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2 人教课标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难点: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原则

、重点:尝试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

二、方法与过程

、学生讨论,来分析学习生活中的解读现象;通过自主学习,提炼关键字词,尝试解读文学作品

、老师通过多媒体手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既要有创新又应尊重文学”品质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这就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比喻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说明文学作品的解读存在差异性。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究的内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我们回忆一下,在课上学习或课外阅读时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呢?

举例:李商隐的《锦瑟》可以是爱情诗,悼亡诗,自伤身世诗。

3、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从下面两个文学现象上寻找答案?

二、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产生的原因

、以《红楼梦》《常读常新人鱼公主》现象为例

() 鲁迅如是评价《红楼梦》的主题: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文学大师鲁迅的评述说明了什么?

明确: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

究其原因是不同的读者身份、心态、立场不同,所以才单对《红楼梦》的命意就有这么多种说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再来看毕淑敏读童话《海的女儿》时四十年的“释疑”过程

岁时,同情人鱼公主,读得“泪流满面”。

岁时,“情窦初开”,读出了爱情。

岁时,“做了妈妈”,读出了亲情。

岁时,“开始写小说”,读出安徒生写作的“随心所欲”,并且认为故事

结尾有点“画蛇添足”。

岁时,“心平气和”、“天眼洞开”,

悟出这是写“灵魂的故事”。

从毕淑敏次读《海的女儿》所得感想不尽相同,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关注

个哈姆雷特”。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造成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除了读者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明确:文学作品本身丰富多样,决定读者可以从多角度解读,这为个性化解读提供了可能。

2.总结: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对文学作品主题解

读的个性化

板书之一:

读者原因:差异性

作品原因:丰富多样性

三、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

我们现在弄清楚了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因。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在解读作品时可以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呢?

明确:不是。那么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关注一下下面这种现象。

当下,影视作品根据名著改编的越来越多。四大名著被搬上了荧屏。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的是编导们对原作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技巧的个性化解读。既然是对原作的个性化解读,自然就会带有编者的主观色彩、有所翻新。

1、讨论周星驰版《大话西游》和央视版《西游记》的改编现象

《西游记》有两大母题:一是揭示人性的自由本质和不得不接受约制的矛盾处境。二是指出人必须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才能得到最后的完善和取得成功。写于明代的《西游记》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在小说的主题上加大了“禁欲”思想的宣传,因此爱情主题就成为当下改编《西游记》的一方重地。那么年上映的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巅峰之作。

改编一:

周星驰版《大话西游》中孙悟空演绎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凄美爱情故事。

在《大话西游》中,孙悟空为情所动,他除了是一个身披金甲战衣,大战牛魔王的英雄之外,也是一个诉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摆在我面前......”的痴情种。

你对这一改编有何看法?赞同还是否定?

孙悟空是小说的灵魂人物。是正义的化身,英雄的代表。他赤胆忠心,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斩妖除魔,惩恶扬善。在原著里,作者没有太多的挖掘他的内心世界。这符合他吸天地之精华孕育而生的“石猴”本质。那么在《大话西游》里编者给孙悟空增添了更为复杂的情感世界。甚至为情所动,上演爱情“神话”。这种解读就背离了原著的主题。与吴承恩笔下的“悟空”截然相反,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这种改编更多的是为了娱乐大众,追求商业价值。曲解了经典。我们应该明确“改编不是篡改,戏说而不是胡说”。所以个性化解读的前提是尊重文本,立足文本,做到知人论世。

[明确]个性化解读原则之一:立足文本知人论世

同样写爱情,版央视《西游记》中《趣经女儿国》一段对唐僧的爱情萌动也做了初步尝试。

如何看待这一段改编?

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他冒险西行取得真经,成就了一番崇高而严肃的事情。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却没有这么高大。唐僧身上固然有对佛法的执着和坚定,但更多的是凡人的愚蠢和窝囊。他是非不分,看到妖精就乱施善心,常常因此冤枉悟空。面对妖精或是灾难时总是被吓得魂不附体,有难又总是往悟空身上推。但在央视版的《西游记》中,删去了唐僧窝囊之举,把他塑造成一个坚定执着的人。同时,在《趣经女儿国》这一节当中丰富了唐僧的内心情感,唐僧为女儿国国王的万般柔情所牵绊,却又不得不去完成唐王的使命,履行自己去西天取经的神圣职责,在进退维谷的境地里,他许下了女儿国国王一个来生的承诺。可以说电视剧中的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动情而未动心”,“身滞而意未改”,唐僧在红尘之水前留下凡心一瞥之后随即转身西行。

编者还原了唐僧作为肉体凡胎而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和人性的本真。这时控诉佛教思想对人性自由的禁锢。可以说在这个层面上,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第一母题:人性的自由本质和不得不接受约制的矛盾处境体现的更加鲜明。我们可以肯定,这样的改编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展开的合理想象,做到了推陈出新,有破有立。

[明确]个性化解读原则之二:合理想象,推陈出新

小结

我们应敢于大胆想像,表达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想像和思考,用自己的理解拓展作品的艺术空间,解读出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同时也应该注意文学作品解读的基本原则: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孙悟空永远不能和妖精谈情说爱,唐僧也不永远可能贪恋红尘。

总结来就是三句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

板书之三

立足文本知人论世

合理想象推陈出新

四、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初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