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材施教
孔子的一生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尊为“圣人”,不仅为当时社会培养出一大批济世之才,而且孔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艺术。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并非孔子本人提出的,而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根据孔子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之上,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不同的方式施以教育。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孔子认为人的智力水平和性格是不同的,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师者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如果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忽视学生在智力、性格、志趣等方面的差异,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孔子非常重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他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随时跟学生谈话以了解其真实的想法,《论语·公冶长》中有言:“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
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孔子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性格分为三种类型: “狂者”、“中行”、“捐者”,即人有偏激、拘谨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庸三种不同性格;他能十分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卤莽。”
孔子正是在掌握了每个人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在“孝”这个问题上,孔子也是给了因人而异的讲解。子游问孝,子曰:“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大概是针对子游能养父母,但缺乏敬心的缺点提出的;对于子夏对“孝”的提问,子曰:“色难”,因为子夏大概虽能代替父母做事,有酒食让年长的父母先吃,但还不能做到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
以上都是孔子施行因材施教,实践个性化教育的有力证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肯定并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反对教学中以共性压抑个性的错误观点,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色彩,塑造高素质人才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孔子力图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张扬。近代,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我们也能看到因材施教的影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起点是个性,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个性向多方面、多角度发
展,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有效教学。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也是今天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性格特点、智力高低等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要做好“因材施教”,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性格、性别、智力差异,而且应该努力确保每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能够促进激发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增强教学的个性化色彩,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得以显现。“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教师应该避免用正式的评价工具去了解学生的个别特性,而是通过观察学生,搜集学生各种表现的资料,与家长交换意见等方式来全面地了解学生。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并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智力的教学材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这样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最后,为了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应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业。作业主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并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及学生表现出的智力
类型和特征。专题作业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过去所学知识并将他们运用于新学习任务的机会,体现了让学生用其不同的学习方式展示其不同智力强项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是培养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