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数列极限
数学分析讲义 - CH02(数列极限)
第二章 数列极限 §1 数列极限概念一、数列极限的定义()函数:,f N n f +→R n 称为数列。
()f n 通常记作12,,,,n a a a或简单地记作,其中称为该数列的通项。
}{n a n a 例如:11{}:1,,,,2n a n ,通项1n a n=。
如何描述一个数列“随着的无限增大,无限地接近某一常数”。
下面给出数列极限的精确定义。
n n a 定义1 设为数列,a 为定数.若对任给的正数}{n a ε,总存在正整数,使得当时,有N n N >n a a ε-<则称数列收敛于,定数称为数列的极限,并记作}{n a a a }{n a a a n n =∞→lim ,或)(∞→→n a a n读作“当n 趋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于或趋于”. a n a a 若数列没有极限,则称不收敛,或称为发散数列. }{n a }{n a }{n a 【注】该定义通常称为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
例1 设(常数),证明n a c =lim n n a c →∞=.证 对0ε∀>,因为0n a c c c ε-=-=<恒成立,因此,只要取,当n 时,便有1N =N >n a c ε-<这就证得li .m n c c →∞=例2 1lim0n n→∞=(0)α>. 证 对0ε∀>,要110n nε-=< 只要1n ε>只要取11N ε⎡⎤=+⎢⎥⎣⎦,则当时,便有N n >110n nε-=< 这就证得1lim0n n→∞=。
例3 lim 11n nn →∞=+.证 因为11111n n n n-=<++ 对0ε∀>,取11N ε⎡⎤=+⎢⎥⎣⎦,则当时,便有N n >11111n n n nε-=<<++ 这就证得lim 11n nn →∞=+。
关于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作以下几点说明: 【1】定义中不一定取正整数,可换成某个正实数。
02——数列极限
第二章 数列极限第一节 数列极限概念一、数列的概念定义:设f 定义在+上,则称:f +→ ,或(),f n n +∈ 为数列,写作12,,,,,n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称为该数列的通项。
例:1111,,,,,23n二、收敛数列的概念考虑数列1{}n ,不难看出10n a n=→(当n 足够大时),即随着n 的无限增大,n a 无限的接近某一常数0a =。
下面给出收敛数列及其极限的精确定义。
1、 收敛数列的定义定义1:设n a 为数列,a 为一定数,若0,N ε+∀>∃∈ ,使得n N >时,有||n a a ε-<,则称数列{}n a 收敛于a ,定数a 称为{}n a 的极限,记为lim n n a a →∞=,或()n a a n →→∞,如:1{}n收敛于0()n →∞。
2、 发散数列的定义若{}n a 没有极限,则称{}n a 不收敛,或称{}n a 为发散数列。
例:①{(1)}n -发散,②{},(||1)nq q <收敛。
3、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ε的任意性 (2)N 的相应性(3)定义1的几何意义“当n N >时有||n a a ε-<” ⇔当n N >时,有(,)n a U a ε∈。
定义'1(等价于定义1)0ε∀>,若在(,)U a ε之外{}n a 中的项只有有限个,则称{}n a 收敛于极限a 。
注:若00ε∃>,使得无穷多0(,){}n n a U a a ε∉⇒一定不以a 为极限。
4、例子24P 例3,25P 例5,28P 习题5(2)。
三、无穷小数列定义2:若lim 0n n a →∞=,则称{}n a 为无穷小数列。
如:1{},{}(||1)nq q n<。
定理2.1:lim lim()0n n n n a a a a →∞→∞=⇔-=。
四、课堂练习1、证明定理2.1,2、27P 习题1,3、27P 习题3,4、28P 习题7。
21数列极限的定义
( 1)n 1 0 . n 10
( 1) n 1 要 0 , 只 须 n 1000 . n 1000
1 ( 1) n 1 对 , 要使 . 0 ,只 须 n 1000000 1000000 n 1000000
……
高州师范学院
第二章:极限
2.1数列极限 以上还不能说明 们都还是确定的数。
liman a
n
0, N , 当n N时, 有 an a M .
高州师范学院
第二章:极限
(5) lim a n a与 lim a n a的比较
n n
n
2.1数列极限
lim an a 0, N , 当n N时, 有 an a .
对
( 1)n 1 n
任意小,并保持任意小,毕竟它
( 1)n 0 才 行 . 0, 要 使 n
由不等式有
1 1 ,故只须 n 即可。 n
1 1
即对 0, 自然数 [ ] ,当 n [ ]时,便有
( 1)n 0 . n
高州师范学院
n N
,设
f (n) an
,则
自变量: 1,2, L,2006 L, n, L , 函数值:a1 , a2 ,L, a2006 ,L, an ,L
表示为数列 { a n } ,
高州师范学院
an 为第n项或通项。
第二章:极限
例如:
( 1)n 1 1 1 1 ( 1)n , , , ,L , ,L : 1, 2 3 4 5 n n
ln ln ]. n , 取 N [ ln q ln q
《数学分析》第二章 数列极限
xn的 限 或 称数 xn 收 于 ,记 极 , 者 列 敛 a 为
lim xn = a, 或xn → a (n → ∞).
n→∞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 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注意: 注意:.不等式 x n a < ε刻划了 x n与a的无限接近 ; 1
则当n > N时有 a b = ( x n b ) ( x n a )
ε ≤ x n b + x n a < ε + ε = 2ε.
故收敛数列极限唯一. 上式仅当a = b时才能成立 . 故收敛数列极限唯一
例5 证明数列 x n = ( 1) n + 1 是发散的. 1 由定义, 证 设 lim x n = a , 由定义 对于ε = , n→ ∞ 2 1 则N , 使得当 n > N时, 有 x n a < 成立, 2 1 1 即当n > N时, x n ∈ (a , a + ), 区间长度为1. 2 2 而x n 无休止地反复取1, 1两个数 , 不可能同时位于长度为 的 不可能同时位于长度为1的区间内. 长度为
注意: 数列对应着数轴上一个点列.可看作一 注意: 数列对应着数轴上一个点列 可看作一 1.数列对应着数轴上一个点列 动点在数轴上依次取 x1 , x 2 , , x n , .
x3
x1
x2 x4
xn
2.数列是整标函数 x n = f (n). 数列是整标函数
三,数列的极限
( 1)n1 } 当 n → ∞ 时的变化趋势 . 观察数列 {1 + n
2,唯一性 ,
定理2 定理2 每个收敛的数列只有一个极限. 每个收敛的数列只有一个极限.
第二章数列极限
(1解:(1 )对知=0.1, a n -0 =<-:0.1 取 N =20 n(2)对 名2 = 0.01, a n —0 兰一£ 0.01, (3) £3=0.0014-0 n2< —n::取 N 2 =200取 N 3=2000必有n+12n 3n5n 2n 2_5_ _ 2n芒(n 1)nVs >0,取NT1,3},一n N ,有3n 2 n 3 2n 2-12 3< —<z n。
所以 第二章数列极限§ 1•数列极限概念1•设 an=^1;n"2,…,a"n对下列;分别求出极限定义中相应的N , ;1 =0.1,辽=0.01, ;3 =0.001;对1, ;2, 3可找到相应的 N ,这是否证明了 a n 趋于0?应该怎样做才对:对给定的;是否只能找到一个 N ?2•按;-N 定义证明:(1)lim 」1n¥ n +13n 2+n(2) lim 2 ------------i2 n -1证:因为3n 2+ n lim 2---------------------------------n—'2n -1证:因J-11 —:::-以一;• 0,取 Nn2(n 2n 2-1)n!(3)n my0;n!n (n -1)川 2 1n nn 「川 n n 证: n! n n 1 1 _ 一,- ; • 0,取N =[ 一]当 n ;n • N 时,有1 n! 订」代y 0n ‘: n (4) lim sin — =0. n Y nJI sin — -0 ___JI sin — 证:因为 n n JI< —nN是一;•0,取71;,_ n ■ N ,必有Jisin — -0 nTt <—< Sn 兀lim sin — = 0。
所以n厂 n(5) lim 冷=0(a 1). n Y a n 证::a h 令宀0),…八1 n 咛)・2 >咛2(n -1)' 2 2 ::;,n 1 2,一 ; 0,取N =[1 亍],当 n N 时, 8/L 8/L (n -1),2; ■ lim 2 =0 n .;:a n 3•根据例 2,例4和例5的结果求出下列极限,并指出那些是无穷小数列: (1)lim(2)lim n 3 (3)i im V (4)n im :?n— n(5) lim — !- n *(6) lim n 10n L :(7)lim -15昭1 lim - n厂.n 1=lim —r =0 n —■1 a —— (用例2的结果,2 ),无穷小数列。
第二章 数列极限
⑸ 迫敛性定理:设收敛数列 {a n } , {bn } 都以 a 为极限,数列 {cn } 满足:存在正数 N 0 , 当 n > N 0 时有 a n ≤ c n ≤ bn ,则数列 {cn } 收敛,且 lim c n = a 。
n→∞
2. 数列极限的判定定理 ⑴ 数列 {a n }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a n } 的任何非平凡子列都收敛。
1⎞ 1 ⎛ 1⎞ ⎛1 1⎞ ⎛ 1 = 1 + 1 + ⎜1 − ⎟ + ⎜ − ⎟ + L + ⎜ − ⎟ = 1 + 1 + 1 − < 3. ⇒ x n 有界. n ⎝ 2⎠ ⎝ 2 3⎠ ⎝ n −1 n ⎠
综上, 数列{ x n }单调有界. 证法二: ( 利用 Bernoulli 不等式 ) 注意到 Bernoulli 不等式 (1 + x) ≥ 1 + nx,
n(n − 1) 2 n(n − 1)(n − 2 ) 3 ⋅3 + ⋅ 3 + L + 3n 2! 3!
证明: 因为
4 n = (1 + 3) = 1 + n ⋅ 3 +
n
>
n(n − 1)(n − 2 ) 3 ⋅3 ,n ≥ 3 . 3!
注意到对任何正整数 k , n > 2k 时有 n − k >
n 就有 2
0<
n > 4 6n ⋅ 4 n2 6n 2 6n 24 1 1 < = < = ⋅ < n 2 27n(n − 1)(n − 2 ) 27(n − 1)(n − 2) 27n 27 n n 4
于是,对 ∀ε > 0 ,取 N = max ⎨4, ⎢ ⎥ ⎬, L . ε 例 4 试证: lim n a = 1, a > 1 。
第二章 数列极限
a { ([ a ] 1) N
三 数列极限定义的几何意义
a
x2 x N 1
2
a
a
x N 2 x3
x
当 n N 时 , 所 有 的 点 xn 都 落 在 ( a , a )内, 只 有 有 限 个 (至 多 只 有 N 个 ) 落 在 其 外 . 数列极限定义的等价定义: 定 义 1: 若 对 0, 数 列 { x n }中 落 在 U ( a ; ) 之 外 的 点 顶 多 只 有 有 限 个 , 则 称 { x n }收 敛 于 a .
n
n 3
例4
证 明 lim q 0, 其 中 q 1 .
n n n n n
证 法 一 : 当 q 0 时 , q 0, 显 然 lim q 0 . 当 q 0 时 , 由 于 | q | 1, 故 可 令 则 | q |
n
1 |q|
1 h ( h 0 ),
正 整 数 k 满 足 k 1 | a | k , 事 实 上 , k [| a |] 1, 于是 | a
n
0 | |a|
|a| n!
k
n
| a | | a | | a | | a | 1 2 k n
K
|a| n
,
n! 其中 K
1 n
1
1
] 1, 则 当 n N 时 , 便 有
1 N
,
即|
1 n
0 | .
这就证明了
lim
1 n
n
0.
例3
证 明 lim
第二章数列极限2-3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任何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
证 设数列an 有界, 由例5可得有一个单调子列 ank .
显然 ank 是有界的, 再由单调有界定理推得 ank 收敛.
数学分析 第二章 数列极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柯西收敛准则
定理2.11
§3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单调有界定理
柯西收敛准则
数列 {an }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于任意正数 ,存在 N 0 ,当 n , m N 时, 有 an am .
数学分析 第二章 数列极限
高等教育出版社
(
a n0
Hale Waihona Puke an ( n n0 )
)
x
后退 前进 目录 退出
§3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单调有界定理
柯西收敛准则
an 0 an ,
这就证明了 lim an .
n
例1 设 a1 2, , an 2 2 2 , , n 求 lim an .
柯西准则的充要条件可用另一 种形式表达为: 0, N 0, 当 n N 时, 对任意 p N+ , 都有
| a n an p | .
满足上述条件的数列称为柯西列.
数学分析 第二章 数列极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柯西( Cauchy,A.L. 1789-1857 ,法国 )
m
数学分析 第二章 数列极限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单调有界定理
柯西收敛准则
从而 1 1 1 1 e lim sn lim(1 ). n n 1! 2! 3! n! 1 1 1 1 由公式 e lim(1 ), 可以较快地 n 1! 2! 3! n! 算出 e 的近似值. 1 1 1 由于 0 snm sn , ( n 1)! ( n 2)! ( n m )! 1 令 m , 得到 0 e sn , n 1,2, . n!n 取 n 10, e s10 2.7182818, 其误差 1 7 0 e s10 10 . 10 10!
《数学分析》第二章 数列极限
1 2n
随
n
�大而减小,且无限接近于常数
0;
2° 数 轴 上 描 点 , 将 其 形 象 表 示 :
1/4
-1
0
1/2
1
下页
例 2 三国时期,我国科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割圆求周”的思想: 用 直径为 1 的圆周分成六等份,量得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再平分各弧 量出内接正十二边形的周长,这样无限制的分割下去,就得到一个(内 接多边形的周长组成的)数列.
第二章数列极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列极限这一重要概念 的内涵与外延;
2°使学生学会用定义证明极限的基本方法 3°通过知识学习,加深对数学的抽象性特
点的认识;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抽象化思 维方法;体验数学“符号化”的意义及 “数 形结合”方法; 4°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关于极限思想的论 述,增强爱国主义观念。
定义:设 an是一个数列,a 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若对任给的正数ε,
总存在某一自然数 N,使得当 n>N 时,都有 an a <ε
则称数列 an 收敛于 a,a 为它的极限。记作
lim
n
a
n
a
{(或
an→a,(n→ ))
说明(1)若数列 an 没有极限,则称该数列为发散数列。
下页
(2)数列极限定义的“符号化”记法:
1 数列极限的概念
课题引入
1°予备知识:数列的定义、记法、通项、项数等有关概念。
下页
2°数列极限来自实践,它有丰富的实际背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数 列进行了研究,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极限的概念
例 1 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 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也就是说一根一尺 长的木棒,每 天截去一半,这样的过程可以一直无限制的进行 下去。将每天截后的木棒排成一
第二章 数列极限
几何解释:
a
x2 x1 x N 1
2
a
x N 2 x3
a
x
当n N时, 所有的点 x n都落在 (a , a )内, 只有有限个 (至多只有N个) 落在其外.
an a 只须证明 注意3: 证明极限 lim n
n
a 1 n 取N , 则当 n N 时 , 有 a 1 .
故
n
lim
n
a 1
(其中a 1).
1 1 n (3) 设 0 < a < 1, 则 1, 由(2)知 lim 1. n a a
即 >0, N, 当n>N时, 有
3n 2 3 由定义 lim 2 n n 4
适当予先限定n>n0是允许的!但最后取N时要保证n>n0
例5 证明 lim q n 0, 其中 q 1.
n
n 则 lim q lim 0 0; 若 q 0 , 任给 0 , 证 n n
若0 q 1,
n
例如
nn 1 n 1 n 1 1 1 n n ( ( 1 ) 1 ) lim lim lim 1 lim n n 00 lim lim 1 1 n n 1 n n 1 n n 22 n n nn
小结 (1), 数列极限的定义; (2), 数列极限的几何意义; (3), 应用数列极限的定义证明数列极限的方法.
作业
P27: 1, 2, 3, 5.
0, N N , n N
有
an a
“ 0 ”是证题者给出的,给出 之后,要找
04[1].数列极限
n2 − n − 1 1 n + 1 自然放大 3n 1 1 = < <ε . xn − a = − = 2 < 2 3n n N 3n2 3 3n n2 − n −1 1 根据数列极限定义知, lim = . 2 n → +∞ 3 3n
2n 30 − n − 1 (4)证明: lim 30 =2 . n → +∞ n − 3n + 1
N ⋅ lg q < lg ε
q −0
n
lg ε ⇔ N > >0 lg q
N
则当 n > N 时,有:
= q
n
< q
<ε .
在根据数列定义论证 lim xn = a 时 ,需要对给定的 ε > 0 ,
n → +∞
找出合适的序号 N > 0 ; 这个过程其实不必等价 于在 n > N 条件下求解相应的不等 式 :
1 + (−1) n (3) { xn = } n
数列 (3) 中的通项 x n ,随着 n 无限制的增大 , 仍有一 个 无限制地趋近数零的变化趋势 ;
1 + (−1) n (4) { xn = ⋅n } 2
数列 (4) 中的通项 x n ,随着 n 无限制的增大 , 没有一 个 明确向某个数无限接近的变化趋势 ;
几个已知极限值的数列极限: 几个已知极限值的数列极限:
1 lim C = C , C 为常数 ; lim = 0 , n →+∞ n →+∞ n lim q n = 0 , q <1 .
n →+∞
3n 3 − 2n + 1 计算数列极限: lim . 3 2 n → +∞ n +n 3n 3 − 2n + 1 2 1 3− 2 + 3 3 3n 3 − 2n + 1 n n n 解: lim = lim = lim n → +∞ n → +∞ n →+∞ n3 + n2 n3 + n2 1 1+ 3 n n 1 1 1 1 1 3− 2⋅ ⋅ + ⋅ ⋅ n n n n n = lim n → +∞ 1 1+ n 1 1 1 1 1 3 − 2 ⋅ lim ⋅ lim + lim ⋅ lim ⋅ lim n →+∞ n n → +∞ n n → +∞ n n →+∞ n n → +∞ n = 1 1 + lim n →+∞ n 3 − 2 ⋅ 0 2 + 03 = =3 . 1+ 0
数学分析课件之第二章数列极限
02
数列极限的运算性质
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性质
01
02
03
04
加法性质
若$lim x_n = a$且$lim y_n = b$,则$lim (x_n + y_n) =
a + b$。
减法性质
若$lim x_n = a$且$lim y_n = b$,则$lim (x_n - y_n) =
a - b$。
数列极限的性质
总结词
数列极限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唯一性、收敛性、保序性等。
详细描述
数列极限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首先,极限具有唯一性,即一个数列只有一个极限值。其次,极限具有收敛性, 即当项数趋于无穷时,数列的项逐渐接近极限值。此外,极限还具有保序性,即如果一个数列的项小于另一个数 列的项,那么它们的极限也满足这个关系。
指数性质
若$lim x_n = a$且$0 < |a| < 1$ ,则$lim a^{x_n} = 1$。
幂运算性质
若$lim x_n = a$,则$lim x_n^k = a^k$(其中$k$为正整数)。
数列极限的运算性质在数学中的应用
解决极限问题
利用数列极限的运算性质,可以 推导和证明一系列数学定理和公 式,如泰勒级数、洛必达法则等
无穷小量是指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其 值无限趋近于0的变量。
性质
无穷小量具有可加性、可减性、可乘 性和可除性,但不可约性。
无穷大量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无穷大量是指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其值无限增大的变量。
性质
无穷大量具有可加性、可减性、可乘性和可除性,但不可约性。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
1 2
无穷量是无穷大量的极限状态
第二章 数列极限
数列极限:设是一数列,如果存在常数a ,当n 无限增大时,n a 无限接近(或趋近)于a ,则称数列收敛,a 称为数列的极限,或称数列收敛于a ,记为lim n →∞n a =0a 或:n a →a ,当n→∞。
数列极限的ε-N 定义设{n a }是一个数列,a 事一个确定的数,若∀ε>0,存在自然数N 使得当n >N 时,就有│n a -a │<ε,则称数列n a 收敛于a ,a 称为它的极限,记作lim n →∞n x = a 或n x →a (n→∞) 读作:“当n 趋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于a ”或“当n 趋于无穷大时,n a 趋于a ”。
lim 为拉丁文limes 一词的前三个字母,也有说成是英文limit 一词的前三个字母的。
若数列{n a }没有极限,则称这个数列不收敛或称它为发散数列。
数列极限的性质:1.唯一性:若数列的极限存在,则极限值是唯一的;2.有界性:如果一个数列收敛(有极限),那么这个数列有界。
但是,如果一个数列有界,这个数列未必收敛。
3.保号性:如果一个数列{n x }收敛于a ,且a>0(或a<0),那么存在正整数N ,当n>N 时,都有n x >0(或n x <0)。
4.改变数列的有限项,不改变数列的极限。
2.数列极限的方法探求2.1几个常用数列的极限:求解策略:熟记常见极限的结论,如101101lim k k k k k k k n kk k a n a n a a b b n b n b ---→∞-+++=+++lim n C C→∞=lim 0n n q →∞=(│q│<1),1lim 1nn e n →∞⎛⎫+= ⎪⎝⎭2.2利用定积分求数列极限通项中含有n!的数列极限,由于n!的特殊性,直接求非常困难,而转化为定积分来求救相对容易了。
例 求222211122lim arctan arctan ...arctan x n n n n n n n n n →∞⎡⎤+++⎢⎥⎣⎦解 将1n提出,则原和式可改写为 11122arctan arctan ...arctan n n n X n n n n n n n ⎡⎤=+++⎢⎥⎣⎦它可以看作是函数arctan x x 在区间[]0,1上的积分和,所采用的是n 等分[]0,1区间,并且在每个小区间上均取右端函数值。
第二章 数列极限
注 5 “ ε − N ”定义的否定叙述: lim an ≠ a ⇔ ∃ε 0 > 0 , ∀N ∈ N * , ∃n0 > N 使
an0 − a ≥ ε 0 。
按定义验证 lim an ≠ a 的关键是求出不等式组(视 N 为定数,视 n 0 、 ε 0 为待求数)
n →∞
n0 > N , an0 − a ≥ ε 0
显然看出 lim
n →∞
。 关) ,使 an0 − a ≥ ε 0 ” 验证分析:取 ε 0 =
1 , 200
an0 − a ≥ ε 0 ; an0 − a ≥ ε 0 ; an0 − a ≥ ε 0 ;
对 N = 1 , ∃ n0 = 201 > N ⇒ 对 N = 10 , ∃ n0 = 210 > N ⇒
定义 1*: lim an = a ⇔ ∀ε > 0 ,在区间 ( a − ε , a + ε ) 之外至多有 {an } 的有限项。
n →∞
lim an ≠ a ⇔ ∃ ε 0 > 0 ,在区间 (a − ε 0 , a + ε 0 ) 之外有 {an } 的无限项。
n →∞
四
收敛与发散的概念
数列{ an }收敛 ⇔ { an }存在有限极限;
( a − ε , a + ε ) 之外至多有 {an } 的有限项,则称 {an } 收敛于 a ,记作 lim an = a 。
n →∞
注 2 在区间 ( a − ε , a + ε ) 之外至多有 {an } 的有限项 ⇔ ∃N , ∀n > N ,有 an − a < ε 。 事实上: “⇐” 已知 ∃N ,∀n > N 有 a − ε < an < a + ε ,这说明在区间 ( a − ε , a + ε ) 之外至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实数及其性质
回顾中学数学里关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
有理数:
⎧⎪能用互质分数 ⎨
p q
(
p,
q
为整数,q
≠
0)
表示的数;
⎪⎩有限十进小数或无限十进循环小数表示的数
例 1 设 p 为正整数,若 p 不是完全平方数,则 p 是无理数.
证明:反证法。若
p 是有理数,则
p 可表示成:
p
=
n ,从而整数 p 可表示成: p = m
记作ξ = inf S . 上确界与下确界统称为确界。
{ } 例 1 讨论数集 S = x x为区间(0,1)中的有(无)理数 的确界。
分析:通过数轴看有无上、下界,进一步讨论上、下确界。
提示:利用有理数集在实数集中的稠密性。 sup S = 1, inf S = 0.
例 2(1)
S = [0,1],sup S = 1,inf S = 0. (2)
分析:首先,由 S = A ∪ B 及A、B的性质知,S也是非空有界集。其次,证明(1)、(2)。
〖课外作业〗
2-2 数列极限
4
〖教学目的和要求〗初步掌握数列极限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会用定义证明极限的基本方法;加深 对数学的抽象性特点的认识;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抽象化思维方法;体验数学“符号化”的意义。
(其中 xn 为 x 的 n 位不足近似, yn 为 y 的 n 位过剩近似).
例 2 设 x, y 为实数, x < y ,证明存在有理数 r ,满足 x < r < y .
( ) 证明
由x<
y 知:存在非负整数 n,使得 xn
<
yn .令 r
=
1 2
xn + yn
,则 r 为有理数,且 x ≤ xn < r < yn ≤ y .即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汤燕斌
定义1(上、下界): 设 S 为 R 中的一个数集。若存在数 M (L) ,使得一切 x ∈ S 都有 x ≤ M (x ≥ L) ,则称
S为有上(下)界的数集。数 M (L) 称为S的上界(下界);若数集S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S为有界
集。 若数集S不是有界集,则称S为无界集。 注:1)上(下)界若存在,不唯一;2)上(下)界与S的关系如何?看下例:
负实数 x , y ,若按定义 有 − x > − y ,则称 x < y 或 y > x ;规定任何非负实数大于任何负实数
定义2(不足近似与过剩近似) 设 x = a0a1Lan L 为非负实数,称有理数 x = a0a1Lan 为实数 x 的 n 位不
足近似; xn
=
xn
+1 10n
S
=
⎧ ⎨ ⎩
(−1)n n
n = 1, 2,L⎬⎫,sup S ⎭
=
1 ,inf S 2
= −1.
(3) N+ , sup N+不存在, inf N+ = 1.
确界的性质
3
《数学分析》教案 ---- 数列极限
z 唯一性:若数集S存在上(下)确界,则一定是唯一的;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汤燕斌
z 若数集S存在上、下确界,则有 inf S ≤ sup S ;
4
接多边形的周长组成的)数列
《数学分析》教案 ---- 数列极限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汤燕斌
DE = r −
r2
−
a
2 n
,
4
r =1
⇒
a2 n+1
=
⎜⎛ an ⎝2
⎟⎞ 2 ⎠
+
DE 2
=
an2 4
+
(1−
1 − an2 4
)2=2 −4 − an来自 )可以看出,随着 n 的无限增大, an 无限地接近圆的周长π 。 这正如刘徽所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
n
p
于是 x = a + x − a = m − q = mp − nq 为有理数,矛盾 n p np
(2)有序性 任意两个实数 a, b 必满足下列关系之一: a < b, a > b, a = b .
(3)传递性 实数大小有传递性,即 a > b, b > c 则有 a > c. (4)阿基米德性 ∀a,b ∈ R,b > a > 0 ⇒ ∃n ∈ N 使得 na > b .
(5)稠密性 两个不等的实数之间总有另一个实数. (6)实数集R与数轴上的点有着一一对应关系.
例 4 设 ∀a,b ∈ R ,证明:若对任何正数 ε ,有 a < b + ε ,则 a ≤ b .
2
《数学分析》教案 ---- 数列极限
(提示:反证法.利用“有序性”,取 ε = a − b )
4. 有界集与无界集
为 2 的过剩近似值。
注:实数 x 的不足近似 xn 当 n 增大时不减,即有 x0 ≤ x1 ≤ x2 ≤ L ≤ x; 过剩近似 xn 当 n 增大时不增,即有 x0 ≥ x1 ≥ x ≥ L ≥ x .
命题 1 记 x = a0a1Lan L ,y = b0b1Lbn L 为两个实数,则 x > y 的等价条件是:存在非负整数 n,使 xn > yn
《数学分析》教案 ---- 数列极限
第二章 数列极限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汤燕斌
总学时 18
〖教学要求〗掌握实数及其性质、实数集合的最大数和最小数、集合的上界、下界、上确界和下确界等基本 概念;掌握确界原理。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与定义,掌握并会应用数列的收敛准则,理解实数系具有连续性 的分析意义,并掌握实数系的一系列基本定理。掌握上(下)极限的定义, 理解上下极限和极限的关系,掌握 上(下)极限的运算。 〖教学内容〗 §1 实数系的连续性 §2 数列极限 §3 无穷大量 §4 收敛准则
a0.a1a2 Lan = a0.a1a2 L(an −1)99L9L 则有限十进小数都能表示成无限循环小数。例如:2.001 记为 2.000999 L ;0 记为 0.000 L ;− 8 记
为 − 7.999 等等. 利用上述规定,任何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此
z 数集S的确界可能属于S,也可能不属于S; 定理1(确界原理)设S为非空数集,若S有上界,则S必有上确界;若S有下界,则S必有下确界。
例 3 设数集S有上界,证明:η = sup S ∈ S ⇔ η = max S.
分析:由确界原理, sup S 意义,按确界定义证明。
例 4 设A、B为非空数集,满足:对一切 x ∈ A 和 y ∈ B 有 x ≤ y . 证明:数集A有上确界,数集B有下确界,
x<r< y.
3.实数常用性质
(1)封闭性 实数集R对 +, −,×, ÷ 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即任意两个实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0)仍是
实数.
例 3 设 a 为有理数, x 为无理数,则 a + x 是无理数。
证明:反证法。若 a + x 是有理数 ⇒ a + x 可表示成 a + x = m ,因 a 为有理数, a 也能表示成 a = q ,
例 1 讨论数集 N+ = {n | n为正整数} 的有界性。
分析:有界或无界? 有上界、下界?下界显然有,如取 L = 1 ;上界似乎无,但需要证明。 解:任取 n0 ∈ N+ ,显然有 n0 ≥ 1 ,所以 N+ 有下界1;但 N+ 无上界。证明如下:假设 N+ 有上界 M,则 M>0,
按定义,对任意 n0 ∈ N+ ,都有 n0 ≤ M ,这是不可能的,如取 n0 = [M ] +1, 则 n0 ∈ N+ ,且 n0 > M .
综上所述知: N+ 是有下界无上界的数集,因而是无界集。
例 2 证明:(1)任何有限区间都是有界集;(2)无限区间都是无界集;(3)由有限个数组成的数集是有 界集。 [问题]:若数集S有上界,上界是唯一的吗?对下界呢?(答:不唯一 ,有无穷多个)。 5. 确界与确界原理
定义2(上确界) 设S是R中的一个数集,若数η 满足:(1) 对一切 x ∈ S, 有 x ≤ η (即η 是S的上界);
又割,以之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再例如,有这么一个变量,它开始是1,然后为
1 2
,
1 3
,
1 4
,L,
1 n
,L
如此,一直无尽地变下去,虽然无尽止,
但它的变化有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在它的变化过程中越来越接近于零。我们就说,这个变量的极限为0。
这三个数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存在一个常数 A , 当 n 充分大时, | an − A | 充分的小, 即不管事 先给多么小的一个正数,比如 0.1, 0.01, 0.001 … , 我们都能找到一个相应的自然数 N , 当 n > N 时
且 sup A ≤ inf B.
分析:首先,证明 sup A, inf B.有意义,用确界原理。其次,证明 sup A ≤ inf B.
例 5 设A、B为非空有界数集, S = A ∪ B ,证明:
(1) sup S = max{sup A,sup B} ;(2) inf S = min{inf A,inf B} 。
规定下,如何比较实数的大小? 2.实数大小的比较
1
《数学分析》教案 ---- 数列极限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汤燕斌
定义 1 给定两个非负实数 x = a0a1Lan L ,y = b0b1Lbn L . 其中 a0 , b0 为非负整数,ak , b k (k = 1, 2,L) 为 整数,0 ≤ ak ≤ 9, 0 ≤ b k ≤ 9 .若有 ak = b k , k = 1, 2,L,则称 x 与 y 相等,记为 x = y ;若 a0 > b0 或存在非 负整数 l ,使得 ak = b k , k = 1, 2,L, l ,而 al+1 > bl+1 ,则称 x 大于 y 或 y 小于 x ,分别记为 x > y 或 y < x .对 于负实数 x 、 y ,若按上述规定分别有 −x = − y 或 −x > − y ,则分别称为 x = y 与 x < y (或 y > x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