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皇帝制度研究综述
历朝加强皇权管理制度
历朝加强皇权管理制度自古以来,皇权管理制度一直是政府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皇权管理制度也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历朝历代的统治中,加强皇权管理制度无疑是统治者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从秦汉、唐宋、明清等历朝来探讨历代如何加强皇权管理制度。
一、秦汉皇权管理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皇帝秦始皇通过征服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秦始皇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加强了皇权管理制度。
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统一文字,简化繁体字,加强统治的文化认同性。
同时,秦始皇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士兵,强化了边境的防御力量,确保了国家的安全。
此外,秦始皇还实行了“郡县制”和“郡县制”措施,加强了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皇权管理制度,使得秦始皇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但在皇权管理制度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改进和调整。
汉朝推行了一系列法制改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官僚制度,确保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在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推恩令”,给予功臣特权,加强了皇权管理制度的稳定性。
此外,在武帝时期,汉朝还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系,增设了各种行政机构,规范了地方政府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二、唐宋皇权管理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皇权管理制度时期。
唐朝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法律体系,确保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唐太宗李世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强调明正治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管理和控制。
在唐朝,中央政府设立了诸多行政机构,规范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此外,唐朝还加强了对外交的控制,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措施,加强了对外邦政策调控力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文明和和平的时期,皇权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宋朝设立了各种行政机构,规范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秦汉帝国的政治体制与治理能力
秦汉帝国的政治体制与治理能力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政治体制和治理能力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中央政权、地方行政以及法律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秦汉帝国的政治体制与治理能力。
首先,秦汉帝国的中央政权体制相对集中,以皇帝为核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实行郡县制和县官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丞相、御史大夫等职位,形成了相权制和御史台等监察机构,以保持中央政权的稳定和权力的平衡。
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帝国的治理能力,使得中央政权能够有效地统治全国。
其次,秦汉帝国在地方行政方面也展现出了较强的治理能力。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使得地方行政更加规范化和统一化,各地的郡县官员都是中央任命,确保了地方行政的效率和公正。
汉朝时期,为了加强地方行政,设立了郡国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由郡守进行管理。
此外,汉武帝还设立了太守制度,派遣太守管理边疆地区,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这些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帝国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秦汉帝国的法律制度也是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朝实行的法律制度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强调法律的严明和制度的规范。
秦始皇颁布的《秦律》对于刑法、刑罚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汉朝时期,汉武帝颁布了《律令》和《刑法》,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
此外,汉朝还注重司法制度的建设,设立了御史台等监察机构,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和制约。
这些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帝国的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的来说,秦汉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治理能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中央政权的集中化、地方行政的规范化以及法律制度的健全,为帝国的统一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秦汉帝国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权力过于集中、地方行政的腐败等,这些问题也成为后来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的重要课题。
因此,我们应当对秦汉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治理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肯定其成就,也认识到其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秦汉政治制度管理制度
秦汉政治制度管理制度一、秦汉的政治制度1、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了皇权集权制度和行政区划制度两个方面。
皇权集权制度是秦朝的核心政治制度,它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了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司法大权,实行“三公九卿”制,将政治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而且,秦朝还通过将地方官员置于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巩固了中央的权威。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由郡守和县官直接管理。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全国,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2、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建立了一套具有文明特色的政治制度。
首先,汉朝建立了以太守、郡守为主干的地方行政制度,巩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并保障了地方的自治。
其次,汉朝建立了太常、太仆、大理等官署,使官员职能更加专业化和分工明确。
再者,汉朝还建立了农田制度和户口制度,使国家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的来看,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都是以集权为核心,强调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的构建,同时也保留了地方的一定自治权,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秦汉的管理制度1、秦朝的管理制度秦朝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律令制度和军事制度两个方面。
律令制度是秦朝建立的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包括了《秦律》和《秦令》两部法律,对全国的法律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和制定,加强了国家的法制建设。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军事制度是秦朝的另一个重要管理制度。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设立了兵站,实行了戍边制度,加强了边防力量和国防力量。
2、汉朝的管理制度汉朝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首先,刘邦建立汉朝后,废除了秦朝的无道法令,实行了“律令”的政策,并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当时还出现了“州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地方政权更加稳定和成熟。
秦汉的主要政治制度
秦汉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政治制度对于中国政治体系的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秦汉主要的政治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和汉朝都实行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掌握
军队、财政和司法等所有重要权力,并设立各级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2.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皇帝会将土地分封给诸侯王,以回
报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统治权,并负责维护边境安全和征收税收。
3.官僚制度:秦汉时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制度。
官员根据功绩和能力被任命到不同的
职位,有明确的职责和权责,并受到严格的考核和监督。
此制度为后来的官僚体制打下了基础。
4.律法制度: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法律体系,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汉朝继承了这一制
度,并进行了部分修改和完善。
律法制度在秦汉时期起到了统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5.考试选拔制度:汉朝开创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人才更加公正地进入政府
机构。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影响了千余年。
6.土地制度:秦始皇进行了土地改革,取消了封建贵族的土地所有权,将土地归于国家所
有。
汉朝则恢复了封建土地制度,但保留了一部分国有土地。
以上是秦汉主要的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于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秦汉政治总结
秦汉政治总结1. 背景介绍秦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分别为秦朝和汉朝。
秦朝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王朝,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秦汉政治进行总结,探讨其特点与影响。
2. 秦朝政治2.1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终结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和诸侯割据的局面。
秦始皇通过推行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掌控力。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将郡县制引入,直接任命郡县官员,削弱了地方的权力,提升了中央政权的地位。
此外,秦始皇还对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方面进行统一,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掌控。
2.2 法家思想秦代以法家思想为主导,主张以严厉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和中央集权。
法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信奉“法者,国之纲纪”。
秦朝实行严酷的法律制度,以法律来约束和统一全国。
法家思想的实施使得秦朝的统治更加强硬,但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民生困境。
2.3 中央官僚制度秦朝推行了中央官僚制度,设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吏职位体系。
官吏通过考试选拔和轮调制度的建立,选拔出具有能力和忠诚的官员。
中央官僚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掌控和管理效率,为秦朝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汉朝政治3.1 分封制与皇权制与秦朝不同,汉朝实行了分封制,封建制度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
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分封制,封诸侯王,使地方势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然而,汉朝封建制度下的地方势力得到了一定限制,皇权也得以维持和加强。
3.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影响了汉朝政治制度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汉朝的官方思想,独尊儒术,奖励儒者。
汉朝政府对儒家学派的支持使得儒家思想在汉朝的统治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3 三公九卿制度汉朝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设立了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太仆、大理、少府等),组成中央政府的核心。
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对汉朝政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百年来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综述
近百年来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综述刘晓满秦汉确定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以郡县制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君主统御地方、强化全国统治的有力手段,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地方行政制度是秦汉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组织、运作,吏员设置、升迁、秩次等诸多问题,一直倍受学者关注,近百年来前人有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综合研究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著大都会对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作专门探讨。
罗志渊《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独立出版社,l943年)探讨了秦代郡县的形成、两汉行政体系与内部组织之构成以及地方政治与吏治的关系。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史语所专刊之四十五A,1961年第l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构建了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分十三章考论地方行政制度,述其设官与职掌:一是统治政策与行政区划,二是郡府组织,三是郡尉,四是郡国特种官署,五是县廷组织,六是乡官,七是郡县学官,八是上计,九是监察,十是任迁途径,十一是籍贯限制,十二是任用杂录,十三是秩绶表。
中国历代政书记载政治制度,皆偏详中央而忽略地方,该书堪称第一部系统详细研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力作。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史》(四川人民出版社,l992年)主要考察了郡县制由萌芽到确立,再到与分封制并行,后又发展为州郡县三级的演变过程。
李创新、华金辉《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l995年第2期),奇秀《中华古典地方行政机构体制的设置及演进规律》(《学术研究》l996年第3期)两文对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亦有探讨。
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沈阳出版社,l997年)从行政区划与地方官制这两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规律,在行政区划的设置、幅员盈缩、层级变迁、郡县制发展及地方长官设置等问题上对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论述。
秦汉皇帝的思想与政策
秦汉皇帝的思想与政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这个时期,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发生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秦汉皇帝的思想与政策,在这里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秦汉皇帝的思想与政策的内容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秦皇帝的思想与政策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但也是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它的开创者是秦始皇。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
他实行了统一标准的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使中国从“蛮夷”地位走向文明。
此外他还实行了重农抑商,坚持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还实行了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以实现国家从百家争鸣走向一统天下的目标。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帝国王朝,它是秦朝失败后的结果。
在汉初,汉初皇帝刘邦深知巩固自己的国家统一,必须注意到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
他颁布了以“仁政”为主导的政策,以发展商业、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任务,加强了对各族人民的保护和宽待,大力培养和选拔人才,尤其是诗人、文学家、学者和军事将领等人才,大力发展科技,使汉朝国力十分强大。
二、秦汉皇帝的思想与政策的影响秦汉皇帝的思想和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汉皇帝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个政策在中国的历史上实行了数千年,被称为“以农为本”。
这种政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了农业大国。
同时,这种政策也对中国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抑制作用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其次,秦汉皇帝的思想和政策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加强了官僚制度。
这种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种制度也有其弊端,它压制了各地的民间力量,使得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最后,秦汉皇帝的思想和政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秦汉的政治制度
秦汉的政治制度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他们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下面将对秦汉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
首先是秦朝的政治制度。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治制度以法家思想为基础。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法令,统一了各个地方的规章制度,推行了郡县制,并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中央政府。
他还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以控制地方贵族势力,确保中央集权。
总的来说,秦朝的政治制度以集权化、行权迅速和官僚体系完善为特点。
而汉朝是秦朝的继承者,在政治制度上也有一些变化和改革。
汉朝采用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策略,鼓励民众的参与和贡献。
他们实行了官僚制度,并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这一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此外,汉朝还设置了中央和地方的地方官,他们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和推行中央的政策。
在治理方面,汉朝注重选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和选拔,推行了以能者为官的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汉朝还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
汉朝设立了列侯国、郡县和乡村三级封建制度,以奖励功臣、巩固统治和稳定国家。
这一制度在政治上扩大了贵族阶层的影响力,确保统治者对封建贵族的掌控,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治理机制。
总的来说,秦汉两朝的政治制度都比较强调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的建设。
秦朝通过统一各地的法令和设立中央政府,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使国家更加集中统一;而汉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推行了官僚制度和以能者为官的政策,同时实行了封建制度,使政府更加开明和稳定。
这些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历史上以后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而汉朝则是一个重要的长达四百年的朝代。
这两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阐述。
一、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行统一的朝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他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取消了诸侯国,建立了郡县制度,实行了三公九卿制度。
同时,他还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建立了法律制度,加强了律令的执行力度。
这些措施,使得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统一,并且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深远的变化。
1、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对中央集权制度推崇备至,他要求各地的官员对中央权力尊重和服从。
他取消了诸侯国,建立了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在治理方面,秦始皇还特别注重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建立了“九品中正制”,考核官员的品德、才能和年龄,使得官员体系更加完善。
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由分裂中央的分封制逐步转变为统一中央的集权制度。
2、三公九卿制度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度,秦始皇还实行了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分别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他们承担着中央政府的最高领导职责。
九卿分别是太仆、御史、太史、少府、大司马、大鸿胪、大将军、大司空和大司徒,他们担任中央政府的高级职务。
三公九卿制度的实行,使得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度更加强大,政治制度更加稳定。
3、法律制度秦始皇也非常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
他下令修撰了《律令》、《一律》,使得中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完整。
同时,他建立河清法,对贪污、贿赂等官员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制裁。
其中,建立河清法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范官员行为的法律。
二、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秦汉政治制度
秦汉政治制度一、秦朝政治制度1.1 中央政权的集权化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对地方政权进行高度的集中控制。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强力的中央集权政策,通过削弱诸侯国的势力,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制度,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
1.2 封建制度的废除秦朝废除了前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使政权更加集中于中央政府。
郡县制通过设立郡县、派遣郡守和县令来管理地方,有效地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三公九卿制则规定了中央官员的职责和层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度。
1.3 法律制度的统一秦朝推行了法家思想,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改革,如《秦律》和《秦颂》等,对罪行和刑罚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法律制度,并对贵族实行了严厉的管控,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稳定。
二、汉朝政治制度2.1 分封制度的复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政治和地方管理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汉朝恢复了分封制度,设立了诸侯王国,以安抚各地贵族豪强和地方势力,既维护了中央统一政权,又减少了分封后的对立和反抗。
2.2 中央官制的改革汉朝对中央官制进行了改革,设立了丞相和太尉等职位来辅佐皇帝。
丞相负责国家大政治策和决策,太尉负责军事。
这一改革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决策效率,提高了统治体系的运作效果。
2.3 科举制度的实行汉朝推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政府官员的选拔更加公正和能力导向。
科举制度突破了社会阶级壁垒,为社会上升提供了机会,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
三、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综上所述,秦汉政治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集权化:秦朝实行了强力的中央集权政策,削弱了地方势力,实现了政治一体化。
2.分封制度:汉朝恢复了分封制度,通过设立诸侯王国来安抚各地贵族和地方势力。
3.中央官制改革:汉朝进行了中央官制的改革,设立了丞相和太尉等职位,增强了行政和决策效率。
4.法律制度:秦朝在法律制度方面进行了统一,汉朝继承并完善了秦朝的法律制度。
秦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
秦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具有许多特殊的政治制度和独特的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集权统一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实行集权统一的政治制度,打破了分封割据的局面。
他大力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县官吏来统治各地。
此举使得政权更加集中,赋予中央政府强大的控制力。
这一制度为后来的汉朝延续并发扬光大。
在政权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决策权集中在他手中。
他们委任的官员必须遵守世袭制度,确保中央政府的稳定和连续性。
由于政权集中,决策迅速,打破了封建割据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官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秦汉时期,官僚制度逐渐得到建立和完善。
皇帝将官员分为三公九卿,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财政,确保政府运转的有效性。
官员晋升依据的是皇帝的委任和才能的表现,而非出身世家。
这一制度打破了封建血缘世袭的限制,使得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官员们还被分为地方官和中央官两大类,中央官由皇帝直接委任,地方官由中央官推荐。
这种制度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使得统治更加稳定。
官僚制度的发展也催生了大量的政治家和文人,积极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土地制度改革与农业经济发展秦始皇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他推行的均田制,将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消除了封建地主的势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一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在汉朝时期,土地制度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井田制”、“均输法”等。
这些改革使农民从受剥削的地位解放出来,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四、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秦汉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经历了空前繁荣。
因为集权统一的政府保证了交通的畅通,商品的流通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为商业和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秦汉皇帝制度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论文秦汉皇帝制度学生姓名单志林序号 145学号 5021211126所属院系信息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5-1秦汉皇帝制度论文序号145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1班姓名:单志林学号:5021211126摘要: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制度。
围绕这个核心,建立起一套包含有一系列具体内容和措施的皇帝制度。
中国的皇帝制度创始于秦始皇,而健全与汉代。
近本文对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秦汉;皇帝制度;皇位继承;后妃制度;陵寝制度;一、秦汉皇帝制度的产生、发展研究.关于皇帝制度的产生,郝铁川《帝的观念的演变与皇帝制度的产生》(《历史教学》 1986年第5期)认为,“皇帝”的称号,是在商周至秦二干多年的社会变革对“上帝”偶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之后提出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打出了—统天下之后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的产物。
皇帝制度的确立,显示了以秦始皇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对建立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充满信心的非凡气度,是一个新生政权强有力的表现。
左言东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第四章第八节《统一的趋势与帝制运动》指出,战国时期各学派都主张未来的统一国家由集权的君主来进行统治,他们大肆宣扬三皇五帝等古代的圣王,即将出现的统一君主不过是三皇五帝的后继者罢了。
秦王政完成了统一大业,确定“皇帝”是统一国家君主的称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进入了以皇权为代表的君主专制时期。
关于皇帝制度的内容,王超认为,皇帝制度的内容大致应包括五个方面:(1)正名位;(2)明职分;(3)立太子;(4)建后宫;(5)兴礼乐等,皇帝是封建王朝的首脑,专制则是这首脑的神经中枢,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对传世珍宝。
(《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裁《学术月刊》 1980年第1期)。
关于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方面,韦庆远指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的权利是无限的。
通常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运用;对一切文武官员和勋贵人等的任免、赏罚、生杀予夺大权,也无不取决于皇帝,“天下大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①。
初中历史秦汉政治体制特点概述
初中历史秦汉政治体制特点概述秦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朝代,它们的政治体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概述秦汉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探讨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任命官吏等,将全国纳入中央政权的控制之下。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为后来汉朝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二、皇帝的绝对权威秦汉政治体制中,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
秦始皇被封为皇帝后,将自己视为天命之子,奉行法家思想,倡导法制统治。
在汉朝,汉高祖也是强调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一系列政策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三、丞相制度的确立秦汉政治体制中,丞相制度的确立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这一制度在秦朝初期便开始出现,至汉朝则更加完善。
丞相是皇帝身边的重要顾问,负责处理朝政事务。
丞相通过推行皇帝的政策,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四、官僚制度的建立秦汉政治体制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官僚制度。
官僚们被任命为各级官职,负责管理国家事务。
官员通过严格的选拔制度获得职位,他们通过考试、策问等方式,以确保担任官职的人具备足够的才干和能力。
五、科举制度的创立汉朝建立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人们不再只依靠出身和财富来决定是否能够进入仕途。
这一制度的实施为社会流动提供了机会,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总结起来,秦汉政治体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皇帝的绝对权威、丞相制度、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等方面。
这种政治体制的建立和运行,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并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
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
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汉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而且也是中国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最早、最完善的阶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
首先,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秦朝时,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建立了绝对集权的制度,确立了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地位。
这一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使得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得以维持。
而汉朝时期,汉武帝采用了一些制度上的改革,使得皇帝与百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例如,制定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使得官僚体制更加有效。
其次,秦汉时期的官僚体制极为完善。
秦朝时期,封建官僚体制初具规模。
由于行政机构的建立,使得官僚制度更加规范化。
在秦朝,各州郡县都设有相应的官员,负责领导和管理,确保地方的政务得以有序推进。
汉朝时期,中央设置诸多的政务机构,如太常、大鸿胪、太傅等,各司其职,协调运作。
同时,在地方上也有严格的行政管理体系,如多县安抚制度、治丧酌定制度等,保证了官员的权力行使受到限制。
另外,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也有其不足之处。
一方面,皇帝制度在一些方面缺乏制约和平衡机制,导致了部分暴政的出现。
例如秦始皇的暴虐统治,虽然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却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官僚主义。
一些官员为了个人的利益,滥用职权,导致了社会腐败的出现。
汉朝晚期,官员的腐败达到了顶峰,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总结起来,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制度创新与完善,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一时期的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并吸取教训。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后来的历史发展形成了更加复杂而有机的体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
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十分多彩的中国历史中,秦汉时期被认为是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对政治制度的演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汉时期,皇帝制度得以确立,并与官僚体制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
本文将探讨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和官僚体制,探索其特点和影响。
首先,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即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制度。
这一制度以皇帝为核心,实行世袭制,使得国家政权稳定,有效地统一了全国。
而后的汉朝,虽然取消了秦始皇的一些极端措施,但基本延续了皇帝制度,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发展。
这一制度下,皇帝依靠强大的中央集权,能够有效地控制国家,统一决策,实行对外扩张和内部稳定的政策。
秦汉时期皇帝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除了皇帝制度外,秦汉时期的官僚体制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官僚体制在秦朝得以建立和发展,而在汉朝更加完善和规范。
官僚体制是一种中央集权的行政系统,通过设立各级官职,由官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确保皇帝的统治。
在官僚体制中,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十分重要,通常依靠考试和评定等机制。
官员需具备较高的学识和才能,以便顺利履行职责。
同时,官僚体制还通过建立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确保官员能够忠诚、廉洁地为国家服务。
官僚体制的发展使得国家政务管理更加高效,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和官僚体制,其共同点与互动也是值得探讨的。
首先,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相辅相成,在政治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皇帝制度确保了国家的统一,赋予了皇帝强大的决策权力,而官僚体制则保证了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地方事务的管理,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政府系统。
其次,皇帝通过选拔和任用官员,控制官僚体制,确保自己的权威。
而官僚体制的发展也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得皇帝能够更好地统治国家。
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历史进程。
秦汉皇室后宫制度研究
秦汉皇室后宫制度研究在古代中国,后宫是皇帝的私人领地,是一个既神秘又令人向往的世界。
后宫中的女性无论地位高低,都处于皇家权力的掌控之下。
秦汉皇室的后宫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秦汉后宫的历史背景秦代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天下的贵族妇女聚集于咸阳,成立了宫阙,标志着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后宫的时代。
承继秦人制度的西汉,设后宫宫闱,规定嫔妃、贵人、美人等宫府各级名称和等级,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后宫制度。
东汉时期,填补废黜新野之后在宫中畑中栽种了大量的桑树,畑中栽桑成了被明文规定的制度。
至此,秦汉后宫制度被推向了逐渐完善、衍生繁荣的历史进程。
二、秦汉后宫制度的区别与相似点1.制度区别秦汉后宫制度的最大区别在于,秦朝尚且没有一个权威的制度来规范后宫的管理,而汉宫则计划精细、标准化,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比如入宫时期和封宫级别等,都有细节规定。
此外,汉宫中的权力分配也更加清晰,凤台贡女就是一个例子,她们在后宫中拥有较强的权力地位,并由皇帝亲自择定。
2.制度相似点秦汉后宫制度的相似点在于后宫妃嫔都是皇帝的私人领地,皇帝有权决定她们的生死,这是后宫权力结构的本质。
同时,两个朝代的宫女也享有相似的生活待遇,例如身着华美服装、食品、住所、医疗等。
三、后宫制度对社会的影响1.妇女地位的倒退由于后宫制度的存在,妇女的地位日益倒退。
后宫中的嫔妃平民出身,进入后宫后会接受教育和训练,得到统治者的优待和奖励。
而其他普通妇女则要遵循家规家纪,在家庭中被视为次等人物。
因此,后宫制度加剧了妇女地位的不平等。
2.皇权中心化的加强后宫制度对皇权中心化的加强产生了重要影响。
皇帝通过后宫女性的生育能力,加强自己的位置和稳定权力地位。
同时,皇帝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政治斗争。
如果皇帝有一位相对独立的贵人或妃嫔,他们可以成为一种制衡,缓解皇帝的压力。
四、女性角色的变化后宫制度的完善,让女性的生活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后宫嫔妃们大多是独身家族的女性,到了后宫也无法维持原有的家庭关系,只能希望成为皇帝的贵妃,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初中历史教案:《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探究》
初中历史教案:《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探究》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概述秦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王朝,其政治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将探究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从中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变革。
二、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央集权:秦朝实行了严密的中央集权,由君主掌握最高权力。
秦始皇嬴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守和县令等,确保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2.官僚制度:秦朝建立了完备的官僚机构,设立了宰相、丞相、御史大夫等各级官职,实行门阀世袭制,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官职。
这奠定了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法律制度:秦朝著名的法律是《秦律》和《秦令》,它们统一了天下的法律,例如消除了郡县之间的法律差异,执行统一的刑罚和赋税。
这种法律制度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统一的货币和文字: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和文字,推广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标准化的文字体系。
这使得各个地区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并且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三、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1.太初改制:汉高祖刘邦在太初年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消除了秦朝的苛政,恢复了封建制度,并且重建了君主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2.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了三公九卿制,设立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
这一制度持续了数百年,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郡国制:东汉时期,汉光武帝采用了郡国制,将中国划分为数十个郡县,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减少了中央集权的压力。
4.门阀世袭制的衰落:汉朝中后期,门阀世袭制逐渐瓦解,社会流动性增加,世族家族的权势减弱,这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
四、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响1.中央集权: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为后续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2.官僚体系:秦朝的官僚体系经过改造和发展,在汉朝进一步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政府组织的重要形式。
秦汉内廷制度
秦汉内廷制度
秦汉内廷制度是指秦朝和汉朝时期专门管理皇帝生活的机构和制度。
在秦汉时期,皇帝居住在宫殿内廷,由专门的内廷机构管理和负责。
秦朝设立了内廷官,负责管理皇帝的生活起居、服饰、膳食等事务。
内廷官分为不同的职务,如内仆射负责皇帝服饰,掌管衣物、冠服等;大厨镇负责烹饪;医官负责皇帝的健康等。
汉朝时期,内廷制度进一步完善。
设立了大内务府,统辖各种内廷事务。
大内务府下设多个官职,如内官负责皇帝的服饰、膳食,内监负责宫中工艺品的制作,内医官负责皇帝的健康等。
秦汉内廷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内廷制度发展到汉朝时,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成为后来封建王朝内廷制度的基础。
同时,内廷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宫廷文化的形成,对后世的宫廷制度和礼仪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帝国的管理制度范文
秦汉帝国的管理制度范文秦汉帝国的管理制度是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帝国的统一和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套管理制度在社会政治、行政管理、经济财政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覆盖,从而确保了帝国的运转和发展。
以下是对秦汉帝国管理制度的详细描述:一、社会政治制度1. 皇权集中制:秦汉帝国实行了绝对君主制,皇帝拥有法定的绝对权力,决定国家政策、人事任免、外交战争等大政方针,碾压诸侯势力,让帝国保持统一。
2. 爵位制度:秦汉帝国实行了严格的爵位制度,皇帝根据功绩和品行授予不同的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等,爵位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3. 丞相制:秦汉帝国设立丞相一职,担任帝国的第二号人物,负责处理朝政事务和辅佐皇帝,是帝国政府的核心机构。
二、行政管理制度1. 分封制:秦汉帝国实行了分封制,将国土划分为若干个郡县,每个郡县设立太守或郡守来管理,负责治安、征税、民生等各项事务。
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2. 校尉制:秦汉帝国设立了校尉制,由校尉治理军事、法律和秩序等事务,对辖区实行强力的监控和管理。
3. 郡县制:秦汉帝国采用了郡县制,郡县是帝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各郡县设立官员来管理,确保政府的有效管理。
三、经济财政制度1. 重农抑商政策:秦汉帝国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扶持农民,限制商业活动,控制经济发展的速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帝国的经济基础。
2. 徭役制度:秦汉帝国征发徭役作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通过征发劳动力和物品,支持帝国的军事和经济需要。
徭役制度对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但也帮助国家维持秩序和发展。
3. 均田制:秦汉帝国实施了均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徭役和税收提供了重要基础。
四、军事制度1. 御史台:秦汉帝国设立了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员和监督军队,确保军事力量的效能和纪律,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
2. 骑兵制度:秦汉帝国实行了重视骑兵的军事制度,骑兵部队在军事战略、侦查和运输上具有重要作用,增强了帝国的军事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论文秦汉皇帝制度学生姓名单志林序号 145学号 5021211126所属院系信息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5-1秦汉皇帝制度论文序号145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1班姓名:单志林学号:5021211126摘要: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制度。
围绕这个核心,建立起一套包含有一系列具体内容和措施的皇帝制度。
中国的皇帝制度创始于秦始皇,而健全与汉代。
近本文对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秦汉;皇帝制度;皇位继承;后妃制度;陵寝制度;一、秦汉皇帝制度的产生、发展研究.关于皇帝制度的产生,郝铁川《帝的观念的演变与皇帝制度的产生》(《历史教学》 1986年第5期)认为,“皇帝”的称号,是在商周至秦二干多年的社会变革对“上帝”偶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之后提出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打出了—统天下之后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的产物。
皇帝制度的确立,显示了以秦始皇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对建立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充满信心的非凡气度,是一个新生政权强有力的表现。
左言东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第四章第八节《统一的趋势与帝制运动》指出,战国时期各学派都主张未来的统一国家由集权的君主来进行统治,他们大肆宣扬三皇五帝等古代的圣王,即将出现的统一君主不过是三皇五帝的后继者罢了。
秦王政完成了统一大业,确定“皇帝”是统一国家君主的称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进入了以皇权为代表的君主专制时期。
关于皇帝制度的内容,王超认为,皇帝制度的内容大致应包括五个方面:(1)正名位;(2)明职分;(3)立太子;(4)建后宫;(5)兴礼乐等,皇帝是封建王朝的首脑,专制则是这首脑的神经中枢,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对传世珍宝。
(《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裁《学术月刊》 1980年第1期)。
关于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方面,韦庆远指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的权利是无限的。
通常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运用;对一切文武官员和勋贵人等的任免、赏罚、生杀予夺大权,也无不取决于皇帝,“天下大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①。
而且一般是通过宰相和百官行使权力,再使用自己的侍从、机要秘书机构来直接贯彻意图,有时越过宰相而径行处理具体政务,并以监察作为补充。
皇帝掌握全国社会和军政讯息的途径主要有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章)。
王超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行政、立法、司法、征伐、任官、征税无不毕综,中央一切政务的最高权力均属于皇帝 (《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裁《学术月刊》1980年l期)。
霍存福则认为,从制度上尤其是从政权运转程序上看,皇权最切要者有三项权力;最高和最后的决策权,最高执行监督权,体制设置行废权(《论皇帝行使权力的类型与皇权相权问题》,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2、3、4期)。
秦汉时期,是皇帝制度从初创到逐步完善的时期,韦庆远论述了这一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第一,神权被皇权进①《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步利用;第二,为维护皇帝的尊严,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第三,皇权是在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侵扰之后得以巩固的,它经历了与各方面政治势力的较量和斗争 (参见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章)。
关于皇权方面,苏俊良在《略论秦汉专制皇权的神化》 (《历史教学问题》1983年5期) —文中论述了秦汉皇权神化问题,他指出,秦汉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总结了历史经验,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法、阴阳家相结合的统治思想,采取了一系列神神化皇权的政治措施,第一是封禅泰山,第二是郊祀,第三是推德改制,使秦汉专制皇权—步步走上神秘化的道路,封建皇权的神化在当时和后世都造成了无穷的祸害。
朱子彦指出,后妃垂帘听政(或曰临朝称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皇权统治形式是封建专制主义与后宫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在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 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称制的现象。
她们手握国柄, 执掌朝政, 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垂帘听政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对封建王朝盛衰治乱产生一定影响。
女主摄政, 最早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宣太后摄政。
两汉四百余年历史母后临朝称制较为普遍。
西汉有吕、窦、傅、王等先后把持政权的母后, 东汉王朝, 皇帝大多短命夭亡, 因无子嗣, 皇统中断,皇太后临朝称制国更是频繁(《垂帘听政制度述论》学术月刊1998年第2期)朱子彦的新著《皇权的异化一垂帘听政》一书, 可说是其前期关于皇帝制度问题研究的深化和精细化, 弥补了其在《中国皇帝制度》研究中的某些不足, 也填补了史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李俊方在《两汉皇帝即位礼仪研究》(《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汉代最高统治者有“皇帝”、“天子”两个正式称号,而正式称号的获得通过即位礼仪来实现的。
这个问题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该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汉代最高统治者即位存在“皇帝即位”与“天子即位”的区别。
二、秦汉皇位继承制度研究.皇位继承是历代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政权能否保持连续性和能否稳定。
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完善和健全皇位继承制度。
秦汉时期,为了防范和消除在皇位继承上引发的祸乱,统治者采取过—些措施。
首先,制定预立太子的制度。
秦始皇没有预定太子,汉初一些大臣认为秦迅速覆亡的重要原因是“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所以自汉以后,皇帝在位时就先指定好自己的继承人,加强对太子进行文化知识和“治道”理论培养的同时,还给太子—定的从政实践的机会,让他熟悉政情,并使东宫官成为太子的助手,一旦太子即位,这套班子可以很快转化为新皇帝的重要亲信。
其次,铲除可能妨碍皇位继承的政治势力,尤其是对母后和后族预作防范,严禁擅权。
(参见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章)三、秦汉后妃制度研究.后妃制度是君主制时代帝王的婚姻家庭制度。
秦统一六国,在咸阳广筑宫室,收各国美人、钟鼓以充之,后宫规模扩大。
两汉魏晋南北朝则因袭秦的后宫制度,在了“世增淫费”的同时,又严格了嫡庶等级制度,逐渐建立起一套由皇后、妃嫔、女官等组成的,配合各种繁琐礼仪的,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参见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章)。
朱子彦《秦汉后宫制度述论》(《学术月刊》2000年第6 期)一文认为,后宫制度发轫于三代,秦汉大一统王朝建立,帝王后宫远远超过三代规模,形成一套由后、妃、女官、宫女等组成的配合各种宫规礼仪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
文中还论述了母仪天下的秦汉皇后制度、严禁后妃干政的防范措施及其局限。
郭佳在硕士学位论文《汉代后宫制度研究》一文中,对汉代后宫的后妃制度、皇后及妃妾名位制度、后宫礼仪制度、后宫的管理、后宫与皇族政权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吉林大学,2004)。
这一类的论文还有姚晓菡的《秦汉后宫制度及后妃概况述论》,文中主要论述了后妃体制的形成、发展和来源,以及后妃的生活和最后的命运。
(西北大学,2006)卞直甫《汉代后妃的历史作用》 (《历史教学》1990年第10期)认为,两汉后妃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对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后妃参政、论政和临朝称制,抚养和教育皇嗣及贵族子女,对皇帝的侍卫、安慰和谏诤作用等;另一方面,对社会具有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宫廷生活腐化耗费了大量财力,后妃间互相倾扎祸乱宫廷,外戚借后妃的裙带关系专横跋扈,东汉外戚专政给社会巨大的消极影响。
四、秦汉宫殿、陵寝制度研究.宫殿、陵寝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宫殿、陵寝制度是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
刘土获、马振智《秦国陵寝制度对西汉帝陵的影响》(《文博》1990年5期)对秦汉皇帝陵寝制度做了专门研究。
黄展岳在《秦汉陵寝》(《文物》第4期)一文中,分别考察了秦代陵寝(尤其是秦始皇)的陵墓、陵园、寝殿、(包括兵马俑在内的多种)陪葬坑、陪葬墓,西汉陵寝(帝陵)的陵墓、陵园、寝园、陵庙、陪葬坑、陪葬墓以及东汉帝陵的部分问题。
东汉时期是帝王陵寝制度的确定和固定阶段,并且,为了适应大土地所有制和庄园经济繁荣的需要又有了新的变革。
这就是:(1)上陵礼制的形成和确定;(2)陵园建筑、葬具、葬服和随葬品等都有了新的变化并独具特点;(3)是在豪强大族的丧葬礼制的基础上形成和确定起来的。
这一时期的陵园建筑增设了石殿、钟虡园省,而且还打破了西汉盛行的帝后同墓不同穴的葬制,出现帝后同穴而葬的现象。
(参见刘炜《东汉帝王陵寝制度》,《文博》 1986年第6 期)雷依群在《论西汉帝陵制度的几个问题》(《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6 期)一文中,对西汉帝陵的安排是严格遵守《周礼》的规定实行“公墓”制与“昭穆”制的看法提出异议,认为西汉帝陵没有实行“公墓”制,也没有实行“昭穆”制度。
黄展岳在《西汉陵墓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文物》2005年第4期),一文中针对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即认为西汉帝陵的陵位是遵循昭穆制度安排的,所谓“便房”是指湊木外侧的回廊,似乎各地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列侯、地方官吏、豪强家族墓地都是按昭穆制度安排的,也都有“便房”设置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对秦汉时期的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方面还可以进行更多的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1]郝铁川. 帝的观念的演变与皇帝制度的产生[J], 历史教学, 1986,(5).[2]左言东.中国政治制度史[M],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四章第八节).[3]王超. 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J],学术月刊, 1980,(1).[4]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5[5]霍存福. 论皇帝行使权力的类型与皇权相权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2、3、4期).[6]苏俊良. 略论秦汉专制皇权的神化[J], 历史教学问题, 1983,(5).[7]李俊方. 两汉皇帝即位礼仪研究[J], 史学月刊, 2005,(2).[8]朱子彦. 秦汉后宫制度述论[J], 学术月刊, 2000,(6).[9]卞直甫. 汉代后妃的历史作用[J], 历史教学1990,(10).[10]郭佳. 汉代后宫制度研究[J], 吉林大学,2004.[11]姚晓菡. 秦汉后宫制度及后妃概况述论[J], 西北大学,2006.[12]朱子彦. 皇权的异化一垂帘听政[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9[13] 朱子彦.垂帘听制度述论[J], 学术月刊,1998,(2).[14]刘土获、马振智. 秦国陵寝制度对西汉帝陵的影响[J], 文博,1990,(5).[15]黄展岳. 秦汉陵寝[J], 文物,(4).[16]刘炜东. 汉帝王陵寝制度[J],文博,1986,(6 ).[17]雷依群. 论西汉帝陵制度的几个问题[J], 考古与文物,1998,(6).[18]黄展岳. 西汉陵墓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 文物,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