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比较PPT课件

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比较PPT课件
术发展缺乏市场拉动的强大动力; • 专制统治者对科技发展的直接限制:科技的发
展必然带来独立的思想、社会的进步、政治的 改革创新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而统治者为 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变革和创新总是充 满恐惧。
-
21
• 强调道德价值,反对“奇技淫巧”。
-
8
西方的科技探索道路
-
9
古希腊人的科学与理性
• 古希腊人的科技成就举世皆知。当时学 科的分工还不明确,希腊人将各种科学 知识统称为“哲学”他们在科学研究方 面的许多成就都是开创性的。那些著名 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们,实际上都是一个 个学科的开山鼻祖。(亚里士多德、德 谟克利特、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泰勒 斯、希波克拉底、毕达哥拉斯。)
-
10
古罗马人的传承与发展
• 古罗马人的科学技术在继承了古希腊人成就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深入。在科技上,他们注 重实用工程和崇尚实用的精神。他们的科学成 就主要表现在:建筑规划、水利工程、农业技 术、原始机器制造等方面。
• 他们的技术工艺非常发达,但理性思辩的成果 却比较少。古罗马的这些文化特色同古希腊文 化恰好相互补充。
-
6
其பைடு நூலகம்成就
-
7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 注重实用性:注重实用是中国人传统的价值取 向。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没有用的东西是不 会有人去研究的。这和古希腊人探求纯粹的真 理的追求大相径庭。
• 强调整体观:西方科学注重分析,在研究某一 具体事物时,总能够把它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 分离出来,独立地加以研究和分析。而中国人 则重综合,喜欢从总体上去把握。
-
18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探索
• 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1、文化的意义及特征:意义: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

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1特征:?文化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按照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可以将其做不同的分类和进行阐述;2?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系统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多样性的人类文化景观。

3?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依靠明确的规范或隐含的形式来引导或约束个人的行为来实现大部分人对既定行为遵守。

4?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5?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内容:从宏观的层面来概括,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下述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源远流长的历史血脉。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第二,博大精深的体系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极为广博,形式丰富多样。

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军事、道德、宗教、哲学等理论,还包括科技发明、艺术创作、文物古迹和民间习俗等形态。

在诸多领域创造过辉煌业绩,促进了人类发展。

内容:1内在品质:?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倡导修身治国民族精神及国家责任感 2?崇尚德智礼仪信等强烈的道德色彩3?文化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及热爱国家历史局限:中国文化提倡崇古守常,强调个人服从群体意志,不赞成张扬人的个性,也不鼓励思想上的开拓进取,中国人重感悟轻逻辑的思维方式,也不利于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接受与运用。

3、中西方文化比较,哪方面比较,规范、道德法、基本精神等。

3-1:基本精神:一、文化精神:中国好古而乎今,西方力今而胜古(一)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

(二)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

(三)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力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

明清时期中西科技比较

明清时期中西科技比较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
明确
中国
西方
类型
传统科技
近代自然科学
代表成就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以及《徐霞客游记》
牛顿经典力学
科技领域
主要是应用科学
主要是理论科学,
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仍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法。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一方面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基本科研条件和动力
教育
中国封建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培养为皇帝服务的忠实奴才,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教育方式上是私塾教育,既不利于各学科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大批培养人才。
早在18世纪,西欧各国便相继产生了一些综合性文学,其教育手段较为正规,学术气氛浓厚,从而为科学家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差异原因
政治方面
中国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则极力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严厉打击和压制工商业,无情扼杀有损于封建专制统治的任何新的因素,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如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进行闭关锁国。
西方的专制王权奉行重商主义等措施,客观上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从而推动了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经济方面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与狭隘性,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
思想文化方面
中国历史封建统治者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分子的压制与摧残,一方面以功名利禄为诱饵,把大批知识分子推向只钻研儒家经典的死胡同;另一方面,他们以高压政策对待所谓“异端”分子,从而把大量知识分子逼入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观察研究的歧途。
历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解放、欧洲群众性的家教改革运动等,而且专制王权也站在了天主教的对立面,动摇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较自由地去研究和探索自然奥秘。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多方面原因,中西方在不同领域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聚焦于教育领域,探讨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西方国家强调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教师不仅在知识传授上扮演重要角色,还需要充当学生的辅导员和指导者。

而在中国,教育被看作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承传,注重学生在纪律、秩序和道德规范上的培养。

这就使得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强调学生的纪律性和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二、学科设置的差异在中西方教育体系中,学科的设置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学科体系更加全面,学科种类多、难度不一。

而中国的学科体系则更加注重掌握主要的科学基础,这也使得中国学生更容易在基础科学领域获得好成绩。

不过,由于中国学科设置比较单一,学生对其他领域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弱。

三、考试制度的差异在中国,高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对于学生决定自己的未来方向有重大影响。

高考制度体现了中国的考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标准化测试成绩。

而在西方国家,高中生的学术表现并不能完全决定他们的发展方向。

除了成绩,西方国家还注重学生的兴趣、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和学习。

四、师资队伍的差异在中国,在很长的时间里教育部门财政紧张,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保证。

但是,中国教育资源的紧张并没有使得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衰弱下去,反而使得教师们为了赚取生活费更加努力工作。

而在西方国家,许多学区都拥有雄厚的财政支持,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要优于中国。

同时,西方国家教育系统注重教育的跨学科和应用性,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而且教师对于教育的热情和投入态度也被严格要求。

总之,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和体系的对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个文化的不同之处,而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全面、深入的教育观点。

考点27 中西方科技的特点比较

考点27 中西方科技的特点比较

6.现代主义艺术产生的根源
(1)社会根源: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物 质生产是以牺牲一定精神道德为前提的,物质与 精神发展的脱节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
(2)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人们的 认识水平迅速提高,思想观念急剧变化,人们开 始从更高的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和 道德观念等;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 [解析] 本题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 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社 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 宣称为“社会伦理”,这种理论移植明显是不正确的。故 D项正确。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
政 封建制度开始衰落,阻碍了中 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
治 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
保障
外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 殖民扩张带来市场的扩大, 交 世界的交流,包括科技的交流 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思 想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 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 思想解放,重视实践,崇 尚理性。

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
性强,缺乏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
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
本质的探索。
(4)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 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中国
西方
经 济
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自 然经济分散、封闭的特性,使 科技发展缺少应有的动力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尽管那种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但中西文化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在宏观层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是在微观层面,表现在教育制度、餐饮文化、服饰追求等方面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古代中西方文明的比较研究

古代中西方文明的比较研究

古代中西方文明的比较研究世界上有着不同的文明,每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古代中西方的文明,是我们探究和比较的重要对象。

本文将简要探讨中西方在几方面的比较研究。

一、哲学思想中西方的哲学思想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史学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相同的思索方向和哲学思想。

例如,古希腊哲学认为“一切流动不居,生于衰止,成于灭亡”,与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动,皆以阳为先”,呈现出了相似的“无常”思想。

此外,中西方哲学也都强调人的自由和自主,追求人的自由幸福。

二、宗教信仰中西方文化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互有关联,而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结构和观念。

古代西方虽然是天主教的中心之地,其背后却隐含着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所塑造的神话文化。

而古代中国则主要信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其中儒家主张“仁爱利物”,强调人的价值和社会伦理,道家思想则主张天人合一、超越一切限制。

三、文学艺术中西方文学和艺术是两种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形式。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文学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学和艺术,如唐诗宋词、国画、京剧等,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文学和艺术上的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审美偏好的不同,且特色各自独特。

四、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西方的科学文化主要发源于希腊,新兴的理性主义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造就了古代希腊的文明。

而中国古代则主要在马鞍山出土的一些铜器上,发现了一些很早的炼铁技术。

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世界上的科技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差异,也影响了两种文化的发展和走向。

总之,中西方文明虽有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

它们各自发展,产生出较为独特的思想、价值观、文学艺术和科技成果,但是,处于一个多元文化世界,互相借鉴、各取所长,不断进步和发展,才能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发挥更强的文化影响,为我们的世界注入新的活力。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述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述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述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近代科学指的是自17世纪以来在欧洲兴起并逐渐成为全球主导的科学发展模式。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找到一些原因来解释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首先,价值观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西方文化对于知识和科学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科学被视为一种方法论,一种解决问题和探索真理的工具。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道德伦理的准则。

中国文化强调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对天人合一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而科学进展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并不是首要关注的事项。

其次,知识传承和教育体系不同也是一个原因。

传统中国教育注重文化修养、道德教育和经典研读,而科学类知识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相对次要的地位。

相比之下,西方教育体系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素养,科学类知识在学校教育中有更大的比重。

这种教育体系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对于科学的态度和重视程度的不同。

此外,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也是一个原因。

近代科学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制度的保障。

在西方,科学研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有相对独立的学术界和科研机构。

相比之下,中国在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面临政治动乱和社会不稳定的局面,科学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无法顺利开展。

此外,中西方文化在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错误和失败被看作是成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的面子和尊严十分重要,失败往往被视为丢脸和羞辱,这可能会减少人们对于科学研究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综上所述,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的原因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找到一些解释。

价值观差异、教育体制差异、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以及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差异都对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产生了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中国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近年来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希望中国在未来能够在科学领域发出更多的声音。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科技伦理的影响
西方科技伦理:强调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责任,注重保护人的权利和利益。 中国科技伦理:强调科技发展要符合道德伦理,注重科技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科技伦理的影响:西方更注重个体权利和利益,而中国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和道德伦理。 科技伦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科技伦理规范和约束科学家的行为,促进科学技术健康发展。
社会制度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强调竞争,中国文化注重和谐 西方文化强调创新和变革,中国文化注重稳定和传统 西方文化强调物质利益,中国文化注重道德伦理
宗教信仰差异
西方文化:多 信仰基督教, 强调个人主义 和自由主义
中国文化:多 信仰佛教、道 教等,强调集 体主义和家族 观念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科学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不同,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影 响。
科技应用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科技应用领域的不同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影响科技应用的普及和推广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科技应用的影响表现在不同领域和层面
西方科技发展的 教训:过度追求 利益和短期效益, 忽视对环境和资 源的保护,以及 技术和人的异化。
中国科技发展的 教训:封闭和保 守的态度,缺乏 创新和突破的精 神,以及技术和 传统的断裂。
中西方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人工智能:中西方在算法和数据领域各有优势,未来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突 破。
PART 04
中西方科技发展 案例分析
中西方的科技发展历程与特点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从古代四大发明到现代高铁、5G技术,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悠久, 强调实用性和经验积累。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1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约瑟难题”说起1
11
李约瑟
( Josoph Needha,第一卷
12
引子:何为李约瑟难题?(1/2)
●1、李约瑟难题(Needham Thesis)的准确表述:
● 关于“李约瑟难题”,李约瑟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论题下, 以不同的方式表述过“难题”。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表述:“中国的科学为什 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 的理论? ……并在公元 3世纪到 15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 方科学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 广义的文化包括三层次:器物、产品;行为、体制;
世界观、价值观
● 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
● 科学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 ,与人文对立 ● 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 科学文化包括了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次,其中,观念层次是核心。
5
何谓科学文化?
● 九、结语
9
阅读参考书目
● 刘钝、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 李约瑟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 ● [法]莱昂.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3. ● [美]托马斯.L.金汉斯.《科学与启蒙运动》复旦大学出版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
——从“李约瑟难题”说起
1
续前
●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理论
●人生格言:
●求真 尚善 趋于美
2
●“上帝给你一条荒凉的路,不是为了把你带到沙漠里, 而是为了让你走上属于自己的巅峰。 ”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个重要文明体系的代表,它们在历史、哲学、艺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与魅力。

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对于深入理解和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将从历史、思维方式、艺术和社会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由于历史、宗教、地理等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根源和内涵,避免产生误解和偏见。

例如,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和竞争,而中国文化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合作。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并且能够更加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其次,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能力。

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思维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而中国思维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通过学习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学习西方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逻辑思维和实证研究能力,而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三,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促进艺术的创新与交流。

中西方文化在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风格与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并且能够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

例如,在音乐领域,西方音乐重视个人表达和情感表达,而中国音乐注重和谐和内敛。

通过学习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将两种音乐风格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最后,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推动社会制度的创新与。

中西方文化在社会制度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和吸取不同文化的优点,推动社会制度的与创新。

例如,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社会制度。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比较东西方古代自然观的特点及其文化影响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比较东西方古代自然观的特点及其文化影响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比较东西方古代自然观的特点及其文化影响首先跟大家说的是,这样一个庞大的话题,几分钟的课堂演讲难以面面俱到。

我主要从认知论和天文学发展为主线,说说东西方自然观的差别。

说到东西方古代科学的发展,大家首先想到的,莫过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律。

当然了,要说到具体的那是不胜枚举,我就带领大家看看东西方科学发展差异的一些碎片吧。

首先要说的,是关于认识世界的理论。

古希腊从泰勒斯提出水元素到亚里士多德归结为四根说(水、火、土、气),所提倡的是所有物质都由元素构成,通过各种形式结合在一起。

按照四元素的理论看来,一棵破土而出的植物,是石头(土)和水同阳光中的火的一种结合。

树木被砍伐并晒干后,便失去水元素,这样就能燃烧了。

而在燃烧后变成了灰(土)和火。

而古代中国,提出的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阴阳理论了,其实阴阳理论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对立面的结合。

“混沌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里两仪指的是天地,而地是阴、天是阳。

天地里的万物都是由“混沌”,即道家所说的“气”所衍化而来。

从这里就体现了中西方自然观在文明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差别,西方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而东方或者说中国的世界则是由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构成的。

东西方天文学方面的理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印证并发展了这一观点。

希腊在所有文明古国里,天文学理论体系最为完整,研究方法上也达到了古代的高峰。

这里就不能不谈到一个贡献巨大却也遗患无穷的人——托勒密。

他所提出的地球中心论以及日月轮的说法现在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是在当时却比较完美的验证了测量数据以及生活经验,并且为古代西方航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至于中国古代,也发现了大量的天文学现象、规律,比如太阳黑子、日月食记录、太初历的制定。

但是从体系上来说,中国古代在早期始终信奉天圆地方的学说。

这里我想解释一下天圆地方的思想,“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也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这里的“方圆”并不局限于几何形状,而是一种哲学抽象。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述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述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述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一、文化信仰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儒家著名学者王阳明观竹子七天,连一点科学思维的萌芽也没有出现,儒家哲人把技艺和知识落脚点放到人生伦理上,他们认为,"将物致知当求诸心,不当求诸物。

"于是,缺乏超越的思想,终极的追寻。

英国基督徒牛顿观察苹果落地,他的思考进路不像王阳明那样回到人事,而是归到神事,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样落到地上,不落到天上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获得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基督徒发现万有引力属必然事件,因为基督徒认识到天,地是上帝创造的,人类只能崇拜上帝,而不能崇拜被造之物的天地,天和地都是物质的。

儒家却错误地认为万物乃天地所生,所以儒家学看到苹果落地也习焉不察。

更不会思考为什么苹果不落天上?,因此也就想不到地心引力。

所以,文化信仰的正确与否在科学发现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近代科学不仅仅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也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是说,没有西方文明,近代科学不可能诞生;没有东方文明,近代科学也不可能诞生。

但这种融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实现,却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种是必然因素,另一种是偶然因素。

西方近代科学兼具了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因此近代科学就诞生在西方。

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社会的评价机制。

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那个时期,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时,中国的人才选拔不以这方面的知识为标准。

这样的机制,必然导致人们缺乏对近代自然科学追求的动力。

第二,追求真理的方式过于完美。

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国人所追求的科学真理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理论,他们想得到一种普遍适用的东西。

他们总想通过整体把握来得出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而忽视了对于具体事物的深入研究。

最终,没有得出向牛顿三定律这样公式化的真理。

这就失去了接近真理的机会。

第三,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益处。

众所周知,西方工业革命,为近代科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器材,提供了可靠的实验环境。

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及其原因

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及其原因

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及其原因区别: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

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他的内容变化是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到科学。

西方的神学与东方的神学不一样,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

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

这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导致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由此带来了西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东方文化由于排斥物质,也就产生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西方哲学文化的产生,是西方物质文化产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备,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维的开始。

从神学文化走向物质文化,西方的哲学文化起到了过渡作用。

在西方哲学文化中,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这种哲学上的大辩论,最终把西方文化从神学的混沌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了偏重于物质的理性思维,也就是物质文化的思维,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进步。

在这期间,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论,并因此而把神学思维撇在了历史的后面,神学从此而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文化“摆设”。

西方的物质文化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

哲学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维,同时孕育出了科学思维,也孕育出了科学理论。

“分子论”的诞生,宣告了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因为这是西方人物质思维的开始,物质思维是以探索物质构成和崇尚物质光华为思维特征的。

东方人的思维是物性思维,以“阴阳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属性及其功能的分析,优点是宜于看到物质与精神的运动共性,掌握事物运动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作出预测和运筹,借势运力,寻找最佳决策,讲究思维能力;西方人的思维是物质思维,以“分子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内部构成的发现,掌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优点是宜于根据事物结构创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讲究创造才能。

中西方文化比较(1)

中西方文化比较(1)

第一章●第一位从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对人类文化现象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是英国学者泰勒,他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明确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比较方法强调以对象间的可比性为前提,它要求参与比较的材料应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在某一方面具有矛盾的同一性,例如相近的或历史背景,相同的学科范畴或近似的命题,相似的内容和倾向或同类型的历史人物等第二章中西方文化寻根●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在《自由与文化》中指出的那样:“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文化条件简直就像生理条件一样,影响并决定人的意志。

文化条件被视为‘自然的现象,它们的变动反而被认为违反自然。

●中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基础的比较:一、中国文化的自然基础: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多次外族的入侵而终究能保持文化的延续与完整,未曾像其他古老文明那样遭致毁灭或中断,正是赖干这不可多得的广阔内陆基地。

2、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正是这些千姿百志的自然景观滋养了中华文化众彩纷呈的特色,为华夏多民族、多源流、多侧面的亚文化系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气候温暖湿润。

气候湿润,雨量充沛。

加上由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资源十分丰富,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和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厚的自然条件。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一方面,它所面对的水域是浩渺无际的太平洋,海对于上古的中国人只意味着陆地的尽头,自然的天限,因而这些海洋就不能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

另一方面,在内陆地区的外缘,有西部的崇山峻岭和充满烟瘴的热带大林莽,它使中国与东南地区的文化交往与传递变得艰难。

积极影响:促使中国文化能够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创造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成果,并能保持自成一体的延续性。

消极影响: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自我封闭的保守意识和自诩世界中心,妄自尊大的大国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华夏文明的不断进步。

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比较

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比较
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科学 知识,如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
洋务派官员开始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性,主张 引进西方科技以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时期科技引进与实践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 业和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
技术和设备。
建立近代海军,培养海军人 才,学习西方海军技术和管
理经验。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学习西 方科技知识和文化,培养了一 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科技人才。
西方
西方国家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方面相对成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同时企业和高校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应对
中国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在 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政策法规环境对创新活动支持程度
中国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 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西方
西方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法规 相对完善,注重保护知识产权,鼓励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 。
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完善情况
中国
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加大 了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如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等。
比较分析
中西方科技体系各有优劣,应相互借鉴、取 长补短。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西方科技 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科技进步与发展 。
注重实践经验、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 强调实用性和稳定性,但在一定程度 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
03 近代以来中西方科学技术 交流与影响
鸦片战争后西方科技传入中国

中西科技文化对比分析

中西科技文化对比分析

中西科技文化对比分析现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其中关于落后的起始时间许多人认为始于明清之际,大约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为止,中间有二百年左右的过度期。

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数学和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也是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峰。

宋元时期对应的历史时间段是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而这个时间段对应西方欧洲的却是黑暗的中世纪。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 尤其是当基督教被立为国教以后,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垄断了整个精神生活, 在这种环境下,科学知识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当然阻力重重,停滞不前。

那么,为什么领跑的中国,具有悠久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中国却一点点落没了呢?归其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由于欧洲的停顿才显示出中国科技的一枝独秀, 这种相对意义上的独领风骚,使中国盲目乐观,以“泱泱大国舍我其谁”的态度而自居。

这种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使中国从宋朝以后忽视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不思进取,满于现状。

二,从思维特点来看,欧洲自然哲学遵循形式逻辑原则,力求形式的圆满;而中国自然哲学遵循辩证逻辑原则,注重哲理的思辩,不考究命题在形式上的统一;西方科学有一种刨根究底,穷追不舍的精神,注重单个因素的作用;而中国科学一直把和谐统一作为最高境界,注重整体的完整一致,忽视个体的力量。

这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古代的自然哲学走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一种是自然哲学进一步理论化,形成严密的符号逻辑系统,并和严格的实验相接合,形成自然科学理论;另一种是进一步抽象概括,和道德观念相结合,形成远离自然科学的伦理哲学。

结果,西方走上了第一条道路,而中国走上了第二条道路,中国哲学最终成为封建统治阶级说教的工具,而自然科学一开始就缺乏严密的理论指导,只凭经验和需要选择研究方向,所以难以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精美优秀)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精美优秀)
数学是西方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工具。科学家们使用数 学模型和公式来描述自然现象,并预测未来的变化。数学方 法有助于简化复杂的自然现象,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 。
03
东方与西方科学的比较与 交流
东西方科学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东方和西方科学都致力于探索自然规律 、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都强调实证和 实验。
东方科学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 等,这些思想和文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和丰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西方科学强调分析和实证,注重 研究自然现象的规律和原理,为 人类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技术手 段。这种思维方式对人类发展产 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突破和创 新,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和生产力 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目录
• 东方科学的起源与特点 • 西方科学的起源与特点 • 东方与西方科学的比较与交流 • 东西方科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东西方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01
东方科学的起源与特点
东方科学的起源
1
东方科学起源于古代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 这些地区在古代时期就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 技术。
西方科学在医学、工程、信息技 术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和应 用,如西医、机械制造、计算机 技术等,这些技术和方法为人类 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化提供了重要 的保障。
Hale Waihona Puke 西方科学在经济学、政治学、社 会学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如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民主政治 制度、社会统计分析等,这些思 想和理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现状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东西方科学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学术会议、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形式多样,促进了东 西方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论中西方文化之差别——从科学文化与朦胧文化说起

论中西方文化之差别——从科学文化与朦胧文化说起
山 东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21 0 2年 第 2期
论 中 西 方 文 化 之 差 别
从 科 学 文化 与朦 胧 文 化说起
董 复昶
( 南长 清 区成 人 中专 , 济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3 0
摘 要 : 方 文 化 充 满 着 海 洋 文 化 的 特 性 、 学 的特 征 , 西 科 东方 文 化 是 以 黄 河 为 摇 篮 传 承 的 文 明 , 有 朦 胧 具 的 特 征 。 文 章 通过 比较 东西 方 文化 的 差 异 , 出 应 当 继 承 弘扬 自己 的 文 化 基 石 , 鉴 外 国 文 化 的 优 秀 的 成 提 借
海 岛 贸 易 的 商业 性很 强 , 在 古 希 腊 文 化 中早 已得 到 了 明 这 证 。西 方 人 重 视 的 是 海 , 们 挺 胸 远 眺 , 寻 着 未 知 的 遥 他 探 远 的地 方 。 欧 洲 是 古 希 腊 文 明 的 传 承 和 延 续 。西 方 各 民
族用腓尼基 的 2 6个 字 母 拼 成 了各 自 的文 字 , 播 到 欧 洲 传
分 , 展 自己 民族 的 文 化 。 发
关键词 : 化 ; 文 东方 文化 ; 方 文 化 ; 学 西 科 中 图 分 类 号 :0 G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3 4 ( 0 2 0 一o 5 一 o 10 - 30 2 1 )2 03 3
球 经 纬 度 , 国 的 地 理 中 心 兰 州 却 与 西 南 欧 的直 布 罗 陀 在 中
是农耕 民族 , 于定居 , 安 自食 自足 , 于 与 外 界 交 往 , 使 懒 即
历 史 上 不 少 少 数 游 牧 部 族 南 侵 成 功 , 主 中 原 , 前 仆 后 入 这 继 的统 治 者 , 先 后 被 同 化 成 农 耕 民 族 , 蒙 古 人 对 中 原 也 除 统 治 了九 十 年 , 封 不 动地 退 回北 方 外 , 奴 、 厥 、 卑 、 原 匈 突 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
摘要:
“李约瑟难题”引发的中西文化差异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影响中国科学发生、发展的因素是众多的、并且复杂的。

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集中地表现为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根源在于两个地域中的人们在实践方式上的不同。

通过对中西方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对我们的启示无疑是巨大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发展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序言:
人类已跨入21世纪,建立在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我们的时代无愧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时代。

不仅人们的物质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理性科学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而且,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等也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回顾近代几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人们发现科学技术不仅依赖于社会经济其它因素的发展,而且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些失败经历在这几百年里反复重演,所以正确认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理解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条件,对确立当代科学技术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方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
(一)中国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
1.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

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为纵线,世纪年代作为横线,制作了一幅科技发展的示意图,它清楚地表明:无论是以前4000年,还是近50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事实上一点没有退步”;而是“一
直在稳缓地前进”。

2. 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

秦统一我国后,出现了“焚书坑儒”事件,“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类”,意思是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要保留,也就是说科技的实用性还是受到重视的。

汉承秦制,这部分科技遗产当然会被继承。

由于封建社会绵延2000多年,中国科技在秦汉时期形成的这种特色,也就被进一步固定化,几乎成为一种前后继承的固有模式。

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强调内心的修炼,“内圣外王,成己成物”,由内向外。

其基本精神,是注重现世的人自我的道德修养,而不太关注外在的上帝鬼神之类的东西。

也就是说,中国儒家把大同社会的理想最后落实到每个人的修身养性的工夫之上。

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决定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

从事实出发.而西方归纳推理,演绎推导.在经验和知识层面上,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并整体判断。

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的过程。

老子提出“体道”说。

就是以心灵体验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的根本之道。

“四大发明”由中国发明。

却由西方发扬光大。

这也是李约瑟难题中,为什么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中国向内思维,不对事物进行履化分析。

把一切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西方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
从公元前600 年至公元500 年的古希腊时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工具、设备的机械化。

例如,滑轮、齿轮、羊头撞锤、活动甲板、升降机、“鼠笼轮”、投射器和驽炮等机械设备,这是由于水利、建筑、冶金、采矿和军事活动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在这个时期, 自然科学研究活动在古希腊开始出现并得到一定的发展, 特别是数学、力学和天文学。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是由生产的需要决定的。

但是科学和技术这两种文化形态却互不相关、互不影响。

从公元500 年至1500 年的中世纪,在西方科学与技术又开始了分离。

在这个时期,由于欧洲各国奉行一种“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对科学的发展起着窒息的作用,故科学在这个阶段中几乎是停滞不前的。

而技术则不然,技术只与工匠们有关,而工匠的工作是不受那种落后的自然观的制约的,因此技术在中世纪仍在继续地发展。

到1500 年,造纸、纺织、钟表制造、磨坊、染色、冶金、酿酒、眼镜制造、气枪、印刷等技术已在西方出现,并有一定的发展。

公元1500 年到1750 年,科学与技术在“职业”上进一步分道扬镳,但在“解决技术问题”上却开始合作。

于是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经验技术的新的技术,学术界称之为“科学的技术”。

文艺复兴之后, 在西方科学开始制度化,科学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 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由科学家承担, 而技术则是由工匠、技师和工程师们承担。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 科学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与此同时出现了企业兴办“工业研究实验室”的现象。

在这个时期, 技术进步主要是与这种对工业的“研究与开发”有关的。

二、对中国科学发展在明清之际落后于西方的认识
现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其中关于落后的起始时间许多人认为始于明清之际,中间有二百年左右的过度期。

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数学和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也是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峰。

宋元时期对应的历史时间段是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而这个时间段对应西方欧洲的却是黑暗的中世纪。

1、欧洲中世纪简况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 历史学通常把西罗马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千年称为中世纪,而科学史稍有不同,一般是指古希腊罗马文明结束到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千年的时期,大约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

众所周知在这一时期,欧洲科学由于遭到基督教神学的压制和迫害沦为神学的婢女,任何揭示自然奥秘的科学思想只要不符合宗教教义都会被斥为异端学说而遭到镇压。

尤其是当基督教被立为国教以后,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垄断了整个精神生活。

教会这种一教遮天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必然会敌视、压制以对自然的自由探索为己任的科学。

其中最突出的证据就是藏书达70万册,珍藏着人类古代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世界第一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曾两度遭到基督教徒的焚毁。

直到11世纪十字军东征发现了古希腊文明以后,情况才有所改变。

在这种环境下,科学知识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当然阻力重重,停滞不前。

(2)对在中世纪时期中国科技领先的思考
由于欧洲在中世纪特殊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不可能在这时期有大的发展,出现倒退也是不足为怪的。

相形之下,中国在从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之后,一直到明清之前,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平稳渡过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太大的转折和变化,科学技术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统治阶级对科学技术至少还没有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如果在某一朝代君主贤明,政策得当,科学技术还会出现蓬勃发展之势。

如中国的汉唐及宋元时期就是例证。

如此说来,中国从汉唐以来长达近千年领先世界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制度无不有关.也就是说在中世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还是能适应科技发展的,从而出现了唐宋时期科技发达的史实;而欧洲此时却一蹶不振,进入昏睡状态。

由于欧洲的停顿才显示出中国科技的一枝独秀。

而我们的古人此时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相对意义上的独领风骚,是一种占天时之利而领先的话,那么他们也许会冷静分析,在这种没有竞争对手的领先背后,是否还潜藏着制约科学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就不至于那样盲目乐观,以“泱泱大国舍我其谁”的态度而自居。

这种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使中国从宋朝以后忽视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不思进取,满于现状。

如果当时有人把中西科技作个比较,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能认识到西方科技有哪些潜在的优点,中国科技还存在哪些不足,那么中国近代科技史就有可能改写了。

结束语:
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既是一个谜,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可能存在单一的终极原因。

如果从科学自身去找原因,可能会最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如果把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那么古代中西科学特点的差异就是内因;如果把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分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那么中西科学特征的差异就是主因,科学自身的缺陷和封建统治阶的不予重视是形成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根源,而科学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思维方式的差异上,逻辑理论思维的欠缺是古代中国科学的制约因素。

本文只从中西科学特点的差异探究这一难题,意在突出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对一个民族和地域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希望有关部门能以之为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