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

合集下载

会计学《财政学》简答问答题(含答案)

会计学《财政学》简答问答题(含答案)

会计学《财政学》简答问答题(含答案)一、简答题1、国债有哪些类型?简略分析利弊。

答:1)按期限长短,包括长期、中期、短期国债。

2)按资金来源,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3)按利息支付方式,分为有息、有奖、无息、无奖等国债。

4)按计量单位,有货币、实物国债。

5)按发行方式,有自愿和强制国债。

6)按国债分市场结合程序,可分为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

前者与金融市场影响密切,后者在一定程序上有税收特征。

2、怎样优化和控制行政管理费用。

答:1)行政管理中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机关、行政机构和外来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

2)首先将“保障供给”和“历行节约”结合起来。

3)其次要精简机构,压缩偏制。

4)严格财务管理。

3、简述转移性支付的重要意义。

答:1)其有自动稳定器作用。

2)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3)在分税制条件下,增强地方对中央的依赖性。

4)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支出经财政之手,但不由政府购买,而转移到另一集团或个人手中去实现购买。

二、问答题1、阐述我国编制复式预算的意义和原则。

答:意义:1)有利于健全财政职能,体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针。

2)全面反映财政活动,增强财政分配的透明度。

3)建立预防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编制原则: 1)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量力而行,检察合理。

3)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2、如何借鉴西方经验确定符合我国实际的财政支出原则?答:1)西方原则:量出为入原则,分配原则,自身原则。

2)西方有的原则可为我国借鉴,原因是经济的同源性和市场的统一性。

3)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优化东方结构,自行节约;讲求产益。

财政学考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考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属于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 政府支出B. 税收C. 需求量D. 财政赤字答案:C. 需求量2.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政府行为B. 社会财富C. 资金流动D. 民众消费答案:A. 政府行为3. 以下哪个属于财政学的基本职能?A. 经济调控B. 市场竞争C. 金融监管D. 技术创新答案:A. 经济调控4. 什么是“财政收入”?A. 政府的所有支出B. 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的资金C. 国有企业的利润D. 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流动答案:B. 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的资金5. 财政学的发展史可追溯至哪个时期?A. 古代B. 中世纪C. 近代D. 现代答案:A. 古代二、判断题1.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答案:错误2. 财政学是对政府活动中财政方面规律性问题的研究。

()答案:正确3. 财政行政是财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错误4. 财政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

()答案:错误5. 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财政管理、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什么是财政学?答: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活动中财政方面规律性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财政管理、财政收支、税收政策等内容。

2. 谈谈财政学的研究意义。

答:财政学的研究有助于政府有效管理财政收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3. 为什么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答:财政学在政府决策、财政管理、经济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分析题请简要分析一下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影响。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收等措施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为财政学考试题及答案,希朿考生认真对待,加强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财政学简答

财政学简答

财政学简答题1.什么是公共定价及其一般方法?(1).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2).公共定价的方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法。

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

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2.什么是瓦格纳法则(1)瓦格纳法则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2)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

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1)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

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

2)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工作。

3)瓦格纳法则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1)早起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环境卫生等。

这些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投资的绝对数会是增长的,但占GDP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会趋于下降。

(3)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财政学问答题答案

财政学问答题答案

1、财政学研究哪些基本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答:(1)财政学采用了一个特殊视角来考察经济。

它将整个国民经济看成“公”和“私”两大部分。

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私”的分工。

它研究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运行方式。

(2)财政学从事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和分析。

一类是实证分析,这是以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为主题的研究分析;另一类是规范分析,这是以确定评价标准,分清是非和优劣程度为主题的研究分析。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交换效率:任何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不存在通过现有产品的交易实现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

(2)生产效率: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或者两种商品而言都相等。

无法在不减少一种产品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

(3)产品组合效率: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无法通过改变不同产品产量之间的比例来实现帕累托改进。

3、如何运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答:洛伦茨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于1905年提出的,反映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累计的百分比与人口累计的百分比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显示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状况与社会福利函数具有一定联系。

如果社会福利函数是凹的且对称,有两条不相交的洛伦茨曲线,那么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程度与社会福利函数显示的结果是一致的。

基尼系数,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数。

如果洛伦兹曲线为45°角的直线,表示收入分配的绝对平均,如果与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重合,则表示绝对不公平,而实际收入分配都是处于两种极端情况之间,如凸向横轴的曲线A所示。

财政学-习题答案

财政学-习题答案

第1章总论一、复习题1.选择题(1)下述( D)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C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3)下述( A)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C降低关说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4)下述(C )研究不属于财政学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2.判断题(1)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是分配对象不同.错(2)公共商品最重要的标志是消费的非竞争性。

对(3)经济稳定增长指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宜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实质就是“熨平”经济周期。

对(4)只有不存在任何失业时,经济才实现了充分就业。

错3.简答题(1)如何把握财政概念的内涵?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

围绕财政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作进一步阐释:1.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3.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4.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6.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2)简述公共财政的特性?答: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其基本特征如下:1、公共性2、非盈利性3、民主性与法治性(3)财政学是如何产生、发展的?答:从财政现象上升为财政科学,从早期的财政学转变为现代公共财政学,这过程交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反映了政府与市场对人类理性认识财政分配功能的重要影响作用。

财税简答题(仅供参考)

财税简答题(仅供参考)

1.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种种财政税收现象和问题,理解?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

现代财政理论研究对象那么超出财政收入与支出管理本身,扩展至公共经济的整个领域,研究财政政策如何设计制定实施来消除通胀,增加就业与恢复经济增长,以实现整体的国民经济开展目标。

政府财政政策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财政收入来自于每一位纳税人,财政支出与分配又不同程度影响每一位纳税人的实际福利水平,能否举例?,纳税人作为利益相关方,有直接动机监视政府财政行为,政府“该不该干〞“干得如何〞,监视成效又取决于纳税人的分析水平。

通过学习,提高对政府财税活动进展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并增强对政府财税活动可能产生结果的预见能力,进而增强事前选择和决策的能力〔housing market买房〕2.什么是财政?财政的根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内容?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一国政府采取一定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产品和效劳〕为分配对象,为满足国家实现某种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

在本质上表达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具有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两个根本属性。

这一表述中,内含了财政四大要素:主体、客体,形式与目的。

3.市场失效有哪些表现?政府干预会产生哪些方面的本钱?市场失效极易造成高污染〔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不完全,收入分配不公平。

外部效应以及缺乏效率,其他如破坏信用、有毒食品等一般而言,人性自私,行为短视,无视整体及长远利益。

4.试述公共财政的概念及其根本特征公共财政是国家〔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效劳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公共财政是公平的一视XX的财政,公共财政是非市场盈利的财政,公共财政是法治化财政。

5.市场经济下,财政三大职能的含义,活动范围及实现的机制是什么?资源配置即指资源组合,归根结底即为资源使用效率问题。

一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是否用得恰到好处,是否到达最优配置〔例如我国,改革前这两者均处于低水平〕。

财政学 简答题

财政学 简答题
社会救助(是由财政完全提供的一种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是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者提供的物质福利以及住房福利)
社会优抚(是专门对革命军人以及其家属提供的基本保障)
10.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根据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财政政策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文件的财政政策。
1)市场竞争不完全。垄断势力、信息不对称、行业流通障碍导致资源难以合理流动,无法实现高效率的配置。政府支出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对改进。
2)市场机制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增进,阻碍私人部门利益发展,政府按照效率标准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
3)政府采取措施,解决外部性(废水)
(二)两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形成;银行信贷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形成。
(三)两者在对需求调节的作用方向上不同
特点:1)农业支出风险大,尤其是面临着不可预测的自然风险。
2)农业支出比较效益低、回收期长。
3)农业支出应在不同的受益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分摊。 Leabharlann 9.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答:社会保险(它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疾病生育、工伤、伤残保险)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的状况,利用财政收支活动主动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财政政策。是一种非均衡的财政政策,它通过财政赤字的增减和财政盈余的增减等形式表现出来。(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以财政收支平衡为原则,通过税收和政府购买同增同减的收支动态平衡方式干预社会总供求的均衡的财政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1.培育市场机制,决定了我国财政支出的功能转换。2.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决定了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

财政学答案1-8

财政学答案1-8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公共财政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特点是:公共财政的特点是:(1)公共财政是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体制;(2)公共财政是一种服务财政;(3)公共财政是一种民主财政;(4)公共财政是一种法制财政。

2、市场失灵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由于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假设前提的,而现时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市场在资源配置(商品和劳务)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主要表现为: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3、外部效应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报酬的情况。

4、政府干预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市场失灵,这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补救市场的不足,即为政府干预。

主要包括:(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5、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对抗(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由国家或称为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为公共物品。

6、公共需要公共需要是和私人需要相对应的,是指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需要,如:国防、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

7、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消费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或者在技术上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是成本太高,因而在经济上不可行。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2)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2)

第一章一、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二、试述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三、财政有哪些职能?如何实现这些职能?1、配置资源: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④通过政府的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分配收入: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

②规范工资制度。

③加强税收调节。

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二章四、试述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的理由。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

3、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五、什么是公共定价?它有哪些方法?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就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方法:平均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六、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分析对比,更多的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

它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财政学简答题

财政学简答题

财政学简答题简答题1、财政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财政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财政与国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没有国家,财政分配便会因为失去主体而无法存在;没有财政,国家也会因为缺乏财力基础而难以存在和发展。

2、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和公共性:由财政与国家的关系产生了财政的两个并存的鲜明特征,即阶级性和公共性。

(2)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时凭借国家政治权力,是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述财政活动的分配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

财政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来组织进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的基本特征。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包含几层含义:第一,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第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第三,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4、财政如何干预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活动外部性,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的行为。

财政通过收入与支出,调节市场经济行为,稳定经济局势,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5、简析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作用。

技术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表现在:(1)技术进步速度越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越快,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也就有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剩余产品)也就越多。

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6、简述税收的性质及其特点。

税收是一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税收的征收过程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从私人和经济单位取走收入和财富的过程。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三、简答题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四、论述题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

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

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

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财政学》练习题,附答案

《财政学》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A、生产力的发展B、剩余产品的出现C、私有制的产生D、阶级的出现2、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A、私有制的产生B、阶级的出现C、生产力的发展D、国家的产生3、从财政学对物品的区分标准角度分析“设置岗亭不允许载货汽车通过的桥梁”属于()。

A、纯公物品B、混合物品C、私人物品D、以上都不是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花园B、国防C、教育D、私人住宅5、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A、资源配置效率B、收入分配公平C、经济稳定发展D、财政监督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A、市场失灵B、计划失灵C、GNPD、GDP7、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A、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B、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C、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D、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A、公务员的工资B、法院法官的工资C、企业职工的工资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二、多选题1、下列哪些属于公共产品:()A、国防B、司法C、家用热水器D、高速公路2、下述哪些政策手段会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 )A、价格补贴B、税收C、政府购买D、公共管制3、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

A自然垄断B、公共物品C、外部效应D、信息不充分E、无形之手4、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有()A、管制B、规定价格C、生产D、道义劝说5、经济稳定包含()多重含义。

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发展E、增长6、下列()安排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A、累进税制度B、比例税制度C、失业救济金制度D、投资制度E、商业保险制度7、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主要有()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E公开性8、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主要包括()。

A、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B、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C、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调节社会投资方向D、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E、优化财政支出结构9、财政哪些手段可以调节收入分配()A、税收B、发行国债C、补贴D、社会保障支出E、救济支出10、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财政学简答题

财政学简答题

1.学政学什么要从政府与市的关系起?答:在市系统下,市是一种源配置系,政府也是一种源配置系,二者共同构成社会源配置系统。

而政是一种政府的行,是一种政府配置源的活,所以明确政府与市的关系是学政学和研究政的基本理前提。

什么是市?完好的市系是由家庭、企和政府三个相独立的主体成的。

在市下,政府构成市系的一个主体,是无须置疑的。

所以,了明政府与市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系起,市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

市是一种构精良并且拥有效率的商品交易体制,已达国家几百年的展史所,并且各种学所和必定。

当·斯密将市律形容“看不的手” ,不需要任何以任何方式的干,市就能够自地达到供与需求的均衡,并且声称当每一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就会被只手着去社会福利。

而言之,帕累托最状是指一种状:帕累托效率准( 或帕累托最状) 能够作我剖析效率和政效率的一个范性参照准。

2.什么是市失灵?答:市失灵是和市效率的。

因为市效率是以完好的自由争作格假条件的,而的市其实不具种充分条件,所以市的源配置功能不是全能的,市体制自己也存在固有的缺点,里称“市失灵”。

市失灵主要表在:(1) 断。

(2) 信息不充分和不称。

(3)外面效与公共物件。

(4) 收入分派不公。

(5)波。

3.参照 1— 1,思虑政府在市系统下的作用。

答:西方新恩斯主提出一种新式的政府-市,代是一种混淆(指个人和公共),政府和市之不是代替关系,而是互关系。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系统改革的目是社会主市系统的候,曾社会主市系统做出一个明的归纳:“就是要使市在社会主国家宏控下源配置起基性作用⋯⋯。

” 个明的归纳清楚地了然市和政府的关系,也了然社会主市系统下政府的作用。

其一,所使市在源配置中起基性作用,既肯定了市的配置效率其二,所社会主国家宏控,是指市体制自己存在固有的缺点,我国目前仍于系统程中,而建成社会主市系统的核心之一,就是正确理政府和市的关系,政府能,范政府行,此中包含政能。

财政学简答题

财政学简答题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即资源配置。

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正确理解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关系,也要研究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这就涉及到了资源应该如何配置的问题。

2.为谁生产?这就涉及到了分配问题,即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3.怎么生产?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在解决问题1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即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产出;二是从增长角度看,就是技术进步对于产出或效率提高作用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20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由于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掌握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外部效应则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4)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2)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2)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财政学的定义中,正确的是:A. 财政学是研究个人和家庭如何管理资金的学科。

B.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筹措和使用公共财政资源的学科。

C. 财政学是研究企业如何管理财务的学科。

D. 财政学是研究股票市场和证券投资的学科。

答案:B2.财政学的基本任务包括:A. 宏观经济管理B. 资产配置C. 资金融通D. 资源配置答案:D3.下列哪个属于财政收入?A. 政府购买国债B. 企业纳税C. 市场销售商品D. 个人投资股票答案:B4.财政支出的性质有:A. 刚性性质和灵活性质B. 调控性质和导向性质C. 基础性质和刺激性质D.公共性质和私人性质答案:C5.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A. 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B. 财政担保和金融扶持C.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D. 财政调整和财政激励答案:C6.下列哪个不属于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A. 预算收支平衡B. 经济增长平衡C. 国际收支平衡D. 社会公平平衡答案:D7.财政决策的原则包括:A. 适度原则和适时原则B. 简单原则和复杂原则C. 动态原则和静态原则D. 高效原则和低效原则答案:A8.下列哪个不属于财政立法的层次?A. 宪法法律层次B. 政治决策层次C. 行政管理层次D. 经济统计层次答案:D9.财政改革的目标包括:A. 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调控改革B. 行政改革和经济改革C. 金融改革和市场改革D. 社会改革和文教改革答案:A10.下列哪个不属于财政学的研究方法?A. 实证方法B. 归纳法和演绎法C. 理论抽象方法和实践方法D. 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什么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应如何缓解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政府的支出超过了其收入,从而导致财政预算出现负债的情况。

财政赤字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经济衰退导致税收收入下降,政府财政支出过度,国债利息支出增加等。

财政学论述题5则范文

财政学论述题5则范文

财政学论述题5则范文第一篇:财政学论述题财政学论述题一、简述财政的三大职能答: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实现优化配置的机制和手段:(1)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降低基尼系数。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实现稳定与发展智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二、论述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答:1.经济性因素:国家经济干预、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波动等。

2.政治性因素:国际政治的复杂化和国家职能的扩大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与环境保护压力、社会福利改善、社会分工的复杂化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

三、论述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答: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社会产品越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越高。

财政学问答题及答案

财政学问答题及答案

2、简述国有资产的分类并简述各自的经济意义。 ⑴按经济用途不同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 ⑵按存在形态不同,分为有 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⑶其他分类
3、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⑴企业并购 ⑵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⑶出售变现 ⑷企业托管效益差的 国有企业 ⑸股权与债权互换
第十一章 P259:复习题1、如何理解公债的性质和特征? 性质:公债是一种特殊的信用范畴: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范畴 特征:从债务人或财政的角度,公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
P99:复习题1、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西方经济学如何解释
财政支出增长?
宏观因素(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因素) 微观因素 政治决策程序
5、简述政府采购具有什么特点?
1、资金来源公共性 2、采购行为非营利性 3、采购规模巨大、对象广泛
4、公共管理性 5、政策性
6、公开性
6、政府采购的方式按公开程度可分为哪几种?
机制: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实现资
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障国家的重点建
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提高经济
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
概念:社会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 求。它区别于个人消费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是具 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需要。 特征: ①是社会公众在生活、生产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作为向社会 全体公众提供的,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由社会成员共同享 用,即不具有排他性。 ③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无需 直接付出代价。

财政学问答题整理

财政学问答题整理

财政学问答题整理1.什么是正、负外部性?答:①正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②负外部性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2.怎样解决外部性问题?答:私人解决方法:①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②慈善行为③将不同类型经营结合在一起④利益各方签订合同;公共政策解决办法:①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②市场为基础的政策:负外部性的内在化征税庇古税、正外部性的内在化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③其他政策:a.技术政策: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经济干预。

b.专利法:赋予发明者对其发明进行产权保护的一种技术政策。

专利就是将外部性内在化。

3.科斯定理:①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率状态②在现实社会中,协商谈判会有成本。

谈判花费时间;谈判涉及的损失和补偿在测定上会有大量信息不确定性;确保实施协议需要耗费人力物力等等。

因此,从现实角度看,科斯定理(2)更为重要。

首先,当谈判协调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太大时,通常需要某种非当事方的力量从外部对产权加以界定。

其次,产权归属与效率不是无关的,而是产权界定和实施方式会对效率发生关键影响。

从效率角度出发,产权界定的原则是以最小社会成本解决外部性矛盾。

4.阿罗不可能定理:要寻找这样一种决策机制,即它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不限制投票人的偏好以及进行的独立决策,并能最终将所有的个人偏好转化为一种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

5.单峰双峰偏好,中位选民定理6.(第七章)公共教育发展新方向:特许学校、教育券、学校绩效责任制、7.(第八章)项目可行性的判断标准:1. 现值法(present value):依据选定的市场利率计算出净收益现值,并进行比较与选择可行性项目2. 依据净收益现值(Net PV)结果进行项目选择判断◇不同项目之间比较各项目的NPV,其他条件相同下,NPV值大的为优◇对某一投资项目选择的原则是:NPV>0,项目可行;NPV<0,项目不可行;NPV=0,则比较内部收益率(即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利率,则项目可行8.成本收益分析的主要缺陷:连锁反应花招,劳动力花招,重复计算花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问答题1、试图示分析公共部门从事自然垄断的理由及产品定价方法答:垄断定价不是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规则,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以获得较高的价格。

此时,帕累托最优条件遭到破坏,不可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

所以需要政府介入。

1)边际成本定价加总额税:P效= MU= MC<AC,亏损另外由中性的总额税弥补。

但总额税不易征,最终可能还是安排有扭曲效应的税收,而且这样定价违背受益原则2)平均成本定价:PAC=MU=AC,Q垄<Q平<Q效,保本。

3)二部定价:先为取得某项服务使用许可缴纳一个总额消化( AC-MC)×Q效;再按消费每单位服务支付P效=MC。

不过前者这个“入门费”限制了产量,也欠(支付能力)公平。

2、简述累进所得税和失业保险的“自我稳定器”作用答:(1)累进所得税的自动调节能够减轻经济波动。

经济繁荣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累进所得税也随之增加。

这时税收产生了一种拉力,防止经济过度繁荣与通货膨胀。

经济衰退时,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累进所得税也随之下降。

这时税收产生了一种推力,防止经济过度衰退。

(2)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起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失业保险素有经济增长“内在稳定器”的称誉。

当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和贫困人口的增加将使政府的失业保险金支出增加。

这些财政支出增加的结果必然会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当经济繁荣时,物价上涨,人们的就业率以及人们的收入也会上升,此时财政用于失业保险金等项目上的支出会相应减少。

这些财政支出减少的结果必然会对经济的扩张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3、我国近期有哪些财税改革?答:(1)营业税改增值税。

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

(2)阳光财政。

打造“阳光财政”是推进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实质是把权力的运行公开化,让理财行为在阳光下运作,以利于把社会的监督渗透到权力的运作过程中,从而达到监督的经常性、有效性,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3)限制“三公经费”的支出。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自2011年,国务院要求下属单位公开其“三公经费”账目、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对公务支出消费进行严格限制、加强公众监督。

(4)调控房产税以及个人所得税。

自2012年1月份,根据《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明确对居民家庭给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指住房建筑面积)扣除。

即对居民家庭新购且属于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合并计算的家庭全部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60平方米(含)的,其新购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人均超60平方米的,对属新购住房超出部分的面积计算征收房产税。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

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至3500元。

4、本课程中若干术语的含义答:(1)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也就是说,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量的增加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

(2)自然垄断:当某一行业(如供水、供电业)在产出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之后,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或成本递减的情况时,就会形成“自然垄断”。

(3)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之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外部效应有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之分。

(4)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是指一方为追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对另一方带来损害。

如基本医疗保险有商业保险来提供,投保人可能不会控制其生病几率。

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易的一方隐藏信息的情形下,交易的另一方由于没有充分的信息来确定商品的真实类型或质量,从而不同类型或质量的产品都以单一价格出售时而出现的差的商品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的一种市场失灵的现象。

如贫困保险,因为商业保险公司无法对投保人的低收入原因进行监督,所以即使有人出重金投保,也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提供这种保险。

(5)贸易漏损:假如某一地方政府试图单独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或增加政府开支来刺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没有其他地区政策配合的情况下,最终它会带动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或生产在其他辖区的增长,好处可能为周边省份甚至全国其他地区获得。

(6)以邻为壑:假如给予新进入该地区的企业以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这样会吸引大量的资金和企业涌入该地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却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从整个国家角度看,它仅仅是把企业和资金从其他地方吸引到该地而已,并没有扩大整个国家的就业量和产出;相反,这些政策极易形成各地区间的恶意税收竞争,扭曲资源的配置。

(7)分税制:即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原则。

该原则是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

5、简述意愿总供需与GDP之间的关系、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需平衡之间的关系。

答:(1)意愿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愿意而且有能力向社会提供的全部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意愿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全部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二者相等时,即GDP。

两者不相等时,GDP等于愿意总供求中较小的一方。

(2)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平衡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6、目前我国和欧美所采用的财政类型各为什么?答:目前我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支减收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而欧美国家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国家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居高不下,所以采用的是紧缩的财政政策。

我国: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

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我国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和新技术引进的补贴。

欧美:削减公共开支希腊:削减公务员工资,提高税收客观题知识点第一章财政概述1、政府的四个主要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

2、财政学是一门与政治学和管理学交叉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3、三个财政学派:(1)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政策,以求扩大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发展经济。

凯恩斯的思想被冠以“财政学派”。

(2)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同意“萨伊定律”中关于“供给创造需求”的理论,因此供给学派主张减税优化投资环境,培育企业,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需求。

(3)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货币主义则强调了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货币主义主张单纯用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利率、汇率)刺激需求,主张自由经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最小干预。

4、财政的一般特征:(1)主体是国家;(2)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M;(3)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第二章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中存在着公共产品、自然垄断、外部效应、风险和不确定等问题。

市场机制就无法引导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需要政府介入。

资源配置有效(帕累托最优):如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就没有人的境况变好。

2、非竞争性:增加消费者不会带来边际成本,不会削弱现有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典型的例子如国防、法律保障、洪水控制等服务。

非排他性:要排除特定的人消费或使用现有的公共产品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或至少成本非常大。

3、正外部效应:诸如企业配置资源用于技术革新、企业对劳动力进行训练、个人防治传染病等负外部效应:工厂、汽车、噪声等造成的污染4、市场坚持规则公平,社会追求结果公平5、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表面积E与三角形OAD的面积(E+F)之比称为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0.2以下绝对平均;0.2-0.3相对平均;0.3-0.4比较适度;0.4(国际警戒线)以上绝对不平等。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6、穷人中有些因诸如伤残、疾病等偶然因素造成机会不平等,有些到了退休年龄必须退休,很多人成为长期失业者,他们对其收入没有控制能力,从而陷入长期贫穷状态;但大多数人属于边际贫穷。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目标应是帮助长期贫穷,以防过度牺牲效率。

7、对于抑制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政府可通过减少购买性支出或增加税收的方法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在抑制供给推进型通货膨胀时,可能要采取一些管制措施,如工资管制和物价管制等。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1、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物价水平、征税能力以及政府的干预政策等政治因素: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等。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

2、财政支出的三个衡量指标:(1.财政支出弹性=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2.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GDP增长额(3.财政支出比率=财政支出/GDP3、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书本P63)五分法:按国家职能划分的国家财政支出分别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它支出五大类。

按经济性质分类,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4、财政支出结构的决定因素和相应的政府职能(市场主导型或政府主导型)有关,又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

5、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区分财政支出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

维持性支出是指用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公共秩序和安全支出等。

经济性支出是指政府参与生产和投资活动的支出,如扶持基础产业发展的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等。

社会性支出是指用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健康水平、消除贫困、提高福利水平等方面的支出,包括教育、保健、养老、失业及其他福利服务的支出。

(1.维持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呈明显递减趋势。

(2.经济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呈递减趋势。

(3.社会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而快速递增。

6、社会成本效益分析”,就是根据政府确定的政策目标,提出若干实现政策目标的项目,详列各项目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方法。

(书本P81)折现率r 是再整资金支出的机会成本1)净现值法(NPV )净现值NPV=效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i 为若干可供选择中的第i 个项目,t 为第t 年净现值=0 或 >0 选择<0 不选择(2)成本效益比率法成本效益比率(现值指数)BCR =效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BCR 大于或等于1,投资项目可取,BCR 越高,投资越有利;BCR 小于1,投资项目不可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