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修改)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4、DNA甲基化与基因组印迹 (1)基因组印迹:来源于父母本的一对等位基因
表达不同(如X染色体失活) (2)基因组印迹的机制--DNA高度甲基化
5、DNA甲基化与X染色体的失活 X染色体DNA序列高度甲基化,基因被关闭
(1)与X染色体的失活有关的序列:
AP2
??
结合蛋白 (protein binding)
AP2 AP1
? SP1
? TF IID +
RNApol
BLE basal level element MRE metal response element AP activator protein
应答元件的特点:
1. 具有与启动子、增强子同样的一般特性. 2. 与起始点的位置不固定(多在-200以内;单个功能充分,
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 rDNA的拷贝数目: 500份 2×106份,可装配1012个核糖体 当胚胎期开始,增加的rDNA便失去功能并逐渐消失
二、基因丢失
有的生物在个体发育的早期在体细胞中要丢 失部分染色体,而在生殖细胞中保持全部的 基因组。
小麦瘿蚊(染色丢失了32条,只保留8条)
马蛔虫
三、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
的下游起作用。 4、与它结合的转录因子是GCN4和GAL4,识别位
点为 ATGACTCAT。
(四)绝缘子(Insulator)
阻止激活或失活效应的元件
举例:
1、当绝缘子位于增强子和启动子间时,能阻止 增强子激活启动子作用。
2、当绝缘子位于一个活化基因和异染色质之间 时,它保护基因免受由异染色质扩展造成的失 活效应影响。
Constant
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
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一、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真核生物转录水平调控的重要环节。
它们可以识别和结合DNA上的特异序列,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根据结合位点的不同,转录因子可以分为上游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元件两类。
上游启动子元件主要包括TATA box和CAAT box等,而增强子元件则是一种具有增强基因转录功能的DNA序列。
二、染色质重塑染色质重塑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染色质重塑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结构,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染色质重塑过程中,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可以将核小体从DNA上移除或重新排列,从而改变染色质的可及性。
此外,染色质重塑还可以影响DNA的甲基化水平,进一步调控基因的表达。
三、miRNA和siRNAmiRNA和siRNA是真核生物中的非编码RNA,它们可以通过与mRNA的特异性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miRNA和siRNA可以与mRNA 的3'UTR结合,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此外,miRNA和siRNA还可以通过与转录因子或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等相互作用,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四、转录起始和延伸转录起始和延伸是真核生物转录水平调控的重要环节。
转录起始和延伸过程中,RNA聚合酶可以识别启动子元件并开始转录,然后沿着DNA序列向下游移动并合成RNA。
在这个过程中,转录起始和延伸复合物可以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转录的效率和方向。
此外,一些转录因子也可以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基因的表达。
五、转录后修饰真核生物中的RNA聚合酶可以使用各种转录后修饰来修饰其转录产物。
这些修饰可以包括mRNA的加尾、编辑、剪接和稳定性等。
这些过程可以影响mRNA的翻译效率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此外,一些蛋白质也可以通过磷酸化、乙酰化或甲基化等修饰来影响基因的表达。
六、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和细胞分化是真核生物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也是转录水平调控的重要方面。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多种方式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多种方式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包括转录、翻译和蛋白修饰等复杂过程,其中涉及多种调控方式。
以下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各种表达调控方式的简述:1. 转录前调控转录前调控是指在 DNA 复制后被转录成 RNA 的过程中,通过调控 RNA 聚合酶 (RNA polymerase) 的亲和力、移动速度和活性等方式来控制基因的表达。
其中一些调控因子可以与启动子区域中的特定序列结合,从而抑制或增强 RNA 聚合酶的活性。
此外,一些转录因子还可以与 RNA 聚合酶结合,促进 RNA 聚合酶的移动,从而加快转录速率。
2. 转录调控转录调控是指通过调控 RNA 聚合酶结合到特定基因的启动子上,来控制基因的表达。
转录调控可以通过调节转录因子的数量、亲和力和活性等方式来实现。
一些转录因子可以与启动子区域中的特定序列结合,从而抑制或增强 RNA 聚合酶的活性。
此外,一些转录因子还可以与 RNA 聚合酶结合,促进 RNA 聚合酶的活性,从而加快转录速率。
3. 转录后调控转录后调控是指在基因被转录后,通过调控 RNA 剪接、RNA 编辑、RNA 降解等方式来控制基因的表达。
这些调控方式可以影响 RNA 的稳定性、可用性和转录本的多样性。
例如,一些调控因子可以与 RNA 剪接因子结合,从而改变 RNA 剪接的速率和方向。
一些 RNA 编辑酶可以编辑 RNA,改变基因表达。
此外,RNA 降解酶可以降解 RNA,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4. 翻译调控翻译调控是指通过调控 mRNA 的稳定性、可用性和翻译速率等方式来控制基因的表达。
例如,一些调控因子可以与 RNA 聚合酶结合,从而抑制或增强 RNA 聚合酶的活性。
此外,一些翻译调控因子可以与 mRNA 结合,从而改变 mRNA 的稳定性和翻译速率。
5. 蛋白修饰调控蛋白修饰调控是指通过调控蛋白质的修饰方式来控制蛋白质的活性、稳定性和可用性等方式来控制基因的表达。
例如,一些修饰因子可以与蛋白质结合,从而改变蛋白质的修饰方式。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二 染色质水平调控
(一)异染色质化 (二)组蛋白质修饰和非组蛋白的作用 (三)DNA酶的敏感区域 (四)核基质蛋白
三 转录水平的调控
◆许多真核生物基因编码关键代谢酶或细胞组 成成分,这些基因常在所有细胞中都处于活跃 状态。这种组成型表达的基因称为持家基因 (house keeping gene)。 ◆另一些基因的表达则因细胞或组织不同而异, 只在某些才高效表达。这类基因表达的调控通 常发特定的发育时期或细胞中生在转录水平。。
➢5′ UTR可能形成发夹或茎环二级结构,阻止核糖体 40S亚基的迁移,对翻译起始有顺式抑制作用。但若二 极结构位于AUG的近下游(最佳距离为14 bp),会使 40亚基停靠在AUG位点,增强起始反应(翻译起始因子 使二极结构解链,翻译复合体顺利通过)。
(三)mRNA的结构
➢3′端的poly A 影响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
(3) 内含子切除
不同剪接方式: ◆在剪接内切核酸酶(splicing endonuclease) 的 催化下,非常精确地在内含子与外显子的交界 处进行切割,并在一种特殊的剪接连接酶 (splicing ligase)的催化下重新连接起来。 ◆某些mRNA前体的内含子是在RNA分子本 身的催化下完成所以称为RNA自剪接(selfsplicing),这种具有自动催化活性的RNA有时 也称为核酶(ribozyme)。 ◆ 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结构-核酸剪接体 (spliceosome)作用下完成。
(四)选择性翻译
珠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的。在二 倍体细胞中有4个α-珠蛋白基因,如果它们相同 转录和翻译的话,应是α:β=2:1,而实际上是1:1。 是转录调控还是翻译调控? 体外实验:在无细胞系统中加入等量α-mRNA、 β-mRNA、少量起始因子,合成的α-珠蛋白仅占 3%,说明β-mRNA和起始因子的亲和性远大于 α-mRNA。 当加入过量的起始因子时,α:β=1.4:1 ,接近1:1。 表明是在翻译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即和翻译起 始因子的亲和性不同。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远比原核生物复杂,可以发生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的修饰、翻译水平和翻译后的修饰等多种不同层次。
但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调控环节仍然是在转录水平上。
DNA水平的调控DNA水平上的调控主要指通过染色体DNA的断裂,删除,扩增,重排,修饰(如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乙酰化与去乙酰化等)和染色质结构变化等改变基因的数量、结构顺序和活性而控制基因的表达。
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包括染色质的活化和基因的活化。
通过染色质改型,组蛋白乙酰化,染色质变得疏松化及DNA去甲基化以便被酶和调节蛋白作用,基因的表达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及应答元件,转座元件,增强子,抑制子的调控,同时受反式作用因子包括基本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转录调节因子等的调控。
转录后调控转录后调控包括hnRNA的选择性加工运输和RNA编辑在真核生物中,蛋白质基因的转录产物统称为hn RNA,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分子。
加工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加帽、加尾和去掉内含子。
同一初级转录产物在不同细胞中可以用不同方式剪接加工,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分子,使翻译成的蛋白质都可能不同。
转录后的RNA在编码区发生碱基插入,缺失或转换的现象。
翻译水平的调控阻遏蛋白与mRNA结合,可以阻止蛋白质的翻译并使成熟的mRNA变为失活状态贮存起来。
一些调控作用的micRNAh和siRNA 还可以与mRNA作用降解mRNA,阻止其翻译此外,还可以控制mRNA的稳定性和有选择的进行翻译。
翻译后调控直接来自核糖体的线状多肽链是没有功能的,必须经过加工才具有活性。
在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的调控机制。
1.蛋白质折叠线性多肽链必须折叠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物学功能。
在细胞中,蛋白质的折叠必须有分子伴侣的作用下才能完成折叠。
2.蛋白酶切割末端切割有些膜蛋白、分泌蛋白,在氨基端具有一段疏水性强的氨基酸序列,称为信号肽,用于前体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
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过程和调控方式
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过程和调控方式生物基因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可以被视为生物的基本构成单位。
它们的转录和调控是生物体的发育、进化和功能的主要驱动力。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过程是指,含有信息的DNA分子由转录因子催化其转录成另一种碱基序列的核酸分子,如mRNA,而调控方式是指DNA 转录产生的mRNA是否以及如何有效地被表达,从而影响有效基因表达。
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过程和调控方式对研究生物体的发育、进化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是由转录因子酶催化完成的。
发现DNA序列中的转录因子酶结合位点后,可以触发转录过程。
一般情况下,转录因子可以分为强相关转录因子和弱相关转录因子。
强相关转录因子可以直接结合基因起始子,而弱相关转录因子是可以互相协同作用的,只有多个弱相关转录因子聚集起来,才能结合基因起始子,激活转录过程。
其后,RNA聚合酶结合到基因起始子,并开始从DNA 模板复制RNA产物,并在新复制体上完成除去框架。
一旦翻译完成,mRNA可以被分泌到细胞外或运输到另一个细胞,在那里充当蛋白质模板结构。
其次,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方式是指DNA转录产生的mRNA是否以及如何有效地被表达。
重要的是要将mRNA表达调节到正确的水平,以确保细胞以有效的方式表达指定的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方式包括转录和转录后调控,分别由转录因子和调控因子来实现。
转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因质量调控,它控制基因的转录速率;另一种是基因转录路径调控,它控制基因表达特定蛋白质的转录路径,并可能与遗传学相关。
此外,转录后调控可以分为翻译调控和信使RNA修饰调控,它们可以识别和处理mRNA的表达,改变mRNA的稳定性以及调节蛋白质表达水平。
最后,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过程和调控方式是研究生物体发育、进化和功能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转录过程和调控方式可以控制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有效基因的表达,对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可以影响基因组的结构变化,这可以帮助研究生物体的发育和进化过程。
真核基因转录的负调控机理
真核基因转录的负调控机理引言: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调控过程,其中负调控机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负调控是指某些因子通过抑制基因转录的方式来调节基因表达水平。
本文将探讨真核基因转录的负调控机理以及其在细胞功能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一、转录因子的负调控作用转录因子是调控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它们通过与DNA结合来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
在负调控机制中,某些转录因子可以通过与DNA 结合并阻碍RNA聚合酶复合物的结合来抑制基因的转录。
这种转录因子被称为转录抑制因子。
转录抑制因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其负调控作用,例如,它们可以与RNA聚合酶竞争结合位点,或者改变染色质结构以阻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二、DNA甲基化的负调控作用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它通过在DNA分子上加上甲基基团来影响基因的表达。
在负调控机制中,DNA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
这是因为DNA甲基化可以改变DNA的结构,使得转录因子无法结合到DNA上,并阻碍RNA聚合酶的结合。
此外,DNA甲基化还可以通过吸引甲基化结合蛋白来形成染色质的紧密结构,从而进一步阻碍基因的转录。
三、组蛋白修饰的负调控作用组蛋白修饰是另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它通过改变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在负调控机制中,某些组蛋白修饰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
例如,乙酰化组蛋白修饰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结构,使得DNA更加紧密地包裹在核小体中,从而阻碍转录因子的结合和RNA聚合酶的转录活性。
四、非编码RNA的负调控作用非编码RNA(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它们在细胞中具有多种功能。
在负调控机制中,某些ncRNA可以通过与mRNA分子结合来抑制基因的转录。
例如,某些微小RNA(miRNA)可以通过与mRNA的3'非翻译区结合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从而抑制mRNA的翻译和降解。
五、负调控在细胞功能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负调控机制在细胞功能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武汉大学)分子19.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
(武汉大学)分子19.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本章概要●真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相同点●基本原理一致●信号均来自环境●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协同结合——募集调控、变构调控●最常见的调控步骤是转录起始●真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不同点●真核生物的mRNA剪接是重要的调控点●真核生物比原核生物有更加精细的转录机器●更多调控蛋白和调控序列多个调控蛋白控制一个基因●调控蛋白的作用更复杂●结合位点距转录起始位点更远●promoter 启动子基因转录系统结合的区域●regulator binding site 调控蛋白结合位点单个结合区域●regulatory sequence 调控序列包含一个基因所有调控蛋白结合位点的DNA片段●一个特定基因的调控蛋白结合位点数目增加●涉及核小体及其修饰修饰后可以改变基因可接近性●enhancer 增强子在多细胞生物中,延伸至距启动子(上游或下游)数千个核苷酸处的一组结合位点由数十个调控蛋白结合位点组成●不同的增强子与不同调控蛋白结合应答不同的信号●控制同一基因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表达●DNA弯曲:在远距离调控起到重要作用●转录调控的保守机制●所有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基本特性相同●转录机器、核小体结构、核小体修饰类似●酵母是最适于进行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生物被用于探究有关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机制的信息●activator激活因子类似且具有普遍性●酵母激活因子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激活转录●其作用通过reporter gene报告基因检测●作用方式与最简单的细菌非常相似●抑制因子有所不同●gene silencing 基因沉默核小体、DNA 修饰物被招募到基因组特定区域关闭基因的表达●转录激活因子DNA结合与激活功能的分离●两个功能域二者之间有柔性连接●activation domain 激活结构域没有确定结构,据氨基酸组成划分●酸性激活域●谷氨酰胺富集区●脯氨酸富集区●DNA-binding domain DNA结合结构域●种类繁多●homeodomain 同型结构域典型的螺旋- 转- 螺旋,一个螺旋插入DNA的大沟,另一个与DNA 骨架发生接触●含锌DNA 结合域含有锌指蛋白和锌簇域锌:保持 DNA结合域结构稳定多个锌指连续存在:增加识别序列的长度和结合的亲和力●亮氨酸拉链结构域(basic zipper 碱性拉链)含有二聚化区和DNA结合区二聚化区:通过适当间隔的亮氨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包含碱性氨基酸残基●螺旋-环-螺旋基序(basic HLH protein 碱性螺旋-环-螺旋基序)与亮氨酸拉链结构相似包含碱性氨基酸残基●DNA识别原理与原核生物相似●原核生物一个螺旋(识别螺旋)插入DNA 大沟相契合识别特殊的碱基对另一个螺旋与DNA 骨架接触使识别螺旋正确定位,并增强结合●大多数利用螺旋-转-螺旋基序结合DNA●大多数以二聚体的形式结合DNA●真核生物●细节上有差异,识别DNA的原理类似●除了同源二聚体,一些调控蛋白形成heterodimer异源二聚体识别DNA,增加了可以特异结合的DNA的范围●域交换实验证明Gal4 的DNA 结合域与激活域分离的实验,创建杂合基因●Gal4能激活酿酒酵母半乳糖基因GAL1的转录与GAL1 上游4 个位点结合有半乳糖时,使GAL1 转录效率提高1000 倍●实验步骤●(a.1) 完整的Gal4:能正常激活报告基因●(a.2) 仅激活结合域:报告基因关闭,不能成功激活转录●(b.1) 仅激活LexA的结合域:也不能被激活●(b.2) (创造的融合蛋白)表达Gal4激活域和LexA的结合域:报告基因被成功激活●酵母双杂交——探究A、B蛋白是否相互作用●(对照1:仅B蛋白与转录激活域)B蛋白与某转录活化子的激活域融合●(对照2:仅A蛋白与DNA结合域)A蛋白与该转录活化子的DNA结合域融合●若AB能相互作用,就会把DNA结合域与激活域带到足够近的地方,启动报告基因的转录——类似于自然状态下激活子的效应●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表达与否,可以推测AB蛋白是否能相互作用●激活因子招募蛋白复合物细菌激活因子通常招募RNA Pol●转录机器●激活因子与一个或多个复合物相互作用,将它们招募到基因上●招募的蛋白质复合物——mediator 中介蛋白和TFⅡD 复合物●其他没有被激活因子直接招募的成分,通过已被招募成分协同结合●核小体修饰物●在组蛋白尾巴上添加化学基团●HAT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添加乙酰基团使DNA松散——暴露核小体内部的原本无法接近的DNA 结合位点激活因子招募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对附近区域的组蛋白进行乙酰化,使得转录机器能与启动子结合●具有bromodomain同源调节域的TFⅡD 复合物特异性结合乙酰基团含有乙酰化的核小体对转录机器更高的亲和力●重塑核小体依赖ATP 活性的SWI/SNF●延伸因子●在某些基因中启动子下游序列导致聚合酶在起始后不久暂停或停滞●这些基因中某些延伸因子的存在与否极大地影响基因表达水平●远距作用:环与绝缘子●远距作用关键——减少增强子和启动子的距离●一些蛋白●果蝇Chip蛋白与增强子和启动子间DNA上多个位点结合,形成多个小环,累积效果使得启动子和增强子接近●致密的染色体结构●DNA 包裹在核小体中,拉进增强子和启动子的距离●insulator 绝缘子使基因免于不加选择的活化和抑制●阻止非特异性基因激活●阻止transcriptional silencing 转录沉默的扩散一种特殊的抑制形式,能沿着染色质扩散●关闭多个基因的表达●不需要每个基因都有特定抑制因子结合位点●应用:随机插入哺乳动物基因组的基因经常处于沉默状态(插入到了异染色质区),在该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加入绝缘子可使该基因免于沉默●信号整合与组合调控●synergistically 协同作用促进信号整合多个激活因子联合作用●协同作用的三种策略(a) 直接相互作用 (b) 与第三蛋白作用 (c, d) 暴露结合位点●多个激活因子招募转录机器的同一组分与中介蛋白不同部位的接触,组合结合的能量对招募有指数效果●多个激活因子分别招募转录机器的不同组分若没有帮助都不能有效结合启动子●多个激活因子相互帮助与所调控基因上游的位点相结合●多个激活因子常共同作用,且常常协同作用●两种激活因子共同作用产生的效应大于二者分别作用所产生效应的简单加和●combinatorial control 组合调控●真核生物中存在广泛的组合调控●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都可能参与●啤酒酵母交配型基因的组合调控由抑制因子和激活因子的不同组合方式调控●三种存在形式●单倍体a型——含有a型特异基因●单倍体α型——含有α 型特异基因●单倍体a和α 融合形成的二倍体——不含单倍体特异基因●四种调控蛋白●a1,与α2抑制单倍体特异基因●α1,与Mcm1激活α 型特异基因●α2,抑制Mcm1,与a1抑制单倍体特异基因●Mcm1,激活a型特异基因、与α1激活α 型特异基因●调控模式●对于3种细胞形式(纵向)●单倍体a型:Mcm1启动a基因转录●单倍体α 型:α2和Mcm1关闭a基因转录,α1和Mcm1启动α 基因转录●二倍体:α2和Mcm1关闭a基因转录,a1和α2关闭单倍体特异基因转录●对于三种基因(横向)●a特异基因:Mcm1受α2控制●α 特异基因:Mcm1弱结合于基因上,与α1相互作用启动表达●单倍体特异基因:(能自主启动转录)α2与a1形成异二聚体抑制其表达●转录抑制因子●作用机制不与启动子重叠的位点结合而阻断RNA Pol的结合●招募核小体修饰物●使核小体结构更紧密●调控能够被转录机器识别的基团●histone deacetylase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去除乙酰基团●添加甲基基团●其他作用机制●与激活因子竞争结合位点●与激活因子旁边的位点结合并与其相互作用●与启动子上游位点结合,与转录机器相互作用●信号转导对转录调控蛋白的控制●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信号转导通路STAT通路●结合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胞外结构域起始配体(信号)——糖或蛋白质●传递给该受体的胞内结构域受体构象改变或者二聚化●分程传递给相关的转录调控蛋白●转录调控蛋白控制靶基因表达●信号控制真核细胞转录调控蛋白●暴露活化区●通过引起与DNA结合的激活因子的构象改变,释放掩蔽蛋白掩蔽蛋白可以阻断活化区、自身作为(或招募)去乙酰化酶,以抑制基因表达E2F:激活因子,与靶基因上游结合(无论激活与否)Rb:抑制蛋白,与E2F 结合——抑制激活+招募去乙酰化酶Rb磷酸化:释放E2F-激活靶基因●入核和出核——信号配体控制未活化时,许多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被滞留在细胞质中●与抑制蛋白结合●与膜结合●核转运信号被隐藏●组蛋白与DNA 修饰导致的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silencing 转录沉默一种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它所处的位置而沉默●沉默效应可在大段DNA 序列上扩散●沉默形式●最常见的沉默——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染色体的特殊区域,如端粒和着丝粒●核小体的修饰改变基因对转录机器和其他调控蛋白的可接近性●去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DNA甲基化(DNA methylase DNA甲基化酶)●组蛋白去乙酰化和甲基化(酵母基因的沉默)●区域:端粒、沉默的交配型基因座和rDNA●端粒染色体末端1-5 kb,折叠、紧密的结构,乙酰化程度低●SIR:沉默信息调控子Rap1 protein: 识别端粒重复序列,招募SIR complex SIR2: 去乙酰化酶去乙酰化的尾巴与SIR3, 4结合进而招募更多的SIR complex●Rap1 protein决定了沉默的特异性,确定SIR复合物形成的位置●insulator 绝缘子阻止沉默的扩散●其他类型组蛋白修饰抑制SIR2结合并终止扩散●组蛋白H3尾巴的甲基化●DNA甲基化●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DNA 结合蛋白(如MeCP2)招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组蛋白甲基化酶进而修饰邻近的染色质●DNA 甲基化标记异染色质将要形成的位置通过DNA 甲基化和随后的组蛋白修饰关闭基因DNA甲基化使启动子被关闭,甲基化的DNA招募蛋白质,进一步招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使DNA完全关闭●imprinting 印记在二倍体细胞中,来自父方或母方的等位基因中,一方的基因表达而另一方的基因沉默的现象●人类H19基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enhancer 增强子:可激活其中任何一个基因ICR 印记控制区:绝缘子,位于基因Igf2和H19之间调控关键:ICR 和它的甲基化状态●在母方染色体中:ICR 结合CTCF,阻断增强子对Igf2 的作用●在父方染色体中:ICR 和H19 promoter甲基化,CTCF 不能结合ICR,转录机器不结合H19 promote,增强子直接激活Igf2H19 的进一步抑制:DNA 甲基化,MeCP2 结合甲基化ICR,招募去乙酰化酶,抑制H19 启动子●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染色质与表观遗传)●epigenetic regulation 表观遗传调控在缺乏起始信号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模式的继承●让细胞在迭代中维持基因的开启,即使诱导它们开启的信号只瞬间存在(已经消失)●细胞分裂中的表观遗传调控●基因表达的状态溶原生长(λ抑制因子的正自我调控)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建立,转而在生长环境良好的培养基中依然维持●DNA 甲基化●maintenance methylase 维持甲基化酶完全甲基化DNA复制产生2条半甲基化DNA,维持甲基化酶识别半甲基化位点●更有效地修饰半甲基化DNA(完全甲基化DNA 复制的产物)●理论:核小体可以为表观遗传的继承提供基础甲基化的核小体分配到子代,招募组蛋白甲基化酶参与修饰●本章名词●本章概要●activator●repressor●promoter●regular binding site●regulatory sequence●enhancer●insulator (boundary element)●转录调控的保守机制●reporter gene●gene silencing●activation domain●DNA-binding domain●heterodimer●homeodomain●basic zipper●basic HLH protein●激活因子招募蛋白复合物●mediator●histoneacetyl transferase, HAT●bromodomain●信号整合与组合调控●synergistically●combinatorial control●转录抑制因子●histone deacetylase●信号转导对转录调控蛋白的控制●signal transductioin pathway●cell surface receptor●组蛋白与DNA 修饰导致的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silencing●heterochromatin●DNA methylase●imprinting●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epigenetic regulation●maintenance methylase●重点知识点●简述转录调控的原理。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一、概述真核生物转录调控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前沿课题,对于理解生物体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转录调控作为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研究者们不断深入挖掘其内在机制。
在真核生物中,转录过程受到多层次、多因素的精细调控。
这包括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转录复合物在启动子区域的组装和调控。
顺式作用元件是DNA序列中的特定区域,能够识别并结合反式作用因子,从而调控转录的起始和效率。
反式作用因子则是一类能够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包括转录因子、辅助因子等。
随着高通量测序、染色质免疫沉淀、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认识不断深化。
越来越多的转录因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揭示,为我们理解转录调控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者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转录调控机制,如长非编码RNA、转录后修饰等,这些新发现为转录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转录调控网络的复杂性使得我们难以全面理解其工作原理;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转录调控机制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研究更加复杂和困难。
未来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其内在机制,并结合实际应用,为疾病治疗、生物育种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重要性真核生物转录调控是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基因表达的时间、地点和程度,进而影响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各个方面。
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通过转录因子、辅助因子和RNA聚合酶等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深入研究真核生物转录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也为疾病的治疗和生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在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形成需要特定基因的精确表达。
第二节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精)
第二节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一、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有三种RNA聚合酶:RNA聚合酶Ⅰ;RNA聚合酶Ⅱ;RNA聚合酶Ⅲ。
二、真核基因顺式作用元件(一)、顺式作用元件概念指DNA上对基因表达在调节活性的某些特定的调控序列,其活性仅影响其自身处于同一DNA分子上的基因。
(二)、种类启动子、增强子、静止子1、启动子的结构和功能启动子与原核启动子的含义相同,是指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动转录的DNA序列。
但真核同启动子间不像原核那样有明显共同一致的序列。
而且单靠RNA聚合酶难以结合DNA而起动转录,而是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相互协调作用。
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结构1)TATA框(TATA frame):其一致顺序为TATAA(TAA(T。
TATA框中心在-30附近,相当于原核的-10序列(pribnow box)。
对大多数真核生物来说,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TATA框的左右富含G┇C 序列,这就有利于该框与RNA聚合酶形成开放性启动子复合物。
2)CAAT框(CAAT frame):位置在-75附近,一致序列为GGC(TCAATCT。
CAAT框可能控制着转录起始的频率。
(3)GC框在-90bp左右的GGGCGG序列称为GC框。
一个在-30—+15即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 element,另一为上游启动子区(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在-150—-50,不同物种的启动子因子有显著差异,启动子区没有和mRNA的TATA和CAAT盒顺序,故物种间大前体-rRNA基因的转录起始是不同的。
基因间间隔含一个或几个终止信号可终止其之前的基因的转录而其本身不转录,间隔区含多种反向顺序可作为增强子结合转录因子2、增强子的结构和功能增强子(enhancer):又称为远上游序列(far upstream sequence 。
它是远距离调节启动子以增加转录速率的DNA序列,其增强作用与序列的方向无关,与它在基因的上下游位置无关。
真核基因转录调控
不同基因具有不同旳上游开启子元件,其位 置也不相同,这使得不同旳基因体现分别有不 同旳调控。
• 2.增强子
是一种能够提升转录效率旳顺式调控元件,最 早是在SV40病毒中发觉旳长约200bp旳一段 DNA,可使旁侧旳基因转录提升100倍,其后 在多种真核生物,甚至在原核生物中都发觉了 增强子。增强子一般占100-200bp长度,也和 开启子一样由若干组件构成,基本关键组件常 为8-12bp,能够单拷贝或多拷贝串连形式存 在。
❖ 组蛋白与DNA结合阻止DNA上基因旳转录,清除组蛋 白基因又能够转录。组蛋白是碱性蛋白质,带正电荷, 可与DNA链上带负电荷旳磷酸基相结合,从而遮蔽了 DNA分子,阻碍了转录,可能扮演了非特异性阻遏蛋 白旳作用;染色质中旳非组蛋白成份具有组织细胞特 异性,可能消除组蛋白旳阻遏,起到特异性旳去阻遏 促转录作用。
• 鸡成红细胞(erythroblast)染色质中, β-血红蛋白基因比卵清蛋白基因更轻易 被DNA酶I切割降解。
• 鸡输卵管细胞旳染色质中被DNA酶I优 先降解旳是卵清蛋白基因,而不是β-血 红蛋白基因。
• 存在于“灯刷型”染色体(lamp brush) 上旳环形构造可能与基因旳活性转录有 关。
• ③增强子要有开启子才干发挥作用,没有开启 子存在,增强子不能体现活性。但增强子对开 启子没有严格旳专一性,同一增强子能够影响 不同类型开启子旳转录。例如当具有增强子旳 病毒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时,能够增 强整合区附近宿主某些基因旳转录;当增强子 随某些染色体段落移位时,也能提升移到旳新 位置周围基因旳转录。使某些癌基因转录体现 增强,可能是肿瘤发生旳原因之一。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水平的反式调控ppt
从功能上讲,植物Myb蛋白作为转录因子参与诸如
类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毛状体发育、分生组织增 殖、GA应答以及干旱胁迫响应等信号转导过程。而编码 植物Myb蛋白的myb相关基因 是一个很大的基因家族, 因此也能调节发育进程以及参与对外界胁迫应答相关基 因的表达。
15
• 有些转录因子同时包含特异与非特异的DNA结合域, 而且后者对于目标基因的转录激活是必需的;
29
阴阳因子-1(Yin Yang-1,YY1)是一类新的转录因 子,它通过与其它蛋白发生互作从而具有转录激活和阻 遏功能,同时YY1也是核基质结合蛋白,其结合基序的 多样性可能是其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由于YY1的结合基序核心是 CCAT、ACAT、TCAT,
其旁侧序列也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其结合基序的可变性 很大程度上允许YY1结合和影响一大批基因的转录,而 结合位点的可变性也使 YY1因子结合基序与大量其它因 子的结合基序互相靠近或重叠,从而使转录调控更加严
同,大多数bZIP类因子的亮氨酸拉链通常包含有4个或5
个7单位重复,而在拟南芥的ATB2中则有9个。 另外寡聚化结构域以外区域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其功
能。
25
细胞核定位信号 真核生物转录因子是选择性的进入细胞核的,因此 转录因子也包含以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核心肽为特征的
NLS,而碱性核心区的功能也受旁侧残基的影响。转录
• VP1是一种植物基因(包括小麦的Em基因)的转录因
子,含有一个弱的非特异性的DNA结合域-BR2(B2) 和一个序列特异的结合域BR3(B3),能够识别Sph元
件(CATGCATG),而该元件存在于Em以及其它一些
植物基因中。 • 有意思的是,VP1是通过BR2而非BR3来激活Em表达
分别简要阐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基本过程
3.分别简要阐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基本过程。
原核生物的转录:1.启动RNA聚合酶正确识别DNA模板上的启动子并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构成的三元起始复合物,转录即自此开始。
第一个核苷三磷酸与第二个核苷三磷酸缩合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后,则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
2. 延伸σ亚基脱离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与DNA的结合变松,因而较容易继续往前移动。
核心酶无模板专一性,能转录模板上的任何顺序,包括在转录后加工时待切除的居间顺序。
随着转录不断延伸,DNA双链顺次地被打开,并接受新来的碱基配对,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过的模板重新关闭起来,恢复原来的双链结构。
3. 终止转录的终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释放RNA聚合酶和合成的RNA。
在原核生物基因或操纵子的末端通常有一段终止序列即终止子;RNA合成就在这里终止。
真核生物的转录:真核生物RNA的转录与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在总体上基本相同,但是,其过程要复杂得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 真核生物RNA的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而蛋白质的合成则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
所以,RNA转录后首先必须从核内运输到细胞质内,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 真核生物一个mRNA分子一般只含有一个基因,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通常含有多个基因,而除少数较低等真核生物外,一个mRNA分子一般只含有一个基因,编码一条多态链。
3.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较多在原核生物中只有一种RNA聚合酶.4.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不能独立转录RNA对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过程叙述过于笼统,该过程要比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复杂得多。
书写不认真,有多处标点符号错误!。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调控方式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调控方式细胞中转录调控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每个基因起到预期的功能。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调控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前体RNA调控1. 终止核糖体调控。
终止核糖体结合蛋白在前体RNA的3'末端可以抑制RNA启动子的功能,从而阻止mRNA的生成和翻译,实现终止的作用。
2. 内源性核小体调控。
除了内源性核小体对前体RNA的调控,其还和终止核糖体及非终止核糖体形成复合物,在前体mRNA的转录前期,延长mRNA的保留时间,促进表达蛋白的合成。
3. 干扰素调控。
干扰素是一种由 RNA 结构构成的多肽,可以和 mRNA 或其前体结合,实现调控效果,从而对 mRNA 的合成起到调节作用。
二、转录因子调控1. 单钩螺旋蛋白调控。
这类蛋白在细胞内以巨噬细胞因子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接结合 DNA,起到调控基因组的作用。
2. 二聚体蛋白调控。
二聚体蛋白可以将 DNA 上的高等水平信息转化为转录因子和 DNA 直接相互作用,从而调控基因组的表达。
3. 转录因子激活。
转录因子可以通过多种化学反应产生激活,从而激活该基因的转录和转录调控因子本身的转录,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三、转录起始调控1. 启动子调控。
启动子位于 DNA 前体或基因的 5' 末端,可以与转录因子结合,影响RNA合成和翻译的起始,并调节其强度。
2. 增强子调控。
增强子是RNA调控的另一种重要机制,它可以将转录因子和 DNA 结合,从而促进转录的开始和调节的强度。
3. 转录抑制子调控。
转录抑制子是一种抑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它可以限制转录启动子的激活,从而达到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
以上就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几类方式。
转录调控在真核生物细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影响基因的转录,而且还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开始、中止和转录水平,从而控制机体中蛋白质的数量、形态和功能,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简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简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是指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机制,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以实现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
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可以分为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两个阶段。
在转录调控阶段,首先是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
细胞核中的DNA被RNA聚合酶酶识别并解链,形成单链mRNA。
但并不是所有基因都会被转录,细胞会根据需要选择性地进行转录。
这是通过转录因子的作用来实现的。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特定序列结合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促进或抑制转录的进行。
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位于启动子区域,当转录因子结合到启动子区域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包括启动RNA聚合酶的活性和引导其结合到合适位置上,从而促使转录的进行。
转录因子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细胞周期等。
转录后调控是指在mRNA合成后,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机制来决定其在细胞中的命运。
mRNA在合成后需要经过剪接、修饰和运输等过程。
剪接是指将mRNA中的内含子去除,将外显子进行连接的过程。
通过剪接的不同方式,可以生成不同的mRNA亚型,从而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修饰是指在mRNA上加上帽子和尾巴等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可以保护mRNA不被降解,并帮助mRNA与翻译机器结合。
运输是指mRNA离开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进一步参与翻译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RNA结合蛋白的调控。
在翻译过程中,mRNA被核糖体识别并翻译成蛋白质。
这个过程也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
一方面,mRNA上的启动子序列会影响翻译的起始位置,从而决定蛋白质的翻译起始位点。
另一方面,mRNA的稳定性也会影响翻译的效率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mRNA 的稳定性受到RNA结合蛋白和非编码RNA的调控。
总的来说,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控网络。
通过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的相互作用,细胞可以根据内外环境的需要,在不同的时空位置上产生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以实现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
分子生物学基础第七章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第三节真核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
第七章 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三节 真核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
一、真核基因转录与染色质结构变化的关系 DNA绝大部分都在细胞核内与组蛋白等结合成染色质, 染色质的结构影响转录,至少有以下现象: 1.染色质结构影响基因转录 在真核细胞中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质是真核基 因组DNA的主要存在方式。DNA盘绕组蛋白核心形成核小体, 妨碍了与转录因子及RNA聚合酶的靠近和结合,使基因的 活性受到抑制。 2.组蛋白的作用 组蛋白H1及核心组蛋白共同参与核小体的组装与凝聚。 在特殊氨基酸残基上的乙酰化、甲基化或磷酸化等修饰, 可改变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影响核小体的结构,从而 调节基因的活性。
第三节 真核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
图7-6 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图
第三节 真核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
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域是最早发现于原核生物中的一个关键因子, 该结构域长约20个aa,主要是两个α-螺旋区和将其隔开的β转角。 其中的一个被称为识别螺旋区,因为它常常带有数个直接与DNA序列 相识别的氨基酸。其结构如图7-3所示。
图7-3 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及其与 DNA的结合
第三节 真核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
2.增强子 增强子是指能使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增强子的作 用有以下特点。 ①增强效应十分明显。一般能使基因转录频率增加10~200倍,有 的可以增加上千倍, ②增强效应与其位置和取向无关。 ③大多为重复序列。 ④增强效应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说明只有特定的蛋白质 (转录因子)参与才能发挥其功能。 ⑤没有基因专一性,可以在不同的基因组合上表现增强效应。 ⑥许多增强子还受外部信号的调控,如金属硫蛋白的基因启动区 上游所带的增强子,就可以对环境中的锌、镉浓度做出反应。 ⑦增强子要有启动子才能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introduction)
Central dogma
序言(introduction)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原理
Basic Conceptions and Principle
一、基因表达的概念
基因表达: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就是基 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 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质或RNA 细胞或生物体的全套遗传物质,称为基因 组(genome)。 在某一特定时期,基因组中通常只有部分 基因表达。
(四)基因不连续性(P243)
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一)RNA聚合酶(P256)
真核RNA聚合酶有RNA PolⅠ、Ⅱ及Ⅲ。对PolⅡ催化的 mRNA转录来说,转录因子D(TFⅡD)起核心作用
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二)活性染色体结构变化
1. 对核酸酶敏感
活化基因常有超 敏位点,位于调节蛋 白结合位点附近。
2)真核基因调节蛋白--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 factor)
转录调节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后,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 元件相互作用(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反式激活另一基因 的转录,故称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P259):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 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协调表达(coordinate expression)
功能上相关的一组基因,无论其为何种表达 方式,在一定机制控制下,协调一致、共同表达, 即为协调表达。 这种调节称为协调调节(coordinate regulation)。
四、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
㈠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和增殖 编码基因表达与否及水平决定 了细胞内某种功能的蛋白质分子有 或无、多或少等数量变化。 ㈡维持个体发育与分化 在同一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组 织器官内蛋白质分子分布差异是调 节细胞表型的关键。
转录是在活化的染色质结构中进行的(P265)
(二)单顺反子(monocistron)
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经 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
(三)重复序列
多拷贝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106 次) 中度重复序列(103 ~ 104次)
单拷贝序列(一次或数次) 正相重复序列与反转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5%)
二、基因表达的时间性及空间性
基因表达有严格的规律性 时 间 特 异 性 ( temporal specificity ) 按功能需要,某一特定基因的 表达按特定的时间顺序发生。
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与分化、 发育的阶段相一致,又称阶段 特异性(stage specificity)。
空间特异性(spatial specificity)
启动子序列是RNA聚合酶结合并 启动转录的特异DNA序列。
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及 -35区域存在一些相似序列, 称为共有序列(consensus sequence)
-10区域是TATAAT,又 称Pribnow盒(Pribnow box,TATA box) -35区域为TTGACA。
操纵序列 ——阻遏蛋白(repressor)的结合位点
DNA-蛋白质间通过碱基与氨基酸 的相互联系形成复合物。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绝大多数调节蛋白结合DNA前需通过蛋 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dimer) 或多聚体(ploymer) (eg. bZIP结构P262;bHLH结构P263)。 二聚化(dimerization)就是指两分子 蛋白质单体(monomer)通过一定结构域 结合成二聚体。 二聚体包括同二聚体(homodimer), 异二聚体(heterodimer)。
在个体生长全过程,某种 基因产物在个体按不同组 织空间顺序出现。 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又 称 细 胞 特 异 性 ( cell specificity)或组织特异 性(tissue specificity)。
决定基因表达时间、空间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基因表达的时间、空间特异性由特异基 因的启动子(序列)和(或)增强子与调节 蛋白相互作用决定。
顺式作用及顺式作用蛋白。
DNA
a
A
反式调节
B
mRNA 蛋白质A
A c
DNA mRNA
C
顺式调节
C
蛋白质C
3.DNA-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 相互作用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DNA-protein interaction) 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之间 的特异识别及结合。
DNA结合位点呈对称、或不完全对 称结构(见图)。
phosphorylation trans factor methylation glucosylation active form
一、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
(一) 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
DNA 约 3 × 10 9 碱基对
哺乳类动物 基因组
编码基因约 有 40000 个,占总长的6 % rDNA等重复基因约 占 5% ~ 10%
4.RNA聚合酶
1)启动子与RNA聚合酶活性:
启动子核苷酸序列会影响其 与RNA聚合酶的亲和力,直 接影响转录起动的频率。 真核RNA聚合酶单独存在时, 与启动子的亲和力极低或无 亲和力,必须与基本转录因 子形成复合物才能与启动子 结合。
RNA聚合酶
基本转录因子
(2)调节蛋白与RNA聚合酶活性:
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
阻遏基因
DNA
I
pol P
O
Z
Y
A
mRNA 没有乳糖存在时, lac 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
阻遏蛋白
DNA
I
pol P
OZY来自AmRNAmRNA
启动转录
阻遏蛋白
β-半乳糖苷酶 半乳糖 乳糖
有乳糖存在时
CAP的正性调节
CAP分子内有DNA结合 区及cAMP结合位点。 当没有葡萄糖及cAMP 浓度较高时,cAMP与 CAP结合而刺激RNA转 录活性; 当有葡萄糖存在时, cAMP浓度降低,cAMP 与 CAP结合受阻, lac操纵子表达下降。
启动子决定基因的基础转录 频率。
一些特异调节蛋白在适当环境信号 刺激下在细胞内表达,随后这些调节蛋 白通过DNA-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RNA聚合酶活性, 从而使基础转录频率发生改变。
诱导剂、 阻遏剂
诱导剂、阻遏剂等小分子信 号通过改变调节蛋白分子构 象影响基因表达。
第二节 真核基因转录调节
㈡诱导和阻遏表达
诱导(induction) 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
下被激活,基因表达产物增加的过程。
阻遏(repression)可阻遏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时
被抑制,基因表达产物水平降低的过程。 ************************************************* 表达水平易随环境信号刺激而升高(诱导)或降低(阻遏) , 波动大。 适应性表达(adaptive expression) 基因除受启动序列或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外, 还通过其它调控序列中所含的特异反应元件接受其他机 制调节。
顺式作用元件(P255)
常见的有启动子(-30区TATA盒或Hogness box , CAAT盒, GC盒)、增强子和沉默子。
2.调节蛋白
1)原核生物基因调节蛋白
阻遏蛋白(repressor)可结合特异DNA序 列——操纵序列,阻遏基因转录。 阻遏蛋白介 导负性调节机制。 激活蛋白(activator)可结合启动序列临近的 DNA序列,促进RNA聚合酶与启动序列的结合, 增强RNA聚合酶的活性。
阻遏蛋白 pol 启动序列 操纵序列 编码序列
调节基因
Control element Structural genes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激活调节的DNA序 列——顺式作用元件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激活调节的DNA序列,由若干DNA序 列元件组成,由于它们常与特定的功能基因连锁在一起, 因此被称为——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P257):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
2. DNA拓扑结构变化
天然双链DNA均以负性超螺旋构象存在; 基因活化后
转录方向
负超螺旋
RNA-pol
正超螺旋
3. DNA碱基修饰变化
真核DNA约有5%的胞嘧啶被甲基化,
甲基化范围与基因表达程度呈反比。
4. 组蛋白变化
① 富含Lys组蛋白水平降低 ② H2A, H2B二聚体不稳定性增加
③ 组蛋白修饰
基因激活 转录起始 转录后加工 mRNA降解 蛋白质翻译 翻译后加工修饰 蛋白质降解等
转录
转录后
翻译 翻译后
㈡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本要素
1.特异DNA序列
原核生物操纵子 操纵子(operon)由结构基因
与启动子(promoter)、操 纵序列(operator)以及调 节基因组成。
三、基因表达的方式
㈠组成性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
㈡诱导和阻遏表达( inducing and repressing expression)
㈠组成性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
某些基因产物对生命全过程都是必 需的或必不可少的。这类基因在一 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 表达,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 (housekeeping gene)。 表达水平较恒定,波动小。这类基 因表达被视为基本的或组成性基因 表达。 表达只受启动序列或启动子与聚合 酶相互作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