).如宋契嵩<漳州崇福禅院千佛阁记>说:[阁成.岿然九间--释迦.弥勒.药师.则位乎其中.千如来则列于前后左右也."(<镡津文集>卷十二) 不过.以弥勒菩萨与释迦佛.弥陀佛并列.后来渐有异议.遂以药师佛代之.如<释门正统>卷三载:[或设三佛同殿.右弥勒.天亲.无著(胁侍)者.当来补处之像,左弥陀.观音.势至者.净土之像也.窃尝论之:若据娑婆化主.止立释迦之像.辅以文殊.普贤可也.当来下生既在补处.未有辅佐.岂得与释迦.弥陀并列而为三耶?兹岂一佛独化之道乎?"这是说.弥勒身为未来候补佛.不应与释迦.弥陀并列为三.故宋以后.弥勒遂另居于弥勒殿(见契嵩<镡津文集·双阁铭并序>).宋辽时代佛殿.也有供五佛乃至七佛的.如大同华严寺.善化寺及泉州开元寺等宋.辽遗构大殿.都各供五佛.亦称五智如来或五方佛.义县奉国寺大殿则供过去七佛.山西玄中寺千佛阁倒坏后.近由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改奉七佛.名七佛阁.此外七佛之像.也见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山西兴化寺的壁画.元代巨刹.多有前后二佛殿.前佛殿塑三世佛.即燃灯佛(亦称定光佛).释迦佛.弥勒佛,后佛殿则塑五如来(见姚燧<牧庵集·崇恩福元寺碑>卷十).明代之大殿.犹多塑三世佛.如徐一夔<灵谷寺碑>说:[其为制:以佛之当独尊也.故于正殿.则奉过.现.未来之像.其他侍卫天神不与焉."(<金陵梵刹志>卷三)明末嘉靖十九年(1540).日僧周良奉使访问中国.于淮阴兴国寺.沧州集善禅寺.北京大慈恩寺.苏州虎丘寺.吴江华严禅寺.余姚龙泉寺等佛殿.犹见三世如来之像.明代以后.丛林规制已趋定型.大殿设像已有成法.一般丛林大殿正中主尊或设释迦牟尼佛.或设三身佛.或设三世佛.或设毗卢佛.或设接引佛.或设五方佛.或设七佛.大殿两侧多塑十八罗汉之像.左右各九尊.佛坛背后或塑面北的三大士像.或独塑海岛观音之像.释迦牟尼佛大殿中的释迦像主要有三种法式: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些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成道相.第二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势.另外有一种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手下垂名为[与愿印".表示能满众生愿,上伸名为[施无畏印".表示能除众生苦.后来仿照此形像制作的也叫作[栴檀佛像".一般大殿还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塑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叫[迦叶尊者".中年的叫[阿难尊者".佛涅盘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之为二祖.大殿中的这组造像.一般称为[一佛两弟子".三身佛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之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佛教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佛教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就是佛身,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住世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之佛身.三世佛有的大殿中所设的三尊佛并非三身佛.而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三世佛旁边各有二位菩萨立像和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各是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见<华严经>.<药师本愿经>.<观无量寿佛经>).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名[竖三世佛".正中是现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不过.大殿常见的是[横三世佛".[竖三世佛"罕有设置. 毗卢佛有的大殿中只供一尊毗卢佛.毗卢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像.毗卢佛的莲座是千叶莲花.每一尊莲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应身释迦佛.这是根据<梵网经>所说:[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这一莲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莲座代表华藏世界. 接引佛净土宗的寺院中.常常在大殿中供阿弥陀佛(接引佛)像.接引佛是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之相.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五方佛有的寺院大殿里塑的是五尊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佛呈跏趺坐.手结智拳印.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象征平等性智.其身金色.所结手印或为满愿印.可满足众生一切愿望.即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或结另一种手印.左手为拳.右手开于外方.屈无名指与小指.中指与二指.大指剑立.左手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觉性.代表大圆镜智.其像为坐像.手印为破魔印.即右手舒五指指地.左手以五指执衣角.右手第一位是阿弥陀佛.表智慧.代表妙观察智.右手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代表成所作智.其造像为金色.所作手印为施无畏印.即左手执衣两角.右手展掌.竖其五指.当肩向外.这五佛.根据密宗的理论综合说明佛的意义.即五佛表五智也.过去七佛也有一些寺院大殿供过去七佛像.过去七佛依时间先后排列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搂孙佛.拘那舍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佛教认为过去共有七佛.释迦牟尼佛是其最后一位.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其中前三佛是在过去劫中出世的.后四佛是在现在劫中出世的.因毗婆尸佛最长.故其像位于正中.其余六佛分列左右两边.十八罗汉一般寺院的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据说.佛涅盘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罗汉.让他们不要涅盘.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这十六位罗汉是:一宾度罗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惰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见<法住记>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五代以后.或加上<法注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成为十八罗汉.或者错将第一尊宾度罗跋惰阇分为二人.加上难提密多罗(庆友)而作为十八罗汉.(以上据周叔迦考证)三大士在正殿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龙. 海岛观音有些寺院于大殿背后修海岛.面北而设观音像.立海岛上.观音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海岛四周依据<法华经·普门品>作[观音救八难"的塑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出<华严经·入法界品>)和龙女(出<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像作为胁侍.总而言之.大雄宝殿的像设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二是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三是正中佛坛背后的三大士或海岛观音像.各地佛寺因地因事制宜.并不完全相同.三宝殿“三宝殿”源自佛教。
游金山寺赏析
游金山寺赏析金山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游金山寺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领略到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从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和游览体验三个方面对金山寺进行赏析。
一、建筑特色金山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设计元素。
寺庙的主体建筑群座落在山坡上,由多座殿堂组成。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雄宝殿,这是金山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气势恢宏,它的屋顶采用了传统的瓦片覆盖,显得古朴典雅。
殿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佛像,佛像庄严肃穆,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此外,寺内还有钟楼和鼓楼,这两座建筑高耸入云,给人以震撼之感。
二、文化底蕴金山寺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文化底蕴的佛教圣地。
寺内保存着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文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游客可以在寺内品味佛教禅宗文化,体验静心冥想的力量。
此外,寺内还有丰富多样的佛教艺术品,如佛像、壁画等,展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文化宝藏使金山寺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三、游览体验游金山寺,除了可以欣赏到寺庙的建筑和文化,还能够体验到独特的游览体验。
一进入寺庙,便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这是由于寺内常年燃香供佛的缘故。
伴随着悠扬的佛号声,游客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圣的世界。
在寺庙内漫步,可以感受到宁静与宏伟的交融,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安慰。
此外,金山寺还有一座飞檐翘角的观音阁,从这里可以俯瞰到苏州市的美景,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在游览金山寺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寺庙的建筑和文化底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欣赏建筑和文化,游览金山寺还带给我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宁静。
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里,能够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让人心情愉悦。
因此,我推荐每个人都来游金山寺,感受这座寺庙带给你的独特体验。
总结起来,游金山寺是一次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寺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让人叹为观止,而游览金山寺也能带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金山导游词
【概况】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面积150亩,是国家5A级三山风景区之一,1953年辟为金山公园,现占地面积约300亩。
山名有泽心、氏父、浮玉、紫金、龙游、伏牛等,自唐代以来通称为金山。
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到清朝光绪元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自唐朝起就驰名中外,名人骚客在金山留下了许许多多诗画,许多帝王也曾到此巡游,为金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金山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
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朝阳、白龙、法海等古洞隐藏于山腹,有迷人的神话传说,家喻户晓的“水漫金山”故事就源出于此。
山中另藏有遂启祺鼎、诸葛铜鼓、东坡玉带、全金山图,合称为金山四宝。
金山风景区主要有江天禅寺、慈寿塔、芙蓉楼、天下第一泉等20多个景点,下面请紧跟我的步伐,开始咱们的金山之旅。
【江天禅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首先我们要参观的是江天禅寺,江天禅寺通常称为金山寺,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宋真宗自称梦游金山,赐“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来金山,赐寺名为“江天禅寺”。
古寺虽有很多名称,但唐以来至今人们通称为金山寺。
金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历代高僧辈出。
江天禅寺是水陆法会的发源地之一,水陆法会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为隆重的一种。
源于金山寺的水陆法会仪式、经文、水陆画及有关的石雕塑像、壁画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这是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石牌坊,气势雄伟,巍然挺立。
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
巨野金山寺庙的介绍
巨野金山寺庙的介绍
巨野金山寺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巨野县的一座古老的寺庙,建于
北魏孝文帝年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建筑宏伟壮观,供奉着
佛教祖师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等众多佛教菩萨。
据说,金山寺以前叫大慈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嘉年间。
后来,
唐朝时期,禅宗高僧玄奘曾来此居住。
宋朝时,寺庙曾经被毁,此后
多次修建,至今仍在不断地进行维修和保养。
巨野金山寺建筑风格独特,主要以木、砖、瓦为材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构造精巧。
其中,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等是寺
庙的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
观音菩萨,千手千眼观音是寺庙的镇寺之宝。
巨野金山寺还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传说,称“一法师开化鱼精”,
说是很早以前,寺庙旁的金河里藏着一条凶猛的大鱼,常常伤人害命。
一位法师潜心禅修,颇有灵感,开化了这条大鱼,自此以后,金河里
的鱼儿再也不伤人了。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金山寺的庙会,当日寺庙内外热闹非凡,
香火旺盛,人流如潮。
巨野金山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还是一座有
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镇江金山寺大雄宝殿上的六个窗雕故事
镇江金山寺大雄宝殿上的六个窗雕故事金山寺的大雄宝殿雄伟壮观,为了使偌大的外墙不显得呆板,大雄宝殿前后的外墙壁上,镶嵌着六个漆金香樟木窗雕。
在园林建筑艺术上,这称之为“化实为虚”,正是金山大殿设计的妙处。
这六块窗雕上,雕有六个有关佛教人物故事,让我来给大家品读。
第一个故事是“金山御制梁皇宝忏”,话说南梁武帝的皇后郗氏去世数月,武帝非常怀念,心情很不好。
一天夜里,梁武帝听到宫殿外有窣窣声,原来是一条大蟒盘踞在宫殿之上。
武帝正在惊惧的时候,大蛇向他哀求说:“我是郗皇后,因为在世时嫉妒后宫,毒害了很多嫔妃。
死后变为毒蛇,不能饮食也没有窟穴居住。
请为我做佛事超度众生,让我安心。
”次日上朝,梁武帝召来很多高僧到殿堂上,并向宝志和尚请问脱苦的方法,宝志嘱以礼佛忏悔,约请九位高僧,在金山览阅藏经,编成《水陆仪轨》。
并定在金山寺启建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做道场49天。
梁天监四年,梁武帝亲赴金山寺主持水陆大法会,这是当时佛教全国最大的水陆法会第一道场,所以宝志禅师也被尊为水陆道场的首位大德。
相传,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超度郗娘娘脱离苦海。
窗雕画面上的蛇,就是郗娘娘的化身。
自此之后,金山寺的水陆法会受到了朝野的重视。
第二个故事是“道月与岳飞圆梦”。
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在瓜洲驿中安歇时忽得一梦,两犬蹲坐讲话,又有两人赤着胳膊,立在旁边。
扬子江中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江中钻出一个怪物,似龙非龙,望岳飞身上扑来,岳飞猛然惊醒。
他想到金山寺有个道悦和尚,能知过去未来,于是第二天来到金山寺,拜见道悦,将夜里之梦细细地告诉一遍。
道悦道:“元帅怎么不解?两犬对言,岂不是个'狱’字?旁立裸体两人,必有同受其祸者。
江中风浪,拥出怪物来扑者,明明有风波之险,遭奸臣来害也。
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
”临去时,道悦口中念道:风波亭上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
谨避同舟生恶意,将人推落在波涛。
道悦同时赠给岳飞几句偈言:岁底不足,提防天哭。
镇江金山寺
金山寺依山而建,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看不见山,故有“金山寺裹山”之称。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从元代起称金山寺。
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三尊大佛的背面塑有海岛。
正中是海岛观音像,两旁站立善财童子、龙女,2011—7—4SMH11把硬币扔进龙嘴里,你将会有好运。
阁中供奉观音,故名观音阁2011—7—4SMH122011—7—4SMH 13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
据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2011—7—4SMH14只见寺,不见山。
2011—7—4SMH15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矗立于金山之巅。
登临塔顶,凭栏远眺:波光粼粼的鱼池和浩浩荡荡的大江激流。
2011—7—4SMH16“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
”2011—7—4SMH 17登上慈寿塔,俯视金山镜天园,可看到一个大大的“禅”字。
2011—7—4SMH18在塔顶向下看金山寺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
2011—7—4SMH 19金山最高处,有一石柱凉亭,名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
亭中石碑是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
2011—7—4SMH 20白龙洞在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桥旁。
相传唐朝武则天的侄孙灵坦来到金山,在这洞里打坐参禅,白蟒就避走了,毒气也没有了。
白龙就是指这“朝阳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当初金山还孤立在大江之中时,人们由此登陆上岸。
清朝康熙、乾隆七峰亭大殿外墙镶六扇檀香木雕圆窗,每一扇画面都是与佛教相关的历史人物岳飞金山寺详梦岳飞当年接到朝廷12道金牌回当时的南宋都城杭州,路过金山寺,请其好友道月方丈为其解一个梦,说是昨天晚上在扬州夜泊瓜洲时梦见两只狗在对话。
道月方丈听后大惊,说两犬对言乃“狱”字,此次回京必收牢狱血光之灾,劝岳飞剃度出家莫回杭州。
承德金山寺简介
承德金山寺简介
承德金山寺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外廊东侧,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金山寺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三年),1717年(雍正元年)落成,最初是康熙皇帝为迎接八世班禅而建,后几经修复。
寺内保存有乾隆皇帝御制碑。
寺内原建筑主要有大殿、后殿、东西配殿、前殿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是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
大殿内有八尊神态各异的佛像,其中五尊为泥塑金身,高约二米。
此外还有五方佛、药师佛等。
在大殿后有一座八角形的配殿——“妙香堂”。
整个寺庙由大、小配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左右两厢配房内供有佛像和各种经书。
金山寺大雄宝殿是佛教活动的中心场所,在这里举行过三次佛事活动:一是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举行的“盂兰
盆会”;二是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举行的“普度会”;三是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农历九月三十日举行的“雍正帝受禅礼”。
—— 1 —1 —。
金山寺文宗阁介绍
金山寺文宗阁介绍
文宗阁是金山寺内的一个重要建筑,位于金山寺的中心,也是全寺的最高点,整个文宗阁由二层建筑组成,在阁上可以将金山寺和白塔一览无余。
文宗阁高约10米,共三层,是一座两层
建筑。
文宗阁内供有一尊全身铜雕佛像,高约3米。
佛像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右手持金刚杵,左手向下屈伸。
佛像表情安详肃穆,神态亲切自然,他左手向上高举,右手下垂,手指向下。
此像是由中国铜雕大师陈道荣创作的。
该佛像虽为铜铸,却不像一般铜铸佛像那样笨重和僵硬,它形体优美、比例匀称、气宇轩昂。
佛像头上的宝冠呈宝瓶形状,宝瓶由六个圆形铜片拼成。
宝冠周围各有两只圆雕的盘龙。
宝冠的内部空间是一个“如意形”的空腔内藏有一尊观音菩萨雕像。
整个佛像雕工精细、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神态生动。
佛像后壁上刻有《法华经》中“五树六花”和“十八变”的经文。
关于这尊佛像还有一个传说:文宗阁建成后,金山寺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法会,会上高僧大德要用宝瓶里的水来洗净寺院里的尘垢。
—— 1 —1 —。
抚州金山寺简介
抚州金山寺简介
抚州金山寺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浮石山下,始建于东汉初年。
历代改建多次,现存古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等32座。
以下是抚州金山寺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
1. 金山寺始建于东汉初年,原名永嘉禅院。
2. 唐开元年间,改为南岳庙。
3. 宋嘉祐年间,改为金山慧苑寺,处于鼎盛时期。
4. 元代,寺庙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建设寺内的重要建筑。
5. 近现代,历经战乱和自然灾害,多次修缮恢复。
二、建筑和景点
1. 大雄宝殿:金山寺的中心建筑,是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经历过多次重修和扩建。
2. 藏经楼:结构特殊,外形几乎呈正方形,内部藏有多部佛教典籍。
3. 弘法殿:又称伽蓝殿,是爱建亭、粉壁的古建筑。
4. 华严塔:是金山寺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朝,高30余米、十三级,是抚州市区内最高之一的建筑。
5. 功德堂:建于清朝,是求人诸事顺利的地方,奉观音菩萨为主。
三、文化底蕴
1. 金山寺是江西省佛教协会的成员单位,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香客
前来朝拜。
2. 金山寺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庙会期间,寺内将举
行佛事活动、庙会表演、祈福祭祀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看。
3. 金山寺举办的山西文化论坛,吸引到了一批古建筑群体和学者。
四、旅游小贴士
1. 交通:抚州市火车站有多趟火车到达。
2. 入场费:门票10元/人。
3. 游览时间:建议游览时间为2-3小时。
4. 重要提示:参观金山寺时要遵守寺庙的规定,保持安静,不要随便
拍照和触碰文物。
山东金山寺景点介绍
山东金山寺景点介绍
山东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城北部,占地面积1000余亩,由一寺一街一园三部分组成,即千年古刹海岛金山寺、仿古商业街和吉祥园。
寺庙依山而建,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气势恢宏,为仿古建筑中的珍品。
金山寺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朝,相传海岛金山寺便是唐代高僧玄奘出家修行之地。
到金宋南北分治时期,海岛金山寺达到鼎盛,成为全国著名寺院。
为了更好地弘扬历史文化,恢复人文景观,2004年,杭州天目山居士齐素萍决定投资8000万元重修庆云海岛金山寺。
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该项目于2005年正式破土动工。
现在庆云县海岛金山寺已经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金山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贵宾楼等建筑气势恢宏,为仿古建筑中的珍品。
其中,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站立着十八罗汉,佛像雕塑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超凡脱俗的美妙境界。
此外,金山寺还有观音阁、楞伽台、佛印山房、法海洞、留云亭、妙高台、七峰亭、白龙洞、朝阳洞、仙人洞、玉带桥、四宝室、天下第一泉等景点,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除了寺庙建筑和景点外,金山寺还以其神奇的传说和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吸引着八方宾朋。
例如,相传唐代高僧玄奘在此出家修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此外,金山寺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佛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总之,山东金山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以其
宏伟的建筑、神奇的传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无论是感受佛教文化、领略古建筑艺术,还是品味传统文化、享受自然风光,金山寺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镇江金山寺的佛教文化之旅
镇江金山寺的佛教文化之旅镇江金山寺是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座古老而庄严的佛教寺庙。
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瑰宝,金山寺是许多信徒和游客们前来朝拜和参观的圣地。
在此地,我们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并感受到宁静和心灵的宁静。
进入金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高大的山门。
山门庄严肃穆,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对联,上书“宇宙之王”,下书“佛家乐园”。
这对对联犹如寺庙的名片,向所有来到寺庙的人们传递着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踏入寺庙内,一股淡淡的香烟味扑面而来,耳边飘荡着悠扬的佛乐声,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净土。
漫步在寺庙的内部,可以看到许多独特而精美的佛教雕塑。
金山寺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而闻名,其佛像和石刻艺术堪称一绝。
其中最著名的佛像之一是金山寺千手观音像。
这尊佛像高达十米,雕刻细致,栩栩如生。
观音像的每一只手都像摇晃的柳条一样,犹如在向众生伸出援手。
看到这幅作品,人们不禁感叹佛教艺术的神奇和无尽的力量。
金山寺内还有一座古老的藏经阁。
进入这个阁楼,仿佛进入了一个宝库。
四面墙壁上摆满了古老的佛经和经典的版本,令人目不暇接。
在这里,人们可以静下心来,阅读佛教经典,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藏经阁成为信众们的心灵净土,也是他们觐见佛祖的地方。
除了千手观音像和藏经阁,金山寺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值得探索。
其中之一是金山寺大雄宝殿,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巨大金身。
进入大殿,人们会被金身的壮观和宁静所深深吸引。
大雄宝殿的顶部还悬挂着巨大的莲花灯,每晚都会点燃,象征着佛法的普照和智慧的启迪。
金山寺还拥有一片宽阔的佛教文化广场,是人们进行佛教活动和禅修的理想场所。
广场上常年摆放着许多座佛塔和石碑,记录着佛教历史和精神。
人们可以在这里敬香祈福,也可以跟随导游参加传统的佛教法会。
在金山寺的佛教文化之旅中,不仅可以领略到佛教寺庙的建筑之美,还可以参与到一场富有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旅程中。
无论是来自各地的游客,还是来自寺庙附近的居民,都能在这个古老而庄严的寺庙中找到一片净土,远离尘嚣。
上海金山寺庙景点
上海金山寺庙景点
金山有九峰,九峰之中有一座寺庙,它就是金山第一古刹——金山禅寺。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
该寺建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金山寺三面
环山,一面临江,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组成。
整个寺院建筑布局严整,风格古朴典雅。
大雄宝殿的正中供奉着三尊菩萨像:一尊是文殊菩萨,一尊是普贤菩萨,另一尊是弥勒佛。
整个佛像造型精美,神态栩栩如生,工艺精湛。
金山寺内还有两座碑亭,其中的文殊亭内有一块“金山寺”大石碑。
据说这块碑是宋绍兴年间铸造的,高2米多,宽1米多。
碑上刻有“佛说毗卢遮那成道之地”八个大字,系明朝嘉靖年间上海道人袁宏道所书。
金山寺的碑亭里还立有两座石碑,分别是《金山古刹碑》和《金山禅寺碑文》。
《金山古刹碑》高1.88米、宽1.40米、厚0.30米;《金山禅寺碑文》高1.06米、宽0.78米、厚0.18米。
—— 1 —1 —。
金山大雄宝殿作文
金山大雄宝殿作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去金山大雄宝殿玩,我真是太高兴了。
金山大雄宝殿位于无锡市区的锡惠公园内,是无锡地区最大的一座寺庙。
走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达六米的木雕弥勒佛,他慈眉善目,笑容可掬。
弥勒佛左侧是四大天王像,他们手持宝杵,神态威严。
往前走大约三百米左右,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正面是一幅长约三十米的《五百罗汉图》。
画中
有五百罗汉手持各种法器,面目各不相同。
他们有的手捧法器;有的手持宝剑;还有的双手合十……这些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尊菩萨像,他们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文殊菩萨和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观音菩萨。
他们一男一女,男的名叫普贤菩萨,女的名叫文殊菩萨,他们是佛教中智慧与功行兼备的两位大菩萨。
他们一起保护着一块叫做“西方净土”的地方。
大雄宝殿虽然不大,但是它里面却供奉着佛像、弥勒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五位大神。
—— 1 —1 —。
镇江金山寺的建筑特色
镇江金山寺的建筑特色在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内,保存着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那就是有着清朝建筑风格的金山寺。
作为镇江市的著名景点,这座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庞大的规模、威严的气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本文将从建筑特色方面入手,探究金山寺为何能在众多寺庙中脱颖而出。
一、建筑风格金山寺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清朝建筑为主,融合了明、清两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元素,同时还包含了一些汉唐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金山寺的建筑结构采用了古代中国传统寺庙的布局,主要是前殿、中殿和后殿,其中寺庙建筑主要依傍山势而建。
金山寺主殿的屋面采用重檐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明、清两朝时期较为普遍,属于清朝建筑风格的代表性特点之一。
二、殿堂建筑金山寺内的殿堂建筑十分宏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雄宝殿、观音殿和铜佛殿。
大雄宝殿是金山寺的主殿,也是整座寺庙最为庄重的建筑,主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是金山寺的信仰中心。
大雄宝殿的殿顶建筑构造十分特殊,采用的是单檐歇山式木构屋顶,屋顶顶部有一座青铜佛像,高达9.5米,是金山寺内最大的佛像。
观音殿是金山寺内另一个重要的殿堂建筑,寺内的信徒们非常虔诚地崇拜观音菩萨,在观音殿内许愿统御,让心中的烦恼得以排解。
铜佛殿的建筑又与大雄宝殿略有不同,铜佛殿的殿顶采用的是重檐式屋顶,因为建筑内有座铜佛,民间传说这座佛像是从寺庙下面淤泥中挖出的,有着非常神奇的传说。
三、山门建筑金山寺的山门建筑是一种典型的牌楼式建筑,也是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山门上方有一条横额,写着“金山寺”三个大字,非常醒目。
进入山门之后,可以感受到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
这里除了有山门建筑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符号,如门前左右两侧的石狮子与门前的匾额等等。
四、园林建筑金山寺的建筑特色不仅仅在建筑本身,还在于寺庙所在的环境。
寺庙前后左右都是丘陵山峰,天然气息十分浓厚,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景色,季节之间也有不同的美丽场景。
福建金山寺导游词五篇
福建金山寺导游词五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金山寺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海拔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号称“江心一朵芙蓉”。
唐朝诗人张祜(hù)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时金山的写照。
后来沧桑变迁,长江改道,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
现在的金山,整个景区共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受到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金山形成了独特的五大特色,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一、独特的地理位置:金山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岛,最早人们去金山要坐渡船。
随着沧桑变迁,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长江,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二、浓郁的历史文化: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山从唐代起就驰名中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
不仅如此,帝王巡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四、精巧的寺院建筑:金山建筑精巧,庙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
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这种奇特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艺术精华和主要特征。
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的避暑山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山寺大雄宝殿的六块窗雕作者: 张守群金山大殿毁于1948年,新建于80年代初。
为了使偌大墙面不显得呆板,便以“窗”来装饰。
从实用性讲,这种窗起不了透气、透风、透光等任何作用,所以在古建筑上称“盲窗”。
这种看上去实用的“窗”实是一种虚设,在园林艺术上称之为“化实为虚”,这种“化实为虚”实是金山大殿设计的高妙处,因而博得行家称道。
这六扇香樟木(香樟有气味虫不蛀)窗为镂空窗雕(前两块,后四块),画面与佛教有关。
因故事情节生动,打动了一批又一批游者。
其故事情节园林、旅游、佛教都有不同的版本,现将故事的溯源作一介绍。
(1)南北朝“宝志与萧衍倾心长谈”:梁武帝萧衍非常信佛。
当时高僧宝志大和尚对佛学有相当研究,萧衍为了能长时与宝志在一起谈经论佛,就让宝志住在宫内,有时甚至长夜彻谈,因而疏远了皇后娘娘郗氏。
娘娘起了恨意,但又不便说,因此郁闷,不久便去世了。
死后堕为蟒蛇,每天为小虫咬啮,痛苦万分。
有一天,梁武帝做了一个噩梦,说皇后来到宫中向梁武帝求救。
醒后武帝向宝志公请问脱苦的方法,公嘱以礼佛忏悔,因此,武帝亲制慈悲道场忏法,礼请僧众举行忏礼,并做了水陆道场,感动在忉利天的皇后,在空中言谢而去。
这一传说记载在《梁皇忏》(十卷)里。
《梁皇忏》是梁武帝为超度皇后郗氏所制的慈悲道场忏法。
相传,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超度娘娘早日脱离苦海。
画面上的蛇就是娘娘的化身。
也有书说不是蛇而是龙。
据《太平广记·引两京记》曰:“郗后因忿怒,投殿庭井中,众趋井救之,已化为毒龙,烟焰冲天,人莫敢近。
帝悲叹久之,因册为龙天王,便于井上立祠。
”而《释典·梁王忏》曰:“其序谓因忏悔后往业而作。
所述后事略同,而以龙为蟒蛇。
”还有书记载:“梁武帝为了亡后郗氏堕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便超度,后世因名之为《梁皇忏》。
”据《释氏稽古史略·二》记载:“梁武帝初为雍州刺史时,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梦于帝。
帝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令忏礼。
夫人化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
”据《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曰:“后酷妒忌,及终,化为龙入于后宫,通梦于帝,或见形,光彩照灼。
帝体将不安,龙辄激水腾涌。
”各书记载大同小异,其焦点在于是用“夫人郗氏”还是用“郗后”。
看来金山寺是以《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梁皇忏》记载为依据。
(2)宋代“道月与岳飞圆梦”:据清《金山龙游禅寺志略》记载:正当岳飞抗金取得节节胜利时,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飞回京。
岳飞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望好友道月方丈。
待禅房坐定后两人寒喧了一番,道月问道:“元帅这几日可曾遇到意外事?”岳飞答:“我昨晚梦见两只犬抱头而言,不知此梦何意,更不知此番回京凶吉如何。
”道月听了,心中一惊,心想:“两犬当中加一个言字,不是一个‘狱’字吗?”道月不便明言,这叫天机不可泄露,只是赋诗两首相赠:风波亭下浪涛涛,千万留心把舵牢。
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翻在波涛。
将军此去莫心焦,未审金牌气怎消?滚滚风波须仔细,劳心把舵要坚牢。
岳飞回到京城果遭毒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
临刑前岳飞仰天长叹:“悔不听道月之言!”为此,有人将此密告秦桧,秦桧大怒,立即派何立等人到金山寺捉拿道月。
当何立昼夜兼程赶到金山寺时,道月正在登台说法,台下人头如云,道月说法完后口中念道:吾年四十九,是非终日有。
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
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
不是佛力大,几乎入人手。
说完便坐化了。
何立看到吓的脸色惨白,立即回京城。
何立回到京城,将所见向秦桧叙述,秦桧听了目瞪口呆,何立又说:“镇江金山寺西面朝北,有一排一字排开的七座小山峰,这是金山寺的风水宝地,它能使金山寺历代出高僧,现在的高僧就是道月,他能未卜先知。
”秦桧听了咬牙切齿的说:“我要把这七座山峰都削平,叫金山寺永世出不了高僧,以解我心头之恨。
”这七座小山峰就这样被削平了。
后人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七峰阁,以补七峰之缺。
可惜的是这座有纪念意义的七峰阁,毁于清咸丰年间的兵火。
到了光绪年间,金山寺的方丈隐儒大和尚集资重建七峰阁,不幸又毁于1948年大火。
所幸后人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取名“七峰亭”,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与他的好友道月禅师。
民族英雄岳飞在金山留有诗篇:金山第一泉头过九日,黄花犹待客重来。
男儿有意扶中国,不斩楼兰不易回。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看到岳飞的志向多么的远大。
(3)宋代“东坡输玉带”:据清光绪《金山志》记载: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见佛印,佛印正在坐禅,禅堂是无虚座。
佛印见苏东坡说:“这里无坐。
”东坡说:“借大师四大做禅床。
”佛印说:“老僧有一问,若答得,即与四大为禅床,若答不得,请留下玉带。
”东坡随即解下腰间的玉带置在案上说:“请大师问。
”佛印问:“老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你向何处坐?”东坡一时给问住了,顿时无语对答,佛印随即召小僧,并大声说:“留此玉带为金山寺镇山之宝。
”东坡只好点头同意。
佛印出于礼貌回赠一件衲裙。
这画面上的小僧人手上拿的就是苏东坡的玉带。
为此东坡写了诗三首: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韵一首百年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
是故东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禅床。
这首诗讲了他为什么输玉带,只因“借君四大作禅床”。
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一首此带阅人如传合,传流到我亦悠哉!锦袍销落真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
这诗透露了他在政治上的失落感,为此将玉带送给了金山寺。
古时候玉带并不是文人自备的装饰品,而是官位的象征、身份的体现,是国家发给的配带之物。
可见东坡将官位看的多么的轻。
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
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从这首诗的字间里,看出东坡己失去了对功名的追求,读来有点伤感后人问,佛印为什么要送一件百衲衣给东坡呢?这有佛印的道理。
东坡一生坎坷,在生活上早年丧妻,在政治上仕途不佳。
可以说一直遭受贬谪,最后竟然贬到被诸葛亮称为有瘴气的岭南。
在那里他还是那样的乐观,诗中有一句“日诞荔枝三百颗,此生愿做岭南人”可证明这一点。
后来大赦回常州途经镇江,已是66岁的老人了。
这次到金山是旧地重游,看到当年由好友李龙眠给他画的像,感慨万分,写下小诗一首:心是已灰之术,身如不系之舟;向汝平生事业?黄州、儋州、惠州。
寥寥几句,概括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
佛印对东坡非常关心,东坡被贬在惠州期间,佛印曾致书信给东坡:子瞻负高材,远放寂寞之滨,权臣忌子瞻为相耳。
人生如白驹过隙,二三十年功名富贵,转眼成空,俯不一笔地勾,寻取本来面目。
子瞻读书万卷,而未见性命所居,不可谓之聪明也。
努力向前,珍重!珍重!由此可见佛印与东坡的关系非同一般。
“东坡输玉带”成了千古之谈,有人说东坡“大意失锦州”;有人说他佛学确实不如佛印。
所以很多后人不服气的说:“就凭东坡的文采,何能输给佛印呢?”为之惋惜不已。
古人为东坡输玉带鸣冤不知其数。
叶玉胜在《金山观东坡玉带》诗中写道:“佛印既知四大空,何必山门更著一。
”这是为子瞻竟忘了词而为之惋惜。
潘飞声在《佛印山房》诗中写道:东坡或再来,一语禅机破。
四大本来空,何必山房坐。
赵光荣在《金山观东坡玉带》诗中写道:须知坡公亦辩才,语默虽殊旨则一。
特敛机锋悟上乘,破衲皈依愿入室。
这些都是为东坡输玉带而愤愤不平的诗。
但也有人为因有其事而“拍手称快”。
赵清绶在《金山观东坡玉带》诗中写道:“当年免从佛印请,事经千载名犹芳。
”为其叫好。
邓拓在《咏东坡玉带》诗中写道:“坡公玉带古如新,睹物难忘舌辩人。
”为其二人的善辩,而留下玉带叫好。
清代乾隆在游金山时,看到了东坡的玉带,便赋诗一首作了很好解释:爱带都缘为爱人,言之不足命传神。
恍如坡印视予笑,笑是居然未离尘。
又特赐雕有什龙紫檀木匣子,再用丝锦裹着玉带,以示珍贵。
(4)唐代“鸟窠(ke)禅师与白居易交往”:唐元和中(约813),白居易被贬到杭州任刺史。
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访鸟窠禅师。
鸟窠禅师在杭州秦望山,居于山势险峻的一棵大松树上。
白居易看到了便问:“你在上面不感到危险吗?”鸟窠说:“我坐在上面看起来危险,其实一点儿都不危险,而你在下面看起来不危险,其实非常危险。
”白居易疑惑地问:“我有什么危险?”鸟窠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也就是说,你被贬到这里心情一定不愉快,如再有不测,那后果不是非常危险吗?白居易听了一楞。
鸟窠接着说:“要想改变这种命运,必须修得佛法大义。
”白居易问:“何为佛法大义?”鸟窠说:“诸恶莫作,从善行事。
”白居易不以为然地说:“此话是老生常谈,就连三岁毛孩都知这个道理。
”鸟窠笑着说:“不错!就连三岁毛孩都知这个道理,而八十老翁为什么行不得呢?”白居易一听悟出了道理,便对着鸟窠禅师长拜而去。
(见《五灯会元》、《传灯录·四》、《稽古略·三》。
)晚年白居易接受了律宗思想,常年吃斋、持戒:“每日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
”他又笃信净土宗:“南祖心应学,西方社可投”。
因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就时常去近处的香山寺,自称香山居士。
(5)唐代“懒残禅师对李泌点化”:相传,唐朝宰相李泌曾向懒残禅师请教他的前程如何?因李泌为人凶残,懒残有心点化他,便在火盆中拣了一块只有半边熟了的芋头给他吃,李泌大为不解。
懒残说:“你虽是宰相,大鱼大肉能保证以后天天吃到吗?这虽是半生半熟的东西,老百姓却能天天吃。
”李泌不解的问:“这是为什么?”懒残说:“你虽是宰相掌握杀生大权,但你的生死却掌握在皇帝手里,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伴君如伴虎’,想想不后怕吗?所以那大鱼大肉你能吃得安吗?老百姓虽是淡茶粗饭却能吃得安。
”李泌说:“依你怎么办?”。
懒残说:“1.少言,祸从口出,故君旁勿多言;2.修心,在位如想修得正身,还乡后就得积德行善。
”为此,李泌悟出了懒残禅师话的意思。
因听从“君旁勿多言”所以稳稳当当的当了十年宰相;因“修心”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在佛的感召下改邪归正,修得了正身,还乡后又为乡里做了很多善事。
(见《高僧传》)此画面还有一说。
相传,懒残作有一首表达生活禅的诗: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箩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此诗在禅林赞誉颇高,当诗传到唐德宗的那里,德宗就很想见识这位禅师,看看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禅师。
于是大臣拿着圣旨,寻到禅师在山上住的岩洞,便在洞外大声的喊:“圣旨驾到,跪下接旨”,竟然无应声,大臣又是一声,禅师却装聋作哑,毫不介意,忙自己的事。
大臣探头往洞里一瞧,只见以牛粪生火,炉上烧着地瓜山芋(北方称地瓜),烟火弥漫,熏得禅师泪流涕淌,大臣不由的喊:“喂!禅师,你的鼻涕流下来了,为何不擦一下呢?”禅师头也不抬自忙自的说:“我才没有那闲工夫为俗人擦呢。
”懒残说着就坐在了炉旁,随手拿起滚热的山芋往嘴里送,并自言自语的赞道:“好吃,好吃!”大臣一见,那黑糊糊的东西,惊的目瞪口呆,原来禅师吃的是一块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