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运动机构运动分析及创新毕业设计试验平台研制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引言机构运动是指由几个刚性连杆组成的机械系统,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
机构运动在机械设计、工程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臂、自动化装置和生物仿生机器人等。
为了不断推动机构运动技术的创新发展,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探索新的机构构型和运动控制方法,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运动精度。
通过开展该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并为机构运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根据给定的运动任务,设计适合的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考虑传动机构、杆件长度比例、驱动方式等因素,以满足运动要求。
2. **模型建立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建模和分析。
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预测机构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性能指标。
3. **运动控制方案设计**:根据机构运动方案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运动控制方案。
可以采用经典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器,或者使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神经网络控制或模糊控制等。
4. **系统搭建与实验验证**:根据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和控制方案,搭建机械系统实验平台。
通过实际实验验证运动性能和控制效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验步骤1. **确定运动任务**:在实验前确定机构运动的具体任务要求,包括运动轨迹、速度要求和精度要求等。
2.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根据运动任务要求,采用创新的思维设计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参考已有的机构构型,也可以探索新的构型。
3. **模型建立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机构运动方案的数学模型。
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对机构运动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
4. **运动控制方案设计**:根据机构运动方案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运动控制方案。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保障方式,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对于推动运动的开展和促进健康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其效果。
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的时间和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种机构纷纷推出运动方案,希望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运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1. 制定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制定运动方案的目标,例如提高员工的体能水平、减轻工作压力、增进团队合作等。
2. 设计内容: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运动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伸展放松等,同时要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健康状况。
3. 创新亮点:在设计运动方案时,可以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如团体比赛、健身挑战赛、健康讲座等,以吸引员工的参与度。
4. 引入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健身APP、智能手环等,来监测员工的运动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指导。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机构运动方案的效果,我们在某公司进行了实验。
实验组实施了创新设计的运动方案,对照组则继续采用传统的运动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比对,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验组员工的运动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更大,整体健康水平有所提升。
2. 实验组的团队合作能力明显增强,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3. 实验组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工作压力得到缓解,工作满意度有所提升。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在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促进团队合作、缓解工作压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对于提升员工的整体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运动方案设计,为员工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共同迈向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一、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机构运动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机构运动是指通过构建一系列架构、链接和驱动来实现物体的特定运动方式。
本实验旨在开发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设计方案,以提高机构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二、实验目标1. 设计一种能够实现特定运动方式的机构系统,并验证其效果。
2. 通过对机构系统的优化,提高其运动效率和性能。
3. 分析机构系统的运动原理和特点,探讨其应用前景。
三、实验方法1. 设计和构建机构系统:基于机械原理和运动学知识,设计并构建一种机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运动方式。
2. 制作实验样本:使用3D打印技术或其他材料制作出机构系统的实验样本。
3. 进行运动实验:通过施加外力或输入动力,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过程,并记录关键参数。
4. 优化机构系统:根据实验结果,对机构系统的结构和驱动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其运动效率和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我们得到了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设计方案。
通过调整机构系统的结构和驱动方式,我们成功实现了特定的运动方式,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参数记录,我们得到了机构系统的运动特点和性能。
与传统的机构运动方式相比,我们的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 精确度和稳定性:通过优化机构结构和驱动方式,我们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更精确和稳定的运动,减小误差和波动。
2. 高效性:通过改进机构系统的传动和驱动机制,我们的设计方案能够提高运动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3. 可控性和可调节性:我们的设计方案允许用户对运动参数进行调整和控制,以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运动要求。
4.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基于我们的设计方案,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改进机构系统,以适应更复杂和多样化的运动需求。
五、结论和展望本实验成功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效果和性能。
我们的设计方案在精确度、稳定性、高效性、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具有优势,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
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实验指导书编著:苏天一谭益松东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6月简介CQJP-D实验台主要用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开设的机构拼装及仿真、机构组合创新等实验,是构建开放型、创新型实验室的重要设备之一。
主要技术特点:1、该实验台能够让学生应用零件存放柜中的零件,在机架上装配出自己所构思的机构,用带传动联接电机,使机构运动,并观察机构的运转特征。
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该实验台主要由四个机架和一个零件存放柜组成,其中三个机架上配交流带减速器电机,一台配直线电机。
零件存放柜内配备有各种基本杆组、回转副、凸轮、槽轮、齿轮、齿条以及复合铰链等基本构件和联接件等共计70种700多个。
3、零件存放柜设计精巧,各种类各规格的构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柜内,品种数量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的管理。
4、连杆等杆件可进行大范围尺寸调整,方便机构组合拼装;复合铰链接头构思新颖,可避免不同平面之间构件发生干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使传动更平稳。
安全规范1、必须佩戴防护眼镜;2、禁止穿着宽松衣服;3、必须挽起长袖或者穿短袖;4、禁止佩戴项链、手表、戒指等物品;5、留有长发的,必须将长发置于帽子或衣服里面;6、必须穿厚皮革鞋,禁止穿帆布鞋;7、禁止戴手套在运行的机器附近;8、安全开关由指导教师控制,其它任何人不得私自上电开机;9、指导教师打开安全开关上电之前,必须检查每一个螺栓是否紧固;10、开机前,指导教师应保证学生在机器1米以外;11、实验结束,由指导教师检查组件完整,关闭电源后方可离开。
东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机械动力传输创意组合实验平台目录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凸轮机构运动分析及创新设计试验平台研制
摘要凸轮机构是工程中用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重要驱动和控制机构之一,在轻工、食品、纺织、印刷、医药、标准零件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运行的工作机械中都获得广泛应用。
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作为机械设备核心部件的凸轮机构而言,必须进一步提高它的设计水平,在解析法设计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因此,开展对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的研究,对于揭示机构的运动性能,进行机构的优化设计和动力学分析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凸轮机构的发展概况,提出课题的背景和意义,接着指出国内外研究的趋势和国内高校凸轮机构实验仅局限于对运动参数的测量与分析,然后提出以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些凸轮为基础来研究凸轮机构试验平台中从凸轮轮廓设计到加工到试验这一整个系统构成。
凸轮轮廓线的设计在解析法的基础上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制。
凸轮加工的方法用最常见的线切割加工,用CAXA线切割软件来辅助写代码。
平台可测量盘形凸轮,圆柱凸轮,直动从动件及摆动从动件组成的不同的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
从动件的回复力采用恒定重力的重力回复,直动的轨道用直线导轨,进一步的提高测量精度。
在实验台中各个传感器的设计位置,可以让学生直观去观察从动件的速度、加速度;同时,为了让实验台的测量数据更加丰富,在实验台上加上旋转编码器,就可以观察和研究凸轮机构的在运行中输入轴的速度,让整个实验台的功能更加的强大,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对凸轮机构运动研究也很有帮助。
关键词:凸轮机构;运动分析;解析法;试验台;软件辅助设计AbstractThe cam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drive and control mechanism used to achieve the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project, running in the field of light industry, food, textile, printing, medicine, standard parts 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machinery are widely available.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as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cam mechanism of th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sign level,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designed to carry out the study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herefore,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motion of the cam mechanism to reveal the kinematic performance,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institutions and dynamics analysi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 mechanism, put forward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n pointed out that research trend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omestic universities cam mechanism experiment is only limited to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motion parameters, and then put forward to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 real life cam based design of an innovative test platform to conduct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to design, analysis and testing of the cam mechanism. Cam profile design computer software to draw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Cam processing method with the most common line cutting, with CAXA line cutting software to assist write code. Platform to measure disk cam, cylindrical cam, direct-acting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llower and oscillating follower cam mechanism. The restoring force of the driven member with constant gravity gravity reply movable straight track with a linear guide,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n the experimental Taichung sensor design, allows students intuitive to observe the follower velocity, acceleration; richer, in orderto allow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the bench, and rotary encoder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al stage, and research the cam mechanism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peed of the input shaft, so that the entire bench more powerful experimental richer, the movement of the cam mechanism is also helpful.Keywords:cam mechanism; motion analysis; analytical method; test bench; software aided design目录摘要Abstract第1章绪论 (1)1.1 引言 (1)1.2 凸轮机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1.1 国内外凸轮机构研究现状 (2)1.1.2 凸轮机构研究趋势 (3)1.3 课题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4)第2章凸轮机构的设计理论 (6)2.1凸轮机构的基本参数 (6)2.2 从动件运动规律 (7)2.3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10)第3章凸轮的加工方法 (14)3.1 划线加工 (14)3.2 万能铣床加工 (14)3.3数控机床加工 (15)3.4 仿形机床加工 (16)3.5 电火花机床加工 (17)第4章凸轮机构实验平台 (22)4.1 凸轮实验平台的组成 (22)4.1.1直动从动件结构 (22)4.1.2摆动从动件结构 (24)4.1.3圆柱凸轮结构 (24)4.2凸轮机构实验台传动设计 (25)4.2.1选择传动方案 (25)4.2.2 选择电动机 (25)4.2.3涡轮蜗杆减速器 (25)4.2.4同步带传动设计 (26)4.2.5 从动件组件设计 (30)4.3 传感器选择 (32)4.3.1传感器概述 (32)4.3.2传感器选用原则 (33)4.3.3角位移传感器的选择 (34)4.3.4直线位移传感器选择 (36)第5章试验台运动仿真 (37)5.1运动仿真简介 (37)5.2Pro/ENGINEER仿真简介 (38)5.3凸轮机构试验平台运动仿真 (38)第6章总结和展望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43)第1章绪论1.1 引言凸轮机构是一种重要的驱动和控制机构用来实现机械化跟自动化,广泛的应用在轻工、发动机、纺织、印刷等工业机械中。
《间隙运动机构》课件
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间隙运动机构在汽车工业中主要用于实现汽车零部件的精确 装配和加工。例如,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等部件的装 配过程中,间隙运动机构能够确保零部件之间的位置精度和 配合精度,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提高寿命的措施
采用高强度材料、优化设计、改善工 作环境等措施,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 。
06
间隙运动机构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高强度轻质材料
01
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减小机构重量并
提高刚度。
耐磨材料
02
选用耐磨材料,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新型涂层技术
03
利用新型涂层技术,如陶瓷涂层,提高机构的耐腐蚀性和热稳
集成化
通过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实现间隙运动机构的集成化和模块化, 便于维护和扩展。
智能化
加强机构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实现间隙运动机构的自适应和自主学 习能力。
THANK YOU
定性。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和执行器
集成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机构的实时监测和控 制。
机器视觉技术
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机构的精确位置和姿态 检测。
智能算法
应用智能算法,如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优化机 构的运动控制和性能。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微型化
随着微制造技术的发展,间隙运动机构将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应 用于微纳操作和微型机器人等领域。
噪音和振动
间隙运动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 生噪音和振动,这可能影响其性能和 寿命。
04
间隙运动机构的设计与制造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doc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篇一: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2、通过机构的拼接,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3、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机架、各种零部件、连杆、复合铰链、移动副、转动副等。
三、实验步骤1、掌握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
3、自拟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形成拼接实验内容,将平面机构运动方案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
4、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
5、将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四、实验内容(1)按比例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要求符号规范。
标出活动构件、原动件、转动(2) 进行机构分析:杆组化分,并简要说明机构杆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机构的杆组简图。
(3) 根据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几种?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4) 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可得到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简图说明篇二: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十三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成绩:一.实验目的二.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并在简图中标注实测所得的机构运动学尺寸三.简要说明机构感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杆组的简图四.根据你所拆开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列,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些?要求用简图表示出来。
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篇三: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年月日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设备及工具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方法与步骤2六、实验结果1、所拼接的机构运动简图2、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并分析其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3。
空间机构运动创新实验台的结构设计
空间机构运动创新实验台的结构设计空间机构运动创新实验台设计了两个直接配合的机架,可以在机架范围内的空间任意位置搭接机构;采用滑动方式移动机架,机架及横梁上有长度刻度,可准确定位,精度高;可配备了多个驱动电机,进行多动力源驱动,控制系统可实时显示电机的工作电压、电流和转速等信息。
空间机构运动创新实验台不单可以搭接平面机构,而且可以搭接空间机构,开发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锻炼学生的结构创新能力。
标签:空间机构;创新;结构设计引言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精神不足是当前人才培养质量最突出的问题。
通过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精神和工程创新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工程创新意识的建立、工程创新思维方式和工程创新方法的实践训练等方面[1]。
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机械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机构创新设计思维和机构创新设计能力[2]。
机械原理课程的机构创新运动设计实验是融入可机构创新思维和机构创新技能训练等方面内容的设计性实验,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要求掌握机构设计方法和基本的技能,如机构的运动变换、机构的运动副变换、机构的同性异型变换、机构的反求变换等,通过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机构设计方法训练后掌握机构的创新思维方式方法。
训练机构创新思维方式和机构创新设计技能必须要有良好的实验设备条件,需要功能完善、操作简单从而满足学生机构创新思维和机构创新技能训练的机构创新运动设计实验平台[3]。
目前,各高校的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设备基本是机构简单且单一,只能完成如凸轮机构搭接、四杆机构搭接等简单机构设计的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
因此,机构创新实验设备落后的严重不足是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大学生机构创新思维和机构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障碍。
目前,机械工程实验室使用的机械原理教学实验台体积较大,采用轴孔配合安装和拆卸,采用螺栓固定锁紧,零部件之间的相对移动都是直接摩擦,有多种规格的杆件。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主要有:杆件、螺栓、螺母规格烦多,整理及选择极为不便;实验台的杆架和滑块难以移动且固定操作麻烦,使用者难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方便操作。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探索新的运动机构,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2. 分析现有机构运动方案的优缺点;3. 提出并验证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三、实验方法1. 文献调研: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综述;2. 仿真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运动特性;3. 实物制作: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制作实际的机构运动方案;4. 实验测试:对实际制作的机构运动方案进行测试和评估。
四、实验步骤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2. 仿真模拟:利用SolidWorks等软件,对现有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建模和仿真;3. 仿真结果分析:对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其优缺点;4. 创新设计:基于仿真结果和文献调研,提出新的机构运动方案;5. 实物制作:根据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制作实际的机构样品;6. 实验测试:对实际制作的机构样品进行运动测试和评估;7. 结果分析: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现有机构运动方案存在的问题:某些机构运动方案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和能量损失;2.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能够减小摩擦力和能量损失;3. 实验测试结果: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在实验测试中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六、讨论与分析1.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是否满足了设计要求?2. 新的机构运动方案相比现有方案有何优势?3. 新的机构运动方案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七、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成功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验证了其在实验测试中的良好性能。
这一创新设计有望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一、引言机构运动指的是由机械结构驱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式。
在工程领域,机构运动常用于设计和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和机器人。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与分析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探索机构运动领域的新颖解决方案和创新。
二、设计目标本次实验的设计目标为:设计一种机构运动方案,使得物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并且具有高准确度和可靠性。
三、设计步骤1. 运动分析:首先,对所需完成的动作进行运动分析。
确定物体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以及中间可能涉及到的障碍物和限制条件。
2. 机构设计:根据运动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和结构。
可以使用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摆线传动机构等不同的机构形式,根据具体需求综合考虑有关因素选择。
3. 参数确定:根据机构设计,对相关参数进行确定。
例如,连杆机构中各个连接杆的长度以及关节位置,齿轮机构中的齿轮参数等。
4. 动力学分析: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验证所设计的机构方案是否符合要求。
可以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力学仿真分析,评估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力学性能。
5. 优化设计:根据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对机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可以调整参数、改变结构,或者采用其他机构形式等方式进行优化。
6. 制造与实验:根据优化设计的结果,制造所设计的机构,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如运动时间、准确度、可靠性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以上设计步骤,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齿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的机构运动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该机构运动方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通过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我们改进了齿轮齿数、连杆长度和关节位置,提高了机构的运动效率和精度。
五、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设计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该机构运动方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具有高准确度和可靠性。
基于齿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的结合应用,提高了机构的运动效率和精度。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定稿版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概述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
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 —2PL-PH=0。
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L 和低副数PH都必须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L=3,称为II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III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以提高机构运动方案的效果和效率。
机构运动是一种通过机构体系来实现复杂运动目标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机械、自动控制、航天等领域。
目前,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和传统方法,存在效果不理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创新设计实验,尝试改进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方法,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1. 引言机构是指由多个构件通过连接点连接而成的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
机构运动方案是指通过设计机构体系来实现特定运动目标的方案。
机构运动在机械、自动控制、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主要基于经验和简化的方法,限制了其性能和效率的提升。
因此,为了改进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方法,本文进行了创新设计实验。
2. 创新设计实验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机构运动目标,通过创新设计方法来改进传统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2.1 确定机构运动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机构运动的具体目标。
本实验选择了一种需要实现复杂运动路径的机构运动目标。
2.2 设计新方案在传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思维和现代设计方法,设计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尝试采用新的机构结构、新的连接方式或者新的运动控制方法。
2.3 模拟分析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新方案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分析运动路径、力学性能和运动效率等指标,评估新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2.4 制造和测试样机根据新方案的设计,制造样机并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样机的实际运动效果和性能,判断新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获得了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与传统方案相比,新方案在运动路径的精度、力学性能和运动效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此外,新方案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结构来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创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的创新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改进机构运动方案的性能和效率。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机构运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方案的研究。
我们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构来测试其运动特征,并利用我们的观察结果来开发新的设计方案。
材料和方法:
我们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个由两个齿轮和一个连杆组成
的机构。
我们将一台电动机附加到一个齿轮上,以带动机构运动。
我们使用微型摄像头记录了机构在运动中的视频,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和测量。
结果:
通过观察机构的运动,我们发现它们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
我们还观察到机构在不同角度下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互连的齿轮间的旋转方式不同,进而改变了连杆的运动轨迹。
我们还注意到,在机构的运动期间,有时会出现部件摩擦,这会减少机构的整体效率。
我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进行了润滑,并重新设计了机构的部分结构,最终成功地减少了机构的摩擦并提高了效率。
因此,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测试,我们得出了两个创新设计方案:
1.利用不同大小的齿轮组合来产生不同状态的机构运动,以达
到更丰富的运动变化和应用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具有各种功能的机构来制作机械手臂或其他自动化设备。
2.改善机构的润滑能力,减少摩擦,增加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新的材料和涂层来减少机构部件之间的摩擦,并提高运动效率。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和我们的观察和测试,我们成功地探究了机构运动的特征,并且发现了许多创新的设计方案。
我们希望这个实验能够为机构设计领域带来新思路和新动力,促进机构的应用和发展。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探索机构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机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已有机构的分析和改进;第二部分是对于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
第一部分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四杆机构进行分析和改进。
通过对该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机构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1. 机构在运动过程中,每个运动部件都有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运动链。
2. 机构的运动轨迹可以通过正运动学和反运动学求解,了解机构运动规律。
3. 机构的设计应该满足一定的运动要求,如运动范围、速度、精度等。
通过对四杆机构的改进,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机构运动轨迹更为均匀和适应更广泛情况的要求。
改进后的机构运动更加平稳,且运动范围更广,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
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六杆机构。
该机构由三个垂直的平面组成,每个平面上有两个杆件,三个平面互相垂直。
该机构使得每个平面上的两个杆件的连接点能够沿着平面运动,并在三个平面中交汇。
通过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机构的运动是一种圆周运动。
该机构具有较大的运动范围和较高的运动精度,可以满足更加复杂的机构设计要求。
此外,该机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
总之,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分析、改进和创新设计,成功地提高了机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能力将会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在运动学习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设计不同的机构运动方案,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人们提升运动能力和技巧。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1.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机构运动方案:方案A、方案B和方案C。
每个方案在设计时考虑了运动学习和训练的特点,力求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运动表现。
实验对象为30名健康成年人,他们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接受一种不同的机构运动方案。
2. 实验实施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前测阶段、训练阶段和后测阶段。
在前测阶段,我们对参与者的基本运动能力和技巧进行了测试,以确定他们的初始水平。
然后,参与者接受为期4周的机构运动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
训练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后测,对参与者的运动表现进行了再次测试。
3.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方案A组在运动技巧和表现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在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表现突出;方案B组在力量和耐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技巧方面提升不明显;方案C组在速度和反应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耐力方面表现一般。
总体来看,三种方案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方案A的效果最为显著。
4. 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在运动学习和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运动表现。
在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方面的运动能力和技巧,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的机构运动方案,以提升运动训练的效果和效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能够有效提升运动表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果。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成功地发现了不同方案在不同方面的优劣,为未来的运动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相信,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在运动学习和训练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运动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探究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机构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构是由两个或多个连续的刚体组成的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运动。
机构运动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1. 旋转:两个刚体绕着一个固定轴线旋转。
2. 滚动:一个刚体沿着另一个固定刚体表面滚动。
3. 摆线:一个物体沿着一条弧线运动。
4. 直线:两个物体在直线上相互移动。
三、实验步骤1. 设计一种新型机构运动方案,并进行制作。
可以参考已有的机构设计,但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2. 对制作好的机构进行测试,记录其运动轨迹和速度等数据。
3. 分析测试结果,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4. 再次测试并记录数据,比较前后结果差异并分析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旋转滑轮”的新型机构运动方案。
该方案由两个滑轮和一个固定轴组成,其中一个滑轮固定在轴上,另一个滑轮可以自由旋转。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机构运动速度较快且稳定,能够有效地传递动力。
通过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机构运动速度与滑轮直径、材质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将滑轮直径加大,并使用了更加耐磨的材质。
再次测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机构运动速度更快、更稳定,并且使用寿命更长。
这表明,在机构设计中,合理选择材料和尺寸等因素对机构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创新设计新型机构运动方案,提高了学生对机构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机构设计中材料和尺寸等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这为今后的机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意义。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实施一个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和反思。
本报告将会介绍实验的过程、结果以及分析、总结。
一、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并且通过实验演示和评估来展示该方案的效果。
二、实验步骤1. 设计方案——在该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机械手臂作为设计方案,并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和优化。
2. 搜集材料——我搜集了所有机械手臂需要的零件,并正确组装它们。
3. 测试方案——在机械手臂制作完成后,我对其进行了测试,确保每个关节的运动均顺畅,同时也演示了机械手臂完成抓取和移动物品的功能。
4. 评估方案——最后,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对方案的质量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1. 设计方案——我设计了一个机械手臂,它由7个关节组成,并可以沿三个方向旋转。
2. 搜集材料——我搜集了所有机械手臂需要的零件,包括电机、齿轮、杠杆等,并根据大小和形状,将它们正确地组装在一起。
3. 测试方案——在组装完成后,我测试了机械手臂的运动性能,并演示了它的抓取和移动物品的功能,如图所示:![image](4. 评估方案——我对机械手臂的运动性能和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以下结论:a. 优点:机械手臂可以沿三个方向旋转,具有较强的抓取和移动物品的功能,性能稳定可靠。
b. 缺点:机械手臂组装过程较为繁琐和复杂,需要较大的精准度。
四、实验总结通过该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和严格控制细节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不仅扩展了我的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思路,也增强了我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构运动创新的相关知识。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前言机构运动方案是智能机构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要素,是控制系统的灵魂。
正确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决定了智能机构系统能否正常工作,高效高质地完成设计目标任务。
本实验在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和STM32 MCU平台上对机构运动方案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以及智能机构系统的理解。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本实验以一个六维可调式机构腕为例,以建立Android Studio 开发环境,PC端操控界面以及STM32开发平台为目的,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
要求:1. 建立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2. PC端实现机构控制界面;3. 在STM32MCU电路板平台上实现机构控制;4. 充分考虑机构运动方案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实验步骤1. 搭建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利用Android应用开发环境实现用户操作界面的设计。
2. PC端实现机构控制界面。
通过C#编程开发PC端的控制界面,实现端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可视化配置。
3. 在STM32 MCU平台上实现机构控制。
利用STM32开发环境,编写程序控制飞控板控制机构运动。
四、实验结果实验中,通过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设计出的用户界面与PC 端C#编程设计实现的机构运动控制界面相结合,在STM32 MCU电路板上实现控制,最终达到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目的。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Android Studio应用开发环境,PC端C#编程,以及STM32 MCU电路板实现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让机构运动更加精确,使智能机构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同时,本实验也为今后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许多机械设备中,尤其是自动和半自动机中,由于生产工艺的需求,往往需要机构实现周期性的转位、分度以及作带有瞬间停歇或有停歇区的断续性运动。
总的来说,间歇运动机构根据其不同的结构特征和运动原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现步进运动的间歇运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共轭盘形分度凸轮机构等;另一类是实现瞬间停歇或停歇区的间歇运动机构,如凸轮-连杆组合机构以及差动链轮机构。
由于间歇机构传动的间歇特性以及设计难度较大,所以现实生活中,对于间歇机构运动分析的试验平台还是比较少见的,本文着重对常见的几种可以实现步进运动的间歇机构进行设计,通过理论初设计时确定机构的动停比,在试验台上安装相应传感器,对运动的间歇机构进行数据的采集,绘制出间歇机构的运动曲线,对机构进行运动的分析,确定机构在理想工况下的传动特性,从而对后期机构的矫正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间歇运动机构;传感器;步进运动;试验台AbstractIn many machinery and equipment,Especially in automatic and semi-automatic machines , Due to the demand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ten requires agencies to achieve a cyclical translocation, indexing and with instantaneous stop or stop intermittent motion.Overall, Intermittent mechanis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vement principle, One is stepping movement intermittent motion mechanism, such as Ratchet mechanism, Geneva mechanism, incomplete gear mechanism, conjugated disc-shaped indexing cam mechanism and so on; The other is instantly stop or rest area intermittent motion mechanism, such as Cam - connecting rod combination mechanism and differential sprocket mechanism.Due to the intermittent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mittent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design more difficult,, in real life, the test platform for intermittent motion analysis is still relatively ra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everal common stepper motion can be achieved intermittent do a parametric design. Determined by the theory of the early design agency of the Proportion of movement and rest. Sensor installed on the test stand, collect the data of the Intermittent movement mechanism, Measuring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its movement, the angular velocity, Analysis of the mo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Determining mechanism in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al conditions, Corr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late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some help.Key words:Intermittent mechanism;Sensor;stepper motion;Test bench目录摘要Abstract第1章绪论 (1)1.1 间歇机构的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2.1 国内外间歇机构研究现状 (1)1.2.2 国内外间歇机构研究趋势 (3)1.3 本次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3)第2章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 (4)2.1 棘轮机构的设计 (4)2.2 槽轮机构的设计 (7)2.3 不完全齿轮机构的设计 (10)2.4 共轭盘形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 (15)第3章间歇运动机构试验平台 (25)3.1试验台的简介 (25)3.2电机的选择 (28)3.3减速器的选择 (28)3.4旋转编码器的选择 (29)3.5 带的设计 (30)3.6 轴的强度校核 (31)第4章间歇机构的运动分析 (32)4.1 槽轮机构运动分析 (32)4.2 共轭凸轮运动分析 (35)第5章总结与展望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第1章绪论1.1 间歇机构的背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各种生产机械的性能日益完善和复杂,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水平日益提高。
相应的,对生产机械中的各种执行机构和辅助机构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尤其在轻工、食品、纺织、电子等行业广泛使用的各种自动机械、输送装置中,有许多包含步进机构[]1的机械系统。
其特点是将系统输入轴的连续回转运动转换为工作执行机构的间歇转动或移动,从而使系统在其间歇期能完成预期的工艺动作。
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要求,改善动态性能,提高定位精度,各种间歇机构自发明伊始,人们不断创造众多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满足各种工艺需要的间歇运动机构[]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 国内外间歇机构研究现状在十八世纪后期,由于受当时生产水平的限制,普遍采用槽轮机构[]3、星轮机构等结构简单的间歇运动机构,且只有简单的运动分析方法。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生产水平不断发展,开始出现机构的综合方法。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机构学工作者致力于间歇运动机构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事间歇运动机构研究的人并不多,而间歇机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却越来越广泛,因此,对间歇机构试验台的研制很有必要。
棘轮机构[]4一般用于传递平行轴的运动,在机械中一般应用在转速不高和要求间歇转动的装置中,如牛头刨床工具机台的横向进给机构、自行车后轴的齿式棘轮超越机构、手动绞车中的防逆转机构、超越离合器和刹车器等机构。
由于棘轮是在非对称应力循环加载下特有的一种非弹性循环受力,其结构安全性和寿命评估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康国政、高庆学者的课题组对40Cr3MoV贝氏体钢、调质42CrMo钢等循环软化材料的棘轮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材料的棘轮行为具有明显的三阶段特征,即初始的棘轮应变率衰减阶段、中段的常棘轮应变率阶段和后期的加速棘轮应变率阶段,并且材料会很快因为过大的棘轮应变而过早失效。
由于棘轮行为的复杂性,很多因素的影响都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考虑,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以及相应的理论研究。
槽轮机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方便等优点,但传统普通槽轮机构在每次驱动曲柄进人或脱离轮槽时,槽轮的瞬时角加速度不为零且方向相反。
以致发生方向相反的冲击,引起动载荷,使系统产生不必要的振动,尽管增多槽数等方法可以减缓加速度的峰值,但无法从根本上完全消除。
现在有些学者对传统普通槽轮机构进行机构变异,使新型槽轮机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以上缺点。
不完全齿轮机构[]5是由齿轮机构演变而得的一种间歇运动机构。
不完全齿轮机构是一种颇具特色的间歇运动机构, 特别是对于低速、轻载、要求间歇匀速传动的情况, 尤为适宜。
近年来, 很多作者进一步对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啮合过程几何参数作了详细的推证, 但是, 由于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参数[]6众多, 关系复杂, 交错影响, 给设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现行的设计方法, 一般都是以假想齿轮的齿数Z 、模数m或中心距A为给定条件, 再选定一些参数, 经过相当繁复的运算, 得出K值。
如果K 值不合要求, 则需另选参数, 重新计算。
由于这些参数并不标志间歇运动的基本特征, 因此计算工作量很大,而所得结果往往不够理想。
由于缺少有效的设计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推广应用。
凸轮型分度机构[]7结构简单、能自动定位、动静比可任意选择,已广泛应用于印刷、食品包装等自动机械中,并成为间歇和步进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
凸轮机构在发达国家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研究工作仍在深入,其生产已采用高精度加工设备,产品质量不断完善。
Gonzalez.Palacios和J.Angeles于1990年提出了输入、输出轴相交成任意角度的球面分度凸轮机构,但只是分析了输入、输出构件的直接接触的情况。
此后,他们进一步推导了含滚子的球面分度凸轮机构的凸轮轮廓的曲面方程,初步分析了输入、输出轴夹角对机构压力角的影响,给出了几个摆动凸轮机构的设计[]8实例和一个球面空间分度凸轮机构的原型机。
目前对球面分度凸轮机构的理论分析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是该机构采用球面凸轮,结构复杂,加工制造难度很大,制造成本较高,与实际应用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我国于70年代开始在某些工厂和高校着手研究这类机构,在几何学、运动学、结构设计和动力学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已具备设计开发能力。
1.2.2 国内外间歇机构研究趋势近年来,一些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将间歇机构与其他一些机构进行并联组合,实现了较为复杂的工作循环。
这类组合机构的特点是设计灵活性较大,可以在不改变原有间歇机构工作特点的情况下,打破原有机构的局限性。
此外,一些机构学工作者提出了许多灵活多样的变异设计,为间歇机构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机构的组合[]9是发展新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组合机构已在各种自动机械或自动生产线上得到广泛应用。
人们尝试将各种基本机构进行适当的组合,使其既能发挥特长,又能避免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从而形成结构简单、设计方便、性能优良的机构系统,以满足生产中所提出的多种要求和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