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无线数据基站的设计和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STM32的无线定位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无线定位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22895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8.png)
• 131•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的物联网无线定位系统,系统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利用NB-IoT模组和北斗定位模组,集成数据获取和传输的核心硬件设备,实现了定位以及定位信息的远程传输功能。
使用该定位系统使得农田、交通等应用场景下,监控对象的范围和数量更加大,降低用户的管理成本。
物联网时代下,提倡的是万物互联,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扩大,在货运、仓库、城市交通等方面的相关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安全隐患较大的工作场地,比如目前从事水上工作、户外维修工作,经常发生工作事故,且因工作面积宽,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导致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针对这类用户或者工作,被监控的人或物体的位置信息对于物联网设备的构成来说是一项核心参数。
目前广泛使用的定位方式有:GPS定位、基站定位、北斗定位等,这些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救护、智慧农业、物流、汽车定位等方面。
其中,北斗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并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一种技术发明,通过对卫星的信号站点之间的传播时间进行推算,实现定位接收机的功能。
物联网重要的不仅仅是数据的获取,对于数据的传输同样重要。
当下热门的物联网通信技术——N B-IoT,是利用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将终端设备介入到云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成本、广覆盖的物联网。
本系统正是结合二者的优势,设计了一款无线定位系统,达到远程监控人员或物体位置信息的目的,其具有使用更加便捷、扩展更加丰富的特点,对安全保障和有效管理来说具有一定意义,市场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1 总体设计方案本系统主要包含设备层和云端两个部分,涉及数据采集、数据解析、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应用。
设备层由单片机控制系统、定位子系统和网络传输系统构成,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STM32作为主控制器,用于数据接收、校验和转发等,使用主控制器的串口1、串口2与定位系统和网络传输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定位系统将获取到的当前经纬度和时间信息由串口1传送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一步解算和分析,再由串口2将获得的数据传送给网络传输系统,进而由NB-IoT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云端。
基于STM32智能车设计与实现本科毕业设计
![基于STM32智能车设计与实现本科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ae76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c.png)
基于STM32智能车设计与实现本科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STM32智能车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推广,智能车作为一种智能化、自动化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STM32为核心芯片,设计和实现了一辆智能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车辆的性能和功能。
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
在硬件设计方面,本文详细介绍了智能车的电路设计和传感器的选择和接口设计。
在软件设计方面,本文介绍了智能车的控制算法和实现方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智能车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智能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STM32,智能车,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控制算法1.引言智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交通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推广,智能车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以STM32为核心芯片,设计和实现了一辆智能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车辆的性能和功能。
2.设计原理和方法2.1硬件设计本文的智能车硬件设计包括电路设计和传感器的选择和接口设计。
首先,根据智能车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了适当的传感器并进行了接口设计。
然后,根据传感器的信号特点和STM32的特点,设计了电路图并制作了PCB板。
2.2软件设计本文的智能车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首先,根据智能车的运动控制需求,设计了合适的控制算法。
然后,将控制算法实现在STM32的软件中,并通过编程实现智能车的自动控制功能。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智能车的性能和功能进行实验测试,得到了以下结果。
首先,智能车能够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进行自主导航和避障。
其次,智能车的运动轨迹准确且稳定,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最后,智能车的速度和灵敏度能够满足智能交通的需求。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证明了智能车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结论本文以STM32为核心芯片,设计和实现了一辆智能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车辆的性能和功能。
毕业设计stm32
![毕业设计stm32](https://img.taocdn.com/s3/m/c0933f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5.png)
毕业设计stm32毕业设计项目: 基于STM32的XXX概述:本毕业设计项目基于STM32微控制器,旨在开发并实现一个XXX(具体功能)的系统。
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可以展示对STM32的熟练应用能力,并展示设计的创新和实现的成果。
设计要求:1. 硬件设计: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STM32型号,并设计相应的电路板以满足该项目的功能要求。
2. 软件设计:使用STM32嵌入式开发工具,编写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项目所需的各种功能。
可以使用C语言或者其他合适的编程语言。
3. 功能实现:根据项目需求,实现系统所需的各种功能,如数据采集、信号处理、通信协议等。
4. 系统测试:通过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5. 文档撰写:撰写详细的设计文档,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测试结果等内容,以展示设计思路和实现细节。
项目实施:1. 硬件设计: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STM32型号,并设计相应的电路板。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电路板的布局、电源管理、信号隔离等方面的设计。
2. 软件设计:使用STM32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
可以考虑使用RTOS实现多任务调度,提高系统的效率。
3. 功能实现:根据项目需求,实现系统所需的各种功能。
例如,如果项目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可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进行数据读取;如果项目需要进行通信,可以选择合适的通信模块并编写相应的通信协议。
4. 系统测试:进行系统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可以通过模拟测试、实际测试等方式进行测试,并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5. 文档撰写:根据项目实施过程,撰写详细的设计文档,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测试结果等内容。
文档的撰写应该包括设计思路、实现步骤、测试结果分析等内容。
总结:通过本毕业设计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对STM32微控制器的应用能力,展示对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实现的理解和熟练掌握。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e636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8.png)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因其高性能、低功耗和丰富的通信接口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系统设计概述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STM32单片机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环境数据,STM32单片机模块负责数据处理和控制,无线通信模块负责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模块负责数据存储和管理。
整个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上位数据处理中心通信,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三、硬件设计1.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通常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用于采集环境数据。
传感器模块可以通过I2C或SPI接口与STM32单片机模块进行通信,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STM32单片机模块。
2. STM32单片机模块STM32单片机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负责数据处理、控制逻辑和通信管理。
STM32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包括ADC、SPI、I2C、USART等,可以与传感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
3. 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一般采用WiFi、蓝牙、LoRa等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上位数据处理中心。
无线通信模块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可以满足系统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4.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通常采用Flash存储器或SD卡,用于存储系统采集到的历史数据。
数据存储模块还可以与STM32单片机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读写和管理。
四、软件设计1. 系统框架设计系统框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等功能模块。
系统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系统硬件资源和软件环境,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传感器模块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给上位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历史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模块中。
基于stm32的毕业设计
![基于stm32的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c412d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9.png)
基于stm32的毕业设计
1、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家庭环境的智能控制,可以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实现远程控制,实现家庭环境的智能控制,可以检测家庭环境的温湿度,实现自动调节空调温度等功能。
2、基于stm32的智能安防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家庭安防的智能控制,可以检测家庭环境的烟雾浓度,实现自动报警,可以检测家庭环境的人体移动,实现自动报警等功能。
3、基于stm32的智能抄表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智能抄表,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用电量,实现智能计费,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减少抄表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抄表效率。
4、基于stm32的智能农业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农业智能控制,可以检测农田的温湿度,实现自动浇水,可以检测农田的肥力,实现自动施肥等功能。
基于STM32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0d1f04cc7931b765ce158c.png)
文章编号 : 1 6 7 3 一 l 1 3 1 ( 2 0 1 5 ) 0 8 - 0 1 7 9 — 0 1 T M3 2基本型 微控制器作 为最重要 的中心控制设备 , 主要 负 责的就是整个 系统运行过程 中对数据 的收集 、 整体和下一轮 数 据传输 以及 向其他 设备 下达指 令 的部分 。基 本型 微控制 器 由 2个基本 定时器 、 2个高级定 时器 、 1 个外 置插 口和 多个 S P I 等 组成 。与 中央微控 制器通过 串 口相连接 的无线模块 设 备, 通俗来 说就是一种 记载着系统 指令的芯片 。 在该 芯片中 , 自带 电源和天 线,同时具备完 备的指示灯 、 按 键和 串口等 独 立装 备 , 在芯片 内部可 以完成简 单的数据 处理工作 , 并通 过 串 口与监控软件和 中央微控制 器 同时相连 , 完成 数据 的传输
工作 。
0 引 言
在信 息技术 发展的初始阶段 ,无线通信系统 的构建 与运 行基本 上是建立在全球定位系统 网络 的基础上 的,经 过了多 年 的发展 , 此种无线通信系统早 已无 法满 足人们的 网络需求 。 基于全球定位 系统的无线通信技术 由于 内外 因素 的限制,其
自身的数据 传输速 度和容量都 已经达到饱和 ,无法进一步地 扩充与 发展 , 在现今 日益发展 的社会之 中只会 被社会所淘汰 。 本文对无线通信 系统设计的研究 , 首先对 S T M3 2微控制器进 行简单 的介 绍与概括 , 并在此基础 上提 出基 于 S T M3 2无线通
控制器 的频率能够达到 7 2 S H z , 基本型号只能达 到 3 6 MHz , 是 增 强型 的一半。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 基本型 的 3 6 MHz能 够以 1 6位产 品的价格实现超 出 1 6位产 品的固定价值 , 是3 2
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
![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5537f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d.png)
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收发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易开发等特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实现。
一、设计原理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通常由嵌入式微控制器、无线模块、外围电路等组成。
STM32作为主控制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和数据处理;无线模块用于数据的传输和接收;外围电路则包括各种传感器、显示屏、按键等,用于实现系统的功能。
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述如下:STM32通过串口与无线模块进行通信,发送要传输的数据;无线模块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给目标设备;如果目标设备有应答数据,无线模块会将数据发送回STM32,STM32再进行处理和显示。
二、硬件结构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的硬件结构,主要包括主控制器STM32、无线模块、外围电路等。
主控制器STM32通常采用STM32系列的低功耗、高性能的微控制器,如STM32F103、STM32F407等。
无线模块通常采用蓝牙模块、Wi-Fi模块、LoRa模块等,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
外围电路根据系统的具体功能需求而定,可能包括传感器、显示屏、按键、电源管理等。
在硬件设计中,需要考虑主控制器和无线模块的连接方式,以及外围电路的接口设计。
通常,主控制器与无线模块之间通过串口进行连接,外围电路则通过各种接口与主控制器连接,如GPIO口、ADC口、I2C接口、SPI接口等。
还需要考虑系统的供电电路设计,包括电源管理、电池充电、低功耗设计等。
三、软件实现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的软件实现,通常包括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应用程序的开发。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涉及到STM32的底层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的移植等;应用程序的开发则涉及到系统的功能实现、用户界面设计等。
在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中,需要实现STM32的外设驱动程序,包括串口驱动、定时器驱动、中断服务程序等。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2a33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d.png)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本文将设计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多个输入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在电子仪器、自动化控制、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STM32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处理器。
STM32系列单片机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丰富的外设资源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在选取单片机时,要考虑到系统对于处理速度、存储容量和外设接口的需求,以及预算等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外部电路来连接待采集的信号源。
常用的信号源包括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加速度传感器等。
我们可以使用适当的模拟电路将这些信号转换为STM32单片机能够接收的电平。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模数转换芯片来实现对多路模拟信号的高速采集。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软件算法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常见的算法包括滤波、数据压缩、数据存储等。
通过滤波算法可以去除噪声,提高信号的质量;数据压缩可以减少数据存储和传输的空间;数据存储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以供后续分析。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用户界面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系统。
可以使用LCD屏幕和按键等外设来实现用户界面的设计。
用户界面应该直观简洁,提供友好的操作和显示效果,方便用户进行数据采集和系统设置。
综上所述,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的设计,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可以实现多路信号的高速采集、滤波处理和存储,为电子仪器、自动化控制和工业检测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
![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cab3ca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1.png)
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STM32是意法半导体推出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和通信接口,适合用于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本文将介绍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系统架构设计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四个部分。
物理层负责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应用层负责具体的应用逻辑。
STM32作为主控芯片,负责整个无线收发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1. 物理层设计物理层设计主要包括无线模块的选型和射频电路的设计。
无线模块可以选择常见的LoRa、WiFi、蓝牙等模块,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射频电路设计需要考虑天线匹配、发射功率控制、接收灵敏度等因素,确保无线信号的稳定传输和接收。
2. 数据链路层设计数据链路层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对数据进行CRC校验和数据帧的拆解和重组。
同时需要考虑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和数据传输协议。
网络层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的路由和转发,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之间的通信需求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和转发。
需要考虑网络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应用层设计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比如传感器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数据存储等功能。
同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二、硬件设计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主控芯片、外围电路和无线模块。
主控芯片选择STM32系列的低功耗微控制器,外围电路包括时钟电路、供电电路、外部存储器等,无线模块根据具体的通信方式进行选择。
1. 主控芯片选择STM32系列的低功耗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和通信接口,适合用于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不同型号的STM32芯片,如STM32F1、STM32F4、STM32L0等。
基于STM32无线WIFI智能家居实时控制系统设计(毕设课设)
![基于STM32无线WIFI智能家居实时控制系统设计(毕设课设)](https://img.taocdn.com/s3/m/e640003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3.png)
基于STM32⽆线WIFI智能家居实时控制系统设计(毕设课设)功能简介:
采⽤WEBSOCKET通信,具有实时性,响应快,节省资源,取代了传统的HTTP的冗杂。
这也会节省STM32的资源,使其不需要轮询检查信息,有更多的资源做其他事情。
实时并且可远程监控温度,⽹页会⾃动更新温度信息。
实时并且可远程控制照明灯。
此程序主要起演⽰作⽤,功能不多,可根据需求定制添加功能。
⽐如修改⽹页界⾯、添加温度曲线、远程实时监控烟雾真⼈语⾳报警、远程实时摄像监控、远程实时PWM照明灯调光等等。
主控:STM32F103
WIFI模块:ESP8266(做客户端)
服务端:TOMCAT服务器(电脑映射)
通信⽅式:HTML5 websocket
操作流程:
当给STM32上电后,等待WIFI模块连接服务器,当连接成功后,蓝⾊LED指⽰灯会点亮。
每隔⼀段时间(可调),会通过DS18B20上传温度信息到服务器,并且⽹页上⾃动更新温度信息。
当点击⽹页上的LedOpen按钮后,1W照明LED发出耀眼的⽩光。
当点击⽹页上的LedClose按钮后,1W照明LED熄灭。
【资源下载】下载地址如下(843):。
基于stm32的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56d2f4aef8941ea76e0558.png)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键入文字]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data monito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embedd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people collect precision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peed and data storage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lack of current data collection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ARM Cortex-M3 processor STM32F103RBT6 chip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multi-channel analog input is continuously collected and sequential switching voltage and current signals of, ARM processor spee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esigned to meet the high-speed, real-time, data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Further, si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ise immunity of the analog signal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transmission, it is often of a digital signal to be transmitted. Given by the embedde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design STM32F103RBT6 microprocessor and RF transceiver chip nRF905 composition. When its work in the 868 MHz band, the data transfer rate up to 1 Mbit • s-1, using high-gain antenna, so that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up to 800 m or more, and showed good stability. System compact structure, easy maintenance. For data detection signal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industry, disasters such as flood and drought early warning, such as rainfall collection, hydrologic station monitoring. Keywords: STM32F103RBT6 NRF905 Wireless transmission Data collection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15e9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c.png)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在文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对STM32芯片特点进行了分析,选择了适合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了系统硬件和软件,并进行了系统性能测试。
在结论部分对设计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创新点。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关键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性能测试、设计总结、未来展望、创新点。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家居、物联网、环境监测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但是在性能、稳定性和功耗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设计一种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探讨如何利用STM32芯片的优势特性,构建一种高性能、稳定性强、功耗低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以满足不同行业对于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具体目的包括优化系统设计方案,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并分析STM32芯片的特点,探索其在无线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完善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确保系统的功能实现和性能优化;进行系统性能测试,验证系统在实际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最终为用户提供一套高效、可靠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以满足不同领域对环境数据采集的需求。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de7c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b.png)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工厂自动化、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领域中,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稳定的特点,因此备受用户青睐。
一、系统硬件设计1. 主控模块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丰富的外设接口,非常适合用于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
主控模块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处理器,结合其丰富的外设接口,可以满足各种传感器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需求。
2. 传感器接口模块无线信息采集系统通常需要采集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此传感器接口模块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传感器接口模块需要提供各种传感器接口,如模拟输入、数字输入、PWM输出等,以便连接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3. 无线通信模块无线信息采集系统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上位机或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因此无线通信模块也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模块有WiFi模块、蓝牙模块、LoRa模块等,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无线通信模块。
4. 电源管理模块由于无线信息采集系统通常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因此电源管理模块也是系统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
电源管理模块需要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出以及低功耗的工作模式,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系统初始化在系统启动时,需要对主控模块和外设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时钟配置、GPIO配置、中断设置等。
这些初始化设置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需要根据具体的硬件和软件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
2. 传感器数据采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时对各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模拟信号采集、数字信号采集、PWM信号输出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滤波处理和校准处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
3. 数据处理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存储,例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参数,以及存储到FLASH或SD卡中,以便后续的数据上传和分析。
stm32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管理资料]
![stm32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8595d1c0975f46526d3e1b8.png)
基于STM32的图像动态采集系统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AR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论文旨在对ARM的深入学习,论文对 STM32驱动OV7670图像传感器、以及图像在SSD1289驱动控制芯片的显示、以及图片在SD卡上以文件形式的存储和读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设计过程中多亏了前辈们的刻苦、钻研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对OV7670的驱动程序的开发,主要是引脚的学习和寄存器的配置,对SD卡图片存储的开发采用的是文件的方式存储,简单地说,就是存储的到SD卡上图片能在电脑上直接打开。
期间牵扯到移植文件系统FATFS到STM32上,以前没有这方面的开发经验,主要参考前人的经验。
SSD1289驱动程序主要也是一些引脚和寄存器的配置。
开发过程中牵扯到STM32的中断向量表的配置等很多基础知识,在图片存储过程中则牵扯到很多存储格式的问题,使问题变得复杂化,最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都一一解决。
经过对STM32开发板和OV7670等芯片的学习,最后实现了图像的动态显示、图片的实时采集、存储和读取。
设计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一些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还有些不属于本论文研究范围的,比如图片的优化显示、清晰度,虽然可以通过驱动程序让清晰度更高,但更多的与芯片本身性能有关,没去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STM32,OV7670,SD卡,SSD1289,驱动Based on the dynamic STM32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RM used more widely. This paper aims to further study of the ARM, paper STM32 drive to OV7670 image sensor, and image in the SSD1289 drive control chip of the display, and images on the SD card to file form of storage and read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The design process of thanks to predecessor, studied hard left invaluable material. To OV7670 driver development, mainly is the pin learning and register configuration, SD c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age of the picture is the way file storage, say simply, it is stored to SD card pictures can open direct on the computer. Involved in transplantation during the file system FATFS to STM32, before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main reference previous experience. SSD1289 driver is primarily some pin and registers configurati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TM32 involved in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configuration and many to scale basic knowledge, in the photo storage process is involved in a lot of storage formats,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and finally by consulting relevant material all 11 to solve.After the STM32 development board and OV7670 etc chip learning, and finally realize image, the dynamic display of the picture of the real-time data acquisition, storage and read.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met with many problems,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issues related to the basic are solved, and some do not belong to this research scope of, such as picture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isplay, definition, although can through the driver let more clear, but more about performance and chip itself, not to do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Key words: STM32, OV7670, SD card, SSD1289, drive目录前言 0第1章STM32处理器概述 (2)STM32简介 (2)Cortex-M3内核简介 (2)STM32开发板资源介绍 (12)STM32中断 (12)第2章×××××× (13)×××××× (13)×××××× (13)×××××× (13)×××××× (14)×××××× (14)第3章×××××× (15)×××××× (15)×××××× (15)×××××× (15)×××××× (15)第4章×××××× (16)×××××× (16)×××××× (16)×××××× (16)×××××× (16)第5章×××××× (17)×××××× (17)×××××× (17)×××××× (17)×××××× (17)×××××× (17)×××××× (17)结论 (18)谢辞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2)外文资料翻译 (23)前言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图像动态采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2bc0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9.png)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旨在探讨如何利用STM32芯片在无线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
而信息采集作为无线通信的重要环节,对于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具有关键意义。
设计一套高效稳定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信息采集系统中,通常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传输速度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等。
而基于STM32芯片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STM32具有功耗低、性能高、易于开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中。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看出STM32在无线信息采集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呼应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将结合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系统性能测试等方面,全面探讨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可行性,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完整的信息采集系统,验证其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方面的性能。
通过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不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为具有相似需求的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系统设计方案、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揭示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加高效、可靠和智能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为现代化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本文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具有以下几点研究意义:本文所设计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使系统更加灵活和便捷。
通过无线通信模块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监控,减少了布线和连接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使用便利性。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b35a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d.png)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需要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到远程数据中心,实现远程采集和监测。
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是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设计,通过集成无线通信模块和传感器模块,实现对环境信息、物理量数据等的采集和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一、设计原理硬件设计包括STM32微控制器的选型和外围电路的设计。
在选型方面,需要考虑到STM32微控制器的性能、存储容量和外设接口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
在外围电路的设计方面,需要设计传感器模块与STM32微控制器的接口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与STM32微控制器的接口电路,同时还需考虑电源管理、时钟电路、外部存储器等。
软件设计包括嵌入式程序设计和远程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在嵌入式程序设计方面,需要编写STM32的嵌入式程序,实现对传感器模块的控制和数据采集、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在远程数据传输程序设计方面,需要设计远程数据中心的接收程序,实现对传输过来的信息的接收、解析和存储等功能。
二、硬件设计1. STM32微控制器在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中,STM32微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控制器,负责控制传感器模块的采集和无线通信模块的数据传输。
在选型时需要考虑到系统所需的性能、存储容量、外设接口等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
2.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是用于采集环境信息、物理量数据等的模块,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模块需要与STM32微控制器进行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STM32微控制器进行处理和控制。
3. 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是用于数据传输的模块,主要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LoRa模块等。
无线通信模块需要与STM32微控制器进行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到远程数据中心。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e6e22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7.png)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是一种具有较高实时性和稳定性的嵌入式系统,能够实现无线传输和实时监控功能。
该系统主要由STM32F103C8T6单片机、RFM69HCW射频模块、传感器等部分组成,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
系统框架1. 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感应器、传感器等相关设备采集来自外部的温度、湿度、气压、光照度等信号。
2.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接入STM32F103C8T6单片机,进行实时处理、滤波和校正,减少数据噪声和误差。
3. 数据传输: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RFM69HCW射频模块进行无线传输,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
4. 数据存储:采集的数据同时存储在程序缓存中和SD卡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数据显示:系统通过OLED显示屏实时显示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较直观地反映外部环境状态。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电路、射频电路、传感器模块等部分。
1. 单片机电路:系统采用STM32F103C8T6来实现对温度、湿度、气压、光照度等信号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射频模块的控制和数据传输。
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和调试,完成相关功能的实现。
2. 射频电路:系统中使用RFM69HCW射频模块,其频率范围为433MHz-868MHz,最大传输距离为300米,能够实现多频道发射和接收功能。
为保证射频信号质量,需要进行天线匹配、功率调节等设计。
3. 传感器模块:系统采用DHT11湿度传感器、BMP180气压传感器、BH1750FVI光照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传感器等模块,分别用于采集周围环境的湿度、气压、光照度和温度等参数。
为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模块选型和调试。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底层驱动程序和上层监控程序等部分。
1. 程序框架:系统采用Keil MDK软件平台搭建开发环境,包括标准库、外设驱动程序、串口调试等模块。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3abb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b.png)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一、系统架构基于STM32的无线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STM32微控制器、无线模块和上位机组成。
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STM32微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控制外围设备,并与无线模块进行通信。
无线模块负责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并接收上位机下发的指令。
上位机则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以及向系统下发控制指令。
二、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首先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模块,常见的有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
传感器模块通常采用I2C或SPI接口与STM32微控制器连接。
STM32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包括多个通用定时器、ADC、UART、SPI、I2C等,可以满足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和控制的需求。
无线模块通常选用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LoRa 模块,用于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
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需要考虑到功耗、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因此在选择器件和布局线路时需要慎重考虑。
三、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方面,首先需要针对STM32微控制器进行固件开发。
STM32的固件开发通常采用Keil、IAR等集成开发环墮,编程语言可以是C语言或汇编语言。
固件开发包括初始化STM32的外设、编写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实现无线通信协议、实现控制逻辑等。
同时还需要编写上位机软件,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并向系统下发控制指令。
上位机软件可以采用C#、Python等语言进行开发,并可以使用串口、WiFi或TCP/IP等方式与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进行通信。
四、系统测试在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包括硬件功能测试、通信稳定性测试、软件逻辑测试等。
硬件功能测试主要是测试传感器模块的采集精度和稳定性,STM32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无线模块的通信稳定性。
通信稳定性测试主要是测试无线信息采集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是否稳定,数据传输是否准确可靠。
基于STM32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STM32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设计——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9aaf952b160b4e777fcf98.png)
基于STM32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设计——毕业设计SHANDONG,,,,,,,,,, :, ,,:,,:,:,,毕业设计说明书基于STM32的WIFI无线网络应用设计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 6月中文摘要摘要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终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笔记本,WiFi功能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WiFi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手持终端,但随着用户需求的越来越广泛,WiFi技术也需要应用到不同的方面如工业控制,移动办公等,这就需要不同形式的终端。
本文开发并实现基于一种嵌入式开发平台的STM32的WiFi模块,使一些嵌入式设备也能够使用无线资源。
论文首先讨论了基ARMCortex-M3的嵌入式开发技术,介绍了WiFi网络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利用STM32F103VCT6串口连接WiFi模块,介绍了UCGUI在STM32平台上的移植,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uC/GUI的多窗口应用界面的设计,实现了WiFi热点接入界面的开发。
关键词:STM32,WiFi,UCGUI,LCDIABSTRACTABSTRACT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LAN technology,wireless terminals have been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our lives. WiFi function is almost essential whether it is a smart phone or a laptop. Currently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WiFi technology still handheld terminal, but with the user's needs more and more widely, WiFitechnology needs to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areas such as industrial control, mobile office, etc., which require different forms of terminals.This paper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an embedded developmentplatform based on the STM32 WiFi module, and enable some embeddeddevices to use the wireless resources. Firstly, we discuss the embedde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ARM Cortex-M3 , introduced a WiFinetwork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using the serial port using the STM32F103VCT6 WiFi module, introduced in the STM32 platform UCGUItransplant, finally, on this basis, based uC / GUI application of multi-window interface design, to achieve a WiFi hotspot access interface development.Key words : STM32, WiFi, LCD,UC/GUIII目录目录摘要 ..................................................................... .. (I)ABSTRACT................................................................ ............................................ II 第一章引言 ..................................................................... ................................... 1 1.1 ARM的发展趋势 ..................................................................... ....................... 1 1.2 WIFI的发展背景 ..................................................................... ..................... 2 第二章 ARM系统的硬件平台 ..................................................................... .......... 3 2.1 概述 ..................................................................... ......................................... 3 2.2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 ..................................................................... .............. 3 2.3 STM32F103的USART接口 ..................................................................... . (4)2.3.1 USART接口的引脚描述 ..................................................................... . (4)2.3.2 USART主要的特性 ..................................................................... .. (5)2.3.3 数据发送与接收过程 ..................................................................... ....... 5 第三章 WIFI技术及模块概述 ..................................................................... .......... 7 3.1 WIFI技术概述 ..................................................................... .. (7)3.1.1 WiFi网络基本结构 ..................................................................... .. (7)3.1.2 WiFi网络的操作模式 ..................................................................... ..... 7 3.2 WIFI模块介绍 ..................................................................... .. (8)3.2.1 模块硬件结构 ..................................................................... (9)3.2.2 模块工作模式 ..................................................................... ................ 10 第四章硬件模块设计 ..................................................................... ...................... 11 4.1 系统硬件结构 ..................................................................... (11)4.1.1 WiFi模块工作流程...................................................................... ....... 11 4.2 模块电路 ..................................................................... . (12)4.2.1 电源设计 ..................................................................... (12)4.2.2 复位电路设计 ..................................................................... . (13)4.2.3 晶振电路设计 ..................................................................... . (13)4.2.4 调试接口 ..................................................................... ........................ 14 4.3 LCD模块 ..................................................................... .. (14)III目录4.3.1 原理图 ..................................................................... .............................. 14 4.4 存储模块 ..................................................................... . (15)4.4.1 原理图 ..................................................................... . (15)4.4.2 功能描述 ..................................................................... ........................ 15 第五章软件设计...................................................................... ............................. 16 5.1 系统软件设计框图 ..................................................................... ................ 16 5.2 驱动设计 ..................................................................... . (16)5.2.1 串口驱动设计 ..................................................................... . (16)5.2.2 TFT-LCD底层驱动设计 ..................................................................... .. 175.2.3 具体程序实现 ..................................................................... ................ 19 5.3 网络数据传输报文设计 ..................................................................... ........ 20 5.4 UC/GUI的移植 ..................................................................... .. (23)5.4.1 uC/GUI的目录结构...................................................................... . (23)5.4.2 在目标系统上应用uC/GUI的配置过程 (24)5.4.3 LCDConf.h的配置(低层配置) (25)5.4.4 GUIConf.h的配置(高层配置) (25)5.4.5 ILI9235的初始化 ..................................................................... (27)5.4.6 LCD底层API的编写 ..................................................................... ...... 27 5.5 WIFI热点接入管理界面开发 ......................................................................27 第六章结论 ..................................................................... ..................................... 31 参考书目 ..................................................................... ........................................... 32 致谢 ..................................................................... ................................................... 33 附录最小系统原理图 ..................................................................... .. (34)IV第一章引言第一章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后PC时代,嵌入式系统与互联网络已经无所不在,它们一起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这两者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如何让嵌入式系统接入网络已经成为信息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基于stm32无线数据基站的设计和实现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及其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中各种数据接收的速度和准确度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无线数据收发控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无线数据基站就是现代生产生活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智能、快捷、方便可靠的检测系统。
本设计通过STM32F107控制无线收发模块从无线网络节点接收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后通过以太网把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
系统的用户统用户通过Internet网络访问应用服务器,其中本设计起到网桥和防火墙的作用。
其中本设计中采用的以太网控制器为DM9161芯片。
本设计软件部分的主要工作是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实现TCP/IP协议栈,由于TCP/IP协议栈较复杂,功能实现比较困难,一般选择成熟的TCP/IP协议栈进行移植,此次选择开源并且较成熟的LwIP以太网协议栈。
关键词:STM32F107 以太网DM9161 TCP/IP协议栈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s and their production levels, the the life data reception speed and accuracy requiremen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ireless data transceiver control is a typical example, the wireless data base station is modern production lifecame into being a smart, fast,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detection system.This design STM32F107 control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 receives data from the wireless network nodes related via Ethernet transmits data to the application server. The system user system user access to the application server through the Internet, including the design play a role of bridge and firewall. DM9161 Ethernet controller chip used in the design.The software part of the design work is implemented in hardware platform based on the TCP / IP protocol stack, the TCP / IP protocol stack is more complex, and more difficult to achieve, usually selected mature TCP / IP protocol stack for transplantation, the choiceopen source and the more mature LwIP Ethernet protocol stack.Key words:STM32F107 Ethernet DM9161 TCP/IP Protocol stack目录1 引言 (2)2 概述 (3)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3)2.2 国内外stm32控制以太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4)2.3 研发方向和技术关键 (5)2.4 主要技术指标 (5)3 总体设计 (6)3.1 系统方案选择与论证 (6)3.2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7)3.3 本章小结 (8)4 硬件设计 (10)4.1 主控芯片STM32F107 (10)4.2 STM32串口通讯 (13)4.3 DM9161用法介绍 (17)4.4 本章小结 (22)5 以太网协议 (23)5.1 TCP/IP协议 (23)5.2 嵌入式TCP/IP协议栈 (24)6 软件设计 (28)6.1 主程序设计 (28)6.2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 (29)6.3 RS232通讯子程序 (30)6.4 网口通讯子程序 (30)6.5 本章小结 (31)7 结论 (32)致谢 (33)参考文献 (34)附录 (35)1 引言随着人们的生活及其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中各种数据接收的速度和准确度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无线数据收发控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无线数据基站就是现代生产生活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智能、快捷、方便可靠的检测系统。
目前,无线网络标准按照通讯距离的不同分为WAN、WLAN、PAN。
比较主流的无线技术有蓝牙、3G、HomeRF、WI-FI、WIMAX、GPRS、CDMA、UWB 等。
其中WI-FI运用最为广泛,其运用主要在WLAN/MESH领域。
无线网络推动了数据通信进入了新的里程碑,让办公、工作、学习不再受“线”制。
方便实现了移动办公,组建临时工作组,召开紧急会议等不在需要复杂的布线拆线,无线覆盖区域直接可以通过无线进行通信。
校园环境等,可以让师生在任何环境,可以在广场、在草坪、在体育场地等任意位置连接上Internet。
随着无线网络在各个领域的成功案例及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无线网络定是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也定能在各领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本设计通过stm32控制无线收发模块从无线网络节点接收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后通过以太网把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
系统的用户统用户通过Internet网络访问应用服务器,其中本设计起到网桥和防火墙的作用。
其中本设计中采用的以太网控制器为DM9161芯片。
2 概述2.1 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互联网在人类活动中也越来越紧密联系,尤其是对于工业控制和信息电器领域中同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
同时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三合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
而嵌入式接入设备是数字化时代的一大主流标志,形态各异的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三合一产品也将是网络接入设备的一大主流。
因为PC机以及现有的Internet技术可以实现对非网络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部分的要求,而且成本费用较高,可靠性和期望值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这种方案并没有被广泛的接受和使用。
由于嵌入式设备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而现今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嵌入式技术也都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将嵌入式系统和网络相结合来实现非网络系统的网络控制,那么世界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
因特网技术的成熟,使得网上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应用项目也更加多样,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利用PC机上网来查阅和发布各类信息等对于网络的日常应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像传统的电器,电冰箱,微波炉,电视,空调等,这类电子设备的功能也不在单一,电器结构也更为复杂,也逐步开始应用嵌入式网络接入,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就能实现远程控制,信息通讯。
同样,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连通性,那些能够连接因特网的设备也成为人们选择产品中考虑的一大问题,通过Internet对家用电器等非网络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已经成为现今主流。
而一些小型轻便的设备,比如一些医学仪器上的身体上使用的传感器,体积小而且便宜,内存小,运算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实现TCP/IP协议甚至处理接受到的信息。
TCP/IP协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从底层到最高层分别是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最高层的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