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2023年度
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2023年度1. 背景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是一项关键的研究,旨在评估社区在面对灾害时的抵御能力和应对能力。
本文档旨在提供对2023年度社区灾害脆弱性的分析结果,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应对方案提供依据。
2.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为了进行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1. 收集社区基本信息:我们调查了社区的人口统计数据、社会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情况等基本信息。
2. 灾害历史数据:我们收集了社区在过去几年里发生的不同类型的灾害事件的数据。
3. 脆弱性指标分析: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计算了社区的脆弱性指标,包括社区的物质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
4. 风险评估:结合社区的脆弱性指标和历史灾害数据,我们对2023年社区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评估。
3. 结果和发现根据我们的分析,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一些主要结果和发现:1. 社区的整体脆弱性水平:根据计算出的脆弱性指标,社区的整体脆弱性水平为中等水平。
这表明社区在面对灾害时具有一定的抵御和应对能力,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
2. 物质脆弱性:社区的物质脆弱性指标较高,主要源于基础设施的老化和缺乏维护。
改善基础设施的情况将有助于提高社区的物质脆弱性。
3. 经济脆弱性:社区的经济脆弱性指标相对较低,这表明社区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韧性,能够较快恢复和重建。
然而,提高社区的经济多样性和稳定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4. 社会脆弱性:社区的社会脆弱性指标表现一般。
社区的社会资本、社会联结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4. 政策建议基于我们的分析结果,我们向社区提供以下政策建议以提高2023年社区的灾害韧性:1. 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对社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以降低物质脆弱性。
2. 经济多样性和稳定性:鼓励社区发展多元化的经济产业,提高经济韧性和抵御能力。
3. 社会资本建设:加强社区内部与社区外部的社会联结,建立更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社会脆弱性的应对能力。
灾害脆弱性分析
实践案例:某地区地震灾害脆弱性分析、 某地区洪水灾害脆弱性分析等
人为灾害的脆弱性分析
A
B
C
D
灾害类型:战争、恐怖 袭击、人为事故等
影响因素: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环境等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综合分析等
应对措施:预防、预警、 应急响应、灾后重建等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案例
A
B
C
D
案例1:某地发生地震, 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
D
灾害类型:地震、洪水、 台风等
评估指标: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
评估方法: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综合评估等
评估结果:灾害影响程 度、应对措施建议等
灾害脆弱性综合评估方法
灾害脆弱性指数法:通过计算灾 害脆弱性指数,评估灾害对区域、 设施和人口的影响。
风险矩阵法:将灾害风险分为不 同等级,评估灾害对区域、设施 和人口的影响。
灾害脆弱性分析
目录
CONTENTS
01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 定义和意义
02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 方法
03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 实践
04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 挑战与未来发展
05 提高灾害脆弱性分 析的能力和水平
06 结论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定 义和意义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概念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定义:评估一个 地区或系统在面临灾害时所表现出 的脆弱性程度,包括自然和人为灾 害。
跨学科合作:需要与多个学科领 域的专家合作,共同应对灾害脆 弱性分析的挑战
政策制定与实施:需要根据分析 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并确保政 策的实施效果
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
01
02
03
04
提高灾害脆弱性分析 的能力和水平
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型
、
理 论 内涵 及 分 析 逻 辑
( )社 会 脆弱 性概 念 一
较 的 起 源 是 多 元 的 ,在 人 类 与 环 境 系统 相 互 作 用 和
相 互 影 响 下 会 产 生 不 同 的 灾 害 风 险 , 因 此 ,灾 害
或 群 体 受 灾 概 率 及 灾 后 恢 复 能 力 的 特 质 ,这 一 特
质 可 能 来 自居 住 的 自然 环 境 ,也 可 能 来 自于 个 人
风 险 有 不 同 的衡 量 尺 度 和 指 标 。 ④ 第三 种 是 “ 会 关 系 呈 现 论 ” 定 义 ,以 佩 社
或 群 体 所 处 的 社 会 情 境 , 因 此 ,威 斯 纳 等 学 者 将
思 想 战 线
22 第2 繁3誊№ 20 o3 0 年 期 8 .,1 V 1 2 2 lg
从 自然脆 弱性 到社会脆 弱性 : 灾害研究 的范式转型
周 利敏
摘 要 :社 会 脆 弱 性 存 在 着 四 种 典 型 的 定 义 : 分 别 是 “冲 击 论 ” “ 险 论 ”、 “ 会 关 系 、 风 社
脆 弱 性 分 为 物 理 脆 弱 性 、经 济 脆 弱 性 和 社 会 脆 弱 性 等 。 就 社 会 脆 弱 性 定 义 而 言 ,也 存 在 着 诸 ① 多 争 议 和 分 歧 , 目前 学 界 主 要 有 以下 几 种 典 型 定
义 :
第 一种 是
“ 击 论 ” 定 义 ,它是 指 灾 害对 冲
基金项 目:教 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青年基金 项 目 “ 灾害社会 工作介入机制及其组织策略” 阶段性 成果 (7 C 40 2) 0 J 80 0 ;国家社会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变危 机 管 理 的社 会 协 同 问题 研 究 ” 阶 段 性 成 果 (8 s 0 1 灾 o BH l) 作者简介 :周利敏 ,广州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社会 学 系副教授、博士 ( 东 广 州,50 0 ,复旦 大学社会 发展与公共 政策 学院博 广 10 6)
自然灾害风险与社会脆弱性分析
自然灾害风险与社会脆弱性分析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种现象,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和脆弱性的来源,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是必要的。
首先,自然灾害风险的评估是基于多个因素的。
其中,地理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之一。
例如,地处地震带的地区面临着更高的地震风险;位于低洼地带的城市则更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
气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暴雨、暴雪、干旱等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严重的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贡献。
过度开发土地和滥伐森林会加剧洪水和泥石流的发生频率;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增加了热带风暴和暴雨的风险。
其次,社会脆弱性是影响社区和个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的关键要素。
社会脆弱性可以被分为物质脆弱性和非物质脆弱性。
物质脆弱性主要指的是社区和个人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储备,包括房屋质量、道路和桥梁的健全性、供水和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等。
如果这些基础设施和资源无法承受自然灾害的压力,就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和影响。
非物质脆弱性则主要与社区和个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网络有关。
社区和个人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抵御自然灾害而恢复生计的能力。
缺乏经济资源的人们更难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后果。
此外,社会网络也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发挥重要作用。
有着强大社交网络和社区凝聚力的人们,在灾后更容易得到帮助和支持,从而更快地恢复正常。
在进行自然灾害风险与社会脆弱性分析时,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土地开发和工业化等人类活动不仅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还改变了社会脆弱性的结构。
例如,城市化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城市面临更大的自然灾害风险。
同时,人类活动也改变了社会脆弱性的分布,使一些地区的社群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和提高社会的抵御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划和建设标准,确保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能够承受自然灾害的冲击。
社会脆弱性_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第4 期 Jo u r n a l of N a n ji n g N o r m a l Un i v e r s i ty ( Soc i a l Sc i e n ce) N o . 4社会脆弱性: 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周利敏摘 要:社会脆弱性是指社会群体、组织或国家暴露在灾害冲击下潜在的受灾因素、受伤害程 度及应对能力的大小。
它有三个主要讨论面向,即脆弱性是一种灾前既存的条件、是灾害调适与 因应能力、是一个特定地点的灾害程度; 有两个基本研究命题,“灾害风险不平等命题”与“社会 分化命题”。
而将社会脆弱性评估模型具体化为空间整合模型、灾害周期模型、微观与宏观模型 及函数关系模型,目的在于能真正确认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和体现出预测的特质,真正了解灾害 中不同群体应对灾害风险能力的差异,真正为防灾与减灾规划提供有针对性建议。
然而,毋庸讳 言,这一研究范式也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结构式减灾”及难以量化等一些局限。
关键词:灾害; 灾害社会学; 自然脆弱性; 社会脆弱性中图分类号:C91 - 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4608(2012)04 - 0020 - 09 收稿日期:2012 - 01 - 2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 08BSH011)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07J C840002)作者简介:周利敏,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 510006ca t i o n C e nt e r ,后来改名为自然风险中心 N H C ) ,主张脆弱性评估不能局限于自然领域,还应扩展到 经济、政治与社会等领域,从而开启了跨学科、跨 领域的天然灾害综合评估研究,并以发明各种脆 弱性概念及相关风险分析而闻名于世②。
在这派学者的影响下,1988 年德州农机大学成立了减灾 与复原中心( Hazard R ed u c t i o n and Recovery C e n- ter)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南卡罗来纳大学设立了 一、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趋向安德鲁飓风、密西西比河水灾、加州电力危 机、“9 ·11 ”事件、卡特丽娜飓风和印度洋海啸 等灾难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尤其是 2005 年卡特 丽娜飓风袭击中美国政府救灾失败以来,西方灾害社会科学研究有了新的繁荣和发展,“社会 脆弱性”( soc i a l vu l n e r ab ili ty ) 也因此受到学者们 的高度重视而成为灾害研究的重要范式。
灾害脆弱性分析
灾害脆弱性分析灾害脆弱性分析是一种对灾害发生潜力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影响程度的评估方法。
通过对灾害脆弱性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对灾害脆弱性分析进行探讨。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脆弱性的概念、评估维度和影响因素等。
脆弱性是指系统面对外部冲击时,对冲击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相对滞后性。
脆弱性的评估维度主要包括物理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
物理脆弱性关注系统所面临的自然灾害的强度和频率,社会脆弱性关注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灾害影响的敏感性,经济脆弱性关注经济系统应对灾害的能力。
影响脆弱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制度因素等。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基于专家经验、案例研究和系统地理信息等,通过对脆弱性评估维度的描述和比较来评估系统的脆弱性。
定量分析主要通过建立脆弱性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和模型构建等,对系统的脆弱性进行量化评估。
定量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随着灾害脆弱性分析的不断深入,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灾害脆弱性分析可以为区域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灾害应急预警和防灾减灾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灾害脆弱性分析来评估城市抗震能力,指导新区域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方式。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灾害脆弱性分析来评估农作物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指导农业生产决策。
此外,灾害脆弱性分析还可以为国际间的合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跨国灾害风险管理中,各国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各自的脆弱性水平,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挑战。
例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可以利用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结果,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促进其减少灾害风险、增强灾害抵御能力。
总之,灾害脆弱性分析在防灾减灾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灾害脆弱性分析2篇
灾害脆弱性分析2篇第一篇:灾害脆弱性分析灾害脆弱性分析是对灾害影响下的社会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灾害风险的成因很多,例如气象条件、地形、土地利用、经济活动等,而脆弱性则是影响灾害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目的是识别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并为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支持。
1.概述灾害脆弱性是指在面临灾害风险时,社会系统能承受和适应的程度。
社会系统可以是城市、社区、企业等任何有组织形式的集体。
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可以识别社会系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以及适应和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
2.灾害脆弱性评估方法(1)定量方法定量方法通过量化指标或模型,来衡量社会系统的脆弱性。
这种方法可以很清晰地识别系统的脆弱性状况,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常用的指标包括社区的财富、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
在指标建立和模型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社会系统和不同种类的灾害。
(2)定性方法定性方法是通过专家评估和经验推理,来判断社会系统的脆弱性。
通过专家组的意见搜集、问卷调查、专家论证等途径,可以获得有关社会系统脆弱性的信息。
3.灾害脆弱性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社会系统脆弱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会对社会系统造成巨大影响,能力弱的社会系统更容易受到影响。
(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形成社会系统脆弱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人为活动,可能会影响资源配置和社会的稳定性。
4.灾害脆弱性应对面对灾害脆弱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综合性的措施。
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1)规划在灾害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灾害应对规划。
这个规划应该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社会系统和人为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2)资源投入在规划中明确资源投入的方式和方向,包括人力、物资和技术等投入。
需要尽量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
(3)加强整合在应对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资源、整合各种信息,尤其是在危机时刻保持决策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一、脆弱性概念及其界定脆弱性概念起源于对自然灾害问题的研究,随着脆弱性科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发展,有关脆弱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并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领域。
相关文献报道脆弱性概念主要有以下5种界定:①脆弱性是暴露于不利影响或遭受损害的可能性;②脆弱性是遭受不利影响损害或威胁的程度;③脆弱性是承受不利影响的能力;④脆弱性是一种概念的集合(包括:风险、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等);⑤脆弱性是由于系统对扰动的敏感性和缺乏抵抗力而造成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容易发生改变的一种属性。
由此可见,敏感性高、抵抗能力差和恢复能力低,是脆弱性事物的显著特征。
脆弱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表现在系统脆弱性程度会随着系统内部结构和特征的改变而改变,一个系统在此时刻脆弱性较低,但在彼时刻,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脆弱性可能更高。
而脆弱性物体可以通过其自身或人为因素,改变其内部结构和其对外界风险的暴露形式,降低脆弱性程度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脆弱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至少包括人类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前者是指人类内在的脆弱性条件,后者是指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所导致的敏感性增加,产生了脆弱性空间和脆弱性人口。
脆弱性分析维度是构建脆弱性分析框架的基本要素。
二、医院灾害脆弱性的定义及内涵灾害脆弱性分析属于灾害医学的范畴,它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灾害医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耳目一新的突破,其中医学的脆弱分析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
基于前面关于脆弱性概念的界定,医学灾害脆弱性是指在医学领域这个特定的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暴露于灾害、压力或扰动下可能经历的伤害,即医院受到某种潜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它对灾害的承受能力。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它描述的是某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灾害是指某种潜在的或现有的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因素所造成的大量人身伤害、疾病、死亡,所带来的财产、环境、经营的严重损失以及其他严重干扰医院功能正常发挥的后果;②这种可能性可以是一系列动态的可能,如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因子存在的可能,它们可以有引发事件的可能、事件形成灾害的可能、灾害演变成灾难的可能;③其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④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医疗环境被严重破坏,医疗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医疗需求急剧增加;⑤它与灾害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与医院的抗灾能力成反比;⑥其构成涉及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我们对它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一、引言灾害脆弱性分析是指对特定地区或特定灾害事件的脆弱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脆弱性是指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对灾害的抵御和恢复能力。
了解灾害脆弱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灾害风险,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报告以地区为例,对其灾害脆弱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背景地区位于地震多发区,地属沿海地区。
近年来,该地区不断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此外,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自救能力较低。
因此,对该地区的灾害脆弱性进行分析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三、社会脆弱性分析1.人口密度方面:该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在灾害发生时,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难度较大,容易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社会经济方面: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渔业和小型制造业。
灾害事件容易引发农田和渔业损失,给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3.居民教育水平:该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居民在灾害防护和应急响应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经济脆弱性分析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通信等设施脆弱,灾害发生时易造成交通瘫痪和通信中断。
2.产业结构方面:该地区经济以农业、渔业和小型制造业为主,这些行业对灾害比较敏感,灾害发生时易造成农田和渔业损失,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3.财政预算方面:该地区财政预算相对紧张,无法充分投入到防灾减灾工作中,降低了对灾害的应对能力。
五、环境脆弱性分析1.地理环境方面:该地区地理位置靠近海洋,台风和海啸等灾害频发,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2.自然资源方面:该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森林和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灾害后的恢复和重建需求。
3.生态环境方面: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贫瘠,易发生洪涝等灾害,加剧了当地脆弱性。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该地区的灾害脆弱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对灾害的抵御和恢复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灾害脆弱性分析及预防处置措施
影响
灾害不仅直接影响受灾地区的人 口、财产和生态环境,还可能对 周边地区甚至全球产生间接影响, 如经济波动、社会不稳定等。
脆弱性评估意义
识别高风险区域
通过脆弱性评估,可以识别出易受灾害影响 的区域和人群,为制定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 施提供依据。
优化资源配置
评估结果有助于合理分配救援物资、资金和人力资 源,提高灾害应对效率和效果。
05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完善
监测站点布局规划
Hale Waihona Puke 010203关键区域覆盖
针对灾害易发多发区域, 合理布局监测站点,确保 关键区域全覆盖。
站点类型选择
根据灾害类型和监测需求, 选择适合的监测站点类型, 如气象站、水文站、地质 环境监测站等。
布局优化调整
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灾害 发生情况,动态调整监测 站点布局,提高监测预警 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强建筑抗震设计、提高公众 防震减灾意识、完善地震监测 预警体系等。
应急处置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应急 救援队伍、储备应急物资等。
洪水灾害脆弱性评估
评估指标
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水情、降雨量、排水设 施等。
脆弱性等级划分
根据评估指标,将洪水灾害脆弱性划分为严 重、较严重、一般三个等级。
预防措施
加强河道治理、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推广防 洪保险等。
将灾害风险评估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 构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全面评估区 域灾害风险。
脆弱性指数计算
指标选取与权重分配
根据脆弱性评估模型,选取合适的指标并分配相应的权重,如人口 密度、年龄结构、教育水平、医疗资源等。
数据标准化处理
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 便于比较和计算。
灾害社会学中的城市社区应灾能力研究
灾害社会学中的城市社区应灾能力研究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的社会学者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使得多年的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探寻有了用武之地,社会资本、社会脆弱性、社会支持、社区抗逆力、社会生态韧性、永续社区等一系列视角得以融入灾区重建中,社会学家终于为灾害社会学的应用性找到了展现的平台。
在由社会、社区和家庭三个层面构成的社会应灾体系中,社区处于“上传下达”的枢纽位置。
社区可看作灾害应对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应灾单位和关键行动者,在此基础上考察影响其灾害应对能力的因素。
一、社区脆弱性的内涵社区脆弱性即社区在外界威胁作用下,因自身的某些敏感性或弱点而可能存有的易损性或易受攻击性。
易受攻击程度、敏感程度、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这几个方面是评判一个地区对某种突发事件脆弱性的主要指标。
易受攻击程度是指容易遭受攻击的程度;敏感程度是指遭受攻击后造成损害的严重程度,一般是指遭受攻击单位功能的重要程度;应对能力是指应对灾害或者事件的设施防备情况;恢复能力是指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
相同的灾害体对于不同的承载体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同的,而相同的承载体面对不同的灾害体所遭受的损失也是不同的,因此当一个社区在面临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时,要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或者灾害体对社区脆弱性进行分析。
二、社区应灾能力關注社区应灾能力的三个主要维度,即信息传播能力、社会支持提供能力和社区公共物品供给能力如何受到社区社会脆弱性变量和社区治理机制的影响同样十分重要。
1、灾害信息传播能力。
首先,社区在灾害信息(包括灾害预警信息、应灾知识、紧急撤离信息、灾后援助信息等)的“下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区在上述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扮演着“最后一公里”的角色。
其次,社区在灾害信息(包括灾区居民需求信息、社会公众对政府灾害治理的评价、建议等反馈信息)的“上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灾害冲击力和社区社会脆弱性差异,不同社区在灾后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准确收集这些差异性信息对于提高外部援助者(包括政府、社会组织等)更好地配置援助资源,提高援助的匹配程度非常重要。
灾害脆弱性分析
04
灾害脆弱性评估的实践应用
城市综合灾害脆弱性评估
城市综合灾害脆弱性 评估
通过评估城市在面临各种自然和 人为灾害时的脆弱程度,帮助城 市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安全 风险和隐患,以便采取更加有效 的防灾减灾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脆弱性 评估
重点关注城市中容易受到灾害影 响的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 等关键基础设施,通过评估其脆 弱程度,制定相应的加固和保护 措施。
根据灾害脆弱性曲线,评估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的抗灾能力 。
基于影响的方法
影响评估
通过对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确定可能造成的损失。
影响矩阵
建立一个影响矩阵,用于评估不同灾害事件的影响程度。
基于情景模拟的方法
情景模拟
通过模拟不同灾害情景,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
灾害情景规划
根据灾害情景规划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减灾措施。
工程系统的脆弱性
分析工程系统在面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时的薄弱环节和影响因素,如地震、风灾等,提 出相应的工程安全设计和建设措施。
工程灾害的风险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技术,对工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制定 相应的防灾减灾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通过建立工程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工程系统的安全状况,为采取有效的工 程安全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可为紧急情况下的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需要加强多方合作
灾害管理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等多个利益相关者,需要 加强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灾害风险。
需要促进创新研究
需要鼓励和支持创新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应对 未来可能出现的灾害风险。
THANK YOU.
灾害脆弱性分析
灾害应对与减灾措施的协同机制
灾害应对与减灾措施的关联
灾害应对与减灾措施是相互关联的,减灾措施是灾害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同 时,灾害应对也可以为减灾措施提供实践经验和反馈,促进减灾措施的完善和优化。
协同机制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发挥灾害应对与减灾措施的作用,需要建立协同机制,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例如,在制定 应急预案时,应考虑当地的灾害风险和减灾措施的实施情况;在开展救援工作时,也应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减灾措施以降低灾害风险。
灾害脆弱性评估的结果与应用
灾害脆弱性评估结果
揭示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在遭遇自然灾害影响时的脆弱 性和损害程度。
灾害脆弱性评估的应用
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制定防灾减灾政策、规划和技术措施,提 高社会的抗灾能力和综合效益。
04
灾害应对与减灾措施
灾害应对的概念与原则
灾害应对的概念
减灾措施的类型与实施方法
减灾措施的类型
减灾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性减灾措施和非工程性减灾措施。工程性减灾措施主 要包括修建防灾设施、开展国土整治等;非工程性减灾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应 急预案、开展防灾宣传教育等。
减灾措施的实施方法
实施减灾措施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灾害风 险评估,采用遥感技术进行灾情监测等。同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 方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减灾工作。
灾害风险识别的方法
历史数据分析
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可能的风险因素。
现场勘查
通过对潜在风险区域进行实地勘查 ,了解当地的地形、气候、交通等 状况,评估可能的风险。
专家咨询
通过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可 能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最难以掌控的事物之一。
在地球上,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洪水、山火、泥石流、飓风、暴雨等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也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评估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和研究防灾减灾技术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一、自然灾害的脆弱性评估脆弱性是指在外部冲击下,质量、数量以及其它性质等各个方面的变化程度。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核心目的是研究灾害的轻重程度。
通过评估灾害的脆弱性,可以有效地找到灾害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对于自然灾害进行脆弱性评估时,需要对受损的元素进行分析。
这些元素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自然资源、环境和行政管理等方面。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地理信息、人口与社会经济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因素,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灾害的脆弱性。
二、防灾减灾技术研究自然灾害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技术来降低其发生的影响和损失。
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包括灾害的预判、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等技术。
其中,预判、预警和预报是最重要的。
预判指的是通过观察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来预测是否会发生灾害;预警则是通过对预判结果的分析,提前为人们预警现场险情;预报则是及时向当地管理部门和公众发布灾害预报信息,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应急响应的目标是在发生灾害时,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包括组织和协调救援、开展灾害抢救和善后工作等。
灾后恢复则是在灾害发生后对损失进行恢复和重建,使社会和经济得以恢复正常。
每一个群体都有责任贡献力量,防止自然灾害,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以及支持灾区的恢复和重建。
三、结语自然灾害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脆弱性评估和防灾减灾技术研究来降低其发生的影响和损失。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包括政府、科学家、市民和社会团体等等。
我们必须持续关注自然灾害,不断研究和改进自然灾害的脆弱性评估和防灾减灾技术,以便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
《2024年从气候变化的新视角理解灾害风险、暴露度、脆弱性和恢复力》范文
《从气候变化的新视角理解灾害风险、暴露度、脆弱性和恢复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强度增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应对这些灾害的过程中,对灾害风险、暴露度、脆弱性和恢复力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的新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这四个关键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灾害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灾害风险的新理解灾害风险是指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因自然灾害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灾害风险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其次,灾害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使得灾害风险更具区域性和时段性。
因此,我们需要从气候变化的新视角重新认识灾害风险,加强对灾害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提高灾害风险的预测和评估能力。
三、暴露度的新认识暴露度是指人口、经济和社会资产等因暴露于自然灾害而可能遭受损失的程度。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暴露度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涝等灾害频发,使得人口和经济资产的暴露度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迁移,许多地区的人口和经济资产密集度也在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剧了暴露度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认识暴露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口和经济资产的暴露度,减少灾害损失。
四、脆弱性的新理解脆弱性是指地区、社会群体或个体因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而可能遭受损失的程度。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脆弱性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使得许多地区和群体的应对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恶化等因素也加剧了脆弱性。
因此,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认识脆弱性,加强灾害应对能力的建设,提高社会群体的抗灾能力。
五、恢复力的新理解恢复力是指地区、社会群体或个体在遭受自然灾害后恢复和重建的能力。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恢复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灾害频发,恢复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灾后恢复和重建的速度和质量。
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中不 同群体应对灾害风险能力的差异 , 真正为防灾与减 灾规划提供有针对性建议 。然而, 毋庸讳
21 0 2年 7月 第 4期
南京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N n n om l nvrt(oi cec ) or l f aj gN r a U i sy Sca Si e n i ei l n
J1 2 2 u . 01
No .4
社会 脆 弱 性 : 灾害 社会 学研 究 的 新范 式
言 , 一研 究 范式也存 在 着“ 术决定论 ” “ 这 技 、 结构 式减 灾” 难 以量化 等一 些局 限。 及 关键词: 灾害 ; 灾害社会 学 ; 自然脆弱性 ; 社会脆 弱性
中 图分 类 号 :9 — 3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 40 (02 0 —02 0 收稿 日期 : 1 —0 —2 C1 0 A 10 — 68 2 1 )4 00— 9 2 2 1 6 0
周利 敏
摘 要: 社会脆 弱 性是指社 会 群体 、 织或 国家暴露在 灾害 冲击 下潜在 的 受 灾 因素 、 组 受伤 害程
度 及应 对 能力 的大 小。它有 三个 主要讨 论 面向 , 即脆 弱性 是一 种 灾前 既存 的条件 、 灾害调适 与 是 因应 能力 、 一个 特 定地 点 的 灾害程度 ; 两个基 本研 究命 题 , 是 有 “灾害风 险不 平等命 题 ” 社会 与“
及 工 程 技 术 取 向 , 这 一 角 度 进 行 的 研 究 似 乎 从
从社会脆弱性到社会生态韧性: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从社会脆弱性到社会生态韧性: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型周利敏【摘要】社会生态韧性已超越社会脆弱性,成为灾害、危机和风险研究领域中最令人注目的范式,它主要有社区能力说、恢复能力说、适应能力说、应对能力说、学习能力说、4R说、广义与狭义说和综合层面说等典型定义.社会生态韧性与生态韧性在研究主体、影响来源、实际操作和影响范围等层面有许多交集的地方,而在韧性类型、学习能力、维持能力、应对能力、平衡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范式主要有适用于灾前评估及灾后应对研究、有利于灾害正向表达和为灾害治理提供新典范等优势,并有利于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缺乏的现状.【期刊名称】《思想战线》【年(卷),期】2015(041)006【总页数】8页(P50-57)【关键词】社会生态韧性;生态韧性;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科学;社会建构主义【作者】周利敏【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当下,社会发展负面影响引发的灾害后果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理模式加以应对。
在西方学术界,韧性理论已有40多年的发展时间,其研究从生态学领域逐渐扩展至灾害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并呈现出超越社会脆弱性范式的趋势。
人类虽然讨厌蟑螂,但“打不死的蟑螂”是充满生命韧性的绝佳譬喻。
人类如果希望世代繁衍和社会的永续发展,蟑螂可能是最好的榜样,它随时面临人类的拖鞋伺候,但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近年来,人类似乎迈进了“风险社会”和“灾难时代”,台风、海啸、热浪、暴雨、龙卷风和雪灾频发,所形成后果日益严重。
当人类试着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或控制环境以应对社会发展需求时,也在降低社会的韧性。
卡特丽娜飓风后的新奥尔良市和莫拉克台风之后的台湾南部乡镇是典型案例,这些城市即使修建了防洪工程,但因城市缺乏了韧性而损失惨重,阿杰(Adger)因此认为,依赖自然资源运作的城市,需要结合韧性视角来考虑城市环境变化,以有效达到城市减灾和社会永续发展的目标。
灾害脆弱性分析范文
灾害脆弱性分析范文灾害脆弱性分析是一种评估社会和环境系统在灾害事件中面临风险和脆弱性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灾害的根本原因、暴露度和脆弱性,帮助决策者制定灾害风险减轻和应急管理策略。
本文将探讨灾害脆弱性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灾害脆弱性是指社会和环境系统在面临灾害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易损性和弱点。
这些脆弱性可以是物理的、社会的或经济的。
物理脆弱性指的是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易受灾害事件破坏的程度。
社会脆弱性指的是人们对灾害感知和回应能力的弱点。
经济脆弱性指的是经济系统在灾害事件中受到的冲击和恢复能力。
灾害的根本原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
灾害脆弱性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是通过分析灾害风险相关的因素,比如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等,来确定脆弱性的程度。
定量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统计数据来估计脆弱性指标的数量化程度。
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脆弱性指数、灾害风险模型和脆弱性曲线。
灾害脆弱性分析在灾害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社会和环境系统在灾害事件中所面临的风险和脆弱性。
通过分析灾害的根本原因、暴露度和脆弱性,决策者可以制定相应的减轻风险和应急管理策略。
其次,灾害脆弱性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定政策措施。
通过评估脆弱性的程度和影响因素,决策者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地区和人群。
最后,灾害脆弱性分析可以提高公众参与和社会控制的能力。
通过向公众传达风险信息和加强社会控制机制,可以提高社会的灾害适应能力和减轻损失。
一个例子可以帮助解释灾害脆弱性分析的重要性。
假设一些地区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而该地区的居民具有较低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
该地区的住房和基础设施也存在严重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灾害脆弱性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该地区的脆弱性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他们可以提高该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改善住房和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应急预警和救援机制等。
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报告摘要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报告旨在全面评估某社区面对灾害的脆弱性情况。
灾害脆弱性分析PPT课件
本院每季度可能或曾发生此类事件一次
可能性 稀少的 也许的 可能的 经常的
评分 0 1 2 3
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高,评分越高!
.
Kaiser模型——严重度评分
项目 轻微
人力影响
影响因素 资产影响
运营影响
准备工作
应急准备 内部响应
外部响应
未造成任何 伤害
无财产损失
服务无影响
B灾害无法完全阻止,但是对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估,之后制定出 具有确针对性的对策并实施,可以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C危险可能性引发事件、事件形成灾害、灾害演变成灾难、灾难 导致严重后果。HVA能将其发展的链条终止于早期环节,最大可 能降低损失。
D二八定律告诉我们,80%的精力去做20%最重要的事情,取得 最优的效果。于是我们采用灾害脆弱性分析对相关危险值进行排 序。
.
Hazard Vulnerability
HVA Assessment 灾害脆弱性分析
• 对组织易受危险侵袭的方面进行查找和确定,采 取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和降低组织的损失。
• 包括:确认危害事件的类型、概率和后果,确定 这些事件对组织的影响,以及组织的反应能力。
• 起源于对自然灾害问题的研究,逐步广泛应用于 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待改进
1
中度
因意外导致 多名员工需 额外医疗处 置或暂时无
法工作
因意外导致 财物损失在1 万至10万元
之间
部分服务 不完全
反应不及时、 有预案但处 物资种类和 政府、社区 理方式和流 数量欠齐全、 互助较少, 程不明确 人员技术不 需要协调
熟
2
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一、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趋向二、社会脆弱性概念综合学界不同定义,社会脆弱性概念至少包含这样几层含义:其一,它强调灾害发生的潜在因素所构成的脆弱性,潜在因素包括灾前特定的社会结构、社会地位或其他体制性力量等因素,如拥有社会资本越多脆弱性越低;其二,它强调特定的社会群体、组织或国家暴露在灾害冲击之下易于受到伤害或损失程度的大小,也即灾害对社会群体、组织或国家所形成的脆弱性程度,如富人的受灾几率小于穷人的受灾几率,脆弱性较穷人而言相对较低;其三,它强调灾害调适与应对能力所反映的脆弱性,应对能力越强脆弱性越小,应对能力的大小由个人和集体脆弱性及公共政策决定的⑥。
简言之,社会脆弱性既包含灾前潜在的社会因素构成的脆弱性,又包含受害者的伤害程度所形成的脆弱性,还包含应对灾害能力的大小所反映的脆弱性。
基于此,本研究将社会脆弱性界定为社会群体、组织或国家暴露在灾害冲击下潜在的受灾因素、受伤害程度及应对能力的大小。
这一定义的基本内涵如下图所示:虽然安德森(Anderson)有关这一定义与本研究的定义大致接近,也较为学界所接受,但本研究的定义更为简洁明了。
安德森认为,社会脆弱性是指人们如何响应并处理灾害背后引发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制度因素,并通过因素分析来评估一个地区、系统或人类群体等特定范围内既存或预期冲击或灾害的脆弱度,以便找到降低脆弱性的方法来增强人们对环境变迁的适应。
与脆弱性概念紧密相关的还有危险度与风险度概念,这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社会脆弱性与自然脆弱性(physical or biophysical vulnerability)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自然脆弱性取决于极端自然事件本身,例如灾害发生频率、强度与空间分布等,而社会脆弱性则是指影响个人或团体受灾几率与灾后恢复能力的社会特征,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之一。
二者的异同如表1。
除此之外,卡特还将脆弱性研究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界定那些使人们或地方容易遭受极端自然事件的条件即暴露模型,第二种类型是测量人们对于灾害的社会抵抗力或恢复力。
前者着重于自然脆弱性的研究,后者着重于社会脆弱性的研究,至于第三种类型,则是整合前面两种类型,锁定在特定的地方或区域即地方脆弱性是由自然脆弱性与社会脆弱性共同组成,但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决定什么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层面上,社会因素比自然因素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例如,拥有较多信息与资源的人们能够避免暴露在自然脆弱性高的地方,在卡特丽娜飓风中,新奥尔良水淹最严重的地方几乎都是贫民小区,这是因为弱势群体缺乏获取灾害信息的能力,即便拥有信息也仍然无可奈何,因为不容易被水淹的地方房价较高,弱势群体往往无力承担。
三、社会脆弱性的基本研究命题社会脆弱性范式背后存在着一个理论假设即大自然本身是中立的,风险和危害来自社会薄弱环节,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灾害是不存在的,一切灾害都有人为的因素和社会的影子。
这一范式有两个基本研究命题,即灾害风险不平等命题与社会分化命题。
命题1:灾害风险不平等命题(haZard inequality proposition)。
脆弱性分析总是与风险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脆弱性外部因素即风险、冲击和压力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风险。
所谓灾害风险就是指灾害发生后损害产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以往研究灾害的学者们多用脉络中的风险(hazards in context)、风险社会的扩散(social amplification ofrisk)和风险社会理论(social theory of risk)来指称,但他们的研究缺乏实证资料的支撑。
为了弥补这种缺感,学者们将灾害风险概念整合进脆弱性经验框架中而提出了灾害风险不平等命题:由于阶级、族群与性别等灾前社会不平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同一地区的个人与家庭受灾风险呈现出不平等现象。
在灾害中,每一次受灾最深和最严重的群体都是弱势群体,如穷人、妇女、老人、儿童与少数民族等。
卡特在卡特丽娜飓风的研究中发现新奥尔良市的灾民脆弱性程度与阶级和种族高度相关,班柯夫也发现在印度洋海啸中,印度尼西亚一些地区不会游泳的女性在遇难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虽然这一命题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一些特定的人群更易于遭受灾害风险诸如此类的问题,但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如灾民受到的打击是来自受灾风险的不平等还是灾后重建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通常情况下弱势群体容易受灾,但其中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的解释。
四、社会脆弱性的主要讨论面向围绕社会脆弱性理论内涵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卡特回顾了近一百篇关于脆弱性或灾害的研究,发现社会脆弱性主要有三个重要的讨论面向:面向1:脆弱性是一种灾前既存的条件。
社会脆弱性认为导致人们受灾的原因不仅来自自然因素造成的实质损害,而且也来自灾前阶级地位的差异、权利关系及社会建构的性别角色等社会因素。
佩林(Pelling)认为社会脆弱性是指灾害发生前区域内就存在的状况,是从人类系统内部固有特质中衍生出来的。
当灾害来临时,某些社会群体总是容易受到灾害风险。
影响受灾害风险的社会特质包括阶级、职业、族群、性别、移民身份、边缘化、保险取得的能力及社会网络等,其中贫穷、不公平、健康、取得资源的途径、社会地位被视为是影响社会脆弱性的一般性决定因素(generic determinants)。
简言之,灾前的社会关系将被带进灾后的社会行动中,从而使得每个社会成员对灾难的承受能力有所差异。
面向2:脆弱性是灾害调适与应对能力。
卡特认为人类社会面对灾害时会通过修正或改变自身特质和行为来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应对能力主要包括抗灾号恢复能力。
一切灾害都是社会建构的,没有人类就不会存在所谓的灾害,因此灾害是人类建构也是适应的结果。
阿杰指出在灾害应对能力中社会固有的内部特质起着决定作用,如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s)、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和文化习俗等。
米勒蒂(Mileti)认为社会群体或个体采取的策略或生产资本越多样化,那么其拥有的抗灾弹性能力也就会越强。
而且,脆弱性较低的群体即便暴露在较高的灾害风险下,承受灾害损失的能力也会相对较强,灾后复原的速度相对较快。
相对而言,社会脆弱性较高的群体只要暴露在中等灾害风险的地方,就可能无法承受灾害伤害且灾后不易重建。
贾乐平(Gallopin)强调在应对能力中还需要特别关注人类的学习能力,人类会借助过去经验而发展出灾害应对策略。
人类的学习能力能提升灾害应对能力以降低社会脆弱性,反过来,社会脆辣性的降低也是人类适应灾害的结果。
面向3:脆弱性是特定地点的灾害程度。
社会脆弱性强调某一特定地点的某种脆弱性,卡特与钱伯斯(Chambers)等学者在强调脆弱性是造成灾害损失的潜在因素的同时,也指出脆弱性因子多因地而异⑥。
虽然某些脆弱性因子如经济发展程度与医疗资源等因子具有普世性意义,但脆弱性更关注的是不同区域的脆弱性因子及其影响程度,这些因子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的脆弱性程度也大为不同。
特纳(Turner)也指出社会脆弱性不仅在不同社会、小区和群体间呈现出差异分布,而且同一地区的居民即便面对相同的灾害也会出现不同的敏感性与处理能力(coping capacities)。
五、社会脆弱性因子在学者们共同努力下,社会脆弱性分析变得更具体,操作性更强,脆弱性因子更全面,学者德怀尔(Dmunity):对等互惠、效力、合作、社会参与、市民参与、小区支持、网络规模、沟通频率与模式、情感支持、小区整合、一般行动、人际特别关系、沟通支柱、连结和隔离等;3、服务的获取(access to service):主要城市、内部区域、周边区域、偏远区域和极偏远区域;4、组织/架构(organizational/institutional):地方政府责任、州政府补偿金/协助协议、中央层级救济基金、捐赠物/募款原因。
德怀尔的社会脆弱性分析模式如下图所示:六、社会脆弱性的多元评估模型如何通过不同模型的评估找到降低社会脆弱性的途径成为近年来西方学术领域研究的前沿议题,社会脆弱性评估是指评估一个地区、系统或社会群体在面对某一范围内现存灾害或在经过事前评估分析后确定将会发生的灾害脆弱性,并以此决定该地区、系统或社会群体如何受到影响及该如何面对形成中的灾害。
目前,社会脆弱性评估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模式,评估模型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现象。
本文归纳出如下四种基本类型:模型2:灾害周期评估模型。
修勒斯特(Sutherst)等学者根据时间顺序将脆弱性分为灾前敏感度(susceptibility)评估、灾中应变能力评估、灾后适应能力评估(adaptive capacity)。
灾前敏感度评估包括灾前的减灾、防灾和备灾三部分,主要是评估人们通过灾前预防而免于受灾的能力,灾中应变包括灾情通报、避难疏散、灾害抢救、受灾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处理和支援救灾规划等,灾后适应力则包括灾后适应和复原能力两部分。
这一模型通过对造成灾害损失不同时间段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确认降低脆弱性的方法,强化社会对灾害的适应和防范能力。
模型3:微观与宏观评估模型。
这一模型主要将脆弱性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评估,主要包括个体或家庭层次的脆弱性评估以及小区或国家的空间层次的脆弱性评估。
前一层次的评估深受饥荒与权益(entitlements)关联性的影响,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来讨论个人的阶级、族群与性别身份如何导致更高的受灾风险,后一层次的评估则讨论一个小区或者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贫富差距、行政能力、医疗与社会福利、住宅政策等因素对小区居民或者公民的非正常死亡率的影响。
模型4:函数关系评估模型。
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发展了这一评估架构,涵盖了暴露、敏感性及适应能力三大主要概念,麦卡锡等学者(MacCarthy)指出脆弱性评估其实就是这三者的函数,这一评估模型着重了解造成脆弱性的原因及条件。
其中暴露性(exposure)是指人类或社会群体接近特定压力、干扰或灾害的程度,也是一个地方受灾害的暴露程度,暴露性概念比较容易理解与操作,它与灾害频率、强度、历时与系统的邻近性有关。
敏感性(sensitivity)指人类或社会群体受到特定压力、干扰或灾害影响时可以与之抗衡或从损害中复原的能力,敏感性评估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人口组成、产业结构、制度与授权的能力。
适用性(adaptive capacity)是指人类社会群体对于特定压力、干扰或灾害的抵抗力(resistance)或恢复力(resilience),资产、授权、多样化策略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