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病历书写要求

合集下载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范文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范文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范文患者基本情况,王某,女,45岁,农民,因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

主诉,患者自述1周前开始出现腹痛、腹泻,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次数约为3-4次/天,每次2-3次,大便为稀水样,无脓血,伴有轻度腹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kg。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

个人史,饮食可,不吸烟,不饮酒,无过敏史。

家族史,父母无消化道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36.7℃,P78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无黄染,巩膜无黄染,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肝、脾未及,肝区无压痛,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

肠鸣音欠佳,叩击音清音,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肛门指诊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0×10^9/L,N 70%,Hb 120g/L,PLT 180×10^9/L;血生化,ALT 20U/L,AST 22U/L,TBIL 12μmol/L,DBIL 3μmol/L,ALB 42g/L,GGT 18U/L,血糖5.2mmol/L,血钾3.8mmol/L,血钠138mmol/L,血钙2.3mmol/L,血镁0.9mmol/L;凝血功能,APTT 30s,PT 12s,INR 1.0;粪便常规,隐血(-),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肠腔内见液气平面。

诊断,1.急性胃肠炎;2.消化道出血待排。

处理措施,1.禁食,静脉输液,纠正脱水,改善营养;2.抗感染,止泻,抑酸,保护胃粘膜;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4.必要时行胃肠镜检查,明确病因。

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清淡食物;3.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病历:消化内科病历日期:20XX年XX月XX日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主诉:XXX(患者主述病情所致不适、症状及症状起始时间)现病史:患者于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入院,因主诉XXX,活动后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X天。

起病较缓,伴X种表现。

无头晕、心慌、胸闷、腹泻、便血,无黄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寒战发热。

曾口服XX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既往史:无胃肠道手术史、食物过敏史等。

家族史:无重要家族史。

个人史:无肝炎、肝硬化等传染病史;无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体格检查:体温:XX℃,心率:XX次/分,呼吸:XX次/分,血压:XX/XX mmHg。

一般状态良好,神志清楚。

可见皮肤黏膜正常色,表情自如。

颈软,向四肢活动自如。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XX×10^9/L,Hb:XXX g/L,PLT:XXX×10^9/L。

肝功能:AST:XXX U/L,ALT:XXX U/L,TB:XX umol/L,DB:XX umol/L。

肾功能:Cr:XX umol/L,BUN:XX mmol/L,尿常规:正常。

电解质:Na+:XXX mmol/L,K+:XXX mmol/L,Ca2+:XXX mmol/L。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结果,如检查到溃疡、红斑等病变)(如有)其他检查:(如CT、MRI、病理结果等)诊断:消化内科病理治疗方案:1.改善饮食习惯,适量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

2.给予XXX药物治疗,剂量:XXX,频次:XXX。

3.XXX(如针灸、推拿等其他治疗方法)。

随访计划:1.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2.XXX适时随访,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复查。

备注:(如:患者与医生交谈情况、医生对患者的印象等)。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基本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就诊日期:2021年5月1日•就诊科室:消化内科•主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病史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有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不适感。

腹痛为隐痛性质,位于脐周,程度轻重不一,无放射痛。

腹泻为水样便,每日4-5次,无脓血便。

恶心、呕吐为食后即发,呕吐物为食物残渣,无胆汁呕吐。

患者未自行服药治疗。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平时饮食规律,不吸烟,不饮酒,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史。

家族史患者父亲患有高血压,母亲健康。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醒,精神状态良好,体温37.2℃,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阳性体征,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

•生化检查:血清淀粉酶正常,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粪便常规:白细胞阴性,红细胞阴性,隐血试验阴性。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治疗对症治疗•给予口服复方黄连素片,每次2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3天。

•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每次1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3天。

•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每次1袋,每日3次,连续服用3天。

支持治疗•给予口服葡萄糖盐水,每次500ml,每日2次,连续输液2天。

•给予口服维生素B族片,每次1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3天。

随访患者于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消失。

患者于5月4日出院,建议患者继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的重点要求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的重点要求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的重点要求(一) 病史l.现病史: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吞咽困难、呕血、便血等,这些症状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因此采集病史要细致,并客观地进行分析、归纳。

(1)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诱因、程度,与进食的关系;呕吐次数,呕吐物性质、色泽、量及气味;既往有无同样发作史;有无伴随症状以及有无加重与缓解因素。

(2)腹痛: 起病缓急,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病程,发作的时间、有无节律性、周期性或放射痛,诱发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等。

(3)吞咽困难: 发病年龄,吞咽困难出现的部位、程度,目前能进食食物的硬度,诱因及进展速度;伴随症状,如饮食反呛、呃逆、呕血等。

(4)呕血和便血: 发病年龄、季节、诱因(如酗酒、药物或应激因素),出血的方式、性状及量,注意排除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咯血。

便血与粪便的关系;伴随症状,如黄疸、发热等。

(5)腹泻: 起病急缓、发病季节,腹泻次数,粪便性状(米泔水样、稀糊状、粘液血便或脓血便等)及量、气味;有无饮食不洁或集体发病史;伴随症状、腹泻与腹痛的关系等。

(6)便秘: 起病方式,饮食及排便习惯;伴随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等。

有无服用引起便秘的药物史。

(7)黄疸: 起病方式、诱因(药物或毒物),黄疸程度,大、小便色泽,有无皮肤瘙痒;伴随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水等,有无药物使用史,黄疸的时间与波动情况以及黄疸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8)腹水: 了解起病缓急,腹水量的估计,如做腹腔穿刺应记录腹水的色泽。

注意与腹部胀气、脂肪过多或卵巢囊肿鉴别;伴随症状,如发热、腹痛、肝脾肿大等。

(9)腹部肿块: 发现时间、部位、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及生长速度、触痛及搏动感;伴随症状,如疼痛、发热、黄疸、血尿、月经改变等。

(10)厌食和体重减轻: 饮食习惯及其变化,引起厌食的可能原因;体重减轻程度和速度;伴随症状如呕吐、腹泻、呕血等。

2.既往史: 有无胃肠病史、肝胆胰病史及腹部外伤手术史,有无代谢及遗传性疾病,有无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史。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注意点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注意点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注意点一、病史采集(主要消化内科常见症状)1.饮食情况:有无易饥、厌食。

有无食后饱胀、嗳气、反酸,是否伴有体重减轻,进食与腹痛、腹胀、呕吐的关系如何。

2.吞咽困难:发病缓急,发生及持续时间,对流汁和固体食物咽下的反应,进行性加重或间断性发生,自觉咽下困难的部位,是否伴有食道部位(胸骨后)疼痛。

3.腹痛:急性或慢性,发生多久,部位、性质、程度,有无节律性、周期性、放射痛,阵发性或持续性痛,缓解因素,是否伴有嗳气、反酸,疼痛与排便,体位、体温,黄疸和情绪的关系,腹痛部位有无转移。

例:(1)急性胰腺炎:急性起病,上腹痛,刀割样剧痛,持续性,前倾前屈位可缓解,可有黄疸。

(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上腹、隐痛,节律性(饥饿痛),进食后可缓解,间歇性疼痛,伴嗳气反酸。

4.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质、数量、频度、颜色、气味,是否混有食物,发生的时间、诱因、程度与进食的关系,是否伴有头痛和喷射性呕吐,是否伴有眩晕、腹痛、便秘、发热、意识障碍。

例:幽门梗阻:呕吐混有液体约300ml,有酸臭味,混有宿食,无草绿色液体,无头痛,非喷射性呕吐,无眩晕。

5.呕血和黑便:数量、频度、颜色,便血与粪便的关系(血液与粪便相混或否),有无伴随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发热、贫血或休克。

例:(1)呕血:呕吐咖啡色液体,约200ml,共三次,混有少量食物残渣。

(2)便血:便后滴血,大便表面带血,血液与大便相混合。

6.腹部肿块:发现时间与发展情况,形状,大小,移动性,肿块有无压痛或疼痛,有无伴有排便异常(如便秘)、发热。

例:二月前开始发现上腹部包块,如鸡蛋大小,移动性差,无压痛,现自觉肿块较前增大,约5x6x2cm3。

7.黄疸:发生缓急,是否进行性加重,是否伴有皮肤瘙痒、乏力、呕吐、食欲不振,尿、粪便颜色有无改变,有无发热。

例:(1)半年前逐步出现皮肤、双眼发黄,为黄绿色,伴皮肤瘙痒、乏力、无腹痛、呕吐,感食欲减退,尿色黄,无明显畏寒发热,无明显白陶土样大便,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伴消瘦。

消化内科病历(规范)

消化内科病历(规范)

一、消化内科病历书写要求消化系统疾病病历除按前列病历书写要求进行外,并须注意以下各点:(一)病史消化系统疾病以慢性病为多,如消化性溃疡病史可长达数年、数十年,现病史必须包括疾病的全过程。

不应只写急性情况(复发、出血、梗阻、穿孔等)的片断,而将该病的前阶段如中上腹疼痛反复发作数十年归入过去史。

本系统疾病部分症状的特征性不强,诸如上腹不适、嗳气、腹胀、食欲减退、消瘦等,在描述这些症状时必须将其发生、发展的经过,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详细记录,以提供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

对引起疾病的原因,记录应尽可能详细,即使是阴性的病史。

如初步考虑病人患肝硬化,那就在病史中要反映在无肝炎、血吸虫病、长期大量饮酒、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慢性腹泻某些代谢及遗传疾病等病因因素。

此外,对经过X线、超声、CT、内镜、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等特殊检查者,应将检查结果主要点列出。

(二)体格检查检查应有重点,尤其是触诊结果的描写,必须先肯定有无异常发现。

不要将正常乙状结肠或腰骶部向前突起处误为肿块,但亦不能遗漏包括两肾在内的后腹腔的检查所得阳性结果。

肝脏左叶的检查及记录不可遗漏,而这一阳性结果有时对部分肝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腹部要全面检查,听诊不要只注意肠鸣音,而忽略腹部的血管杂音。

(三)检验及其他检查血、尿、粪常规检验中要特别注意粪便的眼观和镜检,凡有粪便异常情况,务必嘱咐病人留下全部大便,医师亲眼察看,不可只看检验单的记录结果,来自寄生虫病流行区的病人,必须重视粪检虫卵。

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查,目前是不可忽略的。

各器官功能及主化测定,可视需要采用。

X 线、超声、CT、MRI、内镜、ERCP、PTC、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对很多消化系疾病有重要意义。

(张贤康)二、消化内科病历示例入院记录李法金,男,60岁,已婚,汉族,上海人,缝纫四厂退休电工,家住平望路20号,因反复上腹痛20年,加重2月,于1990年4月26日经门诊入院。

(完整版)消化内科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完整版)消化内科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完整版)消化内科门诊病历书写规范1. 摘要本文档旨在规范消化内科门诊病历的书写,以提高病历质量,避免信息不准确或遗漏,提供医务人员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有效性。

2. 书写格式2.1 使用规范的中文书写,字体清晰易读。

3. 病历内容3.1 病历头部病历头部应包含以下信息:- 门诊日期和时间- 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址、联系方式等- 就诊医生信息,包括姓名和职称- 主诉,即患者的主要症状或就诊目的3.2 现病史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描述,包括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变化趋势等。

3.3 既往史详细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疾病史等。

3.4 体格检查记录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包括生命体征、体格特征、器官功能等。

3.5 辅助检查记录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6 诊断与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给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注明依据和理由。

3.7 随访计划给出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复诊时间、随访内容等。

4. 注意事项4.1 正确使用医学术语,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词语。

4.2 书写清晰、规范,避免模糊或重复的表述。

4.3 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记录所有相关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4.4 病历应包括医生的姓名、签名和职称,以及书写日期。

5. 总结消化内科门诊病历的书写规范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准确、完整和规范的病历能提供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平台,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通过遵循本文档的规范,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书写消化内科门诊病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书写规范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要求来进行。

病案书写规范消化内科病历

病案书写规范消化内科病历

第七节消化内科病历一、消化内科病历书写要求消化系统疾病病历除按前列病历书写要求进行外,并须注意以下各点:(一)病史消化系统疾病以慢性病为多,如消化性溃疡病史可长达数年、数十年,现病史必须包括疾病的全过程。

不应只写急性情况(复发、出血、梗阻、穿孔等)的片断,而将该病的前阶段如中上腹疼痛反复发作数十年归入过去史。

本系统疾病部分症状的特征性不强,诸如上腹不适、嗳气、腹胀、食欲减退、消瘦等,在描述这些症状时必须将其发生、发展的经过,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详细记录,以提供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

对引起疾病的原因,记录应尽可能详细,即使是阴性的病史。

如初步考虑病人患肝硬化,那就在病史中要反映在无肝炎、血吸虫病、长期大量饮酒、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慢性腹泻某些代谢及遗传疾病等病因因素。

此外,对经过X线、超声、CT、内镜、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等特殊检查者,应将检查结果主要点列出。

(二)体格检查检查应有重点,尤其是触诊结果的描写,必须先肯定有无异常发现。

不要将正常乙状结肠或腰骶部向前突起处误为肿块,但亦不能遗漏包括两肾在内的后腹腔的检查所得阳性结果。

肝脏左叶的检查及记录不可遗漏,而这一阳性结果有时对部分肝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腹部要全面检查,听诊不要只注意肠鸣音,而忽略腹部的血管杂音。

(三)检验及其他检查血、尿、粪常规检验中要特别注意粪便的眼观和镜检,凡有粪便异常情况,务必嘱咐病人留下全部大便,医师亲眼察看,不可只看检验单的记录结果,来自寄生虫病流行区的病人,必须重视粪检虫卵。

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查,目前是不可忽略的。

各器官功能及主化测定,可视需要采用。

X 线、超声、CT、MRI、内镜、ERCP、PTC、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对很多消化系疾病有重要意义。

(张贤康)二、消化内科病历示例入院记录李法金,男,60岁,已婚,汉族,上海人,缝纫四厂退休电工,家住平望路20号,因反复上腹痛20年,加重2月,于1990年4月26日经门诊入院。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注意点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注意点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注意点消化内科病历书写注意点一、病史采集(主要消化内科常见症状)1.饮食情况:有无易饥、厌食。

有无食后饱胀、嗳气、反酸,是否伴有体重减轻,进食与腹痛、腹胀、呕吐的关系如何。

2.吞咽困难:发病缓急,发生及持续时间,对流汁和固体食物咽下的反应,进行性加重或间断性发生,自觉咽下困难的部位,是否伴有食道部位(胸骨后)疼痛。

3.腹痛:急性或慢性,发生多久,部位、性质、程度,有无节律性、周期性、放射痛,阵发性或持续性痛,缓解因素,是否伴有嗳气、反酸,疼痛与排便,体位、体温,黄疸和情绪的关系,腹痛部位有无转移。

例:(1)急性胰腺炎:急性起病,上腹痛,刀割样剧痛,持续性,前倾前屈位可缓解,可有黄疸。

(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上腹、隐痛,节律性(饥饿痛),进食后可缓解,间歇性疼痛,伴嗳气反酸。

4.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质、数量、频度、颜色、气味,是否混有食物,发生的时间、诱因、程度与进食的关系,是否伴有头痛和喷射性呕吐,是否伴有眩晕、腹痛、便秘、发热、意识障碍。

例:幽门梗阻:呕吐混有液体约300ml ,有酸臭味,混有宿食,无草绿色液体,无头痛,非喷射性呕吐,无眩晕。

5.呕血和黑便:数量、频度、颜色,便血与粪便的关系(血液与粪便相混或否),有无伴随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发热、贫血或休克。

例:(1)呕血:呕吐咖啡色液体,约200ml ,共三次,混有少量食物残渣。

(2)便血:便后滴血,大便表面带血,血液与大便相混合。

6.腹部肿块:发现时间与发展情况,形状,大小,移动性,肿块有无压痛或疼痛,有无伴有排便异常(如便秘)、发热。

例:二月前开始发现上腹部包块,如鸡蛋大小,移动性差,无压痛,现自觉肿块较前增大,约5x6x2cm 3。

7.黄疸:发生缓急,是否进行性加重,是否伴有皮肤瘙痒、乏力、呕吐、食欲不振,尿、粪便颜色有无改变,有无发热。

例:(1)前逐步出现皮肤、双眼发黄,为黄绿色,伴皮肤瘙痒、乏力、无腹痛、呕吐,感食欲减退,尿色黄,无明显畏寒发热,无明显白陶土样大便,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伴消瘦。

消化内科完整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完整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完整病历范文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X性别:男年龄:50岁就诊日期:XXXX年X月X日主诉:上腹痛、胃胀气、恶心、呕吐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开始出现上腹疼痛,呈间歇性发作,疼痛性质为胀痛,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伴有胃部胀气感、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后未消化物质,无血液或黑便。

患者胃口较差,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明显。

患者自发病以来未曾就医,未接受任何治疗。

既往史:患者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无手术史。

个人史:无烟酒史,无过敏史,无近期外出或饮食不洁史。

家族史:患者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检查结果: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神志清醒,体温36.5℃,脉搏80次/分钟,血压126/80mmHg。

腹部平坦,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WBC 6.3x109/L),红细胞计数正常(RBC 4.8x1012/L);血生化:血糖正常(FPG 4.8mmol/L),血清白蛋白正常(SERUM ALB 42g/L),胆红素正常(TBIL 10μmol/L)。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慢性胃炎治疗方案:1. 休息: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药物治疗:给予抗胃酸药物治疗,如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晚一次。

同时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20mg口服,每日三次。

酌情给予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10mg口服,每日三次。

3. 饮食调理:忌烟、酒,忌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忌空腹进食。

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稀饭、面条等。

4. 随访观察: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症状变化和疗效。

疗效评估:患者在以上治疗措施下,症状逐渐好转,上腹痛减轻、呕吐次数减少,食欲逐渐增加。

回诊检查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随访计划:患者将每周来门诊一次,观察症状变化,评估疗效。

如有需要,可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2个月复查腹部B超,评估疗效。

注意事项: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劳累。

消化科病例管理制度

消化科病例管理制度

消化科病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消化科病例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效率,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医疗法规以及医院的管理要求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消化科的病例管理工作。

第二章病例的分类与管理第三条病例分类消化科病例按疾病类别分为胃肠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消化道出血等。

第四条病例的管理1.医院应设立统一的病案室,负责病历档案的管理和保密工作;2.每个消化科医生负责填写和管理本身负责的病例;3.病历应依照规定的格式填写,包含个人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辅佑襄助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等内容;4.医生应及时完成病例的书写和归档,确保病案完整、准确;5.病历必需填写完整,不能有涂改、划线、涂抹等现象;6.病案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病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7.病历应依照规定的期限保管,涉及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的病历应保管至纠纷解决。

第三章病历的归档与传递第五条病历的归档1.医生应及时将完成的病历送至病案室进行归档;2.病案室应依照病历的分类和日期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有序性;3.病历归档前应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归档的病历应进行记录,包含归档日期、归档人员等信息。

第六条病历的传递1.医生在需要转诊或转科的情况下,应将病历及时传递给接收科室的医生;2.病历传递应填写传递记录表,标明病历的交接时间和交接人员;3.病历传递应在病人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并保证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病历传递后,接收科室的医生应及时进行病例连续管理,并在病历上填写相关信息。

第四章病历的保密与安全第七条病历的保密1.病案室和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保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2.病历应严格保密,未经病人同意,不得随便泄露、复制或传阅;3.对病历的复印、传真或电子传输应经过病人同意,并在传输过程中加密保护;4.病案室应加强对病历保密的教育和管理,保证医院的信息安全。

消化内科大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大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大病历范文病历。

患者信息: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45岁。

职业,教师。

住址,XX市XX区XX路XX号。

联系电话,1234567890。

主诉:患者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2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2天前开始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症状,腹痛为隐痛性质,位于脐周,伴有腹泻,每日4-5次,大便为稀便,呕吐食物为胃内容物,伴有恶心。

患者未予特殊处理,症状未缓解,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定期服药控制,无手术史、输血史。

个人史:患者饮食习惯不规律,偏食,饮食清淡,无过敏史。

患者父母均有高血压史,无其他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面色苍白,自主体位,步入门诊。

生命体征,体温37.2℃,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90mmHg。

头颅,无畸形、压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颈部,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

胸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脏,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部,腹部平坦,腹壁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

四肢,肢体温度对称,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淋巴细胞百分比10%。

血生化,白蛋白35g/L,总胆红素21μmol/L,ALT 40U/L,AST 35U/L。

血气分析,PH 7.38,PaCO2 40mmHg,PaO2 90mmHg,HCO324mmol/L。

大便常规,隐血(+),白细胞(+)。

诊断:1. 急性胃肠炎。

2. 高血压病。

1. 对症治疗,患者给予静脉补液、止泻、止吐、降压等对症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2. 营养支持,患者给予轻食、易消化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3. 药物治疗,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胃肠道保护治疗。

4. 高血压病治疗,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指导患者规范用药,控制血压。

观察与随访:患者住院观察5天,症状明显改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症状缓解,营养状况改善,血压稳定。

中医消化科住院病历范文

中医消化科住院病历范文

中医消化科住院病历范文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主诉:患者主诉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已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出现胃痛不适感,同时出现消化不良表现,包括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

食欲逐渐下降,胃痛加重,不能正常进食。

未发热,未排黑便,无呕吐,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既往史:无妊娠史。

此前无相关疾病史,无手术史。

个人史:日常饮食规律,无过度疲劳,无口苦、口干、腹胀等不适,无明显精神压力。

家族史:无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

体检结果:一般情况可,T 36.5℃,P 70次/分,R 18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楚。

腹部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8.0×109/L,Hb 120 g/L,PLT 180×109/L肝功能:ALT 15 U/L,AST 20 U/L,TBIL 15 µmol/L,DBIL 5 µmol/L便常规: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胃体粘膜微红、中度水肿诊断:中医消化科住院病历初步诊断为:胃炎、消化不良治疗计划: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给予中药调理,包括中药口服和中药外敷。

2. 饮食调理: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休息调理:建议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随访计划:1. 定期检查患者一周后的症状变化和辅助检查结果。

2.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备注:以上治疗方案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

消化内科病历范文病历。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李华。

性别,女。

年龄,45岁。

职业,教师。

住址,XX市XX区XX路XX号。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主诉:患者自述近期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明显。

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上述症状,开始时仅为间断性轻度腹痛,后逐渐加重,伴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约5公斤。

患者未及时就诊,自行服用药物缓解症状,但效果不佳。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尚可,无特殊饮食偏好。

家族史:患者父母健在,无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

查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欠佳。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

2. 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正常。

3. 腹部B超,腹部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未见明显异常,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脾脏大小正常,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肾内回声均匀。

4. 腹部CT检查,腹部CT示,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肝、胆、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1. 消化内科疾病。

2.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治疗方案:1. 综合治疗,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口服促胃肠动力药物改善胃肠蠕动,卧床休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 药物治疗,口服多潘立酮片,每日3次,每次1片,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随访及预后:患者随访1周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逐渐好转,体重开始回升,未见不良反应。

建议患者继续规范治疗,定期复查。

以上病历仅供参考,如有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

关于诊断
初步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 1.消化性溃疡? 2.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食
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胃癌? 4.急性胃黏膜病变?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多见于中青年,有反复发作及 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多与进食有关,可通过内 镜加以鉴别。
还有其他要补充的? 如否认有反复上腹疼痛,与进食无关,否认近 期有消瘦乏力等情况。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
病史特点
患者,男性,有乙型肝炎病史,家族有类似疾 病史。
因“呕血伴解柏油样便1天”而入院。 查体:腹部未见曲张静脉,移动性浊音阳性。 辅助检查:暂缺。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
2.胃癌:多见于老年人,可有腹痛腹胀,反复 黑便等情况,可通过内镜加以鉴别。
3.急性胃黏膜糜烂:多有诱因,如饮酒,进食 不当后呕吐,造成胃黏膜急性损伤,可通过胃 镜进一步证实。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
最有可能的诊断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门脉高压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腹水 失血性休克
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合并咖啡样物,混有 少量新鲜血块,量约500mL,解柏油样糊状便1 次,量约300-400g,当时无腹胀腹痛,无皮肤 发黄,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皮肤瘀点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
病史
瘀斑,无牙龈出血,患者家属将患者送本院急 诊,在急诊期间,患者又呕血2次,为鲜红色, 共约1000mL,伴有明显心慌口干,小便减少, 急诊给予凝血酶静注,思他宁收缩血管,洛赛 克针减少胃酸分泌及支持治疗,为进一步明确 诊断,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

消化内科病历 (1)

消化内科病历 (1)

第六节消化内科病历-----------消化内科病历书写要求消化系统疾病病历除按前列病历书写要求进行外,并须注意以下各点:(一)病史消化系统疾病以慢性病为多,如消化性溃疡病史可长达数年、数十年,现病史必须包括疾病的全过程。

不应只写急性情况(复发、出血、梗阻、穿孔等)的片断,而将该病的前阶段如中上腹疼痛反复发作数十年归入过去史。

本系统疾病部分症状的特征性不强,诸如上腹不适、嗳气、腹胀、食欲减退、消瘦等,在描述这些症状时必须将其发生、发展的经过,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详细记录,以提供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

对引起疾病的原因,记录应尽可能详细,即使是阴性的病史。

如初步考虑病人患肝硬化,那就在病史中要反映在无肝炎、血吸虫病、长期大量饮酒、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慢性腹泻某些代谢及遗传疾病等病因因素。

此外,对经过X线、超声、CT、内镜、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PTC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等特殊检查者,应将检查结果主要点列出。

(二)体格检查检查应有重点,尤其是触诊结果的描写,必须先肯定有无异常发现。

不要将正常乙状结肠或腰骶部向前突起处误为肿块,但亦不能遗漏包括两肾在内的后腹腔的检查所得阳性结果。

肝脏左叶的检查及记录不可遗漏,而这一阳性结果有时对部分肝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腹部要全面检查,听诊不要只注意肠鸣音,而忽略腹部的血管杂音。

(三)检验及其他检查血、尿、粪常规检验中要特别注意粪便的眼观和镜检,凡有粪便异常情况,务必嘱咐病人留下全部大便,医师亲眼察看,不可只看检验单的记录结果,来自寄生虫病流行区的病人,必须重视粪检虫卵。

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查,目前是不可忽略的。

各器官功能及主化测定,可视需要采用。

X线、超声、CT、MRI、内镜、ERCP、PTC、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对很多消化系疾病有重要意义。

(张贤康)-----------消化内科病历示例入院记录李法金,男,60岁,已婚,汉族,上海人,缝纫四厂退休电工,家住平望路20号,因反复上腹痛20年,加重2月,于1990年4月26日经门诊入院。

消化内科护理病历

消化内科护理病历

消化内科护理病历病情简介病人,××,64岁,因“反复便血两月余”于2014年3月23日入院。

体查:128/77mmHg。

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断:1 溃疡性直肠炎 2 横结肠糜烂待病理;病理回复:粘膜慢性炎,灶性糜烂。

腹部+泌尿系(彩色B超):诊断:肝左外叶囊肿声像,胆息肉声像,胰腺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脾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双肾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前列腺增大声像;DR胸部:诊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

结合临床。

主动脉硬化。

心脏彩超:诊断:升主动脉、主动脉瓣老年性退行性变声像;粪便OB:黄褐色,软便带血白细胞1+,红细胞++,虫卵阴性,潜血OB+++。

护理评估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病人64岁,曾行肠镜提示溃疡性直肠炎。

2、身体状况:病人体温、脉搏、呼吸正常,血压偏高,意识清,腹平,全腹无明显包块,中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叩痛,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双下肢无明显浮肿。

3、辅助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断:1 溃疡性直肠炎 2 横结肠糜烂待病理;病理回复:粘膜慢性炎,灶性糜烂。

潜血OB+++。

4、心理状态:病人精神尚可,神志清,稍微焦虑。

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指导。

由于病因不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常给病人带来痛苦,尤其是排便次数增加,给病人的精神和生活带来很多困挠,易产生自卑、忧虑,甚至恐惧心理,应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以平和心态对待疾病,自觉地配合治疗。

2、用药指导。

嘱病人坚持治疗,不要随便更换药物或停药,教会病人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如疲劳、头痛、发热、手脚发麻、排尿不畅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3、指导病人合理选择饮食,避免粗纤维多渣及辛辣生冷刺激性饮食,少食或不食牛奶或乳制品,减少肠道刺激。

饮食要规律,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不宜过饱。

4、加强病人及病人家属的遵医行为,控制饮食。

5、强调定期复诊,定期复查结肠镜的重要性。

消化内科大病历

消化内科大病历

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李先生
年龄:52岁
性别:男
病史:
1. 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近期症状加重,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嗳气等。

2. 患者曾有消化道出血病史,近期大便颜色变暗,有血腥味。

体查:
1. 体温:36.5℃
2. 脉搏:78次/分
3. 呼吸:18次/分
4. 血压:130/80mmHg
5. 上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正常。

2. 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3.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
1.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胃黏膜紊乱,胃窦部有龛影表现。

2. 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1.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2.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治疗方案:
1. 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止血等药物治疗。

2.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大便颜色变化,必要时行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心情舒畅。

随访:
患者经过一周的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复查粪便隐血试验转阴。

继续给予药物治疗两周后,患者病情稳定,恢复良好,同意进行胃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结果提示消化性溃疡愈合,慢性胃炎有所改善,继续给予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科病历书写要求消化系统疾病病历除按前列病历书写要求进行外,并须注意以下各点:(一)病史消化系统疾病以慢性病为多,如消化性溃疡病史可长达数年、数十年,现病史必须包括疾病的全过程。

不应只写急性情况(复发、出血、梗阻、穿孔等)的片断,而将该病的前阶段如中上腹疼痛反复发作数十年归入过去史。

本系统疾病部分症状的特征性不强,诸如上腹不适、嗳气、腹胀、食欲减退、消瘦等,在描述这些症状时必须将其发生、发展的经过,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详细记录,以提供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

对引起疾病的原因,记录应尽可能详细,即使是阴性的病史。

如初步考虑病人患肝硬化,那就在病史中要反映在无肝炎、血吸虫病、长期大量饮酒、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慢性腹泻某些代谢及遗传疾病等病因因素。

此外,对经过X线、超声、CT、内镜、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等特殊检查者,应将检查结果主要点列出。

(二)体格检查检查应有重点,尤其是触诊结果的描写,必须先肯定有无异常发现。

不要将正常乙状结肠或腰骶部向前突起处误为肿块,但亦不能遗漏包括两肾在内的后腹腔的检查所得阳性结果。

肝脏左叶的检查及记录不可遗漏,而这一阳性结果有时对部分肝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腹部要全面检查,听诊不要只注意肠鸣音,而忽略腹部的血管杂音。

(三)检验及其他检查血、尿、粪常规检验中要特别注意粪便的眼观和镜检,凡有粪便异常情况,务必嘱咐病人留下全部大便,医师亲眼察看,不可只看检验单的记录结果,来自寄生虫病流行区的病人,必须重视粪检虫卵。

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查,目前是不可忽略的。

各器官功能及主化测定,可视需要采用。

X线、超声、CT、MRI、内镜、ERCP、PTC、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对很多消化系疾病有重要意义。

二、消化内科病历示例入院记录李法金,男,60岁,已婚,汉族,上海人,缝纫四厂退休电工,家住平望路20号,因反复上腹痛20年,加重2月,于1990年4月26日经门诊入院。

本人供史,当天记录。

患者于1969年冬无诱因地出现上腹正中隐痛,呈间歇性,通常在饭后2小时发生,有一定的节律性,疼痛一进食缓解一疼痛。

有时深夜也出现疼痛。

以后每年冬季发作,饮食不当、受凉等亦可诱发,发作时伴有反酸、嗳气,无呕吐及腹泻。

每次发作持续2~3周。

长期以来,间歇服用丙胺太林、胃舒平等,大多能解痛。

1985年冬天起,发作时间延长,间歇时间缩短,1989年11月在××医院行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今年3月开始上腹痛加重,疼痛失去规律性,进食后不缓解,甚或加重,常因疼痛不能进食,服阿托品无效。

疼痛向背部放射,无发热,不厌油,喜按。

4月22日解柏油样软便一次,约200g,不伴头昏、冷汗,经用安络血后血止。

4月26日来本院消化专科门诊,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肝脾肿大”收容入院。

近来无明显消廋。

睡眠欠佳,易惊醒。

近二日大便未解,尿色不黄。

平素体健,1989年秋曾患“疟疾”,经服氯喹及伯喹治愈。

否认肝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近10年冬季咳嗽、咯痰,每年约3个月。

近二年登二楼感气短,易疲劳。

但能胜任日常轻度家务。

自幼生长上海,1970年到安徽凤阳农村劳动,1980年回沪。

20岁起吸烟至今,每日半包,偶饮酒。

26岁结婚,生育一女。

其妻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

父于20年前患“伤寒”去世。

母于10年前因腹部肿块(性质不详)病故。

女儿体健。

体格检查体温36.8℃, 脉搏76/min,呼吸18/min,血压16/10.7kPa(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体检合作。

皮肤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无血管蛛及肝掌。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头颅无畸形,巩膜不黄,耳、鼻正常,唇无发绀,义齿,扁桃体不肿大。

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及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

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呈桶状,两侧对称,肋间隙增宽,胸式呼吸稍弱,叩诊反响增强,肺下界下移,呼吸移动度2cm,呼吸音双侧同等减低,无摩擦音及干、湿罗音。

未见心尖搏动。

叩诊心界略小,心音正常,A2>P2,心率76/min,律齐。

各瓣音区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柔软,腹壁无静脉曲线,胃肠蠕动波,中上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

肝在右肋缘下1.5cm,剑突下3cm,边缘钝,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

脾在右侧卧位左肋缘下刚触及。

肝浊音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上下全长18cm,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不亢进,胃区无振水声,未闻及血管杂音。

外生殖器正常,肛门无外痔及瘘管。

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良好,无周围血管征。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检验红细胞计数4.2×1012/L(420万/μ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计数7.6×109/L (7600万/μl),中性66%,淋巴34%。

尿常规阴性。

粪常规棕色,软,隐血试验++,镜检阴性。

B型超声检查肝上界6肋间,右叶斜径13cm,锁骨中线肋缘下厚2cm,长1.2cm,左叶厚7cm,长8cm,剑突下厚4cm,长3cm,肝内光点增粗、增强,回声分布尚均匀,血管走行欠清晰。

脾厚4.5cm,肋下厚1cm,肋下恰探及,胆囊5×2cm, 透声好,无异常反射,囊壁正常,胆总管内径0.5cm。

最后诊断(1990-4-30)初步诊断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不完全幽门梗阻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2.慢性浅表性胃炎2.慢性浅表性胃炎3.肝硬化隐原性,代偿期3.隐原性肝硬化?4.慢性支气管炎4.慢性支气管炎5.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义齿6.义齿入院病历姓名李法金工作单位上海缝纫机厂退休电工性别男住址本市平望路20号年龄60岁入院日期1990-4-26婚姻已病史采取日期1990-4-26籍贯上海病史记录日期1990-4-26民族汉病情陈述者本人主诉反复上腹痛20年,加重2月。

现病史 1969年冬开始出现上腹正中隐痛,常在饭后2小时发生,一直持续到下次进餐。

进食后腹痛缓解,不影响食欲。

有时午夜腹痛,吃少许饮食能解痛。

发作一般持续2~3周。

以后每逢寒冷季节,饮食不当,受凉及情绪不佳可诱发,发作时伴有反酸,嗳气,无呕吐及腹泻。

长期以来,间断服用丙胺太林(普鲁本辛)、胃舒平,一般可以解痛,未曾住院治疗。

1985年起,上腹痛发作时间延长,间歇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增多。

1989年11月在××医院行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今年3月上腹痛加重,服阿托品无效,疼痛失去规律性,呈持续性,进食后不缓解,甚或加重,常因腹痛惧食,腹痛向背部放射,但无右肩放射痛及发热,不厌油,痛时喜按。

4月22日解柏油样软便一次,量约200g,无头昏、冷汗,呕血,经用安络血后次日粪色转黄,近来体重无明显减轻。

近二日大便未解,尿色不黄。

过去史平素身体尚健。

幼年曾患“麻痘”,1989年秋曾患“疟疾”,经服氯喹治愈。

否认肝炎、肺结核、血吸虫病传染病史。

幼年曾种牛痘,已多年未接受预防接种。

系统回顾五官器:无经常红眼、眼痛;无长期鼻塞、脓涕;无听力障碍,无慢性咽痛史。

呼吸系:近10年来冬季常有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每年持续约3个月;近二年登二楼感气短,易劳累,但能胜任日常工作。

循环系;无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及高血压史。

消化系:无慢性腹泻、黄疸史、余见现病史。

血液系:无皮肤、沾膜瘀点、瘀斑等病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失眠、感觉及运动障碍,精神失常病史。

外伤手术史:无。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自幼生长在上海。

1976年到安徽省凤阳县农村劳动,1986年返沪,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20岁起吸烟,每日半包。

偶饮酒。

26岁结婚,有一女。

妻患“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

家族史父患“伤寒”20年前病亡,母因腹部肿块(性质不详),10年前病故,女儿体健。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体温36.8℃,脉搏76/min,呼吸18/min,血压16/10.7kPa(120/80mmHg),身高170cm,体重56k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检查合作。

皮肤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无水肿,紫癜,未见黄疸,血管蛛及肝掌。

淋巴结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均未触及。

头部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无疖、癣及疤痕。

眼部:眼睑无水肿,结膜不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两侧瞳孔同圆等大,对光反应正常,眼球运动正常,视力粗测正常。

耳部:两耳廓正常,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乳突区无压痛,两耳听力粗测正常。

口腔:口无臭味,唇不发绀,为义齿,牙龈不肿胀,无溢脓及色素沉着,口腔粘膜无溃疡、出血点,舌质淡,苔薄白,扁桃体不肿大,咽无充血,悬雍垂居中。

颈部:两侧对称,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甲状腺不肿大,无血管杂音,气管居中。

胸部胸廓呈桶状,两侧对称。

肋间隙增宽,肋弓角约90º。

两侧乳头对称,乳房未异常。

肺脏视诊:胸式呼吸稍弱,节律正常,两侧对称。

触诊:语音震颤两侧相等,无摩擦感。

叩诊:反响增强;肺下界在锁骨中线第7肋间,腋中线第9肋间,肩胛下角线第11肋间;呼吸移动度2cm。

听诊:呼吸音及语音传导减低,双侧对称,无摩擦音及干、湿罗音。

心脏视诊:未见心尖搏动,心前区无局限隆起。

触诊:心尖搏动未触及,心前区无抬举性冲动、震颤及摩擦感。

叩诊:心浊音界如附表。

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9cm。

右(cm) 肋间左(cm)2 Ⅱ 22 Ⅲ 33 Ⅳ 4.5Ⅴ 6 听诊:心率76/min,律齐,各瓣音区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A2>P2无心包摩擦音。

腹部视诊:腹壁平坦,对称,无静脉曲张及胃肠时时蠕动波。

触诊:腹壁柔软,中上腹有轻压痛,未触及包块及异常搏动。

肝下缘在右肋缘下1.5cm,剑突下3cm,边缘钝,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

脾平卧位未触及,右侧卧位左肋缘下刚触及。

双肾均未触及。

叩诊:肝浊音上界在锁骨中线第6肋间,上下径全长13cm,肝脾区均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正常,3~5/min,胃区无振水声,肝脾区无摩擦音,未闻及血管杂音。

外阴及肛门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包茎,尿道口无分泌物,睾丸不肿大、无压痛。

附睾两侧正常。

精索无增粗、结节及静脉曲张,无压痛。

阴囊、皮肤正常。

肛门无外痔和瘘。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压痛及叩击痛,肋脊角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及杵状指趾,无水肿及静脉曲张;肌张力与肋力正常;关节无红肿、畸形及运动障碍;甲床无微血管搏动,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枪击音,桡动脉搏动正常,血管壁硬度正常。

神经系四肢运动及感觉良好,二头肌腱反射、三头肌腱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均正常,巴彬斯奇征及克尼格征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