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独
曾国藩《君子慎独论》原文与译文
曾国藩《君子慎独论》原文与译文【原文】细思卉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日慎独则心泰,日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日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问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一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
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
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小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
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
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萸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
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
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
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
独知之地,慎之义慎。
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译文】仔细思考古人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工夫,成效特别显著的大概有四项:慎重独处,就会心胸泰然;庄严恭敬,就会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会心悦虔服;正心诚意,则神灵也会钦敬他。
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自己的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的地方也不放过,行事遵循自然之理,一刻也不间断,这样内心时时自省且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
庄严恭敬,就是仪容整齐严肃,心灵宁静专一,稳重端庄而不懈怠,所以身体强健。
追求仁义,就是要心存仁义滋养的天性,视百姓为同胞,对万物也心存养护。
像这样大公无私,自然会受到人民爱戴。
正心诚意,就是忠贞不贰,言语笃实不欺瞒任何人,用至诚之德来感应天地万物,因此受到神灵的钦敬。
君子慎独
语出《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道这个东西,一刻也不能背离的;可以背离,就不是道了嘛。
君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小心谨慎,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见到的,担心害怕,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听到的。
隐藏的会没有见到,细微的会没有察觉,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会谨慎行事。
”编辑本段注释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心谨慎。
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其要求人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
在《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提出儒家道德修养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统一八个步骤。
在解释“诚意”一词含义时,用了上述的那段引文。
大意是说:君子应内外一致,不自欺欺人。
对于坏的东西要像厌恶腐臭那样,将其除掉,对待好的事物要像喜欢美丽的颜色那样,力求得到。
而小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什么坏事都敢干。
一旦见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边,马上遮掩,伪装良善。
这样表里不一,毫无益处。
人应该意诚在内心,显像在外表,所以君子务必在任何时候都谨慎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形成自觉的高尚的品质。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担当。
慎独更是一种衡量道德标准的试金石。
在他人的警醒下,一个人比较容易不在公共场所干坏事,然后独自一人时仍不违背道德做事,则需要很高的道德修养。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
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把克服动物的“利己性”把握住自己的心,无论是钱财还是酒色,都能始终不为所动。
皆知,权利和金钱是人类的劣根性,如何在两者中独善其身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一个因为受贿120余万元,已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6个月的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东镇原党委书记陆洪在忏悔书中如是说:“今天,我坐在这里写下这样的忏悔,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由于我的错,我30余年的奋斗历程画上了可耻的句号,一切努力和奋斗付诸东流……”。
这份公开的忏悔书,无疑是在政坛打响了警钟。
无论是历史长河中的贪官,和珅、杨国忠等人还是十八大以后被打下台的“大老虎”,哪个不是做不到“慎独”,在权钱面前迷失本心,遵循着从小贪到巨贪这一发展轨迹。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相信很多贪官最初也是立志为人民服务的,在第一次接过钱时,也是心惊胆颤的。
然而圈子内,收受贿赂,贪污已蔚然成风,慢慢的也就习以为常了。
即便心底尚未泯灭的那一丝良知也被自己所捏造的理由安慰了。
公共场所下的人们不易干坏事,是因为有他人的监督。
然后作为一个圈子,不良行为已成习惯,他人不仅起不到监督作用还容易对己产生不良诱导,这时“慎独”则显得尤为重要了。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作为一名宗旨是服务人民的广大官员,应当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上严格约束自己。
不管是否是有他人的监督,警惕,都应当遵循初心,意识到内心深处还未泯灭的良心是自己的应当格守的道德准则。
由此可见,对于官员来说,只有做到了“慎独”才能在现金中国这个腐败成风,不良风气四溢的政坛中独善其身,能够甘于清贫、耐住寂寞,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时时处处昭示“人民公仆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
君子慎独
•
• •
• •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 的事) 慎独是一种心境,一种经过良好的思想道 德陶冶而形成的自我约束的心理境界。 慎独是一种情操,面对权利、金钱、美色 的诱惑时,保持一种淡定的心情;在缺乏公 众监督的情况下,保持一份清醒的自律头脑。 慎独是一种睿智,需达观从容,豁达人生, 悟透人生,洞悉万物,于纷杂的事务中学会 观察与剖析,在混沌中感悟出清醒与睿智, 得出真知灼见。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有了这些古人训 诫弟子鞭策儿孙的激语,才有了头悬梁、锥刺骨、凿 壁透光、囊萤映雪等诸多苦读的铸成大器扬名于世。 想想渭水河畔闲情垂钓的姜子牙,虽有经天纬地 的治国才能,却不张扬,更不助纣为虐。是贤明的周 文王慧眼识珠,这才有了八百年周家天下的长久传承。 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亦是人生正己修身的 必修课。 人生不总是被繁华、鲜花、荣誉和掌声所包围, 当一切在华丽转身之后,长久陪伴你的是落寞和空虚。 这时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来默默的应对,用微笑 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在岁 月的风霜雨雪中,去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 心境坦然,生命淡然!
• 理论论据: • 小不忍则乱大谋 •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抓住芝麻,丢了西瓜
• 优秀题目 • 1、直接型 • 舍小利,获大利 接受瑕疵,收获美好 人生 做事勿因小失大 • 2、对偶型 • 错过时机 因小失大 善抓时机 铸就成功 • 3、引用型 •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4、比喻型 • 挣脱完美的枷锁 擦亮机遇的火花,点 燃人生的价值
• 优秀开头:
• 1、正如材料中所叙述的那位割麦人那样, 为了一穗没有黄的麦子,而舍弃了整地的 麦子。这样的做法实在可笑。所以,我们 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学会顾全大局二不是 只着眼于局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 走向成功。 ——《要成功需顾大 局》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见于《大学》:“此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由此可见,“慎独”影响之深远。
的确,欲修身,必慎独。
慎独在《辞海》中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即在独处时,我们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君子慎独,即是不自欺。
所谓慎独,就是在你一个人的时候,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不违背自己的立场。
每个人心中都会端着一个天平,孰是孰非,自会辨明,无须多说。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这样的小人行径无疑是一种自欺,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真正的君子。
君子慎独,即不自轻。
君子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历史上道德彰显的人莫不慎独,那么慎独到底要怎样做呢?静观默察,心如止水,谦虚谨慎,则事易成。
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应当将内心的浮躁慢慢沉淀下来,正视自己,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在独处的静谧中,总会有一盏灯光属于你。
只有谨言慎行,才能让你稳操胜券,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识。
君子慎独,即不自弃。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不要说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坐不了,圣人难免有疏漏,百密一疏,而愚人在经过自己独处时深思之后,也会有所收获。
慎独在这一点上,就是要看我们的功力和定力够不够,在学习中也是一样。
做题做到纠结处,不妨远离喧闹,独处静坐一会,自会有一番心境,另一种思维涌现。
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只有学会谨言慎行,学会在独处中保持一颗清寂的内心,才能修身,乃至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成大器。
不为利,只为情利益这个东西,好坏说不准。
它推动人们不停交际沟通,可是,很多人却把它作为行动的能量动力。
但情不一样,它没有过多的杂质,纯粹自然,简单温暖。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如果一味追求利益,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你原拥有的情谊,还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同学之间请求帮助,总要问一句:有啥好处?虽然只是玩笑话,但是难免会隔阂了原有的亲密。
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的典故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的典故这四个成语均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文献,分别传达了儒家强调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的理念。
具体如下:
1. 君子慎独:这个概念源自《礼记·中庸》,“慎独”讲的是即使在独处无人时,君子也要严于律己,维护自己的道德品行。
这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审慎和自我约束,体现了高度的道德自觉。
2. 不欺暗室:此语最早见于《列女传·卫灵夫人》,后在《礼记·中庸》中亦有提及。
它意味着即便处于无人知晓的隐秘环境中,也应当坚守诚信,不做亏心事,不自欺欺人。
3. 卑以自牧:出自《易经》中的“谦卦”,这个成语主张人们应当保持谦虚的态度来养性修身,即使有很高的成就也应保持低调,不骄不躁。
4. 不欺于心:并非直接引用自某部经典,但表达了相似的内涵——对自己的良心诚实,不做出违背内心信念的事情。
这些典故和成语共同构成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它们倡导的是无论外在环境如何,一个人都应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做到问心无愧。
君子慎独诗句全文
君子慎独诗句全文答案: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仰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
这段话用词丰富,是国学内容的精华和浓缩。
但很多人不解其意,甚至还有很多博主把它的出处搞错了。
“君子慎独”,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够遵从内心的道德标准。
“慎独”,是一个人修养的过程,也是修为的一种境界。
“不欺暗室”,最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
意思是说,要心诚,不自欺。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品行端正。
“卑以自牧”,出自《易传·象传上·谦》,意思是为人要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含章可贞”,出自《易经·坤卦》,意思是即便有美德、有功劳,也一定要保持谦虚,不可炫耀。
另外“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浩然正气”,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光明磊落”,出自宋朝大学者朱熹的《朱子语类》。
还有“克己、慎独、守心、明性”这些词,也均出自于国学的各大典籍。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翻译: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
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
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心诚,就是不自欺。
比如厌恶丑恶的,喜欢美好的,这叫自谦不叫自诚。
所以君子要注重自我。
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
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大学》君子慎独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 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 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 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 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 必慎其独也。
坐怀不乱
传说是这样的,古时候的展沟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 林,有一个深秋的夜晚,柳下惠路过柳林时,忽遇倾盆 大雨。他急忙躲到一个破庙里避雨。恰在这时,一年轻 女子也到此避雨,与他相对而坐。半夜时分,年轻女子 被冻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怀中,以温身驱寒。柳 下惠急忙推辞:“万万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处 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我怀,更是有伤风化。” 女 子道:“世人都知大夫圣贤,品德高尚,小女子虽坐在 怀中,大人只要不生邪念,又有何妨?我若因寒冷病倒, 家中老母便无人服侍,你救我就是救了我母女二人。” 柳下惠再无推托之词,只好让女子坐到自己怀中。如注 暴雨,一夜未停。柳下惠怀抱女子,闭目塞听,丝纹不 动,漫漫长夜竟不知温香在怀。天明,雨过天晴,得恩 于柳下惠的女子不胜感激地说:“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 子,果然名不虚传。”
蘧伯玉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兵强马壮、人 民富裕,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晋国大将 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试探。那人 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玉在卫国当政, 我们如果贸然攻打卫国肯定会吃败仗的。”赵 简子马上就取消了攻卫的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 自己,《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 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还能与日 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贤人总 是对自己的道德与行为有明确的要求,而且一 直认真的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我国传统儒家君子慎独的基本含义
我国传统儒家君子慎独的基本含义慎独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独处的时候,应该谨慎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免失去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约束。
以下是我国传统儒家君子慎独的基本含义及其拓展。
1. 慎独的含义慎独是指在独处的时候,人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道德行为,不受到外界干扰和诱惑。
这种独处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修养的过程,要求人们时刻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道德准则的坚守。
儒家认为,慎独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修养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本性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为准则。
在独处的时候,人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保持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2. 慎独的拓展除了个人独处,慎独还适用于许多场合。
例如,在官场上,在职场中,在家庭中,在朋友之间,人们都应该保持慎独的精神,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
儒家认为,慎独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修养的方式,不仅适用于个人独处,而且适用于各种场合。
通过保持慎独的精神,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本性和价值观,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3. 慎独的价值慎独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深刻的哲学价值和道德意义。
儒家认为,慎独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本性和价值观,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为准则。
此外,慎独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保持慎独的精神,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保持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的坚守,为社会做出贡献。
4. 慎独的启示保持慎独的精神,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慎独的精神,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
通过保持慎独的精神,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本性和价值观,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君子慎独五则
君⼦慎独五则语出︽中庸︾︽⼤学︾君⼦慎独中庸《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道也。
是故君⼦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慎其独也。
」⼤学《礼记·⼤学》:「所谓诚其意者,⽏⾃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此之谓⾃谦。
故君⼦必慎其独也。
⼩⼈闲居为不善,⽆所不⾄,见君⼦⽽后厌然,掩其不善,⽽著其善。
⼈之视⼰,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必慎其独也。
」壹公烛之下不展家书李⽒家族有⼀⼈为官廉洁,公私分明。
⼀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送来⼀封家书。
他当即灭掉朝廷供的蜡烛,点燃⾃家的蜡烛。
家⼈⽈:「夜深⼈息,何必如此,⼜没⼈看见。
」此公⽈:「君⼦当慎独也,⼈此⼀⽣,所作所为,不为做给别⼈看,是为对⾃⼰有所要求、有个交代。
君⼦修⾝,贵在慎独!」因为在他看来,公与私之间不能越雷池半步。
这在今天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其折射的公与私的严格区分仍然值得深思。
出⾃:[宋]周紫芝《⽵坡诗话》贰许衡不⾷梨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由于⾏⾛路途遥远,天⽓⼜热,⼗分⼝渴.路上有⼀棵梨树,众⼈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
有⼈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
」那⼈说:「现在是乱世,这棵梨树没有主⼈了,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没有主⼈,我的⼼难道也没有主⼈吗?别⼈丢失的,即使⼀丝⼀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后来元世祖想要任⽤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以⾃⼰有病为理由辞谢了。
许衡去世后,四⽅有学之⼠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
皇上特赐谥号为「⽂正」。
出⾃:《元史·许衡传》叁暮夜⽆知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以教授学⽣为⽣,由与正直、博学,⼈称「关西孔⼦」。
五⼗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
他去东莱出任太守,路过⼭东昌⾢时,他以前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好担任昌⾢县令。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的最高境界。
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一种精神,它不同于外在的伪装,既然是独处,便没有外界的制约,这时候一个人是何去何从往往取决于它的内心,或者说是其品质高低。
《大学》原文中,有这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慎独的人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
失去慎独,都是伪君子。
慎独,是一种操守,一种淡定。
慎独的人每做一件事,每一起心,每一动念,都认为天知,地知,神知,我知。
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很多事,我们偷偷做了,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一夜之间天下净知。
刘向《说苑·敬慎》云: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慎独,在自觉的状态下,体会着生命本真的乐趣。
心灵有序,天人合一。
慎独可谓境界清明,大概也唯有情操高尚、坚守慎独才能有如此。
生活坦然,心灵和谐,从容豁达,宽容大度。
慎始敬终,默默无闻,无为而无不为。
慎独的人纯洁而善良,真诚而守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任世界物欲泛滥,永远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他们人性的最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本真与智慧。
慎独就是挂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干见不得人的事。
君子慎独文言文拼音版原文
君子慎独文言文拼音版原文摘要:1.君子慎独的含义2.君子慎独的重要性3.如何做到君子慎独正文:“君子慎独”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意为君子在独处时也要谨慎行事,戒慎恐惧,表里如一。
这一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历代儒家学者所推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君子慎独的含义。
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要小心翼翼,严于律己,不做违背道德和法律之事。
君子是指有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
因此,君子慎独就是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要具备高尚品德,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有损道德和形象的事情。
君子慎独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慎独有助于培养个人品德。
在独处时,没有人监督,更容易放松警惕,此时如果能够坚持慎独,严于律己,久而久之,便会养成高尚的品德。
其次,慎独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而君子在独处时也能遵守这些规则,不去做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事情,从而维护了社会秩序。
最后,慎独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
在独处时,君子能够自我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努力去改正,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那么,如何做到君子慎独呢?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践行仁爱之道,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品德。
其次,要培养自律意识。
在独处时,要时刻提醒自己遵守道德规范,不做违背道德和法律之事。
最后,要勇于自我反省。
在独处时,要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改正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总之,君子慎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强调在独处时也要谨慎行事,严于律己。
君子慎独的论证结构
君子慎独的论证结构君子慎独是一句古语,它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君子慎独的意思是建议仁慈的人在做事情时要谨慎,有把握,因为孤独者很容易受诱惑,做出错误的决定。
本文将分析、传播和论证君子慎独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影响。
一、分析君子慎独的含义首先,应该分析君子慎独的具体含义。
君子慎独的意思是建议仁慈的人,在做事情时要谨慎,有把握,因为孤独者很容易受到诱惑,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段话有着深远的含义,它提醒人们,在行事之前,应慎重考虑,而不是一意孤行,不受制约的行动。
此外,这句话更深刻地提醒我们,孤独者有着特殊的需求,所以在做任何事情前都应该小心,避免受到伤害或者误入歧途。
这一点特别适用于年轻人,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压力,陷入诱惑,所以更应该提醒他们要慎重,避免走上歧途。
二、传播君子慎独的思想君子慎独的思想应该被传播,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话,要慎重行事,谨慎处事,对他人的言论有一定的怀疑,以免误入歧途。
此外,应该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积极践行君子慎独的思想,提醒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这一思想,切勿被外界的某些诱惑所感染,以免做出错误的选择。
三、论证君子慎独的重要性论证君子慎独的重要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可能会有很多不利的后果。
首先,如果不慎独,容易误入歧途,可能会严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比如,很多人在孤独时会被诱惑获取一些不正当的回报,甚至可能触犯法律,这都可能导致不利的后果。
其次,如果不慎独,也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健康。
孤独是一种精神创伤,而且很难恢复,如果长期处于孤独之中,会引发一系列恐惧和焦虑,以至于影响个人的健康和行为表现。
因此,君子慎独是一种有益的思想,我们应该传播这种思想,尤其是在面对有限的诱惑时可以更加努力地树立这一思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君子慎独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它说明我们在做事情时要慎重,有把握,并在孤独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以免误入歧途。
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含章可贞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1、君子慎独:作为君子,应该慎独,要有自律能力,拥有一定的节操,不要蒙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坚持自己的信念。
2、不欺暗室:不应当欺骗那些不懂识字的人们,而是应该帮助他们,
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而不是利用他们的弱点来索取利益。
3、卑以自牧: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不要以骄傲自满的态度来对待
他人,相反应当学会卑微,脚踏实地,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以便
长远发展。
4、含章可贞:要有一定的容忍度,能够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可以安
心交朋友,可以承受一些风险而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要勇于担当,勇
敢面对未知危险,不轻易放弃,让生活充满希望。
君子慎独完整句子
君子慎独完整句子语出《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第七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前者的意思是:“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
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
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后者的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
比如厌恶丑恶的,喜欢美好的,这叫自谦不叫自诚。
所以君子要注重自我。
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
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
所以,是有德之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总的来说,大概就是: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欺。
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心谨慎。
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克己复礼 君子慎独 卑以自牧
克己复礼君子慎独卑以自牧
克己复礼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论语·颜渊》。
“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君子慎独,不
君子慎独,不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养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
克已、慎独、守心、明性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
注:“君子慎独”,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够遵从内心的道德标准。
“慎独”,是一个人修养的过程,也是修为的一种境界。
“不欺暗室”,最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
意思是说,要心诚,不自欺。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品行端正。
“卑以自牧”,出自《易传.象传上.谦》,意思是为人要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含章可贞”,出自《易经.坤卦》,意思是即便有美德、有功劳,也一定要保持谦虚,不可炫耀。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浩然正气”,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
“光明磊落”,出自宋朝大学者朱熹的《朱子语类》
“克己、慎独、守心、明性”这些词,也均出自于国学的各大典籍。
君子慎独的含义
君子慎独的含义
君子慎独是一种人品修养的表现,也是一种处世原则和生活态度。
它强调在独处的时候,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和行为,尽量避免做出不恰当的举动。
慎独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要求,更是一种对自己责任的承担和对他人尊重的表现。
首先,君子慎独要求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要保持自律和谨慎。
独处时,没有外界的监督和干扰,一个人更容易做出一些不合适的行为。
而君子慎独则要求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自律,避免陷入任何不健康的陋习或不良的行为。
比如,一个人在家时,可以选择看书学习、锻炼身体或者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意义的消遣或者其他不良的行为。
其次,君子慎独强调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要保持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审视。
在独处的时候,人们容易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或者言行不慎。
而君子慎独则要求人们在独处时时刻保持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审视,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最后,君子慎独还要求人们在独处时要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独自一人时,人们容易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忽视他人的存在和需求。
然而,君子慎独则要求人们在独处时要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这意味着一个人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帮助和支持。
总之,君子慎独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它要求人们在独处时保持自律和谨慎,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审视,同时也要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通过君子慎独的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增强修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故需慎独,故需自强。
而,慎独者始能自强。
以前并不太明白,古人修身为何必须要强调“慎独慎微”。
慎微是容易理解的,林黛玉进贾府般的“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是慎微,“伴君如伴虎”亦是慎微。
那么慎独呢?独,为独自一人处于一处。
此时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是否真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了呢?近日组织学习贪官警示录,郑少东之流无一不是人前为圣人,称“少帅”,人后呢?很容易就忘乎所以了。
孔老夫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后人也有言“静坐常思己过”,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又有几人做到了还会犯人生的大错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读罢此句,方知儒家学说体系中的慎独,在于做一名诚意的君子。
熊十力先生叹“为学不易,为人殊难”,也即指慎独诚意之难也。
一个真正的君子是需要修炼的。
而修炼之难不在人前,而在人后,人前人后皆为一人,是为真君子也。
在儒家的理念之中,人的修养与国家的治理是渐进而为一体的,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
诚意上承格物致知,下启正心,修身。
当世之人都叹世风日下,又有几人把自己也当成世人的一份子,把自己的修身、正心、诚意也当成世风的一组成呢?又有几人能够时时能有一种道德之自律宛若明镜高悬?又有几人能慎独自省,敢于直面自己内心之阴晦?卢梭的《忏悔录》之所以震撼人心,便在于他的坦诚与省醒。
慎独者,可以诚意。
可以有一颗安静的心灵,来格物,而致知;可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来修习生命的每一份高贵,来感化教育家人,和衷共济相濡以沫;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灵,有一颗富于责任感的心灵来担当,来引导周围的人,用他的道德来感召和团结他的人民,为他的组织、集体、社会、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一颗博爱的心灵来对待世间的一切生命和事物,为着世界的美好和太平而竭心尽力。
这样的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无比强大的人,一个君子、仁者,也往往被后人尊为圣人。
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只是认为他不过是世人中的一份子,是个匹夫有责的匹夫而已。
君子慎独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
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人谨慎。
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
要求人应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
在《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提出儒家道德修养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统一八个步骤。
在解释“诚意”一词含义时,用了上述的那段引文。
大意是说:君子应内外一致,不自欺欺人。
对于坏的东西要像厌恶腐臭那样,将其除掉,对待好的事物要像喜欢美丽的颜色那样,力求得到。
而小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什么坏事都敢干。
一旦见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边,马上遮掩,伪装良善。
这样表里不一,毫无益处。
人应该意诚在内心,显像在外表,所以君子务必在任何时候都谨慎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形成自觉的高尚的品质。
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自觉地按照礼义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庸》中强调“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
而在《大学》中,则将“慎独”道德规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能克制住不良的思想与行动,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提纯到全无邪念,自觉自愿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使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纯然一体了。
从《中庸》到《大学》对“慎独”的认识,正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思想与实践辩证的历程。
儒家的道德修养规范,一直是二千多年间历朝历代知识分子奉行的道德法典,而说之者极多,真正实践者甚少。
其中有二人的事迹比较突出:其一,东汉人杨震。
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县人。
少好学,博览经籍。
五十岁以后才仕进,后来官居过司徒、太尉之要职。
因遭小人诬陷,免官自杀。
在他从荆州刺史迁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遣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他一生“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也不为治“产业”,他认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这种遗产,最丰“厚”。
“四知”和杨震却金,成为千古佳话。
他儿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都官居太尉,被曹操杀的杨修,是他玄孙。
其二,元初许衡。
据明宋濂等撰《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字仲平,河南沁阳县人,任过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为中央最高级的学官。
他是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
他早年“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菜茹,处之泰然”。
他“尝暑中过河阳,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仍坚决不吃无主之梨。
后来,他“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他一生清廉自守,堪为楷模。
杨震与许衡,一为千年前的古人,一为六百年前的古人,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持操守,自觉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近几年来,我从各种报纸上见到被揭发出来的大大小小贪官墨吏,怵目惊心。
其中还有不少属于“社鼠”,仗势作恶的人,危害极大,根除极难,此种现象很值得深思。
近年来社会中忽然起了儒学热,似乎孔老夫子的话又句句是真理了,我这有些太过,过犹不及,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
不过,儒家的有些言行,迄今仍有教育意义,仍可发扬光大。
如许衡心中有“主”,杨震愿“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的高洁言行,还是值得继承发扬的,尤其应成为做官者的座右铭,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仍能“君子慎其独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原文,还是不甚理解,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么说的吧。
现在的《中庸》包括两个部分:从第二章(以朱熹《集注》本为准,下同)到第二十章上半段“所以行之者一也”为一个部分,第一章以及第二十章“凡事豫则立”以下为另一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谈论中庸,后一部分主要谈论诚明,它们被编纂一起乃是后来的事情。
所以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道”,不应是第二章以下的内容,而应是第二十章以下所谈论的道,也即是第二十章“诚者,天之道”的道,是第二十一章“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的道,是指诚而言。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就是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诚,它与《大学》的“诚其意”实际是一个意思。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一点了吧?这里所讲的“慎其独”,就是要保持内心的诚。
可是,又该诚于谁呢?暂放一边,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对于“我”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这句话很有意思。
超我是规范,本我是目的,自我是行动,而“慎其独”所讲的也无非就是君子言行必在规范下行动逐其目的,特别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所以,日行事必切记心须诚于己,诚于人,诚于境,方可为人也。
后记:最近看书,提到了“君子慎独”,于是翻看了许多资料,想弄明白它的意思。
可是,看了很多之后,发觉心里更乱了。
这四个字,道可说,佛可释,官可解,民可评,且各有其因。
我就明白了一点点,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为人的心须诚才行。
好像简帛版《五行》里面又是另外一种说法,建华研究一下吧^_^君子慎独,且说慎独,我觉得说其意指言行没有错,但生活中理解来说,更有另一层意思,慎独把独理解为自己一个人,也就是说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慎,思想上莫有邪念,精神上不要松懈。
21世纪生活动很多诱惑,而这些诱惑大部分在自己“独”的时候更有魔力。
试想一下自己是否有时候很希望自己一个人,是否是为了某些邪念的方便才希望是一个人?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说君子慎独,告诫我们,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切勿肆无忌惮的泄欲或邪念横生。
记着这四个字:君子慎独。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默念。
尤其癖好很多的人。
君子慎独刘荫柏人民日报《大地》杂志( 2007-08-01 第15期) 【字号大小】【打印】【关闭】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人谨慎。
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