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ppt课件
《卖炭翁》ppt课件(2024)
性格特点
蛮横、霸道、冷酷无情。
14
人物塑造在主题表达中的作用
01
揭示社会现实
通过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对比,展现了唐代社会中贫苦百姓和统治阶级
之间的尖锐矛盾。
02
表达作者情感
白居易通过卖炭翁的遭遇,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
阶级的强烈不满。
2024/1/26
03
深化主题意义
西方社会关怀理念
注重个人自由、独立和平等,强 调个人权利和社会公正,倡导博 爱、互助等社会价值观。
25
不同文化背景下弱势群体关注方式探讨
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关注方式
以家庭、社区为单位,通过亲缘、地缘等关系网络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和帮助 ,强调集体的力量和责任。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关注方式
以政府、社会组织为主导,通过法律、制度等手段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注重 个人的自主和独立。
合作与共赢的局面。
2024/1/26
27
07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环节
2024/1/26
28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一
《卖炭翁》中的卖炭老人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问题二
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哪些遭遇?这些遭遇反映 了什么社会现象?
问题三
诗人通过卖炭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2024/1/26
29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11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
意义
2024/1/26
12
卖炭翁形象特点分析
2024/1/26
外貌特征
01
年迈体弱,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职业身份
02
白居易《卖炭翁》优秀课件ppt
头充炭直。
读准节奏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 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 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 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解析:B白居易是唐朝的;C卖炭翁不敢反抗;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一课一练
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
B. 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 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 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 息。
D. “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 百般不舍。
解析:C不是清晨,而是日已高。
一课一练
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
2、《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 夜来城外一尺雪 , 晓驾炭车辗冰辙 。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理解性背默
5、古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表达人物矛盾心理的句子,如《卖炭翁》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28张PPT)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bìn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niǎn 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jì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chì chì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jiāng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jì
(1)《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小试牛刀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 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作者生平
生于乱世 仕官生活 贬谪江州 任职苏杭 晚年生活 洛阳安逝
作者生平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科举及第,授盩庢zhōu zhì县 (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 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810 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 离职丁忧(守丧27个月)。814年回长安,授太子 左赞善大夫。
《卖炭翁》完整版PPT课件
强调社会公正和人人平等的价值 观,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05 艺术手法运用及效果评价
夸张、讽刺等修辞手法运用
夸张
诗中多处运用夸张手法,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等,通过夸 大卖炭老人的形象特征,突出其艰辛和苦难。
讽刺
诗中运用讽刺手法,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和腐败。如“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 者白衫儿”等,通过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和强取豪夺的行径,讽刺了统治阶级 的腐朽和残暴。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 魔”和“诗王”。
03
文学成就卓越,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卖炭翁》创作背景
01
《卖炭翁》是白居易遭遇,深刻地揭露了 “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 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以卖炭老人为代表,表达对广 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描绘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艰 难生活,呼吁社会关注和支持。
强调劳动人民的重要性和价值, 肯定他们的贡献和牺牲。
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倡导勤劳、善良、正直等优秀品 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 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
性格与品质
通过官吏的言行,揭露其冷酷无情、 贪婪残暴的本性,以及对待百姓的蛮 横和欺压。
其他人物形象简要介绍
宫使
作为皇帝的使者,宫使在诗中象 征着皇权的代表。他们的出现揭 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
阶级的残暴。
行人
诗中的行人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冷漠 和无情。他们对卖炭老人的遭遇视 而不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 凉。
卖炭翁 优秀课件 ppt
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卖炭翁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 环保意识。
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课件展示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
促进实践行动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力和责 任感。
THANKS 感谢观看
宦官
故事中的反面人物,代表封建社会中的权贵势力,欺压百姓 。
02 卖炭翁的主题分析
环保主题
烧炭对环境的破坏
卖炭翁通过烧炭来获取炭,这个过程 中对森林的砍伐和空气的污染都给环 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卖炭翁的故事,传达出环保意识 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
劳动人民的苦难
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
卖炭翁作为劳动人民的一员,他的生活艰辛,反映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苦难。
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卖炭翁的故事呼吁社会关注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提高 他们的生活水平。
社会不公与阶级矛盾
社会不公的表现
卖炭翁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
阶级矛盾的激化
选择与主题相符的颜色,保持色彩的协 调和统一,避免过于刺眼或混乱的颜色 搭配。
VS
图片选择
选用高质量、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增强课 件的可视化效果,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
课件的动画和交互设计
动画设计
合理使用动画效果,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同时增强课件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交互设计
提供丰富的交互功能,如提问、测试、游戏 等,让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和互动,提高学 习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
培养人文素养
通过卖炭翁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人性和社会道 德,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卖炭翁》ppt课件
文化注重个性、自由,情感表达更为直率。
叙事风格
03
东方故事多采用寓言、象征等手法,情感表达较为隐晦;西方
故事则多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情感表达鲜明。
跨文化交流在理解民间故事中的作用
增进文化理解
通过跨文化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 间故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拓展国际视野
了解不同国家的民间故事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 交流能力。
寓言手法
将卖炭翁的故事作为寓言 ,通过具体形象揭示社会 现实和主题思想。
03
诗歌中的社会问题及其启 示
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
贫富差距悬殊
诗歌中通过卖炭翁的悲惨遭遇, 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 ,富人生活奢侈,而穷人却过着
饥寒交迫的生活。
官府腐败与剥削
诗中描绘了官府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和压迫,以及官僚的腐败和无能, 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元稹共 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遗、翰林学士等职,后因上书言 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在任期间,勤政爱民 ,关心民间疾苦。
《卖炭翁》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01
社会背景
唐代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贫富差距悬殊,民不聊生。
02
促进文化多样性尊重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 ,培养包容、开放的文化态度。
05
诗歌改编与创意拓展
将《卖炭翁》改编为现代散文或小说
保留原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通过现代散文或小说的形 式进行再创作。 着重描绘卖炭老人的形象,刻画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 界。
通过环境描写和情节设置,展现社会的冷漠和无情,以 及卖炭老人的坚韧和善良。
《卖炭翁》ppt课件
《卖炭翁》ppt示范课件
《卖炭翁》ppt示范课件•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目录•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课堂互动与小结01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卖炭翁》创作背景中唐时期社会矛盾加剧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阶级矛盾尖锐。
白居易关注民生疾苦《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讽谕诗的创作风格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卖炭翁》正是其讽谕诗的代表作之一。
白居易生平及成就生平简介0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文学成就02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政治生涯03白居易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等职,后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民间疾苦,写下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唐代社会风貌与民生状况社会风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朝代。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同时,唐朝也是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唐诗、唐画、唐乐等都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民生状况然而,在唐朝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赋税的繁重,农民生活日益困苦。
同时,官僚腐败和军阀割据也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这些问题在白居易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呈现《卖炭翁》原文,标注生僻字读音。
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时代背景。
概括诗歌主题和情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原文呈现,整体感知解读“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等句子,分析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
探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等描写手法,感受卖炭老人的艰辛生活。
《卖炭翁》ppt课件
感谢倾听!
买方:宫使——“半匹红纱一丈绫” 卖方: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纱一丈绫”
红纱和绫是两种普通丝织品,纱贱绫贵。按当时的市价来说, 一匹红纱约两百文,半匹则价值一百文左右。至于绫,一丈则大约 四百文左右。
“一车炭,千余斤。”
炭价的估算则可以参见韩国磐一文《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 敦煌吐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载《厦门大学学报》1963年第4期)
《唐会要》: “今虽和市,甚于抑夺”
《资治通鉴》卷二三五: “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 尺寸裂而给之”。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监察御史韩瑰上疏说: “顷年国家和市,所由以克剥为公,虽以和市为名,而实抑 夺其价。”
·假设卖炭翁奋起反抗会如何?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 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 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 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 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 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
过几天,窑冷下来后,打开。开窑的时候还要泼 水,防止没冷透死灰复燃。把炭扒拉出来,晾干就行 了。注意通风,因为窑炉里有大量一氧化碳。
联系文本内容,从哪里可以看出烧炭苦?
三个部位(脸、鬓、手 )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 )
·生活苦——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课前预习后,同学们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如何描写卖炭翁老人的呢? 2.为什么卖炭翁不反了解抗诗人呢白?居易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3.半匹红纱一丈绫值多少钱? 4.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5.作者的态度如何?为什么要写此文?
卖炭翁完整版PPT课件
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许多唐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黑暗和民间疾苦。
2024/1/25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1/25
7
原文朗读与字词注释
2024/1/25
原文朗读
播放《卖炭翁》原文朗读音频, 引导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 美。
• 主题思想:《卖炭翁》通过描绘一个卖炭老人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诗人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 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 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 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者是社会的基石。我们应该尊重 劳动和劳动者,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
ERA
2024/1/25
14
卖炭老人形象刻画
外貌描写
通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 苍十指黑”等描写,展现卖炭老
人艰辛的生活和勤劳的品质。
2024/1/25
动作描写
运用“伐薪烧炭南山中”、“晓驾 炭车辗冰辙”等动词,生动描绘出 老人劳动的场景和卖炭的艰辛。
心理描写
通过“心忧炭贱愿天寒”等心理活 动的描写,表现老人内心的矛盾和 挣扎,以及他对生活的无奈和期盼 。
2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1/25
3
《卖炭翁》创作背景
中唐时期社会现实
《卖炭翁》的创作动机
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尖锐,百姓 生活困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 课件(共26张PPT)
卖炭翁的外貌和心理 黄衣使者白衫儿
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 两鬓苍苍 衣正单 写出卖炭翁
者境遇的悬殊:劳动
劳动艰辛,想获
者的艰辛困苦,宫使
得衣食的迫切心
的肆意妄为、横冲直 十指黑 愿天寒 情及艰难处境。
撞、趾高气扬。
3.白居易借《卖炭翁》表达什么情感?
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 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 义感和责任感。
2.《卖炭翁》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形 象?结合描写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回答模板: 诗中_______(原文), 运用了________(手法), 写出了卖炭翁/宫使_________特点。
卖炭翁:
卖炭翁,
动作描写
伐薪烧炭南山中 环境烘托
劳动艰辛
ps.终南山:山深林密,人迹罕至,环境烘托劳动艰辛。 位于长安城四十里以外,为下文作铺垫。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对比
肖像描写
年岁已老、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卖炭翁: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对比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生活困苦、艰辛、悲惨
卖炭翁:环境描写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旧唐书》卷一四〇《张建封传 》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 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柴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汝驴 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卖炭翁》ppt课件(33页)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鬓 bìn
读准字音 辗 niǎn 辙 zhé
骑 jì
敕 chì 叱 chì
将 jiāng
系 jì
设疑自探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劳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 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 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困难困 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 2.以下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 “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 开掠夺性。
•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 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叙事讽喻诗
原作题下有题注—— “苦宫市也〞
写作背景
•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 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 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 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 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 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必需,不再 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 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 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 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 其实夺之。〞
•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状 况?
8下古诗《卖炭翁》ppt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意:那两个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钱了 赏析:写掠夺的结果。“一车炭”和“半匹布红纱一丈绫”形成鲜明 的对比,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本性,暴露了宫使无耻的嘴脸。
肆 全文精读
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从多角度加以分析
肖像 描写
心理 描写
动作 描写
肆 全文精读
卖炭翁
白居易
课
章 节
堂伍
小
结
全
章 节
文肆
精
读
创
章 节
作叁
背
景
走
章 节
近贰
作
者
原
章 节
文壹
赏
析
目 录
第一章
原文赏析
壹 原文赏析
文体介绍
乐府诗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 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 诗歌革新运动。
第肆章
全文精读
肆 全文精读
什么是“宫市”?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 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诗意:有位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赏析:“伐薪烧炭”概括了制作木炭的过程,突出了卖炭翁的不容易。 “南山中”点明了劳动场所。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诗意:宫使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着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 赶着牛朝宫廷走去。 赏析:动作描写“手把”“口称”可见仗势欺人,专横跋扈,一连串 的动作把不讲理的霸道凶残的满目展现的淋漓极致,
《卖炭翁》PPT课件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讲授新课
伐:砍伐。 南山:城南之山。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柴。 苍形苍容:鬓灰发白花色白,。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
骑(jì):骑马的人。
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
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讲授新课
把:拿。 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叱:喝斥。 牵向北: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指牵向
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讲授新课
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困:困倦,疲乏。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 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
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 就选自其中。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 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 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 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 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 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 “白望”。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 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 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 宫市,其实夺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诗歌
• 眼前再现人物 • 心中品味感情 • 脸上表明爱憎
围绕卖炭翁卖炭,诗歌 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 • 烧炭——运炭——炭被抢
• 请阅读烧炭这一段,分析卖炭翁苦 在哪里?
• 年龄 • 职业 • 劳动地点 • 外貌 • 心理
卖炭翁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作者是怎样描述卖 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天寒——一尺雪 地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碾冰辙 人苦——人困牛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作者是如何描写宫 使的神态和动作的?
• 外表——黄衣、白衫、翩翩 (横冲直撞)
• 行为——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盛气凌人,蛮不讲理)
小结:本文写作特点
• (1)典型材料的选择与创作; • (2)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
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 (3)鲜明的对比表现人物的不幸
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
炭直 心理
半匹红绡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对比
宫使驱将惜不得——地w位ww悬.zz殊
展开想象
•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 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 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 “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 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 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 些什么?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样过呢?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醉吟先生。与元稹同时考
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上齐
名,并称“元白”。白居易从58
岁开始,定居洛阳。时常与名诗人
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主
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
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