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诊疗常规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2023)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2023)★★★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2023)简介: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中医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方法。
本文介绍了2023年的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疗法。
诊断: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
2. 观察病人肩膀的外观,包括肿胀、红肿、压痛等。
3. 进行肩关节活动测试,评估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程度。
4. 需要特殊检查的病人可以进行X光、MRI或超声波检查。
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治疗:-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开方,通常包括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药物。
- 常用药物包括桑枝、红花、川芎、地龙等。
2. 经络推拿治疗:- 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刺激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 包括推拿、拔罐、艾灸等方法。
3. 针灸治疗:- 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调节气血,缓解疼痛和炎症。
- 可以结合电针、艾灸等辅助手法。
4. 个体化调理:- 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增加营养物质,减少刺激性食物。
- 运动调理:进行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用力和损伤。
- 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惯,避免寒湿环境。
疗效评估:1. 跟踪疗效:定期复诊,观察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2. 根据病人的反馈和体检结果,调整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
3. 长期治疗:肩周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调整。
注意事项:1. 避免重复治疗: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但避免重复或过度治疗。
2. 注意不良反应:对于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3. 个体差异:每个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反应都有差异,需个体化调整方案。
经过综合治疗,绝大多数肩周炎患者可以得到明显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
但请注意,本方案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杂志, 2023, 10(1): 1-10.2. 王五, 赵六. 肩周炎中医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 20(2): 50-60.。
肩周炎诊疗规范(参考模板)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一、概述肘关节周围炎肩凝症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属于西医学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二、临床表现1、有肩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
2、肩部疼痛:初期常感肩部疼痛,疼痛可急性发作,多数呈慢性,常因天气变化和劳累后诱发。
后期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
3、功能障碍: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功能明显受限。
早期功能障碍多因疼痛所致,后期则因肩关节广泛粘连所致。
尤以外展、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三、检查1、压痛点:本病在肩关节周围可找到相应的压痛点。
2、肩关节的功能检查:先作主动活动,再作被动活动,以作比较。
3、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
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大节结处有密度增高的阴影、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等现象。
四、诊断要点根据发病年龄及典型症状,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肩关节平片检查一般无异常。
五、治疗治疗原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缓解疼痛。
1、推拿:肩井、肩髃、肩内陵、秉风、天宗、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及肩部阿是穴。
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2、针灸: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
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或采用平衡针疗法;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
每日取一定腧穴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3、艾灸:患者腰部艾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4、拔罐:辨证取穴,每穴5分钟,每日一次。
5、理疗:冲击波、超短波、场效应治疗仪。
六、疗效评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肩部疾病,简称肩周炎。
【临床表现】1.初期(疼痛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
多数患者呈慢性疼痛,有的患者仅感觉肩部不适,或有束缚感,个别患者急性发作。
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至三角肌的抵止点。
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
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
以后肩痛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甚,不敢患侧卧位。
2.中后期(粘连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
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的减少1/4~1/2;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肩关节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肩关节CT或MR1.血脂、抗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康复评定】1.疼痛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AS);2.肩关节活动度的评定;3.肌力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的评定。
【治疗方案】(1)关节活动度训练:摆臂运动、环形运动、爬墙运动、外旋运动、拉环运动等。
(2)关节松动治疗:松解关节粘连、增加软组织弹性、缓解肌肉痉挛。
针灸疗法;(3)推拿按摩治疗:通经活血、松解粘连,增加运动范围;(4)肌力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肉力量及肌肉的弹性;(5)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波或超声药物透入、激光、音频电疗法、激光疗法、磁疗法等。
(6)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盟、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7)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肩周炎诊疗方案

肩周炎诊疗方案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痛苦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相当于中医所谓的“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峻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痛苦,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消失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有用骨科学》其次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22年)。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稍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渐渐加重的肩部痛苦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痛苦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痛苦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痛苦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膀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痛苦加剧。
b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消失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痛苦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特别。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部皱褶消逝,肩周炎后期可消失严峻的骨质疏松转变,特殊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简单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 .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痛苦,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工轻度受限。
肩周炎中医诊疗指南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 、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情绪调节
定期检查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 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肩部健康的影 响。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肩部检查,以 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肩周炎等肩部疾病。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进行综合治疗。
03 肩周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中药治疗
总结词
中药治疗是肩周炎中医诊疗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内服和外敷中药来缓解疼痛和 促进炎症消退。
详细描述
内服中药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进行个性化配伍,常用的药物有祛风散寒、活血 化瘀、舒筋活络等功效的中草药。外敷中药则多采用具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的药膏或散剂,直接敷于患处,可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
病例一
患者李某,女,52岁,长期从事家务 劳动,主诉右肩疼痛,夜间尤甚,影 响睡眠。经检查,诊断为肩周炎。
病例二
患者张某,男,65岁,退休工人,有 长期吸烟史。主诉左肩疼痛,活动受 限,尤其在寒冷天气症状加重。经检 查,诊断为肩周炎。
诊疗经验分享
经验一
对于肩周炎患者,针灸治 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 局部血液循环。
详细描述
推拿治疗主要采用舒缓的按摩手法,如揉、捏、推、拿等,对肩部肌肉进行放松和舒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同时,通过被动运动手法,帮助关节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推拿治疗需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
04 肩周炎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久坐、 长时间使用电脑等,应适时调整姿势 ,缓解肩颈疲劳。
等症状。
气血瘀滞型
关节疼痛剧烈,夜间加 重,活动受限。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诊疗方案

肩周炎的诊疗方案肩周炎中医称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等,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劳损性炎症及粘连。
以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特点。
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
一: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会议制定的《运动创伤学》进行诊断。
症状常呈慢性发病,多数没有外伤史或者轻度外伤史。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区,有时可向前臂和肩胛区放射,没有感觉障碍。
因夜痛明显往往不能侧卧。
查体:肩及上肢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压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压痛最重,且在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时疼痛加重。
肩关节活动受限在早期主要限制内外旋,晚期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是外旋最明显。
肩周围肌肉萎缩。
因持续疼痛诱发血管反应性痉挛,导致上肢供血减少,上肢变冷,手部肿胀。
X线检查多无明显改变。
二中医治疗主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顽固的用小针刀治疗。
1、针灸治疗: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活血化瘀,滋补肝肾。
取手三阳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连电针,针用密波,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
针灸并用,局部灼热者单用针法。
处方:肩颙、坚贞、臂臑、曲池、外关。
方义:本方以患部取穴为主,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辅以远部,取曲池、外关,疏导阳明少阳经气,清化湿热。
随症加减: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前廉痛加合谷、列却。
肩髎、天宗穴可随证选取。
疗效评估:针灸治疗一般于受寒后急性发作者疗效较好,对于慢性疼痛或者陈旧性者疗效欠佳,疗程应当适当延长,必要时可以配合局部艾灸拔罐。
2、推拿治疗手法松解粘连: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
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2020年版)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70岁中老年人。
该疾病属于中医“肩痹”范畴,分别于1979 年及1996 年被WHO 列为针灸适宜病种。
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具有优势。
但目前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或片面临床报道进行诊疗,影响了针灸整体医疗水平。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1 临床表现:1.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
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
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1.2 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 ,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 个月。
2 专科检查:2.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肩部外观正常。
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2 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3 诊断依据:3.1 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3.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3.3 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4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 辩证分型:4.1 风寒湿痺型可见肩周重滞疼痛、酸胀不舒,夜间尤其明显,肩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
肩周炎的诊断金标准

肩周炎的诊断金标准
肩周炎的诊断金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肩部疼痛:患者通常会感到肩部深处的疼痛,特别是在夜间或活动时,疼痛可能加剧。
2. 活动受限:肩周炎患者的肩部活动度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等方向上。
3. 僵硬:患者可能会感到肩部僵硬,尤其是在早晨或久坐后。
4. 肌肉无力:随着病情的发展,肩周肌肉可能会逐渐萎缩,导致肌肉无力。
5. 压痛:在肩部周围按压时,可能会感到疼痛。
6. 病程:肩周炎通常是一个自限性疾病,病程通常在1-2年内自行缓解。
但是,如果病程过长或疼痛持续加重,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7. 年龄:肩周炎通常在40-60岁的人群中发病,但也可见于年轻人。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肩部组织的弹性会逐渐下降。
8. 诱发因素:肩周炎常常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外伤、过度使用肩部、不正确的姿势、颈椎病等。
了解这些诱发因素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9. 影像学检查: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肩部组织的结构和炎症程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肩周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
如果您有肩部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是肩周炎的一些诊断标准,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您有肩部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肩周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定义]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的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其临床表现为肩部弥漫性疼痛,日轻夜重,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本病简称“肩周炎”,属于中医“肩痹”、“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肉肌腱失于濡养,兼操劳伤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及关节等所致。
[临床表现]1.初期(疼痛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
多数患者呈慢性疼痛,有的患者仅感觉肩部不适,或有束缚感,个别患者急性发作。
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至三角肌的抵止点。
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
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
以后肩痛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甚,不敢患侧卧位。
2.中后期(粘连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
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的减少1/4~1/2;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体征及检查]1.初期(疼痛期):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特别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为显著。
肩部外观正常。
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冈上肌附着处、肩胛骨内上角等处。
2.中后期(粘连期):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减少1/4~1/2,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
压痛轻微或无压痛。
3.X线检查:患者上肢下垂位肩关节前后位平片与最大上举位照片对照,划出肩胛内轴线与肱骨干轴线夹角小于140°,作为肩周炎X线检查的客观指标。
[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肩周炎诊疗常规

肩周炎诊疗常规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或五十肩,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中医称为漏肩风。
从其名称可见这是一种发生在肩肱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影响该关节的活动(如冻结状),好发在五十上下的中老年人,多与感受风寒有关。
临床诊断并不很困难,但也时有误诊发生。
主诉:常见的典型主诉:“大夫,我手抬不起来了。
”一般这样的说法往往使医生一下想到肩周炎;常见的不典型主诉:“大夫,我肩膀疼。
”这样的话没有特异性,也不容易引起医生的注意,有时会因此而延误早期诊断,直到两三周后有了明显粘连才得出正确判断;误导型主诉:“大夫,我肩膀扭了筋了。
”这样的叙述往往使人向外伤方面考虑。
“大夫,我胳膊没劲”这样的话易被看作颈椎病,或无病呻吟。
“大夫,我手臂/胳膊肘疼。
”没有经验的医生如果只检查手臂肘就不会发现肩周炎。
病史:典型病史:不知道确切开始时间的肩部疼痛,多数自肩前开始,渐渐涉及后部和关节周围。
疼痛在夜间加重,会影响睡眠和姿势,疼痛还会妨碍患肢活动。
逐渐发展为手臂上举受限,但疼痛逐步减轻。
服用消炎止痛药效果不大好。
不典型病史:疼痛因用力不当或受风寒引起;疼痛自始至终不严重,一开始即表现为活动受限。
体征:常见体征:肩关节周围(上下前后)压痛;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肩肱连动试验阳性(外展手臂在小于90°时出现肩胛骨上移)。
易忽视的体征:胸大肌、背阔肌痉挛;阳明经穴敏感;颈椎退化表现。
易混淆的疾病:肩部肿瘤:多有疼痛入夜加重,局部叩痛;单纯头肌长头腱发炎;疼痛局限,肌腱可触及捻发音;肩峰下滑囊炎:痛点固定(肩峰下),过度上举疼痛;肩袖损伤:冈上肌压痛,外展引发疼痛治疗:1.理疗通过物理疗法可改善肩周围组织的炎症、粘连及疼痛,通常采用①微波:通过其较强的穿透力达到组织深部,从而增强血液循环消炎止痛。
通常功率为8—30 w。
②中频电疗:运用中频电疗原理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
③离子导人疗法:应用直流电导人各种中西药物作用于患处,以达到治疗目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2020年版)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70 岁中老年人。
该疾病属于中医“肩痹”范畴,分别于1979 年及1996 年被WHO列为针灸适宜病种。
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具有优势。
但目前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或片面临床报道进行诊疗,影响了针灸整体医疗水平。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1 临床表现:1.1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
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
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1.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2 专科检查:2.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肩部外观正常。
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3 诊断依据:3.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3.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3.3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 辩证分型:4.1风寒湿痺型可见肩周重滞疼痛、酸胀不舒,夜间尤其明显,肩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
4.2气血两虚型可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肩关节疼痛,劳累痛更加重,休息则减轻,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乏力。
肩周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周炎【概述】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好发于中老年人,广义的肩周炎应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袖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其腱鞘炎,喙突或喙肱韧带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多种疾患,狭义的肩周炎也就是所谓的冻结肩。
【临床表现】肩部疼痛多呈弥漫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疼痛时疼痛加重。
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诊断要点】1、症状(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漫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疼痛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2、体征:(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著。
(2)压痛:肱骨大结节、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喙突、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著。
【康复评定】1、疼痛评定。
2、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
【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一般予以静滴和或口服活血通络、消炎镇痛类药物;在肩周痛点部位进行局部封闭,可采用利多卡因加倍他米松等药物;中药可适当服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散寒祛温药对症治疗。
3、物理治疗(1) 针灸治疗:选取肩关节周围特定穴位及相关配穴,予以针刺、艾灸疗法。
(2)温热疗法:红外线、蜡疗等,用于慢性期。
(3)电疗法1)超短波疗法,两个电极对置于患肩,微热量,15min/次,1次/d,15-20次为1疗程。
2)调制中频电疗法:患肩前后对置,感觉阈,20min,每次1-2次/d,15-20次为1疗程。
(4)超声波疗法:于腰背部用接触移动法,声强1.0-1.5w/cm²,10-15min/次,1次/d,15-20次为1疗程。
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门诊综合治疗中心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
其主要症状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与运动功能障碍。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围,又称为“冻结肩”,“漏肩风”,常见于五,六十岁的老人,故又称“五十肩”。
认为多由风寒湿邪入侵肩部,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经筋作用失常而发生本病。
病因病机: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除急性损伤外,常有积累的慢性损伤因素存在。
虽然患者是以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症,但对就诊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发病情况,疼痛时间,部位,性质及生活习惯等。
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有两种,一是外伤,二是风寒湿的诱因。
引起肩关节剧痛,功能受限,甚至丧失的原因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导致出现周围组织出现异常改变,疼痛的保护性抑制,肩关节不运动,肌肉,韧带,关节囊,肌腱不收缩,舒张,牵拉,加之损伤后淤血水肿的形成,组织的痉挛,组织间隙的缩小,久之,淤血水肿的机化粘连。
此时,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之间不是随关节的运动相互支持配合完成某一个动作,而是相互约束和限制肩关节的运动,因此导致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诊查要点肩关节周围炎在临床上一般有粘连性关节囊炎,肩关节嵌压综合症,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撕裂等。
1.粘连性关节囊炎肩部慢性不适,疼痛,开始轻微,逐渐加重,夜间疼痛加重,甚至影响睡眠。
痛点不太固定,多在肩外后方,病程长,疼痛在半年以上。
在疼痛的基础上出现活动受限,因而晚于疼痛,在发病一年后最重,自动或被动活动皆受限,约持续2年而自行好转。
少数可突然发生,肩部疼痛严重。
检查:肩部运动受限明显,局部有压痛,但不局限,可有肌肉萎缩。
生化检查多为阴性。
X线片示,早期阴性,日久可示骨质疏松,偶有肩袖钙化。
2. 肩关节嵌压综合症发生年龄范围较广肩部疼痛开始发生于特殊运动姿势后,进而发展为活动即痛,上举过头时症状加重。
肱骨头前上方及二头肌腱近侧有压痛。
肩凝症(肩周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肩凝症(肩周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一、肩凝症(肩周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症(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周炎(ICD-10 编码:M75.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肩凝症(肩周炎)临床常见证候:(1)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型: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症(肩周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症,(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周炎(ICD-10 编码为:M75.001)。
2. 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片或MR;血、尿、便常规;小生化;传染病八项;新冠核酸;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常规、血沉、风湿三项、胸部CT等。
肩周炎规范化诊疗

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 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 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 肩周炎。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 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 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 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 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 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 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 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 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 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Brunnstrom分级 0分:关节无活动 1分:关节运动达正常活动范围1/4 2分:关节运动达正常活动范围1/2 3分:关节运动达正常活动范围3/4 4分:关节运动达正常活动范围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凝症(肩周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凝症(肩周炎)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肩周炎的定义、诊断、辨证及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肩周炎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定义2.1.1西医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简称肩周炎,系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征[1]。
多由急性、慢性或长期劳损所致。
因多发生在50岁左右,故称“五十肩”,因其主要特征为肩活动障碍,临床中又有“冻结肩”(Frozen shoulder)、“粘连性肩周炎”(Adhesive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之称[2]。
2.1.2中医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
因外伤劳损、气血不足及风寒湿邪等侵袭肩部,致使经络不通、经气不利,血脉不能濡养筋骨,筋脉拘急而痛,并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称为“肩痹”[3-4]。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肩凝症”等[4]。
3.诊断3.1病史引起肩周炎的病因尚不甚清楚,临床上发现与年龄、性别因素有关,该病多发于中年以后,5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女性高于男性[1,5, 6],右肩多于左肩,体力劳动者多见,且该病的发生多与慢性劳损有关,患者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病,亦可于外伤后引起。
Mcnab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7];而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等可增加罹患肩周炎的风险[7]。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长短不一,数月以至经年时间,炎症消退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3.2临床表现3.2.1 症状(1)疼痛:患者常以肩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夜间尤甚为主诉。
慢性起病者开始症状轻微,仅有肩部不适及钝痛,活动多时痛甚;少数患者可急性发病,疼痛严重,夜间更甚,影响睡眠甚至无法入睡,不敢患侧卧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周围炎的诊疗常规“肩周炎”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它并非是单一病因的疾患。
广义的肩周炎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袖破裂、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喙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等多种疾患。
狭义的“肩周炎”在国内习惯称“冻结肩”或“五十肩”。
] 急性期:又称冻结进行期(freez峋司phase)。
起病急、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司活动受限。
夜间疼痛加重难以人眠。
压痛范司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m司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以及肩三点即肩胛提司肌、大、小菱形肌在肩胛骨脊柱缘的附着点等蜀部位均可出现压痛。
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涸现。
关节镜观察可见滑膜充血,绒毛肥厚,0司殖,充填于关节间隙及肩盂下滑膜皱襞间蜘画关节腔狭窄、容量减少。
肱二头肌长头腱为涸血管翳覆盖。
急性期可持续2~3周。
咽急性期肌肉保护性痉挛造成的关节功能受,g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
肩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等动作均感困难。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出现萎缩o X线摄片偶可观察.到肩峰、大结节骨质稀疏,囊样变。
关节造影,腔内压力高,容量减少至5/u15m1(正常成人容量20,《30m1);肩胛·下肌下滑囊闭锁不显影,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充盈不全或闭锁。
关节镜检,盂肱关节囊纤维化,囊壁增厚,关节腔内粘连,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闭锁,关节容积缩小,腔内可见纤维条索及漂浮碎屑。
本期可持续数月乃至1年以上。
功能恢复期:盂肱关节腔\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以及肩胛下肌下滑囊的炎症逐渐吸收,血液供给恢复正常,滑膜逐渐恢复滑液分泌,粘连吸收,关节容积逐渐恢复正常。
在运动功能逐步恢复过程中,肌肉的血液供应及神经营养功能得到改善。
大多数患者肩关节功能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扒肌肉的萎缩需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正常。
急性期阶段疼痛剧烈,其治疗原则是止痛,解除肌肉痉挛。
应用三角巾悬吊制动,用镇静、止痛及肌肉松弛性药物。
也可以采用利多卡因和皮质激素的混悬液局部注射。
注射部位包括各压痛点及盂肱关节腔内。
疼痛十分剧烈还可做肩胛上神经封闭及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一定效果。
·冻结期阶段,剧烈疼痛已减轻,关节挛缩舶旨障碍加重。
治疗原则是在止痛条件下做适当的功能练习,防止关节挛缩加重。
在药物止痛,物理治疗及针灸的配合下做一些温和的被动和主动功能练习以及肩周肌肉的按Q。
弯腰、垂臂做前后、左右钟摆式的摆动运动有助于达到上述目的。
在疼痛基本缓解之后,则着重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强化关节功能的主动运动训练。
以物理治疗和体疗作为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
采用0.5%的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行肩关节囊内注射,试图剥离关节内的粘连,改善关节功能,但实际的临床效果有限。
作者曾对28例冻结肩用造影剂行肩关节液压扩张,观察结果显示,未能证实液压扩张能使肩胛下肌下滑囊膨胀,或使肩·盂下滑膜皱襞恢复容量。
当囊内液压增高时只能造成肩胛下肌下滑囊破裂或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的破裂,致使造影剂外溢。
冻结肩的挛缩期关节囊壁增厚,部分腔隙闭锁,液压往往难以达到松解粘连、扩张关节囊的目的。
而且冻结肩是肩部的多滑液囊炎,很重要的肩峰下滑囊和三角肌下滑囊也被累及,上述滑囊与盂肱关节腔不相通,液压对上述滑液囊不能起到扩张作用。
适用于无痛或疼痛已基本缓解的肩关节挛缩症患者。
在全身麻醉下,使肌肉得到充分松弛,由助手固定肩关节,术者以手托住患臂肘部,前、后、左、右稍作幌动,然后徐徐抬举上臂;后伸患臂,于矢状面进行手法松解,松解过程中可闻及粘连撕裂声,然后作外展、内收动作,行冠状面的松解,最后做内旋及外旋的轴向松解。
松解程度必须使患侧达到健侧相同的活动范围。
松解完毕,穿刺盂肱关节腔,一般可抽取5~10m1血性液,系剥离创面出血。
抽除积血,注入皮质激素和透明质酸酶,以防止粘连。
手法松解用力徐缓,忌用暴力,必须依次按矢状面、冠状面及轴向的顺序进行松解。
助手需稳定盂肱关节,在术者松解过程中以手支托肱骨头颈部,正确进行才能避免造成骨折等不必要的损伤。
适应证是冻结期患者,伴重度关节挛缩·及功能障碍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改善于可用手术方法剥离粘连,松解挛缩的关节囊。
·.1。
.入路一般采用肩前方三角肌、胸大肌间人路。
在盂肱关节前上方进入。
2.方法以手指钝性剥离三角肌下滑囊及肩峰下滑囊的粘连,切断喙肱韧带及喙肩韧带,探查冈上肌\肩胛下肌及肱二头肌长.头腱。
术中也应在关节囊,使其活动范围恢复到与健侧相同. 3.镜下松解术对于肩关节粘连冻结的患者,在麻醉下轻轻推拿活动之后,.置人关节镜,首先将关节腔内血肿进行冲洗,清理关节内剥脱的软骨和碎屑组织,然后进入肩峰下滑囊进行松解和清理。
手法松解术及手术松解术的术后处理:患臂采用中立位牵引3do 3d后开始作物理治疗,在三角巾悬吊下行钟摆式摆动运动之后按肩关节功能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增大活动范围及增强肌力的训练。
一般在术后3个月·以内肩关节活动范围可以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直视下用手法松解挛缩的一)手法治疗1.推拿手法慢性期可采用推拿手法,.患者正位,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拨动5。
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者手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
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弓I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主要是通过被动运动,使粘连松解,增进,活动范围。
2·.扳动手法对长期治疗无效,肩关节广泛粘连;肩部僵硬,在疼痛已经消失而运动没有恢复的患者可以运用扳动手法松解肩部粘连。
可在颈丛或全麻下;使肌肉放松,施行手法扳动。
方法是患者卧位,术者以一手握住。
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肩部,同时助手抵住肩胛骨,避免在手法扳动时肩胸肌性结合部的活动。
先使肱骨头慢慢内外旋转,然后再按下列步骤进行:’、’(1)前屈、外旋、上举:患者仰卧,肘关节伸直,?牵引的同时逐渐使肩前屈、外旋,;再使患肢上举过头o ·· - ···、,(2)外展、外旋、上举:患者仰卧,屈肘,先将上臂被动外展。
当达90后,再外旋、外展患肢i最后患肢上举过头,要求手指能触及对侧耳朵o ·, (3)后伸、内旋、摸背:患者取健侧卧位,术者站于患者背侧,。
逐渐使肩关节后伸、内旋,慢性屈肘使手指能触及对侧肩胛骨下角o ,手法扳动的范围由小到大,在扳动的过程中常能.听到粘连带被撕裂的声音,·经过反复多次的运作,直至肩关节达到正常活动范围。
操作中要轻柔,防止暴力活动而造成肩部骨折或脱位。
手法完毕后患者卧床休息,肩部外敷消瘀止痛药膏,并使上臂外展外旋到如。
平面,1/u2天局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应积极做肩关节的各向活动,尤其是要加强上臂的外展,外旋动作的锻炼o 、··(二)练功疗法患者在早晚作内旋、外旋、外展、环转上臂动作,反复锻炼,’锻炼时必须缓慢持久,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有损无益(图2-11)o ,‘’卜-·爬墙锻炼是让患者侧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画一··。
·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夕限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外展,上举度数o ·’:;;.I:可在屋柱上装一滑车,挂绳的一端系着患肢,患者以勘,j上肢向下牵拉另一端绳子,采帮助患侧关节的锻炼活动(图2-14)o ’.,(三)药物治疗。
1.内月艮药,甩蹇遏阻证:肩部串痛,,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肩关节活动不利,复感风寒之邪痛增,得温痛缓。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宜祛风散寒,通络宣痹,三痹汤、蠲痹汤加减。
,‘。
’·,鳖塑垂,外伤筋络,瘀血留著勺肩部肿胀,疼痛拒按;或按之有硬结,‘肩关节活动受限,动则痛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
,气血互虚证:,,肩部疫痛日久,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g眩;气短懒言,:Jb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臼j脉细弱或沉b:治宜补气养血,舒筋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
,’,—、 ^ ^、2.外用药·热敷散或坎离砂外用o ··、、, (四)其他疗法·,·,。
;;1.封闭疗法/蕴柄松龙局部注射有抑制决性反应,减少粘连的作用。
千般用强的松龙25。
:5岫S加1%普鲁卡因10血,每周1次,3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