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淳于意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病种多而治病的方法少的情况,没有比温病更突出的了。为什么呢? 六气之中,君火和相火造成的疾病不用说了,风邪、湿邪和燥邪造成的疾病没有不兼有温热证候的,只有寒邪造成的疾病跟温热病相反,但是被寒邪所伤的病人一定患有温热的证候,那么,天下的疾病有哪一类比温病更多呢?! 医方书是从张仲景开始有的。张仲景的书是专门论述被寒邪所伤的疾病的,这寒邪只是六气中的一种气罢了。其中有同时谈论风邪的内容,也有同时谈论温邪的内容,但是其中所谈的风邪,是寒邪中的风邪;所谈的温邪,是寒邪中的温邪:因为该书本来就是论述被寒邪所伤的疾病的。其余五气,一概没有涉及它们,因此后世没有对它们的传述。即使这样,医方书的开创者张仲景被称为圣人,阐述张仲景书的人也被称为贤明之人。学医的人们如果真的能够研究该书的文字,弄通其中的意义,灵活地加减变通其中的方剂,推广并且实行它们,那么用来治疗六气造成的疾病是可以的,用来治疗内伤造成的疾病也是可以的。无奈世上缺少才智超群的杰出人物和把医学的缺漏当作令人感到耻辱的精神,一般的医生又不能够举一反三,只是致力于像照着相马图经去寻求骏马的愚人那样套用该书,拘泥而不知变通。

自从王叔和以后,医家们大体上都是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来通治六气造成的疾病的,这就犹如用葛布抵挡风寒,方法实属不当;又好比指鹿为马,混淆了伤寒和温病的不同。等到一经使用就行不通时,也才知道了他们自己医术的浅陋。于是就仍然沿用旧有的方剂,只是稍微改变一下药物的组成,结果冲和汤、解肌汤等方剂就纷纷地被记载了下来。到了陶华的《伤寒六书》这部书问世以后,就竟然用臆造的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治疗天下的六气造成的疾病。不仅是张

仲景的书中没有讲出的内涵没能被阐发明白,连张仲景已经写定的书也全都遭到了窜改。世上的俗医们喜欢它浅显易懂,一起尊奉它,可是百姓的灾祸就多了。又有吴又可,写有《温疫论》,其中的方剂本来是治疗一定时期的季节性流行病的,但世上的俗医们却错误地用以治疗任何一个时节中都会发生的温热病。最后象方中行、喻嘉言等先生,虽然把温病列到了伤寒之外,但治法却最终没有脱离伤寒的范围。只有金朝的刘河间守真先生,独独通晓热病,超过了众多的医家。他所写成的《河间六书》,分为三焦论述治则,而不是死守六经辨证的纲领,差不多就像黑暗房间的一盏明灯,是一位中流砥柱般的堪当大任、独撑危局的人物。可惜他质朴而缺少文才,他的理论简略而且不够通畅,他的方剂有时也显得杂乱而不够精炼,继承他的学术的后世学者又不能阐明他的思想,弥补他的疏漏,同时下等智慧的人象张景岳之流的医生在听到了他的高明理论以后,还在责怪而且诋毁他。于是他的学说就不能发扬光大、也不能推行开来。至于世上的俗医们遇到了温热病,则是无不首先发汗解表,夹杂着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治疗,接着就猛用攻下之药,或者乱用温补之药,轻病患者因此加重,重病患者因此死亡。侥幸避免了灾祸就自己吹嘘自己的功劳,造成了死亡却闭口不提自己的过错。即使病人也只知道自己已是病人膏育难以挽救了,却不明白是药物害了人。这些欺世盗名的方法,父亲把它传给儿子,师傅把它传给徒弟,整个世上都是这种风气,牢固得不能打破。肺腑不会说话,被误治而死的冤鬼在夜半号哭,两千多年以来,大致走的就是这同一条路子,能够让

人感慨得尽吗?!

我们这个朝代政治和洽、学术昌明,高明的医家一批批地涌现,都知道从《灵枢》和《素问》中探求医学的本源,从张仲景的书中学习医道。自从吴县

人叶天士先生写的《温病论》和《温病绪论》问世以后,然后才确定了温病的名称、辨明了温病的内涵。好学的人们,也都知道了学习的方向。然而贪恋常规、沿用旧法之流的医生,仍还各自认为自己师傅的学说是正确的,厌恶听取这一高明的理论。至于那些技术粗疏的医生又只是大概知道温病的粗浅内容,没有通晓其精髓要旨,把它应用到实践当中后,很少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着救助世人的心愿,具有高超的智慧,酷爱学问,不知满足,研究医理,务求精深,坚持高尚的志向并仰慕古人,虚心地以百家为师。担忧这个世上的人们对温病蒙昧不明,阐述了前代名医的精辟言论,发抒了他自己平生的心得体会,深入研究了温病的源流,写成了《温病条辨》这部书。但是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水平,把它藏在书箱很久。我认为学者的心中,本来就没有相信自己水平的时候。但是对着天下最多的疾病,却竟然没有对付疾病的方法,幸运地得到了对付的方法,应该赶快拿出来使它公开。打个比方,就如同救助溺水的人、抢救被火烧着的东西,哪里能等到戴好帽子、梳好头发呢?! 何况人的心理没有不同,高明的医理不会孤立,这部书一经问世,扬子云那样的学者一定会迟早遇到它,而且将会出现阐明其中的意义、弥补其中的疏漏、使患了温病可能早死的百姓都达到长寿境地的人士。这是天下之人和后世之人的幸运,也是吴先生的希望啊!就好比《折杨皇苓》这样的通俗乐曲,一般的人们听后都会张着口发出会心的笑声,而《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乐曲,能够跟着唱的只有数人而已,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理解自己还是怪罪自己,完全听凭当今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好吗?! 吴先生认为我说的对,于是就与我一起对书作了评定然后把它付印了。嘉庆十七年八月十六,同乡愚弟汪廷珍敬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