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育人经典案例】 (10)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良好学风的重要环节。
下面列举了10个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案例:1. 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样:学校鼓励学生成立各类社团,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科技社团等,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
社团活动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自治管理:学校建立学生自治管理机制,成立学生会、班级委员会等组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意识。
3. 校园文化节:学校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展览和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志愿者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如义务劳动、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 文化讲座和讲坛:学校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和文化名人举办讲座和讲坛,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6. 校园艺术团:学校设立校园艺术团,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歌舞、戏剧等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7. 校史馆和文化长廊:学校建立校史馆和文化长廊,展示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成就,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传统和发展,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归属感。
8. 学生艺术作品展:学校定期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展示学生的绘画、摄影、手工艺等创作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9. 校园读书活动:学校组织学生读书活动,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图书,开展读书分享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10. 校园文化墙:学校设置校园文化墙,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创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才能。
通过以上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育人经典案例】 (11)
革命摇篮井冈山是红色资源的宝库。
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将井冈山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开展“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采风活动,使师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提高社会实践综合能力。
发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井冈山大学开展“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采风活动多年来,井冈山大学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形式,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2007至2010年,学校连续四年开展“井冈山的红色传说”大学生社会实践采风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形成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出的校园文化品牌。
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采风活动,是井冈山大学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创新实践。
革命摇篮井冈山是红色资源的宝库。
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先进文化,折射出革命英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人格,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
多年来,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广为流传于井冈山区域民间的各种红色故事和传说,是井冈山红色资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这些红色故事和传说,根植于当年红军官兵与当地群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的感人事迹,凝聚了井冈山儿女对革命英烈的缅怀和敬仰之情,传递着人们心灵深处对革命胜利的美好祝愿与憧憬。
这些红色故事与传说,有着浓郁的民间口头文学特征,饱含井冈山的风情,又独具地方特色。
它质朴而清新,厚重而细腻,虚拟而真实,既具有丰富的想象,又充满对革命英烈的深厚情谊。
这些红色故事和传说,是井冈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
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地处井冈老区的区域优势,深入研究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和井冈山精神,努力挖掘井冈山的红色资源并将其融入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一、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工作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比如,组织各类知识竞赛和学科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设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举办学科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品行良好的品行是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工作中,可以通过塑造正面的引领力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乐观、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行。
比如,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觉劳动和奉献精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素质。
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工作中,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创新企业,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工作中,要注意动态导向,与时俱进。
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工作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和帮助。
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此外,还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形成育人的合力。
总之,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包括良好的学习态度、品行和社会责任感。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塑造正面的引领力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乐观、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行,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摘要: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们成功学习和发展的保证。
本文详细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案例中学校采用的育人模式和经验,并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育人模式,经验1论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们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也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和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将来的成功立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育人不仅侧重智力性教育,也关注学生的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发展,学校应当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来实现育人的目标。
本文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案例中学校采用的育人模式和经验,并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结论。
2人案例一:鼓励理想追求A校是一所以专业的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校,在育人方面,学校采取了一种以理想追求为主的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追求理想、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态度。
首先,A校创建了一个理想追求培养的平台,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发展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勇气和决心。
此外,A校开展了许多有关人格品德的培训活动,如关注社会公益等,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坚持理想的意志力。
3人案例二:社会经验引领B校是一所以社会实践教育为主的学校,学校采取社会经验引领的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社会能力。
首先,B校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工、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真正体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从而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社会问题。
此外,B校还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道德操守,开展一些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4人案例三:自主学习C校是一所以自主学习为理念的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建设的产物,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其外延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标志。
因而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重视打造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
下面就将创新案例汇报如下:一、精心设置校园环境,做到步步有景,处处育人,让学校成为蓓蕾绽放的花园。
(一)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闪现,这是小学校园文化的追求。
学校正门挂着“校园内禁止吸烟”,校园内放着“共创和谐清洁的校园,齐献一颗爱心”“伴我在校园、安全带回家”的温馨提示牌,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学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注重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和香化,在花草树木的选择上,保证了春季百花争艳、夏日绿树成荫、荔枝满枝、隆冬冬青飘香,师生们步入校园,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花坛。
(二)打造特色楼道文化。
楼梯间,划出了醒目的中线,台阶上写上了“上下楼梯,请靠右走”;墙面上,张贴可爱的动物图画,用童谣的形式提示小朋友:“上下楼梯要小心,轻声慢步靠右行,不翻栏杆不跑跳,礼让师长讲文明”;走廊上,各班都有一块让学生展示才华、放飞童心的活动园地,每月按照学校德育的主题更换内容,只要求学生充分动手参与,千姿百态的“活动园地”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三)制定丰富多彩的小方块,以课外天地为主题。
制作艺术墙,开辟“文明礼貌好、学习习惯好、优美句子摘抄、古诗、数学广角、开心收获、千奇百怪的树”等宣传专栏,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二、坚持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构建孩子成长的乐园。
(一)精心选择和制作校园音乐,让学生在校的一日学习与生活都受到音乐的提示与陶冶周一早上步入校园聆听温馨的迎接曲,集会、升旗、放学下楼时各层楼会听到不同风格的优美乐曲,升旗仪式上听到庄严的国歌敬礼升国旗,然后全校学生敬礼读宣誓,每天早上、下午到校会听到优美抒情的歌曲,在优美乐曲的提示与感染下,全体师生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殿堂,每到统一集会、做操的上下楼时,每到上午或下午的放学时,校园内外都是井然有序,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1. 大学艺术节:许多大学每年都会举办艺术节,吸引学生和社区居民参与。
这个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展示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艺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还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2. 学生社团:许多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比如体育俱乐部、音乐团体、志愿者组织等。
这些社团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社团也能丰富校园文化,举办活动、讨论和分享各种主题。
3. 校园艺术展览:学校可以举办艺术展览,展示学生和教师的艺术作品。
这种展览可以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才华,同时也可以培养观众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来演讲或者进行工作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 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的习俗和传统。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国际文化节、国际交流学生的展示以及国际教师的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增加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促进国际友谊和合作。
5. 校园电影院:学校可以建设一个校园电影院,定期放映影片。
这样的设施可以提供一个娱乐场所,让学生有机会欣赏不同类型的电影,并举办电影讨论会。
这些典型案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帮助学校提供各种机
会,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学校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一、校风校训建设案例一:某中学的校风校训是“求真、崇善、唯美”,旨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善良、追求完美的价值观。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校风校训,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案例二:某小学的校风校训是“自立、自强、创新”,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勤奋自强、乐于探索的精神。
学校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科技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校园环境美化案例一:某中学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提升,对校园进行绿化、清洁、整治,营造出优美、整洁、宜人的校园环境。
学校还在校园内增加了文化景观,如雕塑、喷泉等,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案例二:某小学在校园环境美化方面,开展了“美丽校园,我们共同打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整治。
学校增加了绿色植物、花卉等,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
三、学生活动丰富案例一:某中学每年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文化作品。
学校还开设了各种社团活动,如文学社、音乐社、舞蹈社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
案例二:某小学每周都会举办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活动,如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科技创新等。
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师资力量提升案例一:某中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每年都会派遣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还设立了教师发展基金,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和激励。
案例二:某小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经验。
学校还与多所高校合作,引进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提高师资力量。
五、课程文化建设案例一:某中学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包括传统文化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国际教育课程等。
学校还开设了多个实验室和探究性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案例二:某小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开设了多种拓展性课程,如人文素养、艺术修养、体育技能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工作案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打造卓越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典范案例在教育体系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学校特色和精神风貌的关键环节。
学校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让学生在优秀的环境中成长近年来,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校园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主题,通过传统文化的力量来矫正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有序讲文明成为校园新风,浓厚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良好的学风、校风中发生改良性变化,德育工作由刻板变得生动,由沉重变得轻松;美化校容校貌、建设校园环境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做法:一、完善校园设施学校大门、旗台旗杆、围墙、橱窗(宣传栏、公示栏、学习园地)、垃圾箱等完整、美观,校牌、功能教室牌、班牌、卫生包干区标志、教室内外显眼的地方印有诗句的标志、紧急疏散路线标志、安全标志、厕所标识等标准统一、美观大方、醒目规范、版面质地好,能体现学校特色。
二、美化校园环境(一)校园卫生整治。
对教室内外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
及时清运校园垃圾,做好清扫保洁工作。
做到校园卫生整洁,环境宜人。
(二)校园绿化美化。
以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和校园的对外形象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校园绿化分布,采用青草与花,合理配置不同外型,不同季节的植物品种。
校园处处有绿化,四季有花香,校园整洁美观,为师生创建一个绿色、洁净、优美、舒适、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提高文化品位(一)学校的办学理念:用爱缔造健康,用爱缔造成长,用爱缔造快乐。
办学特色是“大爱有根”。
这些写在校园的醒目位置。
在校园的适当位置有:教育方针、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
(二)书画展平板。
在学校后面位置设计了书画展平板,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人物形象等,着力营造文化氛围。
(三)走廊文化。
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师生书画作品,同时也可作为名师展示或学生个性展示走廊。
(四)围墙展示。
可以开展涂鸦活动,也可以书画中小学必背的诗词作品、还可以作为学生社团成果展示、校友风采展等。
打造校园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打造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当今世界,学生的素质决定国家的未来发展。
在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从校园文化环境塑造学生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个性,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某小学校看重校园环境文化育人,以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校园里采用生动形象逼真的语言,结合时下流行的动漫形象和声音,形成校园文化把关,宣传和维护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自觉履行有序行动的重要性。
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报纸、网络新闻、文学作品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社会观和伦理观,开阔视野。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激发思考,不断提升素质,形成社会意识和公民素养。
校园文化的营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导,可以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
每年,学校会有系统设计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开发,发现物理的奇妙;有运动活动,让学生体会奥林匹克精神;也有讲述社会热点新闻,让学生从中学习政治知识,鼓励发挥创新能力。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深入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特点,探索学生个性发展方式,以改变被动学习方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自觉担当学习发展的责任主体。
只有把校园文化环境发展完善,才能让学生在高质量的文化环境中长远发展。
十大育人示范案例
十大育人示范案例
1.北京市清华附中: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 上海市徐汇中学:推崇“三育人”理念,即智育、德育、体育并重。
3.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开设“社会实践课”,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4.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实验小学: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5.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推行“全员导师制”,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导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6.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开展“阅读计划”,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7.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进行各种科技创新实践。
8. 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技能。
9. 上海市东华实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和实践能力,开设各种实践课程和活动。
1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实验学校: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开设“创客工作坊”,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践。
- 1 -。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典型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典型案例校园文化是学校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文化因素。
包括显性的校园规划、校舍建设、校容校貌,和隐性的规章制度、文化活动以及师生认同的校园精神。
学校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美化校园,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增加学生的娱乐设置,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优良的教育环境,使学生素质在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和浓郁教育情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学校凭借巍巍龙岗山和碧波荡漾的三统河的自然景观,百年商贸古镇,东临姜家店乡朝鲜族稻米基地,北望烈士陵园的人文优势,加强了对校园文化的探索性研究和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校园文化和德育密切相关,是当前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本文就优化育人环境,加强美育教育进行探讨。
一、实施背景美育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主抓思想政治的领导,要求把美育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想、教风、学风、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等体现出来的。
我校自创办以来,经过务实的积淀形成的“团结、守纪、奉献、进取”的校风,是鼓舞全校师生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开展活动,创设文化氛围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美育效用,我们经常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设各种征文、演讲比赛、各种展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艺术教育特色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体育艺术2+1等活动,校园形成了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大张旗鼓造势宣传的校内素质教育氛围,教室通过开设学习竞赛园地,张贴名言警句和文明新风条幅标语,还指导学生举办课外阅读比赛,讲学雷锋故事比赛,唱红歌大合唱比赛等,每年清明节和9月30日带领学生瞻仰烈士陵园,为校园创设了深厚的文化氛围。
清明节和国家公祭日师生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雷锋演讲比赛体育艺术2+1成果展示活动三年三班红歌大合唱(二)强化学习,理解内化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主体进行思想品德教化的主要途径是利用班队会、晨会、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读书报、手抄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每周各年级组评出最优秀班级,获得流动红旗,制作礼貌用语,从正面实施对学生的行为素质教育宣传的“五自”为核心推进“手拉手”加大普法宣传教育的力度,开展特色、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制作必要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执行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学生道德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良好的保障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校园文化建设案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启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校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展览和比赛,让学生们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一些学校还注重通过文化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特色的文化教育课程,如传统文化、艺术鉴赏、文学鉴赏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这些课程,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使校园文化更加深厚和内涵。
另外,一些学校还通过举办文化节、主题活动等形式来弘扬校园文化。
比如,学校可以举办传统文化节、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使校园文化更加浓厚和具有感召力。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举办文化节、主题活动等形式,学校可以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深厚内涵、具有感召力。
希望以上案例可以为广大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典型案例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典型案例一、背景。
咱们学校以前那可是有点沉闷,大家每天就是上课下课,校园生活就像一杯温吞水,没什么激情。
校长一看这可不行,得给校园注入点活力,于是就开始大力搞校园文化建设。
二、趣味运动会:让运动不再枯燥。
1. 创意起源。
学校体育老师发现,传统的运动会就是那几个项目,很多同学都不积极。
有个老师就突发奇想,为啥不能搞个趣味运动会呢?把那些好玩的游戏和运动结合起来。
就像小时候玩的跳皮筋、扔沙包啥的,但是要更有组织性。
2. 实施过程。
于是,老师们开始策划。
趣味运动会设置了好多奇特的项目。
像“接力袋鼠跳”,同学们得像袋鼠一样把双腿装在袋子里,一蹦一跳地接力;还有“三人四足运西瓜”,三个人把腿绑在一起,然后用一个小推车推着假西瓜跑。
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每个班级都要组队,而且每个项目都分男生组、女生组和混合组。
3. 成果呈现。
这趣味运动会一办啊,可不得了。
同学们的热情那是前所未有的高涨。
以前那些不爱运动的同学,都争着报名。
操场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班级之间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还学会了团队合作,不再是各自为战。
就说那个“三人四足运西瓜”吧,要是三个人步伐不一致,那小推车就歪歪扭扭的,西瓜就掉了。
所以大家得互相配合,喊着口号,“一二一、一二一”,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活力。
三、涂鸦墙:校园里的艺术天地。
1. 创意起源。
有一次,美术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户外写生,有个同学看着学校那面空白的大墙说:“老师,这墙好单调啊,要是能画上画就好了。
”美术老师一听,觉得这是个好点子。
就和学校领导商量,能不能把这面墙变成涂鸦墙。
2. 实施过程。
学校同意后,美术老师就开始组织同学们设计草图。
每个班级都可以提交自己的创意,然后大家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
最后确定了一个以“梦想校园”为主题的草图。
同学们拿着画笔、颜料就开始在墙上创作。
从蓝天白云到绿树红花,从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同学到操场上奔跑的小伙伴,每一笔都充满了大家对校园的热爱。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践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践案例我校的文化环境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学校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引入了一项名为“乐行”的活动。
“乐行”是学校推行的一项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快乐成长的活动。
该活动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地参与,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同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分为每周一次的集体活动和每天的个人行为。
在集体活动中,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由一名老师带领。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清理校园垃圾、植树造林、参观社区,并进行社会实践等。
每次活动前,老师会对活动进行详细的宣讲,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活动进行中,老师会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给予相应奖励和表彰。
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公益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个人行为方面,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如捡垃圾不留死角、不说脏话、讲究卫生等。
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学校每个月会组织一次评比活动,通过评比学生的表现,选出优秀者进行奖励和表彰。
这些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德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
“乐行”活动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们对活动非常热情,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讲究卫生、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惯。
他们的素质和品德得到了明显提高,校园文化环境也越发和谐美丽。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品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活动、制定规则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益意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才能更加畅通无阻。
实践育人项目典型案例
实践育人项目典型案例
实践育人项目典型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志愿服务类项目:比如支教项目,大学生们利用暑假时间到偏远地区进行支教,帮助当地学生提高知识水平,传递关爱和温暖。
这种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身能力。
2. 社会实践类项目:例如环保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这种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科技创新类项目:例如机器人设计比赛,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机器人,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项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4. 文化传承类项目:例如非遗文化传承项目,学生通过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这种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识,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育人经典案例】 (10)
中央财经大学以学生自主实践细化、实化和深化“文化主题”,以精心设计的系列“文化主题”引领“行走的课堂”,以“行走的课堂”促进“两个课堂”有效对接,打造了有方向、有内涵、有魅力的校园文化精品。
行走的课堂育人的良方——中央财经大学以“两个课堂”有效对接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央财经大学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校园文化熏染和陶冶大学生情操,以科学、精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和引领大学生成长,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以“行走的课堂”促进“两个课堂”的有效对接,在深化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和健康的文化屏障。
以“行走的课堂”促进“两个课堂”有效对接中央财经大学在多年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有二: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引领。
前者避免校园文化建设变成刻板的思想灌输和说教,后者防范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形式大于内容的作秀。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缺一不可的重要构成部分。
第一课堂,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讲授、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积极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有助于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引领作用;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学生乐于参与,有助于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因此,促进“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有效对接,是深化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
鉴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偏重课堂理论传授的思想深刻性和理论系统性,而相对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自主性,第二课堂虽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但有时又难免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热闹多于思考的情况,怎样兼顾和结合“两个课堂”的优势,在“两个课堂”的优势互补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成为该校努力探讨的重要课题。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提起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不得不提到北京大学。
作为一所多元文化交融的学校,北大的校园文化环境一直是吸引着众多学子的目光。
在北大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师生互动丰富,活动多样,思想凝聚,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本文将以北京大学为例,讨论这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案例。
首先,北京大学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把“智力教育”和“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开展课堂教学外的讲座、研讨会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吸收知识和学习经验,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此外,北大在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方面,还积极开展面向学生的多样性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充满创新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邀请全校师生参加,传播正能量,丰富文化氛围。
学校还会每年定期举办诸如“校园文艺晚会”以及各类展览、讲座等多种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个人的成长有着良好的作用。
此外,北大还注重思想的凝聚,重视学生的思想和观念的培养。
学校积极推行“班级校友会”活动,邀请前辈校友回校参加,为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唤起学生的共同认同感,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增强对目标的共同追求,培养学生日后在社会中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北京大学以其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推行师生交流、活动多样、思想凝聚等方面,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因此,衡量一所学校的文化环境的良好与否,不仅要看学校的师资力量,还要看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学校是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以北京大学为案例证明,即使是名校,也要努力改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广大学子充分发挥潜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高等学校的发展史,就是这所大学的精神成长史、文化成长史。
华中农业大学将校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校史教育铸造大学文化的内核,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强化了师生对大学文化与精神的认同,提升了新时期弘扬大学精神的文化自觉,增强了师生立志成才、服务“三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让历史的足音成为奋进的鼓点——华中农业大学通过校史教育铸造大学文化内核“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
”华中农业大学将校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校史教育铸造大学文化的内核,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多年来,学校建设了一批校史教育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校史教育活动,形成了校史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校史教育实践,强化了师生对于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提升了师生弘扬大学精神的文化自觉,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了师生立志成才、服务“三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弦歌不绝,宏扬“耕读”精神一部高等学校的发展史,就是这所大学的精神成长史、文化成长史。
“耕读”精神可以说是华中农业大学成长的清晰脉络。
华中农业大学肇端于1898年清政府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
建校之初,张之洞就提出了“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办学理念;抗日战争时期西迁鄂西山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总结提出了“耕读”的办学精神;解放后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勤读苦耕”的办学要求。
但建校112年来,该校屡经搬迁分合,几乎没有留下完整的校史记录,在现今校园内,很难看到一百余年的校史遗存。
为了发挥校史资源在培育和弘扬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方面的独特作用,该校提出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审视学校的发展历程,挖掘校史资源,创新校史教育载体,把校史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用校史教育凝练大学精神,铸造大学文化内核,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通过对大学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进行系统总结和凝练,着力推进弘扬“耕读”精神的“价值内化”;通过对校史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整理,着力推进弘扬“耕读”精神的“资源深化”;通过对校史教育活动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着力促进“耕读”精神的“实践转化”,形成“人人为校史自豪,个个为校史添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修编校史,夯实资源基础在实践中,学校通过修编校史,夯实校史教育的资源基础。
学校借百年校庆之机,成立校史编辑委员会,组织专班修编校史,出版了《华中农业大学校史(1898-1998)》。
这部校史再现了学校百年办学历程,展示了学校百年发展成就,发掘了学校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积淀与精神资源,成为研究校本研究的重要文献。
在迎接11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又续写了校史。
该书真实反映了学校从1998年至2007年的十年发展轨迹与成就。
这10年的史料保存完整,时空距离很近,为校史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富有时代内涵的生动教材。
学校沿革复杂,几经兴衰,数易校址,现存校史资料多有缺误,加强核证与寻访尤为必要。
近十年来,该校先后组织师生前往国家图书馆、历史档案馆等场馆查阅校史资料,赴北京、上海、恩施等地寻访校友,到武汉、恩施寻访办学遗存,为现存校史资料作出了重要补充和有力核证。
加强凝练,形成物化成果凝练校训。
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最高概括,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精神的深刻表述。
2005年初,该校面向全校师生和全体校友征集校训。
历时一年多,共有3000多人参与,提出备选校训284条,经过校史专家和师生代表反复讨论,最终从学校抗日战争时期的校歌词句中萃取“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八个字作为校训,并经学校教代会、职代会审议通过。
“勤读力耕”是对“知”与“行”辩证关系和成长成才规律的揭示,是该校一贯倡导的学风;“立己达人”语出《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该校历代师生践行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传统美德的精神写照。
征集校徽。
校徽是学校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标志,是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视觉符号表达。
2005年,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和校友以及社会各界征集校徽设计方案。
最后从58套应征作品中选择了具有楚文化特色的编钟与耒耜图案为华中农业大学校徽,体现了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寓意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象征着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传统和校风。
审定校歌。
校歌是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特定艺术表达形式,其词曲是学校文化传统和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
2006年,学校面向校内外公开征集校歌,并最终确定该校前身之一湖北省立农学院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院歌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校歌。
该校师生普遍认为,在抗战西迁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耕读,心系国运,与人民共克时艰的精神品格弥足珍贵。
产生于这一非常时期的校歌抒发了勤读力耕勇担重任、立己达人奋发图强,“宏农学、扬国光”的远大志向与爱国豪情,艺术地表现了该校师生胸怀大志、不畏艰难、顽强进取、奋勇攀登的精神风貌,校歌所承载大学精神值得永远继承和弘扬。
拓展载体,体现文化价值一是注重以“物”传“神”。
2006年5月,学校建成校史陈列馆,成为集中展示学校百年历史与文化的主要载体。
校史馆通过大量图片、数据和实物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一部历代华农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创业史,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育人史,发愤学习、服务人民的报国史,追求理想、锻铸灵魂的精神史。
开馆5年来,校史陈列馆接待共校内参观者近90000人次,接待校外参观者25000余人次。
学校把参观校史陈列馆、学唱校歌列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奖励大会等重大活动唱校歌。
同时,学校还先后建成“张之洞塑像”、“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发现纪念碑”、“学校百年校庆纪念碑”,著名教授陈华癸、章文才、沈达尊、刘后利等塑像。
这些承载学校历史内涵与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作品和景观,集文化熏陶、教育引导、知识传播、艺术感染等功能于一体,分布在师生的校园生活空间,让师生能够走近、感知,产生精神互动,从而达到知晓校史、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积极作用。
二是利用契机推动。
2008年,学校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校党委明确提出要把110周年校庆办成以校史教育为主线,以大学精神教育为主旨的校园文化盛典。
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举行了校友论坛、“老照片墙”、“心手相印”师生万人手印长卷、“薪火相传”校园火把巡游、“花开一百一十季,情传无限山水间”大型焰火激光晚会和广场狂欢等活动,唤起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历史记忆与爱校情感,集中展示该校办学历史和成就,彰显学校百年积淀的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格。
2010年,又以校史教育为主线,创作、编排了《校歌颂》、《狮山魂》、《我在身边》、《华农更辉煌》、《青春之约》等表现重大校史事件的文艺节目,利用迎新晚会契机,对新生进行校史校情和大学文化与精神的熏陶。
三是整合媒介宣传。
整合校内外媒体资源,发挥各自传播优势和特点,持续深入开展校史教育。
在校报开辟“口述校史”栏目近30期,在校内电视台和广播台播放校史访谈节目,在校园网络上开辟校史专题。
同时,制订了校名、校训、校徽、校歌使用规范,初步建立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此外,学校积极参加中国教育报刊社组编的《漫游中国大学》丛书编写工作,组织写作专班编写出版了《漫游中国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卷,将学校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品格寓于生动鲜活的校史人物、故事之中,将百年薪火相传的“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大学精神贯穿于字里行间,以散点透视的叙述方式实现校史校情整体通观的人文传播效果。
立己达人,提升文化自觉“弘农学、扬国光”成为全体华中农大人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内化与心,也付诸于自觉的行动。
通过校史教育着力铸造大学文化的内核,大力推动校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师生强化了对大学文化与精神的认同,提升了新时期弘扬大学精神的文化自觉,并让师生时刻保持“立地”情怀,自觉践行农业大学使命,投身于国家战略需要和“三农”实际。
学校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史教育与大学文化内核铸造紧密结合的成果荣获2009年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等奖。
学校秉承“耕读”精神,坚持“四个一”特色发展模式,即围绕一个领军人物,扶植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带动一个富民产业),践行农业大学“本分”。
“四个一模式”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镜头:1999年,目睹黄土高原农牧区饲料缺乏、生态恶化的现象,傅廷栋院士带领课题组多次深入西北农村,经过反复试验探索成功“麦后复种饲料油菜”,让那里的大片黄土染上了青绿;2005年6月,四川陆续发现多例不明病因患者,陈焕春院士第一时间率领动物疫病防控团队赶赴疫区,及时准确地查明病因“猪链球菌”,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2008年初,罕见冰冻雨雪突袭南方,柑橘产区面临灭顶之灾,邓秀新院士率队跋涉数千公里,一身泥雪穿梭各产区指导救灾。
同年10月,全国柑橘因实蝇虫事件销售剧烈下滑,邓秀新再次率队急赴各地,果断排除社会怀疑,用科学判断帮助果农和消费者恢复对柑橘的信心。
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常年活跃在服务“三农”第一线,“十五”以来,向农村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0多个,应用新技术200多项,并紧紧围绕国家重点需求,在转基因生物产业发展、三峡库区移民、南水北调、西部大开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立己达人”的先进典型。
其中有以高度社会责任感致力于绿色超级稻研究的张启发院士,多年坚持服务青海、甘肃牧区的傅廷栋院士,用科技服务果农和产业的邓秀新院士,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倒在支教岗位上的志愿者赵福兵,学农爱农投身现代农业的毕业生师智敏,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蔡礼鸿教授、倪德江教授,致力于湿地保护的全国大学生“十佳”社团绿色协会,投身于社会公益服务的红杜鹃爱心社、阳光家园、“食科一家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