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学实录_共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济源市实验中学张惠玲
《过零丁洋》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5课,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激情导入——预习展示——朗读感知——研读欣赏——拓展延伸——自主学习”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实录。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师: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秦始皇挟强弩而平六国,开疆拓土,雄极一时。记住他,是因为他的霸业。霍去病,率铁骑驰骋沙漠,荡平匈奴,扫清寰宇。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应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忠贞。而有一个人,我们一定也会记住他,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铮铮誓言。他就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大屏幕展示课题)
生:文天祥。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预习成果,学生展示
师:关于文天祥,你知道多少呢?
生: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
师:你的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谁来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呢?
生: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
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
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作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读一下。
生读。
三、朗读课文,诗意译文
师:诗歌贵在朗读。下面请同学们倾听老师的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感情。
师范读
生鼓掌。
师:请同学们练读三遍。
生练读三遍。
师:谁来展示一下?
生读。
师:读得字音准确、节奏恰当,有点感情。谁再来展示一下?
又一生读。生评价后全班齐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来把诗的大意来翻译一下。
生:“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薄落的兵力与元军苦战四年。
”
师:“同学们,诗的语言是华美的,我们这样翻译已经不能表现诗的意蕴了,
我想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诗的意蕴。如何翻译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我特意再次提醒文章的韵脚那几个字要放到诗意翻译的句子的后面。
生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四、字斟句酌,品味赏析
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
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师: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可以这样说,作者心中充满
学生抢着说出了悲苦。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生: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一种悲苦的味道。
生读。
师:诗的首联仅用14个字就把作者一生的经历的悲苦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语言凝练概括。你认为鉴赏诗歌还有哪些方法?
生回答:字词品味、修辞手法、情感体会。
师:你最欣赏诗的哪一联?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我们以组为单位进行。
小组合作交流赏析。
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组来展示?
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
师:为什么山河破碎像风飘絮呢?
生: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老师很想说,在那时那地,元兵的铁骑在南宋的土地上恣意的践踏,南宋的大好河山处处受元兵蹂躏。
师: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
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诗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
师:那么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如果说首联是悲苦之情,那么颔联就是同学们说的悲哀之情。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