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
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初中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我在讲七年级的几何图形时,会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多让学生发言,慢慢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多鼓励“数困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学好数学。
三、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本节的知识主要是认识图形,因此应该让学生观察尽量多的与简单图形有关的生活实物图,使学生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的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法:总结归纳法。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图片,结合以前学段学习过的图形知识,对实物中总结出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生活中常见立体实物。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把它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探索新知,尝试应用;(三)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四)总结交流,体验升华。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上小学时已经学习了很多图形,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首先我们先欣赏一些图片(出示课件)。刚才展示的这些图片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观察回答:圆形、三角形等。
观察这些图形,让学生回答从整体上看、侧面看、前面看,只看棱、顶点等到局部,分别得到什么图形,从而得出“几何图形的概念”,引入课题几何图形。
(二)探索新知,尝试应用
活动一出示课件,在下面的几幅图中,你能找出你所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回答,总结出常见的平面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定义并板书平面图形的定义。
活动二出示课件,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学生回答,总结出常见的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定义并板书立体图形的定义。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立体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来源于生活。
课件中出示圆柱、圆锥模型,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它们的异同。
(三)学以致用,强化新知
教科书第123页练习题1、2题
(四)总结交流,体验升华
通过本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
4.1.1 几何图形(一)几何图形的概念
(二)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定义
(三)圆柱、圆锥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