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1.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1)政治上,面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取得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地位。
(2)农业生产上,他招募流民屯田,有组织地把战乱中荒 废的土地重新开垦耕种,发展农业生产,使曹军的军粮有了 保证,力量不断壮大。 (3)军事上,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乌巢,将袁军 军粮全部烧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
官渡之战形势图
乱。曹操全军出击,大获全胜。官渡之
战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方法技巧 编写歌谣记忆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政局乱,军阀盘踞并混战。 河南曹操有计谋,挟持皇帝名义占。 招揽人才施屯田,组织流民从生产。
黄河以北有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
赤壁之战形势图
方法技巧 编写歌谣记忆赤壁之战。 老骥伏枥志千里,208年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
孙刘联军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国鼎立 1.天下三分 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 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占取四川、 云贵地区 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了刘备在湖北、 湖南的势力范围
军不习水战
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中,曹操兵败的原因有哪些?
项目
曹军
孙刘联军 据江自守,谙习水战
地理因素 长途远征,不熟悉水战 政治因素 荆州初并,统治未稳
长期经营,统治稳固 凭借天堑,巧用火攻
战略战术 船舰相连,战略失误
官渡之战后,曹操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全
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军 阀割据局面暂时结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 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2)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_课件完美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_课件完美版

课堂小结
袁绍

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立蜀

当堂检测
(2)发展生产,增强实力;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 (3)广招人才,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原因是什么?
第16课 (3)广招人才,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3)广招人才,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①孙刘联军方面:团结抗敌,采用火攻,战略得当。
A、海南岛 B、台湾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②曹操方面:曹操骄傲轻敌。
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 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①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②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 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 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民 族的融合。
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 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因此, 这是历史的进步。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4、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 ) A、诸葛亮 B、曹操 C、孙权 D、刘备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
天的( )
A、海南岛

历史七年级人教版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16张PPT)

历史七年级人教版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16张PPT)

时间 200年
官渡之战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国 赤壁之战 鼎
背景 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力的连
年征战
中,袁
绍、曹
操两大 集团逐 步壮大 起来。
曹操在镇压黄巾 起义中,不断发展自 己的力量,曹操占据 河南一带,实力也在
不断增强。
曹操赤脚迎许攸
官 渡 之 战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10000人
曹操——20000人
公元200年
伤亡情况 袁绍——约100000人 曹操——约8000人
袁绍
官渡 之战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时48分14秒下午1时48分13:48:1421.8.26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参战方兵力 孙、刘联军——5万 曹操--20万(称80万)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曹操
《龟虽寿》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
曹操
曹操有什么志向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怀有雄心壮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要统一天下
曹操为完成统一做的准备?
政治 经济
(1)“挟天子以令诸侯” 处于有利地位。 (2)重视人才。 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16课《三国鼎立》教学课件共37页含三个视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16课《三国鼎立》教学课件共37页含三个视频

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材料三 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 兵士耕田。
招募流亡的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
为了消灭对方和统一北方,曹操和袁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官渡之战随之爆发

K
袁绍
曹操
袁 200年

袁 绍 袁绍占据兵力优势, 但是为什么最后胜利的 却是曹操呢?
历史剧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草

K
学习活动二:赤壁之战
(一)自主探究:结合导学提纲,速读课文P103—104三 段文字,标识相关要点,汇总疑难问题。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1. 背景: 想要统一南北。 2. 时间 208年 3.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4. 结果 孙刘联军胜 5. 特点 以少胜多 6.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快速 释疑解惑。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 战役。这两次战役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 结局,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什么赤壁之战中曹 操却以多败少?
孙、刘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 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水 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 轻敌;战术失误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假如你是生活在东汉末 年的百姓,生活在这种环境 中的你会有怎样的愿望?
谁?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战乱较少人口粮食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创设情境一: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一带,出现了一位割 据一方、实力不断增强的军阀,在当时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他就是曹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
汉跨土“
室有,益
《 可荆高州
三 兴、祖险
国 矣益因塞
志 。,之,
……··” 以沃蜀成野志 则帝千
霸业里
诸 业。,
……
葛 可天
亮 成府
传 ,若之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 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定都建业。
➢229年,三国鼎立局面
正式形成。
翻 车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 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 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 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 赤壁之战(208年) 蜀
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 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 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曹操《述志令》
经过
袁绍
十万人
延津
● 曹操
三四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2070年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赤壁之战概况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草船借箭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史学著作 《三国志》的记载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 箭,箭均船平,乃还。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 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三国志》 “……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 3、曹操自持兵强,骄傲轻敌 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翻车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3、蜀汉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 都成都,国号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

诸葛亮
“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吴国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 的最早记录。

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后定都建业 (南京),国号吴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船业、海外 贸易;230年,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 洲(台湾) 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 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27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27张PPT)

赤壁之战过程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战争特点 战术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不习水战,连接船舰 黄盖诈降,借东风,火烧赤壁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败兵北撤。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 何会战败?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
战的局面,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
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而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课堂小结
为曹操统 一北方奠
孙刘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联军采用火攻, 战术得当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水战,水土不服 曹操实力强大而骄傲 自满轻敌
三、三分天下谋发展——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形成背景
刘备占领荆州南 部以后,又向西 南发展,占取益 州。(巩固和发 展西南)
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割据势力,完成 了北方的统一。(占 领北方,无力南下)
16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料实证,能够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提升 运用表格整理、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史料实证)
2 . 立足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能够理 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进步性。(历史解释)
(结合教材97、98页回答)
魏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 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 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7张PPT)(2)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7张PPT)(2)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3.孙吴开发江南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 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判断标准: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曹操
袁绍
袁术
马腾
刘表
孙策







鸿

白马
黎阳
(浚县东)
(滑县东南)
白马津
延津
(延津北)
阳武
(原阳东南)
乌巢
(延津东南)
官渡
(中牟东北)
袁军进攻路线
曹军进攻路线
曹军撤退路线
曹军偷袭路线
袁军追击路线
袁军败退路线
官 渡 之 战
历史情景剧1
假如你是曹操,官渡之战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如下:(1)记者甲:首先恭喜您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官渡之战的基本情况。(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以及影响)(2)记者乙:恭喜您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绍,请您分析一下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影 响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挟天子以令诸侯”(2)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实行屯田
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隋 朝

必分。 南朝
统 一
部 统 一
统 一
——《三国演义》第一回
分裂
统 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和历史的发展。
界功 定过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肃鲁
瑜周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曹 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 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刘军备在率长兵坂东追逃上, 刘败曹备退操。至前樊往口江。
陵。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亮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为东其汉中镇末,压年“起,黄朝巾义廷起,腐义汉败”,规灵天模帝灾最允频大发许,各各州地起郡义自不行断…招… 募兵马……
2021/2/3
东汉袁末绍年出军身于阀世割家据大形族,势图
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
在地镇位压和黄势巾力起,成为当时最大 义的的军过阀程。中占,有今河北、山西 形和成山群东雄东并部起,兵多粮足,有 的局面,在10这万兵力 些割据势力的 连年征战中, 袁绍、曹操两 大集团逐步壮曹操在镇压黄巾 大起来。起 己义的中力,量不,断曹发操展占自据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讲解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讲解教学课件
----诸葛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曹操:
(xié)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军事上:战术得当,出奇制胜
袁绍:
为人多疑、优柔寡断、治军不严 骄傲轻敌,一意孤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 的残余力量及其他的一些军阀,基本上统 一了北方。207年,当曹操得胜还朝途径 渤海边时,曾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
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三国名称、建立者 四个人物: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测评反馈
1.在一次讲故事的比赛中,小李犯了一个历史
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A )
材料二 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 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 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 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 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 实力不断增强。
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体现曹操在哪些方面取得的优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曹曹操操率取军胜约, 2率万军驻向扎北于追 官击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前置性学习
1.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壮大的 2.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影响 3.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影响 4.三国的成立状况 5.三国在建国后是如何加强统治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lǎn)人才。对江东旳统治
日益稳固。
10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 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旳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 先后投奔公孙瓒(zàn)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11
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223年,刘备三顾
13
二、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及实力对比:曹军PK孙刘联军 曹军:20余万人 孙刘联军:约5万人
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旳弱 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旳提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14
曹 二十多万人
赤壁 大战 刘
五万人
孙、刘联军 孙
15
16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成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23年
赤壁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旳基础
17
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魏时间23年蜀(汉) 223年

223年
创建者
(pī)
曹丕
刘备
定都
洛阳 成都
孙权 建业(南京)
18
刘备称帝
曹丕 洛阳
• 223 年
建业
• 22 3
孙权称王

19
发展概况
屯田
翻 车
曹魏注重农耕

曹操和他旳后继者一 直注重屯田,发展农 业生产,大力兴修水 利,注意兴修水利, 保护农桑。
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
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旳提议,即有 名旳“隆中对”。
12
二、赤壁之战

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ppt课件

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ppt课件
2、论从史出。
提示: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 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的性格有凶残、 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 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身在操营心在汉 赔了夫人又折兵
兵不血刃
——王粲《七哀诗》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
在阀镇混压战中黄,巾利起用自己的地位和势 义 形力今粮的 成,河足过 形成北,为、有程成当山1中群0时西万,雄最和兵大山力的 东军东阀部。,兵占多有 并起的局面, 在这些割据势 力的连年征战 中,袁绍、曹 操两大集团逐 步壮大起义来中。,曹不操断在发镇展压自黄己巾的起
曹操声东击西, 佯攻延津。
十万袁军渡过黄 河,包围白马。
黄河
袁绍不受教训, 令全军渡河, 直扑延津南, 追击曹军。 袁袁军绍人自心恃动兵摇多, 不粮战足而,乱继,续7万南人 全下军,覆与没曹。军袁在绍 带官80渡0骑僵兵持逃。回。
曹解军白立马刻之东围调后,,
前曹往操白向马西解撤围退,。
此地袁军几乎

曹操:袁绍果然出手了,十万大军把你吓成这 样,有我曹操在,二十万大军我也不怕。传令 下去,明日起兵迎战袁绍,我要和他在官渡决 一雌雄。
历史短剧——官渡之战
(袁绍大营)
袁绍:明日我就要迎战曹贼了,以我的实力, 曹操根本不是我的对手,传令下去,明日活 捉曹贼者,重重有赏。
许攸:主公不可大意,曹操虽然人少,但是 他阴险狡诈,一定要小心提防才是。 袁绍:行了,我知道了。这里没有你的事了, 下去吧。 许攸:(下去后偷偷的自言自语)“气死我 了,不听我的妙计,袁军必败,……,我投 曹操去 !

人教部编版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29PPT

人教部编版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29PPT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B、208年 D、222年
) D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胜 利 就 在 前 方 !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操 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1.曹魏重视农耕 广屯田 修水利 造翻车 2.诸葛亮治蜀 重农耕 织蜀锦
3.孙吴开发江南
垦荒田 制青瓷 通夷州
轻松闯三关
相信自己!
一、选择题(第一关)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C)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A、220年 C、221年
B中一 国君主,为了壮 大自己的势力, 你会怎样做呢?
曹魏重视农耕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 一直重视屯田,发 展农业生产,大力 兴修水利。
翻车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 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 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 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pī)
洛阳
成都
刘备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刘 刘 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第16课
三 国鼎立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4.正确评价曹操,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孙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 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 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 周 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 瑜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 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官渡之战
鲁 肃
割据江东的孙权
三顾茅庐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思考:
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
东汉末年社会背景
(1)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 腐败,农民起义爆发,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 机扩充实力,互相攻战。
(2)经济上: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 流离失所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到 了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
(行3》)军事上: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155 年-220年) 174年,20 岁的曹操被 推举,入京 都洛阳为郎。
“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一:东汉皇帝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建国 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把汉献帝控制在手里,就可以用 皇上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于是曹操发兵洛阳,把汉献帝 和文武大臣一起迎到许昌,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政治上——曹操控制汉献帝,取得“挟 xié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实行屯田
材料二: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 近屯田。由于屯田农民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而且 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除 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屯田的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 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 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不久马,腾被任
命为洛阳北 部尉,183 年被免职。 188年被封 为典中校尉。
袁绍
(?-202年)出身名 门望族,建安四 年(199年)先后击 败吕布、袁术、 公孙瓒,据幽州、 冀州、青州、并 州,尽有河北之 地,势力达到顶 点。
曹操
刘表
袁术 孙策
一、官渡之战
想一想,曹操是如何 壮大自身,与袁绍对 抗,并最终获得胜利 的?
—曹操
三顾茅庐
隆中对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 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 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 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 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 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 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 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 刘备(161年-223年)人称赞。
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 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 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 如渴,若跨有荆、益,外结 好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 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矣。
——诸葛亮《隆中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组成孙刘联军
刘备 & 孙权
曹曹操鉴军得于故知敌意袁强将军我辎粮弱重草,丢在弃道
乌旁巢曹。,操袁率决军五定纷千诱纷轻敌争骑深抢,财物。
伪曹装入操成,趁袁撤机军退发,至起直官攻达渡击乌,终 巢于,一击烧线败毁设袁防军。。粮草。
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 ①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有利地位
•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解决了军粮 缺乏的问题
二、赤壁之战
掌握基础 请参照官渡之战的学习方法,仿学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作战 双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为公什元么在20在官0年赤渡壁大大战战中中胜公失利元败的2了0曹8呢年操?,
请袁同军学(们袁议绍)一议,告诉孙大刘联家军。
曹军(曹操)
曹军
简单经过
夜烧军粮
联合 诈降 火攻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军胜利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 一北方的基础
曹军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 局面的基础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根本原因)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
重视人才
材料三:东汉时期选择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 封建道德。曹操不以此作为用人标准,提倡“唯才是 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 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荀彧
荀攸
贾诩
• 袁、曹两人的势力范围相邻,眼看曹操势力渐强,袁绍坐不住 了……
公元208年, 曹军南下。
曹军20多万
刘备不敌,撤军
南逃,欲往存有
物资的江陵。
曹坡刘东退曹往最军追备逃至操江终在上率,樊前陵曹长刘兵败口。军坂备。败。退, 孙刘联军乘胜 追击。
5万孙刘联军 行至赤壁,与 正在渡江的曹 操水军相遇。
刘葛联周万江备连合瑜兵西派前孙率马进诸往权3沿。。
赤壁初战,曹操水 军失败,退至乌林, 会合陆军,隔江与 孙刘联军对峙。
• ③思想上:重视人才,招贤纳士 • ④战略上:袁绍骄傲轻敌,曹操虚心谨慎,偷袭
乌巢
官渡之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为曹操统一北 方奠定基础
你觉得曹操更大的志向是什么? 要实现这一志向必须扫清哪些障碍?
官渡之战后的第6年,即建安207年,53岁的曹操曾作诗
龟虽寿(节选) 统一全国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袁绍
马腾
曹操
刘表
袁术 孙策

(公元200年袁大)绍军中西计调,, 欲堵击曹军。
曹操声东击西, 佯攻延津。
十万袁军度过黄 河,包围白马。
黄河
以少胜多 袁绍不受教训,
令全军渡河,
曹解军白立马刻之东围调后,, 前曹往操白向马西解撤围退,。 此地袁军几乎
直扑延津南,

全军覆没。
追击曹军。 袁袁军绍人自心恃动兵摇多, 不粮战足而,乱继,续7万南人 全下军,覆与没曹。军袁在绍 带官80渡0骑僵兵持逃。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