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第四章表面活性剂](https://img.taocdn.com/s3/m/4affe47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c.png)
产生固-气/固-液界面吸附
液体表面依靠吸附于体系的溶质以降低自由能活 表面张力
产生液-气/液-液界面吸附
2021/1/12
10
液-液(气)吸附:
溶质分子在界面聚集或反聚集,导致溶液表面张 力的变化。
➢ 溶质浓度的增加导致表面张力的缓慢增加,如无 机电解质与水分子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 20溶21/1质/12 浓度的增加导致表面张力的缓慢降低,如11低
脂肪 单月 单棕 单硬 三硬 单油 三油 酸 桂酸 榈酸 脂酸 脂酸 酸 酸
性质: Spans20-40有一定水溶性,用作 O/W型乳化剂,随着脂肪酸链长的增加和脂 肪酸基团数量的增多,疏水性变大,
2021S/1/p12ans60以上用作W/O乳剂的乳化剂。酸、36
2.多元醇型
(2) 聚山梨酯:吐温[Tweens] 即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一、基本概念
界面表面分子收到的作用力和
内部分子受到的作用力和不同。
表面张力:微观上表面分子受到垂直指向液体 内部的合力,宏观上液体表面上任何部分单位 长度直线上的收缩力。
表面张力方向: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 并与液面的任何两部分分界线垂直。单位N/m。
2021/1/12
6
一、基本概念 表面自由能: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液面发生收缩,
产品有: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普朗尼 克 (Pluronic),。
202性1/1/1质2 :为淡黄色液体或固体;分子量
34
2.多元醇型
该类表面活性剂为疏水性脂肪酸与亲水性多元 醇如甘油、季戊四醇、失水山梨醇作用生成的 酯。
1
失水
2021/1/12
4 5
山梨醇
关于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作用分析
![关于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ee6978c77da26925c5b0f5.png)
关于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作用分析摘要:近几年来,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作用较多,已经在中药药剂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中药药剂学开发及研究过程中,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分类、定义,然后详细叙述其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作用。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中药;药剂学;应用;作用一般情况下,表面活性剂指的是能够迅速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根据这类物质的性质可将其分作阴离子与阳离子的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以及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
目前,表面活性剂已经在农业、工业、纺织业以及污染业等各个领域中应用,被人们俗称作工业味精。
此外,在中药药剂学研究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文重点分析例其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现详细综述如下:1.表面活性剂定义与分类表面活性剂指的是能够迅速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已经在农业、工业、纺织业以及污染业等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材料。
其分类有三种,第一种为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这类活性剂的乳化性极强,主要应用于生活中肥皂类产品的制作,其乳化作用稳定,因而促进肥皂类产品的稳定,在清洁皮肤方面效果较好,但易遭受酸性破坏且刺激性较强。
此外,这类活性剂还能制作为硫酸化物,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土耳其红油等。
第二,阳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其能够溶于与水,增容的作用极强。
第三,两性离子型的分子结构中包括了正电荷基团与负电荷基团,可使活性剂当中的阴阳离子充分结合。
第四,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则是良好的中药药剂配方之一[1]。
2.中药药剂学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近几年来,我国医学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医疗水平越来越进步,尤其是对于中药药剂学方面的研究,很多学者以及开始对表面活性剂特点给予重视,并将其特点应用于中药药剂研究与发明当中,取得极大的成功,也促使医学研究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根据上文中讲述表面活性剂分类可看出,阳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不但可以达到增容的效果,而且还具备了杀菌消毒、防腐等作用;而两性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则具备极强的去污消毒作用;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相对较少,且不易溶于血等,根据这些活性剂特点可充分证明其在中药药剂对的研究中具有积极作用,属于必不可缺的材料之一,现将其应用作用具体综述如下:2.1具有极强的增溶效果表面活性剂与水接触之后,能够与之充分融合,在中药药剂研究中若遇到难溶性的中药材,则可以借助表面活性剂来增加其溶解度,溶解之后的药材药液还能呈现出极强的澄明度,稳定性较高,且不会对中药材的功效造成破坏。
药剂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https://img.taocdn.com/s3/m/167cf78cd0d233d4b14e69e9.png)
(二)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都可能与 蛋白质结合。 蛋白质结合。 在碱性中,羧基解离, ①在碱性中,羧基解离, [蛋白质 -+[表面活性剂 +→电性结合; 蛋白质] 表面活性剂] 电性结合; 蛋白质 表面活性剂 在酸性中, 基解离, ②在酸性中,氨基解离, [蛋白质 ++[表面活性剂 -→电性结合。 蛋白质]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电性结合。 蛋白质 蛋白质构象中的次级键(盐键 氢键、疏水键)+ 盐键、 蛋白质构象中的次级键 盐键、氢键、疏水键 表面活性剂→盐键、氢键、疏水键破坏→ 表面活性剂→盐键、氢键、疏水键破坏→ 蛋白质 内部变成无秩序的疏松状态→破坏螺旋结构→ 内部变成无秩序的疏松状态→破坏螺旋结构→ 蛋 白质变性。 白质变性。
二、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应用
(一)乳化剂
HLB值在 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可作为 的表面活性剂可作为O/W型 值在 的表面活性剂可作为 型 乳化剂;HLB值在 值在3-8适用于 适用于W/O型乳化 乳化剂 值在 适用于 型乳化 剂。
25
(二)润湿剂
能起润湿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叫润湿剂。 能起润湿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叫润湿剂。 润湿剂最适HLB值通常为 -9。 值通常为7- 。 润湿剂最适 值通常为 常用的润湿剂有聚山梨酯类、 常用的润湿剂有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 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 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磷脂 伯洛沙姆。 类、伯洛沙姆。
10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甘油酯 蔗糖脂肪酸酯 脂肪酸山梨坦(司盘、 脂肪酸山梨坦(司盘、Span ) 聚山梨酯(吐温、 聚山梨酯(吐温、Tween)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泊洛沙姆、 聚氧丙烯共聚物( 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 ) 名为普流罗尼克( 商品 名为普流罗尼克(Pluronic) )
选矿药剂表面活性剂
![选矿药剂表面活性剂](https://img.taocdn.com/s3/m/0dce610bbd64783e09122b8b.png)
9.2.2 助磨剂的作用机理
9 选矿药剂
9.1 概 述
凡在选矿过程中,为提高该作业的效率而加入的化学添加剂,统称为选矿药剂。按选矿
过程,主要包括助磨剂、浮选药剂、助滤剂、表面改性剂等。
1925 年黄药和 1926 年黑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选矿工业的发展。随后氧化矿捕收剂及
胺类捕收剂的出现,使浮选处理矿石类型大大扩展,也促使浮选药剂品种逐年增多。20 世
择性。②复配药剂:利用药剂合理复配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提高各类选矿作业效率,是目
前药剂高效能、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③开发新型表面活性剂:研究新型聚合物表
面活性剂和特殊类型表面活性剂。④螫合药剂:开发能与金属发生螯合作用的药剂以提高选
择性。
9.2 助磨剂
研究和实践表明,在湿式或干式磨矿过程中添加化学药剂将对磨矿过程发生某些影响。
0.15
+45
0.0375
+25
TF-279 0.20
+65
油酸钠
0.0625
+68
0.25
+71
0.O875 +135
0.50
+52
0.125
+66
0.150
+54
有人研究了油酸在不同 pH 条件下对赤铁矿磨矿的影响,见表 9—3。由表中可明显看出
pH=8.7 时,磨矿效果提高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个 pH 值范围内形成的酸一皂络合物最
+2.3
+7.8
+9.0
+4.5
对凡口铅锌矿选厂矿石,广西冶金研究所进行了添加胺类表面活性剂的磨矿试验,结果
表明,磨矿效果随疏水基碳链不同而不同,碳链太短和太长都会使助磨效果下降,以癸胺的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bf25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6.png)
点降低
28
(二)有机添加剂
❖碳原子在12以下的脂肪醇 增溶量 ❖短链醇(C1-C12)破坏胶束形成 ❖极性有机物, CMC,抑制胶束形成
(三)水溶性高分子
❖对表面活性剂有吸附作用, CMC ❖但一旦胶束形成,增溶效果显著增强
❖ 表面张力是研究物质表面现象的最基本和最重 要的物理量之一,由于表面层分子与体相分子 周围环境不同。
❖ 对于单组分体系,来自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相中 的密度不同;对于多组分体系来自于界面层的 组成与任一相的组成不同
❖ 表面收缩的动力 ❖ 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实
际是分子间吸引力的一种量度,分子间吸引力 大者,表面张力高
35
3、可解离型表面活性剂
❖ 又称可控半衰期的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完成其 应用功能后,通过酸、碱、盐、热或光作用能 分解成非表面活性物质或转变成新表面活性化 合物的一类表面活性剂。
❖ 常见的是带有可解离基团的季铵盐。 ❖ 酸解型、碱解型、盐解型、热解型、光解型。 ❖ 易于生物降解;易分离除去;可使解离产物产
生新功能。
36Leabharlann 4、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M〉1000 ❖ 氧化乙烯-硅氧烷共聚物、乙烯亚胺共聚物、
乙烯基醚共聚物、烷基酚-甲醛缩合物-氧化乙 烯共聚物 ❖水溶性高分子物质 如:海藻酸钠、CMC-Na、 MC、PVP、聚乙烯醇 ❖ 起泡、乳化、增溶等应用 ❖ 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降低表面张力、增 溶、渗透能力较弱;乳化能力较强 ❖ 常用作保护胶体
23
二、亲油亲水平衡值
❖ HLB,从0 至 40 (一)定义 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HLB不同,性质不同(O/W,W/O) 计算HLB(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和性)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知识点梳理与总结、思维导图)(供本科期末考和349药学综合考研)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知识点梳理与总结、思维导图)(供本科期末考和349药学综合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d341880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4.png)
4表面活性剂表面现象与表面张力液体铺展一种液体,另一种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覆盖,液膜油脂性软膏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自发铺展,界面现象杨式方程//接触角减小,自由能下降//<90,浸润;=0,完全;>90,不;=180,完全不崩解剂吸附液—气,降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普通极性有机物>无机电解质固液:非极性优先吸附影响因素:比表面积、介质、pH、温度、溶质溶解度掩味;增溶促吸收;疗效下降表面活性剂明显下降亲水基:中间润湿强,末端去污强种类阴离子型去污、毒性较大高级脂肪酸盐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碱金属皂可溶,钠钾盐硬脂酸、月桂酸(O/W,HLB15-18,乳膏制备)多价金属不溶,钙镁盐W/O硬脂酸钙,片剂润滑,软膏有机胺O/W,硬脂酸三乙胺硬脂酸盐外用乳膏,固体制剂增溶月桂醇硫酸钠又称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SLS,HLB40,润湿,不可用于静注月桂醇硫酸镁润湿,乳化十二烷基富马酸钠磺酸盐牛黄胆酸钠,促吸收阳离子型季铵型,毒性大,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两性离子型磷脂类磷酸基团+季铵碱基——长烃链甘磷、鞘胺醇磷注射用乳化剂,制备脂质微粒球蛋白易溶于水,乳化强合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型、甜菜型非离子型性质稳定、毒性低、溶血作用小增溶、分散、乳化聚乙二醇型(PEG、聚氧乙烯型)聚乙二醇脂肪醇醚/烷基酚醚西土马哥1000、苄泽Brig、乳化剂OP、平平加O—2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CremophorEL)——紫杉醇增溶O/W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Solutol HS15)——HLB14-16,疏水性药物增溶(维生素K1注射液浓度达5%以上)O/W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普朗尼克Pluronic两端亲水、中间疏水/乳化、润湿、分散O/W,可静脉注射多元醇型脂肪酸+多元醇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Span20、40—— O/WSpan60——W/O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山梨酯Tweens溶血20>60>40>80O/W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弱,渗透性差乳化、分散强PEG嵌段共聚物性质表面张力影响效率——水表面张力降低20mN/m所需要表面活性剂浓度的负对数PC20,PC20升高,效率增大表面老化——取得恒定表面过剩浓度或稳定表面张力的时间与程度电解质、温度等能影响定向排列,从而影响老化形成胶束CMC接近CMC——球、类球>20%——圆柱、六角束状>10CMC——棒、板层(双分子层)CMC测定表面张力法、电导法、光散射法、燃料法、增溶法、荧光探针法影响胶束形成因素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疏水基原子数+,CMC-碳数相同,支疏水基原子个数+,CMC-碳数相同,支链>直链引入极性基团CMC+,越靠近中央CMC+亲水基聚氧乙烯链+,CMC+疏水基相同,离子型>非离子型约100倍种类碳数相同,支链>直链反离子缔合,CMC显著降低电解质离子型CMC显著降低非离子型疏水基盐溶CMC+,盐析CMC-H+浓度pH肥皂类pH-,CMC-强酸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 pH-,CMC-两性离子、聚乙二醇型表面活性剂pH-,CMC+醇大量乙醇CMC-碳原子多长链醇使CMC+温度非离子型温度+,水合作用减弱,CMC-离子型温度+,解离度+,缔合-,CMC+温度对溶解特性影响Kra 点离子型,温度下限对应CMCKra 高,亲油,低亲水昙点聚氧乙烯型氢键断裂、可逆现象泊洛沙姆188、108等常压下观察不到浊点HLB油水综合亲和力,1-40,HLB+,亲水性+亲油性取决于碳氢链长短不含疏水基聚乙二醇HLB20,无亲水基石蜡HLB0HLB=20*亲水基质量/(亲水基质量+亲油基质量)聚乙二醇和多元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聚乙二醇质量分数+多元醇质量分数)/5离子型HLB=7+亲水基HLB和-疏水基HLB和非离子型有加和性(HLB=HLBa.Wa+HLBb.Wb)/(Wa+Wb)毒性阳>阴>非两性<阳离子型溶血聚山梨酯毒:烷>芳>脂>吐应用增溶[15-18]增溶能力用最大增溶浓度MAC表示,>MAC变成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非离子型,吐温,卖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质同系物碳氢键⇧,CMC⇩,MAC⇧支链MA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溶极性有机物,碳氢键接近或大于极性有机物,MAC⇩⇩对烃类与极性有机物,非>阳>阴药物结构与性质同系物链长⇧,MAC⇩碳氢数相同,带环化合物,不饱和MAC>饱和多环化物相对分子量⇧MAC⇩极性大胶束栅栏层增溶,MAC更大添加剂无机盐使CMC⇩,MAC⇧栅栏层致密性⇧,MAC⇩,非离子型影响小添加烃类非极性有机化合物,栅栏层变大,极性有机物MAC⇧添加极性有机物,非极性烃MAC⇧温度离子型,温度⇧,极性与非极性物MAC⇧非离子型,影响与增溶质相关润湿[7-9]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3-8‖8-18]离子型——外用乳膏两性——口服乳剂非离子型——口服乳剂,部分注射乳助悬与分散形成水化膜,液固表面张力⇩颗粒间斥力⇧增加介质黏度起泡与消泡【1-3】阴——起泡阴合用醇,醇酰胺——起泡稳定消泡HLB1-3去污[13-15]消毒杀菌复配阴阳,阴非,阳非,阴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高表面活性,高浊点,高表面张力,用于洗涤润湿非阴>非阳以上内容整理于幕布文档。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剂学:表面活性剂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剂学:表面活性剂](https://img.taocdn.com/s3/m/629355a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c.png)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剂学:表面活性剂2017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剂学: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下面是店铺搜索整理的2017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剂学:表面活性剂,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店铺。
表面活性剂一、概述(一)表面活性剂概念及构造1.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同时具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且分别处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端,造成分子的不对称性,因此表面活性剂分子是一种既沁水又亲油的分子,具有两亲性,故亦称为两亲分子。
(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肥皂类:系高级脂肪酸的盐,如:硬脂酸钠、硬脂酸钙、三乙醇胺有机皂等。
均具有良好的乳化与分散性能,一般外用。
(2)硫酸化物主要是高级脂肪醇的硫酸酯类,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又称月桂醇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
乳化能力强,多外用作软膏乳化剂,也可作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
(3)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磺酸钠等。
广泛用于洗涤剂。
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如洁尔灭与新洁尔灭,此类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常作消毒剂用。
3.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卵磷脂:对热敏感,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去污; 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有杀菌能力。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脂肪酸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等,主要作W/O型乳剂辅助乳化剂。
(2)蔗糖脂肪酸酯:有不同规格(HLB值不同),HLB值高的作O/W 型乳剂的乳化剂。
(3)脂肪酸山梨坦:,商品名为司盘(Span),作W/O型乳剂的乳化剂,在O/W型配合吐温使用。
(4)聚山梨酯:。
商品名为吐温(Tween),吐温80常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剂,混悬剂的润湿剂等。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https://img.taocdn.com/s3/m/e81ec6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b.png)
选择能够降低药物氧化敏感性的 表面活性剂,如泊洛沙姆等。
04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 势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是药剂学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趋势 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正在不断探索和开发具有 优异性能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它们具 有更高的表面活性、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等 特点。
02
药剂学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增溶作用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性能。
详细描述
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 溶解性能。这对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物的稳定性以及提高药物的 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润湿作用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固体的接触角,使液体更好地润湿固体表面,从而提高固体 表面的润湿性能。
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的研究
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的研究也是药剂学表面活性剂的重要 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将不同类型和性质的表面活性剂进行 复配,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能和特定功能的表面活性剂体 系。
这种复配技术可以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稳定性、润 湿性、抗菌性等性能,从而扩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 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及毒理学研究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及毒理学研究是药剂学表面活性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表面活性剂在各 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毒理学性质和作用机制,可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潜在的毒副作用,为表面活 性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同时,也可以指导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改良,推动药剂学表面 活性剂的可持续发展。
物理药剂学 第四章 药物的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
![物理药剂学 第四章 药物的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https://img.taocdn.com/s3/m/b8b232ed6294dd88d0d26b6d.png)
§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天然、合成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
水溶性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保护胶体 水溶性高分子
高级脂肪酸盐
硫酸化物 阴离子 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 磺酸化物
1.碱金属皂 2.碱土金属皂 3.有机胺皂
两性离子: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脂肪酸甘油酯 多元醇型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蔗糖脂肪酸酯 2. 脂肪酸山梨坦(司盘) 3.聚山梨酯(吐温) 1.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2. 聚氧乙烯型 (1)聚氧乙烯脂肪酸酯(酯型) 通式:RCOOCH2(CH2OCH2)nCH2OH e.g.:卖泽, Myrij;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 (polyoxyl 40 stearate), O/W型乳化剂 (2)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醚型) 通式:RO(CH2CH2O)nH e.g.:苄泽, Brij;Brij 30与Brij 35是不同分 子量聚乙二醇与月桂醇的缩合物 西土马哥、平平加0、埃莫尔弗 这一类表面活性剂通常被用作O/W型乳化剂
一价金属皂(钾、钠皂)
性质:易溶于水,在PH9以上稳定,在 PH9以下则析出脂肪酸而失去表面活性; 多价金属离子可与其结合成不溶性肥皂; 电解质使之盐析;乳化能力(O∕W) 很强,刺激性较大。 应用:一般只作外用。 钾皂potassium soap :制备液状皂,外 用醑剂
二价或多价皂(铅、钙、铝皂)
聚氧乙烯型
2.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一、离子型表面活性
阴离子:高级脂肪酸盐、硫酸化物、 磺酸化物、胆盐 阳离子:季铵类化合物 两性离子型: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 菜碱型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高级脂肪酸盐 通式:(RCOO-)nMn+ e.g.:硬脂酸钠、钙、镁等 分类: 一价金属皂(钾、钠皂); 二价或多价皂(铅、钙、铝皂); 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性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破坏。 应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多供外用。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上用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上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0c4353312b3169a451a4e2.png)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上的应用随着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具有各种性能的表面活性剂陆续问世,使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有了较为迅猛的发展。
本文主要论述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药物合成及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1 表面活性剂做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药物制剂辅料,在传统剂型(如片剂、乳剂、液体制剂等)和新剂型(膜剂、脂质体、微球、泵片、滴丸、共沉物)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质,使其在各类药物中能够同时发挥润湿、乳化、增溶等作用。
1.1 在液体制剂中做增溶剂在药剂学中常遇到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要配成水溶液的问题,这时增加难溶物溶解度便成了关键,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之一是加入表面活性剂,使难溶药物加溶在胶束内,增大其溶解度。
增溶剂在药物制剂中有很多应用,可用于口服制剂、注射剂等。
内服制剂和注射剂所用的增溶剂大多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选择增溶剂时要慎重,先考虑有没有毒性,会不会引起红血球破坏而产生溶血作用,还要考虑增溶剂的性质是否稳定,要注意不能与主药发生化学反应。
有些增溶剂会降低杀菌剂的效力,有的还会使口服液制剂产生不良气味。
增溶剂可防止或减少药物氧化,增强生理活性。
1.2 在微乳做乳化剂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比例条件下形成的透明体系。
其乳滴的粒径约为10~100 nm。
近年来微乳在药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助表面活性剂在微乳中主要起三方面的作用:协助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增加界面流动性,减少微乳形成时的界面弯曲能,使微乳自发形成;调节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使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有较大的吸附。
1.3 在混悬剂中做助悬剂混悬剂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形式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它具有载药量大、防止药物氧化水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易吞咽等优点,是一种制备简单而应用广泛的药物剂型。
但作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混悬剂存在着离子聚集和沉降等问题。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上用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上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fee82c2cc58bd63086bd84.png)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上的应用随着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具有各种性能的表面活性剂陆续问世,使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有了较为迅猛的发展。
本文主要论述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药物合成及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1 表面活性剂做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药物制剂辅料,在传统剂型(如片剂、乳剂、液体制剂等)和新剂型(膜剂、脂质体、微球、泵片、滴丸、共沉物)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质,使其在各类药物中能够同时发挥润湿、乳化、增溶等作用。
1.1 在液体制剂中做增溶剂在药剂学中常遇到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要配成水溶液的问题,这时增加难溶物溶解度便成了关键,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之一是加入表面活性剂,使难溶药物加溶在胶束内,增大其溶解度。
增溶剂在药物制剂中有很多应用,可用于口服制剂、注射剂等。
内服制剂和注射剂所用的增溶剂大多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选择增溶剂时要慎重,先考虑有没有毒性,会不会引起红血球破坏而产生溶血作用,还要考虑增溶剂的性质是否稳定,要注意不能与主药发生化学反应。
有些增溶剂会降低杀菌剂的效力,有的还会使口服液制剂产生不良气味。
增溶剂可防止或减少药物氧化,增强生理活性。
1.2 在微乳做乳化剂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比例条件下形成的透明体系。
其乳滴的粒径约为10~100 nm。
近年来微乳在药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助表面活性剂在微乳中主要起三方面的作用:协助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增加界面流动性,减少微乳形成时的界面弯曲能,使微乳自发形成;调节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使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有较大的吸附。
1.3 在混悬剂中做助悬剂混悬剂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形式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它具有载药量大、防止药物氧化水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易吞咽等优点,是一种制备简单而应用广泛的药物剂型。
但作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混悬剂存在着离子聚集和沉降等问题。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https://img.taocdn.com/s3/m/7fb4d08d83d049649b6658a8.png)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一、概述表面活性剂的概念与结构特征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一定条件下的任何纯液体都具有表面张力,20℃时,水的表面张力72.8mN/m。
当溶剂中溶入溶质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因溶质的加入而发生变化,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大小因溶质不同而改变,如一些无机盐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一些低级醇则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下降,而肥皂和洗衣粉可使水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
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即为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此外,作为表面活性剂还应具有增溶、乳化、润湿、去污、杀菌、消泡和起泡等应用性质,这是与一般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区别。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由非极性烃链和一个以上的极性基团组成,烃链长度一般在8个碳原子以上,极性基团可以是解离的离子,也可以是不解离的亲水基团。
极性基团可以是羧酸及其盐、磺酸及其盐、硫酸酯及其可溶性盐、磷酸酯基、氨基或胺基及它们的盐,也可以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羧酸酯基等。
如肥皂是脂肪酸类(R-COO-)表面活性剂,其结构中的脂肪酸碳链(R-)为亲油基团,解离的脂肪酸根(COO-)为亲水基团。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根据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可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 离子表面活性剂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1)高级脂肪酸盐:系肥皂类,通式为(RCOO-)nMn+。
脂肪酸烃链R一般在C11~C17之间,以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较常见。
根据M的不同,又可分碱金属皂(一价皂)、碱土金属皂(二价皂)和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等。
它们均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但易被酸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等破坏,电解质可使之盐析。
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b75945e518964bcf847c58.png)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中医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药材资源丰富,典籍所载达5000种以上。
它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几千年来对保障人民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中药制剂中引进了许多现代科技。
表面活性剂应用于中药制剂里就是其中的一项。
这提高了中药品质、增强了疗效。
1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原理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作用主要有为润湿、乳化和增溶。
许多中药有效成分不仅在水中溶解度小,而且形成的溶液不稳定,药物成分容易沉淀,使人体无法充分吸收利用,因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可以使难溶的中药成分与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或是澄清溶液,从而提高疗效。
许多中药成分在水中饱和后仍达不到治疗所需的浓度。
这时还需利用表面活性剂进行增溶。
当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超过其临界胶束浓度后,过剩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会在水中形成胶束。
超出其饱和浓度的中药成分被包在胶束内部,进一步增加了中药的溶解度,满足治疗需求。
例如苦参碱、乌头总碱等生物碱与薄荷油等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远低于治疗所需的浓度。
加入诸如Tween类表面活性剂增溶后才能达到足够高的溶解度。
不同的Tween类表面活性剂对药物的增溶效果不同〔1〕。
Tween 20对薄荷油、茴香油、芥子油增溶效果良好,Tween 40适合于增溶八角茴香油中的茴香酚,Tween 80则用于桂皮油、丁香油、冬绿油等挥发油的增溶。
增溶剂还能改善中药注射剂的澄明度。
许多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一定时间后,少量不溶物析出,造成澄明度不合格。
加入1~2%的Tween 80作微量杂质的增溶剂,即可使澄明度合格。
2 应用于中药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品种表面活性剂要根据其功能选择具有适宜的HLB值的品种。
用作W/O型乳化剂时,其适宜的HLB值为3~6〔2〕;用作O/W型乳化剂时,其适宜的HLB值为8~18;用作增溶剂时,其适宜的HLB值为15~18。
根据各自的HLB值,确定适合用于中药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
石油开采常用化学药剂(两篇)
![石油开采常用化学药剂(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6d5e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2.png)
石油开采常用化学药剂(二)引言概述:石油开采过程中,化学药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增长生产能力以及改善石油品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油开采中常用的五类化学药剂,包括表面活性剂、酸化剂、聚合物、缓蚀剂和防水剂。
正文内容:一、表面活性剂(1)胺类表面活性剂:胺类表面活性剂在油井中应用广泛,能够在水和油之间形成胶体稳定剂。
这种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井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油井采收率。
(2)磺化剂:作为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磺化剂具有优异的乳化分散性能。
它们能够稳定石油乳液、减小油水界面张力、分离含水油井和调整油井性质,提高油井产能。
二、酸化剂(1)盐酸:盐酸是酸化剂中最常用的一种。
它能够溶解油井中的碳酸盐岩等不溶性物质,从而扩大油井孔隙,提高单井产量。
(2)硝酸:硝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能够溶解石油中的杂质和残留物。
硝酸在油井酸化处理中广泛应用,可有效清除油井堵塞物。
三、聚合物(1)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吸水性。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聚丙烯酰胺可用于改善水驱油井的流体性能,提高油井产能。
(2)聚合物驱油剂:聚合物驱油剂是一种高分子量大的聚合物,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相间摩擦力以及增加聚合物黏度的作用。
这些特性使得聚合物驱油剂可提高石油采收率,减少浪费。
四、缓蚀剂(1)有机磷酸盐缓蚀剂:有机磷酸盐缓蚀剂可形成稳定的金属膜,阻止金属腐蚀。
它们广泛用于防止铁和钢材料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腐蚀。
(2)氮基缓蚀剂:氮基缓蚀剂具有较强的缓蚀性能,可以保护金属设备免受腐蚀。
氮基缓蚀剂在石油开采中应用广泛,能够延长设备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五、防水剂(1)有机硅防水剂:有机硅防水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抗油性能。
它们能够渗透到油井表面形成硅酸胶体,防止水的进入,提高油井产能。
(2)矿物油防水剂:矿物油防水剂是一种非离子型防水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润湿性。
它们能够有效预防水进入油井,降低油井水合物含量,提高产能。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6b2ae704a1b0717fd5dda4.png)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摘要: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颇多,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到中药药剂学里,对于中药药剂学的开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详细的诠释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和分类,让人们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从而揭示出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中药;应用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在中药药剂学的研究上,很多医学学者开始注重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并把该特点应用到中药药剂的研究发明中,取得了很大的功效,进一步促进医学研究的完善发展。
上述的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可以看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仅能够具有增容作用,还能够具有消毒杀菌防腐的作用,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去污消毒的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毒性小,不易溶血的作用等等,这些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可以充分的证明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研究上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主要应用如下:一、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从由草药提取的不少有效成分,如丹参酮、大黄素、苦参碱以及挥发性成分如薄荷油、按叶油、鱼腥草素等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远低于治疗所需浓度。
使用增溶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最常用的主要是吐温类,尤其是吐温-80。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1、增溶挥发油:常见的单方制剂如鱼腥草注射液、石芭蒲注射液、鲜姜注射液、鸡矢藤注射液及复方制剂如解表注射液(麻黄、羌活、细辛、热可平注射液、北柴胡、鹅不食草等)都是用水蒸汽蒸馏法从药材中提取挥发油后,加入2%左右的吐温-80而制成。
对改善注射液的澄明度效果很好,对挥发油的增溶,亦可用于制备芳香水和药露。
不仅可加快操作,而且可提高挥发油的含量,无疑有利于增强药效。
2、增溶难溶或徽溶性中草药有效成分:如从乌头中提取的乌头总生物碱、蟾酥醇提取物中的脂溶性街体化合物、从曲莲中提取的雪胆素(四环三菇类苦味素甲、乙的混合物)、从假密环菌中分离得到的香豆素类成分、从补骨脂中提取出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各类化学成分均可通过吐温-80的增溶作用,而制成相应的澄明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食用色素 (2) 外用色素 只有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才可作为 内服液体制剂的着色剂。
① 天然色素
植物色素:红色如苏木、紫草根、茜草根、甜菜红、 胭脂红等;黄色如姜黄、葫萝卜素等;蓝色如松叶兰、 乌饭树叶等;绿色如叶绿酸铜钠盐;棕色如焦糖。 矿物色素:棕红色氧化铁。
使用浓度 (g/ml)
作用特点
防腐作用主要是靠未离解的分子,因此受pH的影响较大, 往往在酸性条件下PH=4时抑菌作用最强。吐温类能增加其 溶解度,但抑菌效果受到影响,需增大用量。此三种防腐剂 抑菌种类不同,往往联合应用。
④ 苯扎溴胺,又称新洁尔灭,为阳离子表面活 性剂。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芳香气,似 杏仁,味极苦。极易溶于水,溶于乙醇;性质稳 定,毒性低,可用于皮肤、器械消毒,常用浓度 为0.02~0.2%。 ⑤ 醋酸氯己定,又称醋酸洗必泰,本品为白色 至淡米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味;微溶于 水,溶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中,为广谱 杀菌剂,可用于皮肤、器械、包装材料消毒,用 量为0.02%~0.05%。 ⑥ 其他: 20% 的乙醇或 30% 以上甘油; 0.05% 薄菏 油或 0.01% 的桂皮醛, 0.01% ~ 0.05% 的桉叶油) 等具有一定防腐作用。
混悬剂 (>500nm) :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
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
内服液体制剂 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滴剂等。 外用液体制剂 皮肤用液体制剂:洗剂、搽剂等。 五官科:洗耳剂、滴鼻剂、含漱剂等。 直肠、阴道、尿道:灌肠剂、灌洗剂等。
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均相 非均相 口服 外用 澄明 分散均匀,浓度准确 口感适宜
② 合成色素
内服:苋菜红、柠檬黄、胭脂红、胭脂蓝、日落黄, 通常配成1%贮备液使用,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一,具 体使用量和使用范围见GB2760-8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 生标准》的着色剂项下。
防腐措施 1、防止环境、辅料污染:
① 加强制剂车间的环境卫生管理
② 加强操作人员个人卫生管理
③ 加强操作过程的卫生管理 ④严格控制辅料的质量
2、添加防腐剂:
① 防腐剂本身用量小,无毒性和刺激性,无特殊气味 ② 能溶解至防腐有效浓度
③ 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抗微生物性质稳定,贮存稳定,不
与制剂成分发生作用 ④ 能对大多数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3)增溶剂的加入顺序:
(4)增溶剂的用量:
用量不足或用量太多;
温度的影响; 增溶剂的用量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二)助溶剂 (hydrotropy agent)
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 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 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
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在助溶过程中加入 的第三种物质。
半极性溶剂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丙二醇(ε=32) C3H8O2;76.09
药用品为1,2-丙二醇,性质与甘油相似,但粘度、毒性和
刺激性均较甘油小,可作为内服及肌内注射液溶剂。
能与水、甘油、乙醇、丙酮、乙醚、氯仿混溶,但不能
与脂肪油混溶;
用作溶剂、润湿剂、保湿剂、防腐剂,一定浓度的丙二醇 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CH3-CH-CH2-OH OH
无刺激性
防腐能力
包装容器适宜,方便携带使用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选择溶剂的条件 1、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2、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
3、不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
4、毒性小、无刺激性、无臭味
溶剂分类
溶剂的介电常数系指将相反电荷在溶液 中分开的能力,反映溶剂分子极性大小
增溶剂(solubilizer) :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
增溶质(solubilizates):被增溶的物质。
增溶量: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
在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有些药物在溶剂中即使达到饱和 浓度,也满足不了临床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这时可加入 增溶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例如油溶性维生素、激素、抗 生素、生物碱、挥发油等。 例如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 能增加到50%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煤酚皂”溶液。
甜度比蔗糖大约300倍。常用量0.025%-0.05%。
本品甜味持久且不被人体吸收,不产生热能,所
以是糖尿病、肥胖病患者很好的低能量天然甜味 剂,但甜中带苦,故常与蔗糖或糖精钠合用。
③ 糖精钠
本品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 (1:1.5),
但水溶液不稳定,长时间放臵后甜味降低,在pH8时 较稳定。甜度为蔗糖的200-700倍,常用量0.03%, 常与单糖浆或甜菊苷合用,作咸味药物的矫味剂。
(五)矫味剂
1. 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蔗糖、甜菊苷 合成甜味剂:糖精钠、阿司帕坦 2. 芳香剂 3. 胶浆剂 4. 泡腾剂
① 蔗糖
是矫味的主要用品,常以单糖浆或果汁糖浆形式
应用,兼矫臭;应用时,常添加甘油、山梨醇、 甘露醇等多元醇,防止蔗糖结晶析出。
② 甜菊苷
源自植物甜叶菊,为微黄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半极性溶剂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分子量1000以下者为液体,常用PEG300-600。
理化性质稳定,不易水解破坏,有强亲水性,能与水、 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增加药物 的溶解度。能溶解许多水溶性的无机盐和水不溶性的有 机物,对一些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用作溶剂、助溶剂,水溶性软膏基质和栓剂基质,固体 分散体载体、包衣材料、滴丸基质、增塑剂、囊材等。
液体制剂
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学习目标
了解液体制剂的概念、应用特点、质量要求 掌握液体制剂的分类、制备方法 熟悉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第一节 概述
液体制剂:
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
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药物粒子分散度的大小影响其理化性质、稳定性、
介电常数: 极性溶剂 半极性溶剂 溶解无机盐、有机药物 溶解有机药物
非极性溶剂
溶解非极性药物
极性溶剂
H2O;18.02
水(ε=80)
甘油(ε=56) 二甲基亚砜(ε=45) C3H8O3;92.09 C2H6OS;78.13
水:有些药物在水中不稳定、易霉变,宜选用纯化水。 甘油:对硼酸、苯酚和鞣质的溶解度比水大。含甘油>30%, 防腐。 外用/内服。 常做保湿剂和防腐剂。
非极性溶剂
脂肪油(fatty oils)
为常用非极性溶剂,包括花生油、麻油、豆油、 棉籽油、茶油。
脂肪油能溶解油溶性药物如:激素、挥发油、游 离生物碱、和许多芳香族药物。
脂肪油容易氧化酸败,也易与碱性物质发生皂化 反应而影响制剂的质量。 多用于外用制剂,也可作为内服制剂的溶剂。
非极性溶剂
④ 阿司帕坦
也称蛋白糖,又称天冬甜精,化学名为天门冬酰苯
丙氨酸甲酯,为二肽类甜味剂。
本品甜度为蔗糖的150-200倍,而无后苦味,不致龋
齿,可以有效地降低热量,适用于糖尿病、肥胖症 患者。
2. 芳香剂
天然香料:包括植物中提取的芳香性挥发油及其制剂如 薄荷薄荷水和动物性香料如麝香等。 人造香料:又称调合香料,是由人工香料添加一定量的 溶剂调合而成的混合香料,如桔子香精等。 胶浆剂由于粘稠,能干扰味蕾的味觉而矫味,降低药物 的刺激性。加入甜味剂可增加矫味作用。
(三)潜溶剂 (cosolvent)
为了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应用混合溶 剂。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 溶解度与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 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 称为潜溶剂(cosolvent) 。
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等。
3. 胶浆剂
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琼脂、明胶等。
应用碳酸氢盐与有机酸(枸橼酸、酒石酸)混合后,遇 水产生的CO2溶于水呈酸性,能麻醉味蕾而矫味。常与甜 味剂、芳香剂配合使用,可得清凉佳味,对盐类的苦味、 涩味、咸味有所改善 。
4. 泡腾剂
(六)着色剂
着色剂又称色素,能改善制剂的外观颜色,用 来识别制剂品种。
二甲亚砜(DMSO):有较强吸湿性,有刺激性。可促进药物 透过皮肤和黏膜吸收。万能溶剂
半极性溶剂
乙醇(alcohol)
乙醇(ε=26) C2H5OH;46.07
CH3-CH2-OH
能与水、甘油、丙二醇、丙酮、氯仿、乙醚等溶 剂任意比例混合; 能溶解生物碱、苷类、挥发油、树脂、色素等; 20%以上的稀乙醇即有防腐作用,40%以上乙醇可 延缓某些药物的水解; 但乙醇有生理活性,易挥发,易燃烧; 在药剂制造中用作溶剂、防腐剂、消毒杀菌剂。
• 常用的增溶剂多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山梨坦和 聚山梨酯等。
O CH2OOCR
O
CH2OOCR
OH OH
OH
H(C2H4O)xO
O(C2H4O)yH O(C2H4O)zH
司盘(Span)
吐温( Tween)
影响增溶的因素
(1)增溶剂的种类:
(2)药物(增溶质)的性质:
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