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分子生物学_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原核基因组与真核基因组(prokaryotic genomes and eukaryotic genomes)

大小(size):原核生物的一般都比较小,且变化范围也不大(最大/最小约为20)。

真核生物的一般要比原核生物的大很多,且变化范围也很大(最大/最小可达8万)

⏹基因结构(gene structure: continuous coding sequences, split genes)

原核基因组:环状,较小;通常由单拷贝或低拷贝(low-copy)的DNA序列组成;基因排列紧密,较少非编码序列——“streamlined”

真核基因组:多线状;大小一般要比类核基因组大好几个数量级,且变化范围很大;有大量的非编码序列(重复序列、内含子等)

⏹非编码序列(non-coding sequences: repeated sequences, introns)

局部分布的重复序列(localized repeated sequences):串联式(tandem)的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ated sequences):重复单位的长度从几bp到几百bp,可重复几十万次或更多,常见于着丝粒、端粒和异染色质区域

散布的重复序列(dispersed repeated sequences):

短的散布式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s, SINEs):500 bp以下,可重复10^5次或更多,很多SINEs都是反转录转座子(retroposon);长的散布式重复序列(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s, LINEs):5 kb以上,可重复10^4次或更多,很多LINEs也是与反转录转座子相关的序列

内含子(intron):I 类(group I intron)、II 类(group II intron)、III 类(group III intron)、核mRNA内含子(nuclear mRNA intron),即剪接体内含子(spliceosomal intron)、核tRNA 内含子(nuclear tRNA intron)、古细菌内含子(archaebacterial intron)

⏹细胞器基因组(organelle genomes: mitochondrial genomes, chloroplast genomes)线粒体基因组:在不同类型的生物中变化很大

多细胞动物:细小、致密,没有或很少非编码序列

高等植物:复杂、不均一,比动物的大得多

原生动物、藻类、真菌:或偏向于动物型,或偏向于植物型,但又有其各自的独特之处

叶绿体基因组:

比较均一,85 ~ 292 kb(大部分都在120 ~ 160 kb之内)

2. 转录(transcription)

(1)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

原核生物:1种,全酶(holoenzyme)由核心酶与σ亚基组成,σ亚基的作用

真核生物:3种,由多个亚基组成

cis- 顺式、同一分子trans- 反式、不同分子

in vivo 体内、细胞内in vitro 体外、无细胞体系

in situ原位in silico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体系

sense strand有义链)= nontemplate strand

antisense strand(反义链)= template strand

(2)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cis-acting elements and trans-acting factors)

启动子(promoters)、增强子(enhancers)为顺式作用元件

原核启动子:-10 box (Pribnow box), -35 box

真核启动子:I类,II类,III类

RNA聚合酶I识别的启动子(I类启动子,class I promoters)

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II类启动子,class II promoters)

RNA聚合酶III识别的启动子(III类启动子,class III promoters)

增强子:较多在真核生物中存在;能增强转录的元件,但又不是启动子的一部分(无位置、

方向的限制),增强子常在启动子的上游,但也可以在基因内部(如内含子中)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为反式作用因子,真核基因的转录需反式作用因子

通用转录因子能使聚合酶结合到启动子上,形成预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包括形成开启的启动子复合物(open promoter complex),但只能导致基础水平的转录

通用转录因子:I类,II类,III类

II类因子:Polymerase II 转录所需的通用转录因子

II类预起始复合物:包含有RNA聚合酶II及6种通用转录因子:TFIIA、TFIIB、TFIID、TFIIE、TFIIF、TFIIH。TFIID在TFIIA的协助下,首先结合到TATA box,形成DA复合物,然后TFIIB再结合上去。

TFIIF协助Polymerase II结合到DNA链上(-34至+17区域)

TFIIHE、TFIIH结合到复合物体中,形成DABPolFEH预起始复合物

TFIID的结构及功能:TFIID本身是一个复合物,含1个TATA box结合蛋白(TATA box-binding protein, TBP)和8 ~ 10个TBP相联因子(TBP-associated factors, TAFs, or TAFIIs)TATA box结合蛋白(TBP):序列非常保守的一种蛋白质(约38 kD),包含180个氨基酸的羧基末端,该末端是TA TA box结合域(binding domain)、TBP 是马鞍形的,结合到DNA 双螺旋的小沟上,能使TA TA box弯曲80°

TBP相联因子(TAFIIs ):至少有8种,序列上也相当保守

主要功能:促进转录、与启动子的元件相互作用(起始子、下游元件)、与基因特异转录因子相互作用、TAFIIs中的TAFII250还有酶的功能,如作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TFIIA:在酵母中有2个亚基,在果蝇和人中有3个亚基;TFIIA可以看成是一种TAFII(与TBP结合,能稳定TFIID与启动子之间的结合);在体外体系中,TFIIA并非必不可少TFIIB:单亚基的因子(35 kD);能把TFIID与TFIIF/Pol II相连在一起,即是聚合酶II结合到预起始复合物所必需的;能与一些基因特异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促进转录

TFIIF的结构及功能:由2条多肽构成:RAP30与RAP70(RAP stands for RNA polymerase II-associated protein);RAP30与E. coli的 因子有一定的同源性,能使TFIIF结合到Pol II;FIIF与Pol II结合后,能减少聚合酶与DNA之间非特异的相互作用,引导聚合酶到已结合有TFIID、TFIIA和TFIIB的启动子上

TFIIE:有2个亚基(56 kD, 34 kD),每个亚基在TFIIE中都有2个拷贝(总分子量约为200 kD);能结合到DABPolF的复合体上,对转录有促进作用

TFIIH:最后一个结合到预起始复合物的通用转录因子,结构、功能均复杂

功能之一是使Pol II最大一个亚基的羧基末端域(CTD)磷酸化,即使Pol IIA变为Pol IIO,从而导致转录起始到转录延伸过渡;具有DNA解螺旋酶(helicase)的活性,这是聚合酶离开启动子往前转录(promoter clearance)所需的

I类因子(class I factors):Polymerase I 转录所需的通用转录因子

I类预起始复合物:RNA聚合酶I和2种通用转录因子(I类因子):SL1、UBF(上游结合因子,upstream-binding factor)

SL1

由TBP(TATA box结合蛋白)与3种TAFs(TAFIs,TBP相联因子)组成的复杂蛋白质SL1并不直接与启动子结合,但它能加强UBF与启动子的结合,促进预起始复合物的形成SL1还是rRNA基因转录的物种特异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UBF

由2条多肽构成(97 kD和94 kD),而97 kD的多肽即具UBF的活性

能与I类启动子的核心元件及UCE(上游控制元件)的位点结合,再与SL1一起,促进转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