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图文稿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5b13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a.png)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1.2 课程内容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课程安排与预期效果第二章:认识自我2.1 活动名称:我的自画像目的: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特点和感受材料: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步骤:1. 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的自画像2. 学生互相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作3. 教师引导学生从画中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点2.2 活动名称:我的优点和不足目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接纳自己材料:卡片、笔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写下自己的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2. 学生互相交换卡片,并给予鼓励和建议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要学会接纳自己第三章:自我价值观3.1 活动名称:价值观排序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并学会做出选择材料:价值观卡片、笔步骤:1. 教师提供一系列价值观卡片,如家庭、友谊、成就等2. 学生根据自己的重要性对卡片进行排序3. 学生分享自己的排序和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2 活动名称:我的梦想和目标目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材料:梦想和目标卡片、笔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写下自己的一个梦想和一个目标2. 学生互相交换卡片,并给予鼓励和支持3.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实现梦想和目标的计划第四章:自我情绪管理4.1 活动名称:情绪猜猜看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材料:情绪卡片、笔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抽取情绪卡片并描述自己的情绪2. 其他学生猜测是哪种情绪,并给出建议3.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4.2 活动名称:情绪调节技巧目的: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提高情绪管理水平材料:情绪调节卡片、笔步骤:1. 教师提供一系列情绪调节技巧卡片,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2. 学生选择一种情绪调节技巧并进行实践3.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第五章:自我成长计划5.1 活动名称:我的成长目标目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材料:成长目标卡片、笔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写下自己的一个成长目标2. 学生互相交换卡片,并给予鼓励和支持3.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实现成长目标的计划5.2 活动名称:我的成长日记目的: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学会反思和总结材料:日记本、笔步骤:1. 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受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日记,并给予鼓励和建议3.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第六章:自我认识与决策6.1 活动名称:决策大挑战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对决策的影响,提升决策能力。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50665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0.png)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不足的勇气,学会自我调适。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概念与意义2. 自我认知的途径与方法3. 自我认识的实践与应用4.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5. 沟通技巧与能力提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适,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面对自我不足,勇于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团体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
2. 结合心理测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
3.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心理测试工具和活动道具。
2. 提前安排好活动场地,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 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题目,以便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故事,引出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自我认识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自我认识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指定的讨论题目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心理测试:让学生进行一些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势短板。
6. 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7. 自我调适策略:教授学生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自我不足。
8.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分享与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活动成果,总结自我认识的提升和团队协作的经验。
10. 课程总结: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62e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6.png)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接纳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提升团队合作能力1.2 课程内容自我认识的概念与意义自我认识的方法与技巧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与过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与方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第二章:认识自我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性格特点的认知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发展自我评价的方法与技巧2.3 教学方法自我探索法:让学生通过填写问卷、进行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自己分享交流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彼此了解第三章:接纳自我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心态3.2 教学内容自我接纳的意义与重要性接纳自我的方法与技巧面对挫折与挑战的策略3.3 教学方法心理疏导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纳自我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经历,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提升沟通能力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概念与重要性沟通技巧的掌握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4.3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实践沟通技巧第五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心理素质5.2 教学内容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与过程团体活动设计5.3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第六章:情绪管理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6.2 教学内容情绪的类型与影响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如何在团体中表达情绪,并互相支持6.3 教学方法情绪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讨论情绪的影响情绪调节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情绪调节实践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绪管理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同理心第七章:时间管理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制定和执行时间管理计划的能力7.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何制定有效的时间管理计划克服拖延的策略7.3 教学方法时间管理讲座: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工作计划制定: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分享执行经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应对拖延,分享各自的时间管理技巧第八章:目标设定与实现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设定个人目标培养学生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的能力8.2 教学内容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目标追踪与自我激励8.3 教学方法目标设定练习: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远规划设定目标行动计划制定:帮助学生设计可行的行动计划,并鼓励执行成功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的目标设定与实现经验,激励学生第九章:压力管理9.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和影响培养学生掌握压力管理的策略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压力管理的技巧,如时间分配、休息和放松、寻求支持等在团体中共同面对压力,互相支持9.3 教学方法压力识别练习:通过讨论和活动帮助学生识别压力源压力管理技巧实践:指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压力管理方法团体支持机制:建立团体内的支持系统,共同应对压力10.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为课程改进提供参考10.2 教学内容学生个人成长与变化的分享课程改进意见的收集10.3 教学方法小组反馈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的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介绍环节重点:理解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念奠定基础。
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
![认识自我团体心理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32f11cd1cc175527072208e7.png)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课题: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目的: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情况,并深刻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正视和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3、能力目标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通过自己以及同伴对自我形象的认识与评价,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形象,对自我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热身与导入(10分钟)背后留言1.活动目的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2.活动步骤①每人拿出一张纸,在最上面一行写下自己的姓名,相互帮助用大头针把纸固定到自己的后背上。
②在同学的后背上写留言。
③10分钟后,同学们再次坐好,互相帮助摘下背后的爱心纸条,一起来分享3.注意事项1.活动之前要强调对待这次活动的态度:真诚,客观,负责;2.在留言过程中,同学们不能讲话,要用非语言形式进行交流,留言内容是你对别人的认识,包括优点、缺点以及建议,还可以写上自己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
3.在活动中要及时的调整。
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活动开展:(25分钟)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影印纸。
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1.甲先向乙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则在A4纸上记下甲所说之特质,历时五分钟。
2.教师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
3.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五分钟,而甲做记录。
4.五分钟后,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介绍自己的缺点,何者较为困难?为何会如此?个人使用那些策略度过这五分钟?」。
自我认识——心理团体活动设计
![自我认识——心理团体活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d5bf0bad51f01dc381f183.png)
认识自我一.活动名称:认识自我二.活动目标:(1)通过团体咨询,协助成员增进自我了解,加强自我肯定,促使其建构良好的自我概念(2)使同伴在经验分享与互动中,得到温暖与支持。
并能学习了解别人,欣赏别人,进而探索人生,发展出良好,有效的社会行为。
(3)从团体活动中改善成员自身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等方面,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促其成长。
三.20名大学生(缺乏自我了解,无法把握目前环境,对社会适应不良而导致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在校大学生)四.团体活动时间:总共4次,每周1次,周二下午3:50—5:20,每次90分钟。
五.团体活动场所:封闭,安静,不受干扰的教室第一课我们是一家人课程要点目的:(1)本课主要让学员相互认识并有一个集体观念(2)让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不爱交际或不善在众人面前表达者需要鼓励。
热身活动:刮大风(20’)目的:活跃气氛——躯体的放松带来心里的放松操作:大家围成一个大圈,看看自己和谁站在一起(大家容易和自己认识的人站在一起)然后听指令,听到和自己特征一样的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位置,找到新位置!1.大叔与松鼠(10’)目的:活跃气氛,让学生迅速熟悉起来操作:三个人一组,两人扮演大树,一人扮演松鼠。
老师喊松鼠,大树不动松鼠动(迅速找到新的大树)。
老师喊大树,松鼠不动大树动(迅速找到新的松鼠)。
喊地震大树松鼠一起动(迅速找到新的松鼠大树)2.滚雪球(10’)目的:彼此相识,建立互动关系规则:先找一个成员介绍自己:来自哪里,名字,性别!下一个成员把前边人的三个信息带上,一次类推3.棒打薄情郎目的:尽快相识,增进团体凝聚力操作:用挂历做成纸棒,全体成员围圈坐在一起,轮流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出生等资料。
每个人都要记住别人的资料。
然后站成一个圆圈,选一个人站在中间拿着纸棒,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声喊出一个成员的名字,拿棒子的人迅速1跑到那个人身前。
那个人也要迅速喊出下一个人的名字。
如果叫不出就会被打一棒以此类推,如果一个人三次叫不出别人的名字就要受到惩罚,表演节目!第二课认识我自己I.课程要点自画像目的:通过自画像,一方面向小组内其他成员介绍自己,另一方面,从潜意识层面加深成员的自我认识,并通过组内成员对画的添加,达到自我成长。
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
![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69056fd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d.png)
自我探索一、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内在自我,感受自我的“过去、现在、未来”,促进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二、课程理论依据个体发展到青年期,自我意识大大增强,并进一步思考有关自己过去和将来的问题。
但在对自我认识不足之时,就要面对社会和人生给予的种种困惑和选择。
这一时段的青少年常常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我要如何处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如何看待这个社会?等等。
一系列的问题使他们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失去平衡而陷入冲突中,产生同一性混乱。
同一性混乱中的青少年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青少年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开始思考有关自己和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
清楚地认识“我”,“我”是谁,“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我”所处的这个社会和“我”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
即要获得自我同一性。
这种同一性形成动因是自我,当青年习得“自我认同”,形成自己的同一性后,将影响其后来一生中许多重大事件的选择和决定,包括学业、职业和婚姻。
三、课程内容活动一:第三只眼中的我1.目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更加深层次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理解自己,提升自我认知的能力。
2.活动时间:20分钟3、活动步骤第一场:介绍自己眼中的我。
第二场:介绍父亲眼中的我。
第三场:介绍母亲眼中的我。
第四场:介绍朋友眼中的我。
第五场:介绍老师眼中的我。
4.活动规则:(本场活动共分为五场,每场两轮;每轮两人一组,一人倾听,一人叙述;倾听者在倾听时需专心,可对叙述者给予积极反馈。
)活动二:生命线1.目的:对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作评估和展望,从而引出自我同一性理论。
2.时间约15分钟。
3.准备每人1张A4纸打印附件、1支笔。
4.操作程序(1)A4纸上的生命线,起点标示你的出生,终点是你预测的死亡年龄。
在生命线上标出你现在的位置。
标注过去的最重要的三件事(年龄+事件)。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认识自我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认识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8d252444bcd126fff6050b15.png)
心理团体辅导方案——————认识自我心理辅导目录团体目标 (2)活动准备 (3)第一次团体..............................4~5 第二次团体..............................6~7 第三次团体..............................8~9 第四次团体..............................10~11 第五次团体..............................12~13 结束语 (14)组织者:吴惠韶巫燕兰冯翠盈团体目标: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里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人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而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就必须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用欣赏的目光来看自己,即使你可能有很多不足。
因为只有先看得起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
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失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自我意识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自我意识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6bf477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b.png)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自我意识训练青岛25中 胡亚妮招募海报------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必要去仰视别人。
你,就是一道风景!!这里有你想知道的心灵世界活动课题:自我意识训练 活动时间:周三第八节课报名地点 :心理辅导室活动地点:心理辅导室联系人:胡亚妮老师第一次活动课题: 喜欢你自己活动目的: 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
主题分析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 又一重要指标, 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 接受大自然、接受他人、接受自己。
只有接受了自己, 才能很好地分析自己。
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奋斗以不断完善自我。
现实生活中, 有为数不少的高中生, 盲目崇拜别人, 与此同时埋怨自己, 埋怨自己个子不高, 眼睛太小;埋怨自己智商不高, 学习不好;埋怨自己能力不足, 不够突出, 诸如此类很多。
其实, 过多地责怪和埋怨自己本身就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
作为高中生应对自己多一份喜欢, 少一份埋怨, 坦然客观地接受自我, 发自内心的喜欢自我, 想方设法展示自我, 永无止境完善自我。
训练方法: 认知提高法训练过程1.情感共鸣: (我先给大家读段材料, 引出我们今天团体活动的主题——喜欢你自己)爱因斯坦有个很突出的业余爱好: 拉小提琴, 如此伟大的物理学家小提琴拉得怎么样呢?《读者》中有这样一则轶事: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阿尔玛.克拉克经常在家里举行音乐会, 很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来参加, 爱因斯坦也常常出席。
一遇有演奏提琴四重奏的机会, 爱因斯坦就会怯生生的请求让他担任第二小提琴手。
人们尊敬他的赫赫名望都答应作他的演奏伙伴, 但每当爱因斯坦的提琴发出吱吱啦啦的声音时, 人们只有对他的满头毛茸茸的白发相视苦笑。
为什么苦笑呢?爱因斯坦实在是个糟透了的小提琴手, 他甚至不能正确数拍子, 把他的伙伴搞得狼狈不堪。
设想一下, 如果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换成一个普通人, 我们肯定会讥笑他自不量力, 但因为它是爱因斯坦, 所以我们轻易原谅了他。
8我是谁-小学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设计
![8我是谁-小学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f4a627453610661ed9f4e5.png)
我是谁------小学生《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设计【设计理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学生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态度等。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是头脑中固有的,对自我的认识也是从比较模糊逐渐趋向比较清楚,从比较片面逐渐趋向多面,从主要依靠成人的指点,逐渐趋向主动积极。
问学生“你是什么样的孩子”,低年级学生往往只能说出一两个答案,而且多与能力有关,多是成人经常说的。
高年级学生特别是经过训练的学生则能说出二三十个答案,内容涉及能力、性格、学习、品德、与人交往等多方面。
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影响着对自己的评价,认识不清楚,评价就可能不准确;认识较片面,评价不可能全面,其正确性也不会高;认识被动,评价也势必受别人左右。
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决定着对自己的态度,只认识缺点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消极的,对自己时常持有否定的态度、不满意的态度,靠别人的指点才能认识自己的孩子,其评价常常是摇摆不定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时常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是这样,从问题的角度看也是这样,大凡对自己不满意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我认识的问题,存在自我评价的问题。
因而自我意识辅导必须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开始。
“我是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就是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
引导学生从关注自己一个方面移向关注多个方面。
同时这项活动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适用年级】小学中高年级【活动地点】学校操场【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刮大风”,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和关注1.准备:师生搬着椅子到操场一角,大家围成一圈坐在一起。
(师事先讲解活动规则)2.活动开始时,教师放一把椅子在场地中央,老师站在圈外,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到(具有特点)的人。
认识自我心理团辅
![认识自我心理团辅](https://img.taocdn.com/s3/m/f4e90e4ba76e58fafab00363.png)
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团体辅导1、团体名称:天生我材必有用2、团体目标总目标:在本次活动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肯定自己的独特性,提升自己的自信,促进学生逐步确立自我认同感,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好。
阶段目标:(1)唤起团体成员对认识自我的重要性的认识。
(2)协助成员提高自信,通过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发现自己身上更多的优点,全面、发展和客观地评价自己。
(3)帮助成员学会暗示自己,建立自信心,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迎接挑战。
(4)帮助成员在自我突破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学会勇敢地在一些方面做到自我突破。
(5)有明确的自我追寻方向,怀抱一颗积极之心快乐去生活,相信明天会更好。
3.团体性质同质性、封闭式、结构化的心理教育团体。
4.领导者及训练背景某某学院某某专业学生某某,有一定经验。
5.团体对象某某班全体学生。
6.活动时间、次数45分钟,一次。
7、活动地点封闭、安静的教室。
8、理论依据(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
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
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
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
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
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2)阿德勒的理论阿德勒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促使个人不断地追求优越。
他认为自卑情结的发现是个体心理学的重大贡献。
对抗自卑感的主要方法就是“补偿”,即力图补偿自己的不足,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56066df121dd36a22d8240.png)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一、教案背景(一)面向学生:年(二)学科: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课)(三)课时: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
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
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
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为此,我准备了《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这样一节心理健康课,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开发潜能,争取成才。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材分析《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五、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
”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认识你自己 心理团体辅导
![认识你自己 心理团体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f00a43b2960590c69ec37632.png)
认识你自己——自我探索一、活动名称挖掘我的特点二、团体目标1.增进团员间的凝聚力2.协助团员了解自己所具有的特质及对自己的影响3.协助团员接纳和欣赏自己三、团体性质成长性、同质性四、领导者要求初步掌握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等主要理论,了解团体辅导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接受过团体辅导,有相关经验。
五、团体对象高一(五)班,共62人六、招募方式班级活动七、时间、频率及次数共两次,每次45分钟,本次为第一次,团体辅导时间:2015年05月八、地点体育馆九、主要理论及应用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构成的自我知觉。
受到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社会统一性、比较、成败经验、他人评价及周围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自我概念影响自己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及自己,并影响个体如何回忆过去、评估现在、计划未来。
而事实上,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一般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盲点,对自我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积极的团体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接纳与欣赏自己,了解个体差异性与独特性,并了解个人的特质与发展潜能。
有助于学生调整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评估自,实现个人成长成才。
十、单元设计认识你自己——自我探索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名称:挖掘我的特点活动地点:体育馆时长:45分钟目标:1.增进团员间的凝聚力2.协助团员了解自己所具有的特质及对自己的影响3.协助团员接纳和欣赏自己活动名称活动流程注意事项所需时间一、导入游戏:诺亚方舟1.领导者询问成员是否听过诺亚的故事,然后简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2.领导者说明诺亚方舟的游戏规则:先让每位成员选出一只代表自己的动物,然后由领导者先充当诺亚。
当诺亚的人要一边绕圈子一边说:我是诺亚,我要带(动物名称)。
被叫到的代表动物的人要跟在诺亚后面,等诺亚觉得不再带动物时,就喊:船沉了!然后站着的所有人开始抢位置。
没有抢到的人当下一回合的诺亚。
需要每位成员带上自己的凳子15分钟二、这就是我1.领导者以每人所选择的代表自己的动物引入主题:你为什么选它?想想看,你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特点。
自我认识、自信心和团体凝聚力课件资料
![自我认识、自信心和团体凝聚力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0509730b4daa58da0114a96.png)
心理,七年级,北师大版本,第一章,第一节,一课时,课题名:自我认识、自信心和团体凝聚力自我认识、自信心和团体凝聚力1、“猜猜我是谁”目的: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
操作:每人一张白纸,请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句子。
如“我是——”不写名字。
写完后将纸折叠好,放在团体中央。
然后每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猜猜这一张是谁写的。
猜中的人要说出理由。
指导者引导团体成员发表自己猜中别人或被他人猜中时的感受。
2、“20个我是谁”目的:认识并接纳自我,认识并接纳独特的他人时间:约50分钟准备:1张白纸,1支笔操作:指导者可以先找出一个成员示范,连续让他回答“我是谁?”当他说出一些众所周知的特征时,如“我是男人”,指导者告诉大家,这种回答不反映个人特征,应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
然后指导者让大家开始边思考边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至少写出20个。
当指导者看到最后一位放下笔时,请团体成员在小组内(5——6人)交流。
任何人都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一个个独特的人。
最后指导者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活动的感受。
3、“棒打薄情郎”目的:尽快相识,增进团体凝聚力。
时间:20分钟准备:用挂历纸或旧报纸卷成一根纸棒操作:全体成员围圈而站,默默回忆或低声交流其他同学的名字。
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央,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声叫出一个成员的名字,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的人面前。
被叫的人马上再叫出另一成员的姓名。
如果叫不出来,就会受当头一棒,然后由他执棒。
依此类推,直到大家熟悉互相的姓名为止。
如果一个人三次被打,就必须出来表演,作为惩罚。
4. “红色轰炸”目的:增加个体自信心。
操作:六七人一组围圈坐。
请一位成员坐或站在小组中央,简单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专业、个性方面的长处与短处,然后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和对他的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事等),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哪些是不察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一、教案背景(一)面向学生:中学(二)学科: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课)(三)课时: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
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
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
随着生理的不断发育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
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为此,我准备了《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这样一节心理健康课,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开发潜能,争取成才。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材分析《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五、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
”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
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二、)自己眼中的“我”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例:我是谁?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有点不善表达的人。
请一组学生现在表达。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请学生写说我是一个XX样的人。
游戏: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
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3、讨论:讨论: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
讨论:②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三)别人眼中的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
听听别人的意见,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
心理游戏“戴高帽”方法:请一位成员坐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和特长,然后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世....),全组进行表扬,优点轰炸。
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所观察到的,哪些是不觉察的。
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
(实事求是评价)规则: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体验被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别人的人。
从游戏中聆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比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然后完成10个“我是谁”句子。
(四)认识自我的方法小品《照镜子》大致内容:两位同学按要求闭上眼睛,老师用染红的手指点一位学生的鼻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鼻子”。
接着再点另一位同学的额头,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额头”。
学生回答的同时,颜色已染到他们的鼻子或额头上了,他们却全然不知。
然后让他们面向全班同学,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们感到莫名其妙,最后老师把小镜子递到他们手里,他们这才发现真相。
(1)、思考:刚才的小品对你有什么启发(2)、师:脸上的脏东西,别人看得清,自己却看不见,用小镜子一照,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让同学当一当这把小镜子,你会很快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认识自我,第一个方法就是照镜子。
提到认识自己的六种方法。
i. 照镜子ii. 反省自己iii. 参加课外活动iv. 听取别人的评价v. 敢于同他人竞争vi. 从心理咨询和书本中认识自己(五)巩固提高自信心《掌声响起来》方法:学生试想,十五秒可以鼓掌几下。
然后进行比赛。
讨论:设定可能实现的目标才能成功;对自己正确的计划,就可以自信而勇敢的实现目标。
正确评估自己,可以更自信,更成功。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我。
最后,我把下面这首诗送给大家,愿同学们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学生,充满活力的度过学习生活!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你就确实失败了。
因为我们发现,在世界上成功开始于一个人的美好愿望,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认为你是出色的,那么你就是出色的。
你要相信自己能飞得很高;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得最好。
在生活的战场上,并不总是强壮或聪明的人取胜。
但是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
一个小故事当年,在纽约的街头,有一位卖气球的小贩,每当他生意不好的时候,总要向天空中放飞几只气球,由此引来周围很多正在玩耍的小朋友的围观,有的还兴高采烈地买他那色彩艳丽的气球。
一天,当他在街头重复这个动作时,发现一群围观的白人小孩中有一位黑人小孩,他正用一种疑惑的眼光望着天空,小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到一个黑色的气球也在飞,黑色,在黑人小孩心中,代表着肮脏、懦弱、自卑和下贱。
精明的小贩很快就看出了这个小孩的心理。
他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黑人小孩的头发,神情地说:“小朋友,气球能不能飞上天空,不在于它外表的颜色,而在于它心中有没有想飞的那口气。
如果这口气够大够足,那它就可能飞上天空。
”这个小孩就是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基恩博士。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能从这个故事中联想到其他有关的故事或事例吗小品小明拿着刚发下来的考试卷子,背者书包垂头丧气地说:“又是不及格!”这时小强从后面追上来,冲他一笑:“听说要开运动会了,你这个体育健将可要多报几项啊!”小明却无精打采地说:“那有什么用,跑得再快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思考引发动机,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1)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2)你想对小明说些什么(3)通过这个小品你能明白什么故事启思课件: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图)。
这是一头马戏团里的大象,驯象人用一根细细的铁链绑在大象的腿上,然后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但我们都知道以大象的力量,可以轻易的用长鼻子卷起木桩,或挣脱铁链。
为什么它会乖乖的站在那呢原来,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曾无数次尝试挣脱铁链,但每次努力的结果是,它的脚被铁链磨的疼痛、流血。
于是渐渐地小象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的想法依然是:我不行,我不会成功的。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做事都要有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非常努力。
生:我觉得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象就是不相信自己,它觉得现在自己的力量还和小象一样。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完成这件事情。
生:我们不应该畏惧失败,因为失败只是一时的,我们是有能力战胜失败的,而不能像大象那样,有能力却不去尝试。
师:这都是由于大象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造成的。
大家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对自己能力认识的不够,自信心不足,而失去成功机会的经历学生互相交流活动三:事例感悟师: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许多同学谈到了自己曾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失败,我完全能够理解大家当时的心情。
因为我也曾因对自己缺乏自信,而感到苦恼,也有许多面对失败的痛苦。
那我们应如何去面对失败呢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
课件演示(一):1832年,他选州议员失败1833年,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1838年,竞选州议会议长失败1849年,再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失败1856年,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失败1858年,再一次竞选参议员失败课件演示(二):1832年,自己成功开办企业1834年,他竞选州议员成功。
1841年,他竞选国会议员成功。
1860年,他竞选总统成功。
1864年,他竞选总统连任成功。
师:一个是失败的人生,一个是成功的人生,但大家知道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竟然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这个人就是美国杰出的总统林肯,看到他的经历,你想到了什么生:我觉得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不断的坚持做一件事,最终有一天他会成功的。
生:我们平时遇到困难一定要勇敢的战胜它,其实我们的困难和林肯总统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战胜困难。
生:我感到失败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信心,如果失去了信心,就永远不会成功。
师:那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虽然最初失败了,但经过自己不懈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体验。
师:同学们谈了许多自己经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我也想说说,我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正确的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最终会成功的。
在同学们谈的过程中,说到了许多增强自信心的小方法,大家注意到了吗生:每次失败时,想想自己成功的事情,激励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