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一、问题导学“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特点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请回忆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填空,并结合课文注释初读《黄州快哉亭记》,说说你对“快哉”二字的理解:《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该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
《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该篇着重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所闻,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传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黄州快哉亭记》作者是苏辙,本篇情、景、事、理浑然一体,“快哉”二字意思为参考:爽快/自在/二、知识储备(一)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颍水之滨,故自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苏辙性格沉静,资禀敦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苏轼对苏辙文章风格的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苏辙作品集名为《栾城集》。
其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
(二)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此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乐观的处世态度。
(三)第二自然段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所列举四人史实:(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运用文中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黄州快哉亭记》。
(2)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文中的重要内容。
(3)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州快哉亭记》。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笔记。
(3)准备好合作学习的小组,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介绍苏轼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兴趣。
(2)学生朗读《黄州快哉亭记》,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黄州快哉亭记》,理解文中的内容和主题。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文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写作练习。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运用朗读、讨论、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背景。
2. 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运用朗读、讨论、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文中的描绘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通过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解读,深入理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黄州快哉亭记》全文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工具书。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乐等。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新部编版教师版
教师学科教案[20 -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学习重点:1 ------------- , --------------------------2 -----------------------------------------------------学习难点:宋代的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非常突出,学会如何去读懂和欣赏这一类文章,将作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课前导学】(一)介绍题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作者旨趣与性质桃花源记陶渊明纯记叙文--纯寓言岳阳楼记范仲淹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二)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
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
著有《栾城集》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简洁,加以父兄之薰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 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三)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直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若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三化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復此共勉的文字4丈章表面上丘映作着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卖际上也流露出彳也政治尖彥喲fl不平*二、检查预习【字音】沅(yudi)沔(mi * )子瞻(zhm )东西一舍(sh e )风开云阖(h e )变化倏(sh u)忽舟楫(j i)草木行(hcng )列皆可指数(sh u)睥(p i )睨(n i)骋(ch&ig)^(w u)飒(s a)然而风何与(y U)焉会(ku ci )计蓬户瓮(w e ng)牖(y du )濯(zhu o )长江之清流,揖(y i)西山之白云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eig)者三、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请概括各段大意。
黄州快哉亭记(教师版)(1)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编制:陈旭婉审核:连雪君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词、虚词、语句、文言句式);2、感受和体悟作者处于逆境中的豁达与乐观;3、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一、早读自读熟读全文,查阅工具书,落实字音;(落实优化方案中的字音部分)二、课前预习:学生结合课本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第一第二段的文意,落实下列的文言知识;给加框的字注释,明确划线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翻译下列句子: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翻译: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翻译: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三、课堂学习:1、知识学习:(1)了解本文文体“记”。
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然后归纳:“记”是一种形成于唐代、始于柳宗元的、用于记游且发表议论的文体。
(2)感知作者。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
字子由,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幼年与其兄苏轼从母读书,有才思。
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与其父苏洵、史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一生仕途坎坷,随着革新与保守派人物的交替上台执政。
苏辙为官也几起几落,到崇宁元年(1102),革新派又当权,苏辙再度被贬,于是他决意退职,回颍川居住,平日或静坐禅诵,或读书著述,如此达十年之久,政和二年(1112)卒,七十四岁。
苏辙一生的进退出处和政治态度,与其兄苏轼很相似。
在文学方面,虽然诗文作品很多,但成就不如苏轼。
其文多议论而少记叙,比较重视“养气”,所以文势奔放,笔力雄健,说理透辟。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文中的写景抒情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理解“快哉”的内涵以及对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意。
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黄州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出《黄州快哉亭记》。
展示快哉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作者简介介绍苏辙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12 写作背景讲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范读,强调读音和节奏。
21 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检查,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
3、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赏析文中的写景段落,体会其写景的特点和手法。
31 情感探究探讨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快哉”的含义。
32 主题升华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启示。
4、拓展延伸比较苏辙与苏轼兄弟俩在文学风格和人生态度上的异同。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快哉”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体会。
5、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重点内容,包括字词、句式、写作手法和主题等。
6、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快哉”的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教师版
黄州快哉亭记《黄州快哉亭记》作于被贬期间,那时作者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它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知识积累作者视窗温和淡泊的文人苏辙苏辙生性温和,性情沉稳,文风也因此与兄苏轼有很大不同。
他在文学艺术上提出了有名的“文气说”,认为不得不为之文,不得已而言之文,总是天下至文。
文是人气节的表现,气充于文之中,溢而为文,也总是好文章。
人可以通过养浩然之气来提高文章,而养气则须摆脱书本的局限,游历四方,开拓见闻,才能写出高瞻远瞩、博大精深、真挚自然的文章来。
这就是苏辙以气论文的观点,对于孟子的养气之说有极大发展。
苏辙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和诗歌方面,他的散文寓意深微,语言平淡,但也具有多样化的风格;他的诗歌高雅闲淡,有如崇山茂林,幽深难测,颇得当时著名诗人黄庭坚、秦观及后世大诗人陆游、杨慎的推崇,有一千七百余首留存于世。
苏轼、苏辙自幼生活、学习在一起,兄弟情深。
入仕途以后,虽各奔东西,也时常以文字寄情。
《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
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苏辙对兄长敬重有加,在文学上以兄为师。
而在生活上,苏辙却总是悉心照顾兄长。
苏轼在艰难的关头,都是靠苏辙经济上帮助渡过难关的。
在苏轼颠沛流离期间,一家妻小也是由苏辙安顿,而苏辙从无怨言,如此手足情,世间罕见。
苏辙幼年时体弱多病,曾得道人传道,苦练内功。
他精于道家,能做到清心寡欲,所以在道学上,苏轼则以弟弟为师。
苏轼、苏辙兄弟晚年双双被贬,历经坎坷之后,更觉亲情可贵,患难一生的亲兄弟定下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同葬一地的约定。
苏辙的文名虽不如苏轼,但其政治见解和文学创作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不失为一大家。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整体探究1.文章主旨是如何层层揭示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由“风”自然地引出了主旨的讨论:士处于世,该抱怎样的态度呢?作者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用排比句提出一反一正两种态度: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没有自得之乐,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愉快;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坦然自若,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不愉快。
接着就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后面一种态度作出肯定。
作者认为张梦得能如此,说明他内心有过人之处,并设想即使让他住在极其简陋的用蓬草编门、破瓮做窗的屋子里,他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事。
这既照应了前面的“何适而非快”,又为下文作铺垫。
“而况乎”两句夸张地表现了张梦得居住于此的快乐,可谓极尽耳目所能取得的乐趣来使自己畅快。
然后用“不然”两字反面说开去,进一步说明文章主旨。
2.文章开头起笔不凡,不落俗套。
自西陵至赤壁江流景象变化如何?其作用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个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认为楚王的雄风是庶人不得与共的,由此生发开去,指出风没有雌雄之分,而人有遇、不遇之别,因此,同样一阵风吹在楚王身上感到“快哉”,而吹在老百姓身上就感到忧伤了,这是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和风本身无关。
行文至此,自然地把话题引向了对文章主旨的讨论。
4.有人认为,古人在政治上遭遇打击后,转而寄情于山水是一种逃避行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赞同:寄情山水,看似洒脱旷达,实则内心郁郁。
他们眼中所见的山山水水,都带上了他们的感情色彩。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3)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3)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关注人生与社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抽象意境的把握;(3)苏轼思想内涵的深入剖析。
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及其文学地位;(2)概述《黄州快哉亭记》的背景及意义;(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2)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苏轼的写作风格;(3)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3)剖析苏轼的思想内涵,联系现实生活,启示学生。
5. 创意写作:(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创意写作: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的段落。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 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的段落。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 理解文中复杂的论证过程。
3. 感悟作者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僻字词,翻译重要段落。
3. 合作探讨:组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和朗读技巧,分析文中复杂的论证过程。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人生哲理,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论证方法。
3. 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淡泊名利、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的背景知识。
2. 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对作者人生态度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黄州快哉亭记》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 翻译并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3. 学生对文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课文。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3)理解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心态。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2. 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3. 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2. 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证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黄州快哉亭记》,勾画出生僻字词,查找其含义。
3. 讲解: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快哉亭”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六、课后作业:1. 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七、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
八、教学资源:1.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
2. 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
3.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注重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现景物的方法。
(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注重实践、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全文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现景物的方法。
3.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苏轼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全文,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成语和典故,解析文中的比喻和描绘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体会。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全文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 收集并整理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对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体会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的效果。
3. 单元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高二_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教师解析版
高二语文导学案(选修2)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课内检测:文言基础知识归纳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至于赤壁之下(古义:;今义:)(2)窃会计之余功(古义:;今义:)(3) 将何往而非病(古义:;今义:)(1) 至于,古义:到;今义:连词(2) 会计古义:征收钱粮等公务;今义:财务工作人员(3)病,古义:忧愁;今义:疾病2.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3)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4) 动心骇目(动,骇,使动用法,使……惊动,使……惊骇。
)(5) 西望武昌诸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6) 草木行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7)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动用法,使……跟从)(8) 蓬户瓮牖(一种解释: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作,用破瓮蓬作,另一种解释:蓬瓮,名词作状语,用蓬草,用破瓮;户,牖,名词作动词,编门,做窗。
)3.将下列句子按特殊句式类型分类①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②快哉此风!③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④而自放山水之间。
⑤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⑥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⑦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⑧而风何与焉?⑨将何往而非病?⑩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1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12 有风飒然至者。
13将何适而非快?(1)胜,优美的;美景;承受;尽(2)适将何适而非快()1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2)适,往,去;安适、闲适(3)与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3)与,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和(4)以不以物伤性()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4)以,因为;用5.翻译句子(1)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一、教案简介《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在黄州游赏快哉亭时的所见所感。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领略苏轼散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黄州快哉亭记》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深入领会文章主旨,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
2.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四、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特殊词汇的解释和理解。
2.文章中一些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读。
3.对苏轼散文风格的把握和鉴赏。
五、教学准备1.教师讲义:《黄州快哉亭记》的译文和注释,以及相关的文学背景知识。
2.学生用书:《黄州快哉亭记》原文,以及相关的阅读材料。
3.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出《黄州快哉亭记》的背景和意义。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原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内容,解释文中的特殊词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苏轼的写作手法。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旨。
5.总结拓展: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苏轼的写作特色,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七、练习与作业1.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以及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练习答题:评估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3.作文作业:评价学生的作文,关注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黄州快哉亭记》的文化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1.1.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1.1.3 领会文中的寓意和哲理,提升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解读:《黄州快哉亭记》是苏轼在流放黄州期间所作,描绘了快哉亭的美景和作者的心境。
1.2.2 文化背景:介绍苏轼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平经历,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3 语言特点:分析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快哉”、“的变化”、“的比较”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寓意哲理。
2.1.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1.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来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信息。
2.2.3 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学习资料和提问。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黄州快哉亭记》的写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3.1.2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3.1.3 文化讲解:讲解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3.1.4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写作和表达,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文本解读:15分钟3.2.3 文化讲解:15分钟3.2.4 实践环节:2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讨论积极性。
4.1.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精美的语言和表达技巧;(3)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升语文素养;(3)学会从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出发,理解文本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2)理解并欣赏文本中的精彩语言和表达技巧。
难点:(1)分析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从时代背景出发,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黄州快哉亭记》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州快哉亭记》,感受文本的韵味;(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精美语言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2)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出发,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2. 分析并总结文本中的精美语言和表达技巧;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熟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文本中精美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苏轼人生态度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黄州快哉亭记》的文本副本,以及相关的苏轼生平背景资料;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进行课堂教学;3. 准备一些与文本相关的思考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思考。
学案 黄州快哉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2012.9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2)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3)动.心骇.目()()(4)西.望武昌诸山()(5)草木行列..()(6)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7)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8)将蓬.户瓮.牖()()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所(1)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2)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4)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魏公子列传》)()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2)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3)快哉此风!()(4)将何往而非病?()(5)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6)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览观江流之胜.胜:胜景,景观B.南北百里,东西一舍..一舍: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C.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指数:用手指点着数清数目D.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户:用蓬草盖的房子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①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②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⑤将蓬户瓮牖无所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七处点出“快”字,围绕“快哉”二字着墨,把叙事、写景、抒情与议论熔为一炉。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简案)教案教学设计《黄州快哉亭记》教案(简案)执教者:阳春市第一中学肖梦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山水游记,并且借优美景物的描写来抒发遭政治迫害却不悲观消沉,而是胸襟宽广,无往而不快乐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能真正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为了帮助了解课文,课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作好预习。
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重基础落实和能力培养。
五、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逐字逐句翻译文章,不懂的字词作好标志,上课时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资料,整合有关文体背景及作者苏辙的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块:预习与交流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
回顾2 回顾与发现:了解本文文体“记”。
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回顾、思考与概括3 预习与交流1:感知作者。
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与同学交流。
合作交流与积累4 预习与交流2:预习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难以理解的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完成。
小组无法解决的,大胆提出,交由全班共同完成。
合作交流与积累第二块:品味与鉴赏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检测与积累:①字词过关。
注重词类活用现象。
②文化积累。
了解文言文中“朔”“望”“既望”及“晦”的含义。
③句子翻译。
检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倒装句的译法。
思考、表达、积累2 整体感知:①“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帮助理解主旨)②理清文章脉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课题】《小石城山记》(粤教版教材《选修2》P6-9)【课型】本文属于散文阅读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多媒体教学【教时安排】3课时【教时重点】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时难点】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一、文学常识简介一)介绍题名(由题目引发的思考):1、说起黄州,你会想起什么?我们是否学过相关的文章?2、题目“黄州快哉亭记”,我们学过哪些也是以“记”为体裁的文章?3、“快哉”,是什么意思?解答:1、说起黄州,会想起赤壁,会想起苏轼,想起乌台诗案。
相关的文章有苏轼的《赤壁赋》。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寓言中寄寓着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等。
《黄州快哉亭记》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
3、快乐,痛快。
【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二)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简洁,加以父兄之薰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三)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
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二、整体感知(一)正字音,布置预习,课前朗读。
沅(yuán)沔(miǎn )子瞻(zhān )东西一舍(shè)风开云阖(hé)变化倏(shū)忽舟楫(jí)草木行(háng )列皆可指数(shǔ)睥(pì)睨(nì)骋(chěng)骛(wù)飒(sà)然而风何与(yù)焉会(kuài )计蓬户瓮(wèng)牖(yǒu )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二)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请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第二段: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
(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第三段: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第四段: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一)分析第一段。
江(长江)出(流出)西陵,始(开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开阔浩大不可阻挡),南(向南)合湘、沅,北(向北)合汉、沔,其势益张(更加阔大)。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水势浩荡),与海相若(差不多)。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黄州),即(靠近)其庐之西南为(建造)亭,以览观江流之胜(美景),而余兄子瞻名(命名)之曰“快哉”。
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答:江水。
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
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答:“奔放肆大”-----“其势益张” ----- “波流浸灌”眼界与心境:始宽--渐宽--全开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二)分析第二段。
盖(大概)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30里)。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通“合”,闭藏,消失。
)。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忽然),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观赏,赏玩)几席之上,举(抬)目而足(饱览,足够)。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排列成行,名词作动词),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一一指着数出来),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伺机争夺),周瑜、陆逊之所骋骛(纵横驰骋),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句式:状语后置)翻译:白天能看见船只出没在亭子前,夜里能听见鱼龙悲鸣于亭子下▲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
翻译:这就是亭子取名“快哉”的原因了。
1、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答:使人快意的江景。
前半讲地理——即空间,后半谈历史——即时间;前半的地理风景之中,又有远近、昼夜之别。
2、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答:(1)江山风物足以观赏。
(2)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三)分析第三段,并找出中心句。
昔楚襄王从(带领)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敞开)襟当(迎着)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差别),而人有遇(生得逢时,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
)不遇之变(不同)。
楚王之所以为乐(之所以觉得快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心中)不自得(不舒畅),将何往而非病(忧愁)?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本性),将何适(往)而非快?▲有风飒然至者(句式:定语后置)翻译:有飒然吹来的一阵风▲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翻译:楚王之所以觉得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伤,这就是因人而已,与风有什么相干呢?▲作者认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快乐的关键是:士生于世,使其中(心中)不自得(不舒畅),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中心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四)分析最后一段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病,忧愁。
),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
)会计(征收钱粮的公事)之余功(功劳之余,即剩余时间。
),而自放(放达游乐。
放,纵。
)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洗濯)长江之清流,揖(迎送,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西山之白云,穷(尽享)耳目之胜(美景)以自适(自我安乐,自求安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吹拂)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不能忍受的景象),乌(哪能,哪里)睹其为快也哉?▲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句式:倒装句)翻译:受清风的吹拂,明月的照射。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翻译:这些都是文人游子之所以引起悲哀痛苦而不堪忍受的景象。
▲此段引入张梦得的事例目的何在呢?借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第三课时三、合作探究1、第一、二段和第三、四段的写法差异又何在?答:前两段叙事写景;后两段缘景抒情。
2、本文共提到几个人?答:10人。
今人三:张梦得为亭;余兄子瞻名之;余作记。
古人七:曹、孙、周、陆之流风遗迹,称快世俗;楚王与宋玉之对话引出“快哉”,景差陪衬。
3、朗读全文,找出全文文眼。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 将何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文眼“快”)。
4、“快”在文中体现在那些方面呢?(1)景之“快”A、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B、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由此可见,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江山风物足以观赏,此为“快哉”原因之一;古人流风足以怀想,此为“快哉”原因之二。
(2)人之“快”A、“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B、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提问:第三段似乎岔出了本题,在本文中的作用何在?引出中心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遇不遇”乃“天命”,“自不自得”在“自已”。
提问:本文主旨与大家所学过的哪一篇文章中的名句相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3)情理之“快”“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5、从这些“快”字当中,你读出了苏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辙就是一个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笔下才有如此气势雄伟的美景,使情景理浑然一体,全文酣畅淋漓、境界高旷。
6、找出本文中的对句(1)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2)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3)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4)动心骇目。
(自对)(5)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6)烟消日出。
(自对)(7)流风遗迹。
(自对)(8)蓬户瓮牖。
(自对)(9)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
(10)连山绝壑,(自对)(11)长林古木。
(自对)(1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3)骚人思士。
(自对)四、本文特色1)文章风格雄放而雅致。
2)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3)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
4)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五、拓展练习1、文中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试略举四人为世人所乐道的故事?(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2)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
(3)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