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环保蝈蝈》生本课堂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导学案第18课《绿色蝈蝈》

导学案第18课《绿色蝈蝈》

装订线18. 《绿色蝈蝈》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温馨寄语: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

使用说明:1、先认真看课本83—88页,完成自主互助学习部分。

2、通过小组帮扶完成合作探究部分,标好疑点、难点,准备展示、讨论。

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喧嚣、狩猎”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3、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搜集蝈蝈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动画,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自学质疑:1、你能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吗?狩.猎()哀号.()喧嚣.()喑.哑()静谧.()篡.夺()劫.掠()螽.斯()莴苣..()喙.()嗉.囊()姊.妹()窸窣..作响()开膛.破肚()2、你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吗?请将你对他的了解写出来。

3、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蝈蝈?特点又是什么?探究释疑:1、作者多次变换对蝈蝈的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称呼。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找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蝈蝈的句子,并试以分析。

当堂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狩.猎()哀号.()喧xiāo()喑.哑()静mì() cuàn夺()劫.掠() zhōng斯()喙.()xī sū()作响2、《绿色蝈蝈》选自《》,作者,法国著名的、、,被人们称为:“阅读训练:(一)阅读课文5—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笼里的囚犯”是指。

2、“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这一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表现了作者对鹰的和对蝈蝈的。

3、“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句中的“很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拓展延伸:(二)⑴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 短文两篇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 短文两篇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3.通过pad〈表扬〉功能及时评价,学生收到小红花奖励,表现积极。
4.学生完成作业上传后教师能通过互动一体机展示作业,教师通过教师端可以看到学生完成情况,并及时点评。




快速默读
整体感知
5分钟
学会快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和提取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是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检查预习字词落实5分钟 Nhomakorabea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落实字词读音、书写,识记成语的意思用法,强调平时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成语。
二、检查预习
1.教师向学生的pad推送一组词语。
2.指名读词
3.重点强调容易读错词语。
4.教师向学生pad推送关于成语的一组练习题。
5.学生将成语与相应的意思连线,做完后上传到教师端。
6.教师订正答案并强调成语积累的重要性。
(板书课题、作者)
Pad、互动一体机:
〈展示课件〉创设情境:
1.播放班得瑞《春野》,营造春天田野的气氛。
2.出示课题与作者,互动一体机在黑板处播放,并利用pad向学生端广播。
功能分析
通过教师端向学生广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兴趣。互动一体机的利用也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便于听课老师观看。




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现在就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些词语:啄、蹬、吮吸、篝火、喧嚣、窸窣、喑哑、气氛、篡夺、逃窜、俘虏、瞥开、妒忌
学生读词语,教师口头评价并用pad鼓励表扬。
文章中有许多成语,大家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咱们一起连连看。向学生pad推送课堂练习
更胜一筹:更高一招,更好一点。

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

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

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教学设计A]创意讲明:本教案采纳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形导入有条件的地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依照自己的观看从蝈蝈的外形特点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点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专门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巧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讲明与生动讲明的区不,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点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点。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1.你最喜爱文章中哪个段落?什么缘故?2.你最喜爱哪些词语或句子?什么缘故?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点。

四、咨询题研究有人讲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酷贪欲,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如何样看待这一咨询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讲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

如此,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判本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教师寄语: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4)喧嚣.()(5)yīn哑()(6)静谧.()(7)cuàn夺()(8)螽.斯()(9)吮.吸()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作用:(2)句子:作用:二、整体感知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三、品读赏析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四、拓展延伸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达标检测(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罩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新人教版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新人教版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新人教版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新人教版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2.细节感悟,品味语言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2.品味语言——体会美词佳句难点:概括内容,品味语言三、课时安排:1个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猜谜语: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

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

(猜四种昆虫)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一)出示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2.细节感悟,品味语言(如果让你来介绍一下绿色蝈蝈,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外形、叫声、食物、居住)(二)自学指导(一)一——筛选信息,理解课文自学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有关描写声音、外形、食物、居住的段落。

大声地读读这些语段,寻找关键词,并用一段话将蝈蝈的特点串联起来,概括出你对绿色蝈蝈的第一印象。

(5分钟)自学方法:①用圈画法;②扫描跳跃阅读;③锁定:关键语段——关键词。

生自学,师巡视。

达标测试:1.第3段写的是声音;第4段写的是外形;第5—10段写的是食物;第11节写的是居 1 住。

2.第三段中声音特点:尖锐、急促、清脆、柔和;第四段中外形特点是漂亮;第5~10段写蝈蝈吃的食物有:第六段中有“吃蝉”;第七段中有“酷爱甜食”;第八段中有“吃昆虫”;十一段中的居住特点是“和睦共处”。

3.一句话概括:(请学生概括)绿色蝈蝈的外形漂亮,声音尖锐,急促,清脆,有时也柔和,食物主要有甜食,昆虫,水果,青菜,有时也同类相食,过着群居生活。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捕食的蝈蝈和美食的蝈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捕食的蝈蝈是勇敢的,美食的蝈蝈是贪婪的。

)成果交流:1.勇敢的蝈蝈——细节:第五节,“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 18.《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 18.《绿色蝈蝈》教案

18.《绿色蝈蝈》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快速阅读归纳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说说其作用,并积累美词佳句。

3.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以及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2.掌握描写动物的具体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出示课题:绿色蝈蝈)二、作者简介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

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研究事业。

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

《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多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因而黄亚治在翻涌对,把它改名为《昆虫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老人,一同走进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认识一位昆虫朋友——蝈蝈三、检查预习、词语学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喧.嚣(xuān)劫.掠(jié)静谧.(mì)吮.取(shǔn)喑.哑(yīn)篡.夺(cuàn)鸟喙.(huì)莴.苣(wō)狩.猎(shòu)嗉.囊(sù)螽.斯(zhōng)下颚.(è)三、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推荐学习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体味课文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

学习用圈点批注、交流共赏的方法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探究课文中蕴涵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情感与态度: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探究课文中蕴涵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同学们,你在炎热的夏季中听过蝉的呜叫吗?你是否用纱网捉过蜻蜓呢?你还记得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还有勤劳的蜜蜂,美丽的蝴蝶都在你的脑海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吧?我们来认识一位昆虫朋友— — 绿色蝈蝈。

(设计二)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把文学与科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描绘出一个丰富而奇妙的昆虫世界。

”“这个科学家像哲学家般的想,美术家般的看,文学家般的感受而且抒写。

”还有人这样评价:“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这部作品就是《昆虫记》,这个伟大的科学家就是法布尔。

今天我们就通过《绿色蝈蝈》这篇文章来了解这部作品的语言特点,触摸这位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

(设计三)猜谜,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

”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

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二、速读概括,感知文章:1.指名诵读课文。

教师指导采用分类法归纳整理并记忆生字。

(第一类:生字 第二类:常用易错字 第三类:多音字)2.学生分为喜欢蝈蝈和不喜欢蝈蝈两组,并在文中找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第十八课《绿色蝈蝈》教案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第十八课《绿色蝈蝈》教案

18、绿色蝈蝈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四、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五、教学设计1、情景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绿色蝈蝈’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4、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8绿色蝈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8绿色蝈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xxxxxx中学学习设计备课组:主备人:使用日期:教务处编号:审核:班级:姓名:()学评价:18、绿色蝈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走近作家】亨利·法布尔,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被誉为“昆虫诗人”。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

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4)喧嚣()(5)yīn哑()(6)静谧()(7)cuàn夺()(8)螽斯()(9)吮吸()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整体感知3.作者在文中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号,请结合课文写成下面情况下的称号。

(1)入夜鸣唱的蝈蝈:(2)夜间捕蝉的蝈蝈:(3)入笼喂养的蝈蝈:(4)饱餐蝉肉的蝈蝈: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本除了写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蝈蝈的哪些习性?三、研读品析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理由可以从语言、说明方法、写作顺序、内容等出发)7.文本多处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各找出两句,并分析其作用。

拟人句:作用比喻句:作用四、拓展延伸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导学案(教师用)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导学案(教师用)新人教版

18 《绿色蝈蝈》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导学难点】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领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查找作者和作品的资料。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

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

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

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

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

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喧嚣.xiāo 劫掠.luè静谧.mì酷.爱kù吮.取shǔ气氛.fēn 满载.而归zài 喑.哑yīn(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òu狩猎cuàn 篡夺rǎo扰乱更胜一chóu筹gōu 篝火zhōng螽斯xī窸sū窣作响 wō jù莴苣(3)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随堂练习 第十八课 《绿色蝈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随堂练习 第十八课 《绿色蝈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随堂练习第十八课《绿色
蝈蝈》
第十八课《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B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C 德育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八课《绿色蝈蝈》导学案

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八课《绿色蝈蝈》导学案

第十八课《绿色蝈蝈》导学案学习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并说出其作用2、学习法布尔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学习重、难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显性特征。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显性特征。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阅读作者资料法布尔,法国散文家、昆虫学家。

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年轻时在农村打短工,抽暇自学,曾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小学教师多年。

他经常细心观察昆虫的生活,将观察所得详细的记录下来,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陆续写成10大卷《昆虫记》(1879-1907)。

这部用简洁、朴素、生动的文笔写成的观察昆虫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散文的集结。

它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著作而流传于后世,主要在于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动物。

《昆虫记》头几卷问世后,法布尔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河热爱的科学文艺作家。

后被提升为中学教师。

晚年退隐乡村,仔细观察自然界,继续描写昆虫生态。

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在已经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预习自测1、参考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篝.火()狩.猎()喧嚣.()窸窣..()喑.哑()静谧.()篡.夺()匀称.()螽.斯()莴苣..()逃窜.()劫.掠()嗉.囊()喙.()扰.乱()下颚.()弱肉强.食()更胜一筹.()2、参考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喧嚣:喑哑:窸窣:静谧:篡夺:劫掠:行径:弱肉强食:更胜一筹: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第一段写什么?“我”指谁?“我独自一人”说明了什么?(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在第几段如何引出这一说明对象的?质疑探究1、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作比较:描写蝈蝈叫声时,拿作比较;写蝈蝈喜欢吃肉食时,拿作比较;写蝈蝈追蝉时,拿作比较;写蝈蝈同类相食时,拿作比较;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收到的表达效果是:打比方: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什么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18课《绿色蝈蝈》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18课《绿色蝈蝈》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18课《绿色蝈蝈》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作者先写“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休息引出本文的主人翁——蝈蝈;再描写户外听到的蝈蝈的叫声;最后写“我”对金属笼中的蝈蝈的观察,着重介绍蝈蝈的食性。

可采用限时阅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课前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

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多处采用的拟人为主的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可以反复朗读、品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传神的语言。

课外阅读《昆虫记》,能够做到细心观察身边小生灵的活动,并细致地描写出它活动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典型例析]例题:课后查阅《辞海》或《生物学》课本,查找有关蝈蝈的条目,然后与本文比较,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笔法特点。

解析:本题意在通过对比,让大家感受法布尔生动活泼的方法。

同时,查找资料对比的过程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参考答案:⑴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⑵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生动感人,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这些语言都很传神。

⑶拟人手法的运用,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富有文学笔法,增强了可读性。

[课时训练]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生本课堂导学案-18、绿色蝈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课前诵读:《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4)喧嚣()(5)yīn哑()(6)静谧()(7)cuàn夺()(8)螽斯()(9)吮吸()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作用:(2)句子:作用:课堂探究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当堂检测(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从这几自然段的说明中你可以看出蝈蝈吃哪些食物?3、“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而是领着读者去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应怎样说?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7、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三)拓展阅读蟋蟀出世记法布尔(1)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耐心就够了。

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

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

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

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

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

金属笼里的情况,将在后面予以介绍。

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3)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

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

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

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

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

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

但是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4)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

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

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

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

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

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

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

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

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

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5)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

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6)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

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

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监视”在句子中的含义是什么?2、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就语言特点上来看,此句属于何种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4、从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蟋蟀的出世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找到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怎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这样的品质?参考答案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

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

4、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5、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6、略7、略8、略9、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一)D(二)课内阅读1、描写;外形特征;喜爱之情。

2、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

3、不能去掉,因为这里是猜测“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带着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告诉读者,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新的发现,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

5、意思是说蝈蝈的打颚非常有力,钳子非常地锐利,很容易就把猎物的肚子划开;绝大多数的俘虏都会被它开膛破肚6、(1)拟人(2)设问(3)比喻7、从外表特征、生活习性、作者对它的态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阅读。

1、保持高度警觉,耐心,细致,不错过任何观察机会。

2、打比方;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生动地说明了母蟋蟀产卵的特点。

3、不能,因为“大约”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是个约数,去掉后说明就不准确了。

4、时间顺序;如:“时至六约的第一个星期”“两天过后”“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

5、如①作比较: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

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昆虫的各自特征,夜对不够熟悉的蝈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数字: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

准确地说明了母蟋蟀每次产卵的数量。

6、耐心,警觉;如:观察母蟋蟀产卵的全过程就体现出他的耐心、警觉。

返回查字典首页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1.在小字本上抄写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

教师相机加以点拨。

三、学生评出本次活动的最佳小组。

四、学生写一篇学习的心得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