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概述
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生长和健康造成威胁的病害和虫害。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二、森林病害防治措施
1.健康种子和苗木的选育和繁殖,确保森林起源的健康和免疫性。

2.加强对森林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诊断病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采用合理的林木配置和森林结构调整,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4.加强对森林病害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传播机制的研究,以便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5.合理施肥、灌溉和栽培管理,提高森林抗病能力。

6.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天敌和捕食性生物等,控制和防治森林病害。

三、森林虫害防治措施
1.森林虫害监测和预警,在虫害季节开展监测,及早发现虫害的蔓延情况。

2.采用森林间伐和人工标本树的建立,排除虫害的繁殖和传播源。

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和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虫害的发生。

4.运用化学防治方法,合理选用农药,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喷洒,确保防治效果和环境安全。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列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森林法:指规定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法律法规。

2.农药管理办法:指规范农药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农药的注册、使用和处置等方面的规定。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方法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方法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方法1防治技术1.1生物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会对树木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使林业生产面临较大的损失。

近年来,林业生产经济损失逐年上升,需要不断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减少病虫害可能造成的危害。

生物防治技术即通过生物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还能够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

较为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昆虫防治、微生物防治技术及益鸟防治技术。

昆虫防治是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对天敌昆虫加强保护,通过维持天敌数量以控制森林害虫;微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芽孢杆菌、球杆菌等细菌,白僵菌、红座菌等真菌防治病虫害,例如白僵菌可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益鸟防治技术是利用山雀、啄木鸟、灰喜鹊等某些鸟类以害虫为主食的特性,通过建立鸟巢等多种方式引进益鸟以防治害虫。

1.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可彻底杀害病虫害根源,有效控制大面积病虫害。

需要采取正确的农药喷洒措施以获取良好的防治效果。

较为常见的杀虫剂主要为爱福丁及锐劲特,杀菌剂主要为多菌灵及百菌清等,杀菌剂又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及内吸剂类型,需结合不同病原选择适宜的杀菌剂。

其中,铲除剂可直接杀死病原,而保护剂可有效保护植物机体,避免受到农药伤害;植物可以直接将内吸剂吸入体内,抑制病虫害。

此外,还可采取土壤消毒方式或植物消毒方式以保护植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化学物质内普遍存在大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污染植物及土壤,严重时还会滋生病虫害。

1.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通过机械方法来消除有害生物,包括捕杀、诱杀、阻隔、涂白及高温治理等。

在中国,阻隔及涂白技术较为常见。

阻隔是将塑料布或毒绳绑扎于林木上以隔离病虫害。

涂白技术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石灰粉和水,配制为白涂剂,再涂抹于树干上,涂白技术能够避免害虫在树干产卵,实现有虫防虫、无虫防病。

2防治方法2.1营林防治法在播种前,首先需要消除种子上存在的潛在病虫害,铲除病原。

合理使用圃地轮作方式,避免病虫害繁衍,也可以将适量有机肥施入到土壤当中。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森林病虫害是指危害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病害和虫害。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森林植物生长受限、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引发森林火灾等严重后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如天敌、寄生生物和病原微生物,以控制病虫害种群的增长和传播。

其中,引入外来天敌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生物防治措施。

通过引入具有捕食或寄生作用的外来天敌,如草地其他害虫的天敌蜘蛛和捕食蚜虫的寄生虫,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是采用人为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包括:1. 陷阱和诱捕:设置陷阱或诱捕器来吸引和捕捉病虫害。

陷阱可以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或其他诱导物质来吸引病虫害,将其困住或者杀死。

2. 摧毁虫巢:对于一些会筑巢或建巢的病虫害,如黄委夜蛾和蜜蜂,可以通过摧毁它们的巢穴来控制它们的数量。

3. 温室薄膜覆盖:对于小规模森林苗木的育苗工作,可以使用温室薄膜覆盖来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三、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是指使用农药或杀虫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这是一种常见和广泛采用的防治方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程度和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 控制农药使用量:合理计算农药的使用量,避免过量施用,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3. 定期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农药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四、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是通过育种和遗传改良的方式,培育出对某些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从根源上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品种的生长性状、抗病虫害能力以及适应性等因素,以确保培育出的品种具有理想的综合抗性能力。

总结起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等。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生长和发展造成危害的病菌和虫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存和木材的质量。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1. 预防措施:做好森林的草灌木和垃圾的清理工作,保持林间的通风和日照条件,及时修剪和修整林木,提高林木的抗病虫能力。

2. 良种育苗:通过选育优质的树种和培育抗病虫品种,提高林木的抵抗力。

加强育苗管理,提供良好的育苗环境,注意病虫害的检查和防治,并加强对育苗过程中的传染病和传染虫害的监控。

3. 森林消毒:采用高温蒸汽、红外线、臭氧、辐射等物理方法对苗床、苗圃、育苗箱具等消毒设备进行消毒,杀死病菌和虫卵,防止病虫的传播和扩散。

4. 生物防治:利用好的天敌或天然对抗病菌和虫害的微生物,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使用寄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使用无毒的微生物来降低病菌的致病能力等。

5.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

化学药剂防治存在着环境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等问题,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并遵守药剂的安全用药规范。

7. 综合防治: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综合应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态防治等手段,结合具体的病虫害情况和环境条件,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与方法,结合科学管理和监测措施,不断优化调整,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492023.12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梁燕博(葫芦岛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000)森林病虫害严重影响森林的正常生长,一旦暴发大规模的病虫害,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稳定,阻碍动植物的生存发展。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对其进行防治,保证森林的生态环境稳定,促进生态平衡。

1 防治森林病虫害影响的有效举措1.1 科学培育种苗不同种类以及生命状态的植株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植株的生长环境稳定,活力旺盛,那么,就能很好抵抗病虫害的威胁,实现植物的正常生长。

但如果其本身生命力就比较弱,就很容易遭受病虫害威胁,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基于此,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从育苗着手,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品质优良,生命力旺盛的苗种。

在选苗阶段,首先要根据后期栽种的地域环境,针对其气候特征、土质环境等进行仔细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苗种进行栽培。

此外,确定苗种种类之后,要着重选择生命力旺盛的幼苗,从而提升生长存活率,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比如在干旱少水的地方就需要选择樟子松之类抗旱能力较强的树种,同时选择生命状态良好的苗种进行栽培,以提升后期生长成活率,达到维持生态环境稳定的目的。

另外,对于苗种的选择,还要对其进行检疫工作,选择健康良好的苗种,以保证栽种的苗种不存在病虫害等问题,更好地完成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后期植物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

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除了选择生命力旺盛的植株,进行科学的检疫工作,还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以保证苗种能够正常生长,预防病虫害发生。

1.2 建立完善的育苗培养机制人工林种植区域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是苗种自身以及植株身上携带的虫卵病菌等,这些病虫在植株生长过程中通过汲取植物营养慢慢发育,最后危害植株生长。

因此,在进行苗种选择之后,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苗种进行消菌杀毒工作,使苗种携带的各类病菌虫卵被消灭,从源头解决病虫害的问题。

同时,刚种下的苗种比较脆弱,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林区的环境为苗种建立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如为苗种生长提供适宜的湿度、温度、肥度,有效提升苗种的生长存活率,提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中树木及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病虫害问题。

为了防治森林病虫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管理措施。

1.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测:通过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规律,利用气象条件、害虫数量和病害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物理防治技术:利用物理力量,如利用圈栓、网罩等物理障离手段,有效阻断病虫害的传播和侵害,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3)生物控制技术:引入天敌或者栽培抗虫抗病品种等,借助其他生物的作用来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引入捕食性昆虫或昆虫寄生虫来控制某些害虫的数量。

(4)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利用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如利用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等。

这些生物防治剂一般具有环保、无污染性,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2. 林业病虫害管理措施(1)规范森林经营管理:科学制定森林经营规划,合理组织森林采伐、更新和抚育,保持森林健康,减少病虫害发生。

(2)提高森林环境质量:改善森林生境,增加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如改善林分结构、加强植物营养管理等。

(3)加强森林检查与防治:定期巡查和检测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4)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和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5)推广科学防治技术:通过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向林农群众推广科学防治技术,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和稳定。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06
案例分析与防治技术应用
实际森林病虫害的案例分析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 林病害,导致松树枯萎和死亡 。分析其传播途径和危害,讨
论防治措施。
松毛虫害
松毛虫是森林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对树木造成严重的损害。探讨 其生态习性、危害及防治手段。
森林病害
分析不同类型的森林病害,如叶部 病害、干部病害等,探讨其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保护与利用天敌昆虫
01
02
03
天敌昆虫种类
保护和利用森林中存在的 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寄 生蝇等。
天敌昆虫繁育
人工繁育天敌昆虫,进行 野外释放,控制害虫数量 。
生态平衡
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促进 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昆 虫的控害能力。
05
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基于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
生态系统服务
通过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 服务,包括自然天敌的繁 殖和栖息,提高森林的抗 病抗虫能力。
2023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目 录
• 森林病虫害的基本概述 • 森林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 •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 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 案例分析与防治技术应用
01
森林病虫害的基本概述
森林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森林病害
由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森林植物病理现象,如树木腐朽 、根腐病、叶斑病等。
生态修复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如微 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改善森林 生态环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
绿色发展
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等对
环境有害的防治方法。
科技创新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是指在林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昆虫等生物引起的林木疾病和虫害。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损害树木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影响生态环境,甚至引发森林火灾等灾害。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指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群数量和活动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生态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敌放虫、生物制剂防治等。

1. 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森林生物多样性,促进天敌种群多样性和稳定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通过合理开展造林、梳林、树种的多样性配置等措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2. 天敌放虫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是通过放风筝或采用飞虫自然释放技术,引入天敌昆虫、蜘蛛、蜘蛛网等对有害昆虫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3. 生物制剂防治生物制剂防治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细菌等对抗害生物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制剂有林木腐生真菌、林木细菌、林木线虫等。

将这些有益微生物加工成制剂,喷洒在林木上,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病虫害的作用。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改变环境条件、限制病虫害的传播和发展,达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物理防治的主要手段包括采用陷阱、防护屏障、温室覆盖等方法。

1. 采用陷阱设置陷阱是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可根据不同病虫害的习性和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陷阱类型,如光陷阱、性信息素陷阱、粘虫板等,以吸引和捕捉有害昆虫。

2. 防护屏障在林区建立防护屏障,是一种有效隔离病虫害传播的措施。

可以在林木周围布置防护网或设置隔离带,阻止有害昆虫的外来入侵,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扩散。

3. 温室覆盖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温室覆盖的方法控制林木病害的发生。

通过温室覆盖,可以有效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病虫害是对森林健康和发展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病虫害防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森林保护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病虫害问题。

I. 病害防治技术森林病害是指由真菌、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森林病害。

病害防治技术包括预防、监测和治理三个方面。

预防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和树种: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和品种,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保持环境卫生:森林管理者应定期清除病害源,包括感染的树木和枯木,以避免病害扩散。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监测方法-使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在森林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天敌、寄生物或天然病原体,控制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建立病害监测系统:通过建立病害监测网,在发现病害早期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在特定情况下,通过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控制病害。

然而,化学防治应慎重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机械防治:通过采用物理方法,如剪枝、刮皮、烧毁等,摧毁病害源,以控制病害的传播。

-土壤改良:通过改良土壤环境,提高植物的生长条件,增强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II. 昆虫害防治技术森林昆虫害是指森林中由昆虫引起的破坏性害虫。

为了控制昆虫害,需采取以下防治技术。

预防措施-选择抗虫品种和树种:选择对特定害虫具有较强抗性的树种和品种,以降低害虫发生的概率。

-调整植被结构:合理进行森林植被结构调整,避免单一树种连片种植,减少害虫的滋生环境。

监测方法-利用性信息物质诱捕:通过使用昆虫的性信息物质,如性信息素等,吸引害虫到特定区域,以便更好地进行监测和防治。

-大型监测设备:利用雷达、红外线摄像等技术,对害虫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害虫的分布和数量。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寄生植物等,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速度。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森林病虫害对我们的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帮助我们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

1. 合理森林经营管理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基础。

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多样性种植:推广森林多样性种植,减少单一树种的种植数量,增加不同树种的比例。

这样可以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提高森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 合理林分布局:根据森林地形、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需求,科学规划林分布局,合理调整森林结构。

这样可以优化森林生态环境,增强森林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防治技术的应用为了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和繁殖,合理运用防治技术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原体等对病虫害进行生物控制,降低它们的数量和繁殖能力。

例如,引进益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 化学防治:运用农药进行喷洒或熏蒸来控制病虫害。

但是,应合理使用农药,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监测和预警体系建立监测和预警体系对于及时发现和防治森林病虫害至关重要。

通过各种手段,如航空遥感、定点观测和虫情调查等,提前预测和发现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航空遥感技术: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大面积森林进行监测,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可以发现森林植被的变化和异常情况,从而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

- 定点观测和虫情调查:通过在重点森林区域设置观测点,定期进行观察和虫情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教育宣传和培训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是提高防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的意识和认知,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森林病虫害的严重性和防治方法,从而积极参与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的各种病害和虫害,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往往是森林管理和保护的重要问题。

有效的防治技术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林业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技术。

一、常见的林业病害和虫害1. 病害(1)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所致的病害,主要侵害松树,表现为树木枯死。

这种病害对松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问题。

(2)白粉病:主要侵害杉木,表现为叶片上有白粉状物质,导致叶片变黄脱落,严重影响杉木的生长和产量。

(3)锈病:侵害杉木、松木等多种树种,造成树木叶片出现红色或橙色的锈斑,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2. 虫害(1)松毛虫:是侵害松树的常见害虫,成虫和幼虫都会对树木造成破坏,导致叶片凋落和枯死。

(2)松树象:是松树的天敌,会在树干内部产卵,导致树木的生长受到阻碍,严重的话会导致树木死亡。

(3)杉木天蛾:主要侵害杉木,虫害严重时会导致树木大面积凋落,严重影响杉木的生长和可持续利用。

以上只是林业病虫害的常见类型之一,其他的病害和虫害还有很多。

针对这些病虫害,科研人员和林业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防治技术,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治技术。

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对抗病虫害,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技术环保无公害,是当前推广的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之一。

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比如引进天敌对抗松毛虫、松树象等害虫,以减轻害虫对林木的侵害程度。

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农药对抗病虫害,以达到控制病虫害数量和减少害虫对林木的危害。

化学防治技术具有速效性和广谱性的优点,能够迅速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但是也存在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问题,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并且要遵守相关的使用标准和规定。

3. 栽培管理技术栽培管理技术是通过调整林木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方式,改变树木的生长状况,以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手段防治森林中的病虫害。

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对森林生态系统和资源产生重大的破坏和损失,而且病虫害的防治也是森林经营、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是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介绍。

一、病虫害基本概念病虫害是指有害生物危害森林生态系统和资源的现象。

在森林中,病虫害是很常见的,它们经常危害到森林的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

森林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虫害和鼠害。

病害是指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森林树木的病害。

虫害是指由蛾、蝶、蚜虫、食叶虫等有害昆虫危害森林树木和林木种子的害虫。

鼠害是指由家鼠、野鼠、旋毛虫等有害小动物危害森林树木和林木种子的现象。

(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指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过程中,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健康管理。

通过对森林做好基本管理工作,保持森林生态的平衡和稳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优良树种的选择。

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提高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能。

3.合理经营管理。

科学地进行森林经营,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病虫害调查和监测工作。

定期对森林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

物理防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工捕捉或收集有害生物。

如有害昆虫,可以设置礼炮式捕虫器或用挡虫桥等方法进行捕捉或收集。

2.利用人工灭杀方法。

如用手或铲子打死或挖掘有害生物,或在树干上设置粘胶板等物质,把有害生物粘住进行灭杀。

(三)化学防治1.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杀草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2.化学物质防治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化学药剂必须具有明确的防治对象;药剂的使用必须遵守规范,防止对森林和环境造成污染。

1.利用昆虫、鸟类等天敌控制害虫种群。

2.利用病毒、菌、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对森林病害进行生物防治。

3.利用天然植物或人工引进的外来植物栽培一些具有生物控制功效的植物。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林业病虫害是指在林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的侵害而导致树木生理功能异常或者死亡的情况。

为了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提高林业产量,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1. 选择抗病虫品种:选择品种抗病虫是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通过选育或引进高抗性的树种品种,可以降低林木被病虫害侵害的风险。

2. 森林健康监测与预警:定期对林木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趋势和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保持林分的生态平衡:通过保持林分的生态平衡,增加树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可以采用人工疏伐、植物间契作等方法,调整林分的密度和结构,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4. 药剂防治:对于一些严重的病虫害,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使用药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浓度的控制,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天敌、寄生菌、寄生线虫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可以引入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数量;利用寄生菌和线虫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

6. 生态工程措施:通过修建护栽、林缘带、树冠遮蔽等工程措施,调整林分的环境条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保持林分的良好通风和阳光照射,提高树木的抗病虫能力。

7. 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将各种防治措施综合运用,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通过综合防治,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达到保护林木健康生长和提高林业产量的目的。

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药剂和破坏生态平衡。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林木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林木的抵抗力。

2.合理布局和密度控制:合理安排林分的密度和布局,避免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3.土壤改良和肥料施用:通过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养分供应和营养平衡,提高林木的生长能力和抵抗力。

4.剪伐病虫害林木:及时剪伐病虫害林木,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风险。

5.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加森林的生态功能,提高林木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二、植保技术防治除了预防为主的措施外,采用适当的植保技术也能够有效地防治林业病虫害。

常见的植保技术措施包括:1.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喷洒农药或杀虫剂的方式,对林木进行防治。

不过使用化学药剂应谨慎,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进行病虫害防治。

例如引进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或者利用能抑制病菌生长的微生物进行病菌的防治。

3.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例如利用粘胶纸或白色板块捕捉害虫,或使用陷阱捕捉害虫。

4.结构防治:通过改变林木的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修建栅栏,控制害虫进入林区。

三、加强监测和预警为了及时掌握病虫害的情况,能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需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监测和预警的措施包括:1.林木状况调查:定期对林木进行状况调查,了解其生长状况和是否存在病虫害。

2.害虫生物学观察:对害虫进行生物学观察,了解其生命周期、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

3.病害检测:对林木进行病害检测,及时发现并确定病虫害类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病虫害预警系统: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利用气象、环境等信息,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趋势,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从预防为主的原则出发,采取综合治理、植保技术防治、加强监测和预警等一系列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保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益。

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概述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的生长、发育和生态功能产生危害的病害和虫害的总称。

由于森林病虫害的存在,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森林病害防治措施1. 病原真菌的防控清理病株:及时清理感染病害的树木,避免病菌扩散。

剪除病部:发现病菌感染的树木,及时将病部剪除,减少病害扩散。

使用化学药剂:在感染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以控制病害的扩散。

2. 病害的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引入对病原真菌有捕食作用的天敌,如螨虫、菌生线虫等,来控制病害的扩散。

利用拮抗生物:利用其他微生物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如利用拮抗细菌、真菌等进行防治。

3. 预防措施森林保护措施: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保持森林的原生态,减少人为破坏。

减少人为移植:避免将病虫害携带到健康森林中。

森林虫害防治措施1. 化学防治采用杀虫剂喷洒:对于大规模发生的虫害,可以采用杀虫剂进行喷洒,以控制虫害的扩散。

对虫巢进行清除:发现虫巢时,及时进行清除,防止虫害进一步蔓延。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引入对害虫有捕食作用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鸟类等来控制虫害的发生。

利用杀虫菌:利用杀虫菌对害虫进行防治,如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3. 联防联控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虫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调控森林结构,降低虫害的发生。

防治效果评估定期检查:建立健全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评估防治效果。

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评估防治效果的好坏。

修订防治方案:根据防治效果评估的结果,适时修订防治方案,提高防治工作的效果。

结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维护森林的健康生长。

需要加强对防治效果的评估,不断改进防治方案,提高防治工作的效果。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森林病虫害是森林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森林的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研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入手,探讨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1.季节性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

春季是病虫害的易发期,特别是在春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会促使病虫害的大量孳生。

而在秋季气温下降和干燥的环境下,病虫害的发生会有所减少。

2.区域性分布: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病虫害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局部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存在着不同的病虫害问题。

针对不同地区的病虫害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多因素叠加: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植被和人为干扰等因素。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二、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天然生物因素来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技术。

通过引进对某种病虫害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或微生物,在森林中建立天敌库,调控病虫害的种群数量,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具有速效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对环境造成污染、对非靶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等缺点。

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需谨慎选择药剂,严格按照使用标准进行施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比如利用防护网、粘虫板、光陷阱等物理工具来阻断病虫的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4.培育抗性品种:通过培育抗病虫害的树种品种,提高森林植被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

5.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技术是指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手段,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不同防治方法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森林病虫害的目的。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的病害和虫害。

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以下将介绍针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1.保护天敌。

天敌是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如蜥蜴、蜘蛛、各类鸟类等。

保护它们可以增加天敌的数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2.引进外来生物。

可用外来物种对本地病虫害进行防治。

比如引进外来昆虫控制某些害虫。

3.调节土壤微生物。

通过调节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以抑制病原菌,减少土壤中有害生物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农药和杀菌剂。

化学防治具有速效性和强效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易产生残留。

化学药剂会在环境中产生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2.易产生抗药性。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害虫或病菌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化学防治失效。

3.对除目标生物外的其他生物也具有毒性。

三、机械防治1.翻耕。

将土壤翻番,可以减少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菌数量。

2.摇树器。

摇树器是针对果树上的害虫进行的,可以将果树上的害虫摇落。

3.捕捉器具。

通过设置捕捉器具,可以将某些病虫害或有害鸟类捕获或远离。

1.热处理。

让病虫害直接暴露于高温环境中,达到灭杀病虫害的目的。

3.电磁波处理。

利用电磁波对病虫害进行激光辐射,达到灭杀病虫害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同时,在进行防治时应注意不要破坏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病害和虫害。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一、生物防治技术1. 天敌引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扩散。

在松树林中引入松毛虫的天敌-松毛虫寄生蜂,可以有效降低松毛虫的种群密度。

2. 微生物防治:利用特定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利用烟草花叶病菌来防治松材线虫病,可以通过松材线虫与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和扩散。

3. 化学拮抗:利用化学物质与病原微生物或虫害之间进行拮抗,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在林区喷洒杀菌剂可以控制树木的真菌病害,避免大面积的疫情发生。

4. 病虫害土壤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土壤环境,增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活性,改变土壤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二、管理措施1. 引进抗病抗虫品种:通过引进抗病抗虫品种,提高森林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引入抗白粉病的欧洲黑杨,可以减轻杨树白粉病的危害。

2. 科学喷药:喷药是控制病虫害的常见方法,但需要科学使用。

根据各类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量感关系,科学确定喷药时间和剂量,避免喷洒过多或不足。

3. 农事措施:加强森林的修剪、清理、除草和疏伐,增加森林树冠和空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4. 生态调节: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增加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提高林地的生态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管理经验1. 定期监测:定期对林分进行病虫害监测,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林分间距和树种搭配:合理设置林分间距和树种搭配,增加树种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3. 综合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应用,提高防治效果。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森林从业人员的病虫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是指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由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及各种害虫侵害引起的疾病和害虫为害。

病虫害会给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甚至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我们将探讨一些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

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的、生物性的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主要包括利用天敌、寄生生物、病原微生物等对抗病虫害。

可以引入一些对林木有益的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或者利用一些具有致病性对特定害虫的病原微生物来进行防治。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比较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2. 保护性休闲法保护性休闲法是通过对林木的管理和保护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改善森林环境,提高林木的生长条件,增强林木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使森林的生态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还可以采取一些机械措施,如清除树皮上的虫蛀或利用各种物理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 农药防治技术农药防治技术是采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可以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阶段选择适当的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要注意,使用农药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标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还要定期对农药进行轮换使用,以防止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产生。

4. 农业耕作技术农业耕作技术是通过改善土壤和植被的管理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改良土壤,合理施肥,进行轮作、间作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采取植物间种植一些对某些害虫有驱避、诱杀作用的植物,以减少害虫的数量。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简单依赖单一的防治方法。

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措施来进行防治。

还需要不断开展科学研究,提出新的防治方法,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病虫害形势,保护好森林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摘要:森林病虫害可导致林木生长不良、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引起林木或整个树种的枯死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本文在介绍了森林病害的类型及病害发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类型成因防治技术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一、林木病害的类型
一是侵染型病害。

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

二是非侵染性病害。

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

三是衰退病。

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

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两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

二、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我国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害虫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病虫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

究其原因是: (一)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二)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三)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四)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由此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管理
(一)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各地必须坚持把
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从发展看,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

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国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做好检疫工作,防止病虫蔓延
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选用优良苗木。

苗木检疫是预防苗木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对种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

同时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根据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

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苗木栽定植前要予以检疫,清除苗木上可能携带的危险性害虫,剔除病、弱苗,喷涂保护剂,以确保定植后苗木能正常生长。

当需要从外地订购大量的种苗,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合格
证发放制度。

组织森防检疫员对出入木材、苗木严格依法按规定开展检疫检验工作,严令不得放行违规调运的木材出境、过境,力争从源头上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保证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要坚持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实施科学、综合治理首先要采取营林措施,以营造混交林为重点,解决单一树种问题。

其次是要从品种选择、育苗、造林、采伐、运输等林业生产环节对林业有害生物采取系统预防措施,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从根本有效地治理森林病虫害,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三是要及时清理无保留价值的林木,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对常灾区的疏林、迹地,不允许再造人工纯林,防止出现清理、危害、再清理、再危害的恶性循环。

(四)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
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

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

对待森林的病虫害我们要预防为主,并辅以有效的治理,生物治理则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如:
1.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2.昆虫病原真菌
在森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

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

3.昆虫病原病毒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昆虫生长调节剂
灭幼脲是我国当前防治森林害虫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有一定后效作用等特点,
因此已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农药之一。

5. 植物源农药
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

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要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

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要在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