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7.1《几何图形》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7.1《几何图形》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浙教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能准确说出不同的几何体,能判断几何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

、从这节课开始接触几何图形,通过这节课对图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七巧板的讲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由面旋转成体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能举出
形中,发现了那些面,
那些是平面,那些是曲面?那么黑板呢,平静的湖面呢?篮
3:讲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
概念,并判断以下图形
属于那一类图形:
上面图7-1是什么图形。

角、射线、三角形呢?平行
四边形、梯形和圆呢?
4:练习:下面的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得到什么立体
图形?
① 一个半圆绕他的直径旋转一周
② 一个矩形绕他的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
③ 一个等腰三角形绕他的底边上的高旋转一周
(三):课堂练习:见书本课内练习
(四);作业:见作业本



笔 生活中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看可以看成各种各样的简单的几何图形,很多立体图形可以看成一些平面图形旋转而来,强调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指导 教师 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 抽查 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理解几何图形》教案模板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理解几何图形》教案模板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理解几何图形》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2)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3)学会用几何语言描述和分析几何图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地展示和分析几何图形;(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观念;(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合作共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分类(1)点的概念与特点;(2)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与特点;(3)面的概念与特点;(4)角的概念与分类;(5)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概念与特点。

2.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1)点的性质;(2)线的性质;(3)面的性质;(4)角的性质;(5)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3. 几何图形的变换与位置关系(1)平移的性质与判定;(2)旋转的性质与判定;(3)轴对称的性质与判定;(4)平行、相交、垂直等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4. 几何图形的应用(1)利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2)几何图形的拼接与组合;(3)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分类;(2)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3)几何图形的变换与位置关系;(4)几何图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2)几何图形的变换与位置关系;(3)几何图形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2)介绍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分类;(3)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探究与展示:(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2)学生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运用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地展示几何图形的变换与位置关系。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图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及探索几何世界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识别并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区分相似但不同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与正方形),以及运用几何图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一幅包含多种几何图形的美丽图案,如彩虹由圆形组成、房子由长方形和三角形构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几何元素。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哪些形状?它们叫什么名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明确目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

2. 新知讲授(15分钟)图形展示:利用多媒体或实物教具展示常见的几何图形,逐一介绍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特征对比:通过对比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如边数、角度、对称性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分类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归纳,如按边数分为三角形、四边形等,按是否闭合分为封闭图形和开放图形等。

3. 互动探究(10分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几何图形卡片,要求他们合作找出并分类各种图形。

交流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类结果和理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问题挑战: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如何用一个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4. 实践操作(10分钟)动手制作:提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并尝试组合成新的图案。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和创意点,教师和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的直线、射线、线段 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 知识。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 所以,直线、射线、线段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 形的必要基础。从本节课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 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今后系统学 习几何知识所必须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 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问题情景
问题提出
线 1)六棱柱由什么围成?面与面相交是什么? 线与线相交是什么?点 答:长方形和六边形
2)点动成什么?线动成什么?面动成什么?
线


4.2.1直线、射线、线段
议一议: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的 看作直线、射线、线段?
学一学,议一议:
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A A
下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
.
.
1.线段:有两个端点,能度量大小 2.射线:有一个端点,并向一方无限延 伸,不可度量大小 3.直线:没有端点,并向两个方向无限 延伸,不能度量大小
想一想,说一说
A
1.如图所示: 射线AB、射线AC、射线BC、是不是同一条 射线? 2.如图所示 (1)图中有几条直线?有几条线段? 如何表示它们? (2)图中有几条射线?能表示的射线 有几条?如何表示?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动笔画图、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交流等方式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三)例练应用,解决问题。 问题1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问题2让学 生认识线段的两种延长线。让学生加深对射线两个要素即:端点和 方向的理解,巩固射线的表示方法。并训练学生从复杂图形中分解 出简单图形的能力。最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读句画图的练习,让学生 体会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联系和转化 (四)归纳总结。 小结主要由学生完成,我作出适当的补充。最后用表格归纳出 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表示方法及区别联系,书写几个基本的 几何语句并能根据语句画出几何图形。 (五)布置作业 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使学生通过 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学会反思,发现问题;并试着通过 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或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

《角》说课稿

《角》说课稿

《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角》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的重要内容。

角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不仅是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以及角的度量。

通过学习,学生将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角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点、线等基本几何图形,这为学习角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然而,角的概念较为抽象,角的度量单位的换算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会进行角的度量单位的换算,能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在角的度量单位换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角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角的度量单位的换算及角的度量。

2、教学难点(1)角的概念的形成。

(2)角的度量单位的换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概念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几何图形说课稿

几何图形说课稿

几何图形说课稿几何图形说课稿11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1)在教学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视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和绘图实力。

(2)会画立方体及其组合体等简洁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何画好简洁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数学活动中,学会用运动改变的观点来看问题,增加数学沟通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培育数学学习爱好。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全面地视察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人文教化,渗透辨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2学情分析教材第四章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首次接触几何图形,是一个由“数”到“形”的过渡章节,本章的内容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的学习来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能由实物形态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态,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绽开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培育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生活情景导入,让学生经验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活动过程,学会画简洁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在获得感知阅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逐步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实力;同时使学生相识到数学的广泛性、好用性、重要性、趣味性,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深厚爱好.3重点难点重点:会分辨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简洁组合所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会画简洁组合体的三视图。

认知难点的突破方法是:(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参加,让他们在视察、操作、探讨、沟通等活动中相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用课件动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视图。

关键:抓住实例,从感性相识逐步提高到理性相识.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三、教法、学法教法:实行“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数学活动——视察发觉得到概念——引导自主、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归纳小结、巩固延长”的教学模式。

初中《几何图形》说课稿

初中《几何图形》说课稿

我要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思路,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阐述。

关于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几何图形一节提出的教学要求是: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关于教材分析,首先是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用“课中展示——观察——交流——概括——应用”的模式方式,注重实验探究、自主讨论、直观演示和模型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理解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法学法,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过程。

首先是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在课堂上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几何图形,并让学生积极讨论和发言,以此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探索新知,尝试应用)接着展示一些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物与学过的哪些图形相似?让学生再次认识立体图形。

再根据这些实物,引导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为随后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此时做出总结,长方体、圆柱、球、长方形、圆形、线段、点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将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接着介绍几何图形的分类,借此引出圆锥、圆柱、棱锥、棱柱。

并展示它们的图片,小组交流它们的异同,最后解释棱锥和棱柱通常是按照底面的边数命名的。

此时学生经历了观察、感受、比较、交流等活动,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对立体图形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这时提问学生,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展示一个六棱柱的图形,以六棱柱上不同在一个平面上的两个侧面和线段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做出总结——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此时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了大概一个辨别,再提问学生,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这时出示一个圆柱作为例子,让学生观察它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是个什么样子的图形。

初一上几何的初步讲解教案

初一上几何的初步讲解教案

初一上几何的初步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如点、线、面等。

2. 掌握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3. 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运用,如相似、全等等。

4. 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难点,几何图形的相似和全等的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1)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

(2)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几何图形的相似和全等。

(1)相似和全等的定义和判定。

(2)相似和全等的性质和应用。

3. 几何图形的计算。

(1)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几何图形的应用问题解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几何图形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通过讲解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3. 学习几何图形的相似和全等。

通过讲解相似和全等的定义和判定,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相似和全等的性质,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4. 练习和巩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问题。

5. 拓展和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活动,如几何图形的应用问题解决,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6. 总结和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加深对几何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手段。

1. 图片、实物展示。

2. 板书、多媒体。

3. 练习题、活动设计。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学生对几何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表现。

2. 练习成绩。

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和成绩。

3. 活动参与。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

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2. 教学手段。

是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效果。

几何图形(3)优秀教学案例20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几何图形(3)优秀教学案例20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要求和完成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对待,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感。
3.作业反馈:在作业提交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和性质。
4.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友善和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模型:通过展示实际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计算机软件或网络资源,展示圆的动态变化和与其他几何图形的互动,增强学生对圆的理解。
3.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网络资源等,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和努力,克服困难,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3.学生能够欣赏和赞美几何图形的美丽和巧妙,培养审美观念。
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倾听他人的想法,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反思与评价: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给予他人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这种反思与评价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教案

4.1 几何图形(二)学习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结果的不一样性;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3.认识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习重点:1.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2.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学习难点:1. 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能否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2. 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一、自主学习:1.观察你身边的一个物体,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2.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观察你身边的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看一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分别是怎样的平面图形,给每个面作上记号(如前、后等).3. 把你刚才观察用的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沿它的某几棱剪开铺平,观察展开后的平面图形形状,再观察你作上的记号,看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4.右边是一个圆柱体,想一想它有几个面?二、合作探究:1.先阅读P117的教材再完成P117的探究.(1)小组合作,用正立体积木摆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再观察;(2)改变正立体积木的摆放位置,你摆我答,合作学习;(3)观察身边的几何体,如文具盒、同学的水杯等物品,与同学交流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的几何图形;2.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下面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1)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2)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3)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3. P118练习第1题.4.先阅读P117和P118的教材再完成P118的探究.小组合作,把书上的图形画在硬卡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

5.P118练习第2题.6.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中的一个数字,下面是这个立方体的三种不同放法,则三种放法中各个立方体下面的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左左左下下上上上下242625516三、学习小结:四、作业:P121习题4.1:第4、6、9、10题.附:正方体展开图,共11种图形。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2.1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几何图形的特性。

这部分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性。

但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存在着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不够深入,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各种几何图形,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几何图形的识别和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性。

2.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特性。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性。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说课稿图形

数学说课稿图形

数学说课稿图形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关于“图形”的数学课程。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几何知识,对点、线、面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图形的概念,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程主题。

比如,我会问学生们:“你们见过哪些形状的物体?”学生们可能会回答出圆形的钟表、方形的书本、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等。

通过这个互动,我将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图形无处不在,它们不仅是数学的研究对象,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接下来,我会正式介绍图形的定义。

图形是指在平面上由线段、弧线等封闭起来的形状。

根据边界线的性质和数量,图形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多边形、圆、椭圆等。

我会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们形象地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在讲解图形的基本性质时,我会重点介绍几个关键的概念。

首先是对称性,我会通过蝴蝶、雪花等对称的图形,让学生们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发现和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其次是图形的边、角、对角线等元素,我会通过实际操作,比如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让学生们掌握如何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

为了加深学生们对图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会设计一系列的活动。

首先是分类练习,让学生们根据图形的特点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其次是解决问题,我会出几个涉及图形计算的实际问题,比如计算一个花园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对称性的图案等,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解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进行一个小游戏,名为“图形接龙”。

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学生需要快速说出一个图形的名称,并解释它的一个特性,下一个学生则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

这个游戏不仅能让学生们复习所学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本节课,我会强调图形在数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关于图形的奥秘。

同时,我也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包括图形的绘制、计算和设计,以巩固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1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1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线段、射线、直线》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首先介绍了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线段的端点、长度等。

然后介绍了射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射线的端点和延伸方向等。

最后介绍了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直线的无限延伸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

在教材的编排上,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几何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直观理解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于图形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图示和实例来进行辅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例和图示,学生能够培养直观理解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尺子上的线段、激光射线等,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2.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进行演示。

jhbalAAA几何图形说课稿

jhbalAAA几何图形说课稿

《几何图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第一节《几何图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教学板书、教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一、教材分析(首先是教材分析,将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的内容是对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小学阶段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点、线段等几何图形已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对几何图形并不陌生。

从课程设置看,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

从发展学生能力看,本节知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对培养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既有的知识和能力,遵循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几何模型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是教学重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教学难点。

(基于对教材理解结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如何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们来研究第二个方面:教法学法)二、教法学法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以直观感知、无意注意为主,空间观念较薄弱,经过本节学习及生活中大量几何图形的直观表象,使本阶段的学生初步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11篇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11篇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11篇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篇1】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多媒体)《几何图形》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并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它是小学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之后的进一步加深学习,它也是以后学习三视图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多媒体)学生在小学认识了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后,对于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和关系,难点是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将平面图形围成为立体图形。

二、教学目标设计(多媒体)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三、课堂结构设计《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因此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为知识主线,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思维为能力主线,来确定课堂结构:(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初步感知,认识图形分组实验,画出图形动手操作,展开图形猜想图形,还原实验巩固练习,小结反思四、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我对教学媒体的利用进行下如下设计:在引入和实验环节:用实物演示,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数学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第三节。

二)教材分析《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是初中数学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第三节,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的平分线,这三个内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基础。

比较两角的大小是本节知识的起点,角的和与差是问题的延伸,等分问题又是角的和与差的特殊化,这三个知识点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已经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本节课可以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便于理解与掌握。

这是学生的有利条件。

然而学生处于几何的启蒙阶段,如何正确的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所研究的对象将是他们的难处。

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对教材的剖析与学生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通过对角大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形象直观美,向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角平分线的定义难点:角的加减运算,角的平分线的运用六)教学具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大课堂练习密度,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教具。

二、说教学法教法: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基础上,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学法: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三、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以登山的情景导入新课,学生在选择登山路径的过程中,若考虑路径的长短,则是对线段的大小比较,若是考虑坡度的陡与缓,则是对角的大小比较。

几何图形(一)说课稿

几何图形(一)说课稿

几何图形(一)说课稿古坦学校:郎娟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来自古坦学校。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几何图形(一)》。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部分第一课时内容,是对图形的初步认识,与前两个学段知识联系密切,是以前知识的延伸和提高,同时又是以后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础。

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是为了认识生活中的现实世界,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并形成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正是学习本课内容的价值所在。

2、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和德育点:本课从大量图形入手,把生活中的实物原型与几何图形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实践性和探索性原则,保证素材的真实性,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②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激发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2、教学难点:能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四)教学组织与安排:通过温故引新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求新知、猜想验证加深理解、当堂训练巩固提高、小结归纳整体把握等五个分层步骤进行。

二、教学方法(一)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欣赏并体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用,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图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

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
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初中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我在讲七年级的几何图形时,会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多让学生发言,慢慢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多鼓励“数困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学好数学。

三、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

本节的知识主要是认识图形,因此应该让学生观察尽量多的与简单图形有关的生活实物图,使学生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的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法:总结归纳法。

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图片,结合以前学段学习过的图形知识,对实物中总结出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生活中常见立体实物。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把它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探索新知,尝试应用;(三)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四)总结交流,体验升华。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上小学时已经学习了很多图形,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首先我们先欣赏一些图片(出示课件)。

刚才展示的这些图片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观察回答:圆形、三角形等。

观察这些图形,让学生回答从整体上看、侧面看、前面看,只看棱、顶点等到局部,分别得到什么图形,从而得出“几何图形的概念”,引入课题几何图形。

(二)探索新知,尝试应用
活动一出示课件,在下面的几幅图中,你能找出你所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回答,总结出常见的平面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定义并板书平面图形的定义。

活动二出示课件,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学生回答,总结出常见的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定义并板书立体图形的定义。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立体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来源于生活。

课件中出示圆柱、圆锥模型,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它们的异同。

(三)学以致用,强化新知
教科书第123页练习题1、2题
(四)总结交流,体验升华
通过本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
4.1.1 几何图形(一)几何图形的概念
(二)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定义
(三)圆柱、圆锥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