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局部修订 条文完整版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8年局部修订稿)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第4章密度分区与容积率本章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深圳市容积率管理实践与经验,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指导思想,按照生态优先、集约发展、公平有序的原则,根据功能定位、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公共服务、交通市政条件和资源承载力等综合确定用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
用地开发强度的确定应当符合国家、省、市容积率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调整。
4.1 城市密度分区4.1.1 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是指在宏观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预测并提出城市发展空间密度布局和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是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塑造风貌特色的重要路径之一。
4.1.2 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分五个等级,不包括机场、港口、核电站等特殊管理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等级基本规定详见表4.1.2。
具体范围见图4.1.2。
表4.1.2 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等级基本规定4.1.3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应适时进行动态修订。
因城市规划调整而出现的密度分区未覆盖用地,位于一般地区的原则上按相邻片区同等密度分区确定;用地临近生态敏感地区的,原则上应比相邻片区密度分区下降一级确定。
4.2 地块容积率4.2.1 地块容积是指地块内的规定建筑面积,包含地上规定建筑面积与地下规定建筑面积。
地块容积率是地块容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本标准与准则主要对居住、商业服务业、工业和物流仓储四大类用地及其混合使用的地块容积及容积率确定予以指引,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市政设施、机场、港口、核电站等用地的地块容积及容积率不作规定。
4.2.2 地块容积及容积率确定应满足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交通市政设施承载力、历史保护、地质条件、生态保护等要求,并满足日照、消防等规范要求。
在特殊地区,还应满足文物保护、机场净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微波通道、油气管线防护、危险品仓库、核电站防护等相关控制要求。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8年局部修订)条文完整版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8年局部修订稿)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第4章密度分区与容积率本章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深圳市容积率管理实践与经验,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指导思想,按照生态优先、集约发展、公平有序的原则,根据功能定位、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公共服务、交通市政条件和资源承载力等综合确定用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
用地开发强度的确定应当符合国家、省、市容积率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调整。
4.1 城市密度分区4.1.1 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是指在宏观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预测并提出城市发展空间密度布局和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是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塑造风貌特色的重要路径之一。
4.1.2 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分五个等级,不包括机场、港口、核电站等特殊管理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等级基本规定详见表4.1.2。
具体范围见图4.1.2。
表4.1.2 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等级基本规定4.1.3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城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应适时进行动态修订。
因城市规划调整而出现的密度分区未覆盖用地,位于一般地区的原则上按相邻片区同等密度分区确定;用地临近生态敏感地区的,原则上应比相邻片区密度分区下降一级确定。
4.2 地块容积率4.2.1 地块容积是指地块内的规定建筑面积,包含地上规定建筑面积与地下规定建筑面积。
地块容积率是地块容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本标准与准则主要对居住、商业服务业、工业和物流仓储四大类用地及其混合使用的地块容积及容积率确定予以指引,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市政设施、机场、港口、核电站等用地的地块容积及容积率不作规定。
4.2.2 地块容积及容积率确定应满足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交通市政设施承载力、历史保护、地质条件、生态保护等要求,并满足日照、消防等规范要求。
在特殊地区,还应满足文物保护、机场净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微波通道、油气管线防护、危险品仓库、核电站防护等相关控制要求。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1 总则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2.1 城市用地分类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2.1 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政府社团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十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他非城市建设用地。
全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指标应控制在105~120平方米。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条文深圳市人民政府目录第1章总则 1 第2章用地分类与使用 22.1 城市用地分类 22.2 土地混合使用 6 第3章用地规划与布局 103.1 基本准则 103.2 居住用地布局 103.3 工业用地布局 113.4 物流仓储用地布局 123.5 绿地与广场用地布局 13 第4章密度分区与容积率154.1 城市密度分区 154.2 地块容积率 15 第5章公共设施185.1 分级分类标准 185.2 布局准则 185.3 市级和区级公共设施 185.4 社区级公共设施 195.5 公共设施混合设置 20 第6章交通设施 276.1 公共交通 276.2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316.3 道路交通 346.4 机动车停车场(库) 366.5 公共加油(气)站、充电站 39 第7章市政设施417.1 给水工程 417.2 排水工程 457.3 电力工程 497.4 通信工程 547.5 燃气工程 587.6 本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637.7 环境卫生 647.8 管线综合 70 第8章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738.1 城市总体风貌 738.2 城市景观分区 738.3 街区控制 748.4 地块与建筑控制 78 第9章城市地下空间利用849.1 基本准则 849.2 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 859.3 地下空间附属设施 87 第10章自然保育、文保和防灾 8810.1 自然保育 8810.2 文化遗产保护 9210.3 城市综合防灾和减灾 96附录A 用词说明附录B 名词解释附录C 图表索引第1章总则1.0.1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深圳城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城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指导深圳市土地利用的总体格局、分区规划、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用途等,并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口需求等因素。
2. 建筑设计和高层建筑规划:规定了建筑物的设计、风貌、高度、容积率、建筑材料等,以保障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建筑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3.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的规划、交通流量分配、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非机动车道的设置等,旨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4. 绿化规划:规划城市绿地的分布、绿化带的布局、植被类型、绿化率等,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舒适度。
5. 生态保护和环境规划:规划生态保护区、环境敏感区、水体保护区等,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6. 城市规划标准和审批指南:规定了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和审批程序,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有效。
深圳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综合考虑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为目标。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21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21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指的是按照“总体规划、城市规划街
区规划、新建、改扩建、拆迁、改造或重置等”标准所制定的、贯穿
内容具有统一规范性、城市规划可行性以及城市建设者精神实现性的《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21),旨在通过健全、科学完善
的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促进深圳市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分为《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城市
规划街区规划标准》和《其他城市规划标准》等。
《城市总体规划标准》针对深圳市贯彻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其综合整体性、规划设
计客观性、规划管理决策性和规划实施实用性等特点,给城市总体规
划提出了一系列技术管理标准。
此外,《城市规划街区规划标准》明
确了城市街区规划中各项内容有关的技术标准,如规划框架、土地利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建筑尺度、景观格局等,《其他城市规划
标准》涵盖了范围广泛的规划内容,如公共空间设置、交通流线设计、公共设施设置、公共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实施,为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基础保障,有效地维护了深圳市全功能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为深
圳市实现未来城市发展目标提供了基础保障。
深圳市一直坚持城市空
间规划制度,并将优化协调城市空间格局作为其发展战略,努力实现
城市宜居性的综合升级,促进深圳市良性发展。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新版)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条文深圳市人民政府目录第1章总则 1 第2章用地分类与使用 22.1 城市用地分类 22.2 土地混合使用 6 第3章用地规划与布局 103.1 基本准则 103.2 居住用地布局 103.3 工业用地布局 113.4 物流仓储用地布局 123.5 绿地与广场用地布局 13 第4章密度分区与容积率154.1 城市密度分区 154.2 地块容积率 15 第5章公共设施185.1 分级分类标准 185.2 布局准则 185.3 市级和区级公共设施 185.4 社区级公共设施 195.5 公共设施混合设置 20 第6章交通设施 276.1 公共交通 276.2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316.3 道路交通 346.4 机动车停车场(库) 366.5 公共加油(气)站、充电站 39 第7章市政设施417.1 给水工程 417.2 排水工程 457.3 电力工程 497.4 通信工程 547.5 燃气工程 587.6 本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637.7 环境卫生 647.8 管线综合 70 第8章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738.1 城市总体风貌 738.2 城市景观分区 738.3 街区控制 748.4 地块与建筑控制 78 第9章城市地下空间利用849.1 基本准则 849.2 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 859.3 地下空间附属设施 87 第10章自然保育、文保和防灾 8810.1 自然保育 8810.2 文化遗产保护 9210.3 城市综合防灾和减灾 96附录A 用词说明附录B 名词解释附录C 图表索引第1章总则1.0.1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支路用地
城市主、次干路间的联系道路用地
其他道路用地
除主、次干路和支路外的城市道路用地
广场用地
进行公共活动的广场用地,不包括单位内的广场
交通广场用地 游憩集会广场
用地 社会停车场库
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
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
以交通集散为主要功能的广场的用地
以游憩、纪念和集会为主要功能的广场的用地
公共使用的停车场和停车库的用地,不包括其他各类用地配 建的停车场库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的用地
GIC41 综合医院用地
GIC42 专科医院用地
GIC4 GIC43 卫生防疫用地
GIC44 休疗养用地
GIC45
GIC5
GIC51 GIC52
其它医疗 卫生用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科研
用地 高等院校
用地 中等职业 学校用地
科室齐全、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医院的用地
C5
用地
用地
续表
类别代号 大类 中类 小类
GIC1
GIC21
类别名称
政府社团用 地 行政办公用 地 文化设施用 地 图书展览用 地
GIC2
GIC22 GIC23
文物保护用 地
广播电视用 地
GIC24 剧院用地
GIC25
文化活动 用地
GIC3 GIC
体育用地
范
围
政府行政事业机关团体的办公用地以及各种文化、教育、体 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公共安全和宗教等公共设施的用地
R21
住宅用地 间的居住建筑物的用地
二类幼托
为二类居住用地配套建设的、独立占地的幼儿园和托儿所的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24版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24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深圳市作为中国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其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2024年版的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和优化,旨在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深圳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对2024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总体目标2024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宜居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1. 坚持人本主义,提升城市品质。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2.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城市。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3. 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空间布局1. 市域空间布局。
坚持“一核一带一区”的空间格局,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深港西部新兴产业带为主体,以临空经济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合理的市域空间发展格局。
2. 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重点加强市中心、滨海新区、大运新城等重点区域的发展。
3. 城乡空间布局。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与周边乡村的衔接,形成良好的城乡互动关系。
三、建筑与景观1. 建筑风格。
倡导简约、现代、绿色的建筑风格,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 公共空间。
加强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品质。
重点加强公园、广场、文化设施等公共空间的建设。
3. 城市景观。
注重城市景观的塑造和提升,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景观。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及其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及其准则深圳市都市规划标准与准那么第2、3、5、10.3章节〔征求意见稿2020.07.22〕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七月目录修订说明 2 第2章用地分类与使用 32.1 都市用地分类 32.2 建设用地标准82.3 土地混合使用 9 第3章用地规划与布局 153.1 居住用地 153.2 工业用地 173.3 仓储用地 183.4 都市绿地 19 第5章公共设施235.1 分级分类标准 235.2 布局准那么235.3 市级和区级公共设施 245.4 社区级公共设施 245.5 公共设施混合设置指引 25 第10章其他 3210.1 自然保育 -10.2 历史文化遗产爱护 -10.3 都市综合防灾和减灾 32第2章用地分类与使用2.1 都市用地分类2.1.1 都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时期的都市规划编制和规划治理工作。
2.1.2 都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它相关因素。
2.1.3 都市用地分类采纳大类和中类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9大类、39中类。
2.1.4 使用都市用地分类时,应依照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纳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适建范畴、量化操纵等土地混合使用要求应符合〝2.3土地混合使用〞。
2.1.5 都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纳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纳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采纳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1.6 都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6的规定。
表2.1.6深圳市都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2 建设用地标准2.2.1 都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政府社团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地广场八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非都市建设用地。
全市都市建设用地的人均指标应操纵在75~95平方米。
2.2.2 在编制和修订都市总体规划时,要紧都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和人均单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8.4 地块与建筑控制8.4.1 建筑退线8.4.1.1 建筑退线分为地上建筑退线和地下室退线。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日照、地下管线、交通安全、防灾、绿化和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规范及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划要求。
8.4.1.2 除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外,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市政设施不应逾越用地红线;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应逾越建筑退线。
在满足不突出用地红线的情况下,允许突出建筑退线的建筑突出物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4.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柱外缘)退线距离不应小于 3 米,面积狭小地块和相关规划特殊要求地区,在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退线。
8.4.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8.4.1.5 建筑退线一般按两级退线进行控制,建筑退线距离在符合建筑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表 8.4.1.5 的规定。
(3) 8.4.1.5建筑退线一般按两级退线进行控制,建筑退线距离在符合建筑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表8.4.1.5 的规定。
8.4.1.6 当住宅、学校等噪音敏感建筑相邻高速公路或快速路时,临道路一侧的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不应小于 15 米;当住宅、学校等噪音敏感建筑相邻城市主次干路时,临道路一侧的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不宜小于 12 米。
8.4.2 地块出入口8.4.2.1 地块的主要人行出入口和车行出入口应尽量分开设置,以减少对行人的干扰。
地块的车行出入口穿过人行道区域时,应采用坡化开口,地面应作明显的标识,行车道周围应有明确的警告以及供行人临时等候的场地和辅助保护设施。
8.4.2.2 地块的人行出入口宜设置在主街或相邻公共空间四周,与公交车站、轨道站相邻的地块,人行出入口应与公交车站、轨道站有方便的步行联系。
地块的车行出入口应设置在次干路及以下等级的道路上,并应符合行车视距要求。
当地块较小并与街区内多个地块相邻时,宜统一安排机动车出入口、机动车停车场和货物装卸区出入口,减少车行出入口的设置。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版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1 总则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2.1 城市用地分类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2.2 城市建设用地标准2.2.1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政府社团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十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他非城市建设用地。
全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指标应控制在105~120平方米。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8.4 地块与建筑控制8.4.1 建筑退线8.4.1.1 建筑退线分为地上建筑退线和地下室退线。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日照、地下管线、交通安全、防灾、绿化和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规范及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划要求。
8.4.1.2 除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外,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市政设施不应逾越用地红线;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应逾越建筑退线。
在满足不突出用地红线的情况下,允许突出建筑退线的建筑突出物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4.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柱外缘)退线距离不应小于 3 米,面积狭小地块和相关规划特殊要求地区,在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退线。
8.4.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8.4.1.5 建筑退线一般按两级退线进行控制,建筑退线距离在符合建筑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表 8.4.1.5 的规定。
(3) 8.4.1.5建筑退线一般按两级退线进行控制,建筑退线距离在符合建筑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表8.4.1.5 的规定。
8.4.1.6 当住宅、学校等噪音敏感建筑相邻高速公路或快速路时,临道路一侧的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不应小于 15 米;当住宅、学校等噪音敏感建筑相邻城市主次干路时,临道路一侧的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不宜小于 12 米。
8.4.2 地块出入口8.4.2.1 地块的主要人行出入口和车行出入口应尽量分开设置,以减少对行人的干扰。
地块的车行出入口穿过人行道区域时,应采用坡化开口,地面应作明显的标识,行车道周围应有明确的警告以及供行人临时等候的场地和辅助保护设施。
8.4.2.2 地块的人行出入口宜设置在主街或相邻公共空间四周,与公交车站、轨道站相邻的地块,人行出入口应与公交车站、轨道站有方便的步行联系。
地块的车行出入口应设置在次干路及以下等级的道路上,并应符合行车视距要求。
当地块较小并与街区内多个地块相邻时,宜统一安排机动车出入口、机动车停车场和货物装卸区出入口,减少车行出入口的设置。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根据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科学地确定城市的总体布局、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规模,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区、分级、分区等基本要素的规划。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制定,将直接影响到深圳市未来的城市形态、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首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
深圳地处南中国海沿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资源丰富。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绿地和公园,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要合理规划水系和水资源利用,确保城市供水、排水和防洪安全。
另外,在城市规划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地质地貌条件,避免在地质灾害隐患区规划建设,确保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划应当紧密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功能区,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城市规划还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结构,规划合理的居住区、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再次,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合理规划道路网、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另外,城市规划还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最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历史悠久,但也应当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条文说明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市政府制定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
” 1997 年,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ZB01 -97 )(以下简称《标准与准则》(97 版)),用以指导全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对于城市合理有序地进行开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的发展目标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条件下,深圳市自2002 年开始,对1997 年以来执行的标准与准则开展了从结构体系到具体内容上的全面修订工作,修订工作主要针对以下形势的变化而进行:( 1 )深圳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的各类设施条件。
( 2 )中国加入W TO 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 3 )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性转移和特区外快速城市化,要求尽快消除目前存在的特区内、外“二元”结构现象。
( 4 )深圳市教育、文化、卫生及民政等职能部门推行的一系列行业改革,要求城市规划工作与之相协调。
( 5 )近年来国家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等技术规范进行了修订,需要与之保持一致。
《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城市规划和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遵循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
”遵循《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所确定的上述原则,针对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的变化,完成本标准与准则的修订工作。
1.0.2 本标准与准则是依据国家、广东省相关规范及标准并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既注意保持与国家强制性规范标准的协调一致,又充分考虑深圳市场经济相对超前发展等特点,强调现实可行性,并通过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与其它行业规范和标准相协调;另外,在编制中还参考借鉴了美国、日本、香港及台湾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同类技术标准,以求尽可能与国际通行标准和准则接轨。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制定对于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实现城市的宜居、宜业和宜游。
首先,深圳市的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
深圳地处亚热带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
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湿地和水系,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品质,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人文环境因素。
深圳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
样化的人文景观,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规划建设文化设施和公共艺术品,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另外,城市规划也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因素。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和商业中心,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最后,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
民对于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规划应当注重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更多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活品质。
总之,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实现城市的宜居、宜业和宜游。
只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为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范本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1总则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2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2.1城市用地分类2.1.1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它相关因素。
2.1.3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表2.1续表2.1续表2.1续表2.12.2城市建设用地标准2.2.1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政府社团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十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
全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指标应控制在105~120平方米。
2.2.2在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各类主要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和人均单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局部修订内容
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部分公共设施使用需求和发展趋势,我委对《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深标》)局部章节条款进行了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涉及第5章公共设施中的派出所、教育设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规划标准。
本次修订内容正式施行后,新编制的城市规划将按修订后的《深标》执行。
具体内容如下:
第5章公共设施
5.4.1社区级公共设施
5.4.1社区级公共设施的设置水平应结合居住人口规模按表5.4.1的规定执行。
各公共设施的具体规模(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应结合服务规模、用地条
件、现状与规划建设情况等研究确定;如条件有限,需采用表5.4.1中较小规模时,应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下,对设施的使用合理性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论证,保障设施的使用需求。
5.4.2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宜设在建筑内相对独立区域的首层或带有首层的连续楼层。
如设置于连续楼层时,应设置电梯或无障碍坡道。
5.4.3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宜临近医疗卫生等社区级公共设置。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活动设施宜设在建筑的低层部分,并应保持相
对独立;如条件有限,选址于建筑物二层及以上时,应设置电梯或无障碍坡道。
注:(2)表中●为必须设置的项目,○为可选择设置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