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 课堂更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多媒体课堂更精彩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捉襟见肘,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如果巧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会让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文,感受文章风格,体会作者感情。比如,在《声声慢》的教学中,如果在介绍了两宋之交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李清照漂泊丧夫的创作背景后,播放配乐朗诵,学生会对李清照词中的家国之悲、丧夫之痛和漂泊之苦感受的更加深刻。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一种激越雄壮的情景,让学生热血沸腾,那么在讲解苏轼词豪放旷达的风格时就轻松自如了。在讲解《故都的秋》时,用多媒体展示出秋晨庭院图、落蕊轻扫图、秋雨图、秋果图,通过声音和画面对感官的刺激,学生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故都的秋的清、静和悲凉的特点,也很容易像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北国之秋。
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难为易,让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难点变得浅显易懂。比如,《滕王阁序》中第二、三段所描绘的景物让人如痴如醉,写景的手法也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北方的学生,没有去过南方的话,按照自己的在北方秋天生活体验去感受滕王阁的景色,这和原文是有很大的出入,甚至个别同学会感到滕王阁的秋景
不过如此,怀疑滕王阁怎么会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如此的经典美文,绝妙的写景手法,按照传统的讲解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身临其境地体会滕王阁的秋景的美妙,更不用说培养美感了。如果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滕王阁秋日美景的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滕王阁的秋景,就很容易让学生发现它的美,身临其境地感受它的美。在讲解写景手法的时候,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图片和声音相结合,就像拍电影一样,有远镜头、近镜头和中镜头,也有全景镜头和特写镜头。随着镜头的变换,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时远近错落有致、上下浑然一体、色彩变化、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和视听结合的手法,并真正的赞叹王勃的才华。
再次,多媒体教学能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程的知识点很零散,尤其是文言文,文言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比如《苏武传》,文章比较长,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大多是边讲课文边讲文言知识点,如果学生稍不留神就会错过重难点。如果教师把文言知识点全写黑板上,又要占去大量课堂时间;一个教师教多个班级的话,还要反复去写,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果换成多媒体教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重难点,学生偶有开小差,还可以看屏幕解决,并且一旦制作成课件可以循环使用。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快捷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像《苏武传》这类比较长的文章,往往需要几课时才能讲完。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时、快捷地检测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迎刃
而解了。
最后,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戏剧单元,课本上节选的只是片段,情节不完整,比如《哈姆雷特》只是大段的人物对白,显得非常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很多学生昏昏欲睡。相反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完《哈姆雷特》后,了解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讨论环节人声鼎沸,并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如《窦娥冤》,学生本来对戏剧就不感兴趣,又碰上文言文,很多学生就望而却步。运用多媒体教学后,特别是最后的三桩誓愿,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聆听了窦娥悲愤而又坚贞不屈的演唱后,很多学生为窦娥的悲惨身世感到同情,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下层百姓生活的艰难。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少学生开始反复揣摩并且背诵窦娥的唱词,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看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地用运用多媒体教学,会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