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安全技能培训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安全技能培训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和民用建筑中常见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企业和政府机构都积极开展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培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防火技术培训1.火灾的常见原因火灾的常见原因有很多,比如明火的不慎、电气设备故障、烟草、热源等等。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应将常见的火灾原因及时告知员工,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灭火器是最常用的灭火工具,常用的灭火器有水、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等,企业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购买合适种类的灭火器,并定期对员工进行灭火器的使用培训。
3.逃生通道的设置和维护在每个建筑物中都应设置逃生通道,并保证该逃生通道的畅通。
员工需要掌握逃生通道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在预案实施时迅速地撤离现场。
4.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电气设备是火灾中最常见的导火索之一,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电线、插座等电气设备,并有专人负责。
员工也应学会判断电气设备的安全问题,并积极向负责人报告。
二、防爆技术培训1.了解可燃气体的性质可燃气体是爆炸的主要成分,因此员工需要掌握常见可燃气体的性质和特征,以便在工作时发现可燃气体时采取合适的措施。
2.爆炸危险区域的识别和标识爆炸危险区域是指可能出现火花、静电等潜在危险的工作区域,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爆炸危险区域,并向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3.防爆设备的使用防爆设备是员工在危险区域作业的最基本保障,企业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防爆设备,并让员工了解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式。
4.预防静电火花的产生静电火花是引发爆炸的一大因素,因此员工需要了解在何种情况下静电火花容易产生,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比如可以通过接地、加装静电释放装置等方式防止静电火花的产生。
结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培训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企业和政府机构应该加强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宣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3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1. 规程介绍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加强企业和公共场所的防火防爆工作,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该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防火防爆基础知识、防火防爆设备配置、防火防爆应急措施等。
2.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2.1 火灾的危害性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火灾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如电气设备故障、火源暴露、电线老化等。
因此,加强火灾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2.2 火灾的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制度,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
(2)加强消防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
(3)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加强火灾逃生演练。
3. 防火防爆设备配置3.1 常见防火防爆设备常见的防火防爆设备有火灾报警器、灭火器、防火墙等。
这些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迅速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设备配置要求(1)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配置防火防爆设备。
(2)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
4. 防火防爆应急措施4.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是减少火灾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疏散、灭火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
4.2 应急物资的配置应急物资是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提供救援的重要条件之一。
应急物资的配置包括灭火器、应急照明、救生绳等。
这些物资应安放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4.3 应急演练的组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是提高员工火灾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演练过程应真实、严肃,能够提高员工的实际应对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5. 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是保障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在检查过程中要注重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6. 总结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加强防火防爆工作、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一、防火安全技术1. 防火材料选择- 室内装修材料应尽量选择防火性能好的材料,如可燃材料宜使用阻燃材料代替。
- 外墙保温材料要选择防火等级较高的材料,并加强防火措施,如增设防火隔离带等。
- 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选用防火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如开关插座等。
2. 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防火培训,掌握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 操作过程中应虚心求教,遵守防火规范,严禁违章操作。
- 具备一定熄火设备,及时处理火灾隐患,如明火、熄灭不灵的烟蒂等。
3. 定期检查- 定期对电线、电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使用且无漏电等情况。
- 确保消防设备经常检查、保养,如消防栓、灭火器等。
-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应急能力。
4. 疏散通道设置- 确保建筑物的疏散通道畅通,如楼道、安全通道等。
- 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如喷淋系统等。
- 定期检查和维护疏散通道,确保其安全性和可用性。
5. 建立防火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防火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能够预防、控制和扑灭火灾。
- 定期组织防火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 控制火源,减少可燃物的堆放和使用,确保防火安全。
二、防爆安全技术1. 防爆材料选用- 在易燃易爆场所,应使用防爆材料,如爆炸性环境下使用防静电设备等。
- 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选择防爆等级与场所要求相符的产品。
2. 防爆灯具使用- 在易燃易爆场所应使用防爆灯具。
- 定期检查防爆灯具的使用情况,如灯泡是否熄灭,灯具是否破损等。
3. 防爆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定期对防爆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 使用防爆设备时,应遵守使用要求,如使用温度范围、电流等。
4. 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 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时,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安装质量。
- 防止电气设备短路、漏电等情况,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5. 建立防爆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防爆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和作业场所的防爆安全。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三篇)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一、火灾与爆炸的基础知识在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凡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而造成人身伤害和一定的财产损失的都称为火灾,不造成损失的称为火警。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
(一)火灾的形成和发展1、燃烧条件(1)有可燃物质存在,如木材、棉花等。
(2)有助燃物质的存在,如空气、氧、强氧化剂等。
(3)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即火源的存在,如明火、电火花、化学反应等。
这三个条件是构成燃烧的三个要求,必须同时具备,并互相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进行。
2、燃烧的发展过程火灾的发生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酝酿期。
在这个阶段,可燃物质在着火源的作用下析出可燃气体,发生冒烟、阴燃等火灾苗子。
(2)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火苗突然窜起,火势迅速扩大蔓延。
(3)全盛期。
在这个阶段,火焰包围所有可燃物质,并使燃烧面积达到最大程度,此时,温度不断上升,气流加剧,同时放出强大的辐射热。
(4)衰灭期。
在这个阶段,可燃物质逐渐燃完或灭火措施奏效,火势逐渐衰弱,最终熄灭。
(二)爆炸形成和发展1、爆炸的分类爆炸可以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突变等物理性因素形成的爆炸,如锅炉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
在物理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化学性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其它物质,并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的爆炸,如炸药、炮弹、爆竹等爆炸就属于化学性爆炸。
2、爆炸形成的条件燃烧的三要素一般也是化学性爆炸的必要条件。
而且,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必须预先均匀混合,并以一定的浓度比例范围组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才会爆炸。
这个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常见易燃易爆液体、气体的自燃点和爆炸极限见表4-1,常见粉尘的爆炸特性见表4-2。
爆炸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
监督与考核: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对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人员进行处罚, 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
PART FOUR
选用阻燃材料,降低火灾 风险
安装防爆设备,预防爆炸 事故
PART SIX
检查易燃易爆物 品存储和使用情 况
检查电气设备安 装及使用情况
检查消防设施配 备及使用情况
检查安全出口和 疏散通道是否畅 通
定期进行防火防爆安全检 查,及时发现隐患
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评估, 确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
落实整改责任人,确保整 改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确 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 能力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安全 意识
选用合格的防火 防爆设备,符合 相关标准和规定。
定期对设备进行 检查和维护,确 保其正常运转。
选用具有安全认 证的设备,提高 设备的安全性能。
了解设备的操作规 程,正确使用设备,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根据火灾类型和 场所选择合适的 灭火器材
使用灭火器材前 应先检查其完好 性和有效期
人员伤亡:火灾和爆炸事故常常造 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环境破坏:火灾和爆炸产生的烟雾、 废气等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 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财产损失:火灾和爆炸会烧毁建筑 物、设备等财产,造成巨大的经济 损失
社会影响:火灾和爆炸事故会引起 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人们的心理产 生不良影响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安全生 产的重要保障措施
演练要求:参与人员要认真对 待,听从指挥,按照规定的程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一、防火安全技术1. 灭火器材的选用与使用(1)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选择相应的灭火器材,如:灭一般可燃物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灭电器火灾可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2)掌握不同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干粉灭火器要将喷嘴对准火源根部、二氧化碳灭火器要远离火源喷射等;(3)定期对灭火器材进行检修和充装,确保灭火器材处于可靠的工作状态;(4)遇到大规模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并按照逃生预案有序撤离。
2. 配置消防设施(1)合理配置灭火器、灭火器箱、消防水带、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启用;(2)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3)加强消防设施的标识和标注,方便人员使用时快速找到。
3. 加强火源控制(1)妥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避免将其放置在明火、高温或可燃物附近;(2)对使用火源的场所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火源的安全使用;(3)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及时消除潜在的火灾风险。
4. 做好火灾预防宣传教育(1)加强员工的火灾安全意识培养,提高他们对火灾风险的认识;(2)组织开展防火演习,培训员工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技能;(3)加强对员工的防火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处理火灾事故的应急能力。
二、防爆安全技术1. 防爆电器的选用与使用(1)根据工作场所所处的爆炸环境,选择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电器设备;(2)定期对防爆电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和工作正常;(3)加强对工作人员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的培训,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组织适当的检测和维修工作(1)定期对场所、设备进行爆炸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2)组织专业机构或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爆炸防护设施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有效性。
3. 做好爆炸隐患控制工作(1)加强火花和静电防护措施,减少爆炸风险;(2)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分类储存和安全控制;(3)建立和完善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讲座1.火灾基本知识(1)火灾及其类型和原因火灾通常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金属火灾。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火灾大多是一种社会现象,引起火灾的原因,虽也有自然因素,如雷击、物质自燃等,但主要还是由于人的因素。
引起火灾直接原因很多,但无论哪一条原因,几乎都同人们的思想麻痹息息相关。
(2)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态。
如煤气、汽油、木材、塑料等。
●助燃物:泛指空气、氧气以及氧化剂。
●着火源:如电点火源、高温点火源、冲击点火源和化学点火源等。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
(3)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炉灶设备位置不当,靠近可燃物;●烟囱设备不当,靠近可燃物;●使用炉火不慎,无人管理;●小孩玩火;在堆放可燃物附近燃放花炮、吸烟;●使用灯火不慎;●烧渣积肥;●烘烤;●烟囱飞火、窜火;●死灰复燃;●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机器摩擦发热;●熬炼;●焊接;●静电放电;●粉尘爆炸着火;●违反操作规程,将可相互产生化学反应放热作用的物品混放在一起。
2.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
3.扑救火灾的方法一般说有三种方法:●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4.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要求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要求是:●在装车、装船前,应将车厢、船舱内的杂物打扫干净,防止有残留物。
●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准拖、拉、抛、滚。
●不应用电瓶铲车装卸。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的统计范围:(1)民用爆炸物品引起的火灾。
(2)易燃或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他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的爆炸,不列入火灾统计范围)。
(3)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燃烧的事故。
(4)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火灾引起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
(5)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火灾由此引起的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
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
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
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1.燃烧过程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
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解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
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包括许多吸热、放热的化学过程和传热的物理过程。
在燃烧发生的整个过程中,热量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进行传播。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
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
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
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
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
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
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
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
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座
2、爆炸的分类
(1)根据发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分为: • 物理爆炸; • 化学爆炸; • 原子爆炸; (2)根据引起爆炸的相分为: • 凝相爆炸(气相爆炸); • 不凝相爆炸(固相爆炸、液相爆炸)
3、可燃气体爆炸
(1) 分解气体爆炸
• 某些气体,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 其实质是一种分解爆炸。
• 分解爆炸性气体主要有:乙炔、乙烯、环氧乙烷、臭氧、 联氨、丙二烯、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一氧化氮、二氧 化氮、氰化氢、四氟乙烯等。
• 分解爆炸性气体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时,可 产生相当数量的分解热,这为爆炸提供了能量。分解热是 引起气体爆炸的内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是外因。
• 分解爆炸的敏感性与压力有关。分解爆炸所需的能量,随 着压力升高而降低。当压力低于某值时,就不再产生分解 爆炸,此压力值称为分解爆炸的极限压力(临界压力)。
4、爆炸极限
•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
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影响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
1、初始温度 初始温度升高,爆炸极限增大; 2、初始压力 压力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压力降低,
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3、点火源 增加点火源的能量、增大火源的表面积和延长
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都会使可燃气体爆炸极限范围增 大; 4、氧含量 增加氧含量会使爆炸极限的上限显著增高; 5、惰性气体含量及杂质 若在可燃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 体,将使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惰性气体含量逐渐增多 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使混合气体不爆炸; 6、容器的尺寸及材质
体,遇火产生火焰(发生反应); • 由于反应产生的热,加速了粉尘粒子的分解,
放出气体,与空气混合,继续发火传播……。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PPT 53页)
• 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IR分析,详见课本P87
对GR和IR计算完成后,可绘制建筑物火灾危险度分布图。
• GR和IR不同的区域, 其防火措施是不同的。
•当GR较大时,建议该 区域采用自动灭火系统, 以加强建筑物的自救能 力;
•当IR较大时,建议采 用火灾早期报警系统。
•当两者都较大时,应 采取双重保护系统。
二、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安全基础 知识
(一)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特点
•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在生产、贮运、经营、 使用过程中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而以防火、 防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 性。
•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作为一种燃烧爆炸物品, 其生产历来都属于高危险行业。
一、 火灾基本概念和火灾防治安全基础知识
(一)火灾 3、火旋风:由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影响,
火灾在蔓延的过程中会形成旋转火焰,即火旋风。 它通常分为垂直火旋风和水平火旋风,它的出现使 得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大大增加。 4、(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初起期、发展期、最 盛期和熄灭期。 见课本P75 图2-1典型火灾的发展过程。
(三)火灾发展的变化及其防治途径,阻燃的基本概 念,阻燃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1、阻燃:采用高分子材料阻燃化技术可以克服或降 低高分子材料的可燃性,减少火灾的发生及蔓延。 高分子材料阻燃化技术主要通过阻燃剂使聚合物不 容易着火和着火后其燃烧速度变慢。 阻燃剂按其使用方法分为:反应型和添加型。
2、目前,火灾防治的趋势是“清洁阻燃、智能探测、 清洁高效灭火、性能化设计与评估”。
(五)灭火技术,火灾烟气的控制。
1、灭火技术: • 系统的应用发展:(1) 代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
安全课件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器件进行复合。一旦发生火灾,火源及相关区域必然发出一定的红外辐射。在远处的摄像 机发现这种信号后,便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综合分析,若判定确实是火灾信号,则立即发 出报警。由于它所给出的是图像信号,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视和火源空间定位功能,有助于 减少误报警和缩短火灾确认时间,增加人员疏散时间,从而实现早期灭火。
5 பைடு நூலகம்in
30 min
CO2 C2H4O C2H4O2 NH3 HCl
CO
HBr
NO
COS
H2S HF
C3H4N COF2 NO2 C3H5O CH2O SO2 HCN
C9H6O2N2 COCl2 C4F8
二氧化碳 乙醛 醋酸 氨 氯化氢 一氧化碳 溴化氢 一氧化氮 硫化羰 硫化氢 氟化氢 氰丙烯 氟化羰 二氧化氮 丙烯醛 甲醛 二氧化硫 氰化氢 酸酯
2)阴燃产生的烟气
♦ 只有纤维物质和软质聚氨酯泡沫等少数材料
可以发生阴燃。
♦ 碳素材料阴燃生成的烟气与该材料加热到热
分解温度所得到的挥发分产物相似,这种产 物与冷空气混合时可浓缩成较重的高分子组 分,形成含有碳粒和高沸点液体的薄雾。
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七页。
3)有焰燃烧产生的烟气 有焰燃烧产生的烟气颗粒几乎全部由固体
氯化羰 八氟化四碳
注:LC50—— 半数致死浓度
>150000
20 000 16 000
10 000
l 0 000
5 000 750
280 50 28
>150000 20000
11000 9000 3700 3000 3000 2500 2000 2000 2000 2000 750 500 300 250 200 135
消防安全知识防火防爆
消防安全知识防火防爆消防安全知识-防火防爆第一章火灾的基本知识1.1 火灾的概念火灾是指可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现象,通常伴随着明亮的火焰、高温以及大量烟雾等。
火灾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1.2 火灾的传播方式火灾的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辐射传播、对流传播和传导传播。
辐射传播是指燃烧物质散发的热辐射能够引燃周围物质,如火灾中的明火可以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对流传播是指燃烧物质产生的热气体通过空气流动传播,使新的可燃物质接触到火源,并被点燃。
传导传播是指可燃物质通过直接接触燃烧物质而被引燃。
1.3 火灾的危害火灾会造成以下几种危害:1) 人员伤亡:火灾中的高温、烟雾和有毒气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导致人员死亡。
2) 财产损失:火灾会破坏建筑物、设备和物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 环境污染:火灾中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社会影响:火灾引起的恐慌和混乱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和不安。
第二章火灾防控措施2.1 消防设施设备的设置为了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必须合理设置消防设施和设备,包括灭火器、灭火器具、自动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疏散通道等。
这些设施和设备的设置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特点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灭火和疏散。
2.2 火灾防控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火灾防控组织管理制度是防止火灾蔓延的重要手段。
要定期开展员工防火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防火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消防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火灾预防措施火灾的预防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火灾预防措施:1) 对可燃和易燃物品进行分类存放,避免堆放过密和混放不当。
2)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器设备,确保电线电缆的安全和接地的可靠性。
3) 加强用火安全管理,禁止在不符合条件的场所使用明火。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知识讲解
防火与防爆安全意 识培养
培训和教育:定期开 展防火与防爆安全知 识培训,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宣传和推广:通过宣 传栏、海报、宣传册 等方式,向员工普及 防火与防爆安全知识
制定和执行:制定完善 的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 制度,并严格执行,确 保员工遵守规定
● 应急预案的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以下 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千里江山图诗歌鉴赏”的PPT,现在准备介绍“诗歌鉴赏”,请帮我生成“诗歌主 题”为标题的内容 诗歌主题 ●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千里江山图诗歌鉴赏”的PPT,现在准备介绍“诗歌鉴赏”,请帮我生成“诗歌主题”为标题的内容 ● 诗歌主题
加强监督检查:对 防火与防爆安全工 作进行定期检查和 评估,及时发现和 整改安全隐患,确 保安全工作的有效 实施。
定期对生产设备、设 施进行检查,确保其 正常运行,及时发现 潜在的安全隐患。
对员工进行安全意 识培训,提高员工 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建立安全检查与评估 制度,对生产过程中 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期 检查和评估,及时采 取措施加以改进。
救援措施:配 备专业的救援 队伍和设备, 及时进行现场 救援和处置, 确保人员安全
通讯联络:建立 有效的通讯联络 机制,确保信息 畅通,及时传递 灾情和救援进展
情况
现场指挥:设 立现场指挥部, 统一协调指挥, 确保各项救援 措施有序进行
● 应急预案的制定:根据火灾与爆炸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安全 防护等方面。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1.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报警?发现火情不要惊慌失措,要及时报替,火瞥电话号码“119”要记清。
(1)火警电话打通后,应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或乡村的详细地址。
(2)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火势怎样。
(3)报警人要讲清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
(4)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街道路口等候消防车到来,指引消防车去往火场,以便迅速、准确地到达起火地点。
◉相关知识(1)拨打“119”免费电话,所有公用电话均可直接拨打。
(2)“119”还参加其他事故的救援工作,包括:各种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救援;水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恐怖袭击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援;单位和群众遇险求助时的救援、救助等。
2.引起火灾的因素有哪些?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三要素。
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断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点火源是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重要条件。
为了预防火灾和爆炸,要对点火源进行严格管理。
在生产中,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常见点火源有以下8种:(1)明火。
例如火炉、火柴、烟道喷出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等。
(2)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例如加热装置、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等(3)电火花。
例如高电压的火花放电、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等。
(4)静电火花。
例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静电火花。
(5)摩擦与撞击。
例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摩擦,磨床和砂轮的摩擦,铁器工具相撞等。
(6)物质自行发热。
例如油纸、油布、煤的堆积,金属钠接触水发生反应等。
(7)绝热压缩。
例如硝化甘油液滴中含有气泡时,被落锤冲击受到绝热压缩,瞬时升温,可使硝化甘油液滴被加热至着火点而爆炸。
(8)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等。
◉事故案例某年5月26日,太原某钢铁公司热连轧厂由于1号加热炉助燃风机的电动定子绕组绝缘严重老化,绕组4个部位匝间短路引起大电流冲击,造成为其供电的干式变压器绝缘击穿起火,引燃上方电缆,发生火灾,直接财产损失575. 3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的统计范围:(1)民用爆炸物品引起的火灾。
(2)易燃或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他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的爆炸,不列入火灾统计范围)。
(3)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燃烧的事故。
(4)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火灾引起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
(5)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火灾由此引起的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
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
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
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1.燃烧过程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
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解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
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包括许多吸热、放热的化学过程和传热的物理过程。
在燃烧发生的整个过程中,热量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凝聚相中,主要是吸热过程,而在气相燃烧中则是放热过程。
大多数情况下,凝聚相中发生的过程是靠气相燃烧放出的热量来实现的,在所有反应区域内,若放热量大于吸热量,燃烧则持续进行,反之燃烧则中断。
可燃物质燃烧过程中,温度变化是很复杂的。
最初一段时间,加热的大部分热量用于对燃烧物质的熔化、蒸发或分解,可燃物质的温度上升缓慢。
当温度达到氧化开始温度时,可燃物质开始进行氧化反应。
此时由于温度尚低,氧化反应速度不快,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还不足以抵消系统向外界的散热,此时停止加热,可燃物质温度会降低,不会发生燃烧。
继续加热,温度的上升则很快,到氧化产生的热量和系统向外界散失的热量相等,温度再稍升高一点,则打破了这种平衡状态,这时即使停止加热,可燃物质温度亦会自行升高,达到某个温度,就会出现火焰并燃烧起来。
因此,这个温度可视为可燃物质理论上的自燃点,是开始出现火焰的温度,即通常实际测得的自燃点。
2.燃烧形式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通常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1)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
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称为混合燃烧。
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失去控制的混合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蒸发燃烧。
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再与氧进行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三)火灾的分类1.《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2.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划分为3类:(l)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数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2)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6.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
一般情况下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来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
固体可燃物粉碎得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比如,下列油品的密度: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而其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8.引燃能、最小点火能引燃能是指释放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也叫最小点火能,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和加热时间。
9.着火延滞期(诱导期)对着火延滞期时间一般有下列2种描述:着火延滞期时间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称为诱导期,在燃烧过程中又称为着火延滞期或着火落后期,单位用ms表示。
(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大量的火灾事故的研究分析得出,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
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一般采用T平方特征火灾模型来简化描述该阶段非稳态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即假定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
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通风等条件的不同,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而是缓慢发展后就熄灭了。
典型的火灾发展过程如图4-1所示。
(六)燃烧机理燃烧作为一种化学反应,对反应物的组分浓度、引燃能的大小及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均有一定的要求。
在这些情况下,若可燃物没有达到一定浓度,或氧化剂的量不足,或引燃能不够大,燃烧反应也不会发生。
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4%时便不能点燃,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4%时常见可燃物不会燃烧,而一根火柴的能量不足以点燃大煤块。
实际上,当可燃物和氧化剂开始发生燃烧后,为了使化学反应能够持续下去,反应区内还必须能够不断生成活性基团。
因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之间的反应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经过生成活性基团和原子等中间物质,通过链反应进行。
如果除去活性基团,链反应中断,连续的燃烧也会停止。
1.活化能理论物质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
首要的条件是相互碰撞。
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相互碰撞约1028次。
但相互碰撞的分子不一定发生反应,而只有少数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相互碰撞才会发生反应,这种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要比普通分子高,这一能量超出值可使分子活化并参加反应。
使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必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气体分子总是按直线轨迹不断地运动,其运动速度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越快,反之,温度越低,气体分子运动也越慢。
在任一气流中,都有大量的气体分子,当它们进行无规律运动时,许多分子会互相碰撞、弹开和改变方向,随着气体温度和能级的提高,这些碰撞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
2.过氧化物理论气体分子在各种能量(例如热能、辐射能、电能、化学反应能等)作用下可被活化二在燃烧反应中,首先是氧分子在热能作用下活化,被活化的氧分子形成过氧键-O-O-,这种基团加在被氧化物的分子上成为过氧化物。
此种过氧化物是强氧化剂,不仅能氧化形成过氧化物的物质,而且也能氧化其他较难氧化的物质。
例如在氢和氧的反应中,先生成过氧化氢,而后过氧化氢再与氢反应生成H2O,其反应式如下:H2+O2=H2O2H2O2+H2=2H2O有机过氧化物,通常可看作是过氧化氢H-O-O-H的衍生物,即其中有一个或两个氢原子被烷基所取代而生成R-O-O-H。
所以过氧化物是可燃物质被氧化的最初产物,是不稳定的化合物,能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情况分解甚至引起燃烧或爆炸。
如蒸馏乙醚的残渣中,常由于形成过氧化醚(C2H5-O-O-C2H5)而引起自燃或爆炸。
烃类氧化时是以破坏氧的一个键而不是破坏氧的两个键而进行的,因为要同时破坏两个氧的键需489kJ的能量,而破坏一个键只需要293~334kJ的能量。
因此,烃类氧化首先生成的是烃的过氧化物或过氧化物自由基R-O-O-,而过氧化物也会分解为自由基。
随着自由基的产生,反应具有链反应性质,因而可以自动延续并且由于出现分支而自动加速。
整个燃烧前的氧化过程是一连串有自由基参加的链反应。
3.链反应理论根据上述原理,一个活化分子(基)只能与一个分子起作用。
但为什么在知道氯化氢的反应过程中,引入一个光子能生成十万个氯化氢分子呢?这就是由于连锁反应(链反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